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八年級下英語總結(jié)范文
時間:2023-03-27 09:12: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版八年級下英語總結(ji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guān)鍵詞】 閱讀教學策略 初中生 閱讀能力 行動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英語閱讀是語言輸入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是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主要教學目標之一?!队⒄Z課程標準》對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技能目標要求是:能讀懂供7-9年級學生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刊、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jù)閱讀目的運用適當?shù)拈喿x策略。課程標準五級對閱讀技能的目標描述:(1)能根據(jù)上下文和構(gòu)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預(yù)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可能的結(jié)局;(4)能讀懂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5)能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書進行學習;(7)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yīng)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然而,盡管很多一線教師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研究閱讀教學策略,但是目前不少初中生普遍存在著這樣的閱讀障礙:因不能克服生詞的障礙而閱讀速度慢;因不能運用閱讀策略而無法捕捉正確的信息;因不能在文章中準確地找出主題句而不知主旨大意;因閱讀興趣不高,動力不足而閱讀量有限等。如何運用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策略,提高初中生閱讀能力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問題的分析
閱讀策略是有效閱讀的保證。(熊川武,1997:38)語言教學既有技巧獲得,又有技巧運用。不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就難以提高學習效率;不能正確運用閱讀策略就很難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閱讀任務(wù)。顯然,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依賴于閱讀策略的訓練。
為了了解學生閱讀策略運用的實際情況,筆者設(shè)計了一份問卷調(diào)查表并于2011年2月21日對所教的八(七)班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共收到有效問卷50份。問卷結(jié)果如下(見表1):
表1 八年級學生閱讀策略運用的實際情況
從表1可見,多數(shù)八年級學生遠遠沒達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五級的閱讀技能目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1)不會在閱讀中處理碰到的生詞;(2)不會運用閱讀技巧(包括跳讀、尋讀、細讀等)來加快閱讀速度;(3)不會語篇分析;(4)閱讀準確率低;(5)課外閱讀量很有限,只有12%的學生除作業(yè)外在課外閱讀英語的讀物,原因是學生找不到合適的課外讀物。因此,教師有必要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的訓練,以培養(yǎng)學生處理生詞的能力,提高閱讀速度和準確性;在課外補充一些題材和體裁豐富的閱讀材料以增加閱讀量。
三、研究過程
本行動研究計劃開展一個學期,開始于八年級第二學期,分十周完成八年級閱讀策略訓練計劃。研究重點為掌握所讀材料的主旨和大意的能力;根據(jù)上下文猜測生詞的含義的能力;把握文章的事實和細節(jié)的能力;對閱讀材料全篇的邏輯關(guān)系的理解,對文章各段,各句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的理解能力。八年級第一學期重點訓練依據(jù)短文內(nèi)容和考生應(yīng)有的常識進行推理和判斷的能力;推斷作者意圖和態(tài)度的能力。八年級第二學期重點為六項能力的綜合訓練。下面是八年級第二學期具體閱讀能力訓練一覽表:
四、研究的初步成果與反思
經(jīng)過了一個學期的實踐研究,充分利用課堂,及時反思,積累資料,不斷改進,已經(jīng)獲得了一定成效。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向?qū)W生布置閱讀任務(wù):進行快速閱讀――掃讀,找出who, what, when, how, where, why等關(guān)鍵點。教師在學生開始行動之前,做出方法提示:注意關(guān)鍵詞!之后,在學生進行快速閱讀時,教師在教室內(nèi)走動,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正確率。接下來,教師找個別同學說出答案,并與他進行方法探討。方法探討從詢問學生的問題答案入手,詢問學生如何得到他的答案,在得到答案過程中用了什么方法,學生回答為通過文章段落中的關(guān)鍵詞的方法得出問題的答案。探討解題方法的過程也是再一次為全班同學進行學法指導的過程。設(shè)計意圖在于通過關(guān)鍵點的確定,使學生明確文章的核心內(nèi)容,通過掃讀閱讀材料,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意。其次,通過詢問學生找出段落大意的方法,引導全班同學回顧了跳讀閱讀方法。針對本節(jié)課的跳讀閱讀,主要采用先讀段首段尾句,進而迅速確定答案的方法。進行完閱讀方法回顧之后,學生開始進行跳讀訓練。在學生進行跳讀過程中,教師在教室內(nèi)走動,隨時為同學提供幫助,同時進一步了解學生們完成閱讀任務(wù)的情況。設(shè)計意圖在于通過師生討論做題思路,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通過略讀每段內(nèi)容,確定每段標題,加強對文章的整體把握。
在讀后嘗試讀寫結(jié)合和讀讀結(jié)合的教學模式以鞏固閱讀內(nèi)容的運用和閱讀策略的應(yīng)用。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模式包括以下的流程:激趣導入――文本任務(wù)閱讀,應(yīng)用各項技能――核對答案,培養(yǎng)解題技能,總結(jié)掌握技能要點――分析、提煉文本中的新語言知識或文本結(jié)構(gòu)――提供新情景,模仿寫作;讀讀結(jié)合的教學模式包括激趣導入――新技能要點簡要說明――文本閱讀實踐――學生體驗、內(nèi)化預(yù)測、把握文本的主旨大意、事實和細節(jié)等常規(guī)能力――核對答案,分享、指導解題技能,總結(jié)掌握技能要點和體裁特征――適當補充閱讀材料,檢測新閱讀技能的應(yīng)用。
教師注重反思,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指導學生閱讀能力,學生初步掌握了四項閱讀能力,提高了閱讀效率。90%的學生能夠?qū)懗霰緦W期重點訓練的四項閱讀技能,明確每一項技能的操作要點。
本課題研究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方面,如何更恰當?shù)亟Y(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風格的差異,如何選用、收集、整理更恰當?shù)撵柟滩呗缘难a充資料等,都需要在第二階段的研究中進一步解決。
參考文獻
篇2
關(guān)鍵詞: 中學英語 新課導入 導入原則 導入方法
1.前言
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指出:“學習最好的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精彩的新課導入,往往能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使之情緒高漲地投入到新知識的探求中。因此,新課的導入,對提高教師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學習效果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2.新課導入原則
