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方劑學教程范文

時間:2023-12-04 17:57: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醫(yī)方劑學教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醫(yī)方劑學教程

篇1

呂叔湘言:“成語之妙,在于運用?!笨鬃釉唬骸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鼻‘數剡\用成語,建立在準確地理解成語、掌握成語的基礎上。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語文學習中過度的機械記憶也是要不得的。我從不主張讓學生在預習時把每個成語的意思抄一遍,留待課堂上照本宣科,課后再把這些從詞典上搬來的解釋背下來?!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鼻Р钊f別的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自會產生其獨特的個人體驗,只要大意相仿,何必拘泥于統(tǒng)一答案?死記硬背,實不得已而為之。因此我在成語教學中,注重聯合各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積累成語。

一、千絲萬縷,了然于心

教材每個練習中安排了哪些成語,為什么要這樣安排,編者自有其良苦用心。如第三冊練習五中“滴水成冰、地凍天寒、鵝毛大雪、雪兆豐年”緊緊圍繞“冬天”這一主題;第五冊練習三中“雛鷹展翅、老馬識途、魚貫而入、傾巢而出”等八個成語都與動物有關,結構上對偶或為反義詞;第七冊練習一中第二列“聰明過人、一鳴驚人、后繼有人、百年樹人”四個“人”字成語與第一列“文思敏捷、青出于藍、桃李爭妍、十年樹木”四個成語之間形成并列、遞進、因果關系……可以說每個練習中的成語都各有其主題或內在的聯系。有時各練習中的成語之間也有關聯,如第九冊練習七中的“大公無私、營私舞弊”可與練習一中的“鐵面無私、執(zhí)法如山”對應起來看,第十冊練習四中的“持之以恒、有始無終”與練習五中的“見異思遷、三心二意”以及之前在第九冊練習四中學過的“鍥而不舍、繩鋸木斷”等都可以聯系起來學習。教師應先從整體上認識練習中的成語,把握其內在規(guī)律。將這種發(fā)現規(guī)律的意識滲透入教學中,可以促進學生對成語的理解,提高記憶效率,鍛煉學生的理性思維。

二、 由此及彼,一舉兩得

有的練習中的成語正與本單元課文內容遙相呼應,提供了把二者結合起來教學的好時機。如第九冊練習六的成語大多數都可以對比此單元第二十二課《林沖棒打洪教頭》來學習。在課文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從練習六的成語中選擇一部分來形容文中的人或事,在完成“復述課文”的練習時選用一些成語,并在學生感到有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如“不卑不亢”就需要指點一下)。結果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說出通順的句子,如“林沖被押解到柴進莊上后顯得不卑不亢,而洪教頭蠻不講理,非要和林沖比武,最后打輸了,垂頭喪氣地走了?!薄傲譀_勝了洪教頭,柴進一定會大公無私,把那錠銀子給林沖,不會?!钡鹊?。復述課文時,學生對成語的使用也是恰如其分的。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此冊第四單元的四篇課文《快手劉》《滴水穿石的啟示》《裝滿昆蟲的衣袋》《讀書要有計劃》都可與練習中的“目不轉睛、鍥而不舍、孜孜不倦、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夜以繼日、通宵達旦”等結合起來學習。這樣,既以課文內容促進對成語的理解,又以成語概括課文內涵,二者相得益彰,可收一舉兩得之效。

三、 眉飛色舞,身體力行

有些成語極富動作表現力,如“冷嘲熱諷、比肩繼踵、耀武揚威”等,若空口讓學生說含義較難表達清楚,若讓幾個學生配合演一演,則含義不言自明。我在教學第十冊練習三中六個“笑”字成語“眉開眼笑、哄堂大笑、嫣然一笑、捧腹大笑、脅肩諂笑、破涕為笑”時就讓學生用表情、動作來體會一下幾種不同程度的笑,然后與前面六個成語“心花怒放、妙趣橫生、心領神會、前仰后合、曲意逢迎、轉悲為喜”對照,體會不同場合下的笑,再打亂原定順序讓學生穿針引線,找出對應成語并表演出來,最后說一說自己對這些成語的理解。這樣的理解方式感性、直觀,學生興致勃勃,課堂生機勃勃。從理論上來講,將動作記憶與言語記憶相結合,學生全身心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相對于端坐在椅子上只動腦子來說,理解得更快,掌握的信息更多,印象也特別深刻。

四、 溫故知新,融會貫通

算來小學生六年級畢業(yè)時,從教材中積累得來的成語已達六百多個,真可謂聚沙成塔。但相對于中華成語的來說,仍是滄海一粟。怎樣才能“多快好省”的幫助學生積累成語呢?我沿著編者的思路聯想下去,把每一次成語練習的范圍加以拓展。如學了有關動物的成語后,讓學生說說還知道哪些包含動物的成語;學了以“笑”為主題的成語后,說說還知道哪些有關“笑”的成語,并說出自己對所補充成語的理解。我適時加以解說、糾正,擇優(yōu)板書讓學生記在課本上,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適當補充一些相關成語。在第九冊練習一的成語學習中,師生共同對這十二個以高尚品質為主題的成語進行近義詞、反義詞的補充。

篇2

關鍵詞:計算機程序設計教學;一題多解;編程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7)17-31460-02

Discussions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Multi-solutions to One Problem in Programming

CHEN Jin-qiang

(Yunf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Yunfu 527300,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usually offer such computer courses as VB, VC and Database, and so on which relate toprogramming.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pproache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one problem with more solutions in programming.

Key words: teaching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one problem with more solutions; program

1 引言

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要求。一題多解對于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加深對教材和知識的理解十分必要。在計算機程序設計教學中,編程的一題多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解題思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且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同時也使授課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和編程技巧。下面就程序設計中一題多解的教學方法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2 運用不同的語句編程

解決同一個問題,可以采用不同的語句編程。但最理想的應該是選用能使程序短少,結構簡明、清晰的語句。

例1:求分段函數

程序1:

CLEAR

SET TALK OFF

INPUT "X="TO X

IF X>0

F=LOG(X)

ENDIF

IF X=0

F=EXP(2)

ENDIF

IF X

F = X*X

ENDIF

? "f(x)=", F

SET TALK ON

程序2:

CLEAR

SET TALK OFF

INPUT "X=" TO X

IF X>0

F=LOG(X)

ELSE

IF X=0

F=EXP(2)

ELSE

F=X*X

ENDIF

ENDIF

? "f(x)=", F

SET TALK ON

程序說明:程序1和程序2都是運用選擇判斷分支語句IF…ENDIF編程,但程序2采用了嵌套形式。

程序3:

CLEAR

SET TALK OFF

INPUT "X=" TO X

DO CASE

CASE X>0

F=LOG(X)

CASE X=0

F=EXP(2)

OTHERWISE

F=X*X

ENDCASE

? "f(x)=", F

SET TALK ON

程序說明:程序3運用了多分支判斷語句DO CASE…ENDCASE編程。

例2:求S=

程序1:

SET TALK OFF

S=0

FOR I=1 TO 100

S=S+I

ENDFOR

? "S=",S

SET TALK ON

程序2:

