關于幸福的感言范文
時間:2023-04-08 08:16: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幸福的感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你永遠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時候的樣子,因為只有你不在我身邊的時候,我才最寂寞。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獲,但是,每一次收獲都必須努力,這是一個不公平的不可逆轉的命題。
每當我看天的時候我就不喜歡再說話每當我說話的時候我卻不敢再看天。
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然后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你會發(fā)現(xiàn),原本費盡心機想要忘記的事情真的就這么忘記了。
人生最遺憾的,莫過于,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zhí)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原來和文字沾上邊的孩子從來都是不快樂的,他們的快樂象貪玩的小孩,游蕩到天光,游蕩到天光卻還不肯回來。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發(fā)現(xiàn)自己愛的人正好也愛著自己。
但是快樂太單純,所以容易破碎。
篇2
論文關鍵詞:農民工,自尊,主觀幸福感
1引言
2001年,政府提出“城市化加速”政策,農村勞動力涌向城市的速度迅速提高。大約十年時間,中國的農民工增加了一億多人,他們?yōu)槌鞘械幕A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城市快速發(fā)展不可缺少的力量,但他們的生活狀況和心理狀況、他們的所想所憂卻很少有人能夠理解,他們背井離鄉(xiāng),遠離家人,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受到社會的不公平待遇和城市居民的偏見……他們是城市中的弱勢群體,也是社會的熱點話題,但其相關的心理研究卻相對缺乏,而且大部分研究也只是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對其心理健康狀況只做大體測量,并沒有深入的分析研究。本次研究從農民工的主觀幸福感入手,旨在探索農民工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關系。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是指個體依據自己設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所做的整體評估,包括生活滿意度和情感體驗兩個基本成分,國外對于SWB的研究起步早,理論與實踐的探索較國內深入。國內近年來關于SWB的報道數量有所增加,但研究對象多局限于青年人和老年人。關于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的研究,認為自尊是對主觀幸福感的最可靠、最有力的預測指標之一。Baumeister、Camplell、Krueger等認為,高自尊個體往往從積極方面看待自己,相信在面臨失敗時更為自信,能較好的應對各類問題,導致較高的主觀幸福感。Kernis等考察了自尊水平、自尊穩(wěn)定性和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高且穩(wěn)定的個體傾向于有較高的心理幸福感水平。
本研究通過分析農民工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從而從主觀視角探討農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因素。這對提高農民工的主觀幸福感水平與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城市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有深遠影響。
2對象與方法
2.1對象
2009年4月在煙臺市三個建筑工地抽取147名男性農民工進行調查,回收問卷123份,回收率83%,最終有效問卷106份,有效率86%。其中~20歲、21~、31~、41~、51~5個年齡組的人數依次為10、41、28、17、10人,平均年齡33歲,壯工,技工兩個工種的人數分別為75人和31人。
2.2方法
2.2.1測量工具
自尊測量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該量表是由10個題目組成,分數按照4級評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和,4表示非常不符合,其中,3、5、8、9、10為反向記分,總分范圍10-40分,分數越高,自尊水平越高,本研究采納東北師范大學田錄梅教授提出的建議:第8題存在理解上的文化差異。所以在本次研究中刪去。
主觀幸福感的測量根據Diener的《生活滿意度問卷》與農民工實際生活編成主觀幸福感問卷,共有10個題目,每一題用1-7分打分,1-3分為“不是”,4分為“一般,還可以”,5-7分為“是的”。并根據主觀幸福感的定義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將題目分為6個因子:生活滿意度(第2、3、4、5、6題)、情感體驗(第7、8、9、10題)、生理需求(第2、3題)、安全(第4、5題)、歸屬和愛(第6、7題)、自我實現(xiàn)(第1、9題)6個因子。
2.2.2施測
以團體測量方式進行,作答時給予指導語,根據最近一周內的情緒體驗答題,獨立完成,現(xiàn)場收卷。
2.2.3數據處理
采用SPSS(13.0)進行數據處理,具體的統(tǒng)計學方法包括:相關分析;t檢驗;ANOVA
3結果
3.1農民工的自尊與主觀幸福感水平
表1農民工自尊與主觀幸福感及其各因子水平(M±SD)
項目
A
A1
A2
A3
A4
A5
A6
分值 45.88±10.71
26.83±6.26
18.85±5.47
9.19±2.42
8.77±2.66
篇3
大家好!我是來自八年級的吳××。
有一個人,她永遠占據在你心最柔軟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愛她;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個人,叫“母親”,這種愛,叫“母愛”!
5月11日,是我們心中最難以忘卻也不能忘卻的日子。大家知道那是一個什么日子嗎?是“母親節(jié)”,這個節(jié)日,是對母親的贊美和頌揚,是提醒我們時刻記?。焊卸魑覀兊哪赣H。
母親給予我們生命的體驗,我們感激;母親使我們茁壯成長,我們感激;母親給予我們的教育和開導,使我們獲取知識和力量,我們感激;在我們的生命里,總會有困難和曲折,是母親給予我們關懷和幫助,我們更應感激。
感恩是一個人愛心、良心、善心、責任心以及忠心的綜合表現(xiàn)。很難想象,一個對含辛茹苦撫養(yǎng)自己長大的父母沒有孝心,不知報答,對老師、對同學沒有愛心,不知敬重的人,將來能對他的集體,對他的國家負起什么責任?一個不愛國,不愛家,不愛他人的人,又怎么能夠盡心盡力去建設祖國的明天呢?
一個小男孩為自己母親洗腳的感人廣告片斷,我永遠不能忘記,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又是否是每個兒女都能夠做得到的呢?“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我們或許有時會對一個生疏人的一點關懷念念不忘,卻對母親的大愛熟視無睹,嫌她嘮叨,或因一些小事就大發(fā)雷霆……然而,母親卻永遠在一旁默默地支持我們,耐心的開導、教育我們,給予我們支持和鼓勵。
母愛如玉般純潔、象牙雕刻般精致,受母愛澆灌的生命醞釀著純美和芬芳。我們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聆聽母親的嘮叨,誠懇面對母親的嚴厲,感悟母親陽光般的心靈世界……
讓我們從現(xiàn)在起,從孝順母親開始,學會感恩吧!讓我們記住天下母親共同的生日,為母親洗一次腳,為她捶一捶辛勞的脊背,給母親一個暖暖的擁抱,一句溫馨的祝福,抑或一個感恩的笑臉吧!
其實只需說一句:“媽媽,您辛勞了!”這就能讓母親的臉頰重綻燦爛的笑臉!讓我們多給母親一點體貼與關懷,讓母親和我們的家充盈著幸福與和諧,那么我們就迎來了真正的長大!