2.1為教學目的服務(wù)原則
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不是孤立存在的,應(yīng)為新課的教學目的服務(wù)。教師在設(shè)計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時,既不可漫無邊際,也不能泛泛而談,而是要通過新課的導入,幫助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明確本節(jié)課的知識與目的,并對學習后續(xù)知識起重要作用。因此,新課的導入的方式和內(nèi)容,要與新課的教學目的相結(jié)合。
2.2與教學內(nèi)容相銜接原則
導入的內(nèi)容要貼近教學課的內(nèi)容,不能只圖新穎、別致,只講究形式,而脫離教學主要內(nèi)容。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置要注意與所授課文的銜接,千萬不要強拉硬扯。通過導入讓學生適度了解新的教學內(nèi)容,把前后知識聯(lián)系起來,為教學新內(nèi)容鋪平道路。
2.3與學生環(huán)境相結(jié)合原則
新課導入要注重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環(huán)境,選取其生活中的某個層面、某個細節(jié),或是學生熟知的某個領(lǐng)域,使學生置身其中,了解該語言項目在實際生活中是如何運用的。這樣做不僅易于學生理解,而且能使其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所學詞匯進行表達,調(diào)動學生的大腦積極思維,并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為下一步教學作成功的鋪墊。
2.4新穎與自然流暢原則
新課導入應(yīng)力求有突破、有創(chuàng)新,切忌落入俗套。要做到形式變幻無窮,內(nèi)容推陳出新,引人入勝。其次要有一定的風趣,但又要注意思想性,雅而不俗,使導入環(huán)節(jié)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并能與所授新課一氣呵成,達到一種流暢的教學效果。
3.中學英語新課導入方式舉例
3.1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法
應(yīng)注意尋找并創(chuàng)設(shè)一些真實或半真實的交際情景,使學生置身其中,了解該語言項目在實際生活中是如何運用的。這樣做不僅易于學生理解,而且能使其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所學詞匯進行表達,有利于培養(yǎng)其在特定情景中的交際能力。
例1:A visit to an agricultural Park(新世紀八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第一課)
教師可創(chuàng)設(shè)情景,自任導游,帶領(lǐng)學生參觀農(nóng)業(yè)園區(qū),圖1是一張農(nóng)業(yè)園區(qū)導游課件示意圖。
由圖1引出的生詞:agricultural,orchard,organic,greenhouse等詞匯,領(lǐng)讀、糾音,并引導學生復習六年級第二學期第三單元第一課“Asking the way”中的主要句型。接著逐一介紹每一個景點,引出新詞。
教師可作這樣的提問:What do you usually see in the vegetable field?
We usually see tomato,cucumber and cabbage.
然后引出新的詞匯:We also can see cauliflower,eggplant,broccoli,carrot and spinach.
此外,教師還可以增加一些根據(jù)實際情況回答的問題,如:
a.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gricultural park?
b.Where is it?
c.When did you visit it?
d.How did you go there?
e.Is it far from here?
f.What did you see in the agricultural park?
g.What vegetables were there in the greenhouse?
h.What trees were there in the orchard?
i.What did you think of this agricultural Park?
3.2真實交際導入法
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英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課。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使基礎(chǔ)知識轉(zhuǎn)化為語言技能,并發(fā)展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學外語就像學游泳,學生必須泡在水中,必須潛入水里面去,這樣他最后才能夠像一個游泳者那樣樂在其中。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搭建學習英語的“游泳池”,讓他們品嘗學英語帶給他們的酸甜苦辣。也就是說,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語境下用真實英語進行口頭和書面真實交際的能力,換言之,要著眼于教學的真實性,尤其是交際的真實性。
例2:Festivals in China(新世紀七年級第一學期第一單元第二課)
教師先準備一些教具,如燈籠、月餅、粽子、煙火、氣球、對聯(lián)等。開始以下提問,然后出示教具:
a.What do you usually eat at Mid-autumn Festival?
b.Why do you eat moon cakes at Mid-autumn Festival?
c.At which festival do people eat Zongzi(rice dumplings)?
d.What else do people do at Dragon Boat Festival?
e.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f.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tter,Lantern Festival or Dragon Boat Festival?
g.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Qing Ming Festival?
h.What do you usually do during Spring Festival?
練習結(jié)束后,可歸納為表1,讓學生們拿著教具,用表格中所給詞組相互提問。
教師在和學生做練習時,已把這課要學的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的內(nèi)容介紹給了學生,使他們進入了一種真實的交際狀態(tài),學生情緒高漲,很快就投入到了新知識的探求中,接下來的教學就會非常順利。
3.3利用各種媒體導入法
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豐富的信息資源給了教師廣闊的選擇空間,無論是精美的圖畫、美妙的音樂,還是精彩的電影片段、巧妙的課件,都可以有意識地加以利用,使之成為構(gòu)思新穎的導入形式。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錄音機、投影機、錄像機、VCD、電視機、電腦,使其服務(wù)于教學。
例3:The World Cup(新世紀七年級第二學期第三單元第三課)
事先準備好2002年世界杯德國隊、巴西隊比賽的二段視頻讓學生觀看,然后提出下列問題:
a.Did you watch the 2002 World Cup?
b.How did you like it?
c.What did you think of it?
d.Which team won the Championship of the 2002 World Cup?
e.Did you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between Brazil and Germany?
f.Which team do you like best?
g.Who is Kahn?
h.Who is Ronaldo?
i.Who is your football hero?
j.Who do you like him best?
