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駕標語范文

時間:2023-04-09 02:43: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酒駕標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酒駕標語

篇1

1、拒絕酒后駕駛,共享美好人生。

2、席間貪杯,路上添“悲”!

3、平安新昌是我家,酒后禁駕靠大家!

4、全民拒酒駕,平安你我他。

5、好山好水駕車游,酒瓶酒杯莫相留。

6、酒后禁駕記心頭,幸福路上安全走。

7、宴席桌上把酒推,平安駕駛比酒貴。

8、飲酒痛快一陣子,闖禍悔恨一輩子。

9、平安出行始于心,拒絕酒駕踐于行。

10、遠離酒駕,平安回家。

11、開車滴酒不沾,出行一路平安。

12、美酒可以重倒,生命不能重來。

13、司機好一口,危險時刻有。

14、樹喜雨后栽,車怕酒后開。

15、車技千般好,杯酒失安全!

16、酒桌上一杯再一杯,車輪下一悲接一悲。

17、當你酒后準備駕車時,你是否想起過父母慈祥的面容和家人深深的愛。他們希望你一生平安。謹記:切勿酒后駕車。

18、兒行千里母擔憂,酒后禁駕記心頭。

19、勸親勸友,不勸司機喝酒!

20、酒后禁駕人人愛,有你參與更精彩。

21、推杯換盞添加喜慶,酒后駕車徒增傷悲。

22、飲酒一分醉,駕車千分險。

23、駕車的朋友,端起酒杯前,可曾想起那一幕幕因酒而成的,慘不忍睹的揪人畫面;可曾想起殷切的家人正盼望您平安早歸;可曾想起若飲下這酒您將可能背負的后果?

24、駕前貪杯,駕后傷悲。

25、親朋相會聚一桌,有酒不勸司機喝,杯下留情真呵護,一路平安幸福多。

26、與酒精說再見,和幸福手相牽。

27、開車拒酒,幸福永久。

28、一滴酒一場禍一起事故一身過

29、無數(shù)次的痛,千百次的愛,匯成這句溫馨的告白:開車不喝酒,酒后不開車。

30、我愛我家,酒后不駕。

31、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后駕車一口多。

32、滴酒不沾,人車平安。

33、酒后禁駕,從“心”開“駛”。

34、醉酒駕車霧里看花,幸福家庭水中撈月。

35、拒酒千里外,安全萬里行。

36、繃不緊酒后禁駕弦,彈不出平安和諧調。

37、司機貪飲一滴酒,親人悲流兩行淚。

38、金樽清酒斗十千,安全駕駛直萬錢。

39、酒后禁駕,獲取生命保障;遵紀守法,造就文明新昌。

40、生命多美好,酒后別上道!

41、不喝酒,多睡眠,行車上路才安全;守法規(guī),遵法紀,生命保障最實際。

42、醉(罪)在酒中,毀(悔)在杯中。

43、遠離酒精考驗,爭做平安“駛”者。

44、千金萬銀,難比生命之貴;千悔萬恨,難補酒駕之禍。

45、為了不讓親人牽掛,你我共同拒絕酒駕。

46、平安新昌詩配畫,和諧交通錦添花;文明“駛”者行天下,酒后禁駕你我他。

47、酒后禁駕人人參與,平安新昌共同營造。

48、真正好朋友,開車不勸酒。

49、牢記事故“杯”(悲)劇,不做千古“醉”(罪)人。

50、心系家中老小,遠離酒后駕車。

51、駕車滴酒不沾,一生平安相伴。

52、生命無價,酒后禁駕。

53、拒絕酒駕大舞臺,有你參與更精彩。

54、有一份習慣是酒后禁駕,有一份收獲是平安歸來。

55、桌上的一杯酒,輪下的離別愁。

56、酒能助興,也能敗興。這幸福時刻催化氛圍的玉液瓊漿,在駕車時可能就是葬送幸福的罪惡毒汁。為了大家的幸福,請三思而后飲!

57、滴酒不沾,出行平安。

58、明知駕車還勸酒,絕對不是好朋友。

59、酒后駕車拿命賭博。

60、車行千萬里,拒酒零距離。

61、“醉”出事故,“讓”出平安。

62、有酒即無舵,早晚要闖禍。

63、拒絕酒駕從心開始,文明交通從行開始。

64、賭,敗家的源頭;酒,肇事的禍首。

65、若要親人勿牽掛,酒后不要把車駕。

66、酒后不駕是口號,貴在行動最需要。

67、喝酒過多傷肝,酒后駕車要命。

68、跟酒杯分手,和平安交友。

69、開車酒不沾,大家就平安;酒“若”穿腸過,開車就出錯。

70、萬水千山總是情,酒后禁駕伴我行。

71、駕車不是兒戲,酒后別當司機!

72、司機一杯酒,親人幾多愁。

73、酒后駕車生命打折。

篇2

關鍵詞:招投標;公路工程;風險

中圖分類號:U41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2019202

1 風險因素識別

公路工程招投標的風險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風險:

(1)政治風險。

國家相關政策有時候會對招投標質量的高低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些政策可能帶來的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招投標政策的不完善:相關法律不健全、法律程序不規(guī)范;②招投標政策的穩(wěn)定程度:這主要是指國家在招投標政策上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以及政策的變動給各方帶來的損失;③政府行為影響:由于大部分公路工程規(guī)模都非常大,很多都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利益,如果政府官員的行為不良,這將直接影響到招投標質量的高低。

(2)技術風險。

技術風險主要是指涉及技術風險和施工技術風險。工程設計是工程建設實施的龍頭,沒有一個完善的設計,無從談及招標及合同。設計變更時造成工程索賠的重要原因,因而只有避免在設計方案不確定時招標,才能避免由此帶來的風險。每一個施工方案,無論它是傳統(tǒng)的還是新創(chuàng)的,都有自身的優(yōu)點和局限性。業(yè)主必須對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考慮和評估。如果更改施工技術方案可能會大大增加工程變更與索賠的風險。

(3)自然及環(huán)境風險。

自然及環(huán)境風險包括不可抗拒自然力和可抗拒自然力。不可抗拒自然力包括洪水、地震、火災、臺風和雷電等自然災害,對不可抗力的界定是工程實施過程中風險分擔的一個重要啊問題。不明的水文氣象條件,復雜的工程地質條件,惡劣的氣候和施工對環(huán)境的影響等是潛在的風險因素。工程投標方案應對其如何處理可抗力自然風險進行說明。

篇3

【Abstract】Procur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al enterprises, procurement mode is now mainly price comparison purchasing and bidding purchasing, two procurement method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we need to conduct comparative analysis, select the appropriate mode of procurement,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關鍵詞】物資采購;比價采購;招標采購

【Keywords】material procurement; price comparison purchasing; bidding procurement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5-0104-02

1 引言

煤炭企業(yè)的物資采購涉及內容廣泛,包含幾十個大類上萬種物資,煤炭開采、儲運用的物料,企業(yè)運營用的物資等都是需要進行采購的內容,為了進一步提升企業(yè)的物資采購效率,就需要綜合企業(yè)發(fā)展需要,對比價采購和招標采購的優(yōu)勢和缺點進行分析,制定合理的物資采購方案。

2 物資比價采購與招標采購的基本含義

物資比價采購是指采購人員邀請各個物資供應商提供報價清單,并對報價清單中的物資價格進行對比分析后確定合理的物資供應商的物資采購程序,在一般的企業(yè)管理中比較適用,尤其是采購單個物料、小型物料時十分便利。

物資招標采購指的是根據(jù)企業(yè)采購需求,制定基本的采購條件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邀請物資供應商參與到公平的競標活動中,然后由采購方一次性地選擇性價比最優(yōu)的物資供應商,并與之簽訂正式的物資供應合同。在能源企業(yè)采購大型的機械設備及生產用精密設備時十分有效。

3 比價采購的優(yōu)勢及存在的問題

3.1 比價采購優(yōu)勢

比價采購方式可以降低企業(yè)的生產成本,提升企業(yè)競爭力。受市場經濟的影響,材料供應商注重經濟利益,經常肆意地哄抬價格,或者在競價過程中惡意降低價格。比價采購可以幫助企業(yè)尋找最合適的物資供應伙伴,降低企業(yè)生產成本。

比價采購方式還可以有效防止企業(yè)中的及一言堂的現(xiàn)象。通過各供應商的直接報價,將物資的價格清晰地呈現(xiàn)在決策者的面前,既避免了因自身業(yè)務不熟悉草率決定的情況,也減少了采購人員為追求自身利益內外勾結的腐敗貪污現(xiàn)象。

比價采購除了有利于企業(yè)自身的發(fā)展外,還可以促進賣方市場良性發(fā)展。通過比價采購,能夠促使供應商關注到自身存在的問題,提升供應商的服務質量和有效的產品的結構調整。為提升企業(yè)的市場競爭力做出努力,以保證自身不會被其他更優(yōu)質的物資供應商所取代。

3.2 比價采購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比價采購詢價的供應商范圍有局限性。在企業(yè)長期的運行當中基本上已經形成了比較固定的物資供應商,采購員的詢價也只在固定的幾家中進行,沒有實質的對比作用。

其次,比價采購的物資采購范圍界定不合理。采購人員一般基于物資的數(shù)量、大小來確定物資采購的方式,對幾百萬元的O備與幾元錢的工具采取同樣的采購程序,甚至出于操作的簡便性,將需要進行公開招標的物資采用比價采購方式。既增加了詢價的工作量,又不利于提升物資的采購效率。

最后,只注重物資的價格。采購員只關注所采物資的價格高低,而忽略了對物資質量及供應商經營資格及售后服務的監(jiān)察,在物資的性價比選擇上有所欠缺。

4 招標采購的優(yōu)勢及存在的問題

4.1 招標采購的優(yōu)勢

物資的招標采購是批量性的,在采購的價格上具有絕對的優(yōu)勢,同時能夠在采購過程中占據(jù)主動權,避免因為分批次采購造成的資源浪費,從而獲得采購的規(guī)模性效益。

物資的招標采購有利于加強企業(yè)與供應商的密切聯(lián)系,使物資供應商可以準確地了解企業(yè)的物資需求內容與標準,規(guī)避物資采購中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減輕企業(yè)的生產成本壓力。

物資的招標采購,可以滿足油田開發(fā)生產過程中的個性化物資需求。招標采購選擇的供應商更便于為企業(yè)提供定制服務及滿足售后服務的持續(xù)性,有利于企業(yè)的生產活動順利開展。

4.2 招標采購中存在的不足

招標采購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公開招標,在社會范圍內進行全方位的公開招募應標單位;另一種是邀請招標,即企業(yè)主動邀請符合物資供需要求的單位參與到招標中來。在實際的招標采購中,這兩種形式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

首先,物資招標采購標準制定不合理。在招標文件中,對所需采購的物資規(guī)格、質量、工藝等標準闡述不清,無法滿足實際生產所需;或者大批量的指定物資供應品牌,造成無法公平競標。

