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對現代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作用
時間:2022-06-05 14:54:51
導語:茶文化對現代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培養(yǎng)社會和企業(yè)所需的高技能人員方面,高職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目前的職業(yè)學校的教學管理狀況來看,目前的教學管理還比較滯后,與現代的教學管理有很大的距離。但是,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大學把中國的茶文化引進到學校的教學管理,可以為學校的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思路。通過綜合分析和研究,高校要在教學管理方面積極探討新的教學管理方式,把中國茶文化深厚的傳統(tǒng)和獨特的思想精髓運用到教學工作之中,解開我國目前教學管理的“近現代”實施難題。
關鍵詞:中國茶文化;現代教育管理;高職院校
高職院校作為職業(yè)院校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主動發(fā)掘茶文化的內在涵義,使其教學內容更符合職業(yè)學校的辦學目標,同時讓他們具備更強的文化意識,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下,運用茶文化思想武裝頭腦,從而在專業(yè)技能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品行和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
1論中國茶的文化內涵
茶文化就是把茶當作一種具有藝術且高雅的飲品,喝茶就是一種心靈的愉悅與修養(yǎng)。茶文化的作用是:在喝茶的過程中,對人進行禮儀的教育,從而提高人的品德。特別是在喝茶的過程中,引領人們在高雅、祥和的氛圍中,在審美的愉悅中,學會禮節(jié)的教學方法,并對個人的性格、品德和道德等進行有益的教育。不管是什么方法,我們都能在喝茶中修身養(yǎng)性、品味人生,從而獲得個性和心靈的愉悅。中國的茶之根本,因地域而異,臺灣對茶之本質的界定應是“清、敬、怡、真”。而在我國,學界對茶的界定多為“廉、美、和、敬”,“和、靜、怡、真”兩種。盡管在理解中國的根本精神方面存在些許偏差,但其終極目標仍在于凈化人的心靈,不斷提升道德水準,促進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茶文化的內涵有:“茶禮、茶藝、茶境、修道”四要素。茶禮,是在茶文化活動中,茶藝表演人員要嚴格遵循的一套禮節(jié)和規(guī)則。其內容包括:服飾、妝容、氣質、文化修養(yǎng)、表演動作、敬茶方式、講解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茶藝,是指茶葉泡制的一整套技藝,包括選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六方面,今天,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茶的地位仍然非常突出,它的歷史性和時代性很強。茶文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提升德育手段,它在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社會發(fā)展迅速的今天,精神文明的發(fā)展絕不能停滯,大力弘揚茶文化精神,是推進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
2中國茶文化在高等職業(yè)學校的教學管理中的地位
2.1促進學校以德行為本的辦學思想
在當今的時代,當前高職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著思想落后、管理模式單一機械化、管理者的態(tài)度較嚴、管理上注重對學習行為習慣、掌握高技能等方面的管理,而忽略了思想文化對學生生命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借鑒中國的茶文化來培養(yǎng)當代杰出的人才,可以推動學校的教學和教學的變革,改變管理模式,改變管理模式,改變管理模式,改變管理模式,改變管理模式,改變管理方法,對學生的行為思想進行教育,使學生愿意接受管理,達到自我約束行為的能力,用柔性的管理方法對學生行為思想進行教育,使學生愿意服從管理,達到自律行為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出更適合建設現代化社會所需人才。
2.2對學生思維方式的規(guī)范化
在今天這個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學生的思維方式很容易被網絡上的一些錯誤的想法所左右,他們的思想意識還沒有完全成熟,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這種不良的風氣會導致他們只關注于金錢,忽視了對精神和文化的需求,導致他們無法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茶則具有高尚的情操,這種淡然的氣質可以對學生的思維方式產生一定的作用,可以對其進行思想上的改造,對其進行思維上的改造,從而培養(yǎng)其對自身的理想和理想。這種“禮貌待人”的和睦關系,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與學生的矛盾,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寬容待人的優(yōu)良品格,并能增進師生的友好交往,緩解學校教學工作中的工作負擔。茶的精神是具有非常廣泛的內容的,而對于這一點,學術界也是眾說紛紜。茶文化中所蘊藏的精神,年輕的學生們都是靠喝茶來追求這份寧靜、超脫的心態(tài),追求至善、至美的新的世界。茶的精神意蘊和個體的訴求是息息相關的。唯有親身經歷,方能得到生命的本真。通過對校園中的“茶文化”的宣傳,可以讓學生對自身有更深刻的了解,從而得到啟發(fā),實現自我完善。
2.3遵守教育規(guī)律
高等職業(yè)學校的辦學目標是培育科技人才,但還要在不斷完善的教學體制下,運用立德樹人的管理理念,實現師生關系的協調發(fā)展,促進職業(yè)學校的長期發(fā)展。茶文化的中心價值觀就是:注重個人在社交活動中可以與別人融洽相處,從而達到“以生為本”的目的,實現對學生的發(fā)展,在充分尊重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下,實現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從而達到更好地體現教學改革的目的。此外,茶文化的滲透還能很好地指引教師了解同學的認知,尤其是要針對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需要搜集更加鮮活的行業(yè)實際資訊,并在茶道的指引下,自覺加強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并透過行為意識的規(guī)范,在不斷挖掘自身潛能與潛能的同時,也會發(fā)現自己的成長,用更為主動的心態(tài)來進行教學,讓茶文化能夠在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前提下,讓他們成為一個德才兼?zhèn)涞募夹g人才。
