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禮儀范文
時間:2023-07-21 17:40: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健康教育禮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文明禮儀 教育 健康人生
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小學德育工作從內容到形式多有偏頗之處,如脫離兒童實際,口號式的東西較多,抽象的大道理較多,而實質性、基礎性、實踐性的教育則太少,特別是文明禮儀等的基礎道德教育則更少。因此不少青少年誠實守信、孝敬父母、勤勞儉樸、熱愛勞動等意識十分淡薄,這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一、小學生文明禮儀觀念淡薄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失誤,嚴重影響了兒童品德的發(fā)展。一是家庭結構殘缺極易導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脆弱、自卑或自尊心過強。二是家庭教育不當。有的父母采取高壓、專制和棍棒教育,造成未成年人自卑、逆反、壓抑、焦慮,甚至對他人充滿敵意。有的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百依百順,養(yǎng)成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的不良習慣,孩子表現得自私自利、專橫霸道,缺乏責任感、社交協(xié)調能力差。
(二)社會因素?,F在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很多,嚴重影響小學生的禮儀觀念。一是不良的影視、錄像、文學作品、廣告等在消磨未成年人的意志,起著負面影響。二是來自網吧、游戲機廳等娛樂場所的影響。由于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加上部分網吧、游戲機廳經營者違規(guī)經營,不少孩子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沉溺于上網、游戲中,甚至通宵達旦。三是校園周邊各類商店違規(guī)經營現象十分普遍,引發(fā)學生畸形消費。四是社會對不良少年幫教缺乏有效的辦法。一些未成年人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算不上違法犯罪,學校教育效果不大,最后導致越陷越深直至違法犯罪。
(三)學校因素。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禮儀教育的主渠道,是傳播文明禮貌的重要場所,在普及禮儀知識、開展倫理教育、傳播現代文明,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但實際上,學校往往更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不重視培養(yǎng)了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對德育的內容理解狹隘,把禮儀教育排斥在外。另外,學校教育方法簡單單一,教育形式機械,措施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青少年的禮儀觀念。
二、加強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策略
1.注重禮儀教育的實效性、示范性。學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園地,擔負著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一代新人的重任。這里的“有道德”也應包括孝敬父母、禮貌待人等這一文明禮儀教育內容。如果學校忽視禮儀教育,社會就必然會形成“物質富有,精神貧乏”的畸形,出現“道德危機”。因此學校應加強禮儀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質,使他們養(yǎng)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的良好習慣,做到行為美、語言美、外表美、心靈美,這必將對社會風氣的凈化和學校德育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2.禮儀教育與落實師德規(guī)范相結合。每一個教師都是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輔導員,學校教育應注重教師的示范作用。我們要制定一系列的教師準則,不論是上課還是自由活動時間,每個教師都能從自身儀表、語言舉止、文明誠信、熱愛勞動等方面影響、熏陶著學生,在教師的示范作用下,學生的語言舉止等也在發(fā)生著可喜的變化。在教育教學中,要把課堂教學作為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教研活動中同一學科教師集體備課,對每堂課的德育滲透內容進行認真發(fā)掘,使課堂教學不僅完成知識教育和能力教育目標,而且完成德育教育目標。
3.增強家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共同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
良好的社會風氣起于家風,學校應指導家長正確地教育孩子,不但要“養(yǎng)”,還要“教”,更要“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中發(fā)揮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學校和家庭應該攜起手來,內外結合,共同參與到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中來。目前,因有的家長對子女的過度寵愛和過分保護,忽視對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子女坐享其成,導致孩子養(yǎng)成任性,嬌縱等惡習,給實施禮儀教育帶來一些困難,大大削弱了學校禮儀教育的效果。為此學校應主動同家長取得聯系,對家長教育子女的方法加以引導,使家長掌握正確、科學的教養(yǎng)觀念和方法,堅持把禮儀教育與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發(fā)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包括料理家務能力在內的勞動教育相結合起來。
三、努力營造禮儀教育氛圍,構建學生的健康美麗人生
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對學生健康成長有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在營造文明禮儀教育環(huán)境中,應該重視新聞媒介和社會輿論的積極導向作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大眾媒介應大力宣傳文明禮儀的先進典型人物及其事跡,學校廣播站增設“禮儀教育”的廣播專欄,大力宣揚文明觀念,開展“尋找身邊的榜樣”教育實踐活動,充分利用榜樣的教育力量。在活動中,廣大同學結合實際,從身邊找出了一大批在學習、勞動及尊敬師長等方面的先進典范,并根據自身實際細致剖析了自己存在的不足。通過活動的開展,廣大同學受到身邊同學先進事跡的感染、熏陶、影響,道德禮儀意識有所增強。
總之,現代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頻繁、更廣泛,在素質教育顯得日益重要的今天,學校更應注重文明禮儀教育,而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需要學校、社會和家庭三者的相互結合,共同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給學生一個健康美麗的人生。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報.
[2]關于全面加強學校文明禮儀教育的意見.