其次,物資招標采購評標評委資質參差不齊,部分評委缺乏法律意識及專業(yè)技能不強,評標過程敷衍了事,或者評委間分歧大,影響工作進程。

最后,采購招標缺乏事先的計劃性,對物資的采購需求緊缺性估計不足。物資招標采購的組織時間較長,無法滿足緊急物資的實際需求,對生產的有序進行產生阻礙。

5 比價采購與招標采購的具體優(yōu)化策略

5.1 比價采購與招標采購的共同優(yōu)化措施

首先,要做好采購物資的合理分配工作。從需要采購物資的類型、數(shù)量、緊急程度、是否需要定制等多方面對需要采購的物資進行綜合考量,選擇適合的采購方式。

其次,加強采購人員的專業(yè)技能水平,加強審查機制。采購人員一般是辦公室人員,很少深入到煤炭生產第一線去切實了解生產生活所需內容,在采購標準的制定上會存在一定的疏失,在制定采購計劃時要深入了解各個所需產品的性能、技術指標等,確保采購標準制定的合理化,加強計劃制定后的審查機制[1]。

最后,加強采購人員的廉政建設,避免采購過程中與供應商內外勾結、的發(fā)生,確定比價采購與招標采購都是在公平、公開、公正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

5.2 比價采購的優(yōu)化措施

首先,要做好供應商的群體調查,擴大報價供應商的輻射面。改變傳統(tǒng)煤礦物資采購中小范圍固定的物資供應商的局面,擴大供應商的輻射面,盡可能選擇更大數(shù)量的供應商進行比價,同時要對供應商的從業(yè)資格、產品質量、售后服務等多方面進行調研,確定合理的選擇范圍。

其次,制定公平的詢價規(guī)范,盡量不采取電話報價、網(wǎng)絡報價這樣的非現(xiàn)場報價形式。編制規(guī)范的詢價書,在詢價書中表明采購清單、供應商資質要求、報價方式、地點、截止時間、聯(lián)系方式等,給各供應商發(fā)放統(tǒng)一編制的詢價書。在詢價比價過程中,可以采取任意抽取三家供應商的形式,針對統(tǒng)一規(guī)格的產品進行報價考核,確定是否有供應商進行惡意低價或者抬高價格情況的發(fā)生。成立專業(yè)素質健全的比價小組,不指定固定的比價小組成員,對于比價結果要經過集體商議決定。在比價結束后,對所有的比價過程留有詳盡的記錄,以備后續(xù)資料查找。

最后,實行比價采購后的有效驗收機制。比價采購不是一錘子買賣,要對比價采購的產品從進場到使用的全部過程進行驗收監(jiān)察,既是為企業(yè)結算工作做準備,同時也為企業(yè)選取合適的物資供應商提供依據(jù)。

5.3 招標采購的優(yōu)化措施

首先,要在年初制定好當年需要采購物資的內容,對于急需采購的物資優(yōu)先安排招標采購,確保其不會由于招標采購的時間影響投入使用。

其次,制定合理的招標文件,在文件內對物資的規(guī)格、標準進行明確的標注,對需要定制的產品的定制需求工藝、技術提出合理的要求等。強調物料描述的標準化、統(tǒng)一化、合理化,避免唯一性、獨特性編碼出現(xiàn)。

最后,組織構成合理的評標委員會,并建立評標委員會的評價監(jiān)督機制,將該項內容列入該員工的年終考核內容當中去。加大評委的法律法規(guī)及評委評標技能的培訓,貫徹管理要求,增強法律意識。

6 結語

綜上所述,在煤炭企業(yè)比價采購及招標采購的效率對降低企業(yè)運營成本提升企業(yè)生產活力有重要作用。我們要認識到當前物資采購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從物資供應商到物資質量選擇等多方面進行物資采購改善,選擇符合物資需求要求的采方式,促進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篇4

環(huán)境審計是社會相關審計的一種,需要對環(huán)境管理情況做出有效評價。參照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環(huán)境審計委員會的定義框架,環(huán)境審計是:“為促進政府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由審計機關對政府或企事業(yè)單位的環(huán)境管理以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性所進行的監(jiān)督、評價和鑒證等工作”。

一、環(huán)境審計的現(xiàn)狀

國際上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環(huán)境審計研究,目前各國最高審計機關普遍關注環(huán)境審計的定義、評價指標等。環(huán)境審計向更關注環(huán)境政策的方向發(fā)展;績效審計成為環(huán)境審計的重點之一;隨著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影響的廣度增強,跨國聯(lián)合審計也是環(huán)境審計發(fā)展的趨勢。

我國審計署成立伊始即圍繞各類環(huán)境保護資金和項目開始環(huán)境審計的試點,理論研究工作起步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集中于環(huán)境審計指標、準則方面。1998年,審計署成立農業(yè)與資源環(huán)保審計司,啟動環(huán)境審計實務工作~2003年,審計署成立環(huán)境審計協(xié)調領導機構,同時地方審計機關積極開展對重點環(huán)境保護項目及其專項資金等的審計,環(huán)境審計呈現(xiàn)出多元化態(tài)勢,逐漸成為一項綜合性、系統(tǒng)性工作。審計領域從生態(tài)環(huán)境審計逐步拓展到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環(huán)境、大氣污染、工程建設環(huán)保審計。支持國家建設“兩型社會”——“資源節(jié)約型”和“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戰(zhàn)略,審計署2009年了《關于加強資源環(huán)境審計工作的意見》,并在《2008年至2012年審計工作發(fā)展計劃》中,將資源環(huán)境審計作為規(guī)定的六種審計類型之一,明確其審計目標、內容和要求,提出著力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資源環(huán)境審計模式、力爭在2012年初步建立資源環(huán)境審計評價體系。

我國現(xiàn)階段的環(huán)境審計主要表現(xiàn)出以下特點:1.審計類型以財務收支審計和合規(guī)性審計為主,審計內容以環(huán)境保護資金審計為主,環(huán)境績效審計并未全面開展,對資金使用效益的評價、對政府環(huán)境政策審計監(jiān)督等較薄弱;2.政府主導,民間審計和內部審計的參與程度較低。我國經濟基礎薄弱,環(huán)保方面投入較低,地方保護主義和對環(huán)境問題認識的滯后,使環(huán)境政策執(zhí)行經常遭到抵制,審計實施方式多是強制審計,審計項目確定以現(xiàn)實存在的重大環(huán)境問題為主,多是關注環(huán)境方面重大事故和已暴露的突出問題。審計人員的知識背景多以財務會計為主,缺乏一支由復合型專業(yè)人員組成的審計隊伍。

二、環(huán)境審計評價依據(jù)的重要性

審計評價是指審計機關按照確定的審計目標對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進行分析判斷,并發(fā)表審計意見的行為;審計評價意見是政府審計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環(huán)境審計依據(jù),是衡量和評價環(huán)境審計對象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準繩,也是審計人員對有關經濟活動的環(huán)境方面判斷是非優(yōu)劣,作出審計結論的尺度,包括審計準則、標準和指南等。審計評價在環(huán)境審計報告中具有特殊地位。

當前我國環(huán)境審計的監(jiān)督、鑒證和評價工作正處于探索階段。相比傳統(tǒng)審計,環(huán)境審計更系統(tǒng)、復雜,涉及審計、管理、環(huán)境、生態(tài)、工程和計量等廣闊領域,審計內容多樣,評價起來更困難,更不易為普通社會大眾接受??茖W評價體系的欠缺,既會大大增加審計人員的工作量、潛在風險及盲目性,也會削弱審計結論與審計建議的可理解性和可信度。加強對環(huán)境審計評價依據(jù)和指標體系的研究,不僅能完善環(huán)境審計理論體系,還可以為更好地開展環(huán)境審計及企業(yè)評價自身環(huán)境狀況提供指導和依據(jù)。

三、國際環(huán)境審計評價依據(jù)和指標概況

一些國際環(huán)保組織、會計和政府機構已對環(huán)境審計評價依據(jù)和指標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一)B$7750體系標準——全球首個環(huán)境管理標準

BS7750《環(huán)境管理體系規(guī)范》作為世界環(huán)境管理標準的先行者,由英國標準協(xié)會(BsI)1992年,用于指導英國企業(yè)建立穩(wěn)定的環(huán)境管理體系,并保證遵循其制定的政策及目標,做出符合規(guī)范的環(huán)境行為。其核心部分管理體系的要求分為10個方面:環(huán)境方針、組織與人員、與環(huán)境效果有關的活動、環(huán)境目標與指標、推行環(huán)境管理活動方案、環(huán)境管理手冊與文件、具體環(huán)境作業(yè)、環(huán)境管理記錄、環(huán)境管理審核、環(huán)境管理評審。

(二)IS014000系列標準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先后成立了環(huán)境戰(zhàn)略咨詢組(SAGE)和ISO/TC3207環(huán)境管理技術委員會,并于1996年IS014000系列環(huán)境標準。該標準綜合了世界上很多先進國家環(huán)境管理的經驗,是目前世界上最完整和操作性很強的體系標準,包括為制定、實施、評估、保持和檢查調整方針所需的組織結構、策劃活動、職責、程序過程和資源。IS014031將環(huán)境業(yè)績評價指標分為組織內部的環(huán)境業(yè)績指標(包括管理業(yè)績指標和經營業(yè)績指標)和組織周邊的環(huán)境狀況指標。環(huán)境狀況指標幫助企業(yè)了解生產活動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有助于組織規(guī)劃和實施環(huán)境績效評價;經營業(yè)績指標包括回收和再利用的材料數(shù)量、資源消耗總量及廢棄物排放總量等,涵蓋組織生產操作全過程,有利于企業(yè)對環(huán)境進行控制;管理業(yè)績指標包括環(huán)境守法、環(huán)境內部管理、安全衛(wèi)生和外部溝通指標,有利于提高企業(yè)改善環(huán)境的能力和效率。

(三)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INTOSAI)

1995年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的《開羅宣言》制定了一個包含財務審計、合規(guī)性審計以及績效審計的環(huán)境審計框架。其中財務審計偏重財報中涉及環(huán)境資產、負債的披露是否公允,審查環(huán)保用資金使用情況;合規(guī)性審計偏重被審計單位是否符合各環(huán)境法律法規(guī)的具體要求和條例;績效審計則偏重在環(huán)境方面的方案、措施等管理活動的效果。環(huán)境審計委員會(WGEA)是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常設機構之一,其在2001年向各成員國印發(fā)了《從環(huán)境視角進行審計活動的指南》,指導各國最高審計機關開展環(huán)境審計工作。該《指南》第一部分介紹國際審計準則在環(huán)境審計中的具體運用;第二部分介紹三類環(huán)境審計的實務與方法,重點闡述了環(huán)境審計中效益審計的5種情況;第三部分介紹構建環(huán)境審計評價標準。

(四)其他

世界可持續(xù)發(fā)展企業(yè)委員會(WBCSD)提出全球第一套生態(tài)效益評估標準“生態(tài)效益一產品或服務的價值÷環(huán)境影響”,強調既要經濟地生產產品和服務,又要減少產品和服務的生態(tài)影響:包括能源、原材料、水資源的消耗、溫室氣體的排放和破壞臭氧層氣體的排放;wBCSD還提出了財務價值、排放到空氣中的酸化物、排放的廢物總量三個輔助指標。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可持續(xù)發(fā)展報告指南》(2006)的環(huán)境指標包括了生態(tài)系統(tǒng)、水、空氣和土地,反映了組織對自然系統(tǒng)的影響,包括16個核心指標和19個附加指標。

