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入伍訓練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1: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兵入伍訓練,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新兵入伍訓練

篇1

【關鍵詞】 C反應蛋白;心臟應激能力

軍事訓練損傷是軍人常見的損傷,因訓練內(nèi)容、訓練方法、訓練強度的不同,其發(fā)生率差異較大[1]。5公里越野是常見的軍事訓練科目,在高原地區(qū)進行5公里越野訓練對于新兵訓練具有一定的風險,尤其是現(xiàn)在少數(shù)新兵入伍前體質(zhì)差,參加體育活動少,入伍后進行5公里訓練會加重心臟負擔。如何評估目前5公里越野心臟應激能力是目前軍事訓練中急需研究的課題。C反應蛋白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廣泛應用于心臟疾病的檢測[2]。筆者對高原地區(qū)的新兵入伍后首次進行5公里越野前后對C反應蛋白進行檢測,評價C反應蛋白對心臟應激能力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07年在海西地區(qū)(海拔為3200m)進行入伍訓練的新兵,在首次組織5公里越野根據(jù)體重編號隨機抽取15名新兵。均為男性新兵,平均年齡(19.2±1.34)歲, 平均體重(62.5±4.23)kg,平均身高171cm。既往無心臟病史,參軍入伍前均來自平原或者海拔高度不超過1500m米的地區(qū)。

1.2 方法

1.2.1 抽血 在下午3點組織5公里越野。當日清晨空腹,越野后2h,越野后次日清晨空腹,越野后第三日清晨空腹分別抽取肘靜脈血5ml。3000r/min離心分離血清,以速率散射比濁法測血CRP 濃度。

1.2.2 心臟應激能力的評定 在上述時間點分別進行血壓測量、心率測定和心電圖檢測。觀察心臟在5公里越野前后的變化。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資料均用SPSS 12.0 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一元方差檢驗,LSD進行驗后檢驗。P

2 結果

2.1 血清C反應蛋白的濃度、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在4個時間點的變化 見表1??梢奀反應蛋白濃度在訓練后2h開始升高,至次日達到頂峰,此后又下降。表1 血清C反應蛋白的濃度、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在4個時間點的變化 注:與初始值相比,*P

2.2 心電圖的變化 所有受試對象5公里越野前均正常,越野后2h有3人出現(xiàn)房早,2人出現(xiàn)輕微ST段抬高。次日仍有1人出現(xiàn)房早,ST段恢復正常。第三日未見異常心電圖。出現(xiàn)ST段異常的C反應蛋白濃度約為5公里越野前的3倍。詢問既往情況為城市新兵,平時進行體育訓練少,高中剛?cè)胛?,體重指數(shù)偏高(26.2kg/m2)。

3 討論

5公里越野是軍事訓練中強度較大的科目,在高原地區(qū)進行5公里越野會有一定的風險,其中發(fā)生心臟應激的事件是訓練傷的重要組成部分[3]。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評價心臟應激能力指標對監(jiān)測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的意義。

C反應蛋白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目前廣泛應用于臨床用于對疾病的監(jiān)測,特別是對心臟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2]。在本研究中將C反應蛋白用于5公里越野后機體應激能力的評價,可以看到在初次進行5公里越野后2h和16h是升高的P

參考文獻

1 黃昌林,張莉,薛剛,等.新兵入伍訓練階段軍事訓練傷的流行病學特點.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2,12:75-78.

篇2

鐵打的硬盤,流水的兵。部隊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每年進入冬季,老兵復員,新兵入營,為部隊注入新的活力,為使剛?cè)胲姞I的新兵通過軍事訓練,盡快融入這所不平凡的大學,為國家的安寧站崗放哨巡邏,是帶兵者肩上肩負的重任。為使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熱血男兒,掌握軍事本領,提高軍事素質(zhì),減少訓練意外傷,是擺在帶兵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何在訓練中減少訓練傷,提高訓練水平鞏固戰(zhàn)斗力都有十分重要意義,筆者從軍二十余年,通過每年的醫(yī)療保障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 熟悉新兵訓練中常見的訓練傷及發(fā)生原因

通過近二十年的醫(yī)療保障,筆者認為新兵在施訓中常見訓練傷分三大類:軟組織損傷、骨關節(jié)損傷和器官損傷。根據(jù)損傷的性質(zhì)可分為兩類:①急性創(chuàng)傷性損傷,包括骨折、關節(jié)扭傷、關節(jié)脫位、挫傷、急性腰扭傷等;②過勞性損傷,包括應力性骨折、慢性腰肌勞損等。這些訓練傷的發(fā)生,多數(shù)與以下原因有關:

1 新兵心理素質(zhì)不過關 尤其近幾年新入伍新兵多為獨生女,在家中是天子驕子,離開父母進入軍隊,有許多地方不適宜,訓練中思想過度緊張、恐懼,對難度較高的訓練科目沒有足夠的心里準備,使發(fā)生訓練傷的危險性增加。另外新戰(zhàn)士年輕氣盛,人人都有不服輸?shù)膭蓬^,生怕成績差,讓人看不起。所以有的便不切實際、一味“硬拼”,訓練程度超過了自身承受力,也容易造成損傷。

2 動作要領掌握 新戰(zhàn)士初訓時,由于對動作要領不熟悉,易發(fā)生動作失調(diào)變形,導致訓練傷。

3 保護措施不落實 訓練器械、障礙物安放不牢固,訓練過程中發(fā)生訓練器械和障礙物翻到,人員墜落等事故,沙坑內(nèi)沙粒分布不均勻,訓練前沒有按要求將沙坑翻一遍等情況均有可能造成訓練傷。

4 組織實施不科學 訓練組織方法單一,示范動作不標準,準備活動不充分或沒有針對性,為了提高成績,施訓者擅自延長訓練時間,增加訓練強度,甚至讓部分帶傷通知繼續(xù)訓練,都可能引起和加重損傷。

二 減少訓練傷的原則

1、 加強新兵自我心里調(diào)節(jié) 新兵入伍前后的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 入伍后的一切都需按部隊條令、條例、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每個新兵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心里衛(wèi)生不足,確定符合自身狀況的人生目標,學會自我調(diào)控和釋放心里壓力??朔柧毮懬有睦铮鰪娦判?,盡快掌握訓練要領和技巧,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可盲目沖動,麻痹大意。

2、 端正思想,增強防護意識 在組織訓練時,針對那些動作要領不易掌握和容易發(fā)生損傷的訓練項目,要反復講解動作要領,指定專人保護,克服新戰(zhàn)士畏懼心里,帶著滿腔熱情去訓練,開訓前施訓人員要對場地設施器材及個人裝備進行安全檢查,確保器械、障礙物要安放牢固,減少訓練傷的發(fā)生。

3、 科學安排訓練 訓練部門在制定訓練計劃時,一定要依據(jù)科學從實際出發(fā),遵循先簡后繁,先易后難,有單項到綜合循序漸進,訓練中切實按動作要領實施,不搞突擊達標考核,嚴禁超強訓練,疲勞訓練,訓練中發(fā)現(xiàn)新兵出現(xiàn)身體不適及訓練熱情普遍下降的現(xiàn)象時,應及時分析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對反復發(fā)生訓練傷的戰(zhàn)士,近期身體狀況不好的戰(zhàn)士,處于疾病康復中的戰(zhàn)士,要加強保護或讓其停止強度答的訓練,真正做到科學安排靈活實施。

4、 訓練前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內(nèi)容與活動量應按訓練內(nèi)容、個人的技能狀況合理安排,活動時間約10-20分,以身體感覺發(fā)熱、微微出汗為宜,并做好胸腰及四肢等部位的活動。如大運動量時,活動后不要立即停止,應從一些放松性整體活動,使身體逐漸恢復正常狀態(tài),尤其是大量出汗后不要立即用冷水沖洗身體,以防止導致廣泛肌筋膜炎。

5、 健康教育及醫(yī)學衛(wèi)生監(jiān)督要跟上 新兵入伍后,多缺乏相關健康知識,尤其時訓練防護知識缺乏,衛(wèi)生部門健康教育及時跟上。在訓練前、訓練中、訓練后進行健康教育,使新兵意識不斷加強,減少訓練傷的發(fā)生。同時,醫(yī)務人員要深入到訓練現(xiàn)場指導,加強監(jiān)督,消除隱患,從而減少訓練傷的發(fā)生。

