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營養(yǎng)與健康之間的關系范文
時間:2023-12-05 18:07: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食品營養(yǎng)與健康之間的關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個國家通過立法的形式實行了食物營養(yǎng)強化。目前,我國已經實施了6個公眾營養(yǎng)改善項目,除食用鹽加碘外,還有營養(yǎng)強化面粉、鐵強化醬油、營養(yǎng)強化大米、維生素A營養(yǎng)強化食用油、食物添加益生元等。兒童期是生長發(fā)育的快速階段,也是營養(yǎng)需求的高峰期,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強化食品時,也要多加注意。
選擇強化食品因人而異
首先,應為孩子提供品種齊全的食品。一般認為,兒童的膳食中應包括糧食類(粗、細糧搭配吃),畜禽類的肉與內臟、魚、蛋類、奶類、蔬菜及水果等,而且按一定的比例搭配,按照符合兒童消化能力的方式烹調。只要做到食物品種多樣化。數(shù)量足。質量高。營養(yǎng)全。食物營養(yǎng)素含量比例合適,烹調、制作科學合理。加上不挑食、不偏食。孩子完全可以均衡地獲得機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無需強化食品。
另外,想要給孩子補充強化食品,父母應從兩方面進行考慮:
雖然強化食品確實對機體某些方面有積極的作用。但人體只有處在各類物質均衡的狀態(tài)中才能保持健康。單方面地強化某一方面的功能,勢必打破機體的平衡。
由于兒童個體之間有較大的差異。有的孩子生長發(fā)育過快,需要的營養(yǎng)素較多;有的孩子胃腸道吸收功能較差;而有的孩子可能存在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導致飲食的面比較狹窄,從而出現(xiàn)營養(yǎng)素缺乏的情況,如缺鈣、缺鋅、缺鐵等,此時合理地選購強化食品。擴充孩子的營養(yǎng)補充渠道。還是有必要的。
選購強化食品的三個原則
1 針對性。要補充孩子所需要的養(yǎng)分。如果孩子偏食、挑食或膳食中某種或幾種營養(yǎng)素供給不足或缺乏時。除增加富有該種營養(yǎng)素的食品外,還可以采用添加該種營養(yǎng)素的食品,如B族維生素強化的面粉、面包等。孩子究竟缺乏哪種營養(yǎng),應經過醫(yī)生檢查、確診,然后再選用相應的強化食品。
2 平衡性。各種養(yǎng)分的補充比例必須合理。食物中各種營養(yǎng)素之間有著十分復雜的關系,如鐵的攝入量過多會加快維生素E的氧化。過多鈣的攝入會影響鋅的吸收。如果因生長迅速而缺乏鈣質,可選用強化鈣的餅干、面包、奶制品等。更容易被兒童接受。有些維生素及礦物質如供應過量,不僅無益,反而有損其身體健康,如維生素A、D食用過量,可引起毒性反應。某一營養(yǎng)素攝取過多,會影響各元素之間的平衡,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篇2
【關鍵詞】綜合性教學模式;食品營養(yǎng)與衛(wèi)生;改革
0.引言
《食品營養(yǎng)與衛(wèi)生》是一門研究食物、營養(yǎng)與人體健康關系的學科【1】。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中涉及的范圍也較廣,其中包括食品加工與農業(yè)生產等環(huán)節(jié),不僅需要專業(yè)的理論知識,而且需要較強的實踐能力。從當前高職學院的教學來看,教師模式需要改變,其觀念的改變的是最關鍵的,只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才能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本文主要對綜合性教學模式在食品營養(yǎng)與衛(wèi)生教學改革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1.《食品營養(yǎng)與衛(wèi)生》課程的簡介
營養(yǎng)狀況的質量關系到廣大少年兒童的身體健康,對青少年的生長發(fā)育有責重要作用,對一個民族人口素質有著很大關聯(lián)【2】。根據(jù)調查得知,我國有1/4的青少年出現(xiàn)營養(yǎng)失衡的現(xiàn)象,這對我國的發(fā)展帶來很大影響。因此,食品營養(yǎng)與安全十分重要。
本課程主要有兩個學科,分別為食品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知識。它主要是研究居民的膳食營養(yǎng)與安全,運用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食品衛(wèi)生學等知識對食品的營養(yǎng)與安全進行研究,以保證食品的健康與安全,避免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食物中毒等現(xiàn)象。在教學中,教學模式是最為重要的內容,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從而提升教學質量。綜合性教學模式主要以學生為中心,將這個應用于食品營養(yǎng)與衛(wèi)生教學改革中有著很好的效果。其中,通過案例式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更加理解教學內容,而且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生將來從事食品生產行業(yè)奠定良好的基礎。
2.綜合性教學模式在食品營養(yǎng)與衛(wèi)生教學改革中的應用
通過綜合性教學模式,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其中在互動教學中,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食品營養(yǎng)與衛(wèi)生的知識,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使理論知識與實踐形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以下主要對綜合性教學模式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進行分析。
2.1教學內容的改革,拓展學生知識面
對于教材中出現(xiàn)重復的內容,教師可以適當?shù)倪M行增加或刪減,最終達到突出重點知識【3】。由于該課程涉及的范圍較廣,教師需要聯(lián)系實際生活以及當前的熱點問題進行新增內容,達到開拓學生的知識面的目的。比如,《食品安全與衛(wèi)生》課程之間就已經開設了相關的《食品化學》等學科,其中出現(xiàn)重復內容,教師之間可以進行有效的溝通,對于重復的內容可以不講,將營養(yǎng)價值評價、食物來源等內容重點講解。
2.2綜合性教學,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負責接受知識,學生通常提不起興趣,同時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中應用綜合性教學模式有效解決以上的問題,其中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不僅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而且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的參與教學中,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結合教學內容,以動畫、圖片等形式展現(xiàn)出來,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與掌握知識,一方面減少了教師板書的時間,而且,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2.3綜合性教學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實踐是食品營養(yǎng)與衛(wèi)生教學的重要部分,傳統(tǒng)的教學中往往都是教學先示范,學生模仿教師的步驟進行操作,這樣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利用綜合性教學實踐,不僅僅只局限于課本中的內容,學生將掌握教學的基本知識后,進行實踐操作,才能達到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正的學以致用。學生可以自行進行食品的營養(yǎng)搭配,調解自己的飲食健康。
2.4課程考試方法的改革,綜合評價教學質量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過于重視考試內容,而忽視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中以自身為中心,一味的以教材內容為主,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本課程主要是使學生掌握食品營養(yǎng)學、衛(wèi)生學的基礎知識,并熟練其實際的應用,為將來從事食品產業(yè)的工作奠定基石,為適應社會的需要打下牢固的基礎。課程需要不僅需要專業(yè)的理論知識,而且需要聯(lián)系實際進行應用。因此,學生掌握本課程的基礎知識外,還需掌握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與科學的食品加工,視頻的污染與食物中毒等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練習實際生活,對學生的熟練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可以在課堂中使用問題式的教學法,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應變能力。這與傳統(tǒng)的教學相比,有著很大的優(yōu)勢。就考試而言,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很大提升。
3.結語
總而言之,《食品營養(yǎng)與衛(wèi)生》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它關系到少年兒童的身體健康,關系到一個民族人口素質。從目前教學情況來看,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將綜合性教學模式引入到教學中,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使教學質量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同時教師需要不斷地探索教學方式,才能教學有更多的突破。
【參考文獻】
[1]趙D,趙偉明,陶秀娟,任彬彬,范彥娜,蔡慧珍,楊建軍. 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綜合性實驗教學模式的建立和應用[J].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5,v.33;No.41504:86-87.