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xié)會《環(huán)境業(yè)績報告》(1994)中列出了共7種行業(yè)15個方面的環(huán)境指標,涉及水、空氣、野生動植物保護、固體廢棄物管理、污染預防、遵守相關法規(guī)及與相關利益者溝通等方面。

總體而言,一些重要國際組織由于對環(huán)境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較早,其研究成果較完善。但很多評價體系只是提供了一個框架,還未給出具體可操作的環(huán)境業(yè)績評價指標,在實際中有待審計組織具體選擇應用。

四、我國環(huán)境審計評價依據(jù)及指標概況

(一)我國環(huán)境審計準則、依據(jù)、法律法規(guī)情況

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套完備的環(huán)境審計評價標準、具體的實施辦法和環(huán)境審計指南。審計人員在進行環(huán)境審計時,只能套用其它類型的準則和標準,這主要涉及:

1.以《審計法》為主的審計法規(guī)體系。包括《審計法》及其實施條例、《國家審計準則》等。

2.以《環(huán)境保護法》為主的環(huán)境保護法規(guī)體系。我國以《憲法》為基礎,以《環(huán)境保護法》為主體,頒布了包括《水污染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海洋環(huán)境保護法》等6部環(huán)保法律,包括《土地法》、《漁業(yè)法》、《森林法》等8部資源管理開發(fā)利用和保護的法律,包括《征收排污費暫行辦法》、《水土保持工作條例》、《噪聲污染防治條例》、《環(huán)境保護標準管理辦法》等30多個環(huán)境保護的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和600多項環(huán)境保護地方性法規(guī)。還有我國加入的一些保護資源和環(huán)境的國際公約、協(xié)定,如《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聯(lián)合國海洋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國際熱帶木材協(xié)定》等。

3.有關提高環(huán)境質量的環(huán)境標準。包括環(huán)境質量、污染物排放、環(huán)境基礎、環(huán)境方法等364項各類國家環(huán)境標準,可以作為環(huán)境審計評價的主要技術依據(jù)。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可持續(xù)發(fā)展協(xié)會制定的國際上適用的環(huán)境管理系統(tǒng)標準,也可作我國環(huán)境審計的參考。

從目前看,我國的環(huán)境審計依據(jù)還較抽象,操作性、實用性不強。審計準則沒有將環(huán)境審計同環(huán)境保護直接聯(lián)系起來,更沒有明確審計機關環(huán)境審計的職能和工作內容,不能滿足環(huán)境審計的特殊性,也不能對具體實施進行指導。也使得在現(xiàn)有法律體系下,開展的環(huán)境審計會受到審計延伸范圍的制約,難以取得直接關鍵的證據(jù)。

(二)環(huán)境審計評價指標方面代表性研究成果

自20世紀90年代我國大力推廣IS014000體系;2003年國家環(huán)保總局制定了《國家環(huán)境友好企業(yè)指標解釋》,其中包含了6個環(huán)境指標、4個產品指標和12個管理指標;2005年頒布了《企業(yè)環(huán)境行為評價技術指南》,其中包括了污染排放指標、環(huán)境管理指標、社會影響指標三部分,具體的環(huán)境行為評價指標則由17項指標構成。

林逢春等(2006)提出了由環(huán)境守法、內部環(huán)境管理、外部溝通、安全衛(wèi)生和先進性等主要指標組成的企業(yè)環(huán)境績效模糊綜合指數(shù)指標體系,每個指標下分設合計27個二級指標。

仲生輝(2007)將環(huán)境指標體系從橫向分為環(huán)境污染防治、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三個體系;從縱向分為高層綜合(反映總體概況的綜合性指標)、中層分析評價(反映具體環(huán)境要素的指標)以及基層實測描述性(基層實測數(shù)據(jù))三個層級。

張宏亮、肖振東(2007)認為環(huán)境投資項目效益審計的“評價”比“審計”更重要,并構建了公共環(huán)境投資項目審計的一般指標體系框架,將環(huán)境項目的綜合效益劃分為經濟效益、環(huán)境(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三種,每一種效益下又下屬多個具體指標。

吳東發(fā)等(2008)初步構建了我國煤炭企業(yè)的環(huán)境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法律法規(guī)執(zhí)行情況指標,環(huán)境管理內部控制指標,財務收支指標(如環(huán)保資金到位率、??顚S寐实龋?,環(huán)境保護治理的成本效益指標(費用、收益、經濟效益、治理效率等)及可持續(xù)發(fā)展指標(如年廢氣、廢水、廢物排放量、塌陷土地面積等)。

王如燕、丁日佳(2008)通過實地調研建立了北京市環(huán)境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包括3種指標:壓力型指標(指對環(huán)境造成積極或消極效果的行為評價)、狀態(tài)型指標(反映環(huán)境自身狀況)以及響應型指標(對環(huán)境問題的理解考慮)。

丁艷秀(2009)引入平衡計分卡,從財務、客戶(政府及公眾)、內部環(huán)境管理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四個維度構建了企業(yè)環(huán)境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房巧玲等(2010)區(qū)分構建環(huán)保部門財政支的績效評價指標包括經濟型指標(調查資金費用的使用情況)、合規(guī)性指標(調查專項資金具體運行情況)、資金配置效率性指標(反映資金是否合理配置的情況)和資金使用效率指標(環(huán)保經費的使用效率);環(huán)保項目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指標包括合規(guī)性指標(同上)、環(huán)保效果指標(專家及社會公眾對運行效果的評價)和資金使用效率指標(同上)。

王學龍等(2011)以環(huán)境價值鏈為載體構建了企業(yè)環(huán)境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將所有指標分為三個層次,其中,第二層次指標包括環(huán)境政策、環(huán)境管理系統(tǒng)、產品設計、產品生產、產品營銷、產品回收共6個;第三層次包括22個指標。通過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

五、我國環(huán)境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思路

篇5

1 物理探究教學方式的評價

1.1物理探究教學方式的測量

加拉格爾和帕克(Gallagher&Parker)發(fā)展的《中等教師教學風格評量基準表》(STAM)從教師營造的五大情境將物理教學類型分成六種,包含內容、教師行為、學生行為、資源與環(huán)境,他將最具建構取向教學風格的教師類型稱作“探究建構式”,這種探究教學方式在于培養(yǎng)學生具備科學探究的能力,讓學生像一位科學家,它是一種最接近真實科學活動的教學法,巴特斯和瓊斯(Butts&Jones)發(fā)展了TISP教學方式(Tab Inventory of Science Processes),包括一般問題解決相關的探究概念和非動手的物理教學,其中的探究技能測量工具,是為了測量學生的四種科學過程,即知識、認知技能,態(tài)度和精神技能,IAST是物理教學分析工具(The InstrumentfOr the Analysis of Science Teaching),用來觀察、互動分析和檢驗教師的教學實踐性,教學策略觀察微分(The TeachingStrategies Observation Differential)用來測定物理教學策略和方式。

1.2傳統(tǒng)和探究取向的物理教學法比較

薩特曼(Sutman)回顧了從中小學到大學階段與實驗相關的研究文獻,發(fā)現(xiàn)相比于傳統(tǒng)的食譜式物理實驗教學,科學探究式的物理實驗顯著地增加了學生對科學內容的學習、推理的能力,學生通過學習比較喜歡科學與科學家,改善了他們的實驗操作技巧,謝帕德森(Shepardson)研究物理實驗探究的驗證式與開放式或歸納式程度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影響,發(fā)現(xiàn)在驗證式物理實驗中,學生的思考過程著重過程與技能層面,而開放式物理探究實驗中學生的思考聚集在數(shù)據(jù)分析與結果的理解過程,研究結果表明,開放探究實驗組的學生會比驗證式實驗組的較容易發(fā)展物理思維與對科學的認識;并且許多因素影響學生的實驗學習,教師的影響最為顯著,諸如教師對實驗的同度、知識、技巧和風格等,國外學者曾考察基于標準的探究和其他教學策略有效性研究的文獻,發(fā)現(xiàn)多位研究者對探究和其他教學策略的有效性進行了比較,包括教師演示、講授、非實驗教學、傳統(tǒng)書本。

1.3探究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影響

為了獲得比任何單項研究更多的信息,很過研究者對科學教育文獻中關于探究教學效果的第一手研究材料進行過幾次元分析研究,這些元分析的結果表明,總的來說,探究教學在一系列指標上取得了積極的教學效果,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有關概念學習、探究過程等基本能力例如,對一些探究性課程計劃的研究表明,學生在包括認知成就、過程技能以及科學態(tài)度在內的多種測量中表現(xiàn)出顯著的進步,基于標準的探究教學對學生能力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特定的科學學科,例如生物學科的研究在總體上肯定了探究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2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評價

2.1科學探究指南的評價說明

指南認為評價提供了科學教育標準在操作層面上的意義,明確傳遞著老師應該教什么、學生應該學什么的信息,在探究教學中,需要評定學生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即對科學知識的概念性理解、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以及對探究的認識,有些探究能力可以用相對簡單的方式進行評估,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和傾聽來確定學生是否能“利用數(shù)據(jù)做出合理解釋”,“培養(yǎng)運用證據(jù)進行描述、解釋、預測和構建模型的能力”和“運用邏輯和證據(jù)來構造和修改科學解釋和模型”,其他探究能力的評價就更為復雜,例如制定研究計劃并實施,教師對學生探究活動的評價應該分為準備、設計、實施和結束(擴展)四個階段,教師在每一階段都需要詳細記錄預期的具體成果、能力和信息,記錄的具體成果包括探究方案及其所依據(jù)的原理、對同伴方案的質疑;能力包括制定、解釋和修改方案;信息包括對方法切合問題性質的探究的具體描述,探究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教學不同的特征是,學生可以參與對科學知識的評價,在探究的每一步,師生都應該考慮:哪些知識是有用的?什么數(shù)據(jù)應該保留?什么數(shù)據(jù)可以舍棄?數(shù)據(jù)存在怎樣的模式?這些模式是否適用這一探究?這種解釋是否好于另一種解釋?學生在維護自己判斷結果的正確性時,應學會利用證據(jù)及分析工具獲得科學的觀點,他們也應該客觀地評價觀點的優(yōu)勢及局限性,學生持有的看法體現(xiàn)了他們的認知能力,對這些觀點的反思與發(fā)展,將會轉變?yōu)閷W生進行探究活動的能力基礎。

