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油畫范文10篇

時間:2024-03-31 03:31: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寫意油畫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寫意油畫

文人畫精神融入中國寫意油畫論文

摘要:中國當代油畫家一方面學習和借鑒西方現代藝術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對本土傳統(tǒng)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中國油畫也開始趨向于寫意的表現形式,在油畫表現形式上既受西方現代主義影響同時也傳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的氣質精髓,傳統(tǒng)文人畫中的美學經驗以及繪畫技法對當意油畫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發(fā)揮油畫原有藝術語言與表現力的同時,融入中國的寫意精神和筆墨意趣。但同時我們還需面臨的一些重要的問題。如:加強對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研究與理解,深刻領悟意象寫意的深層內涵等。中國的“寫意”概念并非以工具材料來界定,也不是以作畫速度的快慢去體現,更不是簡單的樣式模仿,它是由“寫意性”精神的內涵決定的,只有內在精神才具有實質性價值和意義,才能真正體現民族文化精神。

關鍵詞:文人畫寫意寫意油畫

隨著當代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fā)展,國際文化交流不斷升溫,中國當代油畫越來越受西方現代繪畫觀念、思想、風格的影響。油畫作品同時也呈現出多種表現形式,多種風格。中國油畫家也同時對油畫藝術進行了深入的反思,使得中國油畫更趨向多元與個性化?!爸袊彤嫾乙环矫鎸W習和借鑒西方現代藝術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對本土傳統(tǒng)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于是,表現、抽象和象征成為新的藝術取向,中國油畫也開始趨向于寫意的表現形式,并成為當代中國油畫的一大特色。“中國傳統(tǒng)繪畫原本就具有表現意味的寫意性,使中國油畫家在理念與趣味上與西方表現主義產生了某種共鳴?!?,中國文化中的意象,既不是單純客觀世界的再現,也不是純主觀的表現,而是主客互滲、物我相融的“意象”,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的“寫意”,“寫”是一份心情、一種態(tài)度、一片坦然,是心靈深處的自然流淌?!皩憽备且环N功夫、一番感受,并經由一個“寫”字,把畫家的性情感懷淋漓盡致地表白“。寫”還是一種充滿著“道”的意識,伴隨藝術家主觀精神的“意”,使內心情思得于表達。這正是中國傳統(tǒng)“寫意精神”的實質內涵。

早在1957年,著名油畫家董希文在《從中國繪畫的表現方法談到中國油畫風》一文中就明確指出:“油畫中國風從繪畫風格方面講,應該是我們油畫家的最高目標。要使我們的油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在世界藝術舞臺上發(fā)出光輝,絕不是僅僅把我們油畫畫得跟西洋的油畫一模一樣。即使將來我們的油畫形式、技法能夠達到歐洲一樣的水平,我們也不能以此為滿足。我們有我們民族自己的藝術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中國畫家應該有中國畫家的氣質,自己對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現法。”由此可見,老一輩油畫家也早已意識到“油畫中國風”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然而最能體現“油畫中國風”實質內涵的“意象油畫”,經過油畫家們多年努力的探索與嘗試,已經展現了可喜的成果,而且正處于新的發(fā)展勢頭。意象寫意油畫的出現,在藝術語言、表達樣式逐漸模糊的今天,是必然的發(fā)展趨勢。

中國當意油畫既受西方現代主義影響同時也傳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的氣質精髓。如,畫面色彩比較單純?!拔娜水嬍艿兰业挠绊懞艽螅兰抑杏謹道献忧f子的影響最深。道家崇尚自然,因而反映在文人畫的精神中也是將“自然”作為繪畫的準則。并且老莊對于色彩主張“樸素玄化”,提倡“故素也者,謂其無所與雜也”,“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這種觀點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審美要素之一。中國當意油畫中,畫家作品體現出來的特征也是極其明顯的,:“作品基本色調一致,甚至是單色畫,造型上也極力簡化,形成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畫面效果和表現形式。

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非常注重通過“虛”和“留白“來體現畫家的情懷,主張大象無形,給觀者以更大的想象和思維空間,同時也更完整而充分的表現出畫面的氣韻,以達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南齊謝赫提出了“氣韻生動”的觀點,并成為歷代繪畫藝術的要求和作品評論的重要因素之一??瞻滋幨翘摚彩菍?,亦可以是其他的物象,如天空、地面、河水等,觀賞者自然會產生聯想。由此可見,中國繪畫最重空白。空白處并非真空,乃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以虛帶實,以實帶虛,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結合,這正是中國美學思想中的核心所在。這里的“氣”,包含有宇宙萬物本體和生命與藝術家自身元氣的綜合,“韻”則指的是物象的風姿神貌。“氣”和“韻”構成了物象表現的生命力,也是構成畫面耐人尋味的重要因素。中國畫追求空靈,講究“虛”和“空”的處理,其理論也是由陰陽觀演化而來的。虛空是畫面產生“氣”的重要元素,這“氣”不單指具體物象,也指表現物象之虛空。沒有虛空,就不會有靈氣流動的跡象,更不可能產生“氣韻生動”的生命力。中國當意油畫吸收了傳統(tǒng)文人畫的表現手法,使得作品更具“逸氣”,讓觀者也更蕩氣回腸。油畫畫面中的留白處還可以借助油畫顏料的特有質地形成肌理。這種肌理感使得畫面具有一種很強的張力,成為一種特殊的繪畫語言。如畫家何多伶近幾年的作品,以及青年畫家毛焰的作品中我們都能感受到這一點。