[2]李斌,王冬梅,許彬,李杰. 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的的《食品營養(yǎng)與衛(wèi)生》的教學改革[J].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v.12;No.
34016:168-169.
篇3
店址選擇:開設健康食品專賣店選址時首先要了解附近居民是否關心健康,以及關心的程度如何,據(jù)此可選擇在商業(yè)區(qū)圈、社區(qū)或車站附近作店址,以人流匯聚的地方最佳。另外,開店時應看一下附近商業(yè)圈中有無藥房,因為一般的藥房也會兼營健康食品,所以你的經營要與藥房不同。
經營項目:健康食品專賣店的經營項目包括健康食品、自然食品、減肥食品等產品。在店鋪的陳設與應對方面,要充分發(fā)揮商品的實用性與可靠性,且能使顧客心情愉悅地購買商品,以此來吸引顧客。
服務人群:健康食品的消費群主要是30歲以上并開始關心健康的人,或者是年輕的女性。因為上班族不喜歡運動,或有不當?shù)娘嬍沉晳T,從而會造成營養(yǎng)失調。
所需資金:3萬元,開業(yè)成本2萬元,營業(yè)面積18萬平方米,員工工資1-2人,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流動資金:1萬元,月盈利3000元以上。
經營策略:經營健康食品店,首先要深刻了解健康及營養(yǎng)知識,對商品的銷售除指導顧客選擇適當?shù)漠a品外,有時亦需替顧客擬定日常的菜單并提出建議。健康食品猶如藥品,要銷售適合顧客體質的產品,建立起良好的信譽。因此,應該將試飲、試食作為有效的促銷方法。對于新產品的介紹和宣傳,可通過戶外廣告或講座的形式將產品信息告訴顧客。
經營要點:
1)吸收商品知識――健康食品店與一般商店不同,遇到食欲不振,全身無力的顧客時,必須勸導他選擇適當?shù)氖称?,除了必須充分了解店內的商品知識外,還要學習與健康和營養(yǎng)有關的一切,偶爾也可以替顧客擬定日常的菜單,并給予適當?shù)慕ㄗh。從業(yè)員最好具備營養(yǎng)方面的知識,并隨時注意最新的情報。
(2)應具備個性化――店里備置許多種自然食品時,往往看起來有點雜亂無章,因此,要設法營造出明亮的現(xiàn)代氣氛,商品分門別類的展示,留心建立顧客進門時的氣氛。此外,新產品要不停地推出來,也可開設新產品的講習會,或在店內設一個角落,提供以商品為原料的飲料和烹飪。總之,多想出一些新點子,營造賣場的氣氛,努力抓住固定顧客。
篇4
關鍵詞:學生 營養(yǎng) 體育 健康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4(c)-0233-01
現(xiàn)今社會的生活條件優(yōu)越了,已經不存在溫飽問題。隨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健康營養(yǎng)的研究,營養(yǎng)與健康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主題,引起了人類的關注。中等職業(yè)院校,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6歲~18歲,身體還處在一定的發(fā)育期,所以更應該注意營養(yǎng)與體育鍛煉之間的配合,以保證學生健康的成長和學習。近年來我校的好多畢業(yè)生由于身體原因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失去就業(yè)機會。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注意,我們必須要把學生營養(yǎng)和健康體質的發(fā)展放到首位。
1 制定學生營養(yǎng)食譜的基本原則
1.1 食譜應考慮營養(yǎng)需要
在進行學生營養(yǎng)食譜時,要考慮到不同學齡階段的營養(yǎng)需要,中等職業(yè)院校學生的年齡階段在青春期,所以發(fā)育還在繼續(xù),要注意飲食的習慣。而在中國膳食指南中提出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還有薯類;常吃奶類、豆類或其制品;常吃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穩(wěn),保持適宜體重;清淡少鹽的膳食;這對學生的飲食有指導作用。
1.2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
在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顯示,平衡膳食寶塔共分五層,包含每人每天應吃的主要食物種類。寶塔各層位置和面積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類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應占的比重。對于“寶塔”第一層所包含的谷類(包括五谷雜糧)、薯類等食物多吃,每人每天應該吃300~500 g;蔬菜和水果占據(jù)第二層,每天應吃400~500 g和100~200g;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層,每天應該吃125~200 g(魚蝦類50 g,畜、禽肉50~100 g,蛋類25~50 g);奶類和豆類食物合占第四層,每天應吃奶類及奶制品100 g和豆類及豆制品50 g;第五層塔尖是油脂類,每天不超過25 g。
2 膳食要求維持營養(yǎng)平衡
現(xiàn)今環(huán)境條件越來越好,人類機體自我適應、自我完善的意識已逐漸褪化減弱,但并非消失。中樞神經在參與機體對營養(yǎng)素的攝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應避免進餐時精神憂郁、閱讀書報或考慮其它問題。有條件可在進餐前聽一段輕松愉快的音樂,在光線充足,空氣流通,溫度適中,布置優(yōu)雅的餐廳就餐,則更為快事。
(1)熱量營養(yǎng)素平衡和能量平衡。熱能的攝取情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機體的營養(yǎng)狀況,成為反映人體營養(yǎng)狀況的重要指標,而能了量平衡是決定人體健康的兩大要素,兩者互相制約,相互影響;(2)必須氨基酸含量比例與人體需要的平衡;(3)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之間的平衡;(4)成酸食物與成堿食物之間的平衡;(5)熱能消耗與維生素需要量之間的平衡;(6)鈣與磷之間的平衡;(7)動物性食物與植物性食物之間的平衡;(8)合理的膳食可保證熱量的需要及調節(jié)熱量一日的均衡比例。而且要保證膳食安排的合理性,比如說兩餐間隔的時間、數(shù)量分配以及用餐時間。
3 學生飲食應注意事項
中等職業(yè)院校的學生主要是寄宿制,所以一日三餐均在學校,確定膳食營養(yǎng)平衡,適應學生成長發(fā)育的需要。首先合理分配能量。尤其早餐必須攝入足夠的能量,才能適應上午課程集中的特點。根據(jù)學生的體制做好一天的能量分配,保證學生的身體需要。其次要注意合理的膳食組成在能量供給充分的前提下,除保證蛋白質的攝入量外,還要注意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主、副食要搭配適宜,以充分發(fā)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就一種或幾種營養(yǎng)素而言,動物性食物營養(yǎng)價值較高,但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完全含有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yǎng)素,因此某一餐僅食稀飯、泡飯、饅頭等以淀粉為主的食物,或單吃魚、肉、蛋等高蛋白質為主的食品,都是不合理的,必須調整為每餐均有素、有葷、或豆菜搭配的合理膳食結構。以早餐為例,即應攝入足量的主食(粗、細糧均可,100~150 g),又需要一定量的動物性食品(雞蛋一個或瘦肉50 g)及蔬菜。如條件不允許,則應在主食之外搭配豆類食物(如大豆、豌豆或蠶豆25 g,或豆腐干50 g)和一定量的蔬菜。再次要保證含鈣、鐵及維生素A、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的食物。最后做到膳食多樣化,粗細搭配,干稀適度,從而做到營養(yǎng)又美味。
4 營養(yǎng)與體育
4.1 健康的體魄是參加體育鍛煉的資本
學生營養(yǎng)均衡了,但必須要有科學的鍛煉才能強健體格,如果營養(yǎng)好了不鍛煉就會形成肥胖。各種體育項目有它的用意,所以要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懂得體育的重要性,強調體育對人的身心與行為健康之間的關系,注重發(fā)揮體育在競爭、友誼、合作、意志與精神方面的價值,以及協(xié)調體力與品德修養(yǎng)之間的關系。而在體育鍛煉中要適度,科學,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的鍛煉,提高身體的素質,思維的靈敏性。