2.2學生探究能力評價的若干研究

高層次思維能力評價研究表明,科學教育一直不能很好基礎、教師中心等,研究結果表明探究教學策略與這些教學方式相比更具有效性。

篇6

關鍵詞:文化產品 云模型 評價體系

如今文化產品極大豐富,文化產品良莠不齊。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受商業(yè)利益的驅使而滋生了一些文化怪現(xiàn)狀,這些文化產品變得功利化,其教育、娛樂、審美和整合的整體功能被弱化。引導大眾文化走出粗俗化的文化怪圈,治理文化“病癥”,從而引起文化、藝術界,尤其是文化藝術交易領域的專家、學者們的廣泛關注,這成為了文化產業(yè)健康發(fā)展面臨的首要問題。十七屆六中全會公報中提出要“完善文化產品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縱觀學術界,對于藝術品評價體系的研究成果較少。因此,建立科學、嚴謹?shù)闹袊幕飞虡I(yè)價值的評價體系,就成為當前中國文化品市場的急需之舉。本課題對此展開研究對于進一步補充和完善這一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研究方法—云模型

云模型是用來描述非確定性關系的一種數(shù)學工具。所謂的云由許多云滴來具體實現(xiàn)定性值的定量描述,整體的形狀描述了定性概念的重要特征,云滴形成過程顯示不確定性的定性概念和量化值之間的映射。模型中的橫坐標值代表與定性概念相對應的量化值,縱坐標值代表的定性概念的定量值的隸屬度。云模型的數(shù)值特征有期望值Ex、熵En和超熵He。期望值Ex是定性概念預期值的最佳代表,它通常是x值對應的云,反映了對應的定性概念的中心值,是云滴所在數(shù)域的重心位置。熵En是用來反映定性概念的變量,其值的大小直接決定了可以接受的、在域上的定性概念的元素的數(shù)目,也反映出了定性值的模糊程度和概率。超熵He表示不確定性測量的熵,而這是熵的熵。超級熵的大小間接反映了云計算的厚度。超熵越大,變量隸屬度的隨機性越大,云的離散度也越大。

云模型和模糊評價方法相似,既包含有因素集U={x1, x2……, xn},評判集V={v1, v2……, vn},單因素評判等要素;主要的是要通過云模型,反映綜合評判的過程。還要利用正向的云發(fā)生器和逆向的云發(fā)生器,以及數(shù)字特征(EX,EN,HE),來實現(xiàn)定性與定量之間的相互映射關系、轉化。這整個綜合評判方法,較模糊評價方法來說,更具有說服力,更貼近人們的思想。 逆向云模型算法:

(1)

其中mean(xi),stdev(xi)分別為求均值和標準差的函數(shù)。

文化產品商業(yè)價值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

(一)建立評價指標的原則

文化產品商業(yè)價值的評價指標是一次綜合的、全面的評價過程,它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文化產品的商業(yè)價值評價的目的:是為更好地實現(xiàn)文化市場的健康發(fā)展和繁榮,也為鼓勵和促進出精品、出力作。文化產品商業(yè)價值評價指標的建立,應以按照綜合性與系統(tǒng)性原則、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原則、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體現(xiàn)以人為核心。以讓廣大人民群眾都滿意、宣傳正能量作為文化產品評價的最高標準。還要突出社會生活質量的時代性;將和諧社會、信息化、時代化等納入到指標體系設計范圍,系統(tǒng)地給出藝術產品的指標設計原則和設計思路。本文針對目前我國文化市場的現(xiàn)狀,以文化產品價值評價主體的需求分析為依據(jù),提取出幾個關鍵評價指標。依據(jù)反映藝術品的特點,增刪一些相應效益指標,進而建立的文化產品商業(yè)價值評價指標模型。

(二)文化產品商業(yè)價值評價體系

由于影響文化產品商業(yè)價值的因素眾多,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結構,本文根據(jù)指標選擇原則,將其劃分為三個層次: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首先把文化產品的商業(yè)價值為目標層;而準則層分為:社會價值、文化價值、載體價值和資源價值等四部分。

文化產品的社會價值是指產品本身的社會影響;使得使用者在思想、藝術、和知識等精神上獲得的價值。文化價值就是指產品本身的藝術性、創(chuàng)造性、審美性等的價值。文化載體價值就是指文化產品所依附的、所承載的具體實物的價值,例如:電視、網(wǎng)絡媒體、書本等。而文化資源是通過產品的制造者們的勞動體現(xiàn)出的產品的價值,如:時間、資源等。在各準則層中,有按其特性和特征,建立指標層。依據(jù)上述原則,及專家評議、市場調查等綜合考慮,建立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

實證分析

綜合考慮專家意見、經驗知識,評價標準設定為:因素集U={好、較好、一般、較差、差},分別對應于評價專家的經驗知識,用模糊的語言值表達。這5個定性概念在評判集V={v1, v2……, v5},vi=C(EXi,ENi,HEi)采用一維正態(tài)云方法:v1=C(95, 5/3,

0.05),v2=C(85,5/3,0.05),v3=C(75,5/3,

0.05),v4=C(65,5/3,0.05),v5=C(55,5/3,0.05)來表示。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文化產品實例,應用云模型來進行評價。

(一)確定評價因素權重

對某文化產品利用Delphi法,由專家打分評議,綜合和整理。建立評價因素權重如表2所示。

(二)評價指標的定性定量轉換及綜合評判

完成以上步驟之后,云發(fā)生器將把指標層的定性指標轉換為定量指標;再由逆向云發(fā)生器生成數(shù)值特征(這里通常采用均值法算法),并由正向云發(fā)生器產生評價指標的云圖(見圖1)。如此反復進行多次計算,直到得到滿意的云圖像和取值。由此獲取評價結果,及每項評價指標的量化值如表3所示。

最后本文由多因素綜合評判模型:,得出結果,表明為該產品的商業(yè)價值屬于較好等級,該產品的商業(yè)價值還需進一步提高,在信息化、時代性、資源豐富、人才素質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

提高文化產品價值的策略

綜合我們的調查及以上分析,應該考慮從以下幾方面提高文化產品的商業(yè)價值 :

(一) 提高文化產品中的社會價值

文化建設要人本化,不能經濟化。文化產品是一種社會產品,具有深刻的社會屬性。文化產品的根本性價值包括:認識價值、審美價值、教育價值、倫理價值等。它對個人、團體,甚至整個社會,存在著經濟意義和作用。

(二) 提高文化產品中的文化價值

提高文化產品中的文化價值,因為它是產品的商業(yè)價值的核心部分。單純地追求經濟效益,導致文化產品的質量會降低,而文化產品的低俗、粗疏、平庸甚至更低。雖然文化產品應該具有交換價值,沒有經濟價值的不能稱其為“文化”;但不負載文化蘊涵的產品,就不是真正的文化產品。文化價值中應包括:積累創(chuàng)造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傳承歷史文化等獨特功能。正是這個文化價值,才使得文化產品的價值能長久的保存、使用、升值。

(三)努力提高文化載體價值

努力提高文化載體價值,雖然它在文化產品價值中所占的比重較少,但它是實現(xiàn)產品價值的重要工具,是文化價值所依附的價值,缺少了它,文化價值也就不存在了。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必然以文化載體的多樣化、繁榮化為必要內容和基本前提。文化產品的載體要能反映:客觀性、承載性、傳遞性、異化性等基本特征。對公益性文化產業(yè)給予各方面的支持、扶持,實行相關文化的補償機制。將公益文化事業(yè)與經營性文化產業(yè)區(qū)別對待。公共文化事業(yè)和經營性文化產業(yè),尤其是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民族文化繼承等,不能把一切都推向市場。

(四)增加文化產品的補充價值

增加文化產品的補充價值,并將文化產品中潛在價值給它顯性化。利用現(xiàn)代知識和技術,可以提高文化產品的知識內含。其中的隱性知識也會使得產品的價值增加。如果我們過分強調文化產品的藝術性,不問市場,不問觀眾,勢必使藝術不為觀眾接受。這樣它將失去了展現(xiàn)其思想、藝術內涵、審美魅力的可能性,成為束之高閣、無人問津的“孤家寡人”。

(五) 努力提高文化創(chuàng)造者的文化素質

文化產品的價值實現(xiàn)與增值來自創(chuàng)造主體,他們是文化價值的源泉,正是他們的勞動和創(chuàng)造,來實現(xiàn)文化產品的價值。提倡文化創(chuàng)造者的科學的價值理想,以科學的價值追求為實踐指向。創(chuàng)作者所創(chuàng)作的產品,要著眼于產品的社會利益、長遠利益與共同規(guī)范。

(六) 提高廣大文化產品受眾者的素質

文化產品的價值是通過受眾的感受來體現(xiàn)的,更依賴于受眾者的認知與再創(chuàng)造。我們要以培養(yǎng)大眾的審美情趣與能力為基礎和前提,來實現(xiàn)文化產品的文化價值對文化產品的價值。對產品的評估也不能簡單地以消費量為質量標準。一方面要提高廣大城鎮(zhèn)居民的文化素質,提倡道德教育,宣傳正能量,發(fā)揚、傳承傳統(tǒng)文化。另一方面要提高農村文化建設,提高新型農民的鑒賞能力,激發(fā)農民的自豪感;幫助、扶植農民文化。

結論

一個文化產品的商業(yè)價值的評價,從表面上來看是模糊的,但本質上這個價值是也可以量化、計算的。由于研究問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確定模糊集的隸屬是一個關鍵的問題。本文利用云模型、特爾斐法等工具,將云理論應用于文化產品商業(yè)價值的評價中。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是模糊的、隨機的,云模型方法充分考慮了這種情況,因而其結果更符合實際情況。本文通過對一個文化產品價值評價的實例進行驗證,結果證明了各評價因素權重分布是合理的,評價結果可靠。說明基于云模型的文化產品商業(yè)價值評價方法的有效性,具有一定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胡石元,姜昕,丁家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云模型評價方法.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

2.雍龍泉.一種基于云模型的多屬性決策方法: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2)

3.李庭新,李書.文化產品價值的經濟學分析.市場周刊(研究版),2005(3)

篇7

【關鍵詞】高速公路工程;投標報價;策略;技巧

一、投標報價技巧的運用基礎

投標報價依據(jù)主要有兩部分:

1、招標文件、工程量清單、施工圖紙、投標預備會紀要、補充通知等。從這些資料中應了解本次招標項目工程概況(包括項目名稱、建設地點、投資規(guī)模、結構質式、建筑面積以及招標人對質量、工期的要求等),還應明確工程招標范圍,這一般以工程量清單列出的項目為準。

2、執(zhí)行的定額及取費標準。這一般以招標項目所在地的定額和當?shù)赜嘘P計價規(guī)定為準,

并注意時效性。由于招投標競爭擇優(yōu)的本質,企業(yè)在報價時既要考慮社會的平均成本,又要考慮企業(yè)的個別成本,同時兼顧市場需求狀況和企業(yè)面臨的競爭形勢,在預算價格和個別成本之間選擇某一點進行報價決策,這也是判定投標報價是否合理的基本依據(jù)。