三、 訓練傷發(fā)生如何進行現(xiàn)場救護

首先沉著冷靜,實施自救,新兵在單兵訓練和武裝越野中獨自一人受傷時,切莫驚慌失措,要沉著冷靜,運用急救知識實施自救,同時發(fā)出求救信息。

其次摸準傷情、現(xiàn)場急救。發(fā)生損失時,施訓者應立即呼叫醫(yī)務人員,并配合采取相應急救措施。如對扭傷、摔傷的同志要馬上查看其意識是否清醒,詢問受傷具體部位和傷病程度,然后請醫(yī)務人員對其進行治療,對訓練中突然出現(xiàn)昏迷的戰(zhàn)士,將病人平放,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必要時為其進行人工呼吸,對摔傷特殊部位或是從高處墜落時,在不明其受傷程度的時候,盡量不要擅自進行處理,以免增加傷者的痛苦和病情,應及時送其到醫(yī)院,以盡快明確診斷并實施規(guī)范治療。

篇3

【關鍵詞】 新兵

關鍵詞: 新兵;創(chuàng)傷和損傷;軍事醫(yī)學;軍事人員;體育和訓練

摘 要:目的 探討新兵基礎訓練期間起始體能水平和訓練傷的關系. 方法 在基礎訓練開始時對416名新兵進行6項體能測試并按總分分為成績高、中、低組,以初始3km成績分為3組,觀察各組訓練傷發(fā)生率. 結果 總分成績高、中、低組各組間在總傷率、過勞性損傷及急性創(chuàng)傷性損傷發(fā)生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3km跑成績好的組發(fā)生過勞性損傷較多,成績差的組發(fā)生急性創(chuàng)傷性損傷較多. 結論 針對不同體質(zhì)的新兵,預防軍訓傷的側(cè)重點應有所不同.

Keywords:recruits;wounds and injuries;military medicine;military personnel;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bstract:AIM To evalu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litary training injuries(MTI)and initial physical level in recruits during basic training.METHODS 416recruits were sepa-rated into three groups(high,middle and low)by total scores of six physical tests;and another three groups by scores of3km running,and we observe the incidence of MTI.RESULTS Incidences of MTI were of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high,middle and low groups.The group of high scores for3km running was liable to get overuse in-juries,and the group of low scores for3km was easy to get acute traumatic injuries.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different measures to prevent MTI of recruits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level.

0 引言

在和平時期,國內(nèi)外的軍訓傷主要發(fā)生于新兵基礎訓練階段[1,2] .目前認為,軍事訓練傷的發(fā)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2-5] .國外研究表明,新兵入伍時3.86km跑成績差者較成績優(yōu)者更易發(fā)生軍訓傷,建議其作為入伍篩選條件之一[6] .我們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重點對體能因素進行研究,為進一步干預提供依據(jù).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陜某部參加1999年度基礎訓練的兩全訓步兵團部分新兵.訓練時間:1999-01-01/1999-03-31.共416名,占應測人數(shù)100%.全部為男性,年齡(19.0±2.1)歲,身高(168.7±18.0)cm,體質(zhì)量(58.6±8.2)kg,初中文化程度285人,高中116人,其他15人.

1.2 方法 體育教研室專業(yè)人員于開訓時及結束時盲法測受試者3km跑、100m跑、立定跳遠、立定投彈、引體向上、俯臥撐六項成績.成績換算參照1992年中國總后勤部頒布《士兵體能的測量和評價》.于開訓前收集包括身高、體質(zhì)量、年齡等項目在內(nèi)的人文資料,完成基線調(diào)查.由兩名??漆t(yī)生每4wk逐連篩檢和治療傷員,填寫《傷員個案調(diào)查表》,具體診斷標準參照《中國軍事訓練傷診斷與分類標準》及相關文獻[7] .

統(tǒng)計學處理:全部數(shù)據(jù)經(jīng)邏輯審核后輸入數(shù)據(jù)庫,采用率的χ2 檢驗.

2 結果

2.1 第一次測試總成績與訓練傷發(fā)生情況比較 為觀察不同初始運動能力的新兵在整個基礎訓練過程中的訓練情況,根據(jù)初始成績,采用累積百分比擬定分組標準:成績低組總分≤135,成績中組總分>135,≤210,成績高組總分>210,具體見Tab1.初始成績總分與訓練傷累積發(fā)生率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進一步將訓練傷分為過勞性和急性創(chuàng)傷性損傷可以發(fā)現(xiàn),盡管各組間有所變化,但仍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第一次測試總成績分組與訓練傷發(fā)生情況比較 略

2.2 3km跑成績與訓練傷的關系 以3km跑步初始成績將416名受試者分為3組.結果,初始3km成績好的組過勞性損傷發(fā)生率高于差組;初始3km跑成績較差者發(fā)生過勞性損傷反而較低(Tab2).

表2 初始3km跑成績分組與訓練傷發(fā)生情況比較 略

2.3 3km跑成績與過勞性損傷的關系 以是否為過勞性損傷分組觀察3km跑成績,結果過勞性損傷組明顯不如非受傷組[(13.44±2.10)min vs(12.60±1.55)min,P

3 討論

美軍在海灣戰(zhàn)爭后所修訂的《野戰(zhàn)條例》中再次強調(diào),士兵的體能水平直接關系到戰(zhàn)爭準備能力.美軍參加的數(shù)次戰(zhàn)爭經(jīng)歷都充分說明了體能在戰(zhàn)場上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事實證明,軍人在戰(zhàn)場上的生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身的耐力.新兵入伍時身體素質(zhì)參差不齊,但在部隊的訓練是統(tǒng)一的行動,不管是否能夠適應同樣的訓練強度,人人都必須完成同樣的訓練量.那么,身體素質(zhì)較差的新兵所承受的運動負荷大于其自身的承受能力,是否會導致訓練傷的發(fā)生呢?國外研究表明,入伍前的體格健康水平,或所進行過的體格鍛煉活動容量,對于軍事體育訓練之后訓練損傷的發(fā)生是個保護因子[8] .本次調(diào) 查結果顯示,在代表速度的100m跑,反映技術與上肢力量的立定投彈和引體向上的成績均較差,原因在于受試對象相當一部分是由學生直接入伍,入伍前均無勞動史,也無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史,其力量,尤其是上肢力量較差,對要求掌握技術的項目表現(xiàn)更差,而技術要求相對簡單的3km及下肢力量項目成績較好,這與一般人群相比較容易理解.

將6項測試成績參照軍隊標準換算成得分,根據(jù)第一次測試成績將所有傷員分為3組,希望可以從中看出初始訓練成績與訓練傷發(fā)生的關系.結果顯示:總訓練傷、過勞性損傷、急性創(chuàng)傷性損傷發(fā)生率均與3組總分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原因可能為:①不同初始成績組間的訓練傷發(fā)生情況真的無差異,這與以往的文獻報道不一致[6] ;②6項中某一項或幾項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但他們的和互相抵消,使其總分分組比較時結果差異不顯著.為此,我們進一步對單項成績分組,統(tǒng)計各組間的訓練傷發(fā)生情況,其中較有意義的是:在11.12~20.00min之間初始3km成績相對好的組,訓練傷尤其是過勞性發(fā)生人數(shù)相對較多,這種結果是出人意料的.出現(xiàn)這種反常結果的原因可能是:①抽樣誤差造成的假陽性;②3km跑成績較差組因發(fā)生急性創(chuàng)傷性損傷較多,傷員活動受限,導致過勞性損傷較少.所以它很可能是一種競爭偏倚所至.總之對這一問題還有待深入研究.訓練結束時受傷組與非受傷組(以過勞性損傷分組)比較,發(fā)現(xiàn)受傷組3km成績的確不如非受傷組,表明訓練傷對訓練成績的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Huang CL.Actuality and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training in-juries [J].Renmin Junyi(Peope’s Mil Surg),1994;2:8-10.

[2]Li LS.Epidemiology research of military training injuries [J].Jiefangjun Yixue Qingbao(Med Inform PLA).1993;7(5):241-243.

[3]Ross JA.Review of lower limb overuse injuries during basic mi-litary training [J].Mil Med,1993;158(6):410-425.

[4]Stephan J,Rudzki.Major injuries in Australian army recruits.PartⅡ:Location and cause of injuries seen in recruits [J].Mil Med,1997;(162):477-480.

[5]Stephan J,Rudzki.Major injuries in Australian army recruits.PartⅢ:The accuracy of a pretraining orthopedic screen in pre-dicting ultimate injury outcome [J].Mil Med,1997;(162):471-483.

[6]Richard A,Shaffer.Use of simple measures of physical activity to product stress fractures in young men undergoing a rigorous physical training program [J].Am J Epidemiol,1999;(149):236-242.

篇4

Abstract: The new recruit training phases is the key period of the change from the common to the soldier. As the main manager, the management of the cadreman depends on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he new recruit. Several suggestions of improving cadreman is put forward from the education, the training and the management.