SET TALK OFF

S=0

I=1

DO WHILE I

S=S+I

I=I+1

ENDDO

? "S=", S

SET TALK ON

程序說明:程序1運用了計數循環(huán)語句FOR…ENDFOR編程,而程序2運用了條件循環(huán)語句DO WHILE…ENDDO編程。

3 運用不同的邏輯方法編程

編程解題,首先弄清要解決的問題,確定解題的思路,設計出解決問題的邏輯方法、步驟,然后選擇合適的命令語句編寫程序。解決同一個問題,可以采用不同的邏輯方法編程。

例:求Sn=X+XX+XXX+…+XXX…的值。如當n=5,X=3時,則Sn=3+33+333+3333+33333,n和X由鍵盤輸入。

(1)遞推法

SET TALK OFF

STORE 0 TO M,S

INPUT "X=" TO X

INPUT "N=" TO N

FOR I=1 TO N

M=M*10+X

S=S+M

ENDFOR

? "S=", S

SET TALK ON

程序說明:本程序利用遞推的方法直接產生累加項X,XX,XXX,…,并累加,從而輸出累加和。

(2)字符串函數法

SET TALK OFF

S=0

M=SPACE(0)

ACCEPT "X=" TO X

INPUT "N=" TO N

FOR I=1 TO N

M=M + X

ENDFOR

FOR I=1 TO N

M1=SUBSTR(M,1,I)

S=S+VAL(M1)

ENDFOR

? "S=",S

SET TALK ON

程序說明:本程序利用字符串連接方法,形成“XXXX…X”字符串,然后通過截取子字符串函數和字符轉換為數值函數產生累加項,并累加,從而輸出累加和。

(3)數列求和法

SET TALK OFF

S=0

INPUT "X=" TO X

INPUT "N=" TO N

FOR I=1 TO N

M=X*(10^I-1)/9

S=S+M

ENDFOR

? "S=",S

SET TALK ON

程序說明:本程序利用數列X,XX,XXX,…的通項公式X*(10^I-1)/9產生累加項,并累加,從而輸出累加和。

(4)提取公因式法

SET TALK OFF

STORE 0TO S,M

INPUT "X=" TO X

INPUT "N=" TO N

FOR I=1 TO N

M=M*10+1

S=S+M

ENDFOR

? "S=", S*X

SET TALK ON

程序說明:本程序先提取累加式各項的公因式,累加時只加1,11,111,…,111…1,最后累加結果再乘以X。

4 運用不同的程序結構編程

結構化的程序設計語言的程序結構有順序結構程序、分支結構程序和循環(huán)結構程序三種。解決同一個問題,可以采用不同的程序結構編程。但最理想的選擇應該是不同結構的組合和嵌套,使程序具有實用性和通用性。

例:對XS.DBF數據表按姓名進行查詢。

程序1:

SET TALK OFF

USE XS

INDEX ON 姓名 TO XMSY

ACCEPT "請輸入待查姓名:" TO XM

SEEK XM

DISP

USE

SET TALK ON

程序2:

SET TALK OFF

USE XS

INDEX ON 姓名 TO XMSY

ACCEPT "請輸入待查姓名:" TO XM

SEEK XM

IF EOF()

? "查無此人!"

ELSE

DISP

ENDIF

USE

SET TALK ON

程序3:

SET TALK OFF

USE XS

INDEX ON 姓名 TO XMSY

DO WHILE .T.

CLEAR

ACCEPT "請輸入待查姓名:" TO XM

SEEK XM

IF EOF()

? "查無此人!"

ELSE

DISP

ENDIF

WAIT "繼續(xù)查詢嗎?(Y/N)" TO Z

IF UPPER(Z)= "Y"

LOOP

ELSE

EXIT

ENDIF

ENDDO

USE

SET TALK ON

篇3

關鍵詞:預防醫(yī)學;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與科學技術的更新,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得到迅猛的發(fā)展,醫(yī)療衛(wèi)生在發(fā)展進程中,逐漸由以往傳統(tǒng)的模式向預防、保健和主動式的服務方向轉變,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本文關于《預防醫(y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教學中的改革及創(chuàng)新研究意義,主要體現在現實研究意義方面,本文通過對《預防醫(yī)學》在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教學中的問題分析,提出《預防醫(y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教學中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措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預防醫(yī)學》在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中仍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主

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醫(yī)學教育中,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預防醫(yī)學相關內容的學習。就當前《預防醫(y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情況而言,《預防醫(yī)學》在課堂中的教學存在仍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主,教師在對《預防醫(yī)學》課程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教授時,仍采用以教材為主的理論滿堂填鴨式教學方式為主[1]。教師只是將教材中枯燥的內容轉化到多媒體課件中,使本身是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預防醫(yī)學》過程中,無法與實際的操縱情況進行結合,只能夠通過教材和教師的講解對其進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預防醫(yī)學》課程的學習和理解。

(二)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素質相對較差

在《預防醫(yī)學》課程教授過程中,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極為重要的,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教師應對相應的預防知識有較為熟悉的理解,才能夠加深學生對《預防醫(yī)學》內容的學習。目前《預防醫(y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存在的問題,也體現在《預防醫(yī)學》課程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相對較差[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對課程不是十分的了解,在授課過程中無法將相關的預防學知識進行有效的鏈接,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搭配也不夠合理,通常是理論性課程較多,而實踐教學內容較少,致使非預防學專業(yè)的學生無法對預防醫(yī)學的相關知識進行實踐,影響學生對預防醫(yī)學相關知識的理解和學習。

二、《預防醫(y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教學中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措施

(一)加強對預防醫(yī)學的重視

在分析《預防醫(y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教學中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措施過中,首先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要加強對《預防醫(yī)學》課程的重視,對當前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中學生普遍存在對《預防醫(yī)學》課程忽視學習的情況,反復強調《預防醫(yī)學》在當前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性,使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充分認識到《預防醫(yī)學》課程的重要性,并了解未來在醫(yī)學臨床中的醫(yī)生,不僅要具有能夠在臨床中對患者實施治療的技術手段,同時也要具有能夠對相關疾病進行預防和保健的能力[3]。另外,在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教學中加強對《預防醫(yī)學》課程重視過程中,也要鼓勵非預防專業(yè)學生將所學知識向家人和親友進行宣傳,使更多的人了解預防醫(yī)學相關內容的重要性。

(二)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在分析《預防醫(y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教學中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措施過中,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也是尤為重要的,通過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預防醫(yī)學》在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教學中的發(fā)展。一方面,在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過程中,《預防醫(yī)學》課程教師要采用現代化先進設備展開教學,通過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將《預防醫(yī)學》課程中的相關內容運用多媒體以多種形式展示出來,比如通過小視頻展開對相關知識的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促進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學習;另一方面,在轉變教學方法過程中,《預防醫(yī)學》課程教師要轉變以往注重理論教學的方法,靈活運用案例式教學、情境式教學、項目導向式等多種教學方法。逐漸加深對實踐教學的認識,并在教學中加強對理論與實踐知識的結合,由此提升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素質能力

