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能力測驗預測模擬題解析
時間:2022-05-19 11:13:00
導語:行政能力測驗預測模擬題解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部分言語理解與表達
1.D[解析]原文“人眼的局限決定了只能感受到大鳳蝶的翅膀是綠色的”說明人眼看大鳳蝶的翅膀是綠色的,但大鳳蝶的翅膀并不是綠色,這并不等于“大鳳蝶的翅膀的顏色大多數(shù)時候是綠色的”,故D項錯誤。
2.D[解析]這是考查對“整齊”語境義的理解,“整齊”原是形容詞,在這里作動詞使用,是“使整齊”的意思,由此判斷,只有D項的內容符合此要求,故選D項。
3.D[解析]由該段文意可得“此”字是指“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即“文言文不易寫好”,故“此”字是指用文言文寫作。
4.B[解析]該段文字主要是講書籍的作用,但人類社會的進步是眾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故B項說法錯誤。
5.B[解析]這是測試指代詞“其”指代的內容。從原文所在句“更為重要的是,四角龍的頭角上有個骨架,穿越顳孔的咀嚼肌像獸孔類那樣直接依附其上”的結構分析看,“依附其上”的是肌肉(即咀嚼?。∪饧热弧按┰健憋D孔,就不可能依附在顳孔上,這樣,C和D就可以排除。事實上前面的“頭角上有個骨架”是點明肌肉的位置是在頭角的骨架上,“其”指代的正是這個“骨架”,以此對照選項,非B項莫屬。
6.B[解析]由該文意可得,“概念”是指綠色和平組織構想環(huán)保型樣車SMILE的概念,即“體積小、智能化、重量輕、效率高”。
7.C[解析]該段文字主要說明了文學中的“生態(tài)學”問題,即“它在與周圍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中,在自身結構成分之間的關系上與生物運動一樣”。
8.B[解析]由該段文字可得,“再評價”是指“對藝術作品反映的生活、所蘊含的社會意義得出自己的結論”。因“再創(chuàng)造”與“再評價”的過程一樣,故“再創(chuàng)造”是指把作品中的形象改造為自己心目中的形象。
9.C[解析]該段文字的中心句是“馬也好,驢也好,只是到了詩人那里,他更愛的是酒?!庇纱伺袛?,只有C項符合。
10.C[解析]原文“磁現(xiàn)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是說磁現(xiàn)象的廣泛性,并不等于“日常生活中都是磁的現(xiàn)象”。故C項錯誤。
11.D[解析]由原文“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fā)了瘋。中國也不是”可得,該段文字對“送去主義”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主要是談“送去主義”的后果,由此判斷,只有D項符合。
12.B[解析]文中的“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歷來為紛繁蕪雜的意識形態(tài)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是該段文字的中心句,都是圍繞這個“簡單事實”而展開的,即馬克思所發(fā)現(xiàn)的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
13.A[解析]“許多學者都談到‘勤’和‘恒’這兩者的重要性”是這段文字的中心,整段文字都是圍繞兩者的重要性而展開的,由此判斷,只有A項符合。
14.B[解析]該段文字主要說明了“所謂苦吟只能是從作者用功的方面說的,至于從讀者欣賞的方面說,卻不應該看出作者的苦來?!奔础翱嘁鳌钡膬群?,由此判斷,只有B項符合。
15.C[解析]該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不管是修繕還是重建,對廢墟來說,要義在于保存?!焙竺嫠e的圓明園廢墟的例子也是為了說明這個觀點,由此判斷,只有C項符合。
第二部分數(shù)量關系
一、數(shù)字推理
16.A[解析]該數(shù)列的后項減去前項得到一個平方數(shù)列,故空缺處應為34+25=59。
17.B[解析]該數(shù)列為和數(shù)列,即前三項之和為第四項。故空缺處應為6+11+19=36。