關鍵詞: 新兵骨干;管理能力;建議

Key words: cadreman;management ability;suggestion

中圖分類號:E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6-0133-02

0 引言

從今年開始,全軍部隊的新兵補充工作由年底改為秋季,如何適應新的變化,抓好新兵新訓工作,保質(zhì)保量完成任務,是軍地雙方都面臨的問題。新訓質(zhì)量的好壞事關部隊發(fā)展基礎和戰(zhàn)斗力生成,新兵骨干是新兵訓練的主要組訓者,應當從“思想教育、軍事訓練、科學管理”三個方面入手,確實提高思想教育的針對性、軍事訓練的規(guī)范性、科學管理的有效性,才能使新兵迅速完成由普通公民向合格軍人的轉(zhuǎn)變。

1 強化教育,打牢思想根基

1.1 堅持教育引導 對于剛剛踏入軍營的新兵,新兵骨干應對其加強人民軍隊性質(zhì)宗旨、艱苦奮斗、尊干愛兵、遵紀守法、民族團結等教育,使其入腦入心,引導新兵了解自己肩負的職責使命;堅持用部隊的光榮傳統(tǒng)和英雄事跡教育新兵、感染新兵,引導新兵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1.2 注重思想引領 如今,由于征兵制度的改革,新兵成分比較復雜,入伍動機多樣化,這使部隊思想工作的開展增添了難度。作為新兵骨干,可以采取深入班排聊天、訓練間隙談心、文體娛樂互動等方式方法,加強感情交流,抓好隨機教育,增強部隊生活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時,新兵骨干還應熟悉新兵各項底數(shù),根據(jù)不同的生活閱歷、性格特征、思想覺悟、入伍動機、興趣愛好和情緒變化,找準新兵的思想癥結,有針對性的做好思想轉(zhuǎn)化工作。

1.3 突出幫教引路 新兵骨干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結成對子,設身處地的幫助新兵解決實際問題,心貼心的幫助新兵度過思鄉(xiāng)關、自立關和吃苦關,面對面教會新兵部隊各項工作細節(jié),手把手幫助新兵料理個人生活事務,確保新兵盡快適應部隊生活。

2 循序漸進,夯實訓練基礎

2.1 根據(jù)入伍訓練的目標定位設置訓練內(nèi)容 如今新兵已基本為90后,特點比較復雜,應根據(jù)新的時代特點科學的選擇訓練內(nèi)容,既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又要堅持按綱施訓。新兵骨干應突出以下訓練,一是要增加“團隊精神”訓練內(nèi)容,在新兵入伍強化訓練階段,可以把基礎訓練和心理訓練的課目整合為具有競爭性的對抗項目進行,從而激發(fā)新兵的團結意識;二是增加“自信心”訓練內(nèi)容,教育新兵要有積極、自信、樂觀的態(tài)度,注重發(fā)揮每個新兵的長處;三是增加“意志力”訓練內(nèi)容,在訓練中選擇一些難度大、運動量大、訓練時間長的訓練項目,根據(jù)新兵的能力素質(zhì)不同,有針對性的進行意志品質(zhì)的訓練。

2.2 根據(jù)心理生理的特點規(guī)律運用訓練方法 在組織新兵訓練過程中,新兵骨干應當根據(jù)新兵心理生理特點,運用以下訓練方法,一是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相結合。新兵對各個訓練課目都有直接的興趣,但是由于訓練具有強制性和高度的嚴格性特點,大量的課目不容易引起新兵的直接興趣,這就要求把直接興趣課目和間接興趣課目科學結合起來,調(diào)動新兵訓練的積極性;二是理解記憶和機械記憶相結合,新兵訓練中,無論是技術訓練還是戰(zhàn)術訓練,都有很多要領需要牢記在心,其中有些需要理解記憶,有些卻只需要機械記憶。根據(jù)記憶內(nèi)容的不同,科學的把理解記憶和機械記憶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促使新兵牢固掌握所學內(nèi)容;三是心智技能和動作技能相結合,新兵訓練的一大特點就是原理和動作緊密結合,學中有練,練中有學,只有將學和練科學的進行組合,合理的進行分配,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訓練效率;四是情感鍛煉和意志鍛煉相結合,新兵的情感比較豐富,但也比較脆弱,所以訓練當中,不管環(huán)境多么艱苦,氣候多么惡劣,心理生理消耗多大,都必須一絲不茍的長期堅持訓練,培養(yǎng)新兵沉穩(wěn)的心理和提高控制情緒的能力。

3 科學管理,杜絕不良傾向

3.1 不戴“一茬不如一茬”的“有色鏡” 不少帶兵人感嘆“兵難帶,心難近”,習慣給戰(zhàn)士尤其是“90后”戰(zhàn)士貼上“嬌慣、懶惰、自私、有個性、不能吃苦……”的標簽。不可否認,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青少年,身上的確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我們不能僅憑一些個別現(xiàn)象就去全面否定他們?!?0后”戰(zhàn)士到底能不能擔當起軍人的使命和責任?在抗雪救災、汶川抗震的那一刻,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已經(jīng)向全國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因此,新兵骨干在面對新入伍戰(zhàn)士時,要主動摘掉“一茬不如一茬”的“有色鏡”,摒棄“標簽化”思維,全面客觀審視、評價他們,努力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迅速適應環(huán)境。

3.2 不當“情況一問三不知”的“糊涂漢” 不少新兵入伍前經(jīng)歷閱歷復雜、社會經(jīng)驗豐富、思想心理多樣,有的來部隊前上過學、出過國、打過工、經(jīng)過商,有的家庭背景關系錯綜復雜,有的與異往隨意、婚戀態(tài)度不嚴肅,有的經(jīng)常出入不健康場所。怎樣掌握新兵各方面真實情況,是擺在新兵骨干眼前的一道難題。如何破解這道難題,要求新兵骨干必須務實作風,扎實做好經(jīng)常性思想工作;必須提高觀察鑒別能力,準確分析判斷情況;必須采取多種手段、多方渠道調(diào)查了解,全面掌握所屬新兵思想、性格、心理、身體、婚戀、交往、家庭、經(jīng)歷閱歷等“八個底數(shù)”,才能做到知根知底、心中有數(shù),為開展工作打下基礎。

3.3 不做“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 從社會角度看,當代年輕人心理承受能力低,抗挫折打擊能力弱,已然成為一個普遍現(xiàn)象。在新兵骨干眼中,新兵如同溫室的花朵一般身體柔弱、心理嬌嫩,擔心管得太緊、要求太嚴,新兵難以適應容易出事。在“老好人”思想和畏難情緒的影響下,“不敢管、不愿管、不會管”的問題在少數(shù)新兵骨干身上仍有體現(xiàn),降低訓練標準,減少管理要求,對問題視而不見,對矛盾避而遠之,不求新兵成績突出,只求平安順利。如此低標準帶出的新兵,沒過好軍營第一關,新兵下連后往往成為單位的后進分子。因此,新兵骨干要堅持依法從嚴治軍,以條令條例為準繩,以規(guī)章制度為依據(jù),嚴在有理,嚴而有度,嚴中有愛。

3.4 不說“你不如何便怎樣”的“恐嚇話” 少數(shù)新兵骨干在帶兵過程中,習慣采取一些威脅、恐嚇、逼迫新兵的方式,特別是對待一些性格執(zhí)拗“不太聽話”、屢教不改“錯誤不斷”的新兵,說一些不負責任的話。這樣的嚇唬,讓不少新兵惶恐不安心生畏懼,也讓一些新兵表面屈服,時間一長便發(fā)現(xiàn)這不過是“光打雷不下雨”的虛招。因此,新兵骨干在帶兵過程中,要善于梳理說教,講話要實事求是,教育要切中要害,句句在理字字生根,才能讓新兵心服口服。

身教重于言教,新兵骨干只有時刻注意維護自身形象,努力樹立思想過硬、為人踏實、公道正派、履職認真、作風硬朗、嚴格自律、舉止文明的良好形象,才能給新兵的軍旅生涯奠定基礎,給新兵留下深刻印象,讓他們心懷感動銘記一生。

參考文獻:

[1]黃受安.軍隊基層管理及其運作[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9.