2.4加強管理效果
茶文化具有非常廣泛的內涵,它不但包含了大量的歷史數據,而且與科學技術和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將歷史文獻和科學技術的底蘊與文化底蘊相融合,作為延伸式的教學材料,導入到專業(yè)的課程系統(tǒng)中,引導學生觀看視頻,通過觀賞演出、到茶園參觀等形式,它既能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又能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他們的思想品德,又能與教師建立起親密的聯系,從而加深對茶藝教育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應提高對茶葉的認知。當然,要通過茶道課來做。通過講解茶葉生產和飲茶過程,讓學生了解茶葉的含義,了解茶葉的含義,感受中華傳統(tǒng)的獨特魅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意識,從而主動地參加到老師的教學和教學中來。通過與其他老師的合作,不僅能實現理想的經營目的,還能通過茶道的影響,使自己的文化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進而形成具有較高專業(yè)素質的優(yōu)秀學生,進而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中,逐漸成長為具有良好的實踐和傳承的人才。
3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學管理體制的變革
3.1當前職業(yè)技術學院對學生的精神文化培養(yǎng)不足
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中沒有形成一套適應教育教學和教學的制度,忽略了學生主動性、主動性、心理活動和思想動力的改變,采取的嚴格的行政管理制度,使得學生對教育工作產生厭倦,從而不利于培養(yǎng)現代化的綜合素質人才。
3.2缺乏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經營模式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在組織開放性建設上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嚴重地制約著教學管理體制的擴展,極大地制約著學校與社會的溝通和與公司的交流與合作。另外,由于受傳統(tǒng)的封閉性管理教育思想的制約,以及“產教融合”的認識不足,在進行新的教育經營方式變革時,未能以獨特的辦學理念改造老的教學思想,造成了教育經營方式的落后。一方面,許多大學沒有構建適應其自身特色的全面的內部治理機制,造成了自身的管理能力的欠缺。
3.3多元文化對學生思維的影響
網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為學生獲得更方便的資訊來源,而海量的多樣化資訊不但為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同時也為西方文化資本主義思潮腐蝕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帶來了可乘之機,在混沌的思想文化環(huán)境影響下,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思想受到了某種沖擊,使得學生產生了不良的思維方式,從而造成了不良的思想意識。職業(yè)學校的畢業(yè)生進入社會不僅關系到學校的安定,而且對學校的教學工作也有很大的影響。學生的逆反心理對學校的教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4茶文化促進學校教學工作的有序實施
4.1管理體系的優(yōu)化
茶文化本身的融洽與文化性,可以指導教師制定一套比較明確的教育制度,使他們有一種歸屬的感覺,并積極地與同學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掌握他們的需求的基礎上,不斷地修改自己的管理計劃,這樣,學校的氛圍就會變得更好,也會讓他們對自己的專業(yè)有更多的歸屬感。在此基礎上,老師們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意義,并在“學生”的建議下,更加注重學生的“生本論”,而非“灌輸”和“強迫”的教學方式,而應主動地尋找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合作,營造一個良好的學校氛圍。所以,老師要經常舉辦一次教學交流活動,讓同學們用選票把自己遇到的問題以及對管理的意見,用一份表格記錄下來,老師們再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加以整理,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出中華傳統(tǒng)的文化精華,同時也可以讓同學們樹立起一個更為融洽的教學管理氛圍。此外,老師還要強化對文化的滲透,不僅要讓同學們經常理解其發(fā)展歷程和文化的意義,還要透過實際操作的方法走進茶園區(qū),讓其更好地融入到教學的教學中去,讓他們在茶文化的指導下,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助力。
4.2弘揚民族精神
為了達到預期的管理目標,要根據教學變革的要求,對其進行正確的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對學生的交往和行為的培養(yǎng),從而提高其在未來的工作中的社會地位。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茶文化的內在的價值,通過茶文化中的輕松、禪意、愉快等理念,使學生在與別人交流時更加寬容,主動尋求與別人的關系。高等??茖W校注重對學生的專門知識的傳授,而以茶為中心的教學管理,既能豐富教學內容,又能增強學生的思想品質,又能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從而實現高職培養(yǎng)的目的。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傳統(tǒng)文化的涵義,加強對學生的道德素質和職業(yè)禮節(jié)的培養(yǎng),讓他們在職業(yè)素養(yǎng)上都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此外,老師還要引導同學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做好洗茶、品茶等各種喝茶過程,并將這些過程解釋給同學們,讓他們在了解茶藝的過程中,對自己的人際認識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也可以在懂得如何尊敬別人的過程中,充分地挖掘出自己的文化底蘊。它既能改變教學管理的內容,又能從專業(yè)的角度,豐富的人文精神,促進了學生全面發(fā)展;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與信念中,尋找到合適的發(fā)展道路,以有效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4.3營造一個優(yōu)良的教學氛圍