查看全文

透析中國當代意象油畫的本土化

中國油畫它既是西方畫種,又是在中國的思想體系中成長的。中國油畫不能單純學習西方的表現手法,無論是古典的寫實主義還是現代的印象、表現,抽象、立體、波普等,都是純粹西方的,對中國油畫的影響是顯然的。但中國油畫應吸取本土的傳統(tǒng)文化,讓油畫民族化。所謂“油畫中國風”是油畫家董希文在《從中國繪畫的表現方法談到中國油畫風》文中談到的。他認為:“油畫中國風從繪畫風格方面講,應該是我們油畫家的最高目標。要使我們的油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在世界藝術舞臺上發(fā)出光輝,決不是僅僅把我們油畫畫得跟西洋畫一模一樣。即使將來我們的油畫形式、技法能夠達到歐洲一樣的水平,我們也不能以此為滿足。我們有我們民族自己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中國畫家應該有中國畫家的氣質,自己對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現法?!庇纱丝梢?,老一輩畫家們早已意識到中國油畫家必須走中國特色的道路,中國傳統(tǒng)繪畫具有表現意味和寫意性,這方面又和西方表現主義藝術產生了共鳴。寫意性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的美學因素,有著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文化資源。

中國寫意油畫的進一步構建對于中國寫意油畫理論和創(chuàng)作主要有兩種表現:其一,認為只要掌握了西方油畫技巧,中國人畫的油畫就必然有自己的特點,在繪畫實踐中往往是被動模仿西方傳統(tǒng)油畫技巧,有意無意忽略了繪畫所承載的民族氣魄和文化精神。其二,認為油畫中國化、寫意油畫是嫁接后的折中風格,產生不出“中國版本”的油畫。筆者認為對第一種傾向需要我們在油畫創(chuàng)作實踐中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的觀點加以反思,而第二種觀點則根本就是錯誤的,因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與融合總有其同質“基因”的激發(fā),這正是文化更新發(fā)展的內在根源。同樣,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寫意性觀念基礎上產生和發(fā)展的中國寫意油畫,是中國意象美學觀在現代油畫中的體現,它既站在傳統(tǒng)文化的高起點上,有著廣泛的民族基礎,又具有一定的世界性,是中國油畫昭著于世的必然趨勢。所以,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自信把中國寫意油畫進一步構建好。為此,作者作了如下思考:

一、民族文化藝術審美對西方油畫的揚棄

西方油畫在幾百年的發(fā)展演變中,它的形體、色彩、材質的豐富表現性對視覺產生的強烈沖擊力,特別是油畫創(chuàng)作所承載的人文精神和獨特的審美趣味,是油畫語言獨特魅力和其藝術生命力所在。所以,中國寫意油畫的發(fā)展及民族化不能脫離對西方油畫發(fā)展中優(yōu)秀成分的繼承和學習。在研究和掌握西方油畫技法與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基礎上,只有從外在形式到藝術精神上真切的把握到油畫創(chuàng)作的真諦,才能在寫意油畫中自如地駕馭油畫語言,體現人文精神,使中國油畫最終為本民族及世界認同。當然,諸如西方的文化霸權、惟西方獨尊之類的東西,以及藝術上一味對西方油畫技巧的片面追求,都應該在文化大融合的大背景下得以揚棄。正如吳冠中所指出的“學習和借鑒西方長處則應別具慧眼”,那樣亦步亦趨地仿效或“翻版”西方油畫,既無必要也無出路,因為好的油畫作品既有它與生俱來的優(yōu)秀品質又有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而體現出的獨特審美趣味。

二、民族文化藝術審美的拓展與超越

在民族化寫意油畫中對傳統(tǒng)“元素”(樣式、風格、方法、材質)不能只是效仿、利用或僅用油畫材質表現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表層化”,油畫的民族化應該是中國文化精神、民族審美心理和地域特征對外來油畫藝術內核的轉換,也并非是油彩的中國畫。寫意油畫應從中國藝術特殊的思維和表現方式這一原點出發(fā),取得與中國藝術精神的正面鏈接,經過一個當代視角的過濾、改造、轉移和超越,從而發(fā)現并獲取新的創(chuàng)造元素或“基因”,才能使它們重新“復活”在當代藝術的軀體上,并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在中國油畫藝術中加以延伸和發(fā)展,實現中國油畫對民族文化藝術審美的拓展與超越。否則簡單地“翻版”的傳統(tǒng),就不能超越自身而進入當代藝術的新視野。

查看全文

當意油畫中文人畫精神探討論文

摘要:中國當代油畫家一方面學習和借鑒西方現代藝術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對本土傳統(tǒng)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中國油畫也開始趨向于寫意的表現形式,在油畫表現形式上既受西方現代主義影響同時也傳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的氣質精髓,傳統(tǒng)文人畫中的美學經驗以及繪畫技法對當意油畫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發(fā)揮油畫原有藝術語言與表現力的同時,融入中國的寫意精神和筆墨意趣。但同時我們還需面臨的一些重要的問題。如:加強對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研究與理解,深刻領悟意象寫意的深層內涵等。中國的“寫意”概念并非以工具材料來界定,也不是以作畫速度的快慢去體現,更不是簡單的樣式模仿,它是由“寫意性”精神的內涵決定的,只有內在精神才具有實質性價值和意義,才能真正體現民族文化精神。