篇2
一、充分認識新時期加強中小學、中職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正進入一個重要時期,當代中小學生也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yè)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極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和問題。因此,在中小學、中職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和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我市各級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新時期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務必擺正位置,把它列入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常規(guī)工作,以積極認真的態(tài)度抓好這項工作。
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領導
我市中小學、中職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市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管理與督導,領導小組下設指導中心負責日常工作,指導中心掛靠在德育處,各相關業(yè)務處室及教研部門予以積極配合。為方便各教育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中組指導中心設在福州八中,初中組指導中心設在福州十八中,中職組指導中心設在福州商貿職專,小學組指導中心設在福州教院二附小。請各縣(市)區(qū)教育局也應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并有專人負責或分管這項工作,建立健全相應的工作制度,切實擔負起當地中小學、中職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和指導工作,并及時將工作情況報市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備案。
三、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
根據省教育廳的工作部署,今年我市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在普通高中、普通初中、中職校、小學選擇部分學校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總結他們的成功經驗,推動面上工作的開展,并逐步向農村中小學輻射。具體步驟:
1、今年上半年,我局選擇城區(qū)32所學校(初選名單詳見附件1)作為首批實驗學校,這些學校將根據實驗學校的標準(詳見附件2)認真整改,開展工作。6月底市教育局將根據整改情況予以確認授牌。
2、今年下半年,首批實驗校必須對應掛鉤農村1所學?;虺鞘?所薄弱校作為聯系校進行幫扶,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由城市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普及。
3、各縣(市)區(qū)教育局可結合本地實際,選擇部分城區(qū)和農村學校作為首批縣(市)區(qū)級實驗校開展工作,條件成熟時可申報市級實驗校。各縣(市)區(qū)要認真研究新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特別要加強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要加強對學校教師特別是農村學校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通過專題講座、案例分析、觀摩與交流等多種形式,引導教師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強化教師保護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自覺意識,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
當前,各地各校都要特別關注困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針對單親家庭、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就業(yè)家庭等特殊家庭學生以及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抵抗挫折、克服困難的能力。
四、建立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
各地各校要重視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以適應當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各校要有計劃地吸納心理學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從事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專職人員的編制從學??偩幹浦薪y(tǒng)籌解決,納入學校教師專業(yè)技術職務評聘系列,參加教師相應專業(yè)技術職務評聘。各校要注意保護兼職教師的積極性,要按教師開展工作實際情況計算其工作量。各地各校都要積極為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創(chuàng)造條件。要制定專兼職心理教師的培訓規(guī)劃,按照規(guī)劃逐步完成對教師的培訓,提高其專業(yè)素養(yǎng)。要把班主任、輔導員、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教師等直接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進行重點培訓,列入教師繼續(xù)教育的必修課內容。
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問題
1、各校應通過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開展個別咨詢與輔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各職校必須把心理健康課納入正式課程。教育活動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在小學可以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氛圍;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在做好心理品質教育的同時,突出品格修養(yǎng)教育;高中以體驗和調適為主,提倡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
2、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全員參與,全程滲透。要努力建立在校長領導下,以班主任和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工作體制。同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在學校德育、學科教學和學生管理等工作中,都應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要嚴格區(qū)分學校心理輔導中心或心理咨詢中心與校外心理治療中心和專業(yè)精神衛(wèi)生機構所承擔工作的性質、任務。在學校開展心理輔導或咨詢工作中發(fā)現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將他們及時轉介到專業(yè)衛(wèi)生機構治療。
篇3
1.1中醫(yī)護理診斷
中醫(yī)護理診斷是以中醫(yī)辨證分析作依據,通過中醫(yī)護理評估,確立護理對象生理、心理、精神、情志方面現存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一種臨床判斷[4]。如知識缺乏與缺乏對本病的認識有關,便秘與胃腸積熱有關;或與氣虛傳導無力有關;與飲食不節(jié)、過食辛辣有關等。
1.2制定健康教育計劃
制定健康教育計劃時,對收集到的臨床資料、癥狀、體征進行全面辨證分析,確立其病因、病性、病位,“急則護標,緩則護本”,根據不同體質、疾病不同階段制定計劃。如急性胰腺炎(胰癉),中醫(yī)辨證分為急性期、緩解期。急性期以禁食、持續(xù)胃腸減壓、臥床休息、使用通腑泄熱法為宜;緩解期以暢情志、防外感時邪、適當下床活動、清淡飲食、補氣健脾為主。
1.3中醫(yī)健康教育措施
1.3.1情志護理:中醫(yī)學認為人和自然是一個有機整體,情志與人的健康關系極大?!饵S帝內經》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講的就是要保持內心平靜,排除雜念,真氣通暢,精神不外泄,如此,疾病就不會發(fā)生。反之,情志刺激過大過久,超越機體的調節(jié)力度,就要傷人體正氣,干擾氣血運行,損傷臟腑功能,導致多種疾病的發(fā)生[5]。如慢性胃炎患者,因長期胃脘部疼痛,漲滿不適,常情緒激動,焦慮不安。應多與患者溝通交流,幫助消除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使其保持樂觀心態(tài),生活規(guī)律,勞逸結合,如此使氣機條達,營衛(wèi)調和,經脈通利,心神安和,有利于健康。1.3.2生活起居護理:人是大自然的產物,人類要想獲得健康,必須“順四時調陰陽”,這種“天人合一”的整體思想,要求我們在生活起居方面做適當的節(jié)制和調整。在春季,雖氣溫開始回升,但早晚溫差較大,寒氣尚存,宜早睡早起,告知患者注意肩部、頸部、頭頂保暖,防寒邪。外出可踏青以達到調節(jié)目的。1.3.3飲食護理:飲食是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養(yǎng)的源泉,是人體血津液的來源,也是中醫(yī)非常重視的環(huán)節(jié),如對食管癉患者,告知低脂飲食,少食多餐,飲食結構合理,做到葷素兼顧,粗細搭配,不偏食挑食,夜間睡前4h不得進食等,如此利于康復。1.3.4用藥護理:有效的用藥護理可以最大限度發(fā)揮藥物的療效。藥物的煎煮及給藥時間是最重要的兩個部分。煎藥器具以砂鍋、瓦罐、陶瓷品為佳;藥物煎煮根據藥量、藥質決定。礦石類、貝殼類等質地堅硬,宜先煎;氣味芳香,含揮發(fā)油多的中藥如薄荷、木香等宜后下;大黃、番瀉葉、鉤藤不宜久煎;花粉類中藥宜包煎等?!渡褶r本草經》中記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后食之,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說明不同疾病給藥方法差異很大。如滋補藥、開胃藥宜飯前服;解表發(fā)汗藥可隨時服用。
1.4中醫(yī)健康教育評價
成立專門的中醫(yī)護理評價小組,按中醫(yī)護理特色評價內容對病區(qū)120例病例進行效果評價。發(fā)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并深入臨床:一看,護理病歷書寫內容及質量;二知,患者癥狀、感受及對自身疾病健康指導掌握情況;三問,責任護士對患者九掌握;四征求,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征求。護士長組織召開評價結果分析會,研究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2小結
篇4
該書著眼于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內容主要涉及三個方面:
①“新手上路”(適應篇)。即適應新環(huán)境和新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習興趣,熟悉班集體和新同學,建立友情。
②“心靈底片”(自我篇)。即全面認識自己的性格、興趣、愛好,建立審美情趣,提升責任感,增強誠信意識。
③“心的方向”(未來篇)。即提升學習動機,對高中生活與未來有所規(guī)劃,培養(yǎng)時間意識與生命意識。
該書共包括“青春快樂同步行”、“學習的革命”、“給我學習的理由”、“世事無絕對”、“堅強打不倒”、“友情天地”、“我要我的真朋友”、“一個好漢三個幫”、“美麗不是雙眼皮”、“我是O型射手座”、“潮流我慎行”、“以誠服人”、“贏在你我之間”、“責任在肩上”、“做個EQ高手”、“看那夢想飛翔”、“馬上就做”、“一天變兩天”、“人生的三重門”、“生命誠可貴”等20個單元。每個單元又分別設置了6個板塊:
開篇寄語:根據單元主題,設計開篇語或展示名言、警句,總領單元內容,綱舉目張,充盈睿智。如第四單元《世事無絕對》P26,就引用了阿爾道斯赫胥黎的名言(“經驗不是發(fā)生在一個人身上的事件,而是一個人如何看待發(fā)生在他身上的事件”)開篇寄語。