4.2 營養(yǎng)與體育對我們的健康都有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飲食不僅給我們提供了身體所需要的熱量也保證了我們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而體育鍛煉幫助我們強健體格,通過鍛煉可以調節(jié)心理,還可以預防及延緩疾病。合理的營養(yǎng)與體育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們要從學生時代抓起,這樣才能強健體格,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好一定的基礎。
4.3 注意體育與營養(yǎng)相結合
營養(yǎng)好身體才能好,通過體育鍛煉才能有強健的體魄。因此,我們不但要吃好還要好好鍛煉,為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事業(yè)打下良好基礎,為美好的未來打下良好基礎。從現(xiàn)在開始努力行動吧!
5 結語
在自然界,任何一種食物都不可能含有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yǎng)物質,只有有多種食物相互搭配構成的膳食,營養(yǎng)素種類才齊全,數(shù)量才充足,且比例適宜,利于營養(yǎng)的吸收和利用。如果膳食中營養(yǎng)素之間比例失調,不適應人體的生理需要,就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導致一些營養(yǎng)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合理的飲食不僅給我們提供了身體所需要的熱量也保證了我們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而體育鍛煉幫助我們強健體格,減少肥胖,減少疾病,通過鍛煉可以調節(jié)心理,還可以預防及延緩疾病。因此,營養(yǎng)和健康在人們生活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共同為人體創(chuàng)造健康,是人體健康的保證。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食品營養(yǎng)學;多元化教學;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應用
中圖分類號 G119.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3-0347-02
Application of Multiplex Teaching Mode in Food Nutriology
ZHANG Jing-jing WANG Xi-chang TAO Ning-ping * LIU Yuan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the course of food nutriology as a public elective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ith the help of this course,students will fall into the habit of healthy eating,and the scientific nutrition concepts will be gained publicity.The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mode and content of course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techniques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s,adoption of debating issues and renewing teaching content were brought forth,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promote students′ enthusiasm.
Key words food nutriology;multiplex teaching mode;teaching method;content of courses;application
食品營養(yǎng)學以營養(yǎng)的基礎知識、食物營養(yǎng)、營養(yǎng)與人群健康、公共營養(yǎng)、營養(yǎng)強化、食品營養(yǎng)工程為主要內容?!懊褚允碁樘臁?,食品營養(yǎng)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實際密切相關,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非常重要。目前,中國人85%死亡原因是由于慢性疾病造成,如學生中存在不吃早餐、三餐不規(guī)律、暴飲暴食等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對健康危害很大。因此,該課程授課宗旨不僅灌輸學生食品營養(yǎng)學相應的知識框架體系,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營養(yǎng)學知識真正應用到生活實際。此外,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關注起膳食營養(yǎng),學生選修《食品營養(yǎng)學》的部分原因正是出于對該學科的興趣和對營養(yǎng)學知識的需求。因此,通過開設公選課《食品營養(yǎng)學》普及營養(yǎng)學知識非常有必要。
目前,食品營養(yǎng)學的公選課可能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內容多,課時數(shù)少,來不及采取多種教學手法結合進行授課;而學生通常來自各專業(yè),對食品營養(yǎng)學的內容了解程度千差萬別,面對這門理論性強、涉及面廣、知識點散的課程,若采用單一的教學手段授課,難免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同時,根據(jù)教育部“加強基礎、淡化專業(yè)、拓寬知識面和重視應用”的教改精神,有必要將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食品營養(yǎng)學教學中進行探索實踐,擴充和豐富教學內容等辦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提高其對營養(yǎng)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并使其通過學習理論知識,能更理性地分析各種新興的營養(yǎng)學觀點,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1 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的結合
近年來,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的必備手段,其具備了傳統(tǒng)教學所不具備的多項優(yōu)點。首先對教師而言,可以不用再花費大量時間備課和書寫板書,并可通過在課件上添加圖片、動畫等手段,將要講授的內容更加全面和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對學生來說,上課不再需要記錄大量的板書,可集中注意力聽講,課后通過拷貝課件,將上課內容完整保存下來,反復觀看復習。另一方面,多媒體教學的豐富性,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學內容本身而言,食品營養(yǎng)學因結合了食品安全、食品工程原理、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等課程,非食品專業(yè)的學生對部分內容理解起來就較為困難。即使對食品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有些章節(jié)如食物的消化吸收,僅學習教材較難理解,但這些難點若通過動畫或錄像的方式體現(xiàn)出來,便很容易理解。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運用多媒體教學在快捷方便的同時,也帶了一些問題:一方面,教師不再像以前那樣,需要通過深刻理解教材,提煉知識點精華后詳細準備板書內容。多媒體教學的出現(xiàn),在方便備課的同時,卻也造成部分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對網絡的過度依賴。目前忙碌的高校教師群體很少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如何在一節(jié)課里將精華傳遞給學生,互聯(lián)網的便捷能輕松下載到各種課件,有些只需稍加修改便能作為講授內容,而有些甚至不加修改就一步到位。如此一來,教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教學的重視程度,甚至于可能自己都沒有完整熟悉過教材就給學生講授,于己于人都不符合教學本身的意義。另一方面,由于課件通常承載的信息量很大,學生無法有效地從中提取重點和難點,而且不再需要記錄大量筆記,課堂上對學生大腦的刺激就相對有所下降,不利于對信息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許多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就會變差。