關鍵詞:文人畫寫意寫意油畫

隨著當代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fā)展,國際文化交流不斷升溫,中國當代油畫越來越受西方現代繪畫觀念、思想、風格的影響。油畫作品同時也呈現出多種表現形式,多種風格。中國油畫家也同時對油畫藝術進行了深入的反思,使得中國油畫更趨向多元與個性化。“中國油畫家一方面學習和借鑒西方現代藝術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對本土傳統(tǒng)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于是,表現、抽象和象征成為新的藝術取向,中國油畫也開始趨向于寫意的表現形式,并成為當代中國油畫的一大特色。“中國傳統(tǒng)繪畫原本就具有表現意味的寫意性,使中國油畫家在理念與趣味上與西方表現主義產生了某種共鳴?!保?],中國文化中的意象,既不是單純客觀世界的再現,也不是純主觀的表現,而是主客互滲、物我相融的“意象”,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的“寫意”,“寫”是一份心情、一種態(tài)度、一片坦然,是心靈深處的自然流淌。“寫”更是一種功夫、一番感受,并經由一個“寫”字,把畫家的性情感懷淋漓盡致地表白“。寫”還是一種充滿著“道”的意識,伴隨藝術家主觀精神的“意”,使內心情思得于表達。這正是中國傳統(tǒng)“寫意精神”的實質內涵。[2]

早在1957年,著名油畫家董希文在《從中國繪畫的表現方法談到中國油畫風》一文中就明確指出:“油畫中國風從繪畫風格方面講,應該是我們油畫家的最高目標。要使我們的油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在世界藝術舞臺上發(fā)出光輝,絕不是僅僅把我們油畫畫得跟西洋的油畫一模一樣。即使將來我們的油畫形式、技法能夠達到歐洲一樣的水平,我們也不能以此為滿足。我們有我們民族自己的藝術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中國畫家應該有中國畫家的氣質,自己對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現法?!庇纱丝梢?,老一輩油畫家也早已意識到“油畫中國風”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然而最能體現“油畫中國風”實質內涵的“意象油畫”,經過油畫家們多年努力的探索與嘗試,已經展現了可喜的成果,而且正處于新的發(fā)展勢頭。意象寫意油畫的出現,在藝術語言、表達樣式逐漸模糊的今天,是必然的發(fā)展趨勢。

中國當意油畫既受西方現代主義影響同時也傳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的氣質精髓。如,畫面色彩比較單純?!拔娜水嬍艿兰业挠绊懞艽?,道家中又數老子莊子的影響最深。道家崇尚自然,因而反映在文人畫的精神中也是將“自然”作為繪畫的準則。并且老莊對于色彩主張“樸素玄化”,提倡“故素也者,謂其無所與雜也”,“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3]這種觀點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審美要素之一。中國當意油畫中,畫家作品體現出來的特征也是極其明顯的,:“作品基本色調一致,甚至是單色畫,造型上也極力簡化,形成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畫面效果和表現形式。

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非常注重通過“虛”和“留白“來體現畫家的情懷,主張大象無形,給觀者以更大的想象和思維空間,同時也更完整而充分的表現出畫面的氣韻,以達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南齊謝赫提出了“氣韻生動”的觀點,并成為歷代繪畫藝術的要求和作品評論的重要因素之一??瞻滋幨翘摚彩菍?,亦可以是其他的物象,如天空、地面、河水等,觀賞者自然會產生聯想。由此可見,中國繪畫最重空白??瞻滋幉⒎钦婵?,乃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以虛帶實,以實帶虛,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結合,這正是中國美學思想中的核心所在。這里的“氣”,包含有宇宙萬物本體和生命與藝術家自身元氣的綜合,“韻”則指的是物象的風姿神貌。“氣”和“韻”構成了物象表現的生命力,也是構成畫面耐人尋味的重要因素。中國畫追求空靈,講究“虛”和“空”的處理,其理論也是由陰陽觀演化而來的。虛空是畫面產生“氣”的重要元素,這“氣”不單指具體物象,也指表現物象之虛空。沒有虛空,就不會有靈氣流動的跡象,更不可能產生“氣韻生動”的生命力。中國當意油畫吸收了傳統(tǒng)文人畫的表現手法,使得作品更具“逸氣”,讓觀者也更蕩氣回腸。油畫畫面中的留白處還可以借助油畫顏料的特有質地形成肌理。這種肌理感使得畫面具有一種很強的張力,成為一種特殊的繪畫語言。如畫家何多伶近幾年的作品,以及青年畫家毛焰的作品中我們都能感受到這一點。

查看全文

詮釋中國當意油畫中的文人畫精神

論文關鍵詞:文人畫寫意寫意油畫

論文摘要:中國當代油畫家一方面學習和借鑒西方現代藝術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對本土傳統(tǒng)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中國油畫也開始趨向于寫意的表現形式,在油畫表現形式上既受西方現代主義影響同時也傳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的氣質精髓,傳統(tǒng)文人畫中的美學經驗以及繪畫技法對當意油畫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發(fā)揮油畫原有藝術語言與表現力的同時,融入中國的寫意精神和筆墨意趣。但同時我們還需面臨的一些重要的問題。如:加強對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研究與理解,深刻領悟意象寫意的深層內涵等。中國的“寫意”概念并非以工具材料來界定,也不是以作畫速度的快慢去體現,更不是簡單的樣式模仿,它是由“寫意性”精神的內涵決定的,只有內在精神才具有實質性價值和意義,才能真正體現民族文化精神。

