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學分制管理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20 04:34:00
導語:干部學分制管理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2年1月,中央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中明確指出:“有條件的地方和部門可以實行干部教育培訓學時學分制”。為此,筆者試將“學分制管理”從高校學歷教育的領域移植到于部培訓中來,試對學分制提出自己的構想,以期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學分制管理對干部培訓的適應性
學分制是以選課為前提,以學分作為學習計量的單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學分作為畢業(yè)和獲得學位的標準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學分制在大學中是衡量學生完成規(guī)定學習內容的一種計量方法,通常以課程為單位,將課內外所需的學習時間合并折算為學分,有利于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培養(yǎng)具有個性化特點的復合型人才。它具有學習時限的靈活性、學習內容的選擇性、課程考察的變通性、培養(yǎng)過程的指導性。為什么要在黨校干部培訓中建議推行學分制呢?我認為是基于以下幾點:
一是基于干部培訓所遵循的原則。(條例)規(guī)定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1、以人為本,按需施教。按照黨和國家的要求,把握干部的成長規(guī)律和教育培訓需求,分級分類地開展干部教育培訓,激發(fā)干部學習的內在動力和潛能,增強于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全員培訓,保證質量。干部教育培訓面向全體干部,創(chuàng)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條件,大規(guī)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實現干部教育培訓的規(guī)模和質量、效益的統(tǒng)一。3、全面發(fā)展,注重能力。堅持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方針和德才兼?zhèn)湓瓌t,全面提高于部的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業(yè)務素質和健康素質,將能力培養(yǎng)貫穿于干部教育培訓的全過程。4、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緊密聯(lián)系國際形勢的新變化,聯(lián)系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進展,聯(lián)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實際,引導干部在改造主觀世界的同時,運用所學理論和知識指導實踐,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新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整合培訓資源,優(yōu)化培訓隊伍,推進干部教育培訓的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和管理創(chuàng)新??梢姡刹颗嘤柺峭ㄟ^正式、有組織或有指導的方式的繼續(xù)教育,是素質教育,注重人全面的素質的培養(yǎng)。它強調獲得與工作要求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是有相當明確目標井可以評估獲得這方面知識和技能的量化指標。在培訓方式、方法、及內容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這是與教育不同的,也是黨校教學管理的特殊性所在,所以在干部培訓中要求在班次安排,課程設置上都要強調實用性和針對性。這與學分制中對學習課程的選擇性是互通的。
二是基于干部培訓的共性和個性,在黨校培訓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等一些共性的東西,是每個學員都必須掌握的,比較適合集中培訓的方式。但黨校的學員來自各個行業(yè)、各個層面,他們的學歷背景、工作性質、理論基礎和培訓需求千差萬別,如果用一個模式來組織教學,效果肯定不會理想,這是干部培訓的個性要求??偨Y多年來的培訓經驗,我們當前的培訓只能滿足其共性的需求而并沒有考慮每一個培訓對象的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培訓的針對性不強,受訓干部作為教育培訓工作的客體基本上沒有發(fā)言權和主動權,通俗地說就是“我上什么菜,你就吃什么菜”,基本上還是“計劃式作業(yè)”。面對這樣的現狀可以預見未來的管理必須是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管理方式。而學分制恰是一種比較自由的選課制度,沒有專業(yè)的限制,受訓對象可以根據教學計劃公布的專業(yè)及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課,尤其是業(yè)務知識和實踐技能方面實現及時的補充和更新,具有很強的靈活性。
三是基于教學改革的目的?!稐l例》出臺后,干部教育培訓的原則注入了“以人為本”、“注重能力”等新的理念,對教學內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干部教育培訓市場機制的建立,各類培訓機構的介入,使得黨校培訓面臨著體制上的壓力和挑戰(zhàn),這就要求我們按照《條例》的要求,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管理與實施、學員管理、教學評價、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不斷深化改革,探索建立一套適合本地實際、適應干部教育改革要求的教育培訓體系。不斷深化教學組織形式改革,積極設置個性化、差別化的模塊是黨校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必然趨勢,也是提高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必然要求。所以,當前在干部的培訓中不能再單靠照搬全日制教育管理體系與引進大學的課程實施,而要根據培訓人員的實際需求與和實際情況來開展,以往的干部培訓中“上下一般粗,左右一個樣”的一般化教育不能適應當前干部教育部的實際需求。在這樣的改革契機下,我認為作為教育市場化中的主體必須積極去迎合這種教育的現實需求,這種趨勢的要求必然會推動學分制管理的實現的。
四是基于教學管理體系。當前,各級黨校正在構建新的教學體系,這在本質上也是在探索新的教學管理體系,因為教學體系與管理體系是一體兩翼,互相配套的。在以往的培訓中;培訓對象、班次、學制都沒有進行分類或分層,只呈采取對培訓對象“一鍋煮”,對培訓內容,“一般粗”,培訓模式“一刀切”。而在解決這一問題上一些黨校已經在探討建構分類別、分層次釣教學體系,從黨校的情況看類別上主要有培訓類班次和輪訓類班次兩類,層次主要是依據不同層次的領導崗位區(qū)分的,這樣的劃分在教學管理中又增加了組織實施的難度,因為所有的受訓對象各自的情況是不盡一致的,根本無法對其進行細致的劃分。實事上不論是按類別還是按層次的區(qū)分進行教學設計、任務區(qū)分等來進行干部培訓,都無法從根本上實現差異化,也還是沒有走出一般化的教育培訓。需要—種學分制一樣涉及諸多方面因素相互配套的系統(tǒng)工程,將所有這此問題都統(tǒng)起來一起解決。