[2]劉高平.士兵行為管理[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

篇5

目的 探討綜合心理干預對新兵訓煉前后心理和細胞免疫狀況的影響。 方法  380名二炮新兵隨機分為心理干預組和對照組。在新兵訓練期3個月中,對心理干預組200名新兵進行綜合心理干預;利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焦慮自測量表(sas)、抑郁自測量表(sds),在新訓開始和結束時,進行心理狀態(tài)測定;并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兩組新兵新訓前后t、b、nk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 結果  訓練結束時心理干預組新兵在scl-90中的軀體化、抑郁、焦慮、恐怖等項的分值,sas 和sds 中的總分值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心理干預組新兵cd3+、cd3+cd4+、淋巴細胞和cd4+/cd8+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cd3+cd8+和cd3-cd56+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  適當?shù)木C合心理干預對提高新兵心理健康和免疫功能均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新兵;心理干預;細胞免疫功能

effects of multipl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mental state and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of the second artillery army soldiers.

xu ji-ping,wang xiao-hai,huang shao-bing,et al.

(institute of field medicine, changhai hospital,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p. r. china)

abstru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mental state and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of second artillery army soldiers. methods  the 380 newly recruited second artillery army soldi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consited of 180 soldiers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200 soldiers. multipl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were applied to soldier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for a period of 3 months. the emotional change of every soldiers was evaluated by usin symptom checklist-90 scale  (scl-90),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intervention period. the percentage of t,b and nk cell subpopulation were assessed by flow cytomtry.  results  the scores of new recuited soldiers in intervention group measured with scl-90, sas,sds were low as 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ercentage of cd3+、cd3+cd4+、cd4+/cd8+ in soldier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multipl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are beneficial to the mental conditions and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of the second artillery army soldiers .

key words:  new recruit soldi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新兵入伍后為迅速完成其社會角色的轉(zhuǎn)變,新兵訓練期是重要的一個階段。常規(guī)新兵入伍訓練主要包括隊列訓練、軍事訓練、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為適應新時期軍事斗爭的需要,綜合心理干預已逐漸納入各部隊新訓工作中,我們針對第二炮兵部隊的特點,在某部新訓中觀察了綜合心理干預對新兵心理狀況和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在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第二炮兵某部新兵新訓期間隨機選取380名男性新兵,隨機分為心理干預組和對照組。兩組戰(zhàn)士在年齡、籍貫、文化程度、軍事訓練內(nèi)容上均無顯著性差異。所有入選對象經(jīng)新兵體檢均健康,并通過全軍征兵心理測試,既往無精神病史。

1.2  方法

1.2.1  綜合心理干預和心理狀態(tài)評定  綜合心理訓練由第二軍醫(yī)大學野戰(zhàn)內(nèi)科研究所和新兵團聯(lián)合組織及實施,心理干預組新兵在進行常規(guī)心理衛(wèi)生教育和心理監(jiān)測的基礎上,運用現(xiàn)代軍事醫(yī)學心理學理論,根據(jù)二炮部隊特點進行系統(tǒng)心理訓練和心理咨詢(包括戰(zhàn)場模擬訓練、合理冒險訓練、自我認知訓練、信念強化訓練、情緒調(diào)控訓練、團隊拓展合作訓練)等。新兵心理狀態(tài)評定工具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別在新訓開始前和結束時,由專業(yè)人員和兼職心理醫(yī)師組織,以新兵連為單位,按照統(tǒng)一的測試程序,遵循對測試結果保密原則,要求自評者真實填寫、獨立完成測評,當場收卷,隱去姓名并進行統(tǒng)一編號,有效答卷回收率100%。

1.2.2  細胞免疫功能的檢測  空腹抽取靜脈血,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兩組新兵新訓前后外周血cd3+(t淋巴細胞)、cd3+cd4+(t輔助淋巴細胞)、cd3+cd8+(t抑制淋巴細胞)、cd4+與cd8+比值(cd4+/cd8+)、cd3-cd19+(b淋巴細胞)、cd3-cd56+(nk淋巴細胞)等細胞免疫指標,所用試劑均為美國bd pharmingen公司產(chǎn)品。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檢測結果采用“x2±s”來表示,應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新訓前后指標比較采用均數(shù)比較compare mean方差分析,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新兵新訓前后scl-90檢測結果比較  在新訓結束后兩組新兵除強迫癥狀、偏執(zhí)、精神病性外所有項目分值均明顯低于新訓前(p<0.05);在新訓后心理干預組軀體化、抑郁、焦慮、恐怖等項的分值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新兵新訓前后scl-90檢測結果比較(略)

注:與同組新訓前比較,*p<0.05; 與對照組新訓后比較:p<0.05

2.2  兩組新兵訓練后sas和sda的變化  在新訓結束時所有新兵sas、sds的總分值均明顯下降(p<0.05),心理綜合干預組戰(zhàn)新兵較對照組下降更顯著(p<0.05),(見表2) 。

表2  新訓前后兩組新兵sas、sds測試結果比較(略)

注:與同組新訓前比較*p<0.05; 與對照組新訓后比較:p<0.05

2.3 新訓前后兩組新兵免疫狀況變化  在新訓結束時,與新訓前比較,兩組新兵cd3+、cd3+cd4+、淋巴細胞和cd4+/cd8+均明顯升高(p<0.05),cd3+cd8+和cd3-cd56+均明顯降低(p<0.05)。進一步對新訓后觀察,心理干預組新兵新訓后cd3+、cd3+cd4+、淋巴細胞和cd4+/cd8+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新訓后(p<0.05),cd3+cd8+和cd3-cd56+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

表3  新訓前后兩組新兵細胞免疫指標測試結果比較 (略)

注:與同組新訓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新訓后比較:p<0.05

3  討論

   

現(xiàn)代戰(zhàn)爭條件下,生命處于持續(xù)的威脅之中,可怕的景象和聲音對戰(zhàn)士的心理和生理都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敵方以高技術裝備威懾為核心的心理戰(zhàn)所產(chǎn)生的效應極易接近或超過軍人的心理承受極限[1]。尤其是高技術局部戰(zhàn)爭的突發(fā)性、激烈性、對抗性和毀傷性,較常規(guī)技術條件下的戰(zhàn)爭顯著增大,武器裝備、信息變化、作戰(zhàn)樣式和戰(zhàn)場環(huán)境對官兵心理沖擊亦明顯增強,可導致較常規(guī)戰(zhàn)爭更為強烈和復雜的心理反應[2]。大量調(diào)查表明,作戰(zhàn)人員戰(zhàn)術修養(yǎng)和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在新兵時期是最重要[3]。

   

新兵入伍后,由于社會角色的轉(zhuǎn)變,其心理上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表現(xiàn)出對新兵訓練生活的不適應,在新訓期間會產(chǎn)生一些心理變化。了解集訓對新兵的影響,以及新兵集訓前期和后期身心健康狀況的變化,對掌握新兵的部隊生活適應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在新訓開始和結束時,進行新兵心理狀態(tài)測定,結果表明,新訓結束時,心理干預組新兵在scl-90中的軀體化、抑郁、焦慮、恐怖等項的分值,在sas 和sds 中的總分值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新訓階段,應對新兵在適應部隊生活、調(diào)節(jié)心理狀態(tài)方面多做工作,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從單一的家庭生活的小圈子轉(zhuǎn)向集體軍營生活的大環(huán)境,以提高戰(zhàn)士的心理素質(zhì),尤其要對對個別心理存在問題新兵及時進行心理干預,才能提高戰(zhàn)士的心理耐受能力,從而減少平時部隊因心理問題出現(xiàn)的減員[5]。

   

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變化是反映機體細胞免疫的重要指標[6],動態(tài)觀察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4+與cd8+比值(cd4+/cd8+)、cd3-cd19+、cd3-cd56+等細胞免疫指標反映了新兵新訓前后免疫自穩(wěn)狀態(tài)和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研究已表明軍事應激可能對參戰(zhàn)人員免疫功能造成明顯的影響,過度的心理應激狀態(tài)將降低機體的整體免疫力,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7,8]。在本研究發(fā)現(xiàn),給予新兵適當?shù)男睦砀深A措施不但可以改善新兵的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同時對新兵細胞免疫功能也有提高,對整體提高部隊戰(zhàn)斗力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肖曉維.現(xiàn)代高技術戰(zhàn)爭對官兵心理影響及對策[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4,17(4):91~92.

[2] 張青蓮.現(xiàn)代高技術局部戰(zhàn)爭中的護理特點及對策[j].西南軍醫(yī), 2006,8(1):107~108.

[3] 李兆申,黃文.信息化戰(zhàn)爭與軍人心理應激[j].人民軍醫(yī),2007,50(6):311~312.

[4] 趙蘭民,甘景梨,楊春,等.2005年某部新兵適應障礙的調(diào)查分析[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7):676~677.

[5] 陳劍偉,李兆申,黃文,等. 心理素質(zhì)訓練對新兵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7,32(3):196~198.

