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學習經驗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3 21:07: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考學習經驗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考學習經驗總結

篇1

報關專業(yè) 考試模式 改革

高職高專教育的目標是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培養(yǎng)懂理論又具有高技能的實用型人才。而報關專業(yè)傳統的以期末總結性考試和閉卷筆試為主的考試方式方法并不適應高職高專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本文結合報關專業(yè)及課程特點提出了報關專業(yè)課程考試的改革方向。

一、報關專業(yè)課程考試模式存在的問題

1.重結果、輕過程

就閉卷考試而言,由于以客觀題、記憶性題目為主導,導致學生平時不用功,臨時抱佛腳,考試輕松過關的情況非常突出。個別情況下考場紀律不嚴,出現用功學生反而成績落后的荒謬現象。

2.考試內容單一

考試內容偏窄,側重教材和課堂筆記,只考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力,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容易造成學生死記硬背,搞考前突擊,并寄希望于教師考前劃重點,限制了學生學習的范圍,造成學生知識面狹窄,動手能力下降,學習興趣降低。

3.考試形式單一

目前,考試形式以筆試為主,簡單操作為輔。其中,試以閉卷考試為主,開卷考試為輔。如《商品編碼》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在《商品編碼》這門課中不僅要掌握基本的商品知識,更注重進出口商品編碼的查詢,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二、報關專業(yè)考試模式改革實踐分析

1.考試內容要符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

考試內容既要能夠反映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情況,又能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考試與技能、能力考核相結合,并且以技能、能力考核為主,這樣的考核才能做到考知識又考能力和素質,能真正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進行全方位的測試評價。如:在《商品編碼》這門課程中,給定學生既定的商品名稱及有關商品詳細描述讓學生根據對進出口商品的描述,判斷商品的特性,從而準確的查到該進出口商品的8位數字的編碼。注重了商品編碼的實際查找過程中考核學生對于查找編碼規(guī)則的使用及熟練程度。

2.加大平對考核力度,實行全過程性考核

將學生總評成績分成三塊:一是平時成績(占30%),包括作業(yè)、學習態(tài)度、紀律等;二是兩次測驗成績(占40%),測驗成績以學生的實際操作考核成績?yōu)橹?;三是期末綜合考試(占30%)。

通過這種考核方法,很好地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改變了平時不努力,考試搞突擊的不良風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握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并注重能力與素質的培養(yǎng),為專業(yè)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改革成績評價方法

改革標準答案式的課程考試評價方式,注重考查學生的解題思路和分析問題的方式、方法,對思路新穎、有獨到見解、有新意的答案,要給予獎勵分數,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

4.重視考試結果分析

對考試結果進行深入地科學分析,也是抓好考試工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試卷分析獲得的信息不僅有利于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指導學生正確有效地學習,同時對提高考試質量,對改進考試設計、提高試卷命題質量大有裨益。因此,閱卷工作的完成,并不意味著考試工作的結束,必須要對考試做出定性與定量的分析。定性分析包括對試題質量、學習質量、教學質量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定量分析要求統計出各個分數段的人數及所占比例,了解考試成績分布是否合理,從中找出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采取相應的改革措施。

5.考試管理的改革

將考試分為考前、考中和考后三個工作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有的工作內容和要求,如果某一環(huán)節(jié)工作不扎實,則直接影響到考試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公正性。因此,教學管理部門應本著“嚴格管理,嚴明紀律,嚴肅處理”的方針,加強考試各環(huán)節(jié)的動態(tài)管理。在考試改革的流程上,先由任課教師制訂改革方案,再由課題組評議及任課教師自評改革情況,最后由課題組會同有關部門聯合評估,對達不到考試目標要求的,要指出問題所在,限期整改;對考試改革有力度、有成效的,要認真進行經驗總結和宣傳。

三、進一步推進報關專業(yè)考試模式改革的思考與建議

1.根據課程的特點制定不同的考核方式

根據報關專業(yè)及相關課程特點,可以采用包括如無人監(jiān)考考試、論文、開卷考試、階段考試、試驗和實地考察、答辯、專題討論、口頭演示、同學評價、圖片演示、設計、制圖或模型、個人研究項目、小組研究項目、資料分析、圖書館運用評估項目、實習和社會實踐筆記或日記、口試以及閉卷考試等方式進行考核。同時,根據教學進度及教學模式還可以采用的考試形式就是個人研究項目或者小組研究項目,其配套設施是指學生進行研究所需的設備和信息資料,措施是指一整套的監(jiān)督機制。各種相關機制的啟用可以真正保證學生“開卷”考試的可信度和含金量。