今日看板:介紹單元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鎖定師生互動的抓手。如第六單元《友情天地》P42,今日看板就明確展示出三個具體目標:⑴嘗試解決朋友交往中的困擾;⑵學習維護真正友情的方法;⑶提高致歉、致謝的能力,并能夠身體力行。
新手上路:采用講故事、做活動、示案例等多種形式,引出本單元應解決的問題,妙趣橫生。如第十單元《我是O型射手座》P75,就講述了“陳星”利用血型預測性格命運的故事,引人入勝。
心法秘笈:提供講解或活動,全面分析主題,提供解決辦法,“順藤摸瓜”。如第一單元《青春快樂同步行》P3,就比較具體地介紹了“結識新朋友”的5種做法(笑臉相迎、以禮待人、熱誠助人、友愛關懷、合群參與)。
牛刀小試:通過全班、小組或個人等活動形式來實踐問題的解決辦法,并以此來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如第八單元《一個好漢三個幫》P62,就明確設計出“突圍闖關”的具體方案。
1、每組出2名同學,再征求1名志愿者。
2、8名同學圍成一個圓圈,擔任阻擋者;志愿者在圈內,擔任突圍者。
3、突圍者要想盡辦法闖出去,者則要想盡辦法不讓突圍者逃出圈外。
4、闖關時間限1分鐘。
擴展平臺:依據本單元主題,提供具有擴充性材料(如需要用到的知識、教具等),實施遷移強化。如第二單元《學習的革命》P16,就從5個方面介紹了“走好高一起始階段”的注意事項:跟著理智走,抓緊老師的手;不須揚鞭自奮蹄;要在理解和運用上下功夫;要變“老師找我”為“我找老師”、要有接受一兩次考試“下馬威”的心理準備。針對性較強。
另外,為了更好地配合教學,編者在該書中還穿插了“高手提示”、“基本功操練”等小欄目。
“高手提示”用格言警句等形式,著重指出學生應該加以重視的方面。如第五單元《堅強打不倒》P38,就引用了著名作家張曉風的名言,“所有的石頭都只是石頭,只有受日月精華錘煉的那一塊才會砰然裂開,躍出欣忭歡悅的生命”,這話語富有哲理,道出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守得云開見日出”的道理。
“基本功操練”提供一些與主題有關的小測驗,以備學生自查使用。如第八單元《一個好漢三個幫》P60的基本功訓練,就精心設計了以下問題:
1、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否只做“分內”的事,而對他人的困難視而不見?
2、是否只對自己有“好處”的工作或事情有興趣?
3、是否認為自己的能力很強,卻總要配合他人,覺得有些委屈?
篇5
中的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兩個方面來引導和促進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指出
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心理學知識的學習,積極承擔起培養(yǎng)學生和諧個性和塑造學生健全
人格的歷史使命。
關鍵詞 : 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人格教育;
教育部在2002年頒布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培養(yǎng)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各中小學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要積極認真地對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以對中小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而對于中等職業(yè)學校來說,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顯得必要。
目前,我國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可以歸為以下三類:
一、學習心理問題
學習心理問題更是職校生最普遍、最常見、最突出的心理問題。大多中職生都因曾經學習的失利而對學習缺乏應有的興趣,習慣于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他們缺少學習的目標,缺少成功的體驗,也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與策略,更缺乏必要的自信。因此,他們對學習逐漸失去了信心,從而產生了厭學情緒。目前在我國,中職生中存在比較嚴重的厭學問題。有研究表明,三分之一以上的中職生有厭學現象,通常表現為情緒上厭倦學習,態(tài)度上消極甚至對抗學習,行為上被動應付或逃避學習,在具體行為上通常表現為上課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無所謂自己的學習成績,無所謂家長、老師的批評,成績不斷下降。嚴重的厭學會導致逃學、學習適應癥、學??植腊Y等。
二、情感、個性心理問題
受年齡與生理心理的影響,不少中職生的情緒變化異常,時常還出現偏激的情緒和極端的行為方式。面對世俗、學校及家庭的偏見或歧視,他們感情壓抑且極為消極,對人對事近乎“冷酷無情”,對集體活動冷眼旁觀,置之度外。不愿與人交流,也不善于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且受挫能力差,稍遇挫折,就會產生逃避心理甚至“生不如死”的厭世心理:或出走、或打架、或斗毆、或自殘、或輕生,極易走向另一個極端。在個性心理方面,不少職校生總把自己當成是“失敗者”,沒有理想與追求,懷疑自己在將來的出息與事業(yè)上的作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不求進步,學習不思進取,生活自由散漫。因為從小受家庭中“自我中心”的影響,所以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對自己缺乏清醒的定位,同時對社會現象缺乏理智的判斷。面對快速多變、紛繁復雜的社會與行業(yè),他們顯得更加困惑與無所適從。因而呈現出狹隘、妒忌、暴躁、依賴、孤僻、抑郁、怯懦等不良性格特征和神經質、偏執(zhí)性、攻擊性等不健全人格特征。
三、就業(yè)、擇業(yè)心理問題
職業(yè)教育,從本質上講是就業(yè)教育,因為擇業(yè)、就業(yè)是中職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項重要抉擇,伴隨著這種抉擇而來的往往是興奮、緊張、憂慮混雜于一體的矛盾心態(tài)。中職生在就業(yè)擇業(yè)心理方面,常常表現為依賴退縮、緊張焦慮、思維定勢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缺乏必要的就業(yè)、擇業(yè)的心理準備。沒有清醒的學生與職場人的角色區(qū)分意識,或不全面剖析自我,一味地好高騖遠,或攀比心理特別強,沒有一個準確的角色定位,一味地希望找到有社會地位的、體面輕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業(yè)崗位,當正試面對行業(yè)時,時常又顯得無所適從,心理極度矛盾。
中職生普遍存在的以上心理問題,其核心還是中職生的人格、個性、情感、自我意識上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所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認知、情感、意志及個性品質和塑造健全的人格是首要任務。
中職學校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鑒于目前中職學校缺少專職的心理教師和學生對心理咨詢普遍存在著偏見的心理,中職學校除了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活動,應該在學科教學方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中職語文教學大綱》課程教學目標明確規(guī)定:“中職語文課程要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學生進一步提高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學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的需要……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笨梢?,語文學科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學科優(yōu)勢。中職語文除了具有作為工具性學科的普通意義,具備審美教育功能和思想,還擔負完成對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的神圣使命。中職語文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以下兩個方面:
篇6
關鍵詞:心理健康 德育教育 內化
長期以智力教育為主的教學體制忽視了學生的道德品質、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在新時期下,如何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擺在每位教師面前的新課題。根據目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上長期思考和探索,筆者認為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學校的重頭戲——德育相結合,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促進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這也是對德育教育途徑的一種補充,它能為學校的德育注入新的活力。
“一個民族的新一代沒有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個民族就沒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弊鳛橐幻嘀魅?,筆者深深地體會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良好的心理品質對學生的發(fā)展是多么重要。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一、環(huán)境與宣傳
1.在班級設立心理知識專欄、悄悄話信箱,讓學生們了解心理知識,正視自我的心理狀態(tài)。我及時把學到的心理學知識以文章、便條或短信等不同方式傳遞給學生,和學生們分享。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心理鍛煉方法、心理訓練方法,能夠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利用一些機會挖掘自身的潛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特征;掌握“合理化”、“投射”、“升華”等心理防衛(wèi)方式;掌握正確的宣泄、移情、靜心、放松等方法;掌握基本的人際吸引、人際溝通方法,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自覺運用“首因效應”、“黃金定律”。
2.通過介紹我院培養(yǎng)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先進事跡、成功典范,使學生正視職業(yè)教育,珍惜機會,把握自我,確定學習和人生目標,把握機會迎接挑戰(zhàn)。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
二、心理輔導
1.學習方面。作為一名教師,我有這樣的體會,有些學生上了大學就喪失學習目標和興趣。俗語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針對這種矛盾,我組織“我為什么學習”、“我的學習興趣”等主題班會,讓學生們在班會上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認清自己的學習動機,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善于自覺地學習。用魏書生老師的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廣闊天地”激勵和鼓舞學生。學習聯想式記憶法以增進學習興趣。對于個別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如聽音樂學習,通過講解心理學中的“視聽干擾現象”,讓學生認識到學習中的不良習慣,自覺糾正。同時,要指導學生加強兩課學習,學會辯證的學習方法、辯證的思維方法。
2.人際交往方面。人們遇到了煩惱或挫折,需要他人的支持與幫助、理解和信任,良好的人際關系正是一種重要的心理支持系統(tǒng),可以有效地減輕人的心理壓力,促進自我調節(jié)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我按照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論指導我的學生努力實現自我價值,正視自我的實現的需要。按照現代心理學人際關系理論指導學生處理同學關系、師生關系。按照校魂標準:“自立、自強、自尊、自愛”來勉勵異性之間的交往,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做到禮貌、真誠。