上述問題把本課所學單詞和詞組全部提了出來,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收到良好的預(yù)期效果。
3.4介紹背景知識導入法
對于一些有歷史性題材的課文,教師可先找到相關(guān)材料或背景知識,把它們制成課件,教師可以介紹作者、討論背景為切入口,將學生引入到真實的語境中去,將語言的習得與語言的應(yīng)用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既完成了教學任務(wù),又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
例4:Wonders of the World(新世紀八年級第一學期第二單元第三課)
教師可先制作課件,介紹一下世界上的六大奇觀:
a.The 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巴比倫空中花園)
A king of Babylon had the gardens build around 600 BC to please the queen.
b.The Statue of Zeus at Olympia(奧林匹亞宇斯巨像)
The statue was made of gold and ivory about the 5th century BC.It was about 40 feet high.
c.The Temple of Artemis at Ephesus(以弗所的阿耳特彌斯神廟)
The work on the temple began about 350 BC.
d.The Mausoleum at Halicarnassus(哈利卡納蘇斯的摩索拉陵墓)
A queen had it built in memory of her husband.Some remains of the tomb are in the British Museum.
e.The Colossus at Rhodes(羅德島太陽神巨像)
It was a bronze statue of Apollo,about 105 feet high.Artists worked 12 years on it before they completed it in 280 BC.
f.The Pharos Lighthouse of Alexandria(埃及亞歷山大港的燈塔)
The lighthouse was build during the 3rd century BC on the island of Pharos off the coast of Egypt.
Fires,earthquakes and wars destroyed the six wonders.Only one,The Pyramids of Egypt,has survived. It was one of the seven ancient wonders of the world.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 Pyramids of Egypt such as:Where are the Pyramids?What is in the Pyramids?How did the ancient Egyptians build the Pyramids?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ncient builders?
通過老師對上述問題的講解與討論,學生可了解世界有七大奇觀,其中的六大奇觀已消失,只有一大奇觀還保留著,這就是要學習的課文《埃及的金字塔》。
3.5溫故知新導入法
溫故知新導入法就是使用復習呈現(xiàn),帶動學生以舊帶新,利用教材的知識結(jié)構(gòu)的縱橫聯(lián)系,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必須以已經(jīng)學過的舊知識為基礎(chǔ)。教師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與新知識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已學過的舊知識,在溫故知新的基礎(chǔ)上進行對比,以此來喚醒學生對已學過知識的回憶,使學生對新知識并不感到陌生和困難。
例5:Idioms with body parts(新世紀八年級第一學期第二單元第一課)
教師首先打開錄音機讓學生一起跟唱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這首英語歌曲,活躍一下氣氛。然后出示一幅人體掛圖,接著教師分發(fā)給部分學生一張卡片,卡片上寫有下列人體部位的單詞:ear,nose,eye,mouth,head,arm,hand,back,waist,leg,foot(feet),thumb,should,knee and toe,并請拿到卡片的學生將寫在以上單詞的卡片貼在人體的相應(yīng)部位上,最后教師要讓每個學生自己練習一遍這些單詞。之后,教師可進入講解今天的新內(nèi)容,教師可以這樣提問:Who knows which idioms with body parts?I know.What are they?They are...etc.
3.6辯論導入法
現(xiàn)代教學思想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用辯論的方法導入新課能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語境與機會,學生可以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并能幫助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把語言知識和技能主動轉(zhuǎn)化為交際能力。
例6:For or against keeping pets?(新世紀八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第三課)
教師課前請兩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準備帶有辯論性質(zhì)的對話上課表演,如:
A:Do you keep pets?
B:Yes.I like keeping pets.How about you?
A:I’m against keeping pets.
B:Why?
A:Firstly,I think it’s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Secondly,some pets are very dirty.They spread disease.Finally,some pets,especially dogs,will make a lot of noise and may bite people.
B:I don’t agree with you.I am in favor of keeping pets.I raise a lovely dog.It is my best friend.When I am lonely,it keeps me company.The second reason is that pets can sometimes save people’s lives.I’ve heard a story about a dog saved a baby’s life when he was in danger.The third reason is that pets are good for our health.Recent research shows pet owners have less heart trouble than other people.And pets may bring great fun to our lives.
A:Well.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Let’s agree to disagree.
學生聽完辯論后總結(jié)雙方的觀點和理由,如表2所示。教師由此引出新單詞,開始新課的教學。
3.7游戲?qū)敕?/p>
游戲?qū)敕ň褪歉鶕?jù)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shè)計,有效地組織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式的活動,自然地將學生領(lǐng)進新課的教學中。它的優(yōu)點在于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學生多說、多練,英語表達就會變得流暢。
例7:What animal are you?(新世紀八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第二課)
教師用紙做十二個生肖的小帽子,先指出ox,goat,rooster,animal attributes的生詞,然后問:I’m energetic and independent.(horse)I’m hardworking,reliable and calm.(ox)
讓學生猜動物名稱,接著在教師的幫助下讓學生自己來描述其余的動物,一人講一種,其余的同學猜所描述的動物。猜對的學生獎勵一頂該動物的帽子。如:
a.It is little and it often comes out to eat things at night.Some people hate it,but some people like it because it is very popular in cartoons.(mouse)
b.It is a great helper of a farmer.It usually works in the field.(ox)
c.It is yellow and black.It lives in a forest.It can kill people and eat them up.(tiger)
d.It is a very cute animal with long ears,red eyes and a short tail.(rabbit)
e.It is only imaginary.It doesn’t exist in real life.It stands for royality in ancient China.(dragon)
f.It is cold-blooded and usually sleeps in winter.Some of them have sharp poisonous teeth.(snack)
g.It is a four-legged animal like the sheep.It has horns and give milk.It’s smaller than a cow.(goat)
i.It is a small tree-climbing animal with a long tail.It looks like a human being.(monkey)
j.It has two legs.It gets up very early and wakes people up in the morning.(rooster)
k.It is a friend of man.It often works as a doorkeeper.(dog)
l.It is very lazy and fat.It likes eating and sleeping.(pig)
教師最后總結(jié)中國人所稱的十二屬相animal attributes。教新單詞,進入新課文的教學。
4.小結(jié)
中學英語新課的導入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學重難點,導入方式應(yīng)有所側(cè)重。只有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對各種導入方式不斷地加以比較、總結(jié),不斷地挖掘教材內(nèi)容本身的特點,并注意積累,才能摸索出最適合的方法,使新課的導入趣效合一。其次,要想成功地導入新課,教師應(yīng)努力提高自身素質(zhì),擴大知識面,提高英語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在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做到游刃有余,從而優(yōu)化教學程序,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戴煒東等.英語(新世紀版)七年級第一學期[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戴煒東等.英語(新世紀版)七年級第一學期教學參考資料[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戴煒東等.英語(新世紀版)七年級第一學期練習部分[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戴煒東等.英語(新世紀版)七年級第二學期[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5]戴煒東等.英語(新世紀版)七年級第二學期教學參考資料[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6]戴煒東等.英語(新世紀版)七年級第二學期練習部分[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7]戴煒東等.英語(新世紀版)八年級第一學期[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篇3
人教版八年級(下)Unit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Section A Period 2
2 設(shè)計思想
指導思想: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課程應(yīng)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wù)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單元Unit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Section A Period 2(聽說課)本單元圍繞現(xiàn)在完成時談?wù)撨^去的經(jīng)歷。而本節(jié)課是本單元的基礎(chǔ)知識鋪墊課,即現(xiàn)在完成時的引入,以曾經(jīng)去過什么地方為話題學習Have you ever been to…·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在回答時運用Me too 和Me Neither。
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在學習了一般現(xiàn)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過去將來時等的基礎(chǔ)上在本單元學習現(xiàn)在完成時,他們對以前所學各種時態(tài)基本上了解其結(jié)構(gòu)、意義、每種時態(tài)的陳述句 否定句及一般疑問句結(jié)構(gòu)。因此學習本節(jié)課Have you ever been to…·有了一定量的句子結(jié)構(gòu)知識儲備。另外對本節(jié)課對話要求替換的地點名詞如:park, zoo,aquarium 等在以前都已經(jīng)學習過。學生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對各國的城市與名勝具有好奇心理。
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單詞:amusement park, water park, space museum
(2)掌握句子:Have you ever been to …·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Me too.(Me Neither.)