隨著當代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fā)展,國際文化交流不斷升溫,中國當代油畫越來越受西方現代繪畫觀念、思想、風格的影響。油畫作品同時也呈現出多種表現形式,多種風格。中國油畫家也同時對油畫藝術進行了深入的反思,使得中國油畫更趨向多元與個性化?!爸袊彤嫾乙环矫鎸W習和借鑒西方現代藝術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對本土傳統(tǒng)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于是,表現、抽象和象征成為新的藝術取向,中國油畫也開始趨向于寫意的表現形式,并成為當代中國油畫的一大特色。“中國傳統(tǒng)繪畫原本就具有表現意味的寫意性,使中國油畫家在理念與趣味上與西方表現主義產生了某種共鳴?!保?],中國文化中的意象,既不是單純客觀世界的再現,也不是純主觀的表現,而是主客互滲、物我相融的“意象”,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的“寫意”,“寫”是一份心情、一種態(tài)度、一片坦然,是心靈深處的自然流淌。“寫”更是一種功夫、一番感受,并經由一個“寫”字,把畫家的性情感懷淋漓盡致地表白“。寫”還是一種充滿著“道”的意識,伴隨藝術家主觀精神的“意”,使內心情思得于表達。這正是中國傳統(tǒng)“寫意精神”的實質內涵。[2]

早在1957年,著名油畫家董希文在《從中國繪畫的表現方法談到中國油畫風》一文中就明確指出:“油畫中國風從繪畫風格方面講,應該是我們油畫家的最高目標。要使我們的油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在世界藝術舞臺上發(fā)出光輝,絕不是僅僅把我們油畫畫得跟西洋的油畫一模一樣。即使將來我們的油畫形式、技法能夠達到歐洲一樣的水平,我們也不能以此為滿足。我們有我們民族自己的藝術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中國畫家應該有中國畫家的氣質,自己對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現法?!庇纱丝梢姡弦惠呌彤嫾乙苍缫岩庾R到“油畫中國風”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然而最能體現“油畫中國風”實質內涵的“意象油畫”,經過油畫家們多年努力的探索與嘗試,已經展現了可喜的成果,而且正處于新的發(fā)展勢頭。意象寫意油畫的出現,在藝術語言、表達樣式逐漸模糊的今天,是必然的發(fā)展趨勢。

中國當意油畫既受西方現代主義影響同時也傳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的氣質精髓。如,畫面色彩比較單純?!拔娜水嬍艿兰业挠绊懞艽?,道家中又數老子莊子的影響最深。道家崇尚自然,因而反映在文人畫的精神中也是將“自然”作為繪畫的準則。并且老莊對于色彩主張“樸素玄化”,提倡“故素也者,謂其無所與雜也”,“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3]這種觀點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審美要素之一。中國當意油畫中,畫家作品體現出來的特征也是極其明顯的,:“作品基本色調一致,甚至是單色畫,造型上也極力簡化,形成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畫面效果和表現形式。

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非常注重通過“虛”和“留白“來體現畫家的情懷,主張大象無形,給觀者以更大的想象和思維空間,同時也更完整而充分的表現出畫面的氣韻,以達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南齊謝赫提出了“氣韻生動”的觀點,并成為歷代繪畫藝術的要求和作品評論的重要因素之一??瞻滋幨翘摚彩菍?,亦可以是其他的物象,如天空、地面、河水等,觀賞者自然會產生聯想。由此可見,中國繪畫最重空白。空白處并非真空,乃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以虛帶實,以實帶虛,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結合,這正是中國美學思想中的核心所在。這里的“氣”,包含有宇宙萬物本體和生命與藝術家自身元氣的綜合,“韻”則指的是物象的風姿神貌。“氣”和“韻”構成了物象表現的生命力,也是構成畫面耐人尋味的重要因素。中國畫追求空靈,講究“虛”和“空”的處理,其理論也是由陰陽觀演化而來的。虛空是畫面產生“氣”的重要元素,這“氣”不單指具體物象,也指表現物象之虛空。沒有虛空,就不會有靈氣流動的跡象,更不可能產生“氣韻生動”的生命力。中國當意油畫吸收了傳統(tǒng)文人畫的表現手法,使得作品更具“逸氣”,讓觀者也更蕩氣回腸。油畫畫面中的留白處還可以借助油畫顏料的特有質地形成肌理。這種肌理感使得畫面具有一種很強的張力,成為一種特殊的繪畫語言。如畫家何多伶近幾年的作品,以及青年畫家毛焰的作品中我們都能感受到這一點。

查看全文

新材料在繪畫作品運用本質探究

內容摘要:材料文化的產生,承載并發(fā)揮著藝術家個人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綜合材料的應用給畫面增添了趣味性,增強了畫面的表現力,并契合了中國繪畫的寫意精神。文章探討了新材料在繪畫作品中運用的本質和內涵,闡述了材料文化對當代繪畫作品的影響。

