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觀設計分析范文
時間:2023-12-06 17:42: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市景觀設計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城市規(guī)劃 城市景觀 創(chuàng)新
一、城市規(guī)劃與城市景觀
城市景觀環(huán)境,是城市設計中一種表象的物質形式,通過視覺審美而形成。城市景觀規(guī)劃,指的是在一定時期內,實現城市發(fā)展相關任務和目標,是整個城市建設的重點部署內容。作為城市的景觀設計及建設,對城市土地綜合利用,改善土地相關特有功能,都十分有利。
城市的景觀應反映城市的性質與規(guī)模。城市規(guī)劃工作在確定城市規(guī)模與性質后,其景觀設計就應反映城市的性質。如首都北京的長安街政治氣氛濃厚;歷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觀組織中透著濃郁的古都氣息;杭州作為旅游城市,山光水色氣脈相聯(lián),自然景物與人文環(huán)境融洽。
城市景觀還應反映城市各物質要素之間功能分區(qū)與布局。隨著國家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各地不斷出現了工業(yè)城市、工業(yè)區(qū),一些現代化的廠房、高爐、水塔、碼頭等建筑物、構筑物和設施,就成為這類城市的景觀。
城市景觀特點。
(一)具有以下人類主導性。
城市景觀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地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和歷史文化特點,也是人類對理想生活環(huán)境夢想的現實表現。在城市景觀中,主要的結構成分和景觀的整體格局都是人造的,或者人為地配置或調整過的;多種主要生態(tài)過程也是在人為控制或影響下進行的;城市景觀的功能需要人類的維護。這些都決定了城市景觀的人類主導性。
(二)生態(tài)脆弱性。
由于城市景觀系統(tǒng)對人類調控的高度依賴性,城市的自然生態(tài)過程被大大簡化和割裂,城市功能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都很脆弱,一旦人類活動失失調,就很容易導致城市功能,特別是城市生態(tài)衰退,城市的總體可持續(xù)性和宜人性下降。
(三)破碎性。
由于城市景觀功能的多樣性和城市景觀人為活動的復雜性,城市景觀要素扳塊之間及其與城市外部之間的,與人類活動相關的能量和物質流通速率很高,而城市景觀中的“自然”生態(tài)過程受阻。提高城市景觀生態(tài)連通性,就成為維持城市景觀生態(tài)過程和環(huán)境功能的基礎。
二、城市景觀保護設計及其策略
(一)城市景觀保護設計必然遵循自然景觀的保護,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生態(tài)設計。
生態(tài)型城市自然遺留地包含有代表性的生物群落和風景樣本,其中的動植物物種、生境和地貌具有保護、教育、游憩和科普的意義。根據管理目的的不同,還可以再分為生態(tài)保護型、生態(tài)游賞型、生態(tài)科普型等。在城市景觀設計和建設中,生物多樣性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城市景觀是人們在生活及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必須考慮景觀設計給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二)城市景觀保護設計策略。
1.城市建筑景觀保護策略。歷史建筑作為城市景觀保護設計中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其意義非常重要。建筑景觀的保護設計,必須充分考慮資源的優(yōu)化利用,在城市整體設計中,資源的合理利用最為重要。取代所有舊的事物來滿足新的要求會浪費資源,而且很昂貴,這會毀滅整座城市甚至一個地區(qū)。不滿足今天的需要,不預測明天的需要,可能會導致經濟和文化的自毀。我們必須在某處打破平衡,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結合本地的實際,同時參考別的地方的經驗,認真做好城市景觀保護工作。
2.生態(tài)景觀保護設計。除了建筑景觀的保護設計外,生態(tài)景觀的保護設計也是城市景觀保護設計的重點。因為,作為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第一生產者―綠色植物是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為主要的紐帶,其為城市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提供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交換。所以綠色植物的保護設計和生物多樣性設計是城市生態(tài)景觀保護設計中的主要內容。植物園以及樹木園作為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中心,必須全面收集相關植物,重點保護相關等級的生物,必須組建生物基因庫及城市種子庫,便于對生物進行離體保存。植物園既是植物資源遷地保護、植物科學研究的基地,又是對公眾進行植物科普宣傳和教育的基地,在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中起著核心作用。在城市生態(tài)景觀保護過程中,充分利用景觀規(guī)劃方法,實現最優(yōu)化保護效果,這樣可以減少植物園以及生態(tài)園的數量。
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途徑,景觀規(guī)劃可以分兩種方式來實現。一是傳統(tǒng)保護模式,即基于物種保護的方法來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二是最優(yōu)化保護模式,即基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的方法來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第二種方法是從源頭來避免瀕臨物種的產生,強調的是和諧發(fā)展,即全面聯(lián)合景觀系統(tǒng)及生態(tài)系統(tǒng),讓各物種以更好的狀態(tài)生活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或適應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景觀學最優(yōu)化景觀保護是以最優(yōu)化模型為基礎,從事前控制出發(fā),充分考慮生態(tài)和諧因素,建立適合物種生物鏈的生態(tài)保護模式,是城市景觀保護中可持續(xù)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最優(yōu)化保護模式,是景觀設計的重中之重。
