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村務決策兩會制的探索與實踐

時間:2022-07-12 08:39:00

導語:實行村務決策兩會制的探索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行村務決策兩會制的探索與實踐

針對農村稅費改革后基層組織建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為提高村級決策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和民主化水平,湖北省棗陽市新市鎮(zhèn)近年來,在村級組織普遍推行“兩會”決策制,努力探索一條把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村民自治功能有機統(tǒng)一、推進農村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fā)展的新路子。

所謂“兩會”決策制,就是村務要事的決策按照先黨內后黨外、先黨員后群眾的原則,由黨員大會提出決議預案,交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形成決議,由村務監(jiān)督小組監(jiān)督村“兩委會”執(zhí)行。具體說來,村務要事的決策遵循以下六個步驟:一是議題。村“兩委會”聯席會議根據本村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按照農村稅費改革后的“一事一議”制度的規(guī)定,對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村務要事,共同研究,提出議題。二是預案。將“兩委會”提出的議題,以黨小組為單位進行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在此基礎上,召開黨員大會,綜合各個黨小組調研情況,對“兩委會”議題做進一步討論、修改和完善,形成決議預案。三是決議。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對決議預案進行討論、表決,獲得過半數代表同意后形成決議,由村務監(jiān)督小組將形成的決議向全體村民公布。四是執(zhí)行。對村民代表會議通過的決議,村“兩委會”按照村干部分工,負責組織實施,村務監(jiān)督小組對執(zhí)行的過程進行全程監(jiān)督。五是報告。每季度分別召開一次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會議(或召開“兩會”聯會),由村“兩委會”負責人就決議執(zhí)行情況向“兩會”進行報告,由村務監(jiān)督小組將決議執(zhí)行情況向全體村民公布,接受村民的監(jiān)督。六是評議。年終由鎮(zhèn)黨委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對村“兩委會”班子成員的工作進行民主評議。評議結果作為兌現村干部工資、實行獎懲的基本依據。

新市鎮(zhèn)的“兩會”決策制,最早發(fā)源于前井村。該村于2002年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和監(jiān)事會,負責對財務管理和村級事務進行跟蹤監(jiān)督。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群眾對村務要事的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后來由于集鎮(zhèn)的發(fā)展,該村土地逐年被征用,全村人平不足0.5畝。為了解決村民的吃飯就業(yè)問題,村干部急于投資辦企業(yè)、上項目,期盼走出一條富民強村的捷徑。可事與愿違,一次又一次的決策失誤,使村集體經濟元氣大傷,群眾意見很大,指責村干部遇事不同他們商量,亂花老百姓的血汗錢,強烈要求村干部以后辦事要先跟群眾通氣,多聽聽群眾的意見。面對慘痛的教訓和群眾強烈的呼聲,“兩委會”一班人清醒地認識到,僅有村務、財務監(jiān)督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種監(jiān)督只是一種事中、事后監(jiān)督,關鍵是缺乏群眾的事前參與,沒有集中民智,導致決策失誤。從此以后,他們每年從九月份開始,對下一年度的經濟發(fā)展計劃、基本建設、公益事業(yè)、財務收支管理以及其他重大村務進行長達三個月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復討論醞釀,充分聽取村民意見,并制定出下一年度村級集體經濟發(fā)展實施方案,印發(fā)到每個組、企業(yè)執(zhí)行。方案同時規(guī)定:凡在1萬元以上的開支、10萬元以上的投資項目及其他涉及到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村務,由“兩委會”提出議題,先交黨員大會討論形成預案,再交村民代表會議表決形成決議,最后由村務監(jiān)督小組監(jiān)督“兩委會”執(zhí)行。為確保決議真正落到實處,村里每季度還要組織召開一次黨員、村民代表會議,由“兩委會”報告決議執(zhí)行情況,年終進行評議定獎懲。自實行“兩會制”以來,該村共引進興建了一個加油站和一個瓜果經銷市場,沒有出現一例決策失誤。全村民主政治建設氣象一新,村級經濟發(fā)展躍上更高平臺,走上了一條村民生活富裕、干群一心的雙贏之路。