關鍵詞:材料文化形式感表現力中國繪畫

從古至今,人們對繪畫材料的探索從未停止過,近年向更寬泛的材料領域發(fā)展,于是材料文化應運而生。所謂材料文化,是對材料的綜合運用并形成大的包容性氛圍。那么怎樣開發(fā)和應用新的繪畫材料,發(fā)揮其質感和物理特性呢?這就需要對傳統(tǒng)材料加以改進,同時又能在新的繪畫語言中加入繪畫者的思想語匯,這無疑是中外藝術家的共同追求。隨著工業(yè)技術的發(fā)展,新型的繪畫材料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當代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中開始嘗試應用這些新型的材料,繪畫種類因為材料的綜合而變得模糊。對綜合材料的運用與探索,給以水墨為背景的當代藝術帶來了全新的面貌。

一、新材料的運用打破了傳統(tǒng)繪畫依賴的兩個元素

傳統(tǒng)繪畫依賴的兩個元素是筆觸平整、畫面光潔。在視覺上沒有太大的起伏,這是早期繪畫的審美取向。平面繪畫要有準確的造型、完整的視覺空間、優(yōu)雅而有層次的色彩。新型畫材的運用逐漸向傳統(tǒng)繪畫觀念提出挑戰(zhàn),這種繪畫開始把重心從純粹的手工描繪過渡到對畫面制作的關注,從而增強了作品的形式感。藝術作品在形式和維度上都有了新的變化,材料在傳統(tǒng)基礎上的轉變豐富了畫面的效果。綜合材料的不斷更新和應用,不僅僅落在畫面制作技術的層面,同時體現了藝術家的觀念和對新事物的關注與認識。當代藝術家比較青睞丙烯顏料、厚重油彩、多種肌理材料等,畫面的制作更是利用了新興的三維造型塑造、影像拼貼、噴繪等形式。畫面上粗糙的凹凸感增加了畫面的厚度,自然肌理條紋是紙質拼貼在畫面上的自然過渡,運用膠類能在畫面上產生沉重的流淌感,許多裂紋漸變組合給欣賞者帶來了全新的感受,這是因為繪畫材料本身就是一種形式感很強的繪畫元素。綜合材料的開發(fā)和應用給畫面制造了無盡的可能性,繪畫作品形式上的突破給視覺帶來全新的感受。當代的一些畫家因大膽運用綜合材料,其繪畫作品在語言和樣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二、新材料的不斷介入突顯了藝術作品的表現力

查看全文

新時期國內寫實油畫概念化形勢下的素描意識研究

內容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素描意識和感悟受審美傾向、意識觀念等的影響而悄悄改變著。在當代中國寫實油畫觀念化背景下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技法,沖擊了我國較為單一狹窄的素描意識和體系,在注重繪畫精神和繪畫思想表達的新時代,素描意識出現了多元化發(fā)展的新局面。

關鍵詞:當代藝術油畫觀念化素描意識多元化

藝術發(fā)展到了當代,“觀念”這個詞經常出現,它表明藝術方式已經發(fā)生變化,對于藝術史來說是一種進步。

一、當代藝術的觀念化

“觀念”這個詞匯在當今的運用,應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觀念”使用在一種俗語層面上,通常是表示人們對社會、對文化的看法。如我們常說的觀念陳舊、觀念更新等;狹義的“觀念”是指藝術家以某種思想、意圖進入創(chuàng)作的一種當今的藝術思考與創(chuàng)作方式,它是藝術進入20世紀以后,特別是當代藝術的產物。①本文所述主要涉及狹義上的“觀念”。

觀念藝術的特點是:1.強調思想性與批判性,強調藝術的當下性,這其中既包括了對社會生活、道德的批判,也包括對思想方式與思維方式的反思……2.反對對象化。這里的對象化是指從古典藝術以來的對象中心主義,即以所描繪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所渲染的情緒為主要對象。3.反形式主義,甚至是反審美。4.崇尚智性因素。觀念必須以非日常語言方式呈現,因此進入藝術語言狀態(tài)。5.摒棄風格。6.反對收藏。②

查看全文

寫意人物畫創(chuàng)作問題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對當前中國寫意人物畫創(chuàng)作中值得關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寫意挑戰(zhàn)超越

一、使命與挑戰(zhàn)

市場經濟是把雙刃劍,一方面,畫家以自己的作品進入市場,成為體現價值的收藏熱點,成為一種能夠流通的特殊商品。畫家在這種選擇性極強的情勢下,努力提高技藝、開掘表現領域,創(chuàng)作符合市場需要的作品,同時傳承宏揚中國文化,創(chuàng)作出具有時代烙印的精品,這樣一來,繪畫藝術方面得以大的發(fā)展,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得以在更多更廣的層面上傳播。但市場經濟同時也是一劑腐蝕劑,它帶來的活躍和變數似乎在一夜之間讓人覺得無法捉摸,藝術品成了最不可估量的特殊商品,往往一名不文的東西,經過某些魔術師般的手一變,成了讓人仰目的天價作品,成了少數高消費的人手里的玩具,身份的象征等等,而真正的文化欣賞價值被拋在了一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難不對進行藝術品創(chuàng)作的人加以影響,這些影響表現在很多方面,這里不用作更多的贅述,用社會上的流行語說是“浮燥”、“向錢看”,實際上深層次的原因還有很多。所以,正確地做好中國人物畫藝術理論梳理工作,更好地運用實踐檢驗理論、理論指導實踐的有效方法,對于迎接即將到來的中國藝術大發(fā)展和產業(yè)化轉型的時代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國寫意人物畫到底表現的是什么,它的精神內涵是什么?它能夠得以上至遠古的人在原始陶器上的作畫開始到各種不同材質和制作手段加入的當代中國人物畫賴以生存的本質東西是什么々它的人文關懷本質應該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它的功能和價值體現是否符合當代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發(fā)展訴求?它的具體存在理由是什么?它的服務對象和消費對象到底是哪些階層,和人群?以及正在發(fā)生著怎么樣的變化?在讀圖時代的今天和將來,它的狀態(tài)和地位將是什么樣的?——這些大的宏觀的抽象問題的提出同歷代中國畫家的實踐活動似乎是脫節(jié)的。對于個體的畫家而言,他們無須也無暇去考慮這種看起來脫離實際的空洞理論,他們需要的是實踐,用大量的實踐去探索或者說補充這些理論潛行的基礎,而把理論的問題留給了那些藝術理論家去解決。這好像是一種俗成的約定,就像在廚房炒菜的師傅既不想也絕不會去大堂叫賣一樣。但是,這些問題直接面對畫家、藝術理論家和觀眾、收藏者等,毋庸置疑的是存在的,無論怎么都是繞不過去的。