3.品德方面。個體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道德認知、道德情操、道德行為共同協(xié)調發(fā)展的過程,其核心就是道德內化,這種道德內化需要心理素質或心理結構要素的培養(yǎng)。如何將德育的社會化要求內化為個體的內在素質,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意識,提高學生的行為準則,這是我做班主任工作中經常會思考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嘗試著以班風建設為切入點,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個人的良好品德與大多數人的相符時,就會形成良性的從眾心理,就會為個性發(fā)展提供最佳條件。在班集體內形成一種講正氣、比學習氛圍,使學生自覺加強思想修養(yǎng),積極要求進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班集體中施行班干部輪換制度,充分發(fā)揮每位同學的聰明才智,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協(xié)作意識、社交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工作實踐,班干部可以更加準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促進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讓他們在工作過程中學會交往、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
充分利用班會、普訓、新聞時間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使命感。此外,我還經常會對學生們講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對于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認識早操的重要,珍惜大學時光的早操機會。
針對個別同學沉迷上網的問題,我嘗試著用教育和移情的方式來處理。首先追求人性的自由和現實社會是相矛盾的。網絡的世界是不受社會標準、道德標準來約束的。但作為大學生來講,你是生活在一定準則下的現實人。你就一定要遵守校規(guī)。通過談話、談心,了解這些同學的上網動機,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有針對性的組織一些集體活動幫助他們回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來。
三、心理咨詢與心理干預
當代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加之對心理健康的忽視,就有可能出現身心發(fā)展失衡,嚴重的影響自身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針對這些問題,我會建議個別學生找心理咨詢師做心理咨詢和心理干預。
四、結束語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各有所重,相輔相成。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延續(xù),兩者殊途同歸,皆為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與道德品行而努力。將德育的社會化要求內化為學生的內在素質,培養(yǎng)一代合格大學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韓方希.民辦高校德育工作探索與實踐.濟南:泰山出版社,2008.
[2]張春興.現代心理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王希永,田萬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北京:開明出版社,2002.
篇7
積極心理健康主要包括:情感控制、情緒調節(jié)、良好的應對技能、交友的能力、幽默感、積極的人生觀、積極的自我感覺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師在組織數學學習活動時,不僅要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得,更要關注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時的學習方法與策略、學習情感與態(tài)度等,同時幫助學習有障礙的學生及時調節(jié)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緊張、壓抑、焦慮等不良情緒,從而更好地開展學習。
關鍵詞:
小學數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環(huán)境;主動性;生活體驗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家長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我們要特別重視學生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數學學科和自身的優(yōu)勢,采用靈活多樣的策略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一、創(chuàng)設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關注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對認知與情感的關系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一個教師只有將自己的良好教學風格、做人精神、人格魅力、知識能力和最佳生命狀態(tài)傳遞給學生,才能產生生生不息的教化功能。我們只有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一位學生,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真正做到關注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例如,教學“表內乘法解決問題”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帶學生秋游的情景,接著遇到了問題:全班30名學生和2名教師,要租一輛大巴車是否坐得下?并出示大巴車的座位示意圖。為了便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真實想法,我給每個學生下發(fā)了一張座位圖紙,讓學生把自己的不同思路圈出來,并要求學生在圈完之后把自己計算座位的不同方法說出來。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打開了,大家爭先恐后地回答,各種解決方法也隨之展示出來。我一直在靜靜地傾聽,對于計算繁瑣甚至是一個一個地數出座位的學生,我并沒有直接給予評判,而是提示他們認真傾聽其他學生的解答方法,自己領悟選擇最佳方案。整節(jié)課學生都在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學習,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收獲自然遠遠超過掌握這道題的解決方法。
二、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關注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體現教育的主體性,而主體的心理健康主要依靠自主訓練。從學生終身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學會自覺地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不能代替學生的學,我們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實現由學生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使學生真正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從而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例如,教學“小數大小的比較”一課,多數教師認為這部分知識沒什么好講的,學生接受起來應該不成問題。然而我用常規(guī)的思路完成教學之后,第一感覺是沒有力度,學生不是很興奮,第二是課后作業(yè)問題很多。后來我調整了教學思路,把練習當中的一道題作為課始的一道題目。情境是這樣的:出示一張?zhí)h成績記錄單,很遺憾,有些殘缺。三名選手的成績分別是:小明是2.26米,小麗是2.3米,小雷是3.02米,之后便引出小雷是第幾名的討論。學生興趣很濃,在熱烈的討論中,不知不覺地把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清楚地梳理出來了,課后學生的練習正確率也很高。整節(jié)課學生主動性很強,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把握也很透徹,如此這般,有利于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另外,教學中,教師及時、精彩的評價和點撥,能夠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給學生以更多數學思想和方法上的引領。如在課堂上我經常會說“:你剛才用了一個小小的舉例,這個思考的方法不錯?!啊弊约貉杆偌m正過來,一時的口誤不要緊?!薄按螯c磕絆沒關系,別著急,我聽清你的意思了?!边@些話提高了學生課堂表現的自信心和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體驗著數學學習的樂趣。
三、增加學生活動體驗,關注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特別重視情景體驗和活動參與,特別是數學學科的學習,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理解抽象的概念、公式原理等。在豐富學生的活動經驗的基礎上,建立數感,提高分析、綜合、推理能力。《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用數學的思維方式、方法去建構學生自覺認知數學的規(guī)律和體系,最終形成學生的數學頭腦和數學世界。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體驗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使之不斷進步。另外,活動的設計應兼顧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教學設計應該是彈性的、可選擇性的和活潑的,教師應為每個學生提供開展活動、嘗試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整個學習過程完全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提出自己喜歡的方案,解決自己設計的問題,他們始終能夠感到學習就是做自己的事情,是在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
如,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我讓學生大膽猜想如何計算圓錐的面積?學生有的說:底面積×高;有的說:可能是圓柱體積的幾分之幾;還有的說: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我適時追問“:到底有沒有像這位學生說的他們之間存在著三分之一的關系呢?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呢?請同學們小組商量商量?!睂W生討論后反饋。我繼續(xù)說:“請同學們選擇其中一種或兩種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驗證?!边@樣就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去解決不同層次的問題,從而張揚學生的個性,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健康成長。
總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行動,需要教師通過經常的教育行為去實施,并不斷總結提高,這樣,才可以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持續(xù)向上。
參考文獻:
[1]俞國良,王永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問題與發(fā)展趨勢[J].教育研究,2002(7).
