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山洪災害防御預案

時間:2022-08-20 06:11:00

導語:鎮(zhèn)山洪災害防御預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鎮(zhèn)山洪災害防御預案

目錄

一、基本情況

(一)編制目的

(二)預案范圍

二、組織指揮體系

(一)組織機構

(二)職責分工

三、危險區(qū)、警戒區(qū)和安全區(qū)

(一)劃分標準

(二)劃分情況

(三)危險區(qū)基本情況

四、監(jiān)測與預警

(一)監(jiān)測系統(tǒng)

(二)預警級別與標準

(三)預警程序及方式

(四)預警信息處置

(五)山塘水庫險情處置

五、轉移與安置

(一)轉移原則

(二)轉移安置方案

六、搶險和救災

(一)搶險物資儲備和調用

(二)救災程序

七、附圖

附圖1**鄉(xiāng)(鎮(zhèn))山洪災害防御范圍圖

附圖2**村山洪災害危險區(qū)轉移安置方案圖

一、基本情況

(一)編制目的

山洪是指由于暴雨、攔洪設施(山塘水庫大壩等)潰決等原因,在山區(qū)沿河流及溪溝形成的暴漲暴落的洪水及伴隨發(fā)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總稱,其中由暴雨引起的山洪最為常見。山洪災害是指由山洪暴發(fā)而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包括溪河洪水泛濫、泥石流、山體滑坡等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基礎設施毀壞以及環(huán)境資源破壞等。

**鄉(xiāng)(鎮(zhèn))地處**流域上游,域內山高坡陡,峽谷眾多,多數(shù)村莊和居民房屋沿溪谷分布。由于一些小溪流源頭短,落差大,洪水易暴漲暴落,山洪災害防不勝防。為扎實做好山洪災害防御的各項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最大程度地減少山洪災害損失,維護社會穩(wěn)定,根據(jù)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地方各級政府防汛指揮部門的有關文件要求,結合本鄉(xiāng)(鎮(zhèn))山洪災害防御特點和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二)預案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鄉(xiāng)(鎮(zhèn))境內有山洪災害防御任務的所有村莊及企事業(yè)單位,其中**溪流域的**村和**溪**村為山洪災害易發(fā)區(qū),為本預案確定的重點防御區(qū)。本預案根據(jù)當?shù)亟洕鐣l(fā)展和山洪防御工作變化要求,每3-5年進行一次修編。

二、組織指揮體系

(一)組織機構

成立鄉(xiāng)(鎮(zhèn))、村兩級山洪災害防御工作機構,在上級政府防汛指揮部門的統(tǒng)一領導下,組織開展山洪防御工作。

1、**鄉(xiāng)(鎮(zhèn))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即防汛防旱指揮部)

指揮由鄉(xiāng)(鎮(zhèn))長擔任,缺位時由黨委書記代替;副指揮由分管副鄉(xiāng)(鎮(zhèn))長擔任;鄉(xiāng)(鎮(zhèn))直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指揮部下設信息監(jiān)測、轉移安置、應急搶險、后勤保障等四個工作組。

2、村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組

由村黨支部書記任指導員,村民主任任組長(缺位時由黨支部書記代替);下設監(jiān)測預警、轉移安置、搶險救災等三個工作隊。

(二)職責分工

1、鄉(xiāng)(鎮(zhèn))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主要職責:

(1)、制定和完善本鄉(xiāng)(鎮(zhèn))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組織開展預案演練,負責山洪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工作中的責任落實、隊伍組建、物資儲備、工程建設等各項工作。

(2)、掌握全鎮(zhèn)山洪險情動態(tài),收集各地雨情、水情、災情等資料數(shù)據(jù),及時上報和預警信息。

(3)、督促各村定期對水庫、山塘、堤防等險工險段及山體開裂滑坡等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巡查監(jiān)測。

(4)、險情、災情發(fā)生前,及時組織危險區(qū)群眾安全轉移避險;出險出災后,及時組織搶險救災,落實災民安置及做好恢復生產,社會穩(wěn)定工作。

(5)、認真執(zhí)行上級政府和防汛指揮機構的各項工作指令。

指揮:負責全鎮(zhèn)山洪災害防御工作,檢查督促山洪災害防御預案及各級職責的落實,有指揮調度、命令,簽發(fā)調集搶險物資器材和全鎮(zhèn)總動員等指揮權。