問題還是提出了:理論的力量是強大的,無論如何是不應該同藝術實踐分開的。隨著高校藝術教育井噴似的發(fā)展,那些原本很多來自民間的藝術家連同他們的藝術品一起走進了高校的藝術殿堂,我們似乎有了充分的理由相信這種變化是令人欣慰的,像當年留洋的徐悲鴻先生把民間的高手齊白石請進中央美院,以后發(fā)生的事情一直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一大美談一樣。民間藝術家第一次有了和理論家結合的契機,他們社會地位的提高也使他們開始把自己的藝術實踐加以總結,這些文字不多但卻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查看全文

當代中國油畫藝術的表現性特征

摘要:中國的油畫藝術,它作為西方的舶來品,在中國經歷數百年之久,已經開始慢慢融入到中國人的生活當中。在這一過程之中,其在借鑒和吸收西方表現主義諸多流派其精華的同時,也注意到與本民族的文化藝術精神的再造。本文將從其發(fā)展過程來研究中國當代表現主義藝術的特征以及對中國油畫藝術的本土化影響。

關鍵詞:表現主義繪畫;中國油畫藝術;表現性特征

繪畫中的表現主義,起源于德國,之后在詩歌、戲劇、小說等領域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二十一世紀初,由于全球化浪潮的影響日趨顯著,任何一個地區(qū)或角落發(fā)生輕微的變化,都會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巨大的顫動。中國油畫藝術自從西方傳入以來,經過數百年的演變,開始日趨成熟起來。對于中國當代的表現性油畫藝術,其產生與西方的表現主義有著一定的關系,除了受中國傳統(tǒng)寫意觀念的影響,而且在程度上,也正是受西方表現主義觀念的影響,才會有中國油畫中的表現性因素的形成與發(fā)展。

一、西方表現主義藝術的歷史追蹤

表現主義繪畫,它追求的是自我及內心的探索,是新一代的年輕人尋求知識的力量。他們在西方現代哲學中尋找理論上的依據,之后在藝術領域出現了表現主義。表現主義,是指藝術中強調表現藝術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觀情感,形成的一種對形體進行變形乃至怪誕處理的思潮。在藝術觀念上,反對藝術的目的性,并且認為主觀是唯一的真實,否認客觀世界的客觀性,用以發(fā)泄藝術家們內心激烈的情緒。表現主義是社會文化危機下,人們精神混亂的反應,在動蕩不安的社會時代,表現的更為突出和激烈。表現主義藝術在形式上不追求清晰地色彩表現,也不追求準確和穩(wěn)定地造型,而是以情感上的沖動為契機,突出藝術上色彩的情緒表達。表現主義繪畫藝術,對表現對象時更多的是主觀上的處理,畫面上也不完全遵循科學的客觀規(guī)律。因此,對于客觀物象的塑造是更具表現力的主觀情感塑造,而不是傳統(tǒng)的再現性。在畫面形式上,重視色彩對人的心理上的影響,以表現出色彩的情緒化;構圖上,它有意識地增強了構圖的抽象性,不再遵循傳統(tǒng)繪畫中的構圖基本原則和表現如傳統(tǒng)繪畫中的和諧之美。繪畫中的表現主義首先發(fā)生于1905年的德國,隨后在北歐諸國迅速發(fā)展起來,并且在詩歌、戲劇和小說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表現主義一詞,最早出現在威廉•沃林格在《狂飆》雜志上發(fā)表的一篇文章里,并且和塞尚、梵高等畫家聯系在一起。1912年在狂飆美術館舉行的“青騎士”畫展這個名詞再一次出現,此后,便成為德國繪畫中反自然主義和浪漫本能傾向的統(tǒng)一稱謂。“橋社”和“青騎士”畫派是德國表現主義最為有名的兩個團體?!皹蛏纭庇?905年,創(chuàng)建于德累斯頓,主要成員有恩斯特•路德維希•凱爾希納、埃米爾•諾爾德、凱斯•凡•東根等;“青騎士”畫派,發(fā)源于1912年的慕尼黑,主要成員包括瓦西里•康定斯基、弗朗茲•馬爾克、奧古斯特•馬克等。橋社的藝術家反對傳統(tǒng)繪畫寫實,強調的是對物象進行變形處理,注重個性、主觀感受及感情色彩的藝術特點;青騎士畫派在繪畫形式上則超越了表現,對客觀事物的處理更加抽象,對主觀情感的表達也更加直接。正如馬克所說,這些畫家在“創(chuàng)造一種傳統(tǒng),而不是追隨一種傳統(tǒng)”。表現主義運動雖然最先產生于德國,但是早在北歐一些國家的傳統(tǒng)藝術中,就有表現主義因素的存在。比如:早期的日耳曼人蠻族藝術;中世紀產生的哥特藝術;文藝中期有些藝術家的作品中,也存在夸張乃至變形的藝術形象,這些都表現出了強烈的表現主義傾向。此外還有19世紀晚期出現的象征主義,或者具有表現主義傾向的藝術家們,他們多選材情愛的和悲劇的主題來表現自己的主觀主義。20世紀40至50年代,抽象表現主義運動,代表畫家有威廉•德•庫寧、杰克遜•波洛克、羅斯科和紐曼等人。二戰(zhàn)后,美國的藝術家們憑借抽象主義進行了自我解放,擺脫了歐洲藝術家們的影響,還產生了一些新的觀念。比如波普藝術、偶發(fā)藝術、大地藝術、觀念藝術以及行為藝術等,這些都是美國在當時成為引領國際藝術思潮的實驗基地。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毫無節(jié)制的藝術創(chuàng)新,藝術與生活的界線日漸模糊,在理論界還出現了“藝術終結”和“繪畫死亡了”的聲音,這使得當時的藝術一度陷入了迷茫。直到70年代晚期,一些歐洲藝術家試圖開始對傳統(tǒng)繪畫復興,來擺脫當代藝術所造成的藝術上的虛無感,出現了一系列的新的繪畫精神,而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德國新表現主義產生了。德國新表現主義與傳統(tǒng)的德國表現主義不同,它更加強調政治和社會批判,不再僅僅停留在用筆觸和色彩表達藝術家的內心情感,代表畫家有喬治•巴塞利茲、馬庫斯•呂佩爾茨、約爾格•伊門多夫等。