由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學為代表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有各自的優(yōu)勢和不足,有必要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因此,可以適當將傳統(tǒng)板書融入現(xiàn)代的多媒體教學,用多媒體作為承載教學內容的主體,將板書作為梳理教學內容的工具。通過板書將教學內容體系模塊化,基礎知識模塊固定化,現(xiàn)有內容已經很完整,實例也很充分,需要進一步進行多媒體動畫設計,將其建設成為一個個固定化單元,供各位教師授課使用。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將抽象、需要補充或不便于書寫的內容如概念、圖表、動畫和數(shù)據(jù)等制作出來;利用板書將多媒體課件缺乏整體性的內容進行彌補,梳理出一堂課的主要脈絡,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1]。
比如在講到“各類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這一章時,若將各類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在課件上一一列舉出來,既凸顯不出主要的知識點又容易讓人覺得枯燥。因此,用板書概括每類食物所要講授的幾塊內容(優(yōu)勢營養(yǎng)素,缺乏營養(yǎng)素,與其他類互補,安全性),而多媒體在闡述這章內容時,可用圖片、視頻等手段展示各類食物及其對應的營養(yǎng)素,與板書進行互補,這樣學生便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幻燈片結合傳統(tǒng)板書教學,可以使教學大綱條理清楚,內容生動形象,收到不錯的教學效果[2]。
2 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的引入
隨著社會各界對營養(yǎng)的日益重視,各種媒體渠道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關于營養(yǎng)的各種信息和觀點,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大量信息的涌現(xiàn)就難免魚龍混雜,出現(xiàn)部分缺乏科學依據(jù)和營養(yǎng)學基礎的一家之言。因此,作為食品營養(yǎng)學的學習者,掌握好經典的營養(yǎng)學理論,對一些熱門或爭議較大的觀點提出自己科學而客觀的見解很重要。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除了在課堂上學習基礎知識外,還需準備一些較為經典或熱門的、具有爭議的營養(yǎng)學論點,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就需要改變目前以授課為主的教學模式,引入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起來”。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2],這種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可以較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總結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除此之外,另一種教學模式――論辯教學法[3]也是國外常見對話式教學法之一。這一教學法可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不妨可以將問題教學與論辯教學結合起來,在課堂上設計一些社會上出現(xiàn)的有爭議的觀點讓學生討論,如“牛奶和豆?jié){哪個更具優(yōu)越性”、“酸堿體質是否科學”等。而論辯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分小組討論,也可以自由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等。教師在論辯中不參與實際的辯論,只負責涉及題目和辯論結束后的總結。另外,如果在課堂上時間有限,還可以網上設計相應感興趣的熱點話題進行課后討論。
《食品營養(yǎng)學》是實用性非常強的一門課程,除了探討熱點話題,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報告宣講,進一步拓展知識面,比如食療、食補、藥膳、食物相克、合理減肥、大學生合理膳食的構成、強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的研究進展等,這些都是書本上沒有涉及到的知識,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PBL、論辯教學以及自主宣講等各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對食品營養(yǎng)學授課有一定意義。首先學生不會拘泥于只學習條條框框的理論和課堂教材,隨著問題的提出,授課的內容可以從課本延伸到當今社會關于營養(yǎng)學的種種論點和知識。將課本知識和社會實際聯(lián)系起來后,可以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并通過對一個問題的闡述,將信息整合歸納起來,形成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無形中提高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3 以信息為主體的教學內容的豐富
首先在主體課件內容的編排上,以教材為主,但不一定按照教材的順序講授,可以參考國外的一些經典教材,大體理出所需講授的主線。比如先概述食物的選擇和人體健康的關系,讓學生有個大概的認識,然后提出營養(yǎng)素攝入的一些標準,接著分章節(jié)講述幾大營養(yǎng)素。而在分別講述各章節(jié)內容時,又可以先提出幾個與之相關、且富有爭議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帶著問題去學習新的內容,且對每一章節(jié)的學習可以提出幾個需要掌握的目標。這一點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經典營養(yǎng)學教材的編排[4],如在提到食品的選擇和人們的健康這一章,就每一塊知識點分別提出了對應的學習目標,如一頓合理膳食餐的五大特征,如何養(yǎng)成一個長期健康的飲食習慣以及學會辨析一些來源于不同信息渠道的錯誤營養(yǎng)信息等。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學習目標并非過分挖掘專業(yè)的深度,而是與每個人生活密切相關,且易于理解與實用。除此之外,在講授內容的同時,還可以補充一些有趣及實用的信息。比如講授食品維生素章節(jié)時,可通過視頻先介紹這些維生素被發(fā)現(xiàn)的過程,在了解過這些維生素被發(fā)現(xiàn)前引起的種種疾病后,學生便對其功能有個較深的印象。結合生活,可介紹VC和感冒之間的關系等。再如介紹各類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時,可將目前較為熱門的相關的食品安全學內容融入其中。如介紹完各類蔬菜的營養(yǎng)價值后,可補充介紹蔬菜所存在的安全問題(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及硝酸鹽、亞硝酸鹽等),由此便可以再介紹一些如何清洗果蔬,探討下隔夜菜是否能吃等一些問題。再如還可以介紹一些前沿且實用的營養(yǎng)學知識,如食品營養(yǎng)計算器、食品營養(yǎng)標簽與食品標簽通則等話題。
各類知識的引入,特別是和學生日常生活休戚相關的一些問題探討,可大大豐富原本枯燥的理論體系,生動活潑的內容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課程的興趣。
4 參考文獻
[1] 戴波,劉華戎,彭云.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融合的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黑龍江教育,2013(9):23-24.
[2] 劉永峰,李建科,朱彩平.PBL教學模式在食品營養(yǎng)學教學中的初步應用與探索[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2(8):160-161.