篇6

關鍵詞:普通高校;軍事技能訓練;大學生軍訓

軍事技能訓練是學生軍事訓練的兩大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增強學生組織紀律觀念,培養(yǎng)艱苦奮斗作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技能,為中國人民培養(yǎng)后備兵員和預備役軍官、為國家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礎?!镀胀ǜ咝\娛抡n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規(guī)定了軍事技能訓練的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十分豐富,教學目標也很明確,但從訓練效果來看與入伍訓練階段有較大的差距,有些學校甚至沒有達到《大綱》規(guī)定的基本訓練目標。根源在于沒有落實《大綱》規(guī)定的訓練內(nèi)容。通過對新疆普通高校近年來軍訓實踐的調(diào)查與了解,大部分高校只落實了《大綱》規(guī)定部分訓練內(nèi)容,有些院校僅僅完成了隊列條令的教育和訓練。這種現(xiàn)狀不但有悖于在普通高校開展軍事訓練的最初目的,也會影響普通高校軍事訓練的深入發(fā)展。

結合新疆高校的實際和特點,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克服制約軍事技能訓練內(nèi)容落實的不利因素,提高軍事技能訓練的質(zhì)量。

一、吃透《大綱》精神實質(zhì),提高對軍事技能訓練的認識

有些高校認為軍事技能訓練就是軍事訓練,重視新生入學后的“軍訓”,而忽視軍事理論教學工作;有些高校把隊列訓練等同于軍事技能訓練,新生軍訓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隊列訓練中,甚至搞轟轟烈烈的閱兵式和分列式。這樣就導致在軍事訓練實踐中重軍事技能訓練輕軍事理論教學,重隊列訓練輕其他技能訓練的落實;在軍事技能訓練的時間安排上,教輔部門以教學任務重為借口,不能按照《大綱》的要求安排充足的訓練時間?!洞缶V》明確指出軍事課(含軍事理論教學和軍事技能訓練)列入普通高等學校的教學計劃,其中軍事理論教學時數(shù)為36學時,軍事技能訓練時間為2-3周,實際訓練時間不少于14天;《大綱》還規(guī)定了普通高校軍事技能訓練的內(nèi)容包括條令條例教育與訓練、輕武器射擊、戰(zhàn)術、軍事地形學和綜合訓練五個部分十六個課目,隊列訓練只是十六個課目之一。訓練時間是訓練內(nèi)容的保證,沒有足夠的訓練時間,訓練內(nèi)容是難以落實的,高校的教輔部門應認真領會《大綱》精神,嚴格按要求安排訓練時間;同時,大學生在初、高中階段基本上參加過軍事技能特別是隊列訓練,而且上體育課、參加集體活動時都經(jīng)常用到隊列動作,有一定的隊列基礎,在高校進行軍事技能訓練時可適當壓縮隊列訓練時間,以便使其他技能訓練內(nèi)容得以落實。

二、拓寬派遣軍官渠道,保證軍訓教官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

部隊新兵入伍訓練階段除在編軍官,每10名新兵就配有1名班長和1名副班長,基本上是“四會”教練員,能夠做到手把手地教學,面對面地做思想工作,訓練質(zhì)量才有了保障。按照軍區(qū)學生軍訓辦公室的規(guī)定和新疆高校的軍訓實踐,部隊派遣軍官和學校參訓學生的比例一般為1:50,這個數(shù)量難以滿足實際需要,而且派遣軍官的質(zhì)量也普遍低于新兵入伍訓練時的干部骨干,高校軍訓時正值部隊野外駐訓,留守人員都是成建制的幾個連隊和各個單位看管營房的戰(zhàn)士,有三分之一以上是當年入伍的新兵,學生軍事技能訓練的部分內(nèi)容有些新兵都沒有接觸過,根本談不上教學,更不用說達到會講、會教、會糾正動作和會做思想工作的“四會”要求了。派遣軍官可以考慮和國防生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新疆有兩所高校承擔著培養(yǎng)國防生的任務,在校國防生總?cè)藬?shù)將近800人,在這部分學生中可以挑選一部分完成了基本軍事訓練任務的學生擔任大學生的軍訓教官,這樣既能減輕部隊派遣軍官的壓力,也可以使國防生盡早進入實踐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教學和組訓能力,與國防生的培養(yǎng)目標是一致的。對承擔軍訓任務的派遣軍官要提前進行集中培訓,讓他們清楚訓練的內(nèi)容,明確訓練要求和訓練目標,了解大學生的特點,學習訓練方法,進行示教作業(yè)和示范教學,以確保施訓質(zhì)量。

三、加強軍訓基地建設,探索軍事技能訓練的新途徑

目前,我區(qū)大學生軍訓缺少專門的基地,大多是利用當?shù)伛v軍場地和校園組織訓練。這些臨時性措施雖然可以解燃眉之急,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隨著大學生軍訓工作規(guī)范化的深入發(fā)展,這種做法已經(jīng)凸顯出很多問題:一是與部隊訓練矛盾突出,軍訓場地難以協(xié)調(diào)。高校組織軍訓一般都是安排在新生入學時的8、9月份,而這個時間段正是部隊開展專業(yè)訓練的黃金時期,訓練場地難以協(xié)調(diào)。二是造成開支浪費,軍訓經(jīng)費難以保障。我區(qū)高校的布局較多地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地帶,而部隊駐地一般位于遠離城區(qū)的市郊或者農(nóng)村,兩者相距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往返交通費每人平均就要幾十元,一所高校新生往往在千人以上,每年軍訓僅路費開支的數(shù)目就很大。軍訓專項經(jīng)費有限,盲目增加開支勢必造成財政赤字,超支部分依靠自身很難彌補。三是校園內(nèi)訓練設施缺乏,軍訓效果難以落實。大學校園缺乏必要的訓練設施和器材,只能組織隊列等徒手動作的訓練,有的復雜訓練科目如射擊、投彈等則因場地、器材等因素限制而無法進行。

篇7

在總隊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經(jīng)過新兵團全體官兵的周密部署和緊張籌備,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20__年新兵訓練動員大會。根據(jù)公安部消防局、省消防總隊《二ОО四年冬季新兵訓練計劃》精神,為了確保新兵訓練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實現(xiàn)“確保安全,確保質(zhì)量”的新訓目標,總隊從全省各基層消防支隊、大隊和中隊抽調(diào)了百余名帶兵骨干組建了新兵團,并對帶兵骨干進行為期20天的集中強化訓練,規(guī)范了管理、訓練、教學的方式方法,統(tǒng)一了標準,為今年的新兵集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參加今年集訓的新兵達530名,這是我省消防部隊有史以來人員數(shù)量最多的一次新兵集訓。總隊黨委高度重視新訓工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今年的新訓工作,提早部署,提前準備。__*總隊長、__*政委對新兵團的組建非常關心,親自過問新兵團的組織機構、基礎建設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籌備工作,對新訓工作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在此,我謹代表新兵團全體官兵向關心支隊新訓工作的總隊黨委和總隊領導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今年的新兵來自福建、廣東、山東三省,其中福建籍新兵有250名,廣東籍新兵有180名,山東籍新兵有100名。從今年的新兵素質(zhì)分析來看,有五個特點:一是適齡青年占主體,年齡在18至20周歲的占85;二是優(yōu)秀青年比例大,其中團員占88,還有4名預備黨員,當過民兵骨干、共青團干部和被評為先進的在校學生占15;三是文化程度符合征集條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2,其中大專以上文憑有10人;四是具有個人特長的比較多,其中29人會駕駛汽車,11人掌握一定的木工操作、水電維修等技能;五是入伍動機多樣化,通過問卷調(diào)查,大部分的新兵都是熱愛軍營、立志報國,抱著在軍營建功立業(yè)的美好愿望入伍的,也有自愿到部隊接受鍛煉,追求政治進步與功利目的并存,對警營充滿信心。從這些數(shù)據(jù)來看,當前的新兵結構是社會改革深入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人們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客觀反映,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其主流是積極的,我們對今年新訓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和新的成績也充滿了信心。

同志們,新戰(zhàn)士是軍隊的新生力量,是戰(zhàn)斗力生成的不竭源泉,管好訓好新戰(zhàn)士,關系到部隊的全面建設和發(fā)展的基礎,關系到戰(zhàn)斗力的提高??傟狘h委對今年的新訓工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全體新同志通過45天的集中訓練,全面打牢軍政素質(zhì),實現(xiàn)從一名普通老百姓到軍人的轉(zhuǎn)變,實現(xiàn)總隊黨委對新訓工作“確保質(zhì)量,確保安全”的總體目標。在此,我對新兵團全體官兵提幾點要求。