在此,我想引用一首詩來結尾:孩兒的成長,是母親再生的希望;孩兒的失敗,是母親酸楚的淚水;孩兒的成功,是母親幸福的微笑。
篇4
關鍵詞:醫(yī)學生;社會支持;主觀幸福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17-0094-02
一、背景資料
主觀幸福感是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它是衡量個人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1],也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研究表明主觀幸福感與學科成就及積極學校功能有關。已經有很多課題研究了學生積極學校功能的影響因素,主觀幸福感是學生積極學校表現(xiàn)的預測因素之一。主觀幸福感由三種預測因素組成,一是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二是積極情感,三為消極情感或影響。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與大學生的學業(yè)滿意度有關。
社會支持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是客觀存在的或人們能感知到的他們能與他人交流、被關心、被接納,并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2]。社會支持代表著社會結構中其他人可以提供的資源,這些資源滿足個人功能性需要,可以是情感性也可以是工具性的支持,工具性支持包括物質的、材料性的和消息情報等。這些支持通常在避免個人受到壓力情境的不利影響下出現(xiàn)。社會支持一個直接且積極的作用便是它可以產生使人產生積極體驗、穩(wěn)定感和自我價值感。
我國對大學生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系的研究較多,在這些研究中雖然有關于不同專業(yè)的大學生總體生活滿意感差異的研究,但單獨針對于醫(yī)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很少。與其他大學生相比,醫(yī)學生在醫(yī)學院校課業(yè)多,需要記憶及實踐多,學業(yè)壓力較大,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醫(yī)學生目前生活的感受及生活滿意度,并討論醫(yī)學生社會支持和主觀幸福感的關系,以及不同的社會支持對醫(yī)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有何影響,從而對以后醫(yī)學生在校學習及心理健康程度的提高提供借鑒。
二、研究材料
1.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肖水源編制,量表一共10個項目,分為客觀支持(3條),主觀支持(4條)和支持利用度(3條)3個維度,3個維度得分之和即為社會支持總分,分數越高,得到的總的社會支持程度越高。本量表重測總分一致性為r=0.92,各分條目一致性在0.89~0.94之間[3],該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較高,在國內應用廣泛。
2.總體幸福感量表(GWB),為美國國立衛(wèi)生統(tǒng)計中心制訂的一種定式型測查工具,用來評價收拾對幸福的陳述。國內段建華(1996)對本量表進行了修訂,量表共有33項[4]。在本項研究中結合大學生實際只取該量表的前18項,量表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
3.背景資料問卷(自編),主要人口統(tǒng)計學資料。
4.施測過程及數據處理,采用準確的指導語集體施測,采集的數據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管理與統(tǒng)計處理。
三、研究結果
1.醫(yī)學主觀幸福感的基本情況
醫(yī)學生的幸福感總體不錯,男生幸福感平均數大于常模(M=75分,SD=15),差異不顯著,女生幸福感平均數大于常模(M=71分,SD=18)差異顯著,說明醫(yī)學生的總體幸福感不低于其他大學生(見表1)。
2.醫(yī)學生社會支持基本情況見表
社會支持方面,在社會支持的個維度上女生均分大于男生均分,但差異不顯著,男女生在社會支持方面不存在差異(見表2)。
3.醫(yī)學生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情況
從表中可以看出社會支持與總體幸福感成顯著正相關,社會支持各維度與主觀幸福感均成顯著正相關,其中主觀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相關最高,其次是對支持的利用度及客觀支持(見表3)。
四、討論
1.醫(yī)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結果表明醫(yī)學生主觀幸福感總體較好,男女生幸福感分數均高于常模,女生差異顯著,男生不顯著,未能證實在不同專業(yè)中醫(yī)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最低的結論。有的研究認為不同專業(yè)的大學生在總體主觀幸福感上存在差異,藝術類和體育類大學生主管幸福感體驗最高,其次是理科學生、文科學生,工科學生和醫(yī)科生的幸福感體驗最低,而陳靜、楊宏飛(2003)、李銀萍等研究認為不同專業(yè)的大學生總體生活滿意感沒有明顯差異[5]。這可能與調查對象的來源不同有關。本次研究主觀幸福感在性別上比較差異無顯著性,這與以前的某些研究結果一致,但也有報道主觀幸福感存在性別差異,這可能與調查對象的來源不同有關。
2.醫(yī)學生社會支持的基本情況
在社會支持方面,醫(yī)學生女生在各維度上均高于男生,但無顯著性差異,這與劉廣珠的研究結果相同。丁錦紅和王凈(2000)等研究發(fā)現(xiàn),女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得分高于男生,同時女生所感受到的社會支持高于男生,主要表現(xiàn)在主觀支持和利用度兩方面[6],而有的研究則表明男生的社會支持程度高于女生。關于大學生的社會支持情況性別差異的研究目前尚無定論,這有可能是由于取樣及測評工具的不同而造成的。
3.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分析
在幸福感的影響因素研究中,有研究說明了自尊、自我效能感對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它們之間存在極其顯著的正相關[7]。有學者認為社會支持能夠滿足大學生自尊的需要,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價值感,提供信息和情緒情感支持,使他們有傾訴的機會,增加大學生的積極情感。這主要反映在情緒支持和社會結構中親密人員的陪伴上,而這正是主觀支持所包含的內容,主觀支持是指主觀體驗到的來自朋友、老師、同學、家庭成員等情感上的支持,從而與本研究主觀支持維度與主觀幸福感相關最高一致,與李雯、鄭日昌針對大學生的關于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的研究結果一致[8]??陀^支持是社會支持的另一主要內容,它在與醫(yī)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關系上正相關次于主觀支持,但仍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如果可信賴的成員為大學生提供必需的物質資源、幫助大學生的日常需要,那么物質的和信息的社會支持也是至關重要的??陀^的,可見的或實際的支持,包括物質上的直接援助和社會網絡團體關系的存在參與,主觀的、體驗到的情感上的支持將是虛無的[9]??梢姡谏鐣С种袩o論是主觀支持還是客觀支持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提高醫(yī)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中,不僅要注意到對他們進行主觀支持,也要對客觀支持方面做一些工作。社會支持的最后一方面是支持利用度,醫(yī)學生對于來自于各種支持的利用情況也影響到醫(yī)學生的幸福感。本研究中支持利用度這一維度與主觀幸福感也呈顯著正相關,但相關系數小于主觀支持與客觀支持維度。因而,在給予醫(yī)學生社會支持時,可以讓學生意識到這些支持并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對醫(yī)學生心理健康的提升也是很重要的工作。
五、結論
本研究表明醫(yī)學生社會支持總分及各維度與總體幸福感顯著正相關,主觀支持與幸福感相關最高。醫(yī)學生總體幸福感與社會支持,男女生并無顯著性差異。為學校怎樣提高醫(yī)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的進行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Diener E,Biswas-Diener R. New directions in subjective well- being research:The cutting edge[J]. India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0,(2).
[2]丁新華.大學生社會支持狀況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9).
[3]肖水源.社會支持量表[G]//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42-46.
[4]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S].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77-79.
[5]鄭祥專,孟萬金.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綜述[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6]丁錦紅,王凈.在校大學生社會支持狀況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
[7]張茜,鄒德恒.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綜述[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yè)教育版,2009,(1).