[2]林豐勛,孟慶茂.培養(yǎng)人事智能,增強心理免疫力———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根本[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3).
篇8
關鍵詞:人力資源;人力資本;Mincer方程;城鄉(xiāng)戶籍;教育
0 問題的提出
人力資本對經濟發(fā)展的貢獻已被越來越多的研究所證實,但相關研究多數集中在教育對人力資本的貢獻上。人力資本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以及人力資本收益的研究,國內外學者依據Arrow(1962)的“干中學”模型、Lucas(1988)的人力資本溢出模型,以及Mincer(1958)關于人力資本收益的估計模型作了大量研究,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人力資本產出彈性系數大于物質資本的產出彈性系數,農村人力資本收益大于城市人力資本收益。有些地區(qū)的人力資本彈性系數卻低于物質資本的彈性系數,這種結果是由于某些地區(qū)制度造成的障礙在人力資本收益上的反映,恰恰說明了人力資本的重要意義。人力資本的重要程度要求政府部門按照資源配置原則,重視人力資本的開發(fā)和配置,把生產要素投入到效率最高的地區(qū)和行業(yè),以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利用地區(qū)資源。
當前背景下,我國城鄉(xiāng)二元經濟結構是落后傳統(tǒng)農業(yè)部門和先進現代經濟部門并存、差距明顯的一種社會經濟狀態(tài),廣泛存在于發(fā)展中國家,反映著城鄉(xiāng)之間的制度差異。而在這種形式下,改變城鄉(xiāng)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xiāng)統(tǒng)籌,根本途徑是通過工業(yè)化和城市化,最終實現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在工業(yè)化和城市化過程中,人的素質問題或者人力資本問題就凸顯出來,成為制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根本要素。實現統(tǒng)籌城鄉(xiāng)的最大障礙是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yè)問題,或者說是城鄉(xiāng)人力資本價值的實現問題,是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使有利于要素合理流動的城鄉(xiāng)就業(yè)機制問題。區(qū)域人力資本收益是制約城鄉(xiāng)要素合理流動的關鍵因素。國內外很多文獻對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同一國家和地區(qū)城市人力資本和農村人力資本收益率作了相關研究,得出的基本結論是城鄉(xiāng)人力資本投資收益呈現非對稱性,但對于同一地區(qū)尤其是區(qū)域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的城鄉(xiāng)比較研究文獻仍較少。朱琪(2009)針對廣東10個地區(qū)城鄉(xiāng)不同戶籍的勞動力通過Mincer方程對4443份問卷做了分析,得出農村教育收益率大于城市教育收益率,而在工作經驗、勞動時間、未簽訂勞動合同對工資的影響系數等方面,城市樣本系數顯著大于農村樣本系數,這也驗證了以往學者關于城市及農村人力資本收益狀況等基本結論,但該研究沒有考察健康狀況對人力資本收益的影響。根據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本應當包括教育、保健、勞動遷移及勞動信息的獲取等內容,而幾乎所有的營養(yǎng)和健康方面的因素對于勞動生產率、對于人力資本收益都是有影響的。鑒于此,在相關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對同一地區(qū)城鎮(zhèn)和農村人力資本收益作比較研究,主要考察同一地區(qū)城市和農村人力資本在教育、工齡以及健康方面的收益狀況,并提出相關的人力資本政策。
1 數據及模型
在對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的分析中,多數文獻集中在教育的收益率分析上,其估計方法主要有內部收益率法和Mincer(1974)方程模型。由于內部收益率法只把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作為人力資本投資的內容,學校教育的結束意味著人力資本投資的結束,這與人力資本內涵差距太大。人力資本理論認為:個人收益差異來源主要在于人力資本投資積累差異。研究表明,人力資本收益水平與教育后的人力資本投資具有正相關性。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以受教育年限、工齡等作為衡量城鄉(xiāng)勞動力人力資本的指標,同時引入健康狀況等指標作為控制變量,采用擴展的Mincer方程模型考察教育、工齡及健康狀況等人力資本要素對人力資本收益的影響。
1.1 數據
本研究使用的數據來自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對重慶市九龍坡區(qū)“十二五”規(guī)劃所做的抽樣調查,樣本總數為1867個,根據篩選條件,其中城市有效樣本751個,農村有效樣本462個,樣本總體有效率64.97%。對城鎮(zhèn)和農村人力資本狀況相關性研究的調查主要包括收入、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健康狀況等要素。
對與收入相關的人力資本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設計的變量有:性別、教育年限、工齡、健康狀況等。關于教育年限及工齡進行如下折算:小學及以下教育=6,初中教育=9,高中教育=12,大專及以上教育=16。假設樣本的入學年齡為7歲,工齡=年齡-教育年限-7;關于健康狀況變量,對健康水平進行衡量,求健康狀況對收入的影響。
所有資料采用SPSS16.0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表1、表2顯示出研究變量及樣本分部情況。
1.2 模型
傳統(tǒng)學者估計教育對人力資本收益的影響,多數使用Mincer方程模型,利用在該模型中假定,所觀察到的收入決定因素是教育年限和工作經驗。該模型認為,觀察到的勞動力工資收入差別是由于不同勞動者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經驗的不同而造成的。對教育、工作經驗及健康狀況的回報率的考察采用擴展的Mincer方程,對教育年限、工作經驗、健康狀況的考察,代表集聚在勞動者身上的人力資本的投資。大量研究表明,無論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勞動力市場中教育的回報率都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Schultz,1993)。因此,一般都將性別變量考慮進來,在將全部樣本進行分析之后,考慮到男性和女性具有不同的工資收入決定因素,將資料按性別分開估計不同性別的教育年限收益率和工作年限收益率。因此,本文利用擴展后的Mincer模型如下:
InYi(S,E,H)=α1+α1Si+α2Ei+α3Ei 2+
α4Hi+ξi
其中,Y指人力資本收益,一般用收入衡量,i為所描述樣本,S為受教育年限,E為工作年限,H為健康狀況。Polacheek等(1974)認為,使用對數函數
比使用線性函數更為有效,使用小時工資率作為因變量更為準確。由于缺少小時工資率,本文利用全年工資收入的對數對人力資本的收益進行考察,E2是工作年限的平方,在模型中起調節(jié)作用。
2 結果與討論
利用Mincer擴展模型將教育年限、工齡及健康狀況對收入的影響進行估計。在城市職工收入中有些樣本含有工資外收入部分,而且該項收入對總收入的影響不可忽視;另外,在農村勞動力收入中,非農收入占有相當大比重,因此對城市和農村勞動力的收入衡量都是指年收入。分析結果表明,各模型的F值全部通過檢驗,且都在0.05的水平下顯著(見表3)。