2.新型立體式考試評價體系的構建

新型立體式考試評價體系的構建,應當貫徹“橫向到邊,覆蓋全面縱向到底,貫穿全程”的中心思想?!皺M向到邊,覆蓋全面”是指考核評價體系應包含評價對象的各個方面,并兼顧知識、能力和素質,以科學評價促進對象的心智實現和諧、全面、健康發(fā)展;“縱向到底,貫穿全程”則要求在時間跨度上充分注重評價對象的平時表現和階段性評價結果,由此比較客觀地對評價對象進行綜合性判斷,減少因偶然因素產生的判斷誤差,以及根據階段性評價結果和反饋信息,及時對教學活動進行必要的調整。這就要求我們積極探索更為科學、完善的考試評價體系,改革傳統的靜止評價、片面評價、主觀評價,根據不同的課程特點和教學階段,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過程與結果并重,設計并實施切實有效的考試評價體系??荚嚦煽兂捎糜浄帧⒂浀韧?,還要加大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考核比重,學生在社會實踐、國家級、省級各類比賽獲獎、考級、、專利、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精神等方面都可獲得相應的獎勵學分,甚至補考也計算平時成績。

四、結束語

報關專業(yè)考試模式的改革,雖然增強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改變了傳統的期末考試終結性的評價方式,注重在過程中考核。但由于教師本身經驗的不足以及本專業(yè)受實訓條件的限制,同時在教材、參考書、實訓指導書也大量缺編,因此對于過程中的考核仍有很多改進的地方,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更全面,客觀的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石義林,李衛(wèi)平.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談考試模式改革[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9,17(6).

篇2

論文摘要:采用查閱文獻資料等方法,通過體育合作學習對促進初中體育課堂效果的實踐性研究,以提高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認識,進一步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習方式之一針對課堂教學而言,合作學習可以理解為:“在教師的指導下,旨在促進學生的異質小組互助合作,達到共同進步、共同學習的目標,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yōu)楠剟钜罁慕虒W策略體系’,本課題主要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意識,從而實現學生合作意識、學業(yè)成績及體育技能等方面的提高.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初中各年級學生,重點是初三年級1一3班.

1.2研究方法

(1)文獻法:查閱初中教材、教法和有關合作學習理論方面的書籍,初中體育與健身新課程標準、國內外相關學者的論文論著等.

(2)觀察法:對學生每節(jié)課的表現進行直接觀察、記錄,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學生心理活動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

(3)問卷調查法:通過給學生發(fā)放問卷,從中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查.

(4)實踐探索法:以體育課為重點,從教材、組織教法、學習目標、課堂氛圍等方面人手進行實驗.

(5)經驗總結法:對所獲得的資料和各種信息進行總結、歸納.

2課題的界定和理論依據

2. 1課題的界定

本課題根據初中基本教材和新課標對體育教學的導向,從合作學習方面來研究初中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從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

2. 2課程的理論依據

2. 2. 1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

初中生正處于從少年期向青年期的發(fā)展階段,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一個過渡時期,其生理和心理處于一種急劇變化的狀態(tài),心理特點很不穩(wěn)定,具有簡單幼稚和半成熟的特點.

2. 2. 2合作學習理論

美國合作學習代表人物約翰遜兄弟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上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開展學習活動,以最大程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體育課堂中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有:①隨機型合作.學生按照隊列隊形等自由隨機分組;②異質性合作.在形成小組時考慮學生體能與運動技能的個體差異,使各組間的整體實力相當,讓他們?yōu)橹餐膶W習目標積極參與;③同質型合作.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把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能上相近的學生組成合作小組;④幫教型合作.教學中把有一定專項技能特長的學生與相對較差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形成幫教合作小組,以團體成績?yōu)樾〗M學習的獎勵依據;⑤友伴型合作.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習內容情況,設計分組時,讓關系較好同學自由組合,組成合作學習小組

2. 2. 3初中教材的特點

初中教材各有特點,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合理運用.

2.2.4新課程多元評價理論

新課程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相對性評價與絕對性評價相結合,對知識的學習強調理解和應用.新課程的評價更加關注對學生的發(fā)展評價,即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的評價。

3研究過程及方法

3. 1研究過程

(1)2008年9月到12月,認真學習合作學習理論,研究合作學習方法,杳閱相關研究成果,搜集運用合作學習方式進行體育教學的相關信息,與同行及專家進行學習信息和理論交流

(2)2009年3月到6月,進行教學實驗的初期準備工作,觀察、研究本校學生體育課上合作學習的可行性方案,制定教學實驗的步驟和推進計劃.