篇5
關鍵詞:大學生 人際關系 整體人際網絡 主觀幸福感 密度 程度中心性
一、引言
人作為社會的個體,具有其社會屬性: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的各種關系,人不能夠脫離社會生存,而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在于人與人之間隨時進行著聯(lián)系,比如物質的交換、信息的溝通、情感的交流等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的定義是是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心理關系。建立人際關系的目標就是為了建立幸福人生、和諧組織、安定社會與世界大同。埃里克森將一個正常人的發(fā)展分為八個階段,無論是嬰兒期、幼年期、還是成人早期,即使是成人晚期都存在一個重要的人際關系,與父母的、同輩群體的、配偶、朋友的,每個階段因為其所要完成的任務的不同其重要關系人也都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人際關系對每一個人每一年齡階段都非常重要,以往的研究表明嬰幼兒時期的人際關系質量對其腦部及身體各部位,言語,動作的協(xié)調性,后天的學習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就青少年而言,人際關系的質量對兒童青少年的社會技能、自我意識、學業(yè)成就和心理健康又重要的影響[1]。而成年時期的人際關系可以成為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徑。
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大學生成為了一個廣泛而特殊的群體,大學生人際交往一直是大學生個體發(fā)展、學校教育一個重要的關注點。從學校角度正確的掌握學生的人際交往狀況,能夠為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管理提供指導與參考,同時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建構起良好的人際網絡,將對其自我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生規(guī)劃起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正是處于青春期末期和成人早期這兩個階段,這兩個時期的重要關系人是同輩群體和朋友,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范圍與對象因為大學生的相對固定的生活范圍與其他非在校的成年人不同,所以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是指在特定的校園中與和自己有關的個人或是群體的相互的聯(lián)系的活動[2]。這一般就是指與同學、老師的交往,其中又以與同班同學的交往為主導,這就與人際關系的影響因素有關,影響人際關系的主要因素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時空接近,只要日常生活的時空充分接近,他們之間就必然產生人際。在大學生這個年齡階段已經漸漸脫離了父母的管束,要求大學生形成獨立生活工作的能力,這個時期父母的力量變得虛弱有時甚至是鞭長莫及,更多的時候是從身邊同伴處獲得支持和力量。
在這樣的少數民族地區(qū)有著獨特的文化氛圍,不同民族間的差異與融合同時存在,所形成的人際關系的交往模式也有其特殊性。這種獨特環(huán)境在大學生的人際網絡建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其所形成的人際關系模式既具有我國大學生人際關系模式的普遍性也具有非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大學生的所不具備的特殊性。
在對高校學生的進行的心理輔導工作中涉及到最多的就是人際關系、人際交往問題帶給學生的苦惱,無論是與班級內同學還是宿舍室友或是校園的戀人,這都是人際關系的范疇,學生們經常會說自己的人際關系不好,與班級同學、宿舍同學的關系不融洽,因而感到不快樂、痛苦、頭痛、壓抑或是緊張甚至是想要退學或是自殺,這種不好的情緒體驗直接影響了我們對生活對自己的的評價,這時我們多會使用“不幸福”來描述自己的現(xiàn)狀。
“幸?!笔且粋€極特殊的詞匯,雖然是人們窮盡一生所追求的,但其定義的尺度卻很廣泛,有的人覺得身體健康就是幸福,有的人覺得事業(yè)成功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子女有所成就就是幸福,永遠也沒有人能夠告訴你什么才算是真正地幸福?怎樣的生活才是幸福?因為幸福是一種主觀的體驗,是有緣無法統(tǒng)一的度量衡,每個人的評定標準都不一樣,而這種主觀感受到的幸福就被稱為主觀幸福感,學者Diener提出了主觀幸福感這一概念:主觀幸福感是生活滿意度和個體情緒狀態(tài)的一種綜合評價,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指標[3]。影響主觀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格、健康、文化、環(huán)境、社會支持、人際關系等等,但追溯其本質都與人際關系有關,人格特征決定了其與他人交往的模式和人際關系的質量,良好地人際關系可以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從而減輕負性事件帶來的不良影響,也會減輕對身體方面帶來的不良影響,這樣都會使主觀幸福感得到提高。同時相關研究也得出人際關系成為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但是人際關系的質量是怎樣衡量的,是否與他人聯(lián)系的范圍廣,或是經常與他人建立聯(lián)系就代表人際關系的質量好?那么是否能夠得出一個大學生的交友或是交際范圍越廣他的主觀幸福感就高,還是只有少數幾個的密友就可以很幸福?班級氛圍,班級同學間的交往密切程度與主觀幸福感間又是什么關系?人際關系的好壞究竟對主觀幸福感的哪些因素產生直接的影響?什么類型的人際關系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最大?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本研究將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作為研究的主體,主要探索在大學生這一群體中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二者之間的具體關系。
二、對象與方法
1.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從內蒙古師范大學(賽罕校區(qū)、盛樂校區(qū))、青年政治學院隨即抽取了30個班級作為被試,其中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年級,蒙族、漢族、其他民族的學生,共發(fā)放了1151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38份,回收率為91%,其中漢族615人(59%),蒙古族384人(37%),其他民族39人(4%),男生345人(33%),女生693人(67%),大一434人(42%),大二310人(30%),大三294人(28%)。
2.研究工具
人際關系的測量工具使用較為廣泛的是鄭日昌等人編制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這是一份主觀性的測量量表,而本研究使用的是社會網絡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簡稱SNA ,有的文獻稱為“社會網”或“網絡分析”)這是一門對社會關系進行量化分析的藝術和技術[4]它最大的特點是能夠客觀的反應被試的人際關系的狀況,是將被試限定在一個較為固定的范圍內(比如班級),在這個范圍內對自己的人際關系現(xiàn)狀作出客觀的選擇,如“在班級里你經常和誰一起吃飯”,這樣可以得出一個固定團體的整體的人際交往狀況,也可以得出在某一團體中的個體的人際關系狀況。
根據羅家德與葉勇助編制的虛擬空間的整體社會網絡問卷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成為“班級整體人際網絡問卷”,共12題,由四個分網絡組成,分別是情感網絡、咨詢網絡、情報網絡、信任網絡,情感網絡表示的是被試與所在班級的其他的同學間的情感交流情況,咨詢網絡與情報網絡代表的是被試與同班同學間的信息溝通與交流情況,分為與學習有關的和與學習無關的信息,信任網絡則反映的是與同班同學之間的信任狀況,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為0.90。
測量主觀幸福感的問卷是使用的段建華(1996)對美國國立衛(wèi)生統(tǒng)計中心制定的總體幸福感量表(GWB)的修訂后量表,該量表用來評價參與者對幸福的陳述,總體幸福感的原量表共有33個項目,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段建華將試卷的前18個題目作為測試項目,由對健康的擔心、精力、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以及松弛與緊張6個因子構成,這與Diener提出的主觀幸福感定義:生活滿意度和個體情緒狀態(tài)的一種綜合評價,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指標是相符合的,即問卷中包含了有關生活滿意度和個體情緒狀態(tài)的方面,所以可以用來測量主觀幸福感,并通過施測得出單個項目得分與總分的相關介于0.48~0.78之間,分量表與總量表的相關介于0.56~0.88之間,內部一致性系數男生為0.91,女生為0.95,重測一致性,為0.85,全國的常模分數,男性常模為75分,女性常模分數為71分,在國內的主觀幸福感研究中廣泛使用。
3.數據統(tǒng)計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問卷的項目分析、相關分析,應用UCINET6.0對班級整體人際網絡進行班級整體人際網絡密度和各分網絡程度中心性的分析。
三、結果
1.大學生人際關系、主觀幸福感的特點
有數據統(tǒng)計得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在情感、咨詢、情報、信任網絡中無顯著性差異(t(0.05/2)=-0.742, t(0.05/2)=1.412, t(0.05/2)=-1.240, t(0.05/2)=0.877,P>0.05)。而在不同的民族(蒙族、漢族、其他民族)中得到同樣的結果,(F0.05(2,1036)=1.969,F(xiàn)0.05(2,1036)=1.989,F(xiàn)0.05(2,1036)=0.833,F(xiàn)0.05(2,1036)=3.895,P>0.01)。
對主觀幸福感的測量得出,性別與民族(蒙族、漢族、其他民族)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t(0.05/2)=1.271,P>0.05,F(xiàn)0.05(2,1036)=1.529,P>0.05),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符合。
2.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
應用UCINET6.0計算出每個班的班級整體人際網絡密度,計算得出每個班的主觀幸福感均值,對二者進行相關性的分析,結果見表1。
班級整體人際網絡密度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相關關系在0.05水平上存在顯著正相關,說明班級整體網絡密度越大其主觀幸福感越高。
為了進一步探討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具體關系,對每個班班級整體人際網絡的密度和每個班主觀幸福感各個因子的均值進行相關性分析,主觀幸福感的因子分別是:1、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2、精力,3、對健康的擔心,4、憂郁或愉快的心境,5、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6、松弛和緊張。結果見表2.