三、城市規(guī)劃中城市景觀設計的創(chuàng)新
我們要站在全球化城市競爭的戰(zhàn)略高度,依托現有的特色景觀資源,運用創(chuàng)新性思維,采用創(chuàng)新性方法,促進城市的整體發(fā)展。
(一)城市發(fā)展重心應從“問題導向型”轉變?yōu)椤澳繕藢蛐汀薄?/p>
面對隨時可能到來的城市競爭,應該在城市總體規(guī)劃階段就明確從“整治現狀的規(guī)劃”轉變?yōu)椤懊嫦蛭磥淼囊?guī)劃”的指導方針。從國家的主導政策和發(fā)達國家的工業(yè)化發(fā)展歷程可以預見,中國城市社會的轉型和城市現代化的趨勢將難以避免。
(二)依托特色景觀資源,因地制宜地發(fā)展特色產業(yè)。
產業(yè)是城市發(fā)展的靈魂,通過建立完善產業(yè)結構,進一步拓展新的特色產業(yè)群的產業(yè)發(fā)展思路,這樣既有利于充分保護和利用本地特色景觀資源,又有助于從整體提升城市形象,從而使城市的城市價值全面拓展和延伸,全面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三)培育創(chuàng)新型城市,制定城市發(fā)展的人才戰(zhàn)略。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要用觀念創(chuàng)新帶動體制創(chuàng)新、機制創(chuàng)新和科技創(chuàng)新。在全球城市競爭的今天,我們必須勇于創(chuàng)新,主動化“資源優(yōu)勢”為“比較優(yōu)勢”,全面提高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城市道路,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9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一個城市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街道上的景觀,它的尺度,兩側建筑物的體量與風格,色彩各異的廣告和標牌,獨具特色的綠化、小品、設施,穿梭來往的車流、漫步的行人…這些情景往往成為這座城市景觀的代表。例如在我國悠久文化的歷史名城北京,擁有優(yōu)美的城市空間形態(tài)和道路景觀,北京的長安街兩旁雄偉的天安城樓好具有老北京街市生活特色的胡同成為北京所特有的景觀。因此,城市道路是城市建筑景觀的依托、是城市人文景觀展現的舞臺,是人們觀賞城市景觀的通道。
一般來說,城市道路景觀是在城市道路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物、構筑物、綠化、等組成的各種物理形態(tài)。
作為城市景觀一部分的城市道路景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定義:首先,“城市道路景觀”不是單純的道路空間的擴展、眺望,也不是對道路兩旁建筑物的評價,而是在道路環(huán)境擴展中,景觀構成要素之間以及和周邊環(huán)境的整體之間的組織關系的藝術,是存在于一定領域中的問題。第二,觀看“道路景觀”的人不僅僅是從外部客觀地觀望評價,而是能否將自己融入景觀中而有所感受。第三,“道路景觀”是自然和人類事物交織而成的某種空間。因此自然要素以及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車行道路景觀設計
城市中的車行道路主要有連接城區(qū)和郊區(qū)的高速路、市區(qū)內的快速路等。這種道路上汽車得以高速行駛,其景觀特性應符合安全性、可識別性、可觀賞性、可管理性等。其景觀特點是由于路段較長且路幅較寬,道路兩側通常具有完整的綠化;為保障安全有非常醒目的交通標志和信號系統(tǒng):由于觀賞者主要在車中,兩側建筑物一般較簡潔,強調輪廓線和節(jié)奏感,偶爾一些大型雕塑或標志物的出現將起到豐富景觀的作用。除此之外,不同的車行道路在景觀設計上還有不同的側重點。
1 郊區(qū)車行道路
郊區(qū)車行道路一般用于連接城市與近郊或其它城市,如高速路與軌道交通。
道路形式的設計。由于速度的要求道路線型設計多為直線或平緩曲線,不易產生特色,而往往通過道路空間的設計來體現變化與差異,如利用兩側自然風景、建筑、綠化來加強視覺效果,創(chuàng)造出借景、對景以達到步移景換的趣味;通過建筑物或樹木的高度與道路寬度比例的變化創(chuàng)造不同的空間感受。
道路設施的景觀設計。高速路上的道路設施主要是指為汽車行駛服務的設備及標志。它們包括:劃線、信號等、指路牌、隔離裝置、跨線橋、候車廳、加油站等,這些設施的設計要與道路整體環(huán)境相協(xié)調。交通標志的設計要形象化、標準化、突出直觀性、并根據道路環(huán)境特色加以個性化色彩,高速路上還經常設有警察造型,以提醒駕駛員。
綠化設計。高速路的綠化設計應考慮衰減噪聲、避免視線遮擋;綠化類型的選擇可根據道路兩旁的的建筑景觀來定,若景觀較好,宜選用草坪、低矮的灌木或樹冠較小、樹干較高的樹種;對于較為寬闊的道路,可在其兩側或中間設置綠化隔離帶,調整空間尺度;此外,樹種的配置還應精心選擇、巧妙的配合,使道路在不同季節(jié)里展現不同的景觀。
2.市區(qū)車行道路
市區(qū)車行道路(快速路)受城市用地的限制,城市中的快速路常常表現為高架與立交的型式,其道路景觀設計與一般道路極為不同。
道路形式的設計。由于快速路是在市區(qū)內,其高度、寬度、尺度設計應對城市傳統(tǒng)景觀加以充分考慮,以降低快速路對于傳統(tǒng)景觀及周邊環(huán)境的割裂,尤其是快速路產高度要加以控制以避免對傳統(tǒng)建筑立面所講求的比例關系造成破壞,必要時可采用地面式或拉開與建筑高度產差距。
道路設施的設計。快速路上的道路設施包括快速路照明設施、標志廣告牌、信息顯示牌、護欄、隔音板等。這些設施的設計不應僅僅是道路功能補充與完善,還要注重它在視覺效果上對快速路美化與修飾功能,更要避免自身對景觀的消極影響。
綠化設計??焖俾返牧⒔粯蚝驮训罆a生大量的“失落空間”,這些空間為快速路的綠化設計帶來了很大的契機。綠化鋪作的幾何構圖配以相應的喬木、灌木栽植與快速路自身的線型交織在一起,會形成在大尺度上的景觀的合諧。但也應該注意這種綠化不應僅僅是一種視覺需要,僅僅是對于“失落空間”的填充,還應注意其可達性,使其成為人游憩的場所,從而使“失落空間”轉化為“積極空間”。高速路自身也可以進行綠化,將支撐立柱以及護欄、隔板加以綠化,使其成為一條綠色的紐帶,會將快速路巨大的體量化為無形。
三、步行道路景觀設計
步行道路的出現給城市帶來了很多生機,其景觀特性為安全性、方便性、舒適性、可識別性、可適應性、可觀賞性、親切性、公平性、可讀性、可管理性等。其景觀設計在考慮上述幾種情況之外,應格外強調個性化、人性化、趣味、親切性的特征,要充分注重自然環(huán)境、歷史文化、人與環(huán)境各方面的要求。步行道路在城市中主要有商業(yè)步行街、濱水步道等。
1 步行商業(yè)街
道路形式。通過街道空間形式來體現步行商業(yè)街的景觀個性。如德國布萊梅古商業(yè)街狹窄而彎曲的街道形式,構成了其特有的景觀形象。
地面鋪裝設計。步行道路的地面鋪裝要平坦,盡量減少高差變化,地面不得己由高差變化時,應做明顯的標志,如采用醒目的顏色;根據不同氣候條件選擇不同性能的鋪裝材料,如南方炎熱多雨,應選用吸水性強、表面粗糙的材料,在雨季起防滑作用,而北方寒冷地區(qū)應選擇吸水性差表面粗糙且堅硬的材料,防滑防凍、不易損壞。鋪裝材料材質的選擇、色彩的設計能夠強化商業(yè)街的景觀形象。