二、高速公路工程投標報價的措施

1、投標措施。高速公路工程投標策略有很多種,一個公司采用何種策略,取決于公司的整體實力和關于此工程的目標。一般有如下投標的策略:(1)盈利策略。即以賺取最大利潤為目標。此種策略適用于公司實力較強,且競標對手相對較弱,優(yōu)勢明顯的情況。(2)虧損策略。與盈利策略相對,即以價格優(yōu)勢獲得高速公路工程,其目的往往或為了打入某一市場;或以退為進,造成廣告效應。(3)微利策略。即以保本為目標,適當賺取利潤。通常在建設市場供大于求之時,企業(yè)工程任務不多,而且又面對實力強大的競標者之時采用。(4)縮短工期策略。即通過一定的措施,如改進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來縮短工期。這種策略適用于高速公路工程工期要求較緊的時候,縮短工期將會在評標過程中得到業(yè)主的青睞。(5)優(yōu)化設計策略。即通過修改業(yè)主提供的施工設計中不合理的情況,提出新的施工優(yōu)化方案。如果設計方案可靠,且能夠達到提高安全性、降低工程造價,或縮短工期等目的,中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在某公路招標工程中,一家投標公司將原來公路穿越填河軟土地基區(qū)域時所采用的深層攪拌樁法改成了插板排水堆載預壓法,不僅提高了工程的質量和安全,而且可降低了一半的成本。于是,這家公司順利得到了這個工程。(6)附帶優(yōu)惠策略。如果在公路的建設中,不僅能夠完成業(yè)主的要求,而且另外還能夠給業(yè)主一些其他的優(yōu)惠,如提供短期資金援助、贈送設備、提供技術援助等,也可以大大提高中標的可能性。

2、報價措施。報價策略指指的是競標單位在最終報價時由可能會采用的報價方法。報價策略的是否得當,直接影響競標單位的中標以及能否獲得更多的利潤,一般,報價策略有以下幾種:(1)樂觀型的報價策略。指的是以獲取最大的利潤為目標的報價策略,這種報價策略主要是針對施工難度比較大的招標項目,除去本單位,其它的施工單位要想勝任該項目是十分困難的。本工程在面對的競爭對手比較少的時候,可以采取該策略。(2)保守型的報價策略。保守型的報價策略指的是以確保成本或稍有微。(3)可能型的報價策略。指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證提高競爭力為目標。有些競標單位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突破新的市場,開發(fā)新業(yè)務,可能用該報價策略。這就要求施工單位首先要有一個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材料、人工、工期等各方面的預算中尋找最佳的方案,減少支出,降低成本。例如高速公路工程中關于鋼筋混凝土中承式拱的建設,上部構造有的采用現(xiàn)澆施工,有的采用預制纜索吊裝施工,兩種施工方法的報價上有明顯差別,選取合適的施工方法就可以降低成本。

三、高速公路工程合理選擇與運用投標報價策略

在高速公路實際投標工作中,施工企業(yè)可以采取的報價方法有很多種。在招投標過程中,應合理選擇適宜的報價方法和報價技巧。

1、突然降價法。報價是一件保密的工作,但是對手往往會通過各種渠道、手段來刺探情報,因之用此法可以在報價時迷惑競爭對手。即先按一般情況報價或表現(xiàn)出自己對該工程興趣不大,到快要投標截止時,才突然降價。采用這種方法時,一定要在準備投標報價的過程中考慮好降價的幅度,在臨近投標截止日期前,根據(jù)情況信息與分析判斷,再做最后決策。采用突然降價法往往只降低總價,而要把降低的部分分攤到各清單項內,可采用不平衡報價進行,以期取得更高的效益。

2、不平衡報價。不平衡報價法是在保證工程質量,工程總價不變的前提下,投標單位有意識地提高某些分項的單價,同時降低另外一些分項的單價,旨在從工程變更引起工程量或單價變化中獲得額外收益。通常采用的不平衡報價法有以下幾種情況:(1)對能及時結賬收回工程款的項目(如土方、基礎等)單價可報較高價,以利于資金周轉;對后期項目(如裝飾、電氣設備安裝等)單價可適當降低。(2)估計今后工程量可能增加的項目,單價可提高;估計工程量可能減少的項目,單價可降低。(3)對于投標項目中的暫定項目,實施可能性大的,價格可定高;反之,估計該工程不一定實施,可定低價。(4)圖紙內容不明確或有錯誤,估計修改后工程量會增加的,其單價可提高;而對工程內容不明確的,其單價可降低。運用不平衡報價策略,要以不影響中標為前提,在保證總價不變的情況下獲得額外的利益。此策略中標后在施工的過程中也有很多風險,如工程的條件及環(huán)境發(fā)生的變化與施工單位預期的情況相反等,將會導致施工單位的虧損。總之,對投標企業(yè)來說,采用不平衡報價一定要建立在對工程圖紙及工程量仔細核對,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提出最終報價方案。

3、多方案報價法。有時招標文件中規(guī)定,可以提一個建議方案;或對于一些招標文件,如果發(fā)現(xiàn)工程范圍不很明確,條款不清楚或很不公正,或者技術規(guī)范要求過于苛刻時,則要在充分估計風險的基礎上,按多方案報價法處理。即按原招標文件報一個價,然后再提出如果某條款作某些變動,報價可降低的額度。這樣可以降低總造價,吸引招標人。投標人這時應組織一批有經驗的設計和施工工程師,對原招標文件的設計方案仔細研究,提出更合理的方案以吸收招標人,促成自己的方案中標。這種新的建議可以降低總造價或提前竣工。但要注意的是對原招標方案一定要報價,否則容易被評標人認為未實質相應招標文件要求而廢標,而新方案報價是以供招標人比較的。

4、先虧后盈法。對于大型分期建設的工程,在第一期工程投標時,可以將部分間接費分攤到第二期工程中去,少計算利潤以爭取中標。這樣在第二期工程投標時,憑借第一期工程的經驗,臨時設施以及創(chuàng)立的信譽,比較容易拿到第二期工程。但第二期工程遙遙無期時,則不可以這樣考慮。

結束語:

對高速公路工程項目的投標能否中標,投標報價的準確性與施工方案的科學性是基礎,投標報價正確、合理與否,對中標的影響度高達50%以上。同時,有效運用投標報價技巧也是承攬工程建設項目,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合理經濟利益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有效體育教學;指標體系;含義;信息;途徑

中圖分類號:G807.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11)08-0081-05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ffective Teaching ofPhysical Education

HU Yong-hong1,ZHOU Deng-song2,WU Shao-lan1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2. Graduate School,Capital University of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088, China)

Abstract:The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teaching conducted by th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teaching process to successfully arouse, stimulate, maintain and facilitate the learning of the students so as to achievethe desired teaching effect. It is of great implication to set up the evaluationindex system of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After analyzing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idea of the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establish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including 4 one class index, 14 two index and 44 three index by applying the Delphi method and going through 3 roun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experts,and determined the weights for the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by adopting the hierarchy analysis method. After the above, the concrete meaning of each index and the way of obtaining information was illustrated.

Key words: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index system;meaning;information;way

投稿日期:2011-03-30

作者簡介:胡永紅,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20世紀以前,西方教育理論普遍認為“教學是一門藝術”,但隨著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fā)展,人們逐漸意識到教學也是科學。于是,開始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方法研究教學問題。有效教學即在此背景下得以提出[1]。有效體育教學是教師遵循體育教學過程的規(guī)律,成功引起、激發(fā)、維持和促進了學生的體育學習,相對有效地達到了既定教學效果的教學。和“有效體育教學”概念密切相關的另一概念是“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即在體育教學效果中由師生共同活動引起的學生參與、技能掌握、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等變化并使之符合預定目的的特性,是對有效體育教學做質的規(guī)定,強調體育教學追求的實質。

本研究的選題基于三點考慮:新體育課程改革之需;貫徹中央精神,增強青少年體質之需;提高體育教師專業(yè)化水平之需。本研究擬通過中學單元有效體育教學指標體系的建立,為評價體育教學效果提供操作工具,也為體育教師反思和規(guī)范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提供指南。

1 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調查對象

1.1 研究對象 以中學有效體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為研究對象,以一個單元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為具體考察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訪談法 對學校體育理論專家、一線體育教師等進行訪談,就有效體育教學的理論問題,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訪談。

1.2.2 德爾菲法 通過德爾菲法對有效體育教學指標體系進行構建,包括指標的篩選和指標權重的確定。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和SPSS軟件包,計算各級指標的分析參數(shù)并對其進行檢驗。

1.2.4 層次分析法 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體系中各級各項指標的權重。

1.3 調查對象 本研究以國內學校體育界權威的專家學者和全國部分中小學骨干體育教師為調查對象。其中,專家學者系來自京、閩、滬、湘、遼、吉、陜、豫、渝、粵10省市的學校體育界權威人士,共25人。他們100%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其中,50%以上具有教授職稱),86%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其中,77%具有博士學位),95%以上具有碩士生導師以上資格,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權威性;骨干教師系來自京、吉、瓊、晉、浙、贛、湘、豫、蘇9省市的參加首期全國骨干體育教師培訓班的學員,共30人。

2 有效體育教學的相關理論

2.1 有效體育教學的內涵

2.1.1 體育教學“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念義 體育教學“有效果”,主要指學生有進步。學生對所學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體能的提高程度、技能的進步程度、心理素質的改善程度、社會適應能力的加強程度等方面的總和,是衡量體育教學效果的最終依據(jù);體育教學“有效益”,指通過教學活動,既實現(xiàn)了教學活動的價值,達成了教學活動的目標,且教學結果吻合預期教學目標,符合社會與個人的教學需求。更關注好的、積極的學習結果,關注學生學習的良性收益;體育教學“有效率”,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內,產生了盡量多的教學產出。教學效率同時包含著學生的實際效果,而對于同樣的教學效果,還考慮時耗問題。如兩位教師教授“學習三步上籃”一課,他們都能使學生學會。一位在課堂上講解示范了45 min,學生只聽講解、看示范而未練習,不能真正掌握,教師通過課外“小灶”,最終讓學生學會。另一位在講解示范之后讓學生練習,教師適當糾錯點撥,在課內就能熟練掌握。此時,兩位教師教學效果一樣,但教學效率明顯后者優(yōu)于前者。

體育教學效率、體育教學效果、體育教學效益分別對應不同層次的評價目標,彼此之間存在遞進關系。其中,效益是最高目標[2]。但是,強調效益并不排斥效果和效率,三者都是構成體育教學有效性的維度,其關系如圖1所示。

2.2 有效體育教學的理念

2.2.1 關注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發(fā)展 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是有效體育教學的終極目標,體育教學同時關注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要求教師將體育教育的價值定位在人的全面發(fā)展上[3],同時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提升及積極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以實現(xiàn)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fā)展。同時,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包括體能、技能、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健康等均衡發(fā)展,包括體育知識、健身知識、健康知識、人文知識、科學知識的全面掌握。有效體育教學必須促使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五大目標得到全面充分的發(fā)展。教師既要注重對學生體育與健康知識與運動技能的培養(yǎng),更要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進行培養(yǎng)。

2.2.2 有效體育教學以促進學生學習為宗旨 有效體育教學是一整套為促使學生學練,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策略?!敖獭笔菫榱俗寣W生樂學、會學,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好體能、技能、身體素質等基礎。要讓學生在體育文化知識、體育意識、體育習慣、體育能力、心理素質、社會適應等方面不斷獲得習得和進步,一切以促進學生的體育學習為宗旨。