在醫(yī)學教育中,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素質能力,對于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針對于當前《預防醫(yī)學》課程教師在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必須要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4]。一方面,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在對相關教師聘用過程中,要聘請專業(yè)水平相對較高、經驗豐富的《預防醫(yī)學》課程教師,在根本上提高預防醫(yī)學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另一方面,學校要對《預防醫(yī)學》課程的教師進行不定期的培訓,加強教師對專業(yè)知識的了解和能力的提升,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促進《預防醫(yī)學》在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教學中的發(fā)展。

結語:

就當前社會的發(fā)展形勢而言,《預防醫(yī)學》課程在醫(yī)學教育中十分重要,能夠對未來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關于《預防醫(y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教學中的改革及創(chuàng)新研究,主要從教學中仍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主、教師專業(yè)水平和素質相對較差兩方面,對《預防醫(y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從加強對預防醫(yī)學的重視、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素質能力等方面,研究《預防醫(y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教學中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措施。期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當前存在相應教學問題的非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教學,提供寶貴的建議。

參考文獻:

[1]黃曉,賀莉萍,李軍,等.地方本科院校臨床醫(yī)學專業(yè)預防醫(yī)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湘南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4,05(04):69-70.

[2]李雨U,崔念,潘曉放,等.臨床醫(yī)學專業(yè)預防醫(yī)學課程體系的初步優(yōu)化與改革研究――以成都中醫(yī)藥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為例[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1(03):35-36.

篇4

關鍵詞:自主學習;實踐;課程綱要;網絡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6-0300-03

引言

隨著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深化,學生可利用的網絡資源更加豐富,形象的動畫設計、制作精美的課件,老教授精彩的網絡講課,國外名校的開放課程,學生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充分地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地探索,自主地學習。國家精品課程無論在知識的底蘊、學識的淵博上,普通老師都無法媲美。有學識淵博的大師,有精彩的網絡課堂傳授知識技能,我們的講課是不是成了班門弄斧?我們還有存在的價值嗎?我們的出路在哪里?這給老師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借助于網絡共享平臺,迫切需要改革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

網絡如此發(fā)達的今天,知識技能的傳授完全可以依托國內外大師的講課,新的課程設計思路是:怎樣保證學生課后進行自主自學,怎么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所學的理論知識,怎樣訓練學生提出問題,怎么進行自我探究性學習,怎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需要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需要更多地加強實踐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需要有設計合理的課程綱要進行必要的自主學習指導。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設計

但是,學生會充分地利用時間自覺自愿去學習嗎?學生真的人人有這種自覺性嗎?真的可以不用教師的指導嗎? 真的不用任何約束嗎?大學生作為社會上最活躍的年輕群體,抵御外界誘惑,自我約束能力還較弱,沉溺于網絡游戲、聊天、不思進取的現象比比皆是。而普教中廣泛存在的應試教育模式更使學生們養(yǎng)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相對自由的大學學習環(huán)境容易使他們在學習上產生迷茫。怎樣引導學生走向一條自我學習、自我探究之路呢?需要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引導,需要老師和同學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正確評價,為了創(chuàng)立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充分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設計了四個自主學習主題。

1.國外開放課程、國家精品課程網站學習導航——張貼板教學法。為了讓學生熟悉國家精品課程網站、國外課程網站,學會查找、搜索可用資源,可對教師課件、教學大綱、教學要求、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動畫設計、CAI輔助教學、課程特色、課程建設、試驗內容、教學錄像、試題庫、不同國家之間的教學進行比較研究,通過張貼板教學法組織課堂討論,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集國家精品課程資源信息,共同界定國家精品課程的含義,找出可利用的學習資源。

2.學生講課——模擬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自學較容易的章節(jié),讓學生先模仿網上名師講課,再指導學生備課,然后課堂上由學生講課,老師同學共同總結,給出評價。這樣可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抽象歸納能力,在實施中我們發(fā)現有些學生講課詼諧、幽默、風趣,充滿青春活力,反過來對老師改進教學也有很大的啟發(fā)作用。

3.計算機專題研究學習——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師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專題研究)工作而進行的教學行動,項目教學法一般按照以下階段進行,確定專題研究任務、制訂研究計劃、實施研究計劃,師生共同討論檢查評估。專題研究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研究性學習中以2~3個人為一組開展協(xié)作學習,培養(yǎng)團隊精神和協(xié)作能力,利用資源、搜索資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

4.一整計算機系統(tǒng)設計范例自主學習——案例教學法。一整計算機系統(tǒng)設計范例自主學習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必將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清華大學開發(fā)模型計算機結構復雜,包括串口、按鈕、指示燈、開關、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接口、總線等部件。同時要自學匯編語言,研究指令系統(tǒng)的設計,控制器的設計,控制信號對各部件的控制及連接,以及相應的軟件系統(tǒng)的設計。要仔細研究模型計算機范例的設計文檔,整機的構成和布局。這項自主學習安排和討論對實驗任務的完成、對計算機組成原理各功能部件的學習、對課程內容的消化理解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學好了模型計算機系統(tǒng)才算真正地理解計算機組成原理,才能將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內容變成一臺簡單但能運行的計算機。學生只有完成一臺計算機系統(tǒng)設計,才能深刻理解計算機組成原理基本概念。一整計算機系統(tǒng)設計范例自主學習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方面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學手段和方法設計

雖然我們強調利用網絡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實踐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理論教學也是不可或缺的。學生對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掌握要通過精心設計的理論教學完成。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什么思想來指導教學呢?課堂教育怎樣培養(yǎng)學生、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呢?怎樣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學會用精煉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呢?我們采用了如下的教育思路、教學手段和方法來提高教育質量。

1.關注最新技術——提問教學技能。提問是引發(fā)學生心智活動、促進學生思考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是教師學生相互交流的有效手段,提問的種類可分為檢查知識與創(chuàng)造知識兩大類,創(chuàng)造知識的問題是在學習者的內心引起新知識的問題,答案需要學生自己思考得出,教學是一個探索未知領域的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因而需要展開創(chuàng)造知識的提問。在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最新技術,要善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例如,當前計算機技術中CPU非??欤瑑却嫠俣炔荒軡M足要求是最被關注的難點,繼續(xù)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怎樣去平衡CUP與內存的速率?數據的延遲有什么新的方法解決嗎?高速緩存由誰來管理?哪里是影響計算機速度的瓶頸?通過關注最新技術,學生能提出很多問題,經過頭腦風暴法組織課堂討論,再進行實驗探究,最后學生會把問題變成文章,再變成一個有價值的產品。