設施設計。步行道的設施設置要考慮在其中人群的多種使用需求,如停車場、自行車停車位、電話亭、自動提款機、垃圾桶、道路指示牌、導游圖、座凳等,這些設施的設計應依據使用方便、造型別致、尺度親切、布局合理、無障礙使用的原則。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中商業(yè)街多是有傳統(tǒng)歷史的,其設施設計也應充分體現文脈精神。
綠化設計。為了能夠反映商業(yè)步行街的繁華特點,不宜采用高大的樹木,而且種植密度要適中,不影響兩旁的建筑在人們的視野范圍內展現其商業(yè)氛圍。在供行人休息、停留的小廣場或道路局部放大處種植一些遮蔽樹,這對夏季較為炎熱的城市能夠起到較好的降溫作用。
2 濱水步道
城市濱水區(qū)是城市重要的自然環(huán)境,是最具活力的地方,能夠充分展現城市優(yōu)美景觀,也是城市重要生態(tài)廊道,因此城市濱水步道的景觀設計己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道路形式道路線型應充分沿河就勢,線性公園綠地、林蔭道、步道均可構成濱水步道形式,在適當的地方還可以放大成廣場、地標等進行重點處理。
建筑物的形式。濱水步道的建筑物一般布置在遠離水面道路的一側,并且可以采用獨立間隔的開敞布置,使城市內部空間與水上空間能相互溝通;在橫斷面上,建筑要與濱水步道寬度及水面相協(xié)調。
綠化設計。是濱水步道的重要景觀元素,但由于其擔負著重要生態(tài)效應,濱水步道的綠化與一般道路綠化截然不同。其綠化植物的選擇應以培育地方性的耐水性植物或水生植物為主;綠化設計應結合防護設施、堤岸形式等因素塑造有機的道路景觀,植物的搭配應盡量符合水濱自然植被群落的結構,在水濱生態(tài)敏感區(qū)引入天然植被要素,比如在合適地區(qū)植樹造林恢復自然林地,在河口和河流分合處創(chuàng)建濕地等。
四、結語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道路景觀環(huán)境成為人們廣泛使用和關注的焦點,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城市景觀和城市形象。道路景觀除了與道路設計,還需要與城市規(guī)劃、路側建筑建設、道路市政管理的配合,才能共同營造和保持美好的景觀。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城市道路:景觀;道路綠地;功能;布局:原則
Abstract: city car increase quickly and road to broaden the urban road green spac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brings some difficulty. Road green spa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urban road landscape one of elements. The author of the urban road green space landscap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function, the road from nature, the way the behavior rules and visual characteristics, green space and curing of tree species selection and road green space layout and so on, proposed the urban road green space landscap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s: the city road: landscape; Road green space; Function; Layout: the principles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 引 言
城市道路景觀綠化在現代化城市中起著重大作用。城市人口的密集、機動車輛的增加,自然環(huán)境的污染,使自然失去原有的平衡,平衡被破壞對人類生存和發(fā)展起著負面影響。在城市中交通擁擠的路段,如立交橋、交叉路口等這些環(huán)境污染較嚴重的地區(qū),大量的進行景觀綠化種植設計,可達到綠化、美化的效果,提高整個城市的品位,利用自然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功能,減輕空氣污染,還有除塵、防風、防噪音等功效。生態(tài)景觀應是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根本出路。從物質上看城市道路是一個城市的“骨架”和“血管”,從精神上看城市景觀道路是決定人們關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
1. 城市道路綠地的功能
1.1環(huán)境保護功能
隨著城市機動車數量的不斷增加,噪音、廢氣、粉塵、震動等對環(huán)境的污染也日趨嚴重。加強對道路綠化比重的合理配置、保證必要的建筑間距是改善城市環(huán)境的有效措施之一。道路綠化可以凈化空氣、降低噪音、調節(jié)和改善小氣候及保護路面和行人。
1.2安全功能
道路綠化可以起到引導、控制人流和車流、組織交通、保證行車速度、提高行車安全等作用,可以防止火災蔓延,有助于增強道路的連續(xù)性和方向性,并從縱向分隔空間,使行進者產生距離感。
1.3景觀功能
道路綠地是道路環(huán)境中的重要景觀元素。道路綠地的帶狀或塊狀綠化的“線”性可以使城市綠地連成一個整體,可以美化街景,襯托和改善城市面貌。因此,道路綠地的形式直接關系到人對城市的印象。它們以不同的形狀、色彩和姿態(tài)吸引著人們,具有多種多樣的觀賞性,大大豐富了城市景觀。
1.4抗災功能
連續(xù)的道路綠地具備特有的防護功能,尤其是以種植喬木、灌木為主的綠地能有效地起到防風防火的作用;大面積的道路綠地能抗洪防震,起到阻擋洪水和疏散人群的作用,是城市其他防災抗災設施的輔助用地。
2. 道路綠地景觀應考慮的因素
2.1汽車帶來的污染
汽車的排氣污染對于城市空氣質量的影響非常大,尤其當城市建筑物密集,且建筑物較高時,汽車排出的尾氣在地面附近不易擴散。表 1 所示的是某城市典型的上班族汽車排放量和燃油消耗量的估算情況。
表1某城市典型上班族汽車排放量和燃油消耗量的估算
同時,汽車帶來的噪聲污染也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等。因此道路綠地猶如天然的過濾器,可以滯塵、凈化空氣、降低噪音;分車帶的綠籬和灌木可以遮擋汽車眩光。機動車交通量大的道路,汽車的污染大,而道路綠化要達到良好的過濾功能必須設置一定的寬度并選擇適宜的樹種。
2.2道路綠地設計要符合用路者的行為規(guī)律與視覺特性