班級整體人際網絡的密度與主觀幸福感各因子之間的相關系顯示,班級整體人際網絡的密度與對生活的滿意和興趣、精力、憂郁或快樂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松弛和緊張成顯著地正相關,與對健康的擔心的先關關系不顯著。
進一步探究班級整體人際網絡的各個分網絡與主觀幸福感各因子之間的相關關系,結果見表3.
班級內的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6個因子之間在不同水平上具有相關性,人際關系中情報網絡的程度中心性與主觀幸福感在精力、憂郁或快樂的心境無顯著性相關,即一個人所處情報網絡的位置對主觀幸福感在精力和憂郁后或快樂的心境方面影響不大,而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其他幾個因子的相關關系比較顯著。
四、討論
1.被試的人際關系、主觀幸福感在性別與民族上的差異性
從統(tǒng)計結果上來看,人際關系、主觀幸福感在性別與民族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得到過相似的結論,這主要是因為當今社會的文化、信息交流的媒介平臺較為廣泛,教育的共同性很多,無論是不同性別還是不同民族所接觸的文化大部分都是共通的,在這樣的相同的大文化背景下絕對的特質性特征就相對減少了許多,所以使得在人際關系上或是主觀幸福感的認同上并沒有明顯的差異。
2.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相關關系
2.1班級整體人際網絡的密度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
在社會網絡分析法中,一個圖形的密度是指該圖形中實際存在的線與可能數量的線的比例[5],在一個群體中密度就是指所有成員之間的聯(lián)系的緊密程度,班級整體人際網絡密度反應的就是該班級內成員與成員之間的聯(lián)系的情況,如果密度數值大則說明該班級內的成員之間交流、聯(lián)系較多,密度數值小則表示該班級的成員之間交往較少,聯(lián)系不緊密。而密度本身則是體現(xiàn)了一個班級中整體的氛圍、融洽度,這會與班級中成員的主觀幸福感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假設在一個氛圍較好的、彼此間互相關照的班級中成員的主觀幸福感也會較高,而由統(tǒng)計得出的結論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即班級整體人際網絡密度與班級內的主觀幸福感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
這個結果與人際關系的定義及主觀幸福感的定義是相符合的,大學生多數為住校生,遠離父母和兒時的朋友,其主要的交往對象就是同班同學,班級內同學的交往時其主要的人際關系網絡,也是對其情緒狀態(tài)、生活(主要是學校生活)滿意程度影響最為直接最主要的,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社會支持的重要基礎,它能夠緩沖壓力事件對總體生活滿意度的不利影響[5],如果班級內部成員之間的聯(lián)系不緊密,彼此之間較為陌生那就意味著每天要面對一個沒有情感交流、信任的甚至是言語交流的群體,作為社會性的人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會感到幸福感下降。
2.2班級整體人際網絡密度與主觀幸福感各因子間的關系
將每個班級的人際網絡密度與所在班級的主觀幸福感的各因子均分做相關求的二者之間的相關系,是為了將整體性質的數據進一步細分,得出兩部分整體數據的具體相關關系探究一個班級的整體上的人際關系的緊密程度究竟與主觀幸福感中的哪些因子有直接的關系,有主觀幸福感問卷劃分得出現(xiàn)階段是否幸福的評定標準有六個,就大學生而言這個班級彼此間的親密程度對哪些評定標準影響最大,最能決定一個學生現(xiàn)階段是否幸福。
由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班級內成員間的緊密程度與對生活的滿意和興趣、精力、憂郁或快樂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松弛和緊張又明顯的正相關,而與對健康的的擔心這個因子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即一個班級的成員間人際關系較為親密那么其所屬成員對生活的滿意和興趣、精力、心境等方面就比較好。這說明班級內部的整體交往密度對班級內成員對當前生活的滿意度、情緒狀態(tài)、情感等相關方面有直接的影響,但與身體健康的擔憂方面關系不明顯,其原因可能是班級的整體人際關系緊密與否一般是反映在具體的事件上,在面對具體的問題時班級成員間的親密程度體現(xiàn)的尤為顯著,這時成員首先體會到的是激情比如緊張和松弛,而活可能是應激比如要控制行為,然后才會體會到某種心境,形成對生活的滿足或是興趣的情感,這些都是一個班級整體氛圍所帶給成員的,所以彼此之間的關系很明顯,而班級內成員的人際關系的緊密性較少的關系到身體的健康,但并不是說不存在先關關系,有時因為人際關系的密度所決定的時間的結果也會引起身體上的某些反應,但與主觀幸福感的其他方面相比受到的影響較小。
2.3班級整體人際網絡程度中心性與主觀幸福感各因子的關系
所謂中心性就是評價一個人重要與否,衡量他的職務地位的優(yōu)越性,以及社會聲望等的指標[7]。而程度中心性就是用來衡量誰在這個團體中成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擁有高的程度中心性的人,在這個團體中也具有一個主要的地位[8]。在本研究中的代表意義在于在團體中某一范疇內的活動范圍的大小,即程度中心性高的人,其人際交往在所測試的范疇內勢必是活躍的也是較為良好的,比如情感網絡中的一個測試項目:“在受到委屈時你常向誰吐苦水”,無論是他人向被試訴說還是被試向他人訴說,這都能夠反映其在情感交流這一范疇上的人際關系狀況,而且程度中心性不同于上面提到的密度,它是一個個體化數據,反應的是在一個團體中某一個人的人際關系狀況,在情感網絡上程度中心性高可以說明被試在情感交流方面范圍很廣,與很多人進行情感上的互動和聯(lián)系,由統(tǒng)計得出的結果顯示情感網絡、咨詢網絡、情報網絡、信任網絡與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精力、對健康的擔心、憂郁或快樂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松弛和緊張均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正性相關關系,其中情感網絡、咨詢網絡、信任網絡與情緒體驗的關系較為密切,而情報網絡與主觀幸福感各因子間的相關系要弱一些,尤其是與精力、憂郁或快樂的心境不存在顯著性相關,情報網絡的測量項目是反映的自己想別人轉告與自己無關的事情,比如“你聽說某人有了戀人,你會和誰說”,“你知道今年的時尚走向會告訴誰”,對于這種別人不知道的信息可以證明自己的信息比較靈通,同時也只有對生活的環(huán)境較有興趣和熱情的人才能首先獲得這類消息,而且當所得到的情報是關于他人的私隱,在向外傳遞時就會有所顧忌產生緊張情緒,這就使得情報網絡與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松弛和緊張、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等方面的先關關系較大,而對精力等沒有顯著相關。
由統(tǒng)計的結果也可以看出,對大學生而言影響對現(xiàn)階段幸福與否的評定較為重要的是兩個方面,即情感與信任,這兩個方面與咨詢和情報相比對于其相關關系的數值要大一些,也就是說影響的意義更為明顯一些,大學生來說情感上的交流,在情感上建立自己的人際關系網絡,有心事可以和他人訴說有人愿意去傾聽,日程生活中有他人的陪伴,能夠得到他人的關注能夠使大學生感到幸福感或是幸福感增強,與此同時信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測試的問卷中信任的測試項目是指向外部的,即你對他人的信任情況, 比如“你認為班級內有哪些人是值得你信任的”,測試的結果顯示在這一項中選擇的人數較少或是只選擇自己的人相對應的情感網絡的范圍明顯小于信任他人程度高的人,同時主觀幸福感也比較低,因為只有你愿意去相信他人,才會與他人訴說心事,一起去解決問題,分擔責任,進行在情感層面上的聯(lián)系,帶有感情的與人交往,這樣才能夠建立高質量的人際關系,這是不同于咨詢網絡與情報網絡的,如果將人際關系的各個分網絡分層,那么情感網絡和信任網絡因該是深層次的,是需要建立在咨詢網絡和情報網絡基礎上的,而咨詢網絡和情報網絡又能夠幫助積淀情感網絡和信任網絡,四者在形成了深層的人際網絡之后相互穿插相互扶助,
五、結論
本文主要探求了大學生班級整體人際網絡與主觀幸福感的現(xiàn)狀及其二者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1)在性別與民族方面大學生在人際關系的質量上和主觀幸福感的高低程度均沒有明顯差異。(2)大學生班級整體人際網絡密度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3)大學生班級整體人際網絡密度與主觀幸福感的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精力、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松弛和緊張因子上成顯著地正相關,與對健康的擔心這個因子無顯著地相關關系。(4)情感、咨詢、情報、信任網絡均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關。
注:本文系內蒙古師范大學研究所科研創(chuàng)新基金資助項目2012年度課題《民族地區(qū)大學生人際社會網絡與心理和諧、心理健康的關系》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負責人:張玉柱,項目申請人:姜南
參考文獻:
[1]Rubin, K, Bukowski, W&Parkerj.GPeerinteractions, relationships and groups In Wdamon&N. Eisenberg,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Emotional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New York:Wiley.1998,619.