前井村的做法,引起了鎮(zhèn)委的高度重視和深入思考。一個時期以來,農村普遍存在著民主決策難的問題。村級事務的決策權往往掌握在少數村干部手中,致使一些村官為權相爭、為利所牽,引發(fā)了一系列矛盾和問題。有的決策失誤多,給集體和個人造成嚴重損失;有的村“兩委會”班子不團結,凝聚力、戰(zhàn)斗力不強;有的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凡此種種,群眾深惡痛絕?!皟蓵睕Q策制正是在此背景下誕生的,它對化解農村矛盾、解決農村“有章理事”的問題十分管用。鎮(zhèn)委因勢利導,決定先在前井村示范推廣,取得經驗后再在全鎮(zhèn)推開。2006年3月,鎮(zhèn)委在前井村召開了推廣“兩會”決策制工作現場會,下發(fā)了《關于推行“兩會”決策制,加強村級民主政治建設的意見》,正式將“兩會”決策制的經驗向全鎮(zhèn)推廣。目前,全鎮(zhèn)39個村、1個居委會全部實行了“兩會”決策制,受到了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農民群眾熱烈歡迎和普遍贊譽。實踐證明,“兩會”決策制為保證村民依法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提供了易于操作的運作機制,是推進村民自治的有益探索。其積極意義在于:

一是提高了決策的透明度和科學性,有效地避免和減少了失誤。過去作決策、拿方案由少數人作主,因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作出的決策不可避免地出現脫離發(fā)展實際、違背群眾意愿,以致給集體經濟帶來嚴重的損失,“花錢買教訓”的事情屢見不鮮。實行“兩會”決策制,改變了過去少數人說了算的狀況,村民由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由局外人變成了決策人,可以充分發(fā)揮黨員、群眾的集體智慧,有效地避免和減少決策失誤。過去錢崗一村少數村干部習慣于拍腦袋辦事情,引進的米面加工生產線因缺乏市場競爭力而停產多年。實行“兩會”決策制后,他們善于發(fā)揮村民代表和黨員的作用,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于2007年5月引進興建了“農家樂”肥力有限責任公司,如今產品供不應求,遠銷河南、山東、湖南等地。

二是拓展了“一事一議”的議事范圍,解決了村級“有章理事”問題。“兩會”決策制是在“一事一議”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村級重大事務決策運作機制,其決策范疇不僅包涵了“一事一議”的議事范圍,還將其他所有涉及到村民切身利益的村務都納入決策范圍。同時,“兩會”決策制不僅強化了村民代表議事職能,對發(fā)揮村級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也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從制度上保證了村級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有序運作。趙莊村地處集鎮(zhèn)邊緣,是新市鎮(zhèn)的農業(yè)大村,老百姓多把土地當成自己的“命根子”,剛開始對鎮(zhèn)政府修棗桐公路新市集鎮(zhèn)外環(huán)線占用土地不理解并有抵觸情緒。自推行“兩會”決策制以來,村“兩委會”把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子孫”的事交由“兩會”討論決定,通過分析引導,群眾認識到鎮(zhèn)委、鎮(zhèn)政府是在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對改線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同時提出了許多合理化建議,保證了改線建設的順利推進。

三是鋪通了“連心路”,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實行“兩會”決策制,讓村民實實在在地參與村級重大事務決策,有意見當面提,大家的事情大家辦,群眾對村干部的誤解少了、信任多了,干群關系因此更加密切。在過去看來難辦的事,現在也變得容易了。張巷村級道路是該村連接新市集鎮(zhèn)的一條主要通道,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凹凸不平、淤泥遍地,村民到集鎮(zhèn)務工經商十分不便,村“兩委會”多次計劃整修這條路,但村民對出資、出工問題分歧很大,導致修路的事擱置多年,群眾意見很大。2007年,村“兩委會”將修路的議題提交黨員大會及村民代表會議討論、表決,最終達成共識。在申請上級財政撥付興修村級道路資金12萬元的同時,由村里出資1.5萬余元,僅用一個月時間就修通了長達3公里的水泥道路,村民皆大歡喜,稱之為“連心路”。

四是規(guī)范了干部行為,促進了干部作風轉變。實行“兩會”決策制,村里的重大事項和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事前事中事后都處于群眾的監(jiān)督之下,少數村干部的隨意行為受到限制,濫用職權、貪污浪費等腐敗現象從源頭上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時,也促使村干部切實轉變作風,一心一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五是理順了村“兩委會”關系,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兩會”決策制,把加強黨的領導與村民自治通過規(guī)范的程序有機結合起來,村黨組織和村委會在村務管理中找準了各自的位置,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對村務要事,“兩委會”必須首先達成共識,共同提出議題,然后提交“兩會”醞釀、討論、表決,形成決議后,“兩委會”按照各自的分工去執(zhí)行,從機制上保證了村“兩委會”的團結和統(tǒng)一,有效地克服了過去那種“兩委會”爭權奪利、互不買賬的“兩張皮”現象。鄧棚村過去是個“亂攤子”,書記、主任互相猜疑,互不買賬,村里工作一度癱瘓。實行“兩會”決策制后,村主任主動找村支書商量工作,互相交心談心,消除了誤解,工作局面迅速打開,2007年該村各項工作躍入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