篇6
亞健康主要表現(xiàn)出失眠、抑郁、焦慮、便秘、體重增加或減輕、疲勞,現(xiàn)在的職場人員精神壓力很大,特別是中年男性,往往是企業(yè)中的中流砥柱,身負重任,工作時間長,工作之外又是大量的“應酬”,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較強,及時調整心態(tài),化解壓力,就不會“積勞成疾”。
亞健康狀態(tài)的調控,重點還在于調節(jié)飲食起居、勞逸結合,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多鍛煉身體。對以下這些信號要特別留意:
問題一:口角發(fā)紅長期干裂
診斷:因營養(yǎng)不足而患口角炎,若不注意就會引發(fā)口瘡和淋巴結炎。口角炎的成因多是缺乏鐵質和維生素B2(核黃素)及維生素B6,缺乏B2和B6這兩種維生素會引起貧血,影響人體的生長發(fā)育。
調節(jié)辦法:多吃菠菜等綠葉型蔬菜以及豬肉、牛肉、動物肝臟、豆類等,也可服用維生素B族營養(yǎng)丸。
問題二:鼻子發(fā)紅油膩常脫皮
診斷:體內缺鋅。缺鋅不但會出現(xiàn)鼻子發(fā)紅油膩等現(xiàn)象,還會引致食欲不振和新陳代謝障礙。
調節(jié)辦法:大部分食品中含有鋅,只要不偏食,缺鋅現(xiàn)象就可以得到糾正,也可服用含有鋅的多種維生素營養(yǎng)丸。
問題三:嘴唇脫皮,唇線模糊
診斷:如果嘴唇經常開裂,很可能是體內缺乏維生素B2及維生素C。
調節(jié)辦法:多吃青菜,柑橘,西紅柿,馬鈴薯??诜S生素B2和維生素C片。
問題四:舌頭過于平滑,味蕾變得凸起,發(fā)紅
診斷:缺乏葉酸和鐵質。缺乏這類物質將導致骨髓內紅血球的生產受到阻礙,從而引起舌炎、貧血、胃腸功能紊亂等疾病,導致生長發(fā)育不良。
調節(jié)辦法:多吃動物肝臟,并服用含葉酸成分的B族維生素營養(yǎng)丸。
問題五:頭發(fā)色澤變淺變淡
診斷:脫發(fā)、拔除頭發(fā)時沒有疼痛感,發(fā)絲易纏卷,缺乏維生素C和鐵質。而頭發(fā)色澤變淺、變淡,是維生素B12偏低的信號。缺乏維生素B12的人,體內紅血球的生產和神經系統(tǒng)會受到影響。
調節(jié)辦法:多吃乳類食品,動物肝臟,魚類和豆類。
問題六:指甲有白點易斷裂
診斷:指甲上有白點,表示缺鋅,指甲容易斷裂,說明缺鐵。而缺鋅、缺鐵往往同時出現(xiàn)。
調節(jié)辦法:多吃菠菜、動物肝臟和豬、牛、羊肉,服用葡萄糖酸鋅。
問題七:面部肌膚晦暗無光
診斷:作息時間無規(guī)律,常吃快餐、速食面等造成營養(yǎng)不均衡,面部肌膚顯得晦暗無光。
調節(jié)辦法:營養(yǎng)均衡是健康美麗的內在資源,也是承受工作重壓的能源。高強度的工作,最直接體現(xiàn)在它的耗神上,作息無規(guī)律,會消耗人體大量的維生素和蛋白質,故每天這方面的補充應比常人多出20%以上,多補充對人體無任何副作用的食品,除富含各種營養(yǎng)成分(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外,還應含有OPC(抗氧化成分)等。
問題八:面部干燥枯黃,局部皮膚表現(xiàn)為鱗狀
診斷:日常工作匆忙,沒能攝入足夠的精華脂肪酸(EFA3),而這種物質是靚麗肌膚不可或缺之物。
調節(jié)辦法:抽一些時間,到市場上去買一些富含脂肪的魚,如鱒魚、鯡魚等,并可多食不飽和植物油 (醬)和堅果,來補充精華脂肪酸的攝入。
問題九:下眼瞼內側墨灰白色
篇7
近期以來,“弱堿水”在飲用水市場異軍突起,廣播、電視、報紙上的宣傳大戰(zhàn)此起彼伏,不少企業(yè)還拿出了海外洋“專家”的論點。著名品牌“農夫山泉”大力倡導“弱堿水”概念,的“5100”、哈爾濱制藥六廠的“純中純弱堿水”都占據(jù)了屏幕的顯眼位置。還有神奇的“水宜生”杯子,會把普通水轉化為“弱堿水”,韓國水壽飲公司研發(fā)的“樂天堿性還康水棒”,5分鐘之內就能夠把普通水轉化為健康水……
有關食品酸堿性的文章也不少,再進一步涉及人體酸堿度問題的宣傳也不少?!八嵝允称凡灰硕喑浴薄ⅰ八嵝允称窋z入過多有害健康”、“注意酸堿平衡”之類的觀點成為炒作的熱點。而這些宣傳往往讓老百姓感到一頭霧水,究竟哪些食品可以確切地屬于堿性、哪些食品可以確切地屬于酸性?無論酸性食品、堿性食品都含有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怎樣吃才能夠做到酸堿平衡啊?
據(jù)專家介紹,食品能夠分出酸堿性來。怎么分的呢?在食品化學中,把食品燃燒后所余的灰燼進行化學分析,灰燼中含有磷、硫、氯元素較多,溶于水中以后生成酸性溶液;灰燼中含有較多鉀、鈉、鈣、鎂元素較多,溶于水中以后生成堿性溶液。這就是食品酸堿性由來的根據(jù)。一般說來,谷物和動物性食品魚、肉、蛋大都屬于酸性食品;而水果和蔬菜大都屬于堿性食品。按照這種分法,平素要少吃酸性食品,多吃堿性食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魚肉蛋奶等酸性食品攝入多了,就喝點弱堿水,這樣,有助于保持體內酸堿平衡。
這種說法一直受到專家的質疑。復旦大學中山醫(yī)院楊秉輝教授指出,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來看,這些說法言過其實,缺乏科學依據(jù)。
首先,食品灰燼不是食品本身,只是燃燒后剩下的一些氧化物,與食品進入腸道代謝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食品在人體中經過消化吸收以及各種代謝反應,形成各種各樣的產物,這些產物既有酸性的、也有堿性的,還有一些呈中性的,并不能簡單一律地概之以酸性、堿性。
其次,雖然食品在人體內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但人體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緩沖系統(tǒng)和調節(jié)系統(tǒng),人體自身能夠平衡酸堿度。健康人血液的pH值保持在7.35~7.45之間,一般不會受到攝入食物的影響而改變,機體有充分的能力緩沖生成的酸堿產物,維持體內酸堿平衡。
有些宣傳材料上稱:谷物、魚肉蛋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可以導致酸性體質,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疾?。欢卟怂麑儆趬A性食物,能夠糾正酸性體質,防治慢性病。他們把碳水化合物(糖)、蛋白質、脂肪這三大最基本的營養(yǎng)要素,統(tǒng)統(tǒng)都劃歸為酸性食品,按照他們的邏輯,都應該少吃或者不吃。那么,缺乏了這三大營養(yǎng)要素是什么后果呢?營養(yǎng)不良,嚴重的營養(yǎng)不良!最后總還可能導致機體脂肪分解,反而會使體內酸性物質增多。如此看來,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兒。
蔬菜和水果確實能夠防治那些慢性病的發(fā)生,但不是所謂的堿性作用,是因為蔬菜水果產生的能量低,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膳食纖維等等物質,有益于人體的正常代謝。如果按照“酸堿平衡理論”,糾正體內的偏酸物質,那么,每天服點小蘇打(即碳酸氫鈉)不就解決問題了嗎?多么簡單的事兒啊!但是,沒有一位科學家這么說過,可見,不是那么簡單。
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強調國人要注意“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等等,對成人攝入能量提出了一個平均水平:男性每天應該攝入能量2200千卡,相當每天攝入谷物300克、蔬菜400克、水果300克、肉、禽和魚、蝦150克、蛋類50克、大豆類豆制品和堅果40克、奶和奶制品300克、油脂25克。
按照把食品分為酸堿者的理論,這其中的谷物、肉、禽和魚、蝦、蛋類、堅果、奶和奶制品、油脂都屬于酸性食品,似乎都不能吃,那么,這里還剩下了什么?只剩下了蔬菜和水果兩項,健康人能靠這兩項活著嗎?專家認為,這樣簡單地把食品劃分為酸性、堿性,既不科學、也不合理,也讓百姓無所適從。
那么,體質有酸堿之分嗎?