情感與評價:
情感:①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如何去談?wù)撨^去的經(jīng)歷,增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②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強烈興趣,樂于參加各種活動的積極情感。
4 教學難點
Me,too./Me neither.的準確運用。
5 教學過程
Step1復習和導入:(5分鐘)播放迪斯尼音樂Let''s play.用已學過的句型進行口語熱身練習。創(chuàng)設(shè)英語氛圍,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
Step 2新句型呈現(xiàn)(5分鐘):用舊詞匯圖片
用同樣的句型替換詞匯zoo, amusement park, water park, space museum。加強對該對話的認識。
Teacher: Have you ever been to Sydney·
Students:No. What about you·
Teacher:Me neither..
Step3句型練習:(15分鐘)學生看圖片分小組練習對話,然后再按洋蔥圈方法練習(五分鐘)。練習完之后學生分組及按洋蔥圈順序展示對話。(5分鐘)
然后學生一起聽聽力材料并作相關(guān)練習題。(5分鐘)
Step4任務(wù)應(yīng)用:(8分鐘):讓學生接受當記者采訪他人的任務(wù),利用所學句型對話訪談。
StudentA:Have you ever been to…·
StudentB:Yes,I have.(No,I haven''t.)What about you·
StudentA:Me ,too.(Me neither.)
Step5小結(jié):(1分鐘)師生共同總結(jié)所學句型與新詞。并以練習題的形式鞏固小結(jié)內(nèi)容。
Step6書寫練習(5分鐘):讓每位同學寫出一段對話,完成語言輸出書寫的任務(wù)。讓兩位學生在黑板上書寫,其他學生在筆記本上寫,在教師走動給學生提供指導并給予評價。
Step7作業(yè)布置(1分鐘)為了鞏固課堂上所學知識,并為了和下一節(jié)迪斯尼樂園的簡介一文銜接,給學生布置兩個作業(yè):1.Describe a place where you have been.
2.Search the information about Disneyland.
篇4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以學生為中心;學以致用
近幾年,教育部不斷提出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以實用為主”。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總結(jié)了幾點具體經(jīng)驗。
一、因材施教,結(jié)合學生實際
例如,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第十單元《我想成為一名籃球運動員》的教學中,basketball(籃球)幾乎是每個男生都喜歡的運動,筆者經(jīng)常見到班里男生在籃球場上揮汗如雨。筆者提問“誰想成為籃球運動員”時,班里男生全都瞪起眼睛,豎起耳朵,身體挺得直直的,高高地舉著手?!昂茫蠹叶枷氤蔀榛@球運動員,那我們要不要先看看課文中關(guān)于籃球運動員的講述呢?”就這樣,筆者將學生的日?;顒幼鳛榍腥朦c,對學生進行興趣刺激,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中。
二、模擬訓練,營造輕松氛圍
環(huán)境對學生的學習有刺激作用。科學研究曾有顯示,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學生會有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同樣,在相似的環(huán)境中進行模擬訓練,更能讓學生快速理解、記憶,優(yōu)化教學
效果。
例如,教學八年級下冊英語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時,筆者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shè)情境,為學生模擬出一個party現(xiàn)場,人們在音樂聲中交談、跳舞,還有豐富的食物、香檳美酒以及華麗的燈光等等,讓學生首先在頭腦中有一個party的場景,幻想自己身處其中,而后再進行生詞、句子等知識點的記憶。這樣,在感覺和聯(lián)想中記憶,既讓學生學得放松開心,又能學得高效快速。
三、配合學習,調(diào)動學習動力
除了因材施教和模擬訓練兩種教學方法,筆者還采用分小組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按需要分成學習小組,每組學生互幫互助,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學習。這樣的安排,既可以實現(xiàn)“一幫一帶”,讓成績差的學生在同學的幫助下提高成績,讓成績好的學生通過為他人講解鞏固知識,又能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友誼,共同快樂
學習。
總之,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精神,讓學生積極表達。這才是當代最值得提倡、最有人文關(guān)懷的教學
方式。
篇5
【關(guān)鍵詞】有意義;初中英語;合作;探知
奧蘇貝爾認為有意義的學習是一種認知心理活動,是由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jié)構(gòu)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非人為的和實質(zhì)性的聯(lián)系。言外之意就是任何知識信息之間的傳輸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進行,需要通過一定的合作探知進行深入融合,以此來建構(gòu)彼此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結(jié)合學生英語學習認知規(guī)律,從語言表達和合作探究的角度引導學生建構(gòu)新知識,更能使得學生有豐富感知,便于他們在相互探知的過程中產(chǎn)生過共鳴與收獲,提高英語表達準確性和地道性。
一、與教材對話,發(fā)現(xiàn)新鮮點
英語作為交際性語言,其表達的語意則是其中最為關(guān)鍵的要素。學生獲得的語意大多來源于教材文本,于是與教材進行深度對話,了解作者、編者、角色等不同認知心理則是學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與教材進行對話,摸清表達思維,對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探究好奇心起到一定作用。
帶著好奇與教材對話,更能使得文本富有趣味。如,在譯林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4 A good read的“Reading Gulliver in Lilliput”教學中,圍繞《格列佛游記》中的相關(guān)有趣事例,不妨建議學生發(fā)揮想象思維:If you were in Lilliput,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和If you were Gulliver’s friend, what would you like to give some information?以此來幫助學生找出教材中的相關(guān)信息內(nèi)容。帶著對教材文本的不同理解,學生除了要關(guān)注其中有趣的情節(jié)外,更多注重語法知識、語句表達等方面的內(nèi)容,讓他們能夠有更多的新發(fā)現(xiàn)。
指導學生與教材文本進行對話,讓他們在有針對性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問題和信息的基礎(chǔ)上獲得更多深度認知,定能使得課程教學富有趣味性。引導學生圍繞教材中的相關(guān)知識多做發(fā)散思考,幫助他們從直言碎語中找出相關(guān)信息,更能使的閱讀教學富有指導性。
二、與同伴討論,交流不同點
關(guān)注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他們在彼此交流中闡述觀點,更能利于深化認知感悟。指導學生多與同伴交流,能使得學生在帶著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深厚認知和豐富感知體驗。多給學生騰出足夠的思考空間,便于他們在主動討論和爭辯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更多有意義內(nèi)容。
與同伴交流過程,就是學生語言信息不斷集思廣益的過程。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6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教學中,圍繞“Why do the poor people need ORBIS doctor?”和“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ORBIS doctor?”進行同桌交流,幫助他們在深入理解感知的基礎(chǔ)上獲得更多表達信息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可建議學生就“If you were a reporter, what would you like to interview the ORBIS doctor?”問題,建議他們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交流,幫助他們在實踐中增強認知感悟,積淀深厚知識。