2.教學思路設計——懸念導入法。有效的導入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成功的導入能夠承上啟下,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把學生帶入設計好的情境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完成教學任務創(chuàng)造條件。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學中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為主線,從大框架入手,一開篇給學生展示一幅簡單明了的計算機組成關聯圖,并由此把學生立即領入到一個制高點,使學生看到一個極為簡單的計算機框架,在此架構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上向下、由表及里、層層細化,一步一步進入計算機的微觀世界。在每一步深化的過程中,學生頭腦里總會暫留一些懸念,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機內部的龐雜架構及其如何自動工作的原理。提出帶有懸念的問題來導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3.課堂教學——思維導圖法應用。可以選用一種教學法,比如思維導圖法組織幾次全班的課程教學,教師宣布思維導圖的方法,共同討論一個中心議題,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和目標,遵循的原則和注意事項,鼓勵積極思考,宣布思考的時間,發(fā)給每組二級卡片,寫上關鍵詞,按順序上講臺作一分鐘解釋,展示卡片,由老師引導學生把卡片歸類整理成若干個大的方面。各組就已歸類的幾方面,再提出進一步的思考,規(guī)定思考時間。之后重復第三步,繼續(xù)由學生解釋展示卡片,此時學生展示的卡片形成了一個中間是中心議題,往外是二層若干主要方面觀點形成的思維導圖的整體圖象。作用是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自學能力、協(xié)作精神。總結歸類時學生還能相互啟發(fā),從而掌握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還能學會根據相關因素的主次,進行分層思考。還可以借鑒別人的智慧,激勵自己的靈感,產生更新更深層次的想法,促進每個學生智商、情商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在教學應用中常產生很好的學習效果。

三、課程綱要討論實施——頭腦風暴法、張貼板教學法

以學生為本的自主學習,必須讓學生了解課程的目標,教學的安排,自主學習的主題,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教學要求等。作為教學依據,學習指南的課程綱要在課程一開始時就應進行討論實施。一份精心制作的課程綱要在保證課程教學質量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課程綱要的主要功能。(1)教學的依據:是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教師根據課程綱要的學習目標、學習主題、時間進度,開展教學活動,安排課外作業(yè),組織小測、期中考、期末考,并且嚴格按照綱要約定的成績評定方法,客觀公正地評定學生的最終成績。(2)學習的指南:課程綱要還能夠為學生整個學期的學習提供指導,幫助學生熟悉課程的概念框架和邏輯體系,提供給學生不容易獲得的閱讀材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3)學習的動力:學生和教師在第一次課上相遇,一起閱讀和討論課程綱要。如果學生知道教師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發(fā)現教師已經設計好了達到課程目標的策略,就會感到學習這門課程是一次組織良好的、有意義的智力旅行,就會對學習充滿信心和積極性。(4)師生的契約:課程綱要是教師和他們的學生之間的一份約定。課程綱要通常包括精確的課程進度表、成績的考核與評定政策、學生出勤政策、實驗安排、要求等,尤其要讓學生知道,如果學生達不到課程的要求會出現什么后果。

2.課程綱要的基本組成部分。頭腦風暴法是老師引導學生就這一問題自由發(fā)表意見,老師不對其正確性進行任何評價。再用張貼板教學法通過添加、移動、拿掉或更換寫有內容的紙片進行討論,得出結論的方法。優(yōu)點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討論可以得出課程綱要的組成部分。(1)教師信息:包括教師姓名、辦公地點、電話號碼。(2)課程描述:包括課程名稱、課程代碼、課程性質、課程對象、學分數、教室位置。(3)課程目標:主要是指對學生學習結果的一種預期,尤其是學生在思維能力和學習技能方面的發(fā)展。(4)教學方法:需要什么樣的教學互動、師生互動?哪種教學方法最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5)課程資源:包括課本,補充閱讀材料,指明哪些是必讀材料,哪些是推薦材料。(6)課程時間表:既是課程日歷,也是課程結構圖。(7)課程政策:包括出勤、遲到、課堂參與、作業(yè)遲交、小組貢獻、實驗成績評定等政策。

篇5

關鍵詞: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 有效性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增強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

在初中信息課堂教學中,教師扮演著指導者、引導者、組織者及評價者的角色,可見,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前準備工作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重要前提,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分析和研究,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興趣、愛好、個性及年齡特點,為學生選擇合理的教學素材,并制定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中需要向學生提問的問題,還要充分做好教學中出現突發(fā)問題的準備工作,從而達到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在課前準備工作中,教師要認真分析和研究教學內容,精心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是實現教學效率提高的基礎條件。初中信息技術教材涉及的知識內容非常多,知識面特別廣,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不能將視線僅盯在教材內容上,而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fā),以促進學生的共性發(fā)展為目的,掙脫信息技術教材的束縛,通過不同渠道為學生挑選適合學習的內容,增長學生的見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活實際,從而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而提高信息課堂的教學水平。

二、做好情境導入工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告訴我們,興趣對一個人的成長和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經教導他的徒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也說明了興趣具有的關鍵作用。因此,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全身心地投入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而情境導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做好課堂的情境導入工作??茖W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教師可以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好課堂教學情境的導入工作,如教師在課堂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精美的圖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相關的電影、視頻或動畫等,還可以為向學生展示實際物體,以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動機的目的。教師在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時,要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平等及和諧的學習氛圍,還要善于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尋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現象,巧妙地設置疑問和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增強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

三、選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善于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初中教師一直在探索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其實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以實現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信息技術理論知識時,由于理論知識比較抽象、難懂,應從教學組織、教學素材資源及教學語言等多方面考慮,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呈現生動、直觀的理論知識,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又如教師在上信息技術上機課時,由于這些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巧和技能,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溝通及練習,并為學會留出充足的練習時間,既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又重視學生的共性發(fā)展,從而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對信息技術教學效果進行有效的評價。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學評價對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有效的評價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做到以下幾點:(1)明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教師要明確地認識到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并不是簡單地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判定,而是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2)應使教學評價的內容多樣化,建立健全評價內容體系,學生的學習熱情、情感態(tài)度、學習態(tài)度、基礎知識技能的掌握、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都可作為評價內容;(3)教學評價方式應具有多樣性,改變僅有教師評價的單一模式,采用多種教學評價模式,可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參與評價及網絡投票評價等方法,不僅可以使教學評價的結果更客觀、合理及規(guī)范,還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身心地參與到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中,從而達到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跨欄跑成因 恐懼感 降低克服方法

中圖分類號:G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3)07―0049--03

1 前言

跨欄跑是在高速跑動中連續(xù)越過固定高度、距離和數量障礙的運動,因此,跨欄是一項技術復雜、難度大、對身體素質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它因技術本身固有的復雜性和對身體素質要求高的特殊性,在客觀上給跨欄跑的教學增加了不少難度。同時,由于錯誤動作的產生,學生往往會碰倒欄架,甚至可能會摔傷身體。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對跨欄跑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在跨欄時心理對跨欄架有不同程度的懼怕,影響了學生跨欄跑成績的提高和跨欄跑教學的順利進行,甚至有不少學生放棄了跨欄跑的學習。通過跨欄練習,不僅可以發(fā)展身體素質,而且可以培養(yǎng)勇敢頑強、果斷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目前,國內外對跨欄心理障礙的成因以及如何針對性的進行訓練的研究比較少,因此,筆者運用運動心理學的相關原理對跨欄教學中產生心理障礙的成因以及克服方法進行初步探討,以期為跨欄教學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價值。