2. 2. 1行為規(guī)律:道路功能的不同,人流與車流的出行目的亦不同,人們所選擇的出行方式也很多,騎車、步行、乘車等。而道路上的人流、車流都是在動態(tài)過程中觀賞街景的,而且由于各自的交通目的和交通工具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行為規(guī)律和行進速度。交通干道、快速路的道路景觀構成,道路綠地的尺度、方式都必須考慮速度因素。由于交通性道路占主導地位的交通方式為機動車,用路者具有目的性明確,注意力集中,時間緊張等特點,因此對道路綠地景觀細節(jié)的敏感度較差;而生活性道路和步行街則主要以慢速行進為考慮因素,道路綠化景觀。必須處理得細致而豐富。
2.2.2視覺特性:如今已進入汽車時代,更應考慮城市交通的構成情況和未來前景發(fā)展,并根據不同的道路性質、各種用路者的比例,作出符合現代交通條件下視覺特性與規(guī)律的設計,以提高視覺質量。道路上的用路者是進行有方向性的活動,特別是車輛駕駛者,在速度逐漸增高的情況下,頭部轉動的可能性也漸漸變小,注意力被吸引在車道上,視線集中在較小范圍內,注視點也逐漸固定起來,此時的視野很窄而形成所謂的隧道視。
2.3道路綠地的養(yǎng)護與樹種選擇:城市道路綠地的立地條件極為復雜,給澆水、打藥、修剪等日常養(yǎng)護管理工作帶來困難。而樹木生長需要一定的地上和地下空間,如得不到滿足,樹木就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甚至死亡,不能起到道路綠化應起的作用了。所以植物的選擇要考慮以下因素:當地的生長環(huán)境,植物的生長速度;管理較為粗放,萌芽能力強、耐修剪、易整形;對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抗病蟲害能力強。行道樹應選擇樹干挺拔、端莊,樹形美觀、冠幅大,遮蔭效果好,最適合該城市道路立地條件的樹種,并能反映地方特色。
3.道路綠地布局
城市道路綠地的布局應從環(huán)境保護功能和安全功能出發(fā),主要解決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分隔問題。路幅較寬的道路中央可以種植常綠的粗放型灌木或設置隔離桿,樹冠大、形態(tài)優(yōu)美、遮蔭效果好的喬木和色彩豐富的灌木、花卉,可布置在非機動車分隔帶和人行道上。綠地的布局方式、 面積和形態(tài)要依據道路的路幅寬度和交通量而定。
3.1交通性主干道:由于機動車輛交通量大,道路中央可以種植常綠的粗放型灌木或設置隔離桿;非機動車道的綠化分隔帶可種植高大、有地方特色的喬木,并配置吸附灰塵較好的灌木和草;人行道上間隔種植有季節(jié)變化、葉相美觀的灌木和花卉。
3.2交通性次干道:道路中央可以不必設置隔離帶;非機動車道的綠化分隔帶主要種植吸附灰塵較好的灌木和草;道路的綠化重點放在人行道,種植有季節(jié)變化、樹形美觀、冠幅大、 遮蔭效果好的喬木,并配置易修剪的灌木和花卉。
3.3生活性道路:道路綠地主要布局在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的綠化分隔帶。可種植高大、有地方特色的喬木,并配置有季節(jié)變化、葉相美觀的灌木和草,同時配置色彩豐富的花卉。
4.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原則
4.1尊重歷史的原則:城市景觀環(huán)境中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所往往給人們留下較深刻的印象,也為城市建立獨特的個性奠定了基礎。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要尊重歷史、繼承和保護歷史遺產,同時也要向前發(fā)展。對于傳統(tǒng)和現代的東西,我們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尋傳統(tǒng)文化中適應時代要求的內容、形式與風格,塑造新的形式,創(chuàng)造新的形象。
4.2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主張不為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而付出整體的和長期的環(huán)境代價,堅持自然資源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相統(tǒng)一。這一思想在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中的具體表現,就是要運用規(guī)劃設計的手段,如何結合自然環(huán)境,使規(guī)劃設計對環(huán)境的破壞性的影響降低到最小,并且對環(huán)境和生態(tài)起到強化作用,同時還能夠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節(jié)約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
4.3保持整體性原則: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整體性原:則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第一,從城市整體出發(fā),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要體現城市的形象和個性。第二,從道路本身出發(fā),將一條道路作為一個整體考慮,統(tǒng)一考慮道路兩側的建筑物、綠化、街道設施、色彩、歷史文化等,避免其成為片段的堆砌和拼湊。
4.4連續(xù)性原則: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連續(xù)性:原則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視覺空間上的連續(xù)性。道路景觀的視覺連續(xù)性可以通過道路兩側的綠化、建筑布局、建筑風格、色
彩及道路環(huán)境設施等的延續(xù)設計來實現。第二,時空上的連續(xù)性。城市道路記載著城市的演進,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進、文化演進和人類群體的進化。
篇4
關鍵詞:商業(yè)廣場;景觀設計;要素分析
Abstract: Jiangmen Wanda Plaza is located in Jiangmen City, Pengjiang development zon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Avenue, by the road to the south, the development road to the north, square road between. Belongs to the central city group at the center position, is surrounded by several other groups, will be Jiangmen city agglomeration noble residential landmark commercial shopping center. The max Zhujing planning design limited to carefully design a set of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plan.