多與同伴交流,能使得學生在說出自己不同意見和想法的過程中形成主動的沖動,增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激情。創(chuàng)設(shè)的話題應(yīng)在體現(xiàn)針對性和多樣化的基礎(chǔ)上,能夠給學生更多的自由選擇機會。多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爭辯,幫助他們在梳理歸納相關(guān)知識要點的過程中形成有價值表達信息。
三、與教師切磋,增強自信力
多支持學生向教師發(fā)難,讓他們在主動抒發(fā)意見的過程中強化認知,更利于他們收獲不一樣的感觸與體驗,讓他們在感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表達環(huán)境中,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多尊重學生的觀點,幫助他們在總結(jié)整理的過程中歸納提煉,形成一定的語言表達素材。
給學生自由提問的機會,多讓他們就各自的理解主動表達相應(yīng)的想法。如,在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5 Wild animal的“Welcome to the unit”教學中,結(jié)合表達的“How to protect wild animals?”主題,不妨建議學生主動和教師對話,從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文明的角度引導學生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幫助他們梳理相應(yīng)的認知體系。
給學生提供自由傾訴的環(huán)境氛圍,多讓他們結(jié)合自己的認知主動修正不足,利于他們在不斷強化整體理解感知的基礎(chǔ)上開闊視野。關(guān)注學生的不同觀點,可引導他們就各自的l現(xiàn)多提出獨到見解,幫助學生在深入闡述中主動表現(xiàn)自己,獲得更多的認知感悟,增強學習內(nèi)生動力和激情。
總而言之,合作探知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認識英語和溝通交流的重要橋梁。圍繞課程資源豐富、教學情境深化和過程互動,多從生生、師生的彼此交流中發(fā)現(xiàn)精彩點,定利于課堂教學更有前置性和有效性,滿足學生的全面認知發(fā)展需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篇6
【摘 要】 情景化的英語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地把枯燥的語言現(xiàn)象在情景環(huán)境中轉(zhuǎn)化為學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任務(wù)和內(nèi)容,使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景或模擬的情景中更好地組織思維,理解具體情景中所傳遞的信息和語言材料,觸景生情,激發(fā)表達思想的欲望,從而促進培養(yǎng)運用英語理解和表達思想的能力。因此,必須把學生置于運用語言情景中去感知、 分析、理解、操練,從模擬交際到真實交際,以期達到真正掌握英語。
【關(guān)鍵詞】 情景教學 創(chuàng)設(shè)情景 新標準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并認為這是教學中的“金科玉律”。情景創(chuàng)設(shè)要求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所言:“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yīng)當在課內(nèi)創(chuàng)設(shè)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
一、Warming-up階段:靈活激趣,培養(yǎng)興趣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way to success.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F(xiàn)代心理學家之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英國語言學家??怂估?C.E.Eckersley)也認為,英語教學中“趣味性”問題是一門不小的學問。興趣是中學生學好英語不可缺少的內(nèi)在動力。而一堂使人學生感興趣的英語課,往往是從每節(jié)課的Warming-up環(huán)節(jié)入手。幾分鐘的Warming-up,運用得好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會在每節(jié)上課之前叫學生大聲對自己說:I promise I will do my best . Never , Never , Never , Never give up . 進行熱身訓練。在這環(huán)節(jié)也可以輪流安排學生在課前的幾分鐘內(nèi)進行Short play、Daily talk、 Making a guess、 A spelling match、Singing a song、 A chain word puzzle 等形式的活動,使學生在課前幾分鐘內(nèi)快速集中思想,增強他們的自信,并活躍課堂氛圍。所以創(chuàng)設(shè)趣味性的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Pre-task階段: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話題
2.1還原生活,創(chuàng)設(shè)情景
2.2利用圖畫,創(chuàng)設(shè)情景
如教《新目標》八年級下M2 Unit 2 No one knew who I was .時,掛上這一課的掛圖,指導學生對這一掛圖的人物進行描述,進而對自己好朋友的描述,怎樣認識,怎樣建立友誼,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形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2.3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設(shè)情景
在學習教新標準英語七年級下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教師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情景:“二十年后,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我們未來的生活將會變成什么樣……” 情景給出后,興奮的學生積極暢想著自己未來的生活,枯燥的機械認讀,換成學生熱烈的討論和自由的想象。上臺表演的同學,能夠熟練地運用已學的句型If ... It will be ...介紹未來的生活,并加上已學過的一些寒暄、問候的話語,如Hello, Hi,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自主地完成了比較精彩的小對話。
2.4音樂渲染,創(chuàng)設(shè)情境
《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M5 Unit 1 You lik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don’t you ?先播放了一首著名的歌曲 “The Blue Danuble ”,這時學生被輕松優(yōu)雅的樂曲所吸引,會唱的學生還跟著節(jié)奏輕輕的哼了起來,之后我說:We all enjoyed this music. It’s so nice and some of us can even sing, but do you know who sang this song? 有些知道的學生就說Strauss. 接著教師問: Where did he come from? 知道的同學爭先恐后的回答,然后再播放幾首曲子,問他們是屬于那種類型的音樂,西方的還是傳統(tǒng)的,各種類型音樂的特點是什么?自然而然的將學生進入了新的課程的學習。
三、While-task 階段:融入情景,交際操練
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能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交流,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是向?qū)W生傳授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用英語進行現(xiàn)實生活交流的能力, 如:《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M5 Problems中的教學內(nèi)容,Do you have a problem? Write to Diana at New Magazine ,and ask for her advice.一些學生寫下他們現(xiàn)在面對的煩惱和問題,一些學生或是教師自己充當知心姐姐的角色,替他們排難解優(yōu)。讓他們真正融入情景中,真正的為他們面臨的困惑提意見和建議,使他們感到英語的實用之處。在真實情景對話中幫助學生迅速掌握所學的句型和詞匯,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Post-task階段:擴展情景,演繹對話
