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所有知識點總結范文
時間:2023-08-16 17:39: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歷史所有知識點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復習課是高中教學中常見的課型,它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已學過的學科知識技能并將其系統(tǒng)化、條理化的必要教學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彌補教學不足,提高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高中歷史內容較多、體系復雜,因此,上好高中歷史復習課,對學生系統(tǒng)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要上好復習課,應先明確其特點。復習課并不是對已學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要通過復習,使遺忘的內容得以重視,薄弱環(huán)節(jié)得以鞏固,歸納整理教材中的各部分知識,使其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它與新授課在基本的教學理論、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等方面基本相同,但同時又有明顯的差別,認識到兩者之間的不同是上好復習課的關鍵。
首先,在教學目標上,新授課重在使學生認識和掌握新知識,而復習課則側重幫助學生鞏固、整合已有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學以致用。
其次,在教學內容上,新授課是就一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講解,輔以必要補充,知識較淺,而復習課則要在鞏固已學內容的同時加強前后縱橫聯(lián)系,進行深入探究。這可以說是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之處。
再次,在教學方法上,新授課基本是在一課體系內對各部分進行詳細講解,以興趣為引導,重在難點突破, 而復習課則不拘泥于課本順序,注重整體知識框架的構建,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為目標而戰(zhàn)。
再次,在教學對象上,新授課的講授是面向全體學生,難易適中,以使其都能理解并掌握新知識,而復習課則注重教學對象的層次性。
最后,在師生角色方面,新授課以教師講授引導為主,而復習課則更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探究。
針對以上這些復習課較之于新授課的特點,我結合自身教育實習經驗,以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2第五課 《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為例,淺談如何上好一堂高中歷史復習課。
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作了明確要求,因此,在上歷史復習課時,教師應首先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例如,對于《古代希臘民主政治》一課,課標要求知道希臘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認識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在知識與能力方面,即應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希臘民主政治的基本內容,認識其意義與局限性。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則應讓學生認識到希臘民主政治對后世的深遠影響,并將其與現代民主區(qū)別開來。在具體的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應準確、有層次性的針對不同教學任務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認識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條件,把握其確立過程;分析希臘民主政治的基本特點,概括并理解其基本內容;掌握希臘民主政治的意義與局限性。只有目標精準明確才能使學生把握本節(jié)課的主題思想,從而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梢哉f,上課伊始即亮明教學目標是上好一節(jié)高中歷史復習課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復習課與新授課的最大不同即在于學生對復習內容及前后知識已有一定的記憶基礎,因此,復習課應在鞏固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作出相應的調整。首先,復習課的講授不必拘泥于教材順序,而應根據某個知識點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作用整合教材內容,構建知識框架。例如,在復習希臘民主政治的基本內容時,即可按照民主政治實施的機構保證(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民眾法庭、眾多規(guī)模不大的軍事行政機關)、權利保證(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參與權、知情權、發(fā)言權、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物質保證(公民大會向與會者發(fā)放補貼)、程序與章法(辯論,并制定章法保證其實施)和民主運行方式(差額選舉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議會制、抽簽選舉制等)的框架進行復習,打破教材順序,將內容重新整合,以便于學生提煉知識點,形成有機的知識體系。其次,在復習內容上應適當增減、重點突出,避免對教材的簡單全面重復。如復習希臘民主政治的基本內容時,因學生已有一定知識基礎,教材解釋性的小字部分即可適當刪減。最后,復習課應加強教材相關內容之間的前后縱橫聯(lián)系。例如,在復習希臘政體由君主制到貴族制再到民主制的演變時,可以聯(lián)系下一課古羅馬政體由君主制到貴族共和制再到帝制的演變,使學生注意其區(qū)別,并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復習中深入探究希臘與古羅馬相比能夠形成民主政治的深層次原因。而在復習希臘民主政治“人民”與“輪番而治”的基本特征時,則可以聯(lián)系上一課古希臘城邦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的特征,在明確其不同之處的同時,認識到后者是前者得以形成的條件之一,并可以適時總結希臘民主政治形成的全面原因。這樣前后聯(lián)系,層層深入,可有效的由點到面,再由面到整體的將復習內容置于知識網中,幫助學生系統(tǒng)、全面的復習。
素質教育倡導因材施教,高中歷史復習課也應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針對教學對象有層次性的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能全面參與到復習課中,同時又重點培養(yǎng)。例如,在復習希臘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時,可針對基礎一般的學生聯(lián)系提問古希臘城邦的特征,而讓基礎較好的學生試著回答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可以較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達到理想的復習效果。