2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中學高一年級的學生共56人。其中男生42人,女生14人,這些中學生均為跨欄初學者。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在研究和寫作的過程中,根據研究需要,筆者多次在廣州體育學院圖書館和Internet等相關媒體上查閱、搜集有關跨欄心理障礙方面的文獻資料,獲取一定數量的相關材料,明確所要研究作者簡介:劉鳳英(1979一),女,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課題的目的、意義和內容。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對本文研究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探討,為文章的寫作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2.2.2問卷調查法

設計制作跨欄跑學生學習恐懼心理問卷調查表,讓這些學生不記名填寫,并對這些問卷調查進行分析。針對跨欄心理問題,設計和制定問卷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處理后,數據整理的結果見表1。

從調查結果看,不怕欄的學生占48%,嚴重怕欄的學生占25%,一般怕欄的學生占31%。從調查結果看,大部分學生都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怕欄的心理問題。

2.2.3訪談法

在跨欄的教學過程中,訪問過欄有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并對這些學生就跨欄心理障礙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

2.2.4實驗對比法

通過教學實驗對比,論證跨欄教學中采用心理調節(jié)的作用。

2.3實驗設計

2.3.1分組方法

將其中的56人分成兩組,平均分配男女生。一組為實驗組,采用降低難度訓練法、提高動作節(jié)奏訓練法、技術觀摩訓練法和強迫技術訓練法進行教學訓練;另一組為對照組,用傳統(tǒng)的教學訓練方法進行教學訓練。為了避免出現的差異性,在實驗前對兩組學生的體重、身高、立定跳遠、后拋實心球、50米跑這些與掌握跨欄技術相關參數進行測試,兩組學生在實驗前身體素質基本相同,無顯著性差異,體重、身高相當(見表2)。

2.3.2實驗組教學特點

采用降低難度訓練法、提高動作節(jié)奏訓練法、技術觀摩訓練法和強迫技術教學法,并針對不同的學生有區(qū)別地進行教學訓練。

2.3.3對照組教學特點

采用一般的常規(guī)教學方法,即是對跨欄進行簡單的講解,然后讓學生自行領會和消化,每一堂課的訓練時間、運動量與實驗組基本相同。

2.3.4教學時數

教學實驗時間為授課12學時。

2.3.5實驗結果

經過兩種不同方法的教學,在學生學習跨欄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測試,測試成績經統(tǒng)計學處理后,相關統(tǒng)計數據整理見表3。

從實驗結果來看,實驗后實驗組技評成績?yōu)?2.29分,達標成績?yōu)?9.48分,對照組技評平均成績?yōu)?3.14分,達標成績?yōu)?3.57分。實驗組的技評成績和達標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經T檢驗,技評成績和達標成績都具有顯著性差異。

從教學訓練過程看,實驗組學生聯系積極主動,競爭性強,動作自然、舒展、放松。而對照組學生練習積極性不高,動作僵硬、膽小、怕欄。

3 分析和討論

3.1高中跨欄教學中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分析

(1)跨欄跑是帶障礙的短跑運動,學生因怕欄高,怕碰欄,一看到欄架就會產生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而猶豫不決,對能否過欄產生心理壓力,致使跨欄技術變形,這樣便容易產生恐懼心理。

(2)跨欄跑由于技術比較復雜,使得較多學生在學習跨欄時過度緊張,心理紊亂,知覺范圍狹窄,思想遲緩,思想不集中,產生過多的焦慮情緒,因而產生恐懼心理。

(3)有些學生盲目自信,急于求成,也有些學生憑身體條件較好,以錯誤的技術動作僥幸過欄,一旦遇到挫折就會情緒消沉,逃避過欄,表現浮躁,這樣恐懼心理也就自然而然產生。

(4)在過去的練習中,因身體、技術及其心理方面的原因,出現過碰欄、擦破皮、出血、骨折等損傷經歷,再做跨欄動作時就害怕,嚴重時還會產生心理障礙。

3.2針對跨欄心理障礙的訓練方法

3.2.1降低難度訓練法

在學習跨欄的初始階段,老師有意識地降低欄架高度,以減小過欄時的難度,讓練習者能以較輕松的心態(tài)進行跨欄練習,體會和感受跨欄的完整技術,樹立信心,有利于奠定一個好的訓練開端。

3.2.2提高動作節(jié)奏訓練法

可采用起跨腿過欄角練習,利用規(guī)定起跨點、下欄落地點、欄間節(jié)奏線等方法來提高練習者的欄間跑動速度和節(jié)奏,反復體會高速跨過欄架的感覺,形成固定的技術定型,增強敢于快速攻欄的信心和意識。

3.2.3技術觀摩訓練法

老師可采用相互技術觀摩的方法加以改進。即當練習者進行跨欄時,讓其它隊員蹲在欄側或正前方觀察其過欄時身體騰起的高度,通過相互觀察和老師的技術分析,就能使練習者直觀地看到自身的問題,以便產生敢于攻欄的意識。

3.2.4“強迫”技術訓練法

老師可采用“強迫”技術教法進行訓練,使練習者在外力作用下能較快掌握正確的跨欄技術,通過提高技術的方法逐漸提高信心,進而達到消除跨欄恐懼心理的目的。

4 結論和建議

4.1結論

在中學跨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對學生完成動作來說,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缺一不可,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影響,但是一般認為心理素質是主要的,若不消除恐懼心理,身體素質就發(fā)揮不出來,運動技術就難以掌握。因此,教學時必須注重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順利地完成跨欄跑的學習任務。在跨欄課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特別要注意由易到難的教學原理,應多采用正面教育和鼓勵性的語言,以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在練習中多運用一些簡單的條件,或采用其他的教具,以轉移學生懼怕欄架的注意力,然后逐漸轉移到正常的跨欄教學中,以消除學生怕欄的心理。由于欄的高度、跨欄技術的復雜性、學生盲目自信以及有過跨欄失敗的經歷都可能導致跨欄心理障礙。實踐證明,降低跨欄跑初學者的過欄恐懼感,是完成跨欄跑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中學體育教師要制定出消除學生恐懼心理的具體措施,并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系統(tǒng)的訓練和教學,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跨欄跑技術比較復雜,對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在教學中全面地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競賽技能,是預防跨欄心理障礙的根本措施。

篇7

Abstract: Excellent engineer education pla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 the goal, according to the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of "excellence program",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need to rapidly enhance their ability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Learning situation for mechanical specialty courses and students, the teaching method is improved,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teaching method to classroom teaching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ject consciousness is studied.