3 有效體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研制

3.1 研制步驟 研制包括4個基本步驟,如圖2所示。

第1步,根據(jù)已有的教學理論,結合體育教學實踐,得出指標體系的初步模型,包括4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44個三級指標。

第2步,向中小學骨干體育教師和學校體育界權威專家學者進行首輪專家問卷調查。其中,骨干教師代表方面,筆者于2008年2月在北京向其共寄出問卷30份,于3~4月之間相繼回收23份,22份為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6.7%,有效回收率為73.3%;專家學者方面,采用當面發(fā)放和回收、郵寄回收、電子郵件發(fā)放和回收等形式,共發(fā)放問卷25份,回收22份,(有效)回收率為88%。通過統(tǒng)計問卷結果可知,教師和專家對初步模型高度認可。

表1 各級指標統(tǒng)計分析參數(shù)

注:A、B、C分別代表一級、二級、三級指標。

第3步,進行第二輪專家調查及結果分析。第一輪調查結果得出后,結合骨干教師和專家的意見,重新擬定指標體系,然后將各級評價指標制成問卷,各指標按照“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分別給予5、4、3、2、1的分值,進行第二輪專家調查,以便篩選指標。篩選指標時主要依據(jù)有三個:1)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小于0.25;2)專家的評價結果取得一致性檢驗,即p

表2 第二輪專家調查各級指標一致性檢驗統(tǒng)計

表3 “學生時間分配”的三級指標判斷矩陣

(某位專家賦值)

各級指標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各個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均小于0.25,一級、二級、三級指標的專家評價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0.875、0.903、0.478,且p值小于0.01,說明專家對各級指標評價較高,也說明由經驗篩選得來的指標體系經過兩輪專家問卷調查,所選指標均得到專家的一致認可。

第4步,有效體育教學綜合指標體系的確定。本研究采用層次分析法(AHP)來確定各級指標的權重數(shù)值,包括4個亞步驟:1)建立評價模型;2)對同一層次的各元素關于上一層次中某一準則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3)層次單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計算判斷矩陣最大特征值以及對應的特征向量,得出每一層各要素的權重值,進行一致性檢驗(為便于行文,該步驟將在下文中專門說明);4)層次總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3.2 權重值的計算過程

3.2.1 計算各指標單項權重值 第三輪調查中,共發(fā)出6份“有效體育教學標準指標體系專家賦權值表”專家調查問卷,回收6份,回收率100%,所填數(shù)據(jù)全部有效且能夠通過一致性檢驗,全部為有效問卷。本研究在對判斷矩陣進行計算的過程中采用EXCEL電子表格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表3顯示的是以其中一位專家判斷矩陣的數(shù)據(jù),以其為例,對二級指標“學生時間分配”(B6)的4個三級指標(C16,C17,C18,C19)的權重進行計算。

3.2.2 計算指標體系綜合權重值 在收集并計算出6位專家的權重值后,以幾何平均數(shù)求得各層面與各指標的平均權重值,得出各層指標相對上一級指標的權重值(表4)。

4 有效體育教學指標體系構成指標釋義及評價信息的獲取途徑

4.1 教師教學能力 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

4.1.1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依據(jù)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應用系統(tǒng)科學理論的觀點和方法,調查、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確定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步驟,教師根據(jù)經驗選擇相應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評價其結果,對教學活動進行規(guī)劃和安排,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的一種可操作的過程[6]。包括“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運動技術掌握規(guī)律”兩個三級指標,是體現(xiàn)過程的有效性的指標。1)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設計要考慮諸多因素,特別是要考慮學生的條件,如年齡、性別、學段、體育基礎等,要符合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直觀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2)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運動技能掌握規(guī)律。按照有關理論,運動技能的掌握一般可以分為泛化、分化、鞏固和自動化四個階段,在每一個發(fā)展階段,教學都應該有相應的教學安排和教學設計。此兩項指標均通過向學生問卷調查獲取信息。

表4 有效體育教學標準指標體系綜合權重

4.1.2 課堂管理 課堂管理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協(xié)調課堂內各種人際關系,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環(huán)境達到最優(yōu)化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預定教學目標的過程[7]。課堂管理包括“平均課堂管理時間”和“平均課堂管理次數(shù)”兩個體現(xiàn)過程的有效性的三級指標。1)平均課堂管理時間:指某單元中教師用于與教學活動無關的課堂事務管理的總時間與單元總課時的比值;2)平均課堂管理次數(shù):指某單元中教師用于與教學活動無關的課堂事務管理的總次數(shù)與單元總課時的比值。此兩項指標均通過課堂觀察和記錄獲取信息。

4.1.3 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基于所獲得的信息對教學過程及其效果的價值做出客觀、科學的判定,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促進學生發(fā)展[8]。包括“運用多種評價方法”、“評價全面、客觀”以及“評價及時有效”三個三級指標。1)運用多種評價方法。評價的實施要有利于體現(xiàn)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向上和進步發(fā)展的激勵機制的形成;注意量性評價與質性評價的結合、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結合、預先評價和過程評價的結合[9];2)評價全面、客觀。體育教學評價既考慮學生的現(xiàn)時表現(xiàn),也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如身體條件、運動基礎、性別、興趣等方面的差異;3)評價及時、有效。評價要及時提出,讓學生在第一時間內知道自己的運動技術的掌握情況,知道自己取得的進步和存在的不足。同時,對學生的評價要有針對性,能夠根據(jù)課堂情況對教學進程、難度進行適當調整。此三項指標均通過課堂觀察和等級式打分來獲取信息。

4.2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學校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是實現(xiàn)教學目的的重要保證[10]。

4.2.1 教學內容的量 指教學內容的數(shù)量多少,即通常所說的“有幾個內容”。內容的多少對體育教學的效果具有決定性作用。包括“教學內容總量適中”和“教學內容有效量多”兩個三級指標。1)教學內容總量適中。教學內容的總量控制是實現(xiàn)有效體育教學的前提之一。內容過多,學生“消化不了”,內容過少,學生“吃不飽”,達不到體育課基本的強身健體、技能掌握、愉悅身心等目的。其操作化定義為體育教學內容的總量能夠讓70%~80%的學生完成;2)教學內容有效量多。體育教學內容中真正能夠促進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技能進步的,具有較強遷移性的內容比較多。此兩項指標通過向學生問卷調查獲取信息。

4.2.2 教學內容的度 指教學內容的實用易學程度、能夠適應學生的現(xiàn)有的體能、技能、身體素質等方面基礎的程度以及難度和時新程度。包括“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體能基礎”、“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技能基礎”、“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基礎”、“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基礎”、“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興趣”以及“教學內容具有時代感”等六個三級指標。1)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體能基礎。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要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體能情況,體能消耗不能過大或過少。讓至少70%~80%的學生在既有體能情況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2)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技能基礎。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要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技能情況,或者讓新舊教學內容有較好的銜接性,讓70%~80%的學生在既有技能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3)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基礎。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要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身體素質情況,符合70%~80%的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水平,以便完成教學任務;4)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基礎。體育教學內容要能讓學生比較容易地理解,或者和以前學習的內容有關聯(lián)性,或者即使是新內容,也要讓70%~80%的學生完全能夠理解其目的、價值、動作結構和練習方法等;5)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興趣。體育教學內容要能讓70%~80%的學生比較感興趣,讓學生有學習的欲望和練習的積極性;6)教學內容具有時代感。體育教學內容要具有一定的時新性,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將社會流行的某些運動項目適量引進課堂,不學習過于陳舊、不符合時代要求的內容。前五項指標通過向學生問卷調查獲取信息,第六項通過等級式打分獲取信息。

4.3 課堂時間分配

4.3.1 學生平均練習時間 指某單元體育課中學生所有的練習時間之和與單元課時總數(shù)之比值,包括“平均體能練習時間”、“平均技能練習時間”、“平均比賽練習時間”和“平均適度活動時間”四個三級指標。1)平均體能練習時間:指某單元中學生所有體能練時間與單元總課時的比值;2)平均技能練習時間:指某單元中學生所有技能練時間與單元總課時的比值;3)學生平均比賽練習時間:某單元中學生所有比賽練時間與單元總課時的比值;4)學生平均適度活動時間:某單元中學生從事的除了體能練習、技能練習、比賽練習時間以外的而又和教學活動相關的時間,如聽講解、觀看示范、隊形調動、等待練習、整理放松等活動的總時間與單元總課時的比值。此四項指標通過課堂觀察和記錄獲取信息。

4.3.2 教師平均教授時間 某單元體育課中教師所有的教授時間之和與單元課時總數(shù)之比值,包括“教師平均講授技術時間”、“教師平均動作示范時間”、“教師平均指導糾錯時間”以及“教師平均講授比賽規(guī)則時間”四個三級指標。1)教師平均講授技術時間:某單元中教師所有講授技戰(zhàn)術總時間和單元總課時的比值;2)教師平均動作示范時間:某單元中教師所有動作示范總時間與單元總課時的比值;3)教師平均指導糾錯時間:某單元中教師所有指導糾錯總時間與單元總課時的比值;4)教師平均講授比賽規(guī)則時間:某單元中教師所有講授比賽規(guī)則總時間與單元總課時的比值。此四項指標通過課堂觀察和記錄獲取信息。

4.4 教學效果

4.4.1 學生參與 指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中的情況。包括“學生平均練習次數(shù)”和“學生平均練習時間”兩個三級指標。1)學生平均練習次數(shù):某單元中學生練次數(shù)與單元總課時的比值;2)學生平均練習時間:某單元中學生練時間和單元總課時的比值。此兩項指標通過課堂觀察和記錄獲取信息。

4.4.2 技能掌握 指學生知道、熟悉、理解和自如運用運動技能情況,包括“學生平均動作完成次數(shù)”、“學生平均比賽中運用技能次數(shù)”、“學生平均掌握技能的種類”和“學生平均掌握技能的速率”四個三級指標。1)學生平均動作完成次數(shù):某單元中學生完成某新學或復習動作總次數(shù)與總課時比值;2)學生平均比賽中運用技能次數(shù):某單元中學生在比賽中運用所學技能總次數(shù)與總課時的比值;3)學生平均掌握技能的種類:某單元中學生掌握技能的總項數(shù)與總課時的比值;4)學生平均掌握技能的速率:學生掌握所有運動技能所用的時間之和與總課時的比值。此四項指標通過課堂觀察和記錄獲取信息。

4.4.3 健康促進 指學生的體適能發(fā)展、健康水平的提高情況,包括“學生平均運動負荷”、“學生平均與運動項目密切相關的身體素質提高率”以及“學生平均受傷率”三個三級指標。1)學生平均運動負荷:學生在某單元各課時的平均運動負荷之和與總課時的比值;2)學生平均與運動項目相關密切的身體素質提高率:學生在某單元中與運動項目密切相關的身體素質的提高百分率與單元總課時的比值;3)學生平均受傷率:某單元中受傷學生的總人次數(shù)與總課時的比值。該指標數(shù)目越小,教學有效性越高。第一、三項指標通過課堂觀察和記錄獲取信息,第二項指標通過單元教學前后兩次測試計算來獲取信息。