茶文化蘊藏著極為深刻的文化意蘊,學生們在學習中既可以增強自身的文化信心,又可以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下,樹立自己的理想信仰,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養(yǎng),又可以在自我的規(guī)范中尋找健康成長的道路。要使教學工作真正的實施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就要按照“茶藝”的根本,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在教學目的、教學體制等方面,老師應注重學生的學習經驗,并透過教學中的人性化理念來拉近與師生之間的聯系,在一個更為積極、民主的校園氛圍中,激發(fā)他們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此外,鑒于茶文化內涵豐富,教師要選擇適合職業(yè)學校的教學內容,作為教學工作的指導,充分發(fā)揮其鑒賞作用,激發(fā)其發(fā)掘自己的優(yōu)點,發(fā)掘學習潛力。而茶文化的兼收并蓄,則要求同學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既要與別人建立良好的聯系,也要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在傳承茶藝的過程中,注重對知識和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既可以有效地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們能主動地參加學習,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職業(yè)實踐的重要性,在文化觀念的浸潤下,培養(yǎng)他們的職業(yè)能力。
4.4建立茶文化交流協會
為了適應現代化的教學體制,高校要積極地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念和世界觀。在此基礎上,學校要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的身心舒暢的學習氛圍,并在這種氛圍中培養(yǎng)和影響學生的健康個性,以達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的目的。中國茶藝交流學會的組建要求學校的管理人員和學生積極配合,既可以指導學生培養(yǎng)優(yōu)良的個性品格,又能讓學校的管理人員發(fā)掘出他們的長處,加深對他們的認識,掌握他們的動向這樣,就可以促進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友好交流,實現和諧共處,和諧發(fā)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推進學校文化的發(fā)展。
4.5加強校與企業(yè)之間的溝通,構建科學的考核體系
高校信息化建設要求高校教師要構建健全的信息化管理體系,以實現高校信息化管理工作向高校的全面推進。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要建立相應的工作程序和科學的評估體系,對每一位管理者進行正確的行為和思想引導,并且,要保證經理績效的公正、公開、客觀。在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將管理工作與教學工作有機結合,使管理工作與科研工作相結合,使管理人員在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長,實現管理的科學性,實現教學管理的現代化。
4.6運用“互聯網+”和中國茶文化在教學管理中的運用
為了推進高校教學改革,要引入現代管理技術,建立“網絡+經營”的網絡管理,可以使各個黨支部發(fā)揮作用,校務委員、教學指導委員、共青團等組織要進一步改進和改進“互聯網+經營”的經營模式,建設校園內的站點,在校黨委的領導下,實現站點的協作運營,網站建設的組織結構;在網站監(jiān)督作用等方面,將茶文化的內涵與內容融合進了網頁,讓同學們在網上進行網絡訪問時,可以看到一個管理有效、監(jiān)督有力、流程清晰、文化內容價值高的健康站點,為強化大學生和大學生的精神文明工作做出了貢獻,同時也為通過校園網建設控制好學生的思想不受到外來文化侵襲,使學生保持正確的價值觀念帶來一定積極意義。
5結束語
總之,積極地向社會灌輸茶文化是高職教學變革的必然要求。茶文化還具有歷史性、文化性和繼承性的特點,使其具有新的含義。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目的,根據高職院校的具體情況,通過引入茶文化來推動教學工作的開展,使其既能在豐富的物質生活中,增強自己的思想修養(yǎng),又能夠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培養(yǎng)出認真學習并堅定文化自信的專業(yè)化人才,從而體現茶文化的優(yōu)勢,更好地發(fā)揮教育管理工作的創(chuàng)新意義。
參考文獻:
[1]朱靜.茶文化在高職教學管理中的運用[J].福建茶葉,2017(09):230-231.
[2]馬素珍.茶文化對高職教育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9(05):146.
[3]汪小義,趙麗娜.傳統(tǒng)茶文化與當代高職校園文化的融合研究[J].福建茶葉,2018(02):198-199.
[4]張玥娟.基于提升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茶文化課程建設研究——以沈陽師范大學為例[J].遼寧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06):108-110.
[5]陳明泉.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建設中滲透傳統(tǒng)茶文化[J].福建茶葉,2018(11):419.
[6]朱海燕,王秀萍,李偉,等.“和諧”:茶文化的核心思想[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64-68.
[7]徐會黨.基于茶文化素養(yǎng)的醫(yī)學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方法研究[J].福建茶葉,2018(09):410.
[8]葉奎.茶文化思想在英語教學管理中的運用探討[J].福建茶葉,2017(09):328.
作者:彭晶 單位: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