對于“酸性體質”這一說法,許多專家都表示從沒有聽說過。哈醫(yī)大一位教授告訴記者:無論中醫(yī)、西醫(yī),都沒有酸性體質這種說法。另外,醫(yī)學上說的這個酸堿度與所謂的酸性體質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即使是糖尿病患者,只要是接受規(guī)范治療的糖尿病人體內的pH值不會偏酸性,否則肯定是出現(xiàn)了酮癥酸中毒。
所謂的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是沒有科學根據(jù)的。一位長期從事內分泌臨床和研究的專家說,從沒有聽說體質發(fā)酸能導致糖尿病,那按照70%的國人是酸性體質的說法,豈不是絕大多數(shù)國人都是糖尿病?還有需要糾正的是,不是酸性體質導致疾病發(fā)生,而是某些臟器發(fā)生了器質性病變或因服用了某些藥物等才導致酸中毒。在醫(yī)學臨床中,像代謝類疾病如糖尿病、腎功能衰竭等,都可以造成酸中毒出現(xiàn)。而這些疾病的誘因,卻和酸中毒沒有絲毫關系。
前面我們分析過,人的機體具有強大的緩沖系統(tǒng)和調節(jié)系統(tǒng),有能力維持體內酸堿度的平衡,正常人根本不存在酸堿體質問題。
那么,人體有哪些強大的調節(jié)、緩沖系統(tǒng)呢?具體地說有血液緩沖系統(tǒng)。包括血液中的碳酸氫鹽緩沖系統(tǒng)、磷酸鹽緩沖系統(tǒng)、血漿蛋白緩沖系統(tǒng)、血紅蛋白和氧合血紅蛋白緩沖系統(tǒng)。其中,碳酸氫鹽緩沖系統(tǒng)與血紅蛋白和氧合血紅蛋白系統(tǒng)最為重要,各占血液緩沖系統(tǒng)能力的30%以上。還有腎功調節(jié)和呼吸調節(jié)。腎臟有排出過多的酸性物質、回收堿性物質的功能,保持人體的酸堿平衡。肺腑通過排出二氧化碳,減少體內揮發(fā)性酸、即二氧化碳的產生。細胞調節(jié)。通過細胞內外氫離子與鈉離子、碳酸氫離子和氯離子的交換,平衡體液的酸堿比例。
通過這些人體內部的調節(jié),使人體血液和體液的酸堿度、即pH值保持在7.35~7.45之間,人體始終呈弱堿性,根本不會有什么70%的酸性體質。
同時應該說明,人體不同臟器之間的酸堿度還真存在極大差異,比如胃液呈強酸性,pH值在1.5~2之間;胰液屬于強堿性,pH值可達8.8:小腸液也屬于強堿性,pH值在7.2~7.8之間。雖然各臟器之間酸堿度差異巨大,但分泌的消化液和食物發(fā)生作用以后,酸堿度都會發(fā)生一些不同變化,不管其變化如何,進入血液以后,都會被分解成pH值7.35~7.45的弱堿性,不會也不可能出現(xiàn)什么酸性體質。
篇8
拒絕油脂的三個原因
1、危害極大的“老油”、“廢油”。
筆者由于工作關系,曾一度經常在外用餐,應酬多,有時也圖省事。但是,剛剛人到中年就被查出高血脂,心電圖也不正常,醫(yī)生說這和我長期在外面吃的食物可能使用了“老油”、“廢油”有很大關系。需要遠離這樣的油脂。
據(jù)了解,廢油中的黃曲霉素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強的致癌物質,長期攝入低劑量黃曲霉素可使動物患上肝癌、胃癌、腎癌、直腸癌及乳腺、卵巢、小腸等部位癌腫。經過反復油炸、烹炒再提煉的廢油,食用后會發(fā)生頭昏、頭痛、惡心、嘔吐、腹部疼痛以及胃腸道疾病。
2、患有心腦血管疾病。
母親患有心臟病,醫(yī)生說她不適宜吃菜籽油,所以我家改掉了多年食用菜籽油的習慣,吃豆油或者色拉油。建議各類心臟病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壓患者在日常食用油脂時,應盡量少吃或不吃菜籽油。
據(jù)了解,由于心臟病患者的血液中每日接受少量被酶消化后的芥酸后,本來不正常的心血管功能就會超負荷,更容易誘發(fā)“血管壁增厚”及“心肌脂肪沉積”,直接危害身體健康,所以要少食用菜籽油。
3、可怕的肥油口感。
我不喜歡太油膩的食物,烹調菜肴如果油脂過剩也會讓人產生油膩不消化的感覺,尤其是動物油脂制作的點心和火鍋類的食品,真是不敢恭維。
豬油等動物油脂及黃油都含飽和脂肪酸,它不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食用過多,易導致血液總膽固醇提升形成血脂,有可能引發(fā)動脈粥樣硬化,所以人們應盡量少食或不食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
討厭油脂也要澄清誤會
誤會1:吃動物油易引發(fā)冠心病、肥胖癥等,所以只吃植物油。
光吃植物油會促使體內過氧化物增加,與人體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褐素,在器官中沉積,促使人衰老。此外過氧化物增加還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結腸癌發(fā)病率。過氧化物還會在血管壁、肝臟、腦細胞上形成,引起動脈硬化、肝硬化、腦血栓等疾病。正確的吃法是植物油、動物油搭配或交替食用,其比例是10:7。動植物油混吃還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對防止動脈硬化有利。
誤會2:油吃得越少越好。
食用油脂是人體純熱能的食物來源,對人體健康有很多作用。特別是動物油脂,兒童和青少年食用可促進大腦發(fā)育和骨骼生長,孕婦食用可增加母乳。
誤會3:減肥應該不吃肉,只吃一點肉炒的蔬菜。
最近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凡是含水分豐富的蔬菜,其細胞之間充滿空氣,而肉類的細胞之間充滿了水,所以蔬菜更容易吸收油脂,一碟炒菜所含的油脂往往比一碟炸魚或炸排骨所含的油脂還多。
不和油脂做朋友的方法
1、油炸的食品在出鍋后用紙巾吸一下油脂。
2、在火鍋里墊一層專用吸油紙,由于紙有吸油的特性,燙出來的菜品不像一般火鍋那么油膩,還可以讓久煮的食物保持鮮美(墊火鍋的紙在專業(yè)商店有售)。
3、下定決心戒掉西式快餐食品。西式快餐油炸的食品量大,所以很容易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
4、做菜的時候,不是倒油入鍋,而是使用油噴壺添加,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油脂的攝入量。
和油脂做朋友的方法
1、盛菜入盤后,將一點兒清油或蔥油淋在菜品上,可提升其色香味。
2、選擇經過攪拌打散的奶油做蛋糕,就算吃得多點,對身體也沒有太大影響。
篇9
關鍵詞:食品安全;環(huán)境健康;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
中圖分類號:G71 X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2)09-0077-02
我們知道,環(huán)境與人類相互依賴著,而與人類密切相關的食物正一步一步受到危害,人類對環(huán)境造成了影響,反過來環(huán)境也開始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威脅。
一、食品與健康
食品對人類的健康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古人有云:民以食為天。因此,對日常的飲食關注顯得尤為重要。在這里我從正反兩方面入手來闡述食品對人們健康的影響。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繁衍、維持生命最基本的物質,人們每天必須攝取一定數(shù)量的食物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分健康,保證身體的各種正常發(fā)育和從事各項活動。所以,讓我們吃上健康的食品,保護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是目前我們人類的重大課題。人體與環(huán)境的物質和能量交換的過程主要依賴于人與自然之間的食物鏈來實現(xiàn)。因此很大程度上,這種食物鏈的平衡關系主要是食品環(huán)境依賴性。諺語“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說明了人對食品資源環(huán)境的依賴性,或者說是食品資源環(huán)境決定人的生活方式。