18.C[解析]該數(shù)列為二級等差數(shù)列,即后項減去前項得到一等差數(shù)列,故空缺處應為32+12=44。
19.B[解析]該數(shù)列為倍數(shù)數(shù)列,即an=3an-1+n,故空缺處應為3×85+5=260。
20.D[解析]該數(shù)列為數(shù)字分段組合數(shù)列,即(1,1),(3,1),(3,5),它們之和構成倍數(shù)關系,故空缺處應為2×8-6=10。
二、數(shù)學運算
21.B[解析]因為a>8.8×5=44,a<9×5=45,所以a的整數(shù)部分是44。
22.A[解析]任意兩個數(shù)的和是2的倍數(shù),所以這些數(shù)的奇偶性相同。任意三個數(shù)的和是3的倍數(shù),所以這些數(shù)除以3,所得余數(shù)必定相同(否則在三個數(shù)的和中換一個數(shù),和將不是3的倍數(shù))。于是、這些數(shù)除以6所得余數(shù)相同,故這最小的四個數(shù)為1、7、13、19。所以這四個數(shù)的和為1+7+13+19=40。
23.D[解析]因為=0.692307,且1993=6×332+1。所以化為小數(shù)時,小數(shù)點后面第1993位上的數(shù)字是6。
24.C[解析]男賓與男賓之間共握手10×9÷2=45(次),男賓與女賓之間共握手10×9=90(次),故他們共握手45+90=135(次)。
25.A[解析]設小明的年齡為x,則父母年齡之和為6x。4年后,小明增加4歲,而父母年齡之和增加2個4歲。故5×(x+4)=6x+8,x=12。所以小明父親的年齡為(72+2)÷2=37(歲)。
26.C[解析]設降價x元,原觀眾人數(shù)為a,收入為b,由題意可得:15a=b,(15-x)×(a+a2)=b+b,故x=3。
27.B[解析]假設24次考試,每次16題,則共考16×24=384(道),比實際考題數(shù)少426-384=42(道),也就是每次考25題與每次考20題,共多考的題數(shù)之和為42道。而考25題每次多考25-16=9(道),考20題每次多考20-16=4(道)。這樣有9×A+4×B=42,其中A表示考25題的次數(shù),B表示考20題的次數(shù)。根據(jù)數(shù)的奇偶性可知,B無論是奇數(shù)還是偶數(shù),4B總是偶數(shù),那么9A也是偶數(shù),因此A必定是偶數(shù),且A不是2就是4。如果A=4,則9×4+4×B=42,B=1.5不合題意,應刪去,所以考25道試題的次數(shù)是2次。
28.B[解析]設小明存入銀行x元,則小紅存入銀行(x+20)元。由題意可得:(x-12)×3=(x+20)-12,故x=22。所以兩人原來共存入銀行22+(22+20)=64(元)。
29.D[解析]設船數(shù)為x,則10x+2=12(x-1),故x=7,所以人數(shù)為7×10+2=72,由“每人可節(jié)省5角錢”可得一條船的租金是72×5=360(角)=36(元)。
30.C[解析]由題意可得:兔子速度∶松鼠速度∶狐貍速度=6∶3∶4,又因為“一分鐘松鼠比狐貍少跑14米”即半分鐘松鼠比狐貍少跑7米,所以令半分鐘兔子、松鼠、狐貍分別跑6a、3a、4a,4a-3a=7,故a=7,所以半分鐘兔子比狐貍多跑6×7-4×7=14(米)。
第三部分判斷推理
一、圖形推理
31.B[解析]已知四個圖形全部為中心對稱圖形,選項中只有B符合,A、D是軸對稱圖形,C不是對稱圖形。
32.B[解析]每個圖形中的特殊元素的筆畫數(shù)按1,3,5,7,9排列。
33.A[解析]斜線陰影每次逆時針移動到下一格,豎線陰影每次順時針移動到下一格,且陰影傾斜方向保持不變。
34.C[解析]每個條形物按其編號從1依次分別向右移動1,2,3,4,5格,全部移動一次完畢后,再從所在位置出發(fā)按上一步驟移動,最后形成C形狀。
35.C[解析]以第三個圖為中心,兩邊圖不僅顛倒,而且陰影部分是另一圖的空白部分。
36.D[解析]圖形各個對應部分中除非前兩個圖形該部分都是陰影,那么第三個該部分為陰影,否則該部分為空白。
37.C[解析]每組圖形除了有相似的部分以外,筆畫數(shù)還構成等差數(shù)列,第一組相同部分為“舌”,公差為3,第二組相同部分為“米”,公差為-4。
38.D[解析]第三個圖是第一個圖的外圍與第二個圖的填充物組成。
39.B[解析]注意折疊之后三條斜線的走向。
40.B[解析]兩個小方塊組成的面應當是相對而不是相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