副指揮:隨時掌握雨情、水情、災情、險情動態(tài),落實指揮的防御搶險等命令,指揮群眾安全轉移、避災躲災,并負責災前災后各種應急搶險、工程設施修復等工作。

信息監(jiān)測組:負責收集與傳遞縣防汛辦、氣象、國土等部門的各類信息,及時掌握本鎮(zhèn)各村反饋的山體開裂、滑坡、潰壩、決堤等災害跡象,負責本鎮(zhèn)區(qū)域內暴雨洪水的預警、預報和險情、災情動態(tài)分析,及時為指揮決策提供依據(jù)。

轉移安置組:按照指揮部的命令,負責組織危險區(qū)群眾按預定的路線轉移,一個不漏地動員到戶到人。

應急搶險組:在工程出險等緊急情況下,快速、有序地投入搶險救災工作。

后勤保障組:負責為工程搶險、群眾轉移安置提供物資及安全保障等后勤服務工作。

2、村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組主要職責

(1)、制定和完善本村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組織群眾參加預案培訓演練,落實本村山洪災害防御避災躲災各項工作。

(2)、掌握本村山洪險情動態(tài),收集雨情、水情、災情等資料數(shù)據(jù)及時上報,并向村民預警。

(3)、組織巡查人員按規(guī)定對水庫、山塘、堤防等險工險段和山體開裂滑坡等隱患點進行監(jiān)測巡查。

(4)、動員和組織本村群眾安全轉移避險及參加搶險,落實安置災民及做好恢復生產,穩(wěn)定全村工作。

(5)、認真執(zhí)行上級的命令,積極組織山洪防御工程與非工程的建設等工作。

指導員:做好村級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組成員的聯(lián)絡協(xié)調,檢查督促本村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的落實情況。

組長:負責全村山洪災害防御工作,隨時掌握本村雨情、水情,災情、險情動態(tài),根據(jù)鄉(xiāng)(鎮(zhèn))指揮部的防御搶險命令和本村山洪預警汛情的需要,組織指揮群眾安全轉移、避災躲災,并負責災前災后各種應急搶險、工程設施修復等工作。

監(jiān)測預警隊:負責本村地質災害點、危房、危險區(qū)、山塘水庫的巡查監(jiān)測工作,及時反饋汛情信息,并按組長的命令預警、報警信號,必要時挨家挨戶上門通知。

轉移安置隊:在收到轉移命令后,負責轉移本村危險區(qū)的人員到指定安全點,轉移后做好群眾財產的清點保護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應急搶險隊:在工程未出險以前,協(xié)同轉移隊進行群眾轉移;在工程出險等緊急情況下,聽從命令進行搶險救災。

鄉(xiāng)(鎮(zhèn))、村山洪災害防御組織機構及責任體系見圖。

**鄉(xiāng)(鎮(zhèn))山洪災害防御機構人員及聯(lián)系方式

鄉(xiāng)(鎮(zhèn))防汛防旱指揮部

指揮:副指揮:

成員:

信息監(jiān)測組

負責人:

成員:

轉移安置組

負責人:

成員:

應急搶險組

負責人:

成員:

后勤保障組

負責人:

成員:

**鄉(xiāng)**村山洪災害防御機構人員及聯(lián)系方式

**村山洪防御工作組

組長:指導員:

成員:

監(jiān)測預警隊

隊長:

隊員:

職責:

負責本村降雨觀測、山塘水庫及堤防安全巡查并預警信號。

轉移安置隊

隊長:

隊員:

職責:

負責轉移本村危險區(qū)內居民到指定安置點,人員轉移后轉入參加應急搶險。

搶險救災隊

隊長:

隊員:

職責:

工程未出險前參加本村危險區(qū)內居民轉移,工程出險后負責水工程搶險。

三、危險區(qū)、警戒區(qū)和安全區(qū)

(一)劃分標準

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按照受山洪災害危害程度的不同劃分為危險區(qū)、警戒區(qū)、安全區(qū)。

1、危險區(qū):指在10年一遇以下洪水時,易造成人員傷亡以及房屋、設施嚴重破壞的易受災的危險區(qū)域。

2、警戒區(qū):指在10~20年一遇洪水下,會造成人員傷亡以及房屋、設施破壞的區(qū)域。

3、安全區(qū):指在20年一遇以上洪水才會有山洪威脅的區(qū)域。

(二)劃分情況

根據(jù)洪水調查及防洪現(xiàn)狀分析,并結合各村的地理位置,確定本鎮(zhèn)的分區(qū)如下:

1、山洪災害危險(重點防御)區(qū):**村、**村。。。。

2、山洪災害警戒區(qū):**村、**村。。。

3、其余為安全區(qū)

(三)危險區(qū)基本情況

行政村全村危險區(qū)(易發(fā)區(qū))警戒區(qū)

戶數(shù)人口戶數(shù)人口戶數(shù)人口

合計

四、監(jiān)測與預警

(一)監(jiān)測系統(tǒng)