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食品問題無處不在,那么下面我就來幫大家舉例說說身邊的不安全的食品與安全食品。
1.不利于健康的食品
所謂垃圾食品,是指僅僅提供一些熱量、沒有別的營養(yǎng)素的食物,或是營養(yǎng)成分超出人體需求量并最終在人體內變成多余成分的食品。第一位:燒烤類食品。第二位:冷凍甜品類第三位:話梅蜜餞類;第四位:罐頭類食品;第五位:方便面食品;第六位:汽水可樂類;第七位:餅干類食品;第八位:加工類肉食品;第九位:腌制類食品;第十位:油炸類食品。這些都是身邊我們經常吃的食物,有很多我們不為所知的危害。
2.安全食品
第一位――蘋果排名第一的是蘋果,實驗證明,糖尿病患者宜吃酸蘋果;而心血管病患者和肥胖者宜吃甜蘋果;治療便秘時可吃熟蘋果;睡覺前宜吃鮮蘋果,可以消除口腔內的細菌,改善腎臟功能;將蘋果泥加溫后食用,是兒童與老年人消化不良的好藥方。第二位――杏、胡蘿卜素含量很高,能夠很好地幫助人體攝取維生素A。還有較多的鉀、鎂、鈣。第三位――香蕉排名第三的是香蕉,鉀元素的含量很高,鉀對人體的鈉具有抑制作用,多吃香蕉,可降低血壓,預防高血壓和心管疾病。
二、傳統(tǒng)食品安全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人類科學技術和物質文明進步得發(fā)展,給社會和經濟生活帶來了昌盛,卻也帶來了愈來愈嚴重、危害越來越廣泛的環(huán)境問題,食品中毒事件時有發(fā)生。食品安全問題是關系到千千萬萬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社會問題。對中國的食品安全現(xiàn)狀,有資料描述道:“中國食品安全標準目前采用國際標準的比例僅為23%?!倍鴮︻l發(fā)的食品安全事件,網上流傳著這樣的的話:中國在食品中完成了科普:從大米中我們認識了石蠟;從火腿腸中認識了敵敵畏;從咸鴨蛋、辣椒醬中認識了蘇丹紅;從火鍋里認識了福爾馬林;從木耳中認識了硫酸銅;從奶粉中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學作用。
1.礦物質水風波
2008年8月,康師傅礦物質水“優(yōu)質水源”被指是“自來水灌裝的”??祹煾捣矫娉姓J,其杭州生產基地所生產的礦物質水確實是城市自來水凈化而成的。
2.“問題奶粉”事件
2008年9月,三鹿奶粉等奶制品生產廠家被曝在奶粉、牛奶飲品中添加三聚氰胺。
3.“瘦肉精”中毒事件
2009年2月,廣州市發(fā)生“瘦肉精”中毒事件,事件累計發(fā)病人數(shù)70人。導致含“瘦肉精”殘留的豬肉流入廣州,導致中毒事件發(fā)生。
以上的這些事情都不容我們忽視。我可以大膽的說,這些事情在中國這片大地上每天都有發(fā)生,但是為什么禁止不了同樣的事情再次發(fā)生了,這就是我們國人認識的局限性,也充分說明了我們的無知。
三、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
轉基因食品又稱基因改性食品。從狹義上說,是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將某些生物(包括動、植物及微生物)的一種或幾種外源性基因轉移到其他的生物物種中去,從而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有效地表達相應的產物,以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加工成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1.轉基因食品對人體的傷害
看似發(fā)展情境很好的道路上,轉基因出來的食品解決了很多食品上的問題,然而這種應運而生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厄運。轉基因化食品改變了我們所食用食品的自然屬性,它所使用的生物物質不是人類食品安全提供的部分,并未進行較長時間的人體安全性試驗,這會對人體構成極大的健康危害。
轉基因化食品會產生不可預見的生物突變,會在食品中產生較高水平和新的毒素。
轉基因技術采用耐抗菌素基因來標識轉基因化的農作物,這就意味著農作物帶有耐抗菌素的基因。英國的研究顯示,轉基因作物中的突變基因可能會進入到生物體內,其結果可能會導致新的疾病。如果類似結果發(fā)生在人和動物體內,就可能培養(yǎng)出功效最強的、抗菌素也無法殺死的超級細菌。
2.轉基因食品對環(huán)境的危害
轉基因作物的巨大危害還有就是對原始的野生農作物具有滅絕作用,如果轉基因糧食大量占領市場,中國原有的作物良種一旦消失,中華民族將面臨著走投無路民族滅亡的災難絕境。
3.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轉基因食品
盡管有關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爭論不曾平息過,但生物工程技術仍在不斷地進步。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其發(fā)展也是不可阻擋的。首先,隨著人口壓力的增加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對食品的需求會不斷增加。使之人類的消費不斷增加,對市場的需求量會更多。通過對植物植于外源基因,從而達到改善它們自身不足的那一方面,從而成為我們更需要的產品,也是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能源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所以食品的質量十分重要,根據(jù)我國《食品衛(wèi)生法》第六條的規(guī)定:“食品應當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yǎng)要求,具有相應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狀。同時環(huán)境問題不容忽視,它有可能隨時都在影響著我們的食品,進而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健康責任重于泰山。愛護環(huán)境就等于愛護我們的健康,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參考文獻:
[1]范進學 等.論我國法治進程中法律與道德問題[J].法治研究,2011
[2]馮震.手機短信傳播對中國社會家庭成員關系影響的個案研究――以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一個家庭為例[D].北京大學,2009
篇10
關鍵詞:食品化學 化學素養(yǎng) 專業(yè)素質 實踐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4(c)-0159-01