二、中國當代表現性繪畫

查看全文

線條在中國油畫創(chuàng)作的藝術表現

【摘要】在油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線條是畫面中的關鍵元素,線條的構成會影響畫面的構圖、主體造型以及繪畫作品的藝術風格,是油畫創(chuàng)作中不可缺少的藝術元素之一。作者認為,只有把中國畫的藝術表現形式與藝術語言融合到西方油畫中,才能讓中國油畫走上創(chuàng)新之路和油畫民族化的道路,才能形成真正屬于中國的油畫藝術?;诖?,文章從中西方繪畫中的線條表現形式切入,結合林風眠、吳冠中、董希文、劉小東等現當代油畫家的作品,分析線條在現當代中國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藝術表現。

【關鍵詞】線條;中國油畫;藝術表現

線條是繪畫中的關鍵元素。線條是由點集合而成,具有多變性的特點。常見的線條類型分為規(guī)則型線條和不規(guī)則型線條。線條的表現形式眾多,如長、短線條,粗、細線條,以及波浪形、圓形線條等。線條通過這些表現與組合形式來表現物體的外在形態(tài)。在繪畫作品中,線條的構成會影響畫面的構圖、主體造型以及繪畫作品的藝術風格。自油畫傳入中國以來,中國的油畫創(chuàng)作者就開始嘗試將中國畫中的線性語言融入其中,使之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油畫,讓中國油畫向世界傳遞中華民族藝術觀念與民族情感。本文著重分析線條在現當代中國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藝術表現。

一、中西方繪畫中的線條表現形式

(一)中國繪畫中的線條。中國畫指的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是用毛筆、國畫顏料在宣紙或是絹上作畫的一種繪畫形式。中國畫講究筆、墨的用法。在藝術表現方面,講究以線傳形、以形寫神、以神傳韻。由此可見,中國畫重視線條在繪畫作品中的運用,其可以反映出中國繪畫的審美傾向與審美標準。在中國畫中,線條與筆墨技法相結合,線條的干、濕、濃、淡等都會影響形體的塑造,且線條的不同表現形式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1]。(二)西方繪畫中的線條。廣義上講,西方繪畫是以油畫為代表,大多指歐洲的傳統(tǒng)繪畫。油畫盛行于歐洲各國,所以其屬于歐洲民族性的繪畫,承載著歐洲藝術與文化,是歐洲人民表情達意的一種藝術手法。在油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線條是畫面中的關鍵元素,其與油畫的生存與發(fā)展關系緊密,也是油畫創(chuàng)作中不可缺少的藝術元素之一。

二、線條在現當代中國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

查看全文

繪畫藝術華僑文化色彩

江門素有“全國第一僑鄉(xiāng)”稱謂。上溯南宋,至清末民初850余年的時間,江門人綿延不斷地走向世界各地,擇地而居,接受西式文化教育。造就了一批傳播異域文化的使者、有成就的中國現代美術家。他們不僅為家鄉(xiāng)的經濟繁榮做出了貢獻,同時也將世界各國的社會歷史、思想文化、先進科技帶回了祖國。其中就有被孫中山稱譽為“東亞畫壇第一巨擘”的李鐵夫。李鐵夫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是富有正義感和民族氣節(jié)的愛國者,也是我國具有高深藝術造詣的偉大藝術家、更是僑鄉(xiāng)人民的驕子。他是我國接受西方美術教育的第一人。在他的美術創(chuàng)作中體現出了那種充滿民族情感、華僑文化特質濃厚色彩。