山洪監(jiān)測系統(tǒng)由縣、鄉(xiāng)(鎮(zhèn))、村分級組網,自動遙測與人工測報相結合,主要監(jiān)測內容有降雨情況,水庫、河道水位,泥石流,山體滑坡、崩塌等信息。各村確定1-2人為本村山洪災害巡查、監(jiān)測及預警員。

為及時掌握各種信息,規(guī)定各行政村負責人、各村山洪災害監(jiān)測預警員、各山塘水庫安全巡查員為突發(fā)性暴雨、山洪報汛責任人。各報汛責任人要及時報告,即做到第一時間、第一地點、第一人向村防御山洪工作組和鎮(zhèn)防汛指揮部報告,必要時可直接向縣防汛指揮部報告??紤]到短歷時局部暴雨具有突發(fā)性和局部性,還需發(fā)動廣大群眾共同參與山洪監(jiān)測工作,做到一有情況,便能及時掌握。

(二)預警級別及標準

1、預警級別

根據(jù)暴雨山洪的特點和防御現(xiàn)狀,確定三個級別預警指標,分別為三級預警、二級預警和一級預警。

2、預警標準

凡符合下列條款中1條或1條以上的,定為一般汛情,三級(橙色)預警:

(1)、預報或實測24小時降雨量達到70~100mm,或3小時降雨量達到50~65mm,或1小時降雨量達到30~45mm,降雨并可能持續(xù);

(2)山塘水庫水位在汛限水位以上,且預報未來24小時有大到暴雨。

(3)鎮(zhèn)防汛防旱指揮所認為有必要橙色預警的。

凡符合下列條款中1條或1條以上的,定為較大汛情,二級(黃色)預警:

(1)、氣象部門臺風黃色預警(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臺風影響,平均風力達到7級以上);

(2)、預報或實測24小時降雨量達到100~150mm,或3小時降雨量達到65~90mm,或1小時降雨量達到45~60mm,降雨并可能持續(xù)。

(3)山塘水庫或堤防發(fā)生險情的;

(4)鎮(zhèn)防汛防旱指揮部認為有必要黃色預警的。

凡符合下列條款中1條或1條以上的,定為重大汛情,一級(紅色)預警:

(1)、氣象部門臺風紅色預警(6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臺風影響,平均風力達到10級以上);

(2)、預報或實測24小時降雨量超過150mm,或3小時降雨量超過90mm,或1小時降雨量超過60mm,降雨并可能持續(xù)。

(3)山塘水庫或堤防發(fā)生重大險情的;

(4)局部區(qū)域已成災,且災情有進一步擴大趨勢,或鎮(zhèn)防汛防旱指揮部認為有必要進入緊急狀態(tài)的。

山洪預警標準劃分表

警報

等級短歷時降雨(mm)警報

標志

1小時3小時24小時

三級

警報30~4550~6570~100橙色

二級

警報45~6065~90100~150黃色

一級

警報≥60≥90≥150紅色

(三)預警程序及方式

1、預警程序

按照縣防指鎮(zhèn)防汛防旱指揮部村組戶的次序進行預警。具體見圖示。

2、山洪預警方式

鄉(xiāng)(鎮(zhèn))防汛指揮部用電話直接通知到各村,各行政村到各戶的預警信號為銅鑼、高音喇叭、電話等方式。如有險情出現(xiàn),由各村山洪災害監(jiān)測預警員發(fā)出警報信號,警報信號設置為:

二級預警時:間斷性地敲擊銅鑼或用高音喇叭人工播音,播音三次,每次三分鐘,間隔5分鐘,表示險情可能出現(xiàn),動員全體村民提高警惕,危險區(qū)內人員做好撤離準備。

一級預警時:持續(xù)急促敲擊銅鑼或用高音喇叭連續(xù)發(fā)出警告,表示險情已出現(xiàn)。危險區(qū)人員必須立即按預定路線有秩序的轉移到安全區(qū)域。

(四)預警信息處置

1、三級預警

(1)鄉(xiāng)(鎮(zhèn))防汛辦在收到縣防汛辦的預警通知后,信息監(jiān)測組立即投入工作,并將信息通知到鄉(xiāng)(鎮(zhèn))防指全體成員和相關村山洪防御工作組,鄉(xiāng)(鎮(zhèn))防指副指揮上崗指揮,其他各應急組集結待命;

(2)村山洪防御工作組在收到縣、鄉(xiāng)(鎮(zhèn))的預警通知后,指導員、組長及各類責任人進崗,并將信息通知到危險區(qū)農戶提醒注意安全防范,監(jiān)測預警隊加強對山塘、水庫、堤防及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