所謂的食品化學,它是當前的中學化學知識中非常關鍵的一個構成要素,其主要外延是食品化學污染及防范所謂食品污染指食品中含有的(或人為添加的)。它與食品微生物和食品工程原理并稱為食品科學與技術學科三大基礎支柱分支學科。該項知識的發(fā)展要靠著理論和具體情況的有機結合,它是當前化學知識中非常關鍵的一個構成要素,其對于培養(yǎng)同學們的實驗能力,鞏固自身的知識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這對于提升總的教學品質來講意義很是顯著。本文關鍵的講解了該理論在提升同學們的化學素養(yǎng)方面的具體意義。
1 理論和素養(yǎng)提升間的關系
該理論是當前化學知識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知識點,其能夠顯著的提升同學們專業(yè)素養(yǎng)。由于社會在進步,此時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完善,群眾對于疾病的類型和應對措施也在變革。當傳染病不斷變少的時候,那種非傳染的病開始變多。很多因為吃飯而導致的病癥開始危及到我們的身體。就是由于這種背景的存在,所以出現(xiàn)了食品化學知識。
本課程緊緊圍繞食品化學與醫(yī)學營養(yǎng)學和食品安全的關系,它的學習等牽扯到我們平時活動的很多層面,其關注的是食品化學在目前的疾病應對中的意義。比如針對水分的講解,它關鍵是分析水相關的生理健康意義,講述了其營養(yǎng)化學等的相關內容。眾所周知,水是擴散病癥的關鍵依托體,所以,對其化學指標要開展合理的擴展,而且要分析喝了水里面的毒物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一些影響。所以教學人員在講課的時候要切實的利用好目前的教學內容,要確保同學們積極的分析相關的知識點,同時還要強化知識點彼此的聯(lián)系,確保其能夠有效的理解學科間的關聯(lián),進而培養(yǎng)同學們處理實際問題的水平。
針對那些關于食品化學知識的例子,同學們得知存在的不利現(xiàn)象,并且研究應對措施,這就要靠著相關的知識點作為依托。其能夠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基礎,而且把化學理論和相關的知識點有機的融合到一起,互相的比對,進而發(fā)揮優(yōu)秀的引導意義,從另外的一個層次之中帶動了學生探究知識,謀求發(fā)展,同時還能夠提升他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
2 關于理論和同學們實踐水平的提升之間的關聯(lián)
該項課程要想有著非常高的素養(yǎng),不僅僅要熟悉理論知識,同時還應該有非常強大的實踐水平,也就是說經由分析來處理問題的水平。該項理論和具體的生活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lián),有著非常強大的實踐水平,同學們經由該課程的探索,明確相關的化學知識以及預防的措施。比如,烤串能夠生成一些致癌體。此類和我們的生活有著緊密關聯(lián)的知識的講述能切實的激發(fā)出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進而提升其對于知識的理解性。
對于食品化學來講,它的定義以及反應的步驟都是十分的不具體的,不過它可以將探索性以及設計型當成是關鍵的特征,所以,老師在講解相關的知識的時候,要結合理論知識來匯集信息,使用目前的設施開展綜合化的實驗活動。此類實驗體現(xiàn)在它的結論的取得并不是通過老師傳遞的,或者是從書本之中獲取的,其是同學們經過合理的探索,分析資料信息,開展實驗活動等來得到的。實驗是所有的科學探索的方法,同學們可以經由實驗方法來分析自然的變動狀態(tài),進而了解相關的知識內容。而且實驗還能夠激發(fā)出他們的求知心理,對于培養(yǎng)實踐水平來講非常的有益處。在開展實驗的時候,同學們可以很好的將之前的知識有效的融匯到一起,而且在實驗中對其分析路數(shù),進而獲取感性內容,同時還能夠提升實驗的水平,培養(yǎng)了他們處理具體活動的水平,提升了教學的成就。同時,此類教學措施還能夠保證他們在非常短暫的時間之中了解有關的知識內容,進而提升其開展創(chuàng)新工作的熱情。
3 關于理論和學生的創(chuàng)新水平間的關系
作為一項有著顯著的特征的學科知識,化學理論要時刻的發(fā)展變化。所以,其規(guī)定探索人在獲取相關的知識內容的背景之中,還要具有創(chuàng)新水平,此時才可以確保該項知識一致處在學科的關鍵點上。
食品化學更是如此,它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往往是以單純的理論的講解為主,教學模式是灌輸式的,這樣便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即便是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的實驗儀器,藥品的配置等一般在實驗教師準備好的條件下進行的,實驗常常是包辦式的。此結果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并且增加其依賴性,那么“創(chuàng)新思維”更無從談起。而我們在食品化學理論則有所不同,是驗證性向設計型、綜合型、探索型實驗轉化,最大限度的拓展學生的思維。
食品化學理論的學習,不但要求課上老師對理論知識的傳授和一些基礎實驗的安排。更需要一些課下的研究。這邊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更多的思考和觀察,得出屬于自己的觀點。例如,由教師給出課題,要求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圖書館等查閱參考資料,獨立或合作設計實驗方案,論證可行性,獨立完成實驗前期準備工作如原材料制備和儀器調試。學生應當撰寫完整的實驗報告,給出數(shù)據(jù)分析過程和最終結果,并進行總結。在整個設計性實驗過程中,教師應盡量給予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空間,保持與學生溝通,并給出適當建議。這樣便較好地融合學生各個時期所接受的知識,鞏固提高了學生實驗技能,鍛煉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同時引發(fā)了學生研究興趣,訓練了創(chuàng)新思維,并是教學成果也卓具成效。
4 結語
食品化學理論對學生化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顯而易見的,這不但體現(xiàn)在上述的三個方面,而且是一種個人化學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但這一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學生自身不斷積累經驗,正視現(xiàn)實,培養(yǎng)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經受挫折、開拓進取的時代精神,使自己的化學素養(yǎng)每經過一次學習、實踐就得到一次鍛煉和提高,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食品化學理論的作用,而這也是化學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 李學英.加強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能力[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