關鍵詞: 課堂教學;工程意識培養(yǎng);教學方法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cultivating the project consciousness;teaching methods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19-0253-02

0 引言

隨著我國企業(yè)由原來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使得原有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戰(zhàn),我國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本科教學的問題,提出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并已經啟動,很多高校已經開始重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國外高校也非常重視學生工程意識的培養(yǎng),如日本學生要在學校進行加工,完成一定學分之后方可畢業(yè),在畢業(yè)設計中也緊密結合實踐,學生在找到工作(大三下學期)之后,有定期到工廠去見習和實習。又如,德國高等工程教育,利用產學合作,讓學生能夠更多更好地了解工程領域的科研方法,掌握相關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由此可見,國內外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都十分重視,而學生工程意識的養(yǎng)成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 應用型本科院校模具專業(yè)學生工程意識的內涵

工程意識是當今高等教育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模具專業(yè)學生的教育應側重解決工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工程實際,工程意識是工程師應該具備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之一。作為模具專業(yè)大學生,就是將來企業(yè)的工程師,因此必須培養(yǎng)他們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這些工程問題往往是不確定的,要求他們必須具備解決工程問題特有的方法和手段,甚至包括解決尚未發(fā)現的科學問題,應用型本科院校更應該加強學生工程意識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夠抓住復雜多變的實際問題的主要矛盾,并且能夠結合實踐環(huán)節(jié)具備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讓學生將來成為企業(yè)所需要的人才[1]。

工程意識是一個整體概念,工程意識最根本的應該是一個系統(tǒng)意識,主要包括實踐意識、經濟與社會意識、時代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道德意識和管理意識等,這些方面的意識若缺少其中某一種意識或某一方面意識,都不能說其具備了工程意識。工程意識這個概念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有理由相信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它的內涵也會隨之不斷深化和發(fā)展的。

2 學生工程意識的培養(yǎng)方法

工程意識的形成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沉淀,需要工作后在工程實際中的鍛煉逐漸完成的,但是如果高校重視工程意識的培養(yǎng),意識到工程意識培養(yǎng)的必要性,把大學生工程意識的培養(yǎng)納入整個培養(yǎng)計劃當中,構建良好的校內工程育人環(huán)境,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并配備一批“雙師型”教師,當學生畢業(yè)的時候具備一定的現代工程意識是完全有可能的。

2.1 教師與工程師相結合的師資隊伍 要想學生在大學期間具有較好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意識,作為機械類專業(yè)的教師,首先應具有很好的工程素養(yǎng),才能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現代工程意識。在這方面,本校有計劃地選派青年教師到實驗室和企業(yè)采取“掛職”、“盯崗”等方式進行實踐鍛煉,從而使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工程觀念得以提高。另外,從企業(yè)聘請專家到學校講座或兼職,專業(yè)教師與其進行學習和交流,也有助于教師工程意識的提高。還有學校作為應用型大學,無論技術設施、還是教學設備、實驗室條件都體現出科學技術的最新發(fā)展,教師們也可以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多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使自己成為“雙師型”教師。

實踐表明,通過這些方式方法,教師的工程意識不但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且教師還可以結合工程實例進行理論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意識。

2.2 產與學結合的辦學形式 加強各類實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使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強化工程意識培養(yǎng)。大學生在學校學習知識,學校要面向社會辦學,學校有責任營造良好的培養(yǎng)環(huán)境,本校除了建立了若干個校內實踐教學基地,還建立了包括長春一汽在內的若干個校外實習基地,重視實踐對培養(yǎng)學生工程意識的重要作用。畢業(yè)設計(論文)也有個別同學在單位進行,實踐證明“校企合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對學生們工程意識培養(yǎng)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2.3 優(yōu)化課程體系[2] 現代工程是復雜的系統(tǒng),既涉及相關技術領域,又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這就需要工程技術人員具有寬厚的知識與技術背景。因此,工程教育要充分考慮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拓寬專業(yè)方向,要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樹立現代工程意識,對學科設置和課程結構進行改革,同時不斷優(yōu)化課程體系。本校積極組織人員定期進行培養(yǎng)方案修訂工作,有計劃、有意識地把學生工程意識培養(yǎng)和訓練貫穿于四年本科教學的全過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使之適應社會和企業(yè)對機械類技術人才的需求。

3 課堂教學中工程意識的培養(yǎng)

3.1 科學選取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工程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選取與課程核心內容相關的實踐環(huán)節(jié)進行導課,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讓學生了解和熟悉實踐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對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充滿期待,提高了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興趣。科研技術也是實踐環(huán)節(jié)中重要的一環(huán),把國內外機械方面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課堂教學實踐中,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內容與職業(yè)崗位的工作任務要求相一致,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在授課中,從細微處著手,通過對實例的分析和對比以及相關主要的課堂活動,能夠強化學生的工程意識[3]。

3.2 多種教學方法并用 課堂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討論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和啟發(fā)式教學法等。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通過講授法給學生講授重要的理論知識,直接、快速、精煉的讓學生掌握,為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討論法,學生通過討論,相互溝通,從而達到共同的目標,通過開展課堂討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案例教學法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開發(fā)了學生思維能力。情景教學法使學生通過親自參與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科學意識得到了增強,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開拓了視野,教學效果顯著。

3.3 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以往都是通過課程考試來進行,學生只要考前認真復習,就可以通過考試,因此,考分的高低不能完全體現學生的能力。對所講授的機械專業(yè)課程在考核方式上,加大了對平時成績的考核,采用課堂討論、調查報告、實踐問題分析和解決等多種方式相結合。例如在課堂教學上,通過多媒體只展示實踐環(huán)節(jié)的結果,通過和學生互動的方式進行討論,結合多門課程的知識來加以解釋,使得學生的工程意識得到提高。

4 結束語

大學生工程意識的培養(yǎng)是一項緩慢工程,需要不斷地探索、實踐、研究和創(chuàng)新,研究適合應用型本科院校機械類學生的工程意識培養(yǎng)方法,以形成結構和功能最優(yōu)化的教學方法。在不斷地探索、實踐與研究中,在相關課程方面,不斷豐富教學資源,全面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為重點的研究與實踐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和參與實踐教學的熱情,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知道學習的內容與實踐息息相關;同時使得學生在參與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能夠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小范圍試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接下來將進一步深化工程意識研究與實踐,培養(yǎng)滿足社會需求的、具有良好工程素質的機械類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貴和,呂建國.工科大學生工程意識的內涵與培養(yǎng)途徑[J].中國地質教育,2006(4).

篇8

摘 要:針對問題鏈式教學法在教學應用中提出問題目標性不強、問題間邏輯性不嚴密、問題覆蓋面不全等現象,提出一種先建立課程知識樹,再建立知識點問題,并將其串行化形成KT-PL問題鏈,以層次問題緊密銜接驅動課程的教學模式。文章具體闡述KT-PL問題鏈的概念及模型,介紹KT-PL問題鏈的構造方法,并基于思維導圖構建KT-PL問題鏈實例,最后總結KT-PL問題鏈實施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問題鏈;問題教學法;課程設計;知識樹

