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綸廠團委書記事跡材料

時間:2022-08-31 12:11:00

導語:腈綸廠團委書記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用真情寫意無悔青春

××,女,34歲,1990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大學學士,現任腈綸團委書記。十幾年來,她始終本著“坦誠待人、踏實做事”的人生信條,勤奮學習、愛崗敬業(yè),從一名普通操作工人成長為機關干部、團委書記。她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奉獻一行,用青春、智慧和汗水為企業(yè)的雙文明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青春無悔、真情無限。

逆境求生存,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1998年,由于工作需要,她被認命為腈綸廠團委負責人。時值企業(yè)重組改制初期,2500人的腈綸廠,青工占90%以上,做好團的工作對企業(yè)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當時全廠團員不到100人,團委由原來的三名專職團干部變?yōu)橐幻媛殘F干部,青工思想不穩(wěn)定、團員流失、團齡老化、團崗減編、團支部工作松散癱瘓等一系列問題困擾著國有企業(yè)團組織,團的工作舉步維艱。劉靜波沒有被困難嚇住,她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在工作中,她以身作則,帶領全廠團干部發(fā)揚求實、奉獻精神,全身心投入,努力尋求新的工作思路。他們除完成正常的本職工作之外,利用業(yè)余時間,深入各崗位、支部,來到青工中間進行走訪、調研,集思廣義研究工作方案,撰寫調查報告,借鑒全國各地企業(yè)團建成功經驗,結合本廠實際,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新舉措,很快便開創(chuàng)了企業(yè)基層共青團工作新局面。主要做法是:從加強團的基礎建設抓起。規(guī)范管理,不斷加強青工思想教育,讓青年真切感受到團的組織優(yōu)勢,使39名“流失”的團員自覺自愿地“回家”了;動態(tài)管理,創(chuàng)新組織設置,率先成立了3支青年支部,有效延伸了團的工作手臂;利用業(yè)余時間開辟了腈綸廠共青團宣教園地--《青年之友》。以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為已任。建立了青年人才庫,并制定了相應的選才、薦才機制;充分利用有利時機宣傳、推薦青年典型;積極爭得多方面支持,在全廠14個基層團支部成立了青工圖書角,規(guī)范管理,定期充實各類新書籍,更好地方便青年學習。以服務企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為宗旨,深入開展了緊貼生產實際、青年喜聞樂見的“青年安全”、“崗位能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青年文明號創(chuàng)建”、“青年讀書”、“青年文體”等系列名牌活動,使全廠團的工作扎扎實實、紅紅火火,團的活動多姿多彩、有聲有色。實現了團的工作、企業(yè)建設、人才培養(yǎng)等多方共贏。幾年來,腈綸廠團委各項工作都保持在公司同行業(yè)前列,連年被評為公司青年崗位能手、青年志愿者、青年讀書等活動優(yōu)秀組織單位,始終保持大慶市模范團委榮譽,2004年5月被晉升為大慶市五四紅旗團委標兵;青年典型層出不窮,先后涌現出全國杰出青年志愿者劉江、集團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喻寶才、黑龍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崗位能手張偉、黑龍江省青年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先進個人李峰、大慶市十佳青年王建華等市以上級青年典型33人次。腈綸生產線始終保持國家級青年文明號生產線榮譽,產品產銷兩旺,年產腈綸產品6.5萬噸,超原設計能力30%,產品質量2002年獲“全國用戶滿意產品”稱號。

打鐵自身硬,有為才有位。無論什么事,要做就做最好。1999年,通過全員競聘,她擔任了廠團委負責人,又通過全廠團代會當選為團委書記。作為一名青年黨員、團的工作者,劉靜波時刻按照這一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學習型青年,積極做先進企業(yè)文化理念倡導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在工作中身體力行“三個代表”,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用實際行動為全廠青年做出了表率。善于學習、勤于思考、甘于奉獻是她的座右銘。告別校園走上工作崗位后,她始終堅持學習,向書本、向媒體、向實踐、向他人學習,學政治理論、學崗位技能、學科學知識、學高尚品格,通過學習,使她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相繼取得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曾有《淺談女工工作與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淺談企業(yè)青年如何面對新形勢的挑戰(zhàn)》、《“x-y”理論與人本效應》等多篇工作論文和《創(chuàng)企業(yè)共青團工作名牌戰(zhàn)略》、《推行“三項工程”促進企業(yè)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等現代化管理成果獲得省、市、公司獎勵(或在刊物發(fā)表)。