[2]李宏翰、趙崇蓮.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1月 第40卷第1期
[3]姜永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問卷的編制及其與氣質關系的研究.碩士論文.華東師范大學,2006
[4]楊匯道.社會網絡分析法述評.《學術界》2009年第03期
[5]羅家德. 社會網分析講義[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5.228.
[6]Myers D G, Diener E. Who is happy[J].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95,6(1):10-17
篇6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信任;主觀幸福感
一、人際信任概述
(一)人際信任的定義及研究現(xiàn)狀
對信任問題的研究,最早是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對其做出專門的論述,他認為信任是“社會中最重要的綜合力量之一”。心理學領域最早對信任進行研究和下定義的是社會心理學家多伊奇(Deutsch,1958),他通過進行著名的囚徒困境實驗發(fā)現(xiàn),人際信任的有無以雙方合作與否來反映,并依此提出信任的定義,即“所謂一個人對某件事的發(fā)生具有信任是指:他預期這件事會發(fā)生,并且根據這一預期作出相應行動,雖然他明白倘若此一事并未如預期般出現(xiàn),此一行動所可能帶來給他的壞處比如果此一事如期出現(xiàn)所可能帶來的好處要大?!盓rikson將信任定義為對他人的善良所抱有的信念或指一種健康的人格品質。后來Rotter(1967)認為人際信任是個體認為另一個人的言語、承諾以及口頭或書面的陳述可靠的一種概括化的期望,是類化預期的一種。國內學者對于人際信任定義的表述也在不斷探討中。
近些年來,人際信任問題成為了國內社會心理學和社會學界學術研究的熱點。目前關于人際信任的相關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研究對象主要以大學生、中學生為主,主要集中在人際信任與父母教育方式、人格特質、歸因方式、依戀類型、主觀幸福感等等因素的相互影響情況,國內的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社會的信任度較初中生、高中生低,與“90前”大學生相比,“90后”大學生的總體信任程度有所下降且差異顯著(許興,陳永強,2009);青少年歸因方式越內控,其人際信任的水平越高,歸因方式越外控,其人際信任的水平越低(孔繁昌,周宗奎,2008);大學生人際信任無性別、城鄉(xiāng)差異(郭志峰,2005);大學生人際信任度偏低,人際信任不存在性別、專業(yè)上的差異,普遍信任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特殊信任在城鄉(xiāng)上存在顯著差異(龐彤彤,宋鳳寧,2006)。
(二)人際信任的測量
用于人際信任測量的量表較多,主要有人際信任量表(ITS),是1967年Rottor根據社會學習理論編制的,用于測量被試對他人行為、承諾或陳述的可靠性的估計,適用于14歲以上各類人群;特定人際信任量表(SITS),此量表主要用于對特定任務的信任程度的測量;信賴他人量表(FPS),用于測查被試對一般人的可信性、誠實、慷慨、友愛等本性是否有信心;馬氏量表,主要用于測量被試與他人相處時,估計他人能否縱,得分越低,信任度越高。
二、主觀幸福感概述
(一)主觀幸福感的定義及研究現(xiàn)狀
國外主觀幸福感的研究自2O世紀5O年代左右在美國興起,以Wanner Wilson1967撰寫的《自稱幸福的相關因素》為標志;國內關于幸福感的研究開始于2O世紀8O年代。主觀幸福感,即subjective well—being,簡稱SWB,是指個體依據自己設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所作的整體評價(Diener,1984),是量化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指標之一。主觀幸福感主要包括生活滿意度和情感體驗兩個基本成分,前者是個體對生活質量的總體認知評價,即在總體上對個人生活作出滿意評判的程度;后者是指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包括積極情感(快樂、輕松等)和消極情感(抑郁、焦慮、緊張等)兩方面。目前很多研究對主觀幸福感的定義采用的是Diener的上述觀點。
我國對于主觀幸福感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大多以大學生、老年人為研究對象,對大學生的研究主要涉及其主觀幸福感的狀況,主觀幸福感與人格特征、個體的自尊、社會支持、歸因方式、價值取向、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等影響因素的關系等。國內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掌握目標對主觀幸福感有利,成績回避目標對主觀幸福感不利(趙春蘭,金志成,2008)。大學生成就歸因與主觀幸福感負相關,成功內控性歸因與主觀幸福感存在正相關(喬婷婷,2010)。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應對方式以積極應對為主。主觀幸福感在不同性別、專業(yè)上都沒有著差異,只在地區(qū)上存在顯著差異。來自農村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得分顯著高于城鎮(zhèn)。主觀幸福感與積極應對方式存在顯著正關,而與消極應對方式存在顯著負相關(彭小紅,鄭誼貞,2011)。
(二)主觀幸福感的測量
在過去幾十年里,對主觀幸福感的測量技術在不斷完善與發(fā)展,主要的測量工具有生活滿意度量表(LSS),包括生活滿意度評定量表、生活滿意度指數A和生活滿意度指數B三個獨立分量表,主要用于50歲以上成人;情感量表:正性情感、負性情感、情感平衡,此量表主要用于測查一般人群的心理滿意程度;費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用于測試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總體幸福感量表(GWB)是美國國立衛(wèi)生統(tǒng)計中心于1977年制定,國內段建華(1996)對此量表進行了修訂,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
三、人際信任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現(xiàn)狀
目前學界內分別對人際信任與主觀幸福感進行的研究較多,多研究人際信任與社會支持、自我和諧等的關系,以青少年為研究對象的居多;多研究主觀幸福感與疏離感、社會支持、成績目標等的關系,以大學生、老年群體為主。對人際信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較少,且不深入,研究結果顯示,高人際信任的初中生的主觀幸福感程度顯著高于低人際信任的初中生主觀幸福感程度,初中生人際信任和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李東,孫海紅,2011)。大學生人際信任和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個體人際信任分數越高,其主觀幸福感也高(王希平,2011)。對中國、德國、日本、英國四個國家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人際信任相關性的跨文化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德國、日本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人際信任存在顯著相關,英國大學生在二者上的相關不顯著(郭敏,2007)。
四、未來研究方向與思考
綜合各種相關的研究,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人際信任與主觀幸福感做了全面的研究,研究方法與手段上也各有特點,既有科學傳統(tǒng)的問卷調查法,有個性的訪談法,還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研究手段等,都能針對各種問題分析其原因、提出建設性的建議,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對人際信任與主觀幸福感二者關系的研究還比較少,深入研究不夠;研究對象較單一,主要以大學生為主,以青少年為對象的甚少。
我們也在思考,未來的研究可以在研究對象上擴展,更多地關注中學生的人際信任與主觀幸福感??梢灾塾诋斀竦闹械嚷殬I(yè)技術教育,嘗試以中職生為研究對象,探究在這一群體中人際信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與大學生、普通中學生進行比較研究。有研究表明,中職生在學習心理、情感心理、個性心理、自我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問題,著重在情感心理上,人際交往中情緒不穩(wěn)、冷漠、感情易受挫等,很難與人建立起信任關系。因此,從研究對象上擴展,既可以推進和豐富人際信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也可以更多地了解中職生的心理特點,為中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提供有利幫助。此外,針對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和幸福感問題,可以從研究方法和測量上進行改進,從已有研究可以看出,目前的測量大多選用已有的量表,未來的研究可以嘗試編制測量工具,進一步推進研究人際信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參考文獻:
[1] 許興,陳永強.“90后”大學生人際信任狀況及原因分析[J].心理研究
[2] 孔繁昌,周宗奎.青少年歸因方式與人際信任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3] 郭志峰.大學生心理控制源與人際信任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4]龐彤彤,宋鳳寧.大學生人際信任度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
[5]趙春蘭,金志成.大學生成就目標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
[6]喬婷婷.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學業(yè)成就歸因、就業(yè)壓力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7]彭小紅,鄭誼貞.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
[8]李東,孫海紅.初中生人際信任度與主觀幸福感、自我效能感關系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
篇7
【關鍵詞】 中學校長;主觀幸福感;人格特征
Relationship f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ersonality Traits. Chen Meirong, Zeng Xiaoqing.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chang 330029,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of high school principals. Methods 94 high school principals were measured by EPQ-RSC and SWB questionnaires. Results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high school principals on SWB;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level of high school principal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neuroticism. Conclusion Personality traits were important influencial factors to high school principals' SWB.
【Key words】 Subjective well-being; High school principal; Personality traits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根據個體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所作的總體評價[1],是衡量個人生活質量綜合性心理指標。目前,此類研究的對象主要針對學生、教師、老年人以及各種疾病患者,但對中學校長的研究尚不多見。為此,本文擬就中學校長的主觀幸福感及其與人格特征的關系做一分析,為完善國內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做些嘗試,希驥能對教育管理者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和改善生活質量有所啟發(fā)。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本研究對94名參加培訓的正職中學校長進行團體施測。其中男性93人,女性1人;31~40歲占55%;41~50歲占40.4%,其余為30歲以下。中教高級占58.5%,中教一級占39.4%,其余2.2%為中教三級和小學高級;本科學歷54.3%,大專學歷占45.7%;16年以上教齡占74.5%,11~15年占22.3%,5~10年占3.25%。
1.2 工具
1.2.1 總體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 總體幸福感量表為美國國立衛(wèi)生統(tǒng)計中心制訂,用來評價被試對幸福的陳述,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國內段建華(1996)對該量表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量表單個項目得分與總分的相關在0.48~0.78之間,分量表與總表的相關為0.56~0.88,內部一致性系數在男性為0.91,在女性為0.95。3個月后的重測一致性為0.85[2]。
1.2.2 艾森克人格問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 本研究采用陳仲庚主持修訂的艾森克要人格問卷中國版成人式,共85個項目,包括P、E、N、L 4個量表,其中P量表20個條目;E量表21個條目;N量表24個條目;L量表20個條目。
1.3 程序 測試前向被試介紹測試目的,以打消其顧慮,時間控制在30分鐘。運用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 果
2.1 不同年齡、職稱、學歷和教齡的校長在GWB總分及各因子的結果分析 由表1和表2可見,中教一級職稱的校長在對健康的擔心、憂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與緊張等變量的得分均高于中教高級職稱的校長;??茖W歷校長在松弛與緊張變量上得分高于本科學歷校長。不同職稱校長在對健康的擔心、憂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與緊張上存在差異,且主效應顯著(Fdf=3=3.167,P
2.2 不同年齡、職稱、學歷和教齡的中學校長的人格特征結果分析 由表3可見,在精神質、外向性和情緒性3個人格維度上,中教一級職稱校長得分均高于中教高級職稱校長;本科學歷校長的得分均高于大專學歷的校長。但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職稱和學歷的主效應不顯著,也不存在交互作用。
2.3 中學校長的GWB總分及各因子與人格各維度的相關分析 經過Pearson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情緒性與總體幸福感總分及各因子都存在顯著負相關,精神質與精力呈顯著負相關。外向性與精力、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愉快或抑郁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以及GWB總分呈顯著正相關,尤其與精力的相關十分顯著,見表4。
2.4 人格特征對總體幸福感的回歸分析 為了解人格特征對總體幸福感的預測力以及這種預測力的穩(wěn)定性與變異,以精神質、情緒性和外向性為自變量,以總體幸福感總分及各因子為因變量,分別進行了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篩選標準P
由表5可見,情緒性、精神質和內外向分別對應不同的因子進入了回歸方程。從標準回歸系數B可知,在對健康的擔心、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愉快或憂郁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松弛與緊張及GWB總分上,情緒性均入選回歸方程,且對方差的解釋度分別達到15.6%、11.7%、16.3%、18.7%、21%和28%;在總體幸福感的精力因子上,精神質和外向性兩變量共同進入回歸方程,兩個變量能聯(lián)合預測25.4%的變異量。
3 討 論
3.1 中學校長的主觀幸福感方面的差異 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中學校長在總體幸福感上沒有差異。但中教一級職稱的校長在對健康的擔心、憂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與緊張等變量上的得分高于中教高級職稱校長。這可能是因為職稱低者往往年齡小,職稱高者年齡大;二是年輕校長,管理工作時間不長,角色轉換和崗位適應需要一個過程;家庭中孩子較小,需要照顧。年齡較大的校長,管理經驗較豐富,對常規(guī)管理工作可能形成了一整套管理模式,家庭中孩子較大,不需花太多時間照顧,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健身、休閑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擁有??茖W歷的校長在松弛與緊張因子上得分高于本科學歷的校長。可能是因為,校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學歷與教師相同甚至更低時,感到有壓力和緊張。