2.1 教育年限對收益的影響
無論是城市樣本還是農村樣本,可以發(fā)現教育對收入的影響都是顯著的。對于城市總體樣本,教育對收入的影響顯著,且城市總體教育收益水平大于農村教育收益水平,這也是被用來解釋勞動力流動的原因之一,即較高的教育收益水平是吸引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對城市男性樣本的檢驗中,教育對收入的影響系數為7.853%;在對城市女性樣本的檢驗中,教育對收入的影響系數為8.030%。比較城市男性與女性的教育收益水平,發(fā)現女性較男性在教育收益上更為明顯。在對農村男性樣本的檢驗中,教育對收入的影響系數為5.819%,高于全部樣本的4.729%;在對農村女性樣本的檢驗中,教育對收入的影響系數為4.482%。比較農村男性與女性的教育收益水平,發(fā)現農村男性較女性在教育收益水平上更大,這一點與城市樣本結論相反。結合前人研究表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教育收益率是逐漸提高的,20世紀90年代的研究結果表明,教育收益率一般在3%以下,而到了近幾年,教育收益率增加到10%左右,相關研究結論也證實了這一點。
2.2 工作經驗對收益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fā)現,城市與農村的工齡收益率都是顯著的,工齡收益率在性別方面城市與農村相同。工齡對收益的影響方面,城市男性工齡收益率為6.854%,城市女性工齡收益率為3.272%,男性與女性工齡收益率差別較大;農村男性工齡收益率為4.292%,農村女性工齡收益率為3.104%,男性與女性工齡收益率差別不大。比較城市男性、女性工齡收益率與農村男性、女性工齡收益率發(fā)現,男性工齡收益率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差別較大,而女性工齡收益率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差別不大。這可以從以下方面解釋:城市男性隨著工齡的增長,其人力資本價值增加,而城市女性由于婚姻、生育等諸多因素,隨著工齡的增加,其價值并沒有得到體現。而農村勞動力主要從事體力勞動,其工齡收益率并不會增加太多。城市與農村勞動力工齡平方的系數都為負,這一點與相關研究結論基本一致,即收益曲線呈現倒“U”型,工齡的平方在模型當中起著調節(jié)作用。
2.3 健康狀況對收益的影響
引入虛擬變量對人力資本其他要素中的保健因素,即身體健康狀況對城鄉(xiāng)勞動收入產生的影響進行估計。從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健康因素對收益的影響在城市與農村都是顯著的,且城市樣本大于農村樣本。其中,在城市樣本中,男性健康收益率為7.598%,女性健康收益率為9.990%,女性健康收益率大于男性;在農村樣本中,男性健康收益率為2.597%,女性健康收益率為1.490%,男性健康收益率大于女性。這可以從以下方面解釋:健康與教育、工齡類似,在城市由于受到平均工資等因素的影響,城市收益率也會大于農村。由于城市男女性別對工作影響并不明顯,但受生育等因素的影響,女性健康因素對人力資本收益會有較大的影響。而農村樣本中,雖然進城務工會增加勞動力工作收益,但由于農村勞動力大多從事臟累差的工作,收益率自然會低,且在家務農人員多是老人與婦女,女性健康收益自然會低于進城務工機會較多的男性勞動力。另外可以發(fā)現,城市勞動力健康收益遠大于農村水平,說明城市勞動力在疾病及保健等方面的因素對收益產生更大的影響。
3 政策建議
城鄉(xiāng)發(fā)展是以城市和鄉(xiāng)村發(fā)展水平和速度的持續(xù)差距為特征的不平衡發(fā)展,是由現實的不平衡過程向理想平衡逐漸改變的過程。通過對重慶九龍坡區(qū)城市樣本與農村樣本中人力資本要素、教育、工齡、健康狀況、性別等因素的回歸分析,提出以下幾方面的政策建議。
3.1 轉變思想觀念,統(tǒng)籌城鄉(xiāng)有序發(fā)展
實現城市化過程中實施的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是世界各國走向現代化的經驗之一。我國目前進行的城鄉(xiāng)勞動力轉移實際上是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城市勞動力并沒有向農村轉移。農村人力資本具有較強的外溢性,而城市人力資本則具有較強的內溢性。在農村人均收入逐步增加的同時,城鄉(xiāng)差距逐步擴大是個事實??s小城鄉(xiāng)差距的根本還是提升農村人力資本水平,而不是勞動力的轉移。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普遍不高,擁有較強能力的農村勞動者持續(xù)外流,客觀上加重了目前城鄉(xiāng)差距的擴大。因此,在解決農村、農業(yè)、農民問題的同時,應該從根本上即思想觀念上轉變,改善農村人力資本發(fā)展環(huán)境,加大農村人力資本投資,使農村人力資本能夠得到很好的發(fā)揮,最終實現城鄉(xiāng)統(tǒng)籌。
3.2 加大教育投資,加強在職教育培訓
人力資本投資是農業(yè)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發(fā)展農村經濟的關鍵是加大對農村的人力資本投資,改變人力資本儲備中對城市投資的嚴重傾斜和勞動力城鄉(xiāng)流動與遷移的非對稱性。這個問題靠市場的力量很難解決,因此,必須強化政府在農村發(fā)展中的主導推動作用。在政府的引導下,加強對農村的人力資本投資水平,加大國家對農民教育、農民培訓和農村公共衛(wèi)生等方面的投資力度,建立面向農業(yè)和農村的教育、培訓和公共衛(wèi)生體系。培育人才、提高農民整體素質,轉變農村人才短缺和智力外流的狀況,是農村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保證,也是縮小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徑。通過教育和培訓,使農民獲得生存和發(fā)展的能力,通過醫(yī)療衛(wèi)生狀況的改善,使得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3.3 消除性別歧視,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邁入21世紀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也是2l世紀人類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一個主要特征之一。社會保障體系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穩(wěn)定器”,雖然目前農村地區(qū)建立了包括醫(yī)療、養(yǎng)老等內容的社會保障,但是距離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差距甚遠。農村地區(qū)的土地一定程度上代替社會保障發(fā)揮著作用,重男輕女思想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這種態(tài)勢,這是農村地區(qū)對國家的社會保障缺位的“買單”,是城鄉(xiāng)不平衡的表現之一。農村男性勞動力更容易找到工作,而女性則在接受教育、獲取工作、獲得較高勞動報酬方而受到歧視。因此,在消除性別歧視的基礎上,應建立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及社會優(yōu)撫在內的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不斷充實和完善。
3.4 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推進要素合理流動