愛,使她的人生更精彩。愛崗、愛廠、愛事業(yè)、愛家園,是她熱愛生活,珍惜人生的重要體現,她堅信:愛是一切希望的源泉。1998年,她榮獲腈綸廠“巾幗十杰”后,把企業(yè)獎勵給她的一千元錢,通過上及團委捐給了“希望工程”。和總廠貧困學生呂斌結成幫扶對子6年了,她始終就象對待自己兒子一樣,為呂斌交學費、買文具、添新衣、補功課……,為呂斌的生活和學習給予了無私的援助,對呂斌及其全家長期給予精神和物質幫扶,使一度自卑、膽怯的孩子和一個貧困、多難的單親家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此外,在“情系夕陽”、集體助學、資助肇源縣興城鎮(zhèn)失學兒童、“關愛石化幼苗”等活動中,她始終發(fā)揮表率作用。

她無論做什么都有一股“韌”勁兒,一種肯吃苦、不服輸、顧全大局的拼搏精神。在廠里她一直是文體骨干,大多文體活動中,她既是組織者又是競技者。在1998年的總廠第十五屆田徑運動會上,她正擔任工會干事工作,負責賽會的宣傳報導,同時又要組織運動員下項、為運動員服務,并且自己也是運動員,又逢她當時剛剛做完人工流產二十幾天。在當時的賽場,比分和十四連冠的煉油廠交替上升,關鍵時刻,她奮不顧身地沖在了最前面,一人打破兩項紀錄,和隊友共同取得四個單項第一,為本廠奪得團體總分第一名立下了汗馬功勞。面對勝利,隊友們擁抱她,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喜悅和憐愛的淚花。近幾年,為在賽場上更好地展現企業(yè)精神風貌,廠工會委托她業(yè)余時間帶領田徑隊和女子排球隊訓練,強烈的責任心和帶領青年為廠爭光的使命感驅使她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她向全廠發(fā)出了業(yè)余訓練隊招募志愿者通知,得到了廣泛響應。在工作之余,她帶領近60名志愿者奔波于家庭和運動場之間,每天堅持,長年不間斷,在引導青年發(fā)揚賽場拼搏精神、營造良好企業(yè)文化氛圍、增強隊伍凝聚力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自古家庭與事業(yè)、愛心與孝心總是難免有相對立的一面。對此,已是人近中年的劉靜波感觸頗深,內心充滿了愧疚和遺憾。在她的幸福家庭里,丈夫也是一名優(yōu)秀共產黨員,忙碌于更神圣的教育事業(yè),需要她大力支持,兒子聰明茁壯需要她精心培育,花甲之年的父母需要她多一些陪伴,長期與80多歲的奶奶婆婆共同生活更需要細想精做。然而,當她忙碌在平凡的工作崗位時,冷落了正在住院的母親;當她面對更多貧困學生渴求的雙眸時,拋開了幼小的兒子;當她奔波于訓練場時,舍棄了愜意的閑暇。她曾為未能盡到母親的職責而愧疚,為未能盡到女兒的孝心而難過,為未能盡到妻子的義務而自責……

幾年來,她先后被評為腈綸廠“巾幗十杰”、優(yōu)秀共產黨員;公司雙文明建設先進個人、優(yōu)秀團員、青年崗位能手、新長征突擊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青年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帶頭人;大慶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優(yōu)秀工會積極分子、女工工作先進個人、保密工作先進個人;黑龍江省優(yōu)秀團干部等榮譽稱號。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黨員,她沒有經歷過戰(zhàn)火硝煙的洗禮和拋頭顱灑熱血的壯舉。然而她深知在和平年代,青年干部更要具備其獨特內涵。即甘于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這一信念,讓她在清貧中品嘗到生活的甘美,在忙碌中感受到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