一、做好思想準備,實現(xiàn)角色轉(zhuǎn)變。穿上軍裝并不等于就是一名軍人,要實現(xiàn)從老百姓到軍人的轉(zhuǎn)變,還需要經(jīng)歷更加艱難的考驗,還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即將開始的新訓工作,就是實現(xiàn)由普通青年到合格軍人角色轉(zhuǎn)變的第一步,同志們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首先,要提高認識,安心服役。依照法律服兵役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同志們來到部隊,盡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適齡公民應盡的義務。有些新同志當兵前對部隊充滿憧憬和向往,到了警營后隨著對部隊新鮮感的消失和生活節(jié)奏的越來越緊張,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會有吃不消的感覺,甚至產(chǎn)生動搖的念頭。新戰(zhàn)友只要調(diào)整心態(tài),端正入伍動機,相信大家還是能很快適應的。部隊是一個大熔爐,是一所大學校,是一個特別能鍛煉人的地方,要珍惜這個機會,安心服役,勤奮學習,刻苦訓練,爭取早日在警營里建功立業(yè),向遠方的親人傳遞喜報。其次,要自我調(diào)整,融入部隊。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在搖籃里長大,父母不可能和自己生活一輩子,作為兒女,遲早要離開父母的懷抱而走社會,去獨立生活。大家要自我調(diào)整,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部隊的工作、學習、訓練和生活中,把新兵團當作一個大家庭,積極參與新兵團組織的各項文體活動,與戰(zhàn)友搞好團結,在干部班長的帶領下搞好訓練,做好本職工作,盡快溶入這個新家,成為其中一員。第三,要樹立信心,不怕困難。新戰(zhàn)士剛從比較寬松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走進警營,適應部隊緊張正規(guī)的生活和訓練要有一定的時間,不能對自己適應能力的信心產(chǎn)生動搖。要堅信自己一定能夠很快適應部隊生活,并在以后的警營生涯中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大有作為。同時也要相信部隊一定能夠公平公正地給你們提供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給你們創(chuàng)造獨立完成任務的機會,讓你們在實踐中不斷鍛煉自己獨立的工作能力,增長才干。所以你們面對困難不要氣餒,一定要樹立起在警營建功立業(yè)的決心和信心。

二、嚴格要求自己,實現(xiàn)軍政過硬。從軍報國,是熱血青年的選擇,但軍旅生涯從古到今都是艱苦的,同志們要發(fā)揚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去掉嬌嬌氣,自覺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在部隊這個大熔爐里百煉成鋼。要打好政治思想、業(yè)務技術、作風紀律和身體素質(zhì)“四個基礎”:在政治教育方面要明確我軍宗旨,端正入伍動機,實現(xiàn)思想入伍;在紀律作風方面要改變一般社會青年的不良習氣,用條令條例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認真執(zhí)行一日生活制度,養(yǎng)成良好的警容警姿,實現(xiàn)行動入伍;在業(yè)務訓練方面要愛軍習武,正確對待苦和累,增強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苦練技能,強健體魄。要達到“四個增強”:一是軍政素質(zhì)明顯增強;二是奉獻精神明顯增強;三是團隊精神明顯增強,;四是吃苦耐勞精神明顯增強。通過45天的學習、教育和訓練,進一步端正服役態(tài)度,認清歷史使命,明確奮斗目標,激發(fā)前進動力,強化軍人意識,培養(yǎng)優(yōu)良作風。

三、落實以形帶兵,當好啟蒙老師。帶兵骨干上要對組織負責,下要對新同志負責,中間要對自己負責,所以說職務不高,責任不輕,影響不小。新訓骨干是新兵入伍后部隊生活的啟蒙老師,一定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給新同志做好榜樣。一要當好行動“帶頭人”。帶兵骨干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為新同志模仿的對象,工作學習訓練的標尺,要身教重于言教,處處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做到平時工作走在前、臟活累活干在前、條令紀律嚴在前,以自身的模范行為感染、啟迪新同志,時時處處為新同志作好表率,用自己的身體語言帶著新戰(zhàn)友走好軍旅第一步。二要當好生活“知心人”。新戰(zhàn)士多數(shù)初次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一時難以適應部隊緊張的生活,迫切需要帶兵骨干們真誠熱心的幫助。帶兵骨干要樹立正確的帶兵觀念,對待新同志要像自己的親兄弟一樣,傾注一腔真情,奉獻一片赤誠。要及時了解新戰(zhàn)士的思想、關心他們的生活、鼓勵他們進步,掉隊時拉一把,困難時扶一把。幫助新同志要熱情真誠、盡力盡為,凡是部隊條例允許范圍內(nèi)能解決的,要盡快解決;不能解決的,也要話說到、腿跑到,給新同志解釋清楚。使其真切感受到部隊大家庭的戰(zhàn)友情、兄弟愛。三要當好訓練“有心人”。要講究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安排訓練時,要充分考慮到新兵的特點,科學安排訓練科目,注意勞逸結合,因勢利導,循序漸進,以與時俱進的精神施以科學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方式,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新兵訓練是每個軍人軍旅生涯的第一站,對每個新兵往后的警營生活和成長進步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帶兵骨干要轉(zhuǎn)變觀念,更新思路,樹立信心,認真負責,相信通過全體參訓官兵的共同努力,新訓取得成績指日可待。

四、嚴抓細管精訓,落實兩個確保。新兵團要把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始終貫穿于整個新訓期間。今年的新訓時間短,任務重,高求高,影響大,45天的新訓生活對新同志今后的成長進步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些都對全體帶兵骨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完成總隊黨委“確保質(zhì)量、確保安全”的新訓工作目標,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管理教育要抓作風養(yǎng)成。新戰(zhàn)士的作風養(yǎng)成要從點滴抓起,從小節(jié)抓起。正確把握嚴格管理的度,要堅持依法帶兵和以情帶兵的有機結合,要嚴格按條令條例規(guī)范新戰(zhàn)士的日常工作、生活和訓練程序,狠抓養(yǎng)成訓練,一點一滴按條令抓,一招一式按條令訓,方方面面按條令摳,糾“三手”、正“三相”、揚“三聲”,培養(yǎng)新戰(zhàn)士良好的軍人作風,使新兵團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按條令運轉(zhuǎn)。二是組織訓練要抓“兩嚴兩活”。嚴格訓練嚴格要求是對新訓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活學活用和靈活安排是新兵訓練特殊性的需要,消防部隊參與滅火搶險救援任務的艱巨性和救援現(xiàn)場的不可預見性決定了我們在日常的訓練別是新訓工作中一定要高標準嚴要求。新戰(zhàn)士對消防部隊的認識大多數(shù)僅限于影視和宣傳中的印象,現(xiàn)實中的消防部隊是一支紀律高度嚴明的人民軍隊,帶兵骨干對新戰(zhàn)士要從嚴要求,養(yǎng)成一切行動聽指揮、雷厲風行的戰(zhàn)斗作風。三是日常管理要抓建章立制。新兵團全體官兵要始終繃緊安全這根弦,建立健全的規(guī)章制度,對工作、學習、訓練、生活都要明確規(guī)定,日常管理要常抓不懈,做到防范于未然。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真正把新訓安全防事故工作作為新訓期間的一項大事來抓,要認真研究、準確把握事故發(fā)生的規(guī)律和因素,采取有力措施,把安全防事故工作做細做實,做在前面。同時要以高度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搞好后勤保障工作,多下功夫,多征求就餐人員意見,為不同地區(qū)的新同志提供可口營養(yǎng)的飯菜,為新訓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篇8

【關鍵詞】新兵訓練;訓練傷;發(fā)生原因;預防對策

【中圖分類號】R2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3-0339-01

軍事訓練是和平時期部隊工作的中心任務,是部隊戰(zhàn)斗力生成的根本途徑。新兵剛到部隊,由于身體和心理素質(zhì)不夠成熟,隨著訓練強度和難度不斷增加,如不注意防護,往往容易發(fā)生訓練傷,所以,扎實做好訓練傷的傷治工作是新訓衛(wèi)生工作的重點。為此,筆者對近幾年新兵軍事訓練傷發(fā)生的原因進行調(diào)查分析,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軍事訓練傷的發(fā)生固然有偶然因素,但與教育、管理、醫(yī)學監(jiān)督等預防措施不到位和訓練不科學等因素密切相關。