我國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農民工進城務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城市的繁榮與經濟的發(fā)展,同時解決了農村勞動力的就業(yè)問題。但隨著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進程,農村勞動力外流造成農村地區(qū)的進一步敗落,城市也出現“大城市病”等諸多問題。在農村人均收入不斷增加的同時,城鄉(xiāng)人均收入差距的持續(xù)擴大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實踐表明,農村勞動力轉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數以億計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yè)問題。因此,以城鎮(zhèn)化為主導,立足創(chuàng)造有利于城鄉(xiāng)要素合理流動的發(fā)展環(huán)境,成為解決城鄉(xiāng)要素流動的根本出路。同時,完善農村市場體系,發(fā)展農業(yè)產業(yè)化和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新農村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Schuhz W Theodore,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l(1):1-17。
[2]Anow Kenneth J, The ecolqoml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2,29(3):155-173。
[3]Lucas E,Robert Jr,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es,1988,22(1):3-42。
[4]Mincer J.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nd personal income distil-bution[J],The Joum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8,66(4):281-302。
[5]侯風云.中國農村人力資本收益率研究[J],經濟研究,2004(12):75-84。
[6]姜道奎,柏群,張體勤,區(qū)域人力資本提升與經濟發(fā)展相關性研究[J],科技與經濟,2010,23(5):75-78。
[7]王夢奎.關于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和統(tǒng)籌區(qū)域發(fā)展[J],管理世界,2004(4):1-8,29。
[8]馬曉河,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要解決五大失衡問題[J].宏觀經濟研究,2004(4):3-6,12。
[9]周琳瑯,論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中的農村勞動力轉移[J].學術論壇,2005(4):95-98。
[10]Jamison Dean T,Gaag Van der Jacques Education and earnings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Economies of EducationReview,1987,6(2):161-166。
[11]賴德勝.教育、勞動力市場與收入分配[J],經濟研究,1998(5):42-49。
[12]朱平芳,徐大豐,中國城市人力資本的估算[J].經濟研究,2007(9):84-95。
[13]侯風云,張風兵.山東省人力資本投資與城鄉(xiāng)收入差距實證分析[J].山東經濟,2010(2):143-149。
[14]侯風云,鄒融冰.中國城鄉(xiāng)人力資本投資收益非對稱性及其后果[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16-22。
[15]朱琪,城鄉(xiāng)戶籍與人力資本收益――基于廣東省截面數據的觀察[J].經濟地理,2009,29(3):450-455,460。
[16]Lucas E,Robea Jr.Supply-side economics:an analytical review[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0,42(2):293-316。
篇9
關鍵詞:離異 單親 健康 教育
工作至今,當了十幾年的班主任,發(fā)現學生思想的穩(wěn)定與否關鍵在于班主任是否了解及走進他們的心理,所以在班級德育工作中,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德育工作如果有牢固的心理基礎,很容易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德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的主要活動是在心理和生理活動現象領域內進行的,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心理。開展心理診斷,能客觀地、準確地鑒別問題學生的心理病因,有針對性地做好中學生的德育工作。什么是心理診斷?簡單地說,就是運用心理學方法對人的認識過程、智能狀況、個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狀況等方面做出鑒定和評價。下面就本人對我班“小玉同學(父母離異)的情況及轉變”談談我所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玉今年十三歲,是個長相甜美、高挑、聰明的女孩,可她臉上卻鮮有笑容,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上課常走神,下課常發(fā)呆,學習成績很差;平時還會莫名其妙地流淚,對于下雨天或寒冷天有同學家長送來衣物雨具,她的眼神里既有羨慕而更多的是妒嫉恨,平時班級活動她極少參與也漠不關心,甚至會偷拿其他同學的東西……她一升入初中我就發(fā)現她與別的同學不一樣,憑著這么多年班主任的工作經驗告訴我:這個女孩肯定有問題!所以我一直特別關注她,平時刻意或不刻意地找她談話聊天,在學習上生活中處處關心幫助她,尊重及保護她的自尊心,慢慢地她對我產生了信任及依賴感,把她的家庭情況對我和盤托出。原來早在小玉三歲時父母就已離婚,她被判給了父親,母親也遠走他鄉(xiāng)。但她父親對她、對家庭極不負責任,整天在社會上瞎混而不歸家,對她的生活學習毫不關心、莫不過問,她只能跟著嬸嬸生活,可她嬸嬸對她也是尖酸刻薄。由于家庭的變故、生活的辛酸,感受不到關懷和溫暖,讓她感覺很無助、很自卑也很迷茫。從此,曾經活潑開朗、愛笑愛鬧的她變得孤獨自閉起來,對于自己的父母她充滿了仇恨,自卑的心理讓她對于周圍的人和事物極為敏感和不信任。因此極大地影響了心理健康和學習。對于她的情況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除了在學習生活上給予她無私的關懷和幫助之外,還多次電話聯系她的父母,對他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他們知道絕大多數成績不好、言行心理孤僻不合群的孩子,不是源于智力問題,而是因為家庭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父母離異、父母關系不好、父母脾氣暴躁等家庭的孩子,心里問題最多。不良家庭環(huán)境不僅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學習成績,同時還影響孩子的情感、個性、品德等的發(fā)展。離了婚的父母,雖然已經不是夫妻,但是最好的辦法是繼續(xù)做孩子的父母。這話的意思是說,夫妻雖已離婚,但是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仍然存在,父母仍應該關心子女,必須為孩子的幸福著想。經過我的不懈努力,小玉父母的關系有所緩和,對她的關心與愛護越來越多,久違的笑容又出現在她的臉上。