該環(huán)節(jié)中老師擴展交際對話情景,努力創(chuàng)造接近生活的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讓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對話演繹得以實現(xiàn),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比如,《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M6 A famous story 我們學習完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愛麗絲漫游奇境》。故事描述了愛麗絲在一個夏日里做的夢,在這夢的奇境里,白兔戴著白手套,毛蟲吸著煙斗,瘋了的冒匠和三月兔總是在喝茶,而紅桃王后要砍掉每個人的頭……這個故事很奇怪,可是在夢境里什么都會發(fā)生。布置學生增加一個結(jié)尾內(nèi)容,還有什么離奇的事情發(fā)生?讓學生按自由結(jié)合組成三小組,從網(wǎng)上、報紙、書籍等搜集資料。學生根據(jù)收集到的資料開展熱烈討論,確定故事敘述的形式,表演時三組學生進行了形式不同的展示。A組是口述, B組以short play形式, C組是故事接龍形式,故事很精彩,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氣氛相當濃厚。教師在創(chuàng)設(shè)任務(wù)情景中,讓學生融入課外知識,自導自演,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合作中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五、結(jié)束語
德國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的本領(lǐng),而在于激勵,呼喚,鼓舞。”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情緒應(yīng)是快樂的,能通過情感所具有的感染功能,以教師的快樂情緒來影響和引發(fā)學生的快樂情緒。教師還應(yīng)運用情景,來烘托教學內(nèi)容中的情感氣氛。英語要在情境中教,在情景中學。沒有情景的英語教學,既難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使學生實現(xiàn)知識向能力的轉(zhuǎn)化。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yīng)創(chuàng)造一切能創(chuàng)造的情景。而情感教學已成為人本教育推崇的一種教學方法。
英語新課程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10).
篇7
在多年的英語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大部分初中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都遇到過較大的困境。那就是:對英語的學習效果,常常受制于對英語單詞的掌握效果。例如:經(jīng)常見到學生在閱讀英語材料、做一些填空、選擇題時,不斷地翻看教材上的單詞表。一部分學生在上課聽課及聽力訓練的過程中,由于單詞的掌握效果差,而無所適從。長此以往,就會逐漸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導致學生從七年級上學期開始就出現(xiàn)嚴重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
經(jīng)過本人多年的調(diào)查與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掌握英語單詞的效果不盡如人意的原因如下:(1)單詞量過大;(2)學習方法單一;(3)學習過程低效等。下面就針對以上問題探討。
(1)單詞量過大。以已經(jīng)使用多年的現(xiàn)行英語教材,人教版《英語(新目標)》為例。七至九年級的5冊教材的詞匯表中,共需要學生認識和掌握3050個左右的詞匯(含短語)。平均每學年就需要掌握1000個左右的詞匯,若再加上大量的詞形變化和句型,任務(wù)量更大。如:七年級上冊詞匯大約560個左右;八年級上冊,Unit 9這一單元就有50個單詞和12個人名需要認識和掌握,并且每單元單詞量不均衡,這就使得很多學生極不適應(yīng)。
(2)學習方法單一。學習方法單一,是指大部分學生在掌握英語詞匯的過程中,單純的依靠死記硬背,雖然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沒有收到應(yīng)有的效果,事倍而功半。
(3)學習過程低效。學習過程低效,是指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整個過程當中,因為某些學習活動的安排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
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針對以上問題找出解決的對策,盡可能大面積、大幅度地提高學生掌握英語詞匯的效果。經(jīng)過筆者近幾年的摸索,逐漸有了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現(xiàn)分享如下:
1.適當減少詞匯量
適當減少詞匯量,是指通過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和教材的編寫,適當減少學生需要掌握的詞匯量,當然,這只能寄希望于新版課程標準及配套教材在這方面做些嘗試和努力。
我們欣喜地看到,體現(xiàn)2011版《英語課程標準》精神的人教社2012年版英語七年級上冊和2013年版八年級上冊教材,詞匯表中的詞匯量(含短語)分別減少到了410個和464個左右,與上一版本的教材相比,分別減少了大約150個和82左右的詞匯,這無疑極大地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增加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信心。
2.提高學生掌握詞匯的效率
2.1充分重視七年級的音標教學。由于現(xiàn)行評價機制的原因,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對音標教學不夠重視,學生對音標的掌握程度自然就不如人意。導致學生在記憶單詞的過程中,拼寫和讀音分離,甚至用漢字注音,只能死記硬背,造成記憶效率低下、記憶效果差。所以,為了扭轉(zhuǎn)這一局面,教師應(yīng)該對音標教學有足夠的重視,音標教學應(yīng)該堂堂正正、扎扎實實地進行。這對于促使學生把讀音和拼寫結(jié)合起來,根據(jù)音標拼寫單詞,根據(jù)拼讀規(guī)則記憶單詞,能夠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2.2總結(jié)同一拼讀規(guī)則的單詞。例如:對于七年級新生,幫學生把含有重讀開音節(jié)的單音節(jié)詞匯如name, case, game, date, age, tape, take, sale, price, nice, five, nine,time, write, life ,like, ice,等,總結(jié)到一塊,統(tǒng)一講解它們的拼讀規(guī)則,然后利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他們完全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在指導學生學習詞匯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其它規(guī)律,可以幫助或引導學生總結(jié),以提高學習效率。當然,這就需要教師經(jīng)常留意和總結(jié)單詞的組詞規(guī)律,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批量"記憶和掌握詞匯,必要時完全可以打破單元的限制,搞"大聯(lián)合",以大幅度的提高效率和效果,增強學生記憶詞匯的興趣和自信心。