而素質教育下的師生角色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在復習課上,主要表現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高中歷史復習課的一大特點和任務是使學生溫故而知新,在系統(tǒng)掌握各部分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歸納要點、總結規(guī)律,但如果教師只是將準備好的知識灌輸給學生非但不能提高其歸納總結的能力,還可能會導致學生只是一味接受而不主動思考,適得其反。因此,教師在復習課中應注意對學生的科學引導和復習方法的滲透,授之以漁,使其自主學習。例如,在復習希臘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時,可結合古希臘城邦公民的定義(并非指全體成年男性,而是具有公民身份,有權參加公民大會的男性成員),指出其關鍵點是“具有公民身份”和“男性”,提問學生哪些人不符合公民定義(奴隸、外邦移民、它國公民和婦女),使其自主得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在于其不是現在意義上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實質是奴隸主階級專制的一種手段,是狹隘的民主。這樣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得出結論,有利于其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其聯(lián)系總結歸納能力。
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主要是看教學效果,因此,上好高中歷史復習課也應重視復習效果。復習已學知識的目的是更好的學以致用,所以復習課應加強鍛煉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這就要求復習課上應讓學生做相應的練習題,使其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還應針對學生對內容的掌握情況作一定的檢查,并及時給予適當的反饋評價,將復習效果落到實處,并根據練習和檢查情況靈活調整復習課模式。例如,在設計復習課時可在完成復習任務后預留一定時間進行相應練習或讓學生快速回顧并提問。
篇2
一、制定合理復習計劃,高效復習
教師應認真研讀教材、課程標準和近三年考試大綱,文綜試卷。按《考試大綱》考點要求,認真?zhèn)湔n,明確目標。對于藝術生來說,復習時間緊迫,這就要求老師更要鉆研這些內容,總結規(guī)律,帶領學生復習時才能少走彎路,提高效率。針對藝術生的特殊情況,我采用一二輪結合的復習方法,及專題+通史+練習的模式。把必修一二三三冊課本分為三個模塊。(現就以模塊一為例)模塊一――農業(yè)時代的中國和世界,第一部分專題: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專題二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專題三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與科技文化;專題四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第二部分通史:(1)先秦時期――中華文化的勃興;(2)秦漢至魏晉南北朝――中華文明的發(fā)展時期;(3)隋唐、宋元時期――中華文化的成熟與繁榮;(4)明清時期――中華文化的輝煌與遲滯;(5)世界古代史――西方文明的搖籃。第三部分:橫向中外聯(lián)系。(相關選修內容編入通史部分)一個模塊把相關時間段中、外、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相關的選修內容全部囊括。課件內容包括高考考點、基礎知識梳理、疑難辨析、輕巧識記、思維深化、高考回放、自我測評等。在復習過程中,內容要合理安排,做到復習起點不能太高,難度不要太大。
二、適時鼓勵,加強溝通
高考藝術生容易出現兩種不良心態(tài):一是不自信。一些學生面對繁雜的知識產生恐懼心理,沒有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復習;二是“一腳已邁入大學”的浮躁情緒,急功近利。這兩種心態(tài)都會影響最后總復習,及時幫助學生端正心態(tài)尤為重要。教師要經常與藝術生交流溝通,及時發(fā)現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幫助學生端正心態(tài),投入緊張的復習。我經常在學生的作業(yè)上給他們寫評語,鼓勵他們不要松懈,也及時提醒他們近期學習和情緒上的小波動,把每個學生的情況了解清楚,除了利用作業(yè)評,還進行單個談話,消除他們的緊張心理,盡量輕松愉快地投入到復習中。臨近高考,更是開展了幾期心理輔導小專題,如“如何對付失眠”“怎樣趕走我的焦慮情緒”,都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三、試卷診療,及時發(fā)現問題
高三學校總會安排各種考試,小到周考,大到全市聯(lián)考。高三第二學期的第一次月考結束,我的學生有十來個考了十幾分,班級平均分才三十多分。我仔細看了考十幾分學生的試卷,發(fā)現他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歷史線索不清晰,史實不清晰”“選擇題不會判斷選項”“材料解析題不會審題”“總結歸納能力差”。針對這些問題,我給這些學生開了不同的“藥方”,問題集中出在什么地方就重點練什么,甚至答題格式我都嚴格要求,一定要條理清晰層次分明。一次次的考試,一次次的發(fā)現問題,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去補漏、提高。臨近高考最后一次模擬考試時,學生的平均分已能達到六十五分,考三四十分的已經沒有了。
四、加強弱項訓練
高考是考能力,是以基礎知識為載體的能力考查,考查學科素養(yǎng)和學習潛力;注重考查在科學歷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科學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多同學形成了基礎知識與知識遷移運用的“兩張皮”,基礎知識把握的很牢固,但是一做題就全錯。我經過觀察總結,發(fā)現問題基本上都集中在選擇題不會分析選項,材料解析題不會審問題,不會歸納總結材料隱藏的信息,還有“觀點論證題”根本就是無從下手,成為試卷中得分最低的一道題。
針對學生的這些弱項,我開展了針對性的小專題講練,如“選擇題獲取信息的六大途徑”“錯誤選項與無關選項、干擾選項的特征”“如何審題與分析材料”“觀點論證專項訓練”,結合高考真題,讓學生真正體會方法與實踐的結合。
五、復習中要有的放矢,敢于取舍。
藝術生高考復習時間非常緊迫,在高三第二學期要完成一個整體的歷史學科復習內容,既要覆蓋考綱要求的所有知識點的考查要求,又要補漏提升,這就要求老師要整合知識點,大膽取舍,復習時要把握兩大重點:一個是學科主干知識,要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一個是歷年考試中的??键c,對此類知識要從不同角度分析理解,舍棄偏難的習題,嚴格把控好復習考試的范圍,注重研究試卷的特點及命題的發(fā)展方向,努力提高備考質量。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講得精,講得準,講得巧,提高復習質量。
簡而言之,我認為在提高藝術生高考歷史復習效率上,可以用這么幾句話來概括“夯實基礎是第一,專題加通史,中外要聯(lián)系,補漏實練同提高”。以上是我的淺顯認識,有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