通過對小玉這個案例進行分析發(fā)現,我們不難看出,父母的離異是對他們最為強烈的打擊。美國耶魯大學兒童研究中心主任阿爾波特?索爾尼特認為,離婚是威脅兒童的最嚴重的最復雜的精神健康危機之一。一些婚姻心理學家對父母離婚給子女造成的心理影響做了較為長久的研究,他們發(fā)現,在被調查的離婚家庭子女中,有37%的兒童在父母離婚五年后,心理創(chuàng)作仍未消除,并表現出情緒消沉、低落、性格古怪孤僻,他們最強烈的愿望往往是希望父母復婚。在兒童性格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父母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終身的。父愛和母愛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給予,也不可能取代的。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師,父母能夠心理相容、和睦相處,并給孩子以更多的關心,愛護和幫助,就容易使兒童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質。
人在幼年時,如果生活在一個愛的環(huán)境里,其精神上是愉悅的、滿足的,倘若生活在爭吵中或者是親人分離這種焦躁不安的環(huán)境里,他會有一種不安全和被拋棄感,在這種環(huán)境教育下成長的孩子,在個性上會沉淀一些弱點,如:自私、自卑、嫉妒、暴力傾向或壓抑自閉?!〖彝ナ巧鐣募毎巧鐣懈鞣N道德觀念的集中點,社會對兒童的影響首先是通過家庭發(fā)生作用,這種作用主要是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兒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家庭成員的實際行動對兒童的影響來實現的,離婚家庭應該做到文明離婚,離婚后,父母雙方都應該做到繼續(xù)關心孩子。目前不少離婚的父母,在離婚前爭吵、反目,離婚后,還繼續(xù)相互仇恨,不相往來,使兒童不勝痛苦。
所以為了更好地有針對地且有效地對這類學生進行教育,遠離這些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作為教育者的我們以下的幾點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1. 母愛式教育法: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后進生時曾說過:“這些孩子不是畸形兒,他們是人類的無限多樣化的花園里最脆弱、最嬌嫩的花朵。”因此,對品德不良學生要用全面發(fā)展的觀點看待他們。應從根本上入手,要多給予他愛。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幫助、關心他們。無論課上、課下、活動中、娛樂時,都注意從感情、態(tài)度和語言等各方面表現出對他們的信任、關心與尊重。一起談同學關系、社會熱點問題、班集體建設,有機會可以請他們到家里吃頓飯或過生日、還適當地為他們補習功課……。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不是理性的說教,而是師生感情的交流與交融,既要有兄弟姐妹情,更要有父母子女情。有了真摯的感情才可能創(chuàng)造出教育的詩篇。讓他們感覺到我們無時不刻不在關心他們。俗話說:“日久生情”,對他們母愛式的教育,使他們改掉了身上的許多缺點。只要真正關心、愛護、幫助、理解學生,取得他們的信任,是一定會收到效果的。
2. 示范式教育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讓好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左右著他們的視線,所以我們應該以別人的優(yōu)良品質和模范行為對其進行心理教育。采取迂回戰(zhàn)術,讓好學生和他們交朋友,從而能很好地去感染他們。我們相信“近朱者赤”,此法可以慢慢地去改變他們的不良品行。
3.立體式教育法: 所謂立體式教育,是指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全方位教育。只有三者結合形成教育的合力,對品德不良學生的教育才能奏效。在教育中,我們應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系,并注意不告狀、不揭丑、報喜不報憂,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共同制定具體措施。避免“請家長溝通交流以后,家長回家對孩子便是一頓打罵,最后毫無進步可言”的惡性循環(huán)局面發(fā)生,真正求得家長與老師的配合,密切學生與老師,學生與父母,學生父母與老師之間的關系。并用多種辦法切斷該生與社會上不良分子的來往,與消極環(huán)境隔離,使她的一些不良行為逐步矯正。
篇10
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無論怎樣強烈,行人只是將衣服越裹越緊;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就熱得敞開大衣。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鼻橛兴?,心就有所動。愛動是兒童的天性,低年級的學生更是控制不了自己。在教授歌曲《大鹿》時,剛上課幾分鐘我就發(fā)現一位學生頭低著,走上前一看,他在折戴在手上的長指甲,他看見我來驚慌失措地快速收起來。我問:“你為什么要折這個呀?”他不好意思地說:“歌詞中有大灰狼,我想折幾個指甲戴在手上裝大灰狼?!薄澳愕南敕ê芎谩?,我沒有批評他,給予他的想法以肯定,“學完歌曲我會給你時間折指甲,也讓你扮演大灰狼,但我有一個條件?!彼闷诖难凵窨粗??!澳阋獙W會歌曲,好嗎?”他一口答應。在學歌的過程中這位同學非常認真。學會歌曲后大家討論劇情,請幾位同學表演此歌,戴頭飾的小兔,在房子里的大鹿,還有陰險狡詐的大灰狼,那位同學表演得惟妙惟肖。其它學生看了之后,情不自禁地跟著動起來,氣氛很熱烈。《喜洋洋》樂曲的旋律活潑、歡快,表現了一種歡樂、蓬勃向上的情緒。欣賞這類樂曲時,愛動的學生就會情不自禁隨音樂亂動起來,我沒有壓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然地隨音樂節(jié)奏做動作。聽著歡快的音樂,做著不同的律動,全體學生都陶醉在音樂之中,整個課堂上充滿活力,其樂融融。
二、魚缸法則
養(yǎng)在魚缸中的熱帶金魚,三寸來長,不管養(yǎng)多長時間,始終不見金魚生長。然而,將這種金魚放到水池中,兩個月的時間,原來三寸的金魚可以長到一尺。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在魚缸中永遠難以長成大魚。要想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要給孩子自由想象空間,而不讓他們固定思維拘泥于一個小小的“魚缸”。隨著社會和時代進步,知識也日益增加,教師應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想象的空間。
對于枯燥的樂理知識學習,學生學得很頭痛,教師教得也很費神。在教授音階時,認識各音的位置很簡單,但要讓學生牢牢記住那就有難度了。我只在黑板上畫上五線譜,標上音階,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自己想辦法怎樣能記住各音的位置。不一會有的學生說記住了:老師你彈音階,做“爬樓梯”的游戲,他邊聽邊唱邊在地上畫的五線譜樓梯上跳來跳去。還有的說:五線譜就是我的五個手指,四個間隙就是手指縫……這樣,學生發(fā)揮想象,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容易地掌握了高音譜表上各音的音高位置,并且學生的聽力也得到提高。
三、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是美國心理學家,1966年他做了一項關于學生對成績期望的試驗。他在一個班上進行測驗結束后將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單交給了校長。校長將這份名單交給了這個班的班主任。8個月后,羅森塔爾和助手再次來到這個班上時,名單上的學生成績大幅度提高。同學成績提高的秘訣很簡單,因為老師更多地關注了他們,讓他們對自己有自信,從而積極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