2.3巧編順口溜。把一些需要記憶、難于記憶的詞匯,通過編成朗朗上口的順口溜的方式,增強趣味性,幫助學生記憶和掌握詞匯。舉例如下:①基數(shù)詞變序數(shù)詞,很多同學由于掌握不牢固而經(jīng)常出錯,為此,在學生牢固掌握基數(shù)詞的基礎(chǔ)上,我編成了順口溜"基變序,有規(guī)律,基數(shù)詞尾加上th;一二三,特殊記,first,second,third要牢記;八去t,九去e,末尾再加th,五、十二,ve要用f替,末尾再加th;整十y,變ie,末尾再加th;若是遇到幾十幾,只變個位就可以。"這樣,學生快速地說上幾遍,就很容易地掌握了基數(shù)詞變序數(shù)詞的規(guī)律。②對于規(guī)則動詞變成過去式加ed后的讀音,學生經(jīng)常搞不清楚,為此,我校教師編成了"清后清,濁后濁,元音跟著濁音濁,t、d之后讀/?d/",它的意思是:清輔音之后所加的ed讀作清輔音/t/,濁輔音之后所加的ed讀作濁輔音/d/,元音之后所加的ed和濁輔音之后所加的ed一樣,也讀作濁輔音/d/,在t、d之后所加的ed,讀作/?d/。這樣,學生在饒有興致的快速說上幾遍后,對規(guī)則動詞過去式的讀音也就牢牢地掌握了,堪稱有趣、高效、牢固。當然,不只是教師,也應(yīng)該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找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以提高效率,節(jié)省時間。這樣,不也等于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可利用的學習時間嗎?
3.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對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比如,根據(jù)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應(yīng)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比如兩三天內(nèi))對所學詞匯進行反復復習,這樣,短時記憶才能轉(zhuǎn)化為牢固的長時記憶。
再如,讀單詞時,要求學生采用"指讀"的方法,即用手指著單詞讀背,并且對自己制定一個要完成的目標,這樣,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記憶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篇8
一、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展現(xiàn)英語學習的魅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來開展課堂活動,讓英語課堂教學變得更有魅力。教師可采用分組討論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課堂教學,因為分組學習易形成自由寬松、平等民主、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教授新目標英語八年級教材Unit1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提問: “they go to the movies( )a mouth. A three times or four times B three or four times……”教師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時間,并且要求學生在討論學習后,分成9個小組,每組6個人,學生按小組面對面坐,每組選一個小組長,負責計分以及幫助輔導小組學員。教師在講臺或教室中間解答疑問,充分利用初中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組織小組之間進行競爭、評比,在這種形式下每個小組成員都會積極地開動腦筋,“我覺得應(yīng)該選A”“我認為應(yīng)該選B因為……”每個學生都參加到熱烈的討論中,為小組的集體榮譽盡最大的努力。由此可見,合作學習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設(shè)置問題,營造英語學習的創(chuàng)新氛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語言材料的差異性,篩選出適合學生學習的問題,然后在課堂上提問,讓學生通過自主查閱資料得出答案,教師再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備課內(nèi)容,對問題的答案進行整合分析,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精神,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創(chuàng)新的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教學氛圍中,感受英語學習的魅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我最喜歡的學科是科學)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設(shè)置一些問題,比如:你們最喜歡的學科是什么,知道它們有什么特點嗎?你們能說出一些學科單詞的寫法和學這些學科時的心情的句子嗎?學生對這種沒有固定答案、自由、靈活的問題比較感興趣,因為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教師的問題,從而能夠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探索的機會
素質(zhì)教育是為了滿足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教師只有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的天賦和能力得到更好地發(fā)揮。學生應(yīng)該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精神,給學生一定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出獲得知識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潛能,讓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魅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Why do you like pandas?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說出表示動物名稱的單詞,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jié)。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關(guān)于動物的單詞,不僅有效地擴大了的詞匯量,而且還提高了探究能力。
四、利用討論探究的方法,讓初中英語教學更精彩
研究表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質(zhì)疑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而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對于加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在學生對問題有自己的看法,有獨立的見解,有自己特別的思維方式和方法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這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同時也能讓英語課堂變得更加精彩。
篇9
一、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課堂教學情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生動、逼真的語言環(huán)境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需充分整合教學資源,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通過展現(xiàn)優(yōu)美的畫面、生動的動畫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語言教學情景,增強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中的情感體驗以及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Unit8《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結(jié)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及其形象思維強烈的學習特點,在新單詞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分別展現(xiàn)手表(watch)、花(flower)、詞典(dictionary)以及日歷(calendar)等多種圖片,吸引學生注意力與求知欲,然后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jù)圖片內(nèi)容學習新單詞并加強練習,使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將枯燥的“英語單詞學習”這一教學內(nèi)容轉(zhuǎn)變?yōu)殪`活、多變的教學過程,增強學生學習樂趣。同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知識基礎(chǔ),結(jié)合該特殊化的語言教學情境,練習其聽、說、讀、寫的能力,且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也著重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可幫助學生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提高其綜合素質(zhì)。