0 引 言

作為教育者,我們一直致力于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chuàng)新,從過去的案例式[1]、探究式[2]、討論式[3]等教學法到當前的MOOC、SPOC(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等網絡化教學模式,旨在老師、學生、知識三者間建立某種微妙的平衡關系,以期實現學生對知識從一般理解到熟練掌握,再到靈活應用,周而復始循環(huán)固化,在某一刻靈感促成創(chuàng)新。學生學習知識是一個直觀、深刻、升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是讓學生主動索取知識還是被動接受知識,人們更傾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因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實現這一過程的關鍵所在。任何功利性的物質都無法現調動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持久性,而作為人類對未知不確定探究的一種本能,問題是激發(fā)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原始動力。因此如何利用問題優(yōu)化學生、知識、老師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途徑。例如,問題式教學法[4]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專業(yè)領域內的各種問題為學習起點,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圍繞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的一種學習方法,該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科學精神;通過將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導思考的問題鏈式教學法[5],可以進一步強化問題式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問題的設置是問題教學法的關鍵,提出問題的目標性不強、問題間的邏輯性不嚴密,都會限制問題教學法的教學應用效果。如何建立問題鏈也是問題鏈式教學法研究熱點,筆者提出了一種基于知識樹構建問題鏈的課程教學設計方法,嘗試先構建課程知識樹,然后基于知識樹構建知識點問題,最后將知識點問題有機的組織起來,形成KT-PL(knowledge tree-problem link)問題鏈,使問題鏈中的問題既能覆蓋知識點,問題間又具有嚴密的邏輯性。

1 KT-PL問題鏈的概念

課程的知識體系一般以知識樹的方式組織,以樹狀結構體現知識點間的關聯關系。這種結構很好地體現知識點的前后、層次關系,但并沒有很強的因果關系,不便于理解與掌握。單個問題與知識點,體現了單個知識點的因果關系,但沒有體現知識點之間的必要因果關系,因此將所有知識點對應的問題有機組織起來,將知識點的樹狀結構轉換成問題的鏈表結構,體現知識點之間的必要因果關系,通過問題鏈表中問題的自然銜接分析解決過程,實現對知識樹中知識點的學習掌握過程。因此,KT-PL問題鏈就是老師基于課程的知識樹構建具有自然銜接關系的問題隊列,使問題鏈具有全面性和銜接性,全面性體現了問題集覆蓋所有知識點,銜接性體現了問題間的自然過渡。

2 KT-PL問題鏈的模型

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一般經歷理解、掌握、運用三個階段,而為什么要學習這個知識、這個知識是什么、怎么用這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正是對應學生對知識的一般性了解、原理性的掌握、靈活性應用的三個階段,體現了問題鏈所需要的自然銜接過程。因此,KT-PL問題鏈從“為什么”(Why)開始、經過“是什么”(What)、到“怎么用”(How)結束。

KT-PL問題鏈的模型由問題和問題間的關系構成,通過關系將問題串接成問題鏈。根據問題在問題鏈中的必要性,將問題分為主體問題、知識點問題、引導性問題、發(fā)散性問題四類。其中,主體問題是問題鏈的軀干,它代表了問題鏈構建的主旨思想,本文采用為什么(Why)、是什么(What)、怎么用(How)三個主體問題;知識點問題是根據知識樹建立,依據與Why、What、How三個主體問題耦合的緊密程度,將知識點問題分布三個主體問題中;引導性問題是問題間承上啟下的紐帶,完成問題間的自然過渡;當知識點較難、較重要時,可以適當設置發(fā)散性問題,強化對知識點的理解。根據前后問題銜接的緊密程度,將問題間的關系分為直接引導關系和間接引導關系兩種,直接引導關系是指兩個問題間有很強的因果關系,間接引導關系是指兩個問題有前后順序關系。主體問題間是間接引導關系,知識點問題間具有直接引導關系或者間接引導關系,引導問題和知識點問題間適用直接引導關系,發(fā)散性問題間適用直接引導關系。

3 KT-PL問題鏈的構建

KT-PL問題鏈的構建是依據知識樹構建知識點問題,將知識點問題分布到Why、What、How三個主體問題中,通過加入引導性問題,將知識點間的間接引導關系轉換成直接引導關系的過程,如圖1所示。

1)構建知識點問題。

依據課程標準對知識的學習要求,選擇知識點,根據知識的層次和前后關系構建知識樹,并設計知識點問題。一般知識樹中左側分支的知識點要先于右側的知識點,可以采用先序遍歷知識樹的方式,依次建立知識點問題,確保不遺漏知識點。問題與知識點之間可以是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一的關系,對于一個知識點既可以設置一個問題,也可以設置多個問題,一個問題也可以對應多個知識點。

2)建立間接引導關系。

根據知識點間的前后關系以及與Why、What、How三個主體問題耦合的緊密程度,將知識點問題分布鏈接到三個主體問題中,并畫出間接引導關系,如圖2所示。其中,虛線箭頭表示了問題間的間接引導關系,數字序列代表了間接引導關系建立的先后過程。

3)建立直接引導關系。

補充引導性問題和發(fā)散性問題,將知識點問題間的間接引導關系,用引導性問題及直接引導關系替代;若知識點問題間是直接引導關系,則直接將間接引導關系替換為直接引導關系,如圖2所示。其中,實線箭頭代表了直接引導關系,數字序列代表了直接引導關系建立的先后過程。

4)完善問題鏈。

問題鏈是由任課老師構建,是從授課者的角度設計問題、組織問題,并不一定一次就能夠設計出完全適合學生思維的問題集,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收集整理學生的問題,將其擴充或替代為問題鏈中的問題。

4 KT-PL問題鏈設計實例

在作戰(zhàn)模擬課程中,我們以章為單位構建了知識樹,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用MindManager工具構建了問題鏈。本文以第一章為例構建問題鏈(見圖3),其構建過程如下。

(1)構建知識樹。根據課程標準中的內容和要求畫出知識點樹,如圖3中的知識點樹所示。

(2)構建主體問題。在問題鏈中構建主體問題“A為什么需要使用作戰(zhàn)模擬技術?”“B作戰(zhàn)模擬是什么?”“C如何使用作戰(zhàn)模擬技術研究戰(zhàn)爭問題?”

(3)設計知識點問題。依據知識點樹設計知識點問題,將其分布到主體問題鏈中,并描述知識點與問題的一一對應關系,如圖3中知識點與問題的對應關系。將知識樹中“概念”“分類”對應的知識點問題歸屬到“作戰(zhàn)模擬是什么?”主體問題鏈中;將知識樹中“應用”對應的知識點問題歸屬到“如何使用作戰(zhàn)模擬技術研究戰(zhàn)爭問題?”;從知識點的角度,“作戰(zhàn)模M發(fā)展歷史”應歸屬到“概念”知識點,也就是將其歸屬到概念對應“作戰(zhàn)模擬是什么?”的問題鏈中,但根據實際內容介紹古代、近代、現代作戰(zhàn)模擬的應用情況,將其歸屬到“如何使用作戰(zhàn)模擬技術研究戰(zhàn)爭問題”更容易理解與接受。

(4)設計引導性問題和發(fā)散性問題。如圖3中“A為什么需要使用作戰(zhàn)模擬技術?”后面的問題都是引導性問題,從“A.1如何在未來的戰(zhàn)爭中獲得勝利?”問題討論出發(fā),得出要對戰(zhàn)爭研究,獲得經驗的結論。由“A.2如何研究作戰(zhàn)和戰(zhàn)爭這類復雜問題?”引導學員回想曾參加過的數學建模比賽,得出用數學建模方法解決復雜系統(tǒng)問題的結論。由“B.1什么是數學建模?”“B.2如何建立數學模型?”引導至第一個知識點問題“B.3模型是什么?”