二、干部培訓中實行學分制管理的可行性
我國推行學分制管理的歷史不到100年,它在高校的推行是經過了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動態(tài)過程,并沒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對任何一個學校來講,適合本校實情的模式就是最佳的選擇,當然,推行學分制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涉及到各個因素,其中:學校內部的條件和社會外部條件是實行學分制的前提,具體來講,主要包括:
1、班次和學制。黨校的主體班次主要是進修班、培訓班和理論班?!稐l例》規(guī)定:省部級、廳局級、縣處級黨政領導干部每5年應當參加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或者經廳局級以上單位組織(人事)部門認可的其他培訓機構累計3個月以上的培訓。其他于部參加脫產教育培訓的時間,根據有關規(guī)定和工作需要確定,一般每年累計不少于12天。干部必須遵守教育培訓的規(guī)章制度,完成規(guī)定的教育培訓任務。同時也要求推行干部自主選學,而且干部所在單位應當對干部在職自學提出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條件。這是《條例》中對班次、學制所做的具體規(guī)定,有這樣的硬性規(guī)定和要求,就可以保證學分制在干部培訓中得以推行。
2、課程設置。《條例》明確指出“干部教育培訓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按照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要求,結合崗位職責要求和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干部的特點,以政治理論、政策法規(guī)、業(yè)務知識、文化素養(yǎng)和技能訓練等為基本內容,并以政治理論培訓為重點,促進干部素質和能力的全面提高。政治理論培訓重點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正確政績觀的教育,黨的歷史、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黨的紀律的教育,國情和形勢的教育;政策法規(guī)培訓重點加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教育;業(yè)務知識培訓重點加強履行崗位職責所必備知識的培訓,提高干部的實際工作能力;文化素養(yǎng)培訓和技能訓練按照完善干部知識結構、提高干部綜合素質的要求進行?!?/p>
因此,各級黨校在課程設置上貫徹“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則,已經逐步形成了的“一個中心、四個方面”的教學布局,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劃分出了以政治理論、現代知識和業(yè)務知識為主要內容的三個板塊或“學科群”,只需在課程設置中對不同對象確定出必修課和選修課的范圍,各類受訓對象就可結合各自的實際進行自主選課,真正實現缺什么,補什么。
3、師資。不論是學年制還是學分制都離不開教師隊伍,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施教學新布局、提高黨校培訓質量的重要保證。學分制管理對黨校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授課水平、教學方式都有新的要求,就是要建立一支具備理論技能和豐富實踐經驗并與崗位培訓相適應的復合型專兼職教師隊伍?!稐l例》規(guī)定:按照素質優(yōu)良、規(guī)模適當、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原則,建設高素質的干部教育培訓師資隊伍。從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教師,應當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較高的理論政策水平、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基礎,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掌握現代教育培訓理論和方法,具備勝任教學、科研工作的能力。
4、現代化教學手段。1999年9月中央黨校遠程教學網和校園網絡開通,各級地方黨校相繼都建立了教學B級站和C級站,通過虛擬課堂使各實現了網絡化教學,這大大提升了黨校的教學水平,為不同區(qū)域內的學員的學習提供了便利,同時網絡教學也使學分制的實行成為可能,實行學分制后學員可在網上實現自主選課、聽課、考試、答疑以及與教師在網上進行探討和交流。
5、學分制的選取。從學分制的發(fā)展歷史看其類型主要有:學年學分制、加權學分制、計劃學分制、復合學分制、完全學分制、彈性學分制等,每一種學分制都與學校的各項條件是相互適應的,也就是因校而異。根據黨校主體班教學規(guī)律和干部培訓規(guī)律我認為實行彈性學分制是比較適宜黨校教學的。所謂彈性學分制就是指學員修滿學分可提前畢業(yè).也可中途停學一段時間延期畢業(yè)。這與干部培訓的實際需求是極為適應的。在方面,種類班次的學制是不一樣的,短的只有三、五天,最長的有兩年,在這些時間里要對來自不同區(qū)域、行業(yè)和層次的干部進行分門別類的系統(tǒng)化的培訓是不現實的,相反,應給他們一定的自主權能夠選擇各自需要的課程來接受培訓。另一方面,彈性學分制可以有效地解決干部培訓中的工學矛盾,可以依據培訓規(guī)劃和工作性質適當安排學習,既不影響工作又能達到更新知識的目的。
三、干部培訓中推行學分割的基本思路
推行學分制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成熟的內外條件及各項制度做保障。但是我認為學分制的實行本身就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可用,便探索便實踐才能找到適合黨校教育的學分制。所以形成如下構思:
1、學分制管理的組織領導。對干部培訓實行學分制管理應該由干部的主管部門牽頭,與有關部門配合,通力合作才能保障培訓順暢、資金到位,要用制度規(guī)定干部年度學分,要由培訓部門負責結算,并將結果報干部培訓歸口管理的人事組織和勞資部門以此來督促各級各類干部參加培訓。
2、學分制管理的要求。實行學分制管理的對象包括所有公務員、參照公務員人員以及行政事業(yè)編制的干部。規(guī)定正處級黨政領導干部每年要完成不少于25學分,5年累計完成不少于180學分;副處級領導干部每年不少于20學分,5年不少于120學分,其中新提拔干部試用期內不少于30個學分;其他干部每年不少于15學分,5年不少于80學分。
3、學分制管理結果的運用。《條例》已指出:組織(人事)部門在干部年度考核、任用考察時,應將于部接受教育培訓情況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干部教育培訓實行登記管理。各級干部教育培訓主管部門和干部所在單位應當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訓檔案,如實記載干部參加教育培訓情況和考核結果。與此同時,啟動利益機制,把學習培訓與干部的評優(yōu)選優(yōu)、晉職晉級結合起來,把領導干部參加學習培訓情況作為干部實績考核、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促使干部在做好工作的同時把學習當成一項涉及自身利益的工作,學實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