4.4.4 師生交往 師生交往是課堂里教師和學生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的符號系統(tǒng)互相交流倍息和溝通情感的過程[11]。本研究將師生交往行為分為教師的指令、指導、提問、贊揚和鼓勵、暗示、批評、共同活動、評價等以及學生的聽講與觀察、觀察與模仿性練習、尋問與應答等[12]。師生交往可以分為包括“平均交往次數(shù)”和“平均交往時間”兩個三級指標。

1)平均交往次數(shù):指某單元中師生交往的總次數(shù)與總課時的比值。2)平均交往時間:指某單元中師生交往的總時間與總課時的比值。均通過課堂觀察和記錄獲取信息。

4.4.5 心理促進 指學生在體育課中因神經系統(tǒng)承受一定強度的刺激,使之引起的緊張和興奮,導致所承受的心理負擔以及隨之產生的心理改進狀態(tài)[13],包括“學生平均注意力”、“學生平均情緒狀態(tài)”和“學生平均意志表現(xiàn)”三個三級指標。1)學生平均注意力:指某單元中學生在各課時中注意力的平均值之和與總課時的比值;2)學生平均情緒狀態(tài):指某單元中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各課時平均值之和與總課時的比值;3)學生平均意志表現(xiàn):指某單元中學生的意志表現(xiàn)各課時平均值之和與總課時的比值。均通過課堂記錄和等級式評分獲取信息。各個指標單節(jié)課的測試標準見表5,具體評價參數(shù)見表6,每隔2~3 min評分并及時記錄。最后將單元中各節(jié)課的各項得分之平均值加和再除以課時數(shù),即為單元各項平均心理促進值。

表5 體育課學生心理負荷測試標準[13]

4.4.6 體育與健康知識掌握 指學生通過學習對體育與健康知識的知道、理解、熟練或者運用情況,包括“學生平均掌握的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數(shù)量”和“學生平均掌握體育與健康知識的速率”兩個三級指標。1)學生平均掌握的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數(shù)量:指某單元中學生掌握的體育與健康知識的總數(shù)量與總課時的比值;2)學生平均掌握體育與健康知識的速率:指某單元中學生掌握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所用的總時間與總課時的比值。第一項指標通過課堂觀察記錄和向學生問卷調查獲取信息,第二項指標通過課堂觀察記錄獲取信息。

4.4.7 整體效果 指學生在單元學習中獲得的全部收益,包括“學生興趣保持或增強”、“學生有運動后的愉悅感”、“學生有成就感”、“學生受到了某種良性教育”以及“學生規(guī)范了自己的行為”五個三級指標。1)學生興趣保持或增強:指經過單元教學以后,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仍然維持在較好狀態(tài)甚至得到提高;2)學生有運動后的愉悅感:指經過單元教學以后,學生能夠體驗到由運動、由體育課所帶來的身心快樂的感覺;3)學生有成就感:指經過單元教學以后,學生能夠體驗到由運動而帶來的在某些方面取得成績或進步的自我感覺;4)學生受到了某種良性教育:指經過單元教學以后,學生能夠感受到由于體育課給自己帶來的某種有益的啟迪或熏陶;5)學生規(guī)范了自己的行為:指經過單元教學以后,學生能夠使自己的言行舉止變得合乎行為準則。此五項指標均通過向學生問卷調查獲取信息。

表6 體育課心理負荷指標評價參數(shù)表[13,14]

上等>2.93>1.85>1.99>2.22中上等2.70-2.931.63-1.851.49-1.991.91-2.22中等1.83-2.691.53-1.620.95-1481.45-1.90中下等1.40-1.821.20-1.520.76-0.941.13-1.44下等

5 結 論

1)有效體育教學的內涵包括體育教學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三個方面;有效體育教學的理念包括關注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發(fā)展、以促進學生學習為宗旨兩個方面。

2)有效體育教學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包括全面性原則、系統(tǒng)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體現(xiàn)學科特點原則、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以及體現(xiàn)體育新課程理念的原則。

3)中學有效體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包括4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和44個三級指標;主要從教學條件、教學過程、教學結果等方面去衡量中學單元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有效教學的理念[N].中國教育報,2004-5-25.

[2] 喬建中,陶麗萍,張麗敏等.我國有效教學研究的現(xiàn)狀與問題[J].江蘇教育研究,2008(1):30-34.

[3] 鄧國良.新課程視域下的體育有效教學[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32(6):107-109.

[4] 毛大慶.城市人居生活質量評價理論及方法研究[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3:175.

[5] 向德全.教育評價的技術與方法[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6:161.

[6] 余武.教育技術――信息時代教與學[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2002:161.

[7] 陳琦.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80.

[8] 龔正偉.體育教學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312.

[9] 編寫組.體育與健康教師教學用書必修.上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223.

[10] 王美德,安之璧.現(xiàn)代護理學辭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40.

[11] 楊心德.中學課堂教學管理心理[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3:144.

[12] 劉新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2屆博士學位論文:87-88.

篇9

關鍵詞:冗余度;結構體系;橋梁結構;評價指標

引言

美國1967年銀橋(Silver Bridge or Point Pleasant Bridge)的垮塌和1983年米阿納斯河橋(Mianus River Bridge)的垮塌事故,對AASHTO規(guī)范有很顯著的影響。在1996年AASHTO的首版荷載抗力系數(shù)設計法規(guī)范中,首次在設計原則中明確提出冗余度的要求。

1 橋梁結構冗余度的定義

橋梁結構的冗余度是指結構在局部破壞的情況下,整體結構繼續(xù)承受荷載的能力。更確切一些也可以理解為結構系統(tǒng)的承載能力儲備率(或者稱為強度儲備率)。橋梁結構的局部破壞形式可以是構件或連接突然的脆性破壞,也可以是橋梁局部發(fā)生大變形后的延性破壞;破壞的原因可能是嚴重的活載超載、構件的疲勞斷裂、水流沖刷導致地基承載力下降,或是突發(fā)事故如車撞、船撞、地震等。

2 橋梁結構的冗余度分析

冗余度分析的主要目的不是判斷橋梁失效在損失一個構件后能否繼續(xù)服務,而是研究橋梁系統(tǒng)在失去一個構件后,在相關部門發(fā)現(xiàn)損傷并采取處理措施(如關閉交通、維修、重建)之前的這一時間段內,能繼續(xù)安全承擔交通荷載的能力。

評估橋梁冗余水平,首先要理解橋梁系統(tǒng)在荷載作用下的響應。橋梁系統(tǒng)的性能可用圖1表示。該圖反映了不同荷載水平下的橋梁的響應,以及橋梁構件安全性、系統(tǒng)安全性、系統(tǒng)冗余評估的相應準則。橋梁響應用臨界截面的最大位移來衡量。

圖1中的A線表示某一完好、延性橋梁系統(tǒng)在不同荷載水平下的最大撓度,“完好系統(tǒng)”指橋梁結構未經受破壞性荷載或事件。

在M行承載能力分析時,最初只考慮橋梁恒載,然后在此基礎上逐級施加瞬載。當瞬載達到LF1時,第一個構件失效,LF1反映構件安全水平。LF1代表結構系統(tǒng)在第一構件達到極限承載能力之前能承受的荷載,可以用實際荷載值衡量,也可以用基本荷載的倍數(shù)衡量,如設計貨車荷載的輛數(shù)。

通常,荷載達到LF1后,整個橋梁還可繼續(xù)承載加載,直到瞬載達到LFu。LFu可衡量橋梁系統(tǒng)安全性。橋梁撓度過大,則其功能性不滿足要求,不宜繼續(xù)使用,LFf用來衡量系統(tǒng)功能性,荷載達到此值則橋梁失去功能性。

如果橋梁因一個或多個構件發(fā)生了脆性破壞而經受了大的破壞,其行為可用圖1B曲線“受損橋梁”表示。瞬載達到LFd時,受損橋梁達到極限承載能力,LFd衡量受損系統(tǒng)的殘余安全度。

因為冗余的定義是結構在失去一個主要構件后繼續(xù)承擔荷載的能力,原始完好橋梁系統(tǒng)和受損橋梁系統(tǒng)的總承載力分別用圖1中的LFu,LFf,LFd衡量。這些值與最關鍵構件的承載力LF1的比值,即是橋梁冗余的度量。研究者將其定義為“系統(tǒng)儲備率”或者“冗余率”,強度極限狀態(tài)對應的冗余率表示為Ru,工作極限狀態(tài)的冗余率表示為Rf,受損橋梁的冗余率表示為Rd。

冗余率Ru,Rf與Rd為橋梁冗余提供了非主觀的、確定性的評價指標。例如,如果Ru=1,(即Lfu=LF1),橋梁系統(tǒng)的極限承載能力等于橋梁關鍵構件的承載能力,該類橋梁是非冗余橋梁。橋梁冗余水平隨著Ru的增大而增大。

為了檢查橋梁系統(tǒng)是否有足夠的冗余水平,只需利用非線性結構分析軟件計算LFu,LFf,LFd及LF1,以驗證Ru,Rf和Rd是否足夠。如果系統(tǒng)構造不能提供足夠的冗余度,則應改變構造。需要注意的是即使Ru,Rf和Rd低于預期,只要LFu,LFf,LFd及LF1值比較高,橋梁仍可能具備較高的構件、系統(tǒng)安全水平,而有些橋梁雖然冗余水平足夠高,但由于構件安全水平LF1太低,在一些情況下仍然不安全。

因此,橋梁設計規(guī)范的目的不是提供足夠的冗余水平,而是保障足夠的系統(tǒng)安全水平。如果橋梁系統(tǒng)的冗余水平低,應提高橋梁構件的安全儲備,即提高LF1,LFu,LFf,和LFd,降低構件失效的概率,更重要的是,降低系統(tǒng)坍塌的概率。

3 結束語

評價構件和系統(tǒng)安全性,需要借助非線性分析方法,計算LF1,LFu,LFf及LFd,看其是否滿足要求。計算橋梁結構冗余度的方法是用3D有限元軟件(如abaqus,midascivil),建立橋梁模型,先計算橋梁在初始(完好)狀態(tài)的承載力,然后分析不同破壞工況下橋梁的承載力,通過對比分析,得出橋梁的冗余水平。但是,系統(tǒng)安全與冗余分析需要較高的專業(yè)水平,不適用于常規(guī)橋梁的常規(guī)評估。因此建議針對常見類型橋梁的設計與安全評價,引入系統(tǒng)因子,簡化系統(tǒng)安全與冗余分析,對于冗余水平低不滿足要求的橋梁,提高其構件的安全儲備。

參考文獻

[1]GB/T50283-1999.公路工程結構可靠度設計統(tǒng)一標準[S].

[2]AASHTO.AASHTOLRFDBRIDGEDESIGNSPECIFICATIONS,6THE

D.WASHINGTON,DC.2010.

[3]尹德平,鄧宇.橋梁設計的冗余度[J].橋梁建設,2013.