(3)2009年9月到12月,進行第一階段的比較教學實驗、觀察,訪談部分學生.統計對照班與實驗班之間的差異并深人分析,有效地對實驗計劃進行改進.

(4)2010年3月到5月,使用調查問卷對學生進行合作意識方面的調查、分析,做出趨向性的指導.修正實驗方案,進行第二階段教學實驗,對研究結果進行總結與反思.根據中考學生體育成績,檢閱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的可行程度,同時歸納整理資料,撰寫研究論文.

3. 2研究方法

3. 2. 1變換交流方式,提高學習效果

“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互動過程”,合作學習應是一種教師與學生交流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助交流的過程.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是走進同學們當中,與學生一起活動,共同交流;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小組間、小組內進行交流.在教學中通過交流合作,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一種合作的氛圍,進而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3. 2. 2人為提高“難度”,激發(fā)學生合作學習的心理需求

教材并非每項內容都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因此,教師更要理解并挖掘教材的深度,在熟讀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應做如下嘗試:

(1)充分分析教材與器材間的聯系,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器材的利用深度.如在跳橫箱的教學中,學生練習時因為產生畏懼心理而無法通過,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充分開動腦筋,最終大多數學生都能在同學的幫助下順利通過.

(2)多設置一些需要合作的練習.如:游戲時以團隊為單位進行比賽,在跑的練習時以集體幫帶形式進行學練等.通過教師給學生提高“難度”,激發(fā)學生進行合作學、練的興趣,進而產生合作學習的心理需求.

3. 2. 3科學組織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合作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科學組織好小組活動,對于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有重要意義,

(1)根據個體差異分組學習一個班的學生在個性及能力等方面差異都比較大,所以,應根據這些實際情況,將全班學生按能力、個性特征等分為好、中、差三類.分組時要均衡分配,使各組身體素質、男女比例、能力水平等方面大體相同,盡可能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互幫互學,參與到學習中. (2)分配任務到人,結果交流匯總.合作學習小組在學習內容和學習效果上都存在著較強的依賴性.鑒于此,在合作小組學習時,要求學生明白:小組任務是每位成員共同的任務,每位同學要對自己及其他同學負責,小組成績以全組的平均成績?yōu)闇?,展示人員代表小組展示,并作全班匯報.又要以創(chuàng)新的動作進行展示,因此,學生在練習中,既要提高全組同學的技術水平,又要集思廣益進行創(chuàng)新,由能力強的同學進行展示,無形中把每個人都與小組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最終達到共同提高、共享成果的目的.

(3)提倡小組間要公平競爭,小組內密切合作.在合作學習中各個小組活動的展開,首先就融合了合作與競爭兩個因素,我們提倡的是小組之間公平競爭,小組內密切合作,強調的是團體的力量,而非個人間的競爭.在教學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①小組集體競爭、整體評價.以集體一起共同完成合作活動的全過程計算結果(注重合作過程)或進行評價.如滾動、滾翻的開創(chuàng)練習中,以小組創(chuàng)新的總個數為評比條件,比賽中以投中的總次數為比賽結果等,表揚優(yōu)勝,鼓勵落后.

②小組成員單獨計算成績,小組合計總分進行評價.在小組合作學習評價中,每個小組成員的活動成績首先單獨計算,然后小組合計總分加在一起,并進行小組間比較.如跑步、投擲比賽等活動中,小組成員進行單獨比賽,合計總分計算小組成績.這樣,各小組成員才可以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才能使小組在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

在開展小組間競爭的同時,教師還要及時引導全體學生解決小組內優(yōu)秀生和差生之間不能共存的問題,使他們明白每個小組成員之間是“榮辱與共”的關系,他們必須友好相處、齊心協力,才能取得勝利,這也極大地促進了每位同學的學習能力與合作意識.

3. 3研究結果

通過幾個學期的探索與實踐發(fā)現合作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4結論及建議

要提高初中生教學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教師要做到:

(1)認真學習和掌握合作學習的理論與方法,分析研究初中教材的內容和拓展內容,篩選出適宜開展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

(2)根據學生和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實事求是地確定單元教學目標,用目標導向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3)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自身特點,采用合理的練習方法,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分組;

(4)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階段,采用彈性分組,有利于小組的有效構建,也可以擴大學生之間的交往;

(5)要真正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讓學生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要提高初中生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要在老師指導下做到:

(1)明確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以及社會交往能力;

(2)提高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并培養(yǎng)崇高的集體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