二、利用對媒體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突破教學重難點
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其重心主要在于教師的課堂講授,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度不高,學習興致不大,嚴重限制了學生發(fā)揮其課堂主體性作用,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均不理想。所以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情景教學中,教師需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選用適當?shù)亩嗝襟w技術(shù)將復雜、枯燥、難懂的教學內(nèi)容直觀化、形象化,以突破教學重難點。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先通過多媒體技術(shù)向?qū)W生展示一些影視作品或動畫中的“UFO”形象,利用多媒體集動畫、視頻、圖片等一體化的優(yōu)勢,刺激學生的視覺觀感,將“UFO”這一充滿神秘色彩的、復雜難懂的事物簡單化,突破教學重難點。然后提出問題:①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UFO in your imagination?②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see UFO? 通過以上此種啟發(fā)式提問,可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其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同時教師可指導學生以教材內(nèi)容為基礎(chǔ),通過英語語言描述自身的感受,營造和諧、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增強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與掌握。
三、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建英語練習環(huán)境,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與交際能力
從本質(zhì)上來講,英語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其單詞、語法、句式、段落等多種元素均緊密聯(lián)系,若在教學過程中將其分離開來,使其各處于獨立的環(huán)境中,易導致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差,整體學習效果不佳。所以教師在英語情景教學中需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創(chuàng)建英語練習環(huán)境,為學生英語知識的學習和訓練提供開放性平臺,培養(yǎng)和增強其語言表達能力與英語交際能力。
篇10
1. 創(chuàng)設(shè)和諧人文情境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參學
英語課堂應(yīng)該是學生相互探究和交流的陣地,民主、平等、和諧應(yīng)該是其中應(yīng)有之義。創(chuàng)設(shè)和諧的人文情境,能使得學生更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環(huán)境中主動探索和積極探知,激活學習的內(nèi)生動力和潛能。
利用和諧人文情境活化課堂,能使得學生帶著積極主動的愉悅心情參與課程的交流探究。例如,在譯林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A trip to Hong Kong”的教學中,可利用掛圖、投影儀等形式,向?qū)W生展示“The beautiful and wonderful Hong Kong”,讓學生在初步感知的過程中不斷深化整體理解。在此基礎(chǔ)上,可建議學生發(fā)揮想象,假如你就是香港當?shù)氐膶в危垏@“What are there in Hong Kong?”和“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Hong Kong?”等問題進行介紹,讓學生能夠在和諧的學習情境中主動表達。學生在彼此自由表達中暢談?wù)J知感悟,能使得他們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好感和新奇,引導他們主動融入課堂。
創(chuàng)設(shè)人文情境課堂,使得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有更為豐富的感知,讓學生在接近真實的學習氛圍中主動探知和積極交流。通過民主讓學生享有更多的話語權(quán),使得學困生能不再懼怕表達,讓他們在接受熱心的幫助下積極交流。給學生一視同仁的機會,讓他們在感受到相互尊重與信任氛圍中主動闡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教師多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讓他們能夠有自由大膽的表達機會。
2. 圍繞差異設(shè)計多元任務(wù),幫助學生自由交際
先學后教,引導學生在嘗試相互交流中發(fā)現(xiàn)問題,更利于他們積極探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差異設(shè)計具有多樣化和層次性的思考任務(wù),能使得學生在掌握課程教學重點的基礎(chǔ)上,有針對性進行合作,幫助他們開闊感知視野和思維。
圍繞學生的差異設(shè)計任務(wù),讓不學生生都能夠在自由交流中增強感知體驗。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教學中,可按照Jenny和Daniel的對話,要求學生圍繞“What did you find from their dialogue?”進行同桌交流,幫助他們理解語篇表達主題大意。在此基礎(chǔ)上,可要求學生就“What are characters about greets in the UK?”和“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culture of greeting?”等任務(wù)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幫助他們加深理解感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自由交際,不僅能使得課堂氛圍更為活躍,還能夠讓學生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加深理解。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安排,設(shè)計的任務(wù)應(yīng)該體現(xiàn)多元化和差異性,即能圍繞教學知識要點,能使得學生在自我參照的過程中有更多思考的機會。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要求學生根據(jù)實際進行自由選擇,讓他們能夠在相互協(xié)作的過程中獲得更為深刻感知。重視學生群體之間的合作,引導他們在討論交流、相互競賽的過程中不斷深化感知,將學習認知主動轉(zhuǎn)化為實踐運用。
3. 拓展語言交流總結(jié)反思,指導學生靈活運用
讓學生有自我總結(jié)和主動反思的機會,讓他們在不斷拓展延伸的過程中主動調(diào)整學習策略方法,更利于他們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引導學生嘗試拓展交流的方式參與學習,更利于其語言文化知識生成發(fā)展。
將情景活動搬進課堂,讓學生在帶著主動嘗試激情的基礎(chǔ)上,有效互動交流,更利于他們增強感知體驗。在情景活動中的實踐交流,不僅能使得學生在溫故中更好加深知新印象,便于他們拓寬視野思維。建議學生運用小品表演的形式,對學習認知過程進行總結(jié)和反思,讓他們在相互協(xié)作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深化感知,提高英語學習綜合運用能力水平。通過這樣的拓展,能使得學生倍感英語學習的快樂。
總之,圍繞學生的差異需求制定多元化教學策略方法,使得學生在主動接受和大膽嘗試的過程中獲得豐富體驗,有效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重視學生的發(fā)展需要,更多體現(xiàn)課程的人文性和情趣性,利于滿足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需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