1 發(fā)生原因

1.1 身體及心理素質(zhì)較差:部分新兵年齡較小,骨骼發(fā)育尚不完全成熟,協(xié)調(diào)性不夠,肌肉韌帶力量薄弱,受到高速牽拉使易發(fā)生損傷;部分新兵心理和生理年齡都還不成熟;有的新兵入伍前很少或者沒有進行過體育鍛煉,短期內(nèi)還不能適應部隊的高強度、緊張的軍事訓練;有的新兵思想過度緊張,甚至對訓練懷有恐懼心理,對高強度、高難度的訓練課目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導致動作難以做到位,使軍事訓練傷的危險性增加。

1.2 組訓不科學:平時訓練計劃性不強,訓練時間安排不合理,隨意增加訓練強度、難度或長時間進行單調(diào)性訓練;遇到上級檢查或考核時,臨時突擊集訓,隨意超時、超強度、超負荷訓練,使部分士兵訓練時的動作協(xié)調(diào)性與準確性降低,從而導致軍事訓練傷的發(fā)生。

1.3 帶傷帶病訓練:由于基層新兵連隊隊部人員少,新兵骨干為了出成績,提高政績,營造軍事訓練的“熱鬧氣氛”,經(jīng)常讓輕傷小病人員以及剛出院或半休、身體虛弱人員參加訓練。這種“不科學、不合理”的安排,常常導致軍事訓練傷的發(fā)生。

1.4 準備活動不充分或動作不規(guī)范:按照規(guī)定在每次軍事訓練前應先進行熱身運動。但少數(shù)指揮員忽視訓練前的準備活動。訓練時部分指揮員要求不嚴,未做到訓練項目的示范動作,未講解訓練注意事項和要求,致使參訓士兵動作不規(guī)范。另外,訓練場地不夠規(guī)范,有的訓練器械固定不牢等,這些都常常是軍事訓練傷的直接誘因。

1.5 宣傳教育不到位:軍事訓練前,衛(wèi)勤防護和安全教育未落實;軍事訓練中的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新兵缺乏運動醫(yī)學和運動心理學知識等,沒有開展針對性的軍事訓練傷預防知識的教育等,也是導致軍事訓練傷發(fā)生的重要原因。

1.6 爭強好勝:新戰(zhàn)士年輕氣盛,人人都有不服輸?shù)膭?,生怕訓練成績差,讓人看不起,于是有的新?zhàn)士便不顧及、不講究方式方法,一味“硬拼”,使訓練強度超過了身體的承受負荷,再加上要領不熟悉,動作失調(diào)、變形,易導致訓練傷的發(fā)生。

2 預防對策

新兵訓練初始,切忌求快求高,要科學制定訓練計劃,循序漸進,按照先易后難,先弱后強的原則,各種項目穿行,切忌進行超負荷訓練。在新兵出現(xiàn)身體不適時,應及時作出相應調(diào)整,做到勞逸結合。

2.1 健全組織,適時檢查指導:衛(wèi)勤部門要嚴格按照《軍事訓練健康保護規(guī)定》,對軍事訓練傷預防工作進行計劃指導,并協(xié)調(diào)軍訓、管理、宣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開展工作,并對軍事訓練防護工作進行監(jiān)督檢查。適時對新戰(zhàn)士的訓練傷防護知識掌握情況、訓練計劃的制定、組織實施,訓練場地達標情況,訓練傷發(fā)生等情況進行綜合檢查指導。一是檢查各級對軍事訓練健康防護工作的重視程度,指導部隊真正把預防軍事訓練傷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制定科學的軍事訓練計劃和與之相適應的軍事訓練健康防護教育計劃,并檢查組織落實和監(jiān)督情況。二是檢查訓練設施情況,指導部隊不斷完善訓練設施建設,杜絕帶故障使用,及時整改訓練場地存在的不安全隱患。三是檢查保障工作是否到位,指導部隊加強對一線保障人員的培訓。

2.2 加強宣傳教育,做好防護措施

2.2.1 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心理疏導,根據(jù)新入伍的戰(zhàn)士不同的文化水平、家庭背景、性格特點等情況,搞好分類教育和個別疏導,幫助其克服對高難度訓練課目的膽怯、緊張和恐懼,調(diào)整其心態(tài),鍛煉其意志,增強其心理素質(zhì)。訓練前要講清動作要領,使新戰(zhàn)士消除恐懼心理,增強信心,從而減少或避免訓練傷的發(fā)生。

2.2.2 防護常識教育。新兵開訓前,組織有經(jīng)驗的醫(yī)務人員進行預防軍事訓練傷的知識講座,是新戰(zhàn)士學習有關的人體生理解剖、運動生理學等知識,了解發(fā)生訓練傷的原因和預防措施,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

2.2.3 安全常識。通過黑板報、安全訓練小手冊等形式大力開展安全常識教育,教育新戰(zhàn)士自覺遵守訓練場紀律,訓練操作規(guī)程,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做到令行禁止。使大家在訓練的每一階段、每一環(huán)節(jié)、每一訓練場所都能自覺做好訓練傷的預防。

2.3 科學組訓,循序漸進:一是訓練要依據(jù)《中國人民軍事訓練大綱》的要求,針對新戰(zhàn)士的接受能力,身體心理素質(zhì)等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訓練內(nèi)容要從少到多,先易后難,螺旋式漸進,避免長時間進行單一動作訓練,不搞突擊達標訓練,嚴禁超強度訓練。二是訓練開始前,要引導新戰(zhàn)士做好熱身準備,熱身訓練應以身體做出汗為宜,并做好四肢及其他部位的活動,已增加關節(jié)的靈活性;訓練結束后,應積極組織新戰(zhàn)士進行身體放松活動,以使其體溫、心跳、呼吸恢復正常水平為宜,防止出現(xiàn)肌肉酸疼和其他疾病,尤其是大量運動后不能立即停止。三是要為新戰(zhàn)士提供良好的食宿條件,訓練期間要加強新戰(zhàn)士的膳食調(diào)劑,保證新戰(zhàn)士能夠獲得合理的膳食和充足的睡眠,以使其及時消除疲勞,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四是衛(wèi)生部門應派醫(yī)務人員經(jīng)常深入訓練場巡診、送醫(yī)送藥、救治傷病員。管理部門協(xié)助衛(wèi)生人員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訓練中的問題。

2.4 加強保護:每次訓練前,都應組織對訓練器材、訓練場地進行全面細致的安全檢查。選擇質(zhì)量好的路段進行越野訓練;平整好戰(zhàn)術訓練場地,清除場內(nèi)石塊、玻璃渣等;確保所有訓練器材表面光滑,安全牢固,木馬訓練時準備好軟墊。在訓練過程中,對一些動作要領比較難掌握的課目,要反復講解,設專人保護,避免損傷。

篇9

疲勞性損傷也稱過度使用性損傷,是由于反復進行某一項運動或長期從事某一項工作而發(fā)生的積累性損傷。在軍事訓練中,由于官兵在短期內(nèi)集中進行訓練,經(jīng)常反復進行某一項目的高強度訓練,容易出現(xiàn)骨關節(jié)和軟組織的疲勞性損傷,而且多發(fā)生在下肢。在平時的軍事訓練中,官兵發(fā)生疲勞性損傷的情況遠多于其他急性損傷,且這種損傷多發(fā)生在負重行軍、長距離跑等耐力性體能訓練過程中。由于疲勞性損傷發(fā)生緩慢。癥狀和體征在初始階段不明顯,因而易被忽視,導致?lián)p傷逐漸積累,造成不良后果。

一般認為,長時間鍛煉后出現(xiàn)的機體疲勞是正常生理現(xiàn)象,這種疲勞多為以某群肌肉酸痛為主要癥狀的肌肉疲勞,通常在休息數(shù)天即可恢復。有效的大強度訓練應達到或接近使訓練者出現(xiàn)肌肉酸痛的情況,而系統(tǒng)、科學的訓練方法能使肌肉疲勞的發(fā)生延遲,訓練后的溫水浴、按摩則有利于肌肉疲勞的恢復。但如果疲勞過度或疲勞后得不到有效的恢復,甚至同時伴有肌肉和肌腱組織的損傷,則可導致局部組織血液循環(huán)下降,引起缺血、水腫和無菌性炎癥,甚至出現(xiàn)一系列的癥狀和體征。

骨骼疲勞的發(fā)生多是由于骨組織在反復交變應力的作用下發(fā)生脆性斷裂,一般出現(xiàn)在應力集中處。由于骨骼疲勞時骨損壞和骨修復同時進行,因而只要科學掌握運動量和適當進行休息,輕微骨折可根據(jù)應力的需要而得到修復,使骨骼在重建過程中變得更加堅強。但是,如果長期進行超量訓練,使得骨損傷的速度大于骨修復的速度,則極易導致疲勞性骨折。