篇10

關鍵詞:貝葉斯;目標分割;

中圖分類號:TP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04-0866-04

在視頻流中檢測和分割前景目標是后續(xù)處理如目標分類、目標跟蹤和行為理解的基礎。人腦智能所謂的前景通常是自已感興趣的目標,其他場景成分一概歸入背景。固定的攝像機,分割前景常用的方法有幀差法、背景減除法等,這些方法假設背景都是由靜止的物體(其顏色或強度緩慢變化)構成。然而,當背景中含有目標物體的陰影如車影,運動物體如晃動的樹枝,水波以及光照變化給前景目標的正確檢測和分割帶來挑挑戰(zhàn)。當背景處于或場景緩慢變化時,單高斯就能較好的描述背景像素的噪聲。對于周期運動的背景如搖動的樹葉,像素在葉子和葉子后面的地面兩種顏色為均值的分布中變化。像素呈現(xiàn)雙峰狀態(tài)?;诒尘爸锌赡苡兄芷谛詣佑玫奈矬w,近來,人們又提出了采用高斯混合模型(多個高斯的線性組合)來描述每個背景像素。高斯的權重、均值,方差迭代更新以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但是,這些方法不能處理光線的緩慢的變化和突變。如從早到晚的光線變化和開關燈的全局背景光線的突變。此外,存在前景目標與背景的相互轉換的情況如移動背景物體而產生的背景局部變化(如移動凳子)及開車停在停車位,車成為了背景物體。在某些情況下,背景像素可能有多種狀態(tài),因此,對于復雜的場景,背景的不同部分應用不同的特征來描述。

本文中采用基于貝葉斯框架目標檢測方法。首先求相鄰兩幀之差,通過自適應閾值把幀差圖二值化為變化部分和靜止部分。每個像素維護兩個表分別對應靜止和運運兩種狀態(tài),表中表項記錄像素最近最重要的概率信息,檢索這些概率代入貝葉斯公式,求出當前幀像素點的最大后驗概率,根據(jù)貝葉斯分類原則,對當前幀的像素進行分類。

1 貝葉斯分類

假設[vt]是序列圖像中t時刻, [s=x,y]位置,像素的特征向量。由貝葉斯規(guī)則,[vt]的后驗概率是

[PC|vt,s=Pvt|C,sPC|sPvt|s] (1)

式中的分母

[Pvt|s=Pvt|C,sPC|s] (2)

其中[C]為前景或背景,這是兩類判別問題,由貝葉斯決策論,比較后驗概率[Pb|vt,s]和[Pf|vt,s]的大小,如果滿足

[Pb|vt,s>Pf|vt,s] (3)

則把[vt]分類為背景。將式(1)、(2)代入(3)中得

[2Pvt|b,sPb|s>Pvt|s] (4)

這個公式說明,我們只要知道了當前像素的三個概率:[Pb|s],[Pvt|b,s],[Pvt|s]就可以判定像素的類別。

2 特征統(tǒng)計表示

背景通常被認為是沒有出現(xiàn)感興趣目標的場景,由無生命的物體組成,靜止在原地不動,背景像素的狀態(tài)穩(wěn)定。而感興趣目標經常在場景中移動。因此,所選取表達背景的特征,在像素s,特征向量會集中在一個特征直方圖很少量直方塊內。而前景的特征向量會分布在較寬的范圍。這種意味著,選擇好的特征,可以覆蓋大部的特征向量(背景在s處的像素,在時間域上的直方圖,少量的柱塊,就能反映大部分的像素變化),比例為[M],如[M1]=90%,[M2]=10%。設[Pvt|b,s,i=1,…,N1],是[Pvt|b,s]的降序排列的前[N1]個概率值。[N1]是經驗值,穩(wěn)定的背景特征相對集中,[N1]取較小值,而對于變化較大的背景,取稍大的值。

[i=1N1Pvit|f,s>M1], [i=1N1Pvit|f,s

每個像素,在t時刻都維護著一個統(tǒng)計表[Ss,t,ivt],記錄[N2]([N2>N1])個最重要的值的概率信息。表中的每個表項,由三項組成,這三項對就于(4)式中的三個概率。

[Ss,t,ivt]= (6)

此表由特征直方圖的最重要的部分構成,表中的元素以[pt,iv]降序排列。同時[ps,tb=Pb|s]要據(jù)場景的變化,迭代更新。表中的前[N1]個元素足以覆蓋背景特征向量絕大部分。所以在表的前[N1]個元素中有,[pt,iv≈pt,ivb]。

3 特征選擇

靜態(tài)背景的像素,采用顏色的三個分量(r, g, b)做為特征向量,[vt=ct=[rt,gt,bt]]。對于運動的背景物體,雖然像素的顏色變化很大,但相鄰兩幀間運動物體上的顏色發(fā)生相似的變化。據(jù)此,采用前后幀兩組顏色分量做為特征向量,[vt=cct=[rt-1,gt-1,bt-1,rt,gt,bt]]。為了表達背景中的像素具有靜止和運動兩種狀態(tài),每個像素維護兩個記錄表[Ss,t,ic]和[Ss,t,icc]。

4 算法描述

4.1 變化檢測

前后兩幀求差和背景減除得到兩副幀差圖[FDjs,t=Fjs,t-Fjs,t-1]和[BDjs,t=Fjs,t-Bjs,t],其中[j=r,g,b],[Bjs,t]為參考背景圖。分別對[FDjs,t]和[BDjs,t]求灰度直方圖,直方圖求區(qū)間[255-i,255]上的方差[δ2i],其中[i=1,…,255]。 [T=maxδ2i] 。對[FDj]及[BDj]二值化,圖像靜態(tài)區(qū)域置0,變化區(qū)域設置1。

(7)

(8)

[T]取最大方差,考慮的是只有當像素灰度變化很大時,才把像素分為變化部分,提高了靜態(tài)背景的搞噪聲能力。

4.2 細分類

二值圖把圖分為靜止區(qū)域和變化區(qū)域。應依像素狀態(tài)的不同選擇的相應的描述像素的特征向量。屬于靜止物上的像素,采有特征向量[vt=Ct=[rt,gt,bt]],變化的像素采用特征向量[vt=CCt=[rt-1,gt-1,bt-1,rt,gt,bt]]。當前幀的像素的特征向量[vt]與該像素維護的對應表的前[N1]元素的向量比較,如果向量對應分量差的絕對值均小于預定義閾值[δ],則認為它們匹配,[M=1],否則[M=0]。把表項中所有匹配(即所有與[vt]相似的向量)的相應概率相加,求出當前在[s]處的像素的兩個概率[P(vt|s)]及[P(vt|b,s)]。因此,根據(jù)貝葉斯判別式(4),可以把像素分類為背景或者前景。如果表中無匹配的項,則令 ==0。

(9)

4.3 聯(lián)合時空域信息的分割

通過像素的鄰域約束關系可以減少目標的破碎或孔洞的情況,提高分割的質量。為了進一步剔除被錯誤檢測為前景的背景像素和填充漏檢的前就像素,我們聯(lián)合像素時空信息來對目標二值化模板進行處理。對于第t幀,由前面方法檢測的目標區(qū)域,統(tǒng)計當前二值圖像目標外接矩形框內各像素在前面[L]幀中屬于前景點的情況,計算像素的累計值。令[ps,t]表示當前幀中像素[s]基于時域特征屬于前景的概率:

[pus,t=1Li=t-L-1tFtds,t] (10)

[pus,t]反映了各像素在時間軸上的相關性,即如果一個像素在序列圖像前若干幀中的對應像素屬于前景,則該像素在當前幀中屬于前景的可能性會比較大,相反,該像素屬于前景的可能性就小。

考慮第[t]幀二值圖像中像素[s]的[3×3]鄰域,如果一個像素鄰域內有若干個像素屬于前景,則該像素屬于前景的可能性會比較大,反之,屬于前景的可能性就小。

[pvs,t=19k=-11j=-11Ftdx+k,y+j,t] (11)

令[pmaxs,t=maxpus,t,pvs,t],當[pmaxs,t]大于預定義的閥值[Tp]時,表示像素屬于前景。

4.4 模型更新

4.4.1 漸變時表更新

表的更新采用迭代等式同時進行。

其中[Ms,tb]為最終分割出來二值圖像在[s=(x,y)]處的值。當[vt]與[Ss,t,ivt]的[vit]最匹配時,[Ms,t,iv=1],[Ms,t,jv=0,j∈1,…,N2,j≠i],由上式可以看出當?shù)仁接疫叺钠ヅ漤梉Ms,tb],[Ms,t,iv],[Ms,tb∧Ms,t,iv]為1時,等式左邊的[ps,t+1b],[ps,t+1,ivb],[ps,t+1,ivb]分別略有增大,否則,減少。[α]決定背景的更新速度,[α]越小,越穩(wěn)定,越大,越來越能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但會對噪聲敏感。當在[Ss,t,ivt]中找不到匹配項時,令[Ss,t,ivt]的第[N2]項[ps,t+1,N2v=α],[ps,t+1,N2vb=α],[vN2t+1=vt]。表項更表完后,要對表項以[ps,t+1v]降序排序,保證最常出現(xiàn)的特征排在前面。

4.4.2 突變時表更新

背景穩(wěn)定時由(5)式,兩邊乘[Pf|s]得

[Pf|si=1N1Pvit|f,s

由此可以得出,當由于背景突變時,存在關系式

[Pf|si=1N1Pvit|f,s>T] (14)

將式(3)代入式(14)中,變換得

[i=1N1ps,t,iv-ps,tbi=1N1ps,t,ivb>T] (15)

此式為檢測到背景突變的判斷標準,當檢測到背景像素有突變時,每個像素維護的表以下方式更新

4.4.3背景更新

根據(jù)像素s是否是變化點,采用不同的更新方式如下:

5 實驗結果

拍攝了兩個視頻:視頻1:一個人在室內來回走動,室內光線強度發(fā)生變化。

視頻2是戶外的以晃動的樹為背景,兩個人在樹前來回走動,稍后,其中一個人停在原地不動,另外一個人,繼續(xù)走動。

從以上視頻處理的結果,可以看出本文中提出的算法,對樹木擺動,光線變化,以及運動目標轉變?yōu)楸尘暗拳h(huán)境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

6 結束語

本文提出了基于貝葉斯框架的目標檢測方法。首先求相鄰兩幀之差,通過自適應閾值把幀差圖二值化為變化部分和靜止部分。每個像素維護兩個表分別對應靜止和運運兩種狀態(tài),表中表項記錄像素最近最重要的概率信息,檢索這些概率代入貝葉斯公式,求出當前幀像素點的最大后驗概率,根據(jù)貝葉斯分類原則,對當前幀的像素進行分類。最后,對室內、室外拍攝的兩個視頻做實驗進行驗證,實驗表明該方法在較復雜環(huán)境下,也具有較好的目標檢測能力。

參考文獻:

[1] Wren C, Azarbaygaui A, Darrell T, et al. Pfinder: Real-time tracking of the human body[J]. IEEE Trans.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1997,19(7):780-785.

[2] Rosin P. Thresholding for change detection[J]. In Proceeding of IEEE Int’t Conf. on Computer Vision, 1998:274-279.

[3] 葛慶國.基于自適應背景更新車輛檢測算法[J].電子測量技術,2004,27(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