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的教學隨筆范文

時間:2023-08-14 17:41: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歷史的教學隨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歷史的教學隨筆

篇1

關鍵詞:歷史教學;情感教育;立足點;教學方法;素質(zhì)教育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4課《寧為戰(zhàn)死鬼,不做亡國奴》。第二子目“”?!读x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以侵華日軍等罪行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zhì)?!敝v課途中,一名學生對的侵略本質(zhì)提出了質(zhì)疑,該學生甚至認為“死去的人是活該!”“政府打了敗仗,還要罵別人!”這樣的觀點震撼了我。從教五年多,第一次對學生的言論有了難以抑制的憤怒。憤怒之余,思考:學生會說這樣的話,是不是我們的歷史教學出現(xiàn)了缺失?為什么一堂課下來,最基本的課標要求我們卻沒有能夠?qū)崿F(xiàn)?我們的歷史課堂,除了記憶、練習、考試,還剩下些什么?在中考的大背景下,應該如何彌補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的缺失?

一、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立足點

關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初中歷史課程的目標是: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求真、求實、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民主與法制意識;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目標的設置上,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三維目標是相互滲透、交織的,了解、掌握知識,提高思維能力――知識與能力目標;在教師引導、促進學生在分析探究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方法――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情境中感悟信念,形成認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而科學知識的掌握、學習方法的獲得是中性的,它可以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也可能會帶來消極的結果。正如我開頭所提到的現(xiàn)象,這樣的觀念不得不讓人憂心忡忡。所以,歷史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會對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起著方向性的引導作用,激勵學生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能為社會進步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的心理過程是一個層層遞進、由低級到高級的心理活動過程。要在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必須依據(jù)歷史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并借鑒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深入地把握和科學分析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的內(nèi)心體驗和情感世界的變化。

二、歷史教學中如何突出情感教育

很多學生說歷史,不就是背嘛。其實,不光是學生,包括其他學科的教師,學校的領導,他們幾乎無一例外都認為一堂比較好的歷史課就是把知識點講清楚,給學生當堂把內(nèi)容背清楚。甚至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被誤導,進入這個誤區(qū)。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把學生情感變化作為認知行為的結果來研究,就可以制訂出情感目標的認知內(nèi)容和情感內(nèi)化層次,使之變成可操作、可檢測的教學目標體系。

1.確立情感目標的認知內(nèi)容

就目前新編初中歷史教材而言,絕大部分歷史知識點都飽含著人類豐富的情感。如,“商鞅變法”體現(xiàn)出秦國新興地主階層勇于改革、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唐太宗善于納諫,表現(xiàn)出知錯就改、服從真理的理智感;還有敦煌飛天的情韻、蒙娜麗莎的微笑等則滲透出強烈的審美感??梢姡瑲v史學科情感目標的內(nèi)容應該體現(xiàn)在經(jīng)過過濾、升華了的人類高級的社會性情感上,可劃分為道德感、理智感、愛國主義情感、審美感四大類,每大類又可劃分為若干細目,可視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而定。根據(jù)這種分類,教師在深入研究每個章節(jié)、每個歷史知識點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情感的內(nèi)涵,制訂出教學情感目標的具體內(nèi)容。

2.確定學生情感目標內(nèi)化的水平層次

如果說歷史教學的認知目標指的是將知識轉(zhuǎn)化為智能的各種層次的話,那么,情感目標指的是對認知內(nèi)容的體驗所達到的內(nèi)化等級,即:經(jīng)過內(nèi)心體驗到形成行為規(guī)范的連續(xù)變化過程。如,教師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學時,通過愛國主義者的生動素材,配以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首先使學生愉悅地接受刺激,然后讓學生作出滿意的反應,接著使學生通過對愛國主義者的事跡、思想的認識,進行內(nèi)心體驗,逐步對愛國主義內(nèi)涵、價值觀作出全面系統(tǒng)的理解,最后,形成性格化中的愛國主義人生觀。

三、情感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相融合

1.構建平等的溝通,堅持以疏導為主

教師必須意識到,時代不同了,自身的價值觀念也發(fā)生了變化,也要直面中學生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自己的看法。

我的大學老師朱教授曾經(jīng)做過這樣一個測試,這是一個選擇題?!跋铝腥宋镌诘诙问澜绱髴?zhàn)中有過一定影響,其中,你最欣賞的人物是( )A.戴高樂 B.希特勒 C.墨索里尼 D.丘吉爾 E.羅斯福 F.斯大林”。當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希特勒,并表達了他們對希特勒的軍事才能、思想家的身份認同。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當然不能簡單的否定或者肯定,而是要在教育中堅持以疏導為主。堅決避免無端說教和強行灌輸。

2.重情境創(chuàng)設

情感的產(chǎn)生必須依賴于一定的情境,經(jīng)歷一定的過程。歷史教材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著強烈的情感,滲透著深刻的哲理。但這些都是書本的東西,學生只有借助這些東西、引感,在情感的陶冶中展開想象,才能從中體會、感悟、理解,并獲得一定的素養(yǎng)。又因為歷史的過去性,決定其無法重演,后人只能根據(jù)當時留下的眾多材料來演繹歷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提供歷史事件發(fā)生時的情境、后人對該事件闡釋論述的材料,自己設置一定的情境或讓學生充當事件的主角,對所面臨的問題提出處置或應對的措施,這樣可以使學生置身其境,在情境中受到情感熏陶,在問題求解過程中受到感悟,獲得知識,提高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

3.教師自己一定要堅持不懈地完善自己

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教育技能的同時,還要補充對祖國的赤誠、對文明的敬仰之情。當今社會誘惑越來越多,作為教師也不能脫離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但是,作為一個歷史教師,對自己的民族沒有情感,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沒有情感,那么,他一定不能在課堂上傳遞出準確的情感。呂叔湘先生說:“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我所理解的“活”,是指激活學生的情緒,調(diào)動他們知識活起來,思維活過來,活化情感。那樣,對他們的情感一定能貫徹得更到位。

在我看來,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向?qū)W生展示絢麗色彩、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娓娓道來、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傳遞深刻精辟、富于意境的哲理,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的熱情、啟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從而在歷史認知的過程中激發(fā)起響應的內(nèi)心感受。在長期的學習、理解的感受與體驗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行程并豐富其積極、健康、內(nèi)在和穩(wěn)定的情感。

參考文獻:

[1]李惠軍.篤學行思路:一個歷史教師團隊的教學隨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1).

[2]朱煜.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