Keywords: commercial plaza; landscape design; factor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TU2
城市商業(yè)景觀設計是針對現代商業(yè)空間所做的景觀環(huán)境規(guī)劃設計。它整合室內和外部商業(yè)空間的空間資源,以一種現代景觀理念配合商業(yè)業(yè)態(tài)和人們購物心理進行專項規(guī)劃?,F代的商業(yè)空間不僅是人們進行商業(yè)活動的場所,也是人們工作之余進行社交活動和休閑活動的多功能復合空間。它可以體現一個城市的進步和文化,映射這個城市的精神面貌,商業(yè)空間的設計也應該被賦予更多的意義。
1 概括
“萬達廣場”位于江門市北新區(qū)核心區(qū),景觀面積16.5萬平方米,主要包括商業(yè)購物金街、五星級酒店、甲級寫字樓、高端住宅與公寓餐飲等第五代萬達產品。不同于其它住宅環(huán)境和城市公共環(huán)境,“萬達廣場”既屬于商業(yè)空間,又可被視為江門的“城市客廳”,其整體設計思路必需主題鮮明,既要滿足各設計區(qū)域不同的要求,又要在整體上形成一個共性,便于日后項目的推廣和使用。為實現這一目的,本案以“多元景致,流動韻律”為設計靈感,以其相關的地域元素延伸到萬達廣場的規(guī)劃布局中,從而很好地烘托了作為“萬達廣場”這樣的綜合性商業(yè)空間的氣氛。
肌理選擇
2景觀設計要素分析
為了營造熱烈歡快的氣氛, 用景觀裝飾、標志商業(yè)空間形象, 吸引人群, 激發(fā)消費者的購物熱情, 商業(yè)建筑的廣場景觀形態(tài)處理中常運用下列要素進行設計。
肌理演變 肌理生成
2.1植物
植物是景觀設計中一個重要因子, 也是園林區(qū)別于其他藝術景觀的主要特征。在商業(yè)建筑廣場的景觀設計中, 在不影響商業(yè)氛圍營造的前提下,植物種植具有軟化建筑硬質景觀、提高場地綠量、劃分不同景觀空間、使建筑空間和城市空間產生柔性過渡、塑造環(huán)境特征、降低噪音、 營造自然聲環(huán)境、表現文化內涵等作用。萬達廣場的植物設計主要采取分區(qū)來設計:
1)商業(yè)城市廣場:在酒店入口和主要入口為體現引導性和識別性,喬木選用高大挺拔的加拿列海棗、銀海棗來營造大氣、開闊的感覺,地被用色彩亮麗的觀花品種如:矮牽牛、石竹、秋海棠。形成鮮明的色彩變化。在其它商業(yè)街面,用小葉欖仁和黃金葉、福建茶等植物營造現代簡約、通透的感覺。在靠近山體公園的木平臺的休閑區(qū)配以黃金間碧竹做出清新秀雅的感覺。
2)屋頂花園:根據建筑和景觀設計風格,我們用碎石與草坪結合,采用蒙特里安黃金分割法,延續(xù)建筑設計中現代時尚、流線型的肌理感。用碎石分割的空間里,我們可以適當用佛甲草、金葉景天與草坪在質感和色上形成對比。
3)山體公園:山體公園的植物設計應以“生態(tài)、自然、野趣”為主,我們建議保留山體原有樹木,選用腎蕨、鵝掌柴、朱瑾等耐貧瘠管理粗放的地被沿登山道種植,選用觀賞性佳生命力強的秋楓、藍花楹、火焰木、木棉等植物配置于景觀視線點上,再輔以大葉桉、馬占相思等野趣性植物與原有山體植物融合周圍環(huán)境,減少景觀的人工痕跡。
2.2水景
由于人類與生俱來的親水性, 水體設計是景觀設計中常用的一種手段, 水的形、聲、色使其成為空間中最為活躍和最具塑造潛力的要素之一。商業(yè)建筑廣場的水體設計以噴泉、瀑布等動態(tài)形式為主, 其景觀具有吸引人流, 活躍氣氛, 烘托主題, 提高人們審美情趣, 調節(jié)廣場小氣候等重要作用。其設計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考慮當地氣候條件如溫度、風向、水力資源等, 進行適宜的水體設計。如在西北干旱地區(qū)水資源匱乏, 需注意水體的合理利用。南方炎熱地區(qū)需要設計具有較大蒸發(fā)力的噴水, 以此來降低周圍空氣的溫度。設計形式要滿足商業(yè)廣場上不同人群的活動需求, 增強公眾參與性。其藝術表現要反應欣賞主體的審美情趣, 為大家所認可和接受。考慮節(jié)水措施, 進行生態(tài)設計。對于商業(yè)建筑廣場來說, 一定面積的硬質鋪地為水體生態(tài)設計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下雨后可產生自然徑流, 只須修建一些簡單的雨水收集和蓄存設備就可以保證廣場中水資源的持續(xù)利用。
2.3雕塑小品、室外家具
雕塑及各類藝術小品是園林景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商業(yè)建筑廣場中雕塑小品的設計在符合場所特質的基礎上, 色彩宜鮮亮, 造型宜大膽創(chuàng)新, 從而增添場所的文化氣息和時代特征,突出商業(yè)氛圍。商業(yè)建筑廣場上的室外家具包括座椅、遮陽棚、燈具、垃圾箱、指示牌、廣告牌、電話亭等各類休息與服務設施。他們就像居室中的家具一樣在服務于人、方便于人的前提下, 與廣場的商業(yè)環(huán)境緊密結合, 營造出獨特的氛圍和情調。座椅、凳子是最基本的休息設施, 它的放置要符合人們看與被看的心理習慣, 使坐者背后有所依托, 前方視野開闊, 形成一個親切舒適、微氣候良好的座位環(huán)境。同時根據人們不同的心理需求, 對座位進行單個、成組、面向街道、背向街道、有樹蔭無樹蔭的布置, 盡可能地擴大可坐性 , 與其他景觀要素相結合形成座席景觀 。
2. 4夜景照明
夜景照明是光環(huán)境設計的主要組成部分。商業(yè)購物活動的高峰期也往往是夜晚, 因此商業(yè)建筑的廣場的夜景照明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商業(yè)建筑廣場的景觀照明設計要在符合城市夜景照明整體性原則的基礎上進行總體規(guī)劃, 按照人們的視覺和審美心理要求和相關的標準規(guī)范把各個照明對象融為一體綜合考慮。突出重點, 主次兼顧, 亮暗合理分布, 強調層次感, 不出現眩光和光污染, 井然有序,具有良好的視覺誘導性。照明整體意境與變幻多樣、色彩斑斕、氣氛熱烈的商業(yè)建筑的立面照明相協(xié)調, 烘托和展現活躍熱鬧、繁榮興旺的商業(yè)景象 。光設計的要求主要有下面幾點:
1)外觀舒適并符合使用要求與設計意圖。
2)藝術性強。有助于豐富空間的層次和立體感。
3)與環(huán)境和氣氛相協(xié)調。用“光”與“影”來襯托自然的美,創(chuàng)造一定場面氣氛,分隔改變空間 。
4)保證安全,并對大風、雨水氣溫變化有一定抵抗力,堅固耐用,換取方便,安全性高。
5)型美價廉,具有能充分發(fā)揮照明功效的構造。
6)燈具高度的選擇。保證有均勻的照明,首先燈具布置要均勻,距離要合理,其次燈柱的高 度要恰當。燈具設置的高度與用途有關,一般園燈高度在3M左右。大量人流活動的空間,園燈高度在6M左右。而用于配景的燈,其高度應隨意而定,有1-2M高的,也有十幾厘米高的。燈柱的高度與燈柱間的水平距離比值要恰當,以形成均勻的照明度。一般園林中采用的比值為:燈柱高度:水平距離 =1:12-1:10
3 結語
商業(yè)建筑廣場的設計是建筑、規(guī)劃和景觀三個學科綜合運用的產物, 其景觀設計要在滿足與城市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相統(tǒng)一原則的基礎上, 從廣場不同人群的行為活動分析入手, 總結出景觀各個要素的設計原則與方法, 對環(huán)境進行行為塑造。設計出與城市整體環(huán)境相融合, 富有文化內涵, 特色性強, 人們能夠積極參與其中的人性化、生態(tài)化的環(huán)境。使商業(yè)建筑廣場成為一個反映市民生活方式、行為心理、價值觀念, 城市活力和生機所在的亮點空間。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guī)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9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目前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guī)劃設計的研究現狀分析
上世紀中后期到本世紀,工業(yè)發(fā)展速度空前加快,城市化的進程也逐步加速,交通運輸行業(yè)得到了很快的發(fā)展,加上汽車用戶的增加和數量的增加,城市道路交通的類型以及相應的網絡變得越來越復雜,同時還包括了城市道路交通的建筑物功能,這種背景使得過去的綠地種地方法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已經逐漸的不適應現代都市發(fā)展的需要,所以就逐漸的出現了街道綠化這個新的名詞,城市街道綠地建設指的就是在城市中道路上實行植樹種草或者鋪草種花等措施,通過綠地面積的不斷增加,逐步的改善城市的小氣候,不斷的降低車輛以及人流的噪聲,起到凈化城市空氣、劃分道路交通通行路線、防火以及美化城市環(huán)境的作用,城市道路綠化在使用城市土地、功能以及形式等方面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們國家的城市道路綠地建設發(fā)展速度非???,基本上能夠做到在修路的時候就開始進行綠化建設,伴隨著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道路橫截面積。交叉形式的多樣性發(fā)展,城市道路綠化除了道路行駛地域之外,還增加了分車綠化帶、兩側的綠化帶、交通島以及立交橋的綠化帶、城市休閑廣場綠化帶、停車場綠地以及道路綠化用地等,同時綠化使用的樹種等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趨向多樣性。
2.城市道路綠地景觀功能和作用
城市的道路首先是一個城市的構架,它的作用是聯(lián)系城市中出現的重要的公共活動空間,而作為城市道路的組成部分,城市道路的綠化建設將會直接的反應一個城市的精神面貌和特有景觀,表現一個城市的氣質以及性格,在一定意義上體現了一個城市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的總體發(fā)展水平,另一方面城市道路綠地景觀又是一個城市總體景觀最有利的概括總結。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設計是一個城市綠地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一方面占城市用地的比重非常大,通常情況下城市的交通設施用地占城市用地的比重是在20%左右,按照城市道路綠地規(guī)劃設計相關規(guī)定,對于城市道路綠地規(guī)劃所占比重不得少于城市道路的20%,同時紅線的寬度在大于50m的道路綠地占地面積不能小于城市道路的30%,城市道路總的綠地建設面積在城市總的建設面積中所占的比重應該保持在5‰―1%之間,所以綠地設計效果的好壞將會這直接的影響到這一部分城市用地的功能發(fā)揮,總之加強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設計規(guī)劃一方面有利于節(jié)約規(guī)劃投資,同時還能夠有效的控制道路建設的相關費用,還能夠直接影響之后的道路綠地維護費用,這樣就能夠很好的避免重復投資的出現。以下是城市道路綠地景觀的具體功能:
生態(tài)保護功能:由于植物本身具有生物學以及生態(tài)學的相應特征,所以就使得城市綠地能夠起到涵養(yǎng)水源、減少水土流失以及防風減噪的作用,凈化區(qū)域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一個集生態(tài)、活力于一體的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生活區(qū)域。