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fā)現新問題,不斷推進,直至所有知識點完全被問題串接。

5 結 語

知識樹構建問題鏈的課程設計方法屬于問題鏈式教學法,其實施應遵循“三環(huán)”“六步” 的問題教學法 ,但由于問題鏈中問題較多,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如何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效地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注重問題的收集與分析。可以借助MOOC、SPOC等網絡化教學手段,在課前對學生的疑問進行收集,分析存在的普遍性疑問,并與問題鏈中的問題相對應,列入課堂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2)精確控制問題的討論進度。在課堂中,把握引導性問題和知識點問題的討論節(jié)奏,適當運用發(fā)散性問題鞏固重要知識點,防止簡單問題過度討論。

(3)拓展問題研討的時間和空間。借助MOOC、SPOC等平臺,對于部分知識點問題和發(fā)散性問題進行課后討論。

利用思維導圖構建KT-PL問題鏈實施教學,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師對課程知識體系的全面掌握程度,促進課程知識體系的完善。在構建KT-PL問題鏈過程中,老師在設置問題時會對知識點間關系進一步梳理,可能發(fā)現知識體系中知識點缺失問題,通過對知識點進行補充,完善課程知識體系。在設計與組織問題鏈時,會進一步加強對知識之間關系的理解與表達,把握重難點問題的實施技巧。學生在分析、解決KT-PL問題鏈問題的過程中也能夠自然的形成知識體系,達到學后不易忘、學后會用的效果。

第一作者簡介:張睿,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作戰(zhàn)模擬和數據工程,。

參考文獻:

[1]鄒鳳華, 谷赫. 案例式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15(8): 33-34.

[2]包萍, 武莉莉. 探究式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 寧夏師范學院學報, 2014(3): 104-109.

[3]楊春梅. 關于討論式教學法及其應用問題探究[J]. 教育探索, 2014(1): 62-63.

篇9

高二的信息技術(選修2)《多媒體技術應用》粵教版課程的教學目標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圖形圖像處理技能,而CorelDraw軟件是處理圖形的佼佼者,本文主要討論如何通過對校本課程書籍裝幀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信息技術素養(yǎng)。

一、電腦藝術設計和 CorelDraw軟件簡介

高中階段的電腦藝術設計主要包含有書籍裝幀設計、logo設計、服裝設計、家具設計等,每年都有全國以及廣州市舉辦的作品大賽,主要是提高學生電腦藝術制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而CorelDraw Graphics Suite是電腦輔助設計必不可少的平面矢量圖形制作與編輯排版軟件,它能從設計、構圖、草稿、繪制、渲染的全部過程完成一幅作品。對于圖形、標徽、圖案、平面構成、圖文排版、字體文字特效處理、相關廣告和海報的平面設計等來說,CorelDraw軟件都是一套杰出的設計工具。

二、《書籍裝幀設計》校本課程

高二《多媒體技術應用》的第四章圖形圖像的采集與加工中有簡單的介紹,但所占的篇幅很小所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作了校本課程《書籍裝幀設計》,本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掌握CorelDraw軟件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方法,能夠自己獨立創(chuàng)作一幅平面設計作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信息技術素養(yǎng)。

三、《書籍裝幀設計》教學內容設計的基本原則

1.簡單基礎、實用性強

對于高二的學生有些可能知道Photoshop軟件,但基本沒聽過CorelDraw軟件,所以第一階段的課程內容要選用基礎最簡單的,但又能夠做出一些生活中見到的實例,提升學生的興趣,比如在講解基本圖形和曲線的繪制時讓學生繪制我們學校的?;詹⑶易约簞?chuàng)作一個校徽,繪制一個手提袋等。

2.理論詳盡、結合實踐

經過第一階段的基礎知識掌握之后,就把要學的知識劃分為幾個項目,讓學生在完成這幾個項目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學生在學的過程中也能夠領悟到知識的用途,以后自己在做作品的過程中也能夠靈活運用,由于這些案例的基本知識學生已經掌握,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自己實踐,這樣才能掌握學習這一類軟件的自學能力,而不僅是技術本身。由于內容都是以一個個項目展開的,所以學生每完成一個項目就形成了一個作品,學生也大致了解制作一個作品所需要經過的步驟,如:設計必勝客價目表、設計“好得快”感冒藥包裝盒、設計“溫暖牌”雨傘和制服,設計《魯濱遜漂流記》封面等。

3.案例精致、舉一反三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做的案例不用太多,挑選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就可以,大部分的案例制作過程都有相似之處,只有一些細微的差別,這些可以讓學生借助參考書或網絡來解決,但對于挑選的這幾個案例在做完的基礎上變換一下方式就有的效果讓學生試著去實踐,這樣舉一反三的教學過程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使學生得學習效果有很大提高。例如CorelDraw軟件的“放置容器中”的功能應用非常廣泛,基本的功能將一幅圖片放在自己設好的框中,還可以做出暗花紋的效果出來,或者是光盤上的圖案效果等等。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1.師生互動

為了避免教師一味講學生總是聽的方式,課堂上采用多種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師生互動,(1)分組學習討論,將班上的學生以三到五人分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內進行討論,將討論過程中不懂或疑惑的問題由小組長匯總提出來,讓其他小組思考是否能夠解決,如果都不能解決由老師講解演示。(2)自學輔導,對于一些案例由學生自己看老師提供的學案來完成,如果還不能夠完成老師可以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3)學生來當小老師,有一些學生的基礎比較好,掌握知識的能力比較強,可以讓這些學生當小老師,輔導本小組或者是班上其他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一方面可以鞏固這些小老師的基礎,另一方面可以更多的照顧基礎差的學生。

2.采用“了解―練習―展示―自主探究―制作作品―反思”的教學過程

3.激發(fā)學生的金點子

學習CorelDraw軟件只是一個技術支撐,制作作品最主要的是有發(fā)現制作作品的金點子,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這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滲透給學生,鼓勵學生去想,如:對一個喜歡的學科問題的探究;自己的興趣愛好;對自己所處環(huán)境的一些想法;對國家或國際所發(fā)生的一些大事的見解等。確定主題后,老師和學生在一起討論如何表現,討論總共分為三大部分,例如以四季為主題的作品,表達思想:通過書的封面表現來展示書中的主旨,介紹四個季節(jié)的不同與美麗,同時引申為生命之樹和人生之路。首先,構思多種方案。第一種方案:在地球的圖上放樹、雪、路、麥子、梅花、荷花、蒲公英來表達。再想想另一種方案?河流的春夏秋冬四個形態(tài),還有呢?從窗戶中望到四個季節(jié)的景象。其次,選取最佳方案。這三種方案用哪種方案表達出來更能真實表達自己的主題?最后,構圖設計。采用怎樣的構圖方案和色彩搭配才能夠有視覺的沖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