疲勞性骨折亦稱應力骨折。疲勞性骨折的治療比較簡單,而且不留后遺癥。關鍵在于早發(fā)現(xiàn),如在已輕微骨折后仍參加高強度訓練,就可能會發(fā)展為完全性骨折。脛腓骨骨膜炎是下肢疲勞性骨折的先兆,但易被忽視而產(chǎn)生不良后果。脛腓骨骨膜炎亦稱“新兵腿”,大多出現(xiàn)在新兵入伍訓練階段。跑步時后蹬疼痛是脛腓骨骨膜炎的特殊征象,患者局部出血,皮膚發(fā)紅、發(fā)熱,有時局部(如脛前)可有指壓性水腫,壓痛明顯,壓痛區(qū)能摸到骨面小節(jié)節(jié)。

預防疲勞性損傷的方法包括制定科學訓練方案、加強軍事訓練中的衛(wèi)生防護措施等。疲勞性損傷的預防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科學安排訓練,循序漸進,逐步加大訓練量,并注意因人而異,避免帶傷訓練;二是做好訓練前的熱身活動和訓練后的放松整理運動,及時診治訓練后出現(xiàn)的肢體傷痛;三是注意改善訓練場地、設施和環(huán)境,在天氣炎熱或寒冷時應縮短野外訓練時間。此外,還要讓士兵在訓練前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通過對訓練內(nèi)容和科學方法的充分了解,增強其完成訓練任務的信心;士兵對可能出現(xiàn)的損傷及其預防要點也應有充分了解。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篇10

【關鍵詞】 軍事人員

關鍵詞: 軍事人員;新兵;創(chuàng)傷和損傷;體育和訓練;運動技能

摘 要:目的 探討新兵初始運動能力與訓練傷發(fā)生的關系,為訓練傷預防提供依據(jù). 方法 整群抽取某兩個團各一個連新兵213人,按照GJB1337-92《士兵體能的測量和評價》的標準測量運動能力,訓練傷由專門的醫(yī)務人員定期主動篩檢. 結果 兩個團各一個連203名新兵中,受傷組與未受傷組的初始運動能力、100m跑,3000m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等成績均有顯著性差異(P

Keywords:military personnel;recruits;wounds and in-juries;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motor skills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cruit motor ability and fitness on injuries during basic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METHODS Motor ability was measured according to GJB1337-92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hysical Fit-ness for Soldiers.Injured soldiers were detected by an active screen project.RESULTS One of two units consisted of213recruits.Motor ability scores and the results of some fitness-testing items of100m running,3000m running,standing-jump,pull-ups between injured group and non-injur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0 引言

人在運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身體素質(zhì)包括速度素質(zhì)、耐力素質(zhì)、力量素質(zhì)、靈敏素質(zhì)等,是進行軍事體能訓練的基礎,這些素質(zhì)綜合反映了一個人的運動能力.本研究通過測量各項素質(zhì)來觀察其與參訓后軍事訓練傷(軍訓傷或訓練傷)發(fā)生的關系,并根據(jù)運動能力水平以及不同的身體練習來分析它們與訓練傷發(fā)生率的關系.國外研究認為,先前的體格健全水平或所進行過的體格鍛煉活動容量,對于開始軍事體育訓練之后損傷的發(fā)生,是一個有力的風險因子[1] .目前國內(nèi)關于這方面的研究較少.我們采用與國外不同的測量運動能力的方法,研究新兵運動能力對訓練傷發(fā)生的影響.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整群抽取某兩個團各兩個連1998年度男性新兵共213名,年齡18~21歲.

1.2 方法

1.2.1 前瞻性隊列研究法

1.2.2 運動能力測量 1998年新兵開訓之前測量基礎運動能力,測試項目包括:100m跑、3000m跑、立定跳遠、立定投彈、引體向上和1min俯臥撐.以《士兵體能的測量和評價》[2] 為標準,將各項素質(zhì)得分換算成標準百分[3] :Ζ田賽(標準百分) =50+(x-x )×10/s;Ζ徑賽(標準百分) =50+(x -x)×10/s,按運動能力分為得分≥320組和

1.2.3 訓練傷病例收集 研究組臨床醫(yī)生每個月定期主動篩檢一次,按《中國軍事訓練傷診斷和分類標準》[4] 診斷.

統(tǒng)計處理:運動能力與訓練傷的關系計量資料用團體t檢驗,不同運動能力水平與受傷率的關系用χ2 檢驗.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9.0軟件.

2 結果

此項研究入選新兵213名,有效人數(shù)189名,占93.1%.受傷人數(shù)41名,訓練傷發(fā)生率為21.7%.受傷組與未受傷組的運動能力、100m跑、3000m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等成績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

表1 運動能力和各項素質(zhì)對訓練傷的影響 略

表2 不同的運動能力對受傷率的影響 略

3 討論

本研究是前瞻性研究,采用隊列研究設計,所得結果真實可靠.訓練傷發(fā)生水平與文獻[5,6] 基本一致,代表性較好.運動能力較差的新兵發(fā)生訓練傷的可能性較大.運動能力是耐力、速度、力量素質(zhì)等綜合體現(xiàn)的.在受傷組中,代表耐力素質(zhì)的3000m跑、速度素質(zhì)的100m跑、代表力量爆發(fā)力和力量耐力的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等成績均低于未受傷組,而且均有顯著性差異;受傷組總體的運動成績低于未受傷組,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新兵的耐力素質(zhì)、速度素質(zhì)、力量素質(zhì)是訓練傷發(fā)生的重要相關因素,同時這幾項成績差者其身體素質(zhì)也較差,易發(fā)生訓練傷.訓練傷主要與5000m跑或3000m跑訓練過于頻繁有關[7] .本研究認為,新兵初始的耐力水平較差以及訓練開始后大運動量的耐力訓練是發(fā)生訓練傷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運動能力水平的分層中,訓練傷的發(fā)生率不同.在運動能力得分≥320組中,訓練傷的發(fā)生率低于運動能力得分

目前部隊新兵基礎訓練階段的體能訓練是以耐力、速度、力量為主的訓練,如果這些素質(zhì)較差,發(fā)生訓練傷的可能性就較大.研究結果表明,新兵基礎訓練期間運動能力影響訓練傷主要是在速度耐力、爆發(fā)力等方面.外軍研究發(fā)現(xiàn),下肢力量較強的新兵,在軍訓期間訓練傷的發(fā)生率較低[8] .本研究通過對代表下肢肌肉力量的項目測試發(fā)現(xiàn),成績較差的新兵發(fā)生訓練傷的可能性較大.因此,要適應部隊訓練任務的要求,就必須從提高耐力、速度素質(zhì)、力量素質(zhì)入手,全面提高身體素質(zhì).運動負荷要循序漸進地加大,在各項素質(zhì)都全面提高的基礎上,再要求新兵完成大強度、大運動量的訓練任務.改進訓練的具體措施可采取:新兵入伍后根據(jù)身體素質(zhì)的高低進行分組訓練,實施不同的訓練方法和訓練強度,可降低訓練傷的發(fā)生率;身體素質(zhì)較差組,在全面提高身體素質(zhì)的前提下,加強耐力、速度訓練,不可求之過急.

致 謝 孫長生教授,李良壽教授對本文精心指導,體育教研室全體教員對體能測量工作大力協(xié)作.

參考文獻

[1]Van Hoof R,Schyvens G,Vinchen G.Are injuries during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related to physical fitness?[A].In:Li Chao-Lin.Junshi Yixue Huicui(Proceedings of Military Medicine)(Proceedings of XXX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ili-tary medicine)[M].Beijing:Junshi Yixue Kexue Chubanshe(Publishing House of Military Medicine Sciences),1996:190-194.

[2]Li WX.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hysical fitness for sol-diers [J].Jiefangjun Yufang Yixue Zazhi(J Prev Med Chin PLA),1995;13(3):165-168.

[3]Zhang ML.Tiyu tongji fangfa(Statistics method of physical education)[M].Beijing:Beijing Tiyu Xueyuan Chubanshe(Publishing House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1986:141-142.

[4]Huang CL.Standard of military training injuries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J].Renmin Junyi(People’s Mil Surg),1996;(11):6-7.

[5]Li LS.Progressing of epidemiology studying on military training injuries [J].Jiefangjun Yixue Qingbao(Med Inform Chin PLA),1993;(5):241-243.

[6]Xu SL,Zhou CW,Xu SZ.Research and prevention of military training injuries in the moist and tropics area [J].Jiefangjun Yufang Yixue Zazhi(J Prev Med Chin PLA),1998;16(3):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