交通輔助的功能:這一方面主要強調的是能夠遮蔽車輛的燈光,避免車輛燈管產生的炫目現象,主要是方便了車輛夜間的安全行駛活動。
景觀組織功能:城市道路除了具有交通功能以外,只要通過合理的規(guī)劃設計,引入綠地建設,就能夠使得城市道路和綠化植物兩者構成完美的道路景觀,這也能夠成為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安全功能:在行車道之間、人行道以及行車道之間、休閑廣場和行車道之間進行綠地規(guī)劃設計,能夠起到引導以及控制人員流動的效果,更好的組織交通、保證車輛的行駛速度,進一步的提高城市道路的安全等級。
除此之外,城市道路景觀還具有其他的增收副產品功能以及備用功能等。
3.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guī)劃設計原則
現代化的城市道路綠地建設已經完全的發(fā)生了變化,逐漸的擺脫了傳統(tǒng)的簡單的種樹、種花以及鋪設草皮的簡單做法,現代化的城市綠地建設更是城市建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進行規(guī)劃設計以及建設的時候,當然應該在傳統(tǒng)的城市綠地規(guī)劃建設的基礎上,需要綜合的使用各個學科的只是進行綜合的考慮,統(tǒng)籌規(guī)劃城市道路,重點考慮城市道路景觀的功能性質進行規(guī)劃設計,需要的考慮的因素有城市道路的功能、行人和車輛的安全需求、景觀的藝術性要求、道路景觀的設計條件以及綠地植物生長的要求等,具體的需要遵循以下規(guī)劃設計原則:
3.1明確建設定位、滿足基本功能
對于不同的城市道路,因為它的性質以及功能的不同,所以相應的綠地盡管規(guī)劃的指導思想就會不同,在設計的時候著重點就會不一樣,所以對于城市道路綠地景觀的設計一定要明確定位,必須保證綠地基本功能的實現。
3.2以人為本
這里的以人為本主要體現的是城市中的人的主人翁地位,具體的就是要考慮到行人、居住人群等的生活以及行駛安全。
3.3安全保障
對于道路安全保障的原則,強調的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說在道路的交叉口的地方視距三角形的范圍之內和彎道內側的綠化植物要保證流出一定的通透視線,這樣才不會影響車輛駕駛人員的行駛視線,避免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在彎道的一些植物沿著邊緣整齊的種植,及時的預告道路的變化趨勢,對車輛駕駛人員進行及時的提醒等。
3.4整體原則
城市道路不是一個單獨的元素,是由不同的景觀元素相互作用的綜合體,城市道路景觀格局的設計必須考慮城市的整體發(fā)展,城市道路景觀的規(guī)劃設計要體現整個城市的總體形象和個性特征,也就是要在城市的總體規(guī)劃過程中明確的體現出合理的道路景觀布局建設,劃分出不同級別的道路,同時要有明確的方向性和道路方位的可判斷性,明確每一條道路在城市景觀整體規(guī)劃設計中的作用以及所處的地位。
3.5承續(xù)以及創(chuàng)新城市歷史文脈
城市景觀設計中有很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場合能夠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為城市的建設奠定的獨特的個性基礎,綠地景觀的規(guī)劃設計就要延續(xù)這個特征,繼續(xù)的傳承城市的歷史文脈,同時不斷的創(chuàng)新城市文化。
4.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設計的發(fā)展趨勢
深南大道是廣東的一個主要的交通通道,道路上的植物配置非常豐富,可以說是現代化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成功案例,道路植物生長優(yōu)良,總的道路景觀占地面積比較大,這其中,中央分車綠化帶使用的比較規(guī)則的設計形式,種植的有黃金榕、美人蕉以及紅草等植物,這些植物有形成比較規(guī)則的混在花壇或者是單一種類的花壇,通過不同形式的規(guī)則不知,形成了一道比較規(guī)范整齊的道路綠化景觀帶。我們從總總結出了以下兩點:
4.1加強生態(tài)意識、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態(tài)園林是我國城市綠化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新的出來,同時以城市生態(tài)平衡為主的原理綠地系統(tǒng)將為成為一個主導的發(fā)展趨勢,所以城市綠地景觀設計就需要從生態(tài)平衡的最根本要求出發(fā),使用多功能的綠地規(guī)劃設計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將城市園林系統(tǒng)和城市發(fā)展的環(huán)境以及社會效益聯(lián)系在一起,實現經濟和環(huán)境效益協(xié)調發(fā)展。盡最大可能的生產各類的園林綠化產品,保護城市生物的多樣性,為城市人群創(chuàng)造更加舒適清潔文明的生活環(huán)境。
4.2豐富城市道路綠地景觀,提高整體藝術水平
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設計的目的以及核心就是要給人們提供一個更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而道路綠地建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城市道路綠地景觀整體上能夠映射出一個城市的經濟文化發(fā)展狀況,同時城市道路綠地景觀的發(fā)展還會影響到城市整體景觀的質量,所以提高整體藝術水平就需要設計者遵循生態(tài)學。現代城市生態(tài)學原理等統(tǒng)籌規(guī)劃城市的道路綠地建設,進一步的豐富城市道路綠地景觀。