Wilson曾認為,年齡是幸福的可靠預測指標,但本研究沒有發(fā)現(xiàn)此差異,這與有些研究結論一致[3]。由于本研究被試的特殊性,未能就性別變量加以比較。
3.2 中學校長的人格特征方面的差異 中教一級職稱的校長在精神質、情緒性和內外向三個維度上均高于中教高級職稱的校長,大專學歷校長得分高于本科學歷校長,進一步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差異不顯著。
本研究從職稱、教齡、年齡和學歷等諸方面都未發(fā)現(xiàn)中學校長在人格特征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由于此類研究較少,因此無法進行比較,有待進一步研究。
3.3 中學校長的主觀幸福感與人格特征的關系 沃森和克拉克認為,具有情緒性和外向性人格特征的人,分別具有體驗負向情感和正向情感的天生敏感性。本研究相關分析表明,情緒性與總體幸福感總分及各因子具有顯著負相關,精神質與精力因子呈顯著負相關,外向性與精力、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愉快或抑郁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以及GWB總分呈顯著正相關?;貧w分析發(fā)現(xiàn),情緒性可降低主觀幸福感,外向性能增加主觀幸福感。這一結論,與以往的眾多研究結果相一致[4,5]。同時,也再次支持了外向性是主觀幸福感穩(wěn)定的正向預測因素,情緒性(或稱神經質)是負性情感主要且穩(wěn)定的預測因素的觀點。
中學校長的主觀幸福感在總體上沒有差異;中學校長的主觀幸福感與神經質呈顯著的負相關;外向性和神經質等人格特征是影響中學校長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4 參考文獻
[1]劉昌龍.高中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3):193-195
[2]汪向東主編.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增):83-86
[3]劉仁剛,龔耀先.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8(2):73-78
[4]張興貴,鄭雪.青少年學生大五人格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2:98-103
篇8
一、主觀幸福感:概念與測量
學術界對于主觀幸福感的定義有很多種,目前Diener對主觀幸福感的定義得到了廣泛的認可。Diener認為, 主觀幸福感是指以自身主觀標準為依據,對自身生活各個方面的滿意度的判斷和界定,包括對自己在生活品質和情感體驗兩方面的評價。
而Andrew和Withey認為主觀幸福感包含了三個獨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與消極情感。其中,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都是從員工的生活體驗中產生相應的情感,這是對主觀幸福感進行評價的基礎;而生活滿意度則是個體依據自身標準,對生活中諸如工作、婚姻、健康等各個方面進行的綜合評價,它獨立于情感體驗,是衡量主觀幸福感更加有效的指標。
測量總體幸福感量表是目前運用最廣泛的對主觀幸福感進行測量的方法。此方法是在1977年由工作于美國統(tǒng)計中心的Fabio提出來的,主要是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主觀幸福感的測量和評判,包括對健康的擔心、精力充沛的判斷、對生活的興趣和滿足、心情是否愉快、對情感與行為的控制以及松弛與緊張的程度等。這種對主觀幸福感的測量方法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二、工作績效:概念與測量
隨著國內外學者對工作績效的深入研究,對于工作績效概念的界定大致分為以下兩種。一種是結果導向,主要代表人物是Bernardin等(1984)。他認為應將工作績效看成是一種結果,也就是說工作績效是在特定的時間范圍內,在特定的工作任務、活動或目標上得出的結果。另一種是行為導向,主要代表人物是Campbell等(1993)。他認為應將工作績效看成是一種行為,也就是說工作績效是由員工自己控制的與組織目標相關的行為。因此可以看出,工作行為當中包含了工作目標的實現(xiàn),所以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應該將工作績效視為結果和行為的綜合評價。
對于工作績效的測量,廣泛應用的績效量表有三種:一是organ績效量表,用來測試組織公民行為;一是Murphy量表,用來測量工業(yè)企業(yè);一是Campben設計的任務績效量表,測量對象適用于各個行業(yè)。
三、主觀幸福感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
情感因素方面,首先,主觀幸福感高的員工一般擁有積極地情感,這種情感有利于員工更多地參與到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各項活動之中,使其擁有健康的精神、心理、身體,有助于員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其次,積極地情感往往會帶給人以安全感,可以使員工在工作中更好地利用發(fā)散性思維思考問題,更加富有創(chuàng)新性和靈活性地應對突況,有助于工作中困難和問題的解決。第三,情感積極的員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會擁有更多可以依靠的同事和朋友,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因此,積極情感能夠幫助員工獲得更多的生理、智力和社交資源。而這些資源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威脅和抓住機遇,進而使其在工作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現(xiàn),獲取更好的工作績效。
與周邊績效的的關系方面,周邊績效包括人際因素和意志動機因素,它主要涉及的是在職責范圍之外的,自愿從事有利于組織和他人的活動。很多研究表明,員工主觀幸福感和周邊績效之間是互為因果關系的,也就是說員工主觀幸福感是受周邊績效變化而變化的,同時員工周邊績效也受主觀幸福感的變化而變化。在對它們所做的回歸分析中顯示,員工主觀幸福感與周邊績效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員工主觀幸福感每增長一個單位,周邊績效也增長相應單位。
工作績效的直接影響方面,工作績效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員工的最終收入,進而影響著員工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工作績效相對較差的員工,工作收入一般較低,較低的工作收入使得員工的生活質量和要求不能得到很好地滿足,員工自身主觀幸福感就會降低,而較低的主觀幸福感又會反作用于工作,造成工作績效低下,如此循環(huán),對員工和企業(yè)發(fā)展造成不良后果。相反,工作績效較高的員工,工作收入較高,工作收入為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帶來的滿足感就高,員工的主觀幸福感度就高,而這種較高的主觀幸福感又將反作用于工作當中,提高工作績效,形成互促效果,進而推進員工和企業(yè)的共同發(fā)展。
篇9
【關鍵詞】 幽門螺桿菌
[關鍵詞] 腸易激綜合征;幽門螺桿菌;相關性
[摘 要] 目的:評價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IBS)與幽門螺桿菌(HP)感染之間的關系。方法:將86例腹瀉型IBS患者與92例健康體檢者對照,用14C-尿素呼氣試驗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檢測HP感染情況,并根據檢測結果將46例HP陽性的腹瀉型IBS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同時給予匹維溴胺、思密達治療4周,觀察組同時加用抗HP治療2周,觀察其總有效率。結果:腹瀉型IBS組Hp感染率為53.5%,健康體檢組HP感染率為51.1%,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HP陽性的腹瀉型IBS患者療效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7.5%和81.8%,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論:腹瀉型IBS與HP感染之間無明顯相關性。