一、自由平等的民主意識

華僑文化主要特點是吸收了西方文化、文明的精華。在政治上追求民主平等,在我國實現民主革命進程中起著啟蒙和推動的作用?!恫啼J廷烈士之死》是作者1946年在76歲高齡的作品。畫家馬任達先生對此畫的評價道:“滄海遺珠《蔡銳廷烈士之死》,那獨特的構圖,足以獨樹大纛!”。作者對畫幅有著巧妙的安排,一位中年壯士帶著手銬腳鐐橫躺在血泊中,僵冷的軀體占領了大篇幅的位置。背景由純凈的冷色調作鋪墊,鮮血汩汩流淌,畫面氣氛慘烈。作者用象征手法描繪禮帽跌落地上,寓意壯士遇難了。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對革命烈士的緬懷之情。畫作場面悲壯、哀傷、具有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它不僅觸動著觀眾的視覺神經,而且牽引著人們的情緒,跟隨感受畫家不平靜的悲憤心情。作品凝聚了畫家一生對生活的思考、生命的感悟、歷史回顧和藝術的體驗,它將主題與形式達到了高度統(tǒng)一。在國外讀書時,提鐵夫成績很好。一個華僑的畫家超越西方人,讓洋人十分妒嫉,于是設下圈套戲弄他,有意安排一個白人姑娘親近他、戲弄他待。導致他感情失敗心靈受創(chuàng),終身不娶過著獨居的生活。李鐵夫有感于民族和民主制度的不平等,更加堅定了他追求民主革命的決心。他后來寫了一首詩:“故國方遭劫,男兒志未舒。羞為愛情誤,當作鐵丈夫。”這些詩反映他的愛國激情和高尚節(jié)操。江門僑鄉(xiāng)為紀念他對我國民主革命、對華僑文化的突出貢獻,特開紀念館、立雕像以示敬仰。

二、開放兼容的人文意識

江門五邑是中國對外開放最早的沿海城市,華僑接觸異域文明在地理上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yōu)越條件,它對華僑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起著重大的作用。華僑文化在發(fā)展形成的過程中,在使中華民族母體文化的尊嚴和價值得以傳承發(fā)揮的同時,又能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優(yōu)點和特長以充實發(fā)展自己、兼收并蓄為我所用。顯示了其文化靈活性和獨特的魅力。它具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域外的海洋文化的多種元素。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有一批有志改良中國美術現狀的年青學者紛紛走出國門,到西方學習美術。李鐵夫是以華僑身份的特殊途徑最先出國的。他在西方院校研究透視學、解剖學、學習人物或風景寫生等等。虛心地學習他國的文化知識,接受正規(guī)的教育。他1905年到美國,拜美國名匠——威廉•斯和約翰•薩金特為師,接受西方正統(tǒng)美術訓練時間長達九年,基礎扎實,成績優(yōu)異。這一時期的作品有《音樂家》《老醫(yī)生》《未完成的老人像》《斗牛士》《大學生》《藍眼青年》《金發(fā)女郎》等。

《音樂家》一畫具有李鐵夫完美肖像畫的典型風格,作者在表現重點人物時,運用古典寫實主義傳統(tǒng),將精力花在對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刻劃上。他恰當地處理好油畫色彩的冷暖調子、虛實關系,做到主次分明。描繪對象生動,畫面莊重、典雅、構圖嚴謹,用筆果斷、筆法概括洗練。徐悲鴻曾一見其作品即推崇說:“其肖像油畫技巧之高只有在西方才能看到?!崩铊F夫在學習中發(fā)現水彩畫與中國水墨寫意畫最相近似。水彩畫講究光線、明暗和體積的表現,具有淋漓、水色交融、色彩輕快而優(yōu)雅的特點。他偏愛用水彩畫來表現山水風景,以致回國后仍然致力這一畫種的研究并創(chuàng)作有大量作品?!镀烤铡肥侵形魑幕嫒菪院軓姷囊患髌贰S捎谑芗s翰•薩金特畫風的影響,多少帶有幾分英國水彩畫韻味,用色水分飽滿、明快、斑斕,筆法灑脫、靈動、注重光色氣氛渲染。同時作品又富有中國畫審美趣味的特點和內涵,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更具抽象思維的意味?!镀烤铡访廊缫粋€深情的少女,正如林風眠先生說:“美是人間一個深情的淑女……會使人得到他所愿得到的那種溫情和安慰”?!镀烤铡吩谖覈佬g史上地位很高,可謂是舉足輕重的作品,在“中國百年水彩畫展”中,被選為展覽畫冊的封面。李鐵夫一生沒有放棄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常做詩、寫對聯、練習書法、畫國畫。這種文化的“根”性對他一生藝術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的好學精神和濃厚興趣使他有能力可以立足歐美,成為不分國界的美術大師。李鐵夫的藝術實踐體現了融會中西文化、兼收并蓄的華僑文化特色。在人文精神層面上,表現出弘揚人的價值、捍衛(wèi)人的尊嚴、對命運的關注和對不同文化的包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