2、二級預警

(1)鄉(xiāng)(鎮(zhèn))防汛辦在收到縣防汛辦的預警通知后,信息監(jiān)測組立即投入工作,并將信息通知到各村山洪防御工作組,鄉(xiāng)(鎮(zhèn))防指全體成員進崗,駐村干部第一時間趕赴聯(lián)系村,轉移安置組、應急搶險組進駐重點防御村莊地段,做好人員轉移等一切準備工作;

(2)村山洪防御工作組在收到縣、鄉(xiāng)(鎮(zhèn))的預警通知后,工作組全體成員和所有村干部立即進崗到位,通知危險區(qū)、警戒區(qū)內的人員進行轉移或做好緊急轉移的一切準備工作,巡查預警隊對山塘、水庫、堤防及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24小時晝夜巡查;

3、一級預警

(1)鄉(xiāng)(鎮(zhèn))防汛辦在收到縣防汛辦的預警通知后,將信息通知到各村、組、戶,鄉(xiāng)(鎮(zhèn))防指全體成員進崗到位,啟動預案,實施全鄉(xiāng)總動員,轉移安置組、應急搶險組和有關鄉(xiāng)鎮(zhèn)干部立即趕往重點防御村莊地段,做好群眾轉移安置,投入搶險救災工作;

(2)村山洪防御工作組在收到縣、鄉(xiāng)(鎮(zhèn))的預警通知后,各應急隊和全體村干部挨家挨戶到危險區(qū)、警戒區(qū)內的農戶,做好人員的轉移安置和搶險救災工作,巡查預警員對對山塘、水庫、堤防及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24小時晝夜巡查;

4、信息中斷時

縣、鄉(xiāng)(鎮(zhèn))、村信息中斷后,鄉(xiāng)(鎮(zhèn))政府立即派人趕往相關村,并設法盡快與縣防汛指揮部取得聯(lián)系;各村山洪防御工作組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自行啟動預警程序,組織指揮躲災、避災、搶險救災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五)山塘水庫險情處置程序

1、險情種類

(1)二級險情:大壩出現(xiàn)塌坑;大壩出現(xiàn)小范圍縱向裂縫;大壩滲漏浸散,暫不會對山塘水庫大壩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的。

(2)一級險情:水庫、山塘水位迅速上漲接近校核洪水位,洪水可能漫壩;大壩迎水坡或背水坡出現(xiàn)大面積滑坡;壩體形成漏水通道且水流渾濁,有可能危及大壩安全的;溢洪道山體滑坡、塌方,阻塞溢洪道。

2、險情的發(fā)現(xiàn)與報告

(1)巡查員按照《水庫大壩巡視檢查制度》要求,對山塘水庫進行安全巡查,發(fā)現(xiàn)險情后,立即向村負責人報告;

(2)村負責人接到巡查員的報告后,立即到現(xiàn)場查看,確認險情后立即向鄉(xiāng)(鎮(zhèn))防汛指揮部和縣防汛辦報告。

(3)鄉(xiāng)(鎮(zhèn))負責人接到村負責人報告后,根據(jù)山塘水庫下游人員情況及險情有可能對下游造成影響時,立即趕赴現(xiàn)場組織人員轉移、疏散和搶險工作。同時,立即向縣防汛指揮部和水利主管部門報告,請求派專業(yè)技術人員趕赴現(xiàn)場制定應急搶險方案。

3、預警程序

(1)、當水庫、山塘大壩發(fā)生重大險情,有可能潰決時,用電話或口頭通知下游各村、分片負責人及相關單位責任人,各村及分片負責人逐級通知到每戶村民,必要時采用爆竹、打鑼、廣播等進行預警。

險情為二級時,通知群眾做好轉移準備,當有關專家分析判斷為重大險情并繼續(xù)發(fā)展時,立即組織實施人員轉移;險情為一級時,立即組織水庫下游人員轉移。

(20、解除警報

經過搶險,使大壩轉危為安,不至于潰決時,由山塘水庫大壩現(xiàn)場搶險指揮解除緊急狀態(tài)。

五、轉移與安置

(一)轉移原則

轉移遵循先人員后財產、先老弱病殘后一般人員的原則。負責轉移的責任人對不服從轉移命令的人員可采取強制轉移措施。轉移安置路線的確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則。汛前,擬定好轉移路線和安置地點并在明白卡上標注。

(二)、轉移安置方案

根據(jù)實地調查,經過分析,確定全鄉(xiāng)(鎮(zhèn))的有關村的危險區(qū)人員轉移安置方案。詳見各村山洪災害風險及轉移路線圖和山洪災害危險區(qū)(警戒區(qū))人員轉移明白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