Study about the Correlation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Methods14Curea respiratory test and fast urease examination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fec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between 86 case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92 healthy cases of control.The 46 case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Pinaverium bromide and smecta were used to treat the all 46 cases.At the same time,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therapy was used to observe group.Results The infection rat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s 53.5%.And that of healthy cases is 51.1%.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mong the case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the therapy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e group is 87.5%,which h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with the control group(81.8%)(P>0.05).Conclusion There is no obv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Key word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Helicobacter pylori; Correlation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性狀改變?yōu)樘卣鞯墓δ苄阅c病。該病缺乏可解釋癥狀的形態(tài)學改變和生化異常。IBS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精神、飲食、胃腸動力障礙、腸道菌群失調及腸敏感性增強等因素有關[1]。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種可以定植在胃黏膜中,并可對胃黏膜造成損害的革蘭陰性螺旋形致病菌[2]。它是否是IBS的發(fā)病原因之一,目前尚無明確結論。該試驗對這一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腹瀉型IBS組:選擇自2002年6月至2004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腹瀉型IBS患者86例,其中男39例,女47例,平均年齡(45.6±11.3)歲。入選標準:年齡>18歲,性別不限;癥狀符合IBS羅馬Ⅱ標準[3];經血、尿、便常規(guī);血生化(血糖、肝,腎功能檢查);纖維胃十二指腸鏡或上消化道鋇餐X線檢查;纖維結腸鏡或鋇灌腸X線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治療前72 h,治療過程中停用其他對消化功能有影響的藥物。健康體檢組:選擇同時期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者92例,其中男43例,女49例,平均年齡(46.2±12.5)歲。入選標準:年齡>18歲,性別不限;無任何消化系統(tǒng)癥狀、體征;經血、尿、便常規(guī),血生化(血糖、肝,腎功能檢查),纖維胃十二指腸鏡或上消化道鋇餐X線檢查,纖維結腸鏡或鋇灌腸X線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
46例HP陽性的腹瀉型IBS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24例,其中其中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齡(46.1±12.8)歲;對照組22例,其中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齡(45.2±13.2)歲。
1.2 方法
1.2.1 檢測
采用14C-尿素呼氣試驗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檢測,兩項檢測結果均為陽性者確診為HP感染[4]。14C-尿素呼氣試驗由深圳中核海德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14C-卡式HP檢測儀(型號HUBT-20)檢測。快速尿素酶法由珠??说峡萍奸_發(fā)有限公司提供的快速尿素酶HP檢測試紙檢測。
1.2.2 治療
兩組均給予匹維溴胺50 mg,3次/d、思密達3 g,3次/d,療程4周;觀察組同時加用奧美拉唑20 mg,2次/d、阿莫西林0.5 g,4次/d、替硝唑0.1 g,2次/d,療程2周。
篇10
【關鍵詞】急性闌尾炎 腹膜炎 切口感染 治療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08年1月—2010年10月,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齡在3—76歲。病史小于1天的2例,1—3天的25例,大于3天的35例。就診時均有腹膜炎,下腹壓痛,伴下腹部腹膜炎的患者11例,超過兩個象限或者全腹膜炎的患者6例,均伴發(fā)燒,血象中性增高,WBC>1.0×109/L,B超示化膿性闌尾炎45例,闌尾周圍膿腫者9例。術后病理證實,化膿性闌尾炎的54例,壞疽性闌尾炎8例。
1.2方法
1.2.1預防措施 62例患者均手術治療,采用麥氏切口者56例,剖腹探查切口6例,術中見有膿性滲液者45例,17例表現(xiàn)為化膿性改變,6例為壞疽性改變,闌尾穿孔者9例。早期診斷早期手術,即使是化膿性闌尾炎,手術越早切口感染的幾率越小。
1.2.2抗生素的應用 術前30分鐘給予頭胞三嗪2.0g,替硝唑100ml或甲硝唑250ml靜脈滴注,術后再給予頭胞三嗪2.0g,替硝唑100ml或甲硝唑250ml靜脈滴注,以后每日分2次給予抗生素治療,連用3~5天。
1.2.3術中處理 切口選擇要正確,依次切開各層并妥善止血。打開腹膜前估計有膿液者先準備好吸引器,先在腹膜作小切口,吸走可能溢出膿液,再擴大腹膜切口大腹,腹膜要外翻,并固定于護皮墊,使膿液不致污染切口,提夾闌尾要輕柔,以防闌尾破裂造成污染。切除闌尾后要吸凈或蘸凈腹腔內尤其是盆腔內膿液,并用甲硝唑、生理鹽水局部沖洗,根據病情放置腹腔引流,縫合腹膜后去護皮墊,用甲硝唑、鹽水沖洗切口,并更換手套及部分污染器械,腹膜、肌層、腹外斜肌腱膜用可吸收線或鉻制腸線縫合,盡量不縫合皮下層,腹腔引流管從切口引出,對切口明顯污染或皮下脂肪較厚者,可放置皮下引流,術后24小時拔除。
2 結果
經以上措施處理后,本組62例患者有59例切口1期愈合,有3例出現(xiàn)切口感染,經拆線引流換藥后痊愈。切口感染率0.05 %,明顯降低。
3 討論
闌尾炎伴腹膜炎是病情較重或病情進展的結果,其病理類型有穿孔性闌尾炎、滲出性闌尾炎、膿腫性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率0.05%~0.1%,穿孔并彌漫性腹膜炎者30%。
預防切口感染我們的體會如下:①一旦診斷明確,盡快手術,手術越早切口感染的幾率越小。②良好的麻醉可減少對肌肉組織的牽拉和臟器的損傷,縮短手術時間,利于清理腹腔膿液。③首先切口選擇要正確合理,偏內或偏外可致解剖層次不清,易致出血、肌肉挫傷,引起感染,不要一味追求小切口,如有局限性腹膜炎者切口要夠大,以便清理腹腔膿液。其次防止腹腔內膿液污染切口,這一點尤為重要,因此,在切開腹膜前一定先作小切口,防膿液外溢,進入腹腔后要先吸凈膿液,使之不溢出污染切口,提夾切除闌尾時動作要輕柔,避免闌尾破裂污染切口??p合腹膜后沖洗切口可洗去切口積血和可能溢出的膿液,皮膚皮下最好一層縫合,線結多也是感染的因素,但不要留空腔。對切口明顯污染或皮下脂肪較厚者,可放置皮下引流,甚至且期縫合。④縫合腹膜、肌層、腹外斜肌腱膜時要用可吸收線或鉻制腸線。⑤腹腔沖洗:腹腔沖洗對清除腹腔膿液、減少毒素的吸收、減緩腹腔炎癥預防術后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有積極的作用,對滲出較少者僅用干凈紗布蘸凈即可。⑥引流的放置:及時排除積液、積血、積膿,消滅死腔,改善局部血運,防止感染擴散,促進炎癥消退。但引流本身為異物,將可能引起局部粘連,術后腸粘連發(fā)生率升高,因此應減少腹腔引流的應用。闌尾炎伴腹膜炎的引流有兩種,腹腔引流和切口引流。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因具體情況而定。⑦抗生素的應用:美國感染病學會2004年預防手術感染指南指出抗生素的預防性給藥在手術切開前60分鐘內開始滴注第1劑抗生素,研究顯示抗生素應在細菌發(fā)生污染前到達組織內,延遲給藥則感染危險增加。組織污染超過4小時,給予抗生素無預防作用,圍手術期用藥的時間是預防術后感染性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重要因素。術前0.5小時應用抗生素可使血漿及組織中藥物濃度迅速達到峰值,因闌尾炎多為混合性細菌感染,以革蘭陰性桿菌中的大腸桿菌及厭氧菌為主,故首選氨基苷類或頭抱類抗生素+甲硝唑靜滴,療程3—5天。⑧術后切口理療:切口局部微波理療能促進炎癥吸收,改善局部血運,減輕切口疼痛,促進切口的愈合。
總之,在治療急性闌尾炎伴腹膜炎病例中,要注重圍手術期處理,應遵循無菌操作,減少手術中污染、創(chuàng)傷、出血,縮短手術時間,正確引流,術前術后合理應用抗生素,并輔以腹部理療,便可減少術后切口感染的發(fā)生。
參 考 文 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