5.總結
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設計總的來說就是結合現代化城市發(fā)展的需求,從城市發(fā)展整體出發(fā)進行規(guī)劃設計,遵循“生態(tài)化”原則,體現城市發(fā)展的要求和安全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華山,馮蕾.衡水市道路綠地規(guī)劃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對策[J].陜西建筑,2009,35(28):344―345,366.
[2]曹大勇,蘇美紅.冶金企業(yè)道路防護綠地種植設計[J].中國城市林業(yè),2009,7(4):l9―21.
[3]孟瑾.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設計的創(chuàng)作實踐.河北林業(yè)科技,2009(4):61―62.
篇6
關鍵詞:街道, 景觀 , 設計
Abstract: the streets as city essential to life a landmark road traffic, is not only the foundation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city life, reflect the city image and sty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ity street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to the city street landscape design elements are analyzed.
Keywords: street, landscape, design
中圖分類號:TB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城市街道景觀的概念
如果說街道是形成城市形象的主要因素,是人們認識城市的重要場所。那么街道景觀就是城市空間中最有生氣、活力和最動人的空間形態(tài)。它所具有的這些特點為城市的景觀元素構成賦予了重要的人文背景和景觀特點。
從城市空間的角度說,城市街道景觀是指出一切實體建筑圍合起來的室內景觀空間以外的一切室外景觀的形態(tài).如外部庭院、街道、廣場、陸地、公園等為人們提供生活的空間。
從城市街道景觀環(huán)境的構成角度說,街道景觀是人與自然和社會接觸的活動場所。建筑、綠化、氣候、水、景觀都與人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一個舒適愉悅的城市街道環(huán)境,會帶給人們美好的心情。同時也反映了城市的形象。
2 城市街道景觀設計的原則
2.1以人為本原則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認真實施惠民政策,加強對弱勢群體救助。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中提倡以人為本,主要是強調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街道綠化、服務設施、停車設施、休息設施等街道家具的配置都要從人的角度出發(fā),最大限度地滿足人的各種生理和心理需求[1]?,F代景觀規(guī)劃大師約翰•西蒙茲認為,人們規(guī)劃的不是場所,不是空間,也不是物體;首先規(guī)劃的是人自身的體驗,其次才是隨形式和質量的有意識的設計,以實現希望達到的景觀效果。場所、空間或物體都根據“服務于人”這個最終目的來設計,以最好的服務和人身體驗來表達功能。正所謂“規(guī)劃的不是場所,不是空間,也不是物體,而是人們在街道空間中的感受體驗?!叭恕弊鳛槌鞘薪值谰坝^設計的主體服務對象,最終實現的景觀是兼顧人類共有的行為,滿足人類戶外環(huán)境活動的需要,并體現人對文化的需求和認同,如街道的座椅、垃圾桶、指示牌等服務設施的形狀、尺度、色彩、材料、肌理等都與人體尺度、視覺、嗅覺相符合;街道空間的文化氛圍與城市所在地方的風俗、習慣、歷史文化等相協(xié)調。
2.2尊重歷史、地域、文化的原則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城市景觀中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所往往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也為一個城市建立獨特的形象奠定了基礎。這是因為具有歷史意義的構筑物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和地域特征在色彩上、造型上以及空間尺度上給人以強烈的認同感,容易產生共鳴[3]。當今社會經濟文化全球一體化帶給我們的沖擊不光是感官上的還有物質結構上的,設計師在設計文化的趨同以及對西方設計的盲目崇拜加速了抹消城市作為歷史的存在性的印記,帶給我們的是失去地方特色的城市的平庸和審美疲勞。由此看來,城市道路的設計一定要建立在尊重歷史,繼承和發(fā)揚歷史文化,結合現代的東西,學會傳承和發(fā)揚,在特色中尋求新的形象。
2.3考慮生態(tài)因素
生態(tài)因素的引進是在人們盲目擴張城市,破壞環(huán)境,工業(yè)污染后人們重新認識生態(tài)重要性的時候逐漸提出來的觀念,現代城市道路建設、大氣污染、噪聲污染破壞原有自然生態(tài),造成自然景觀的損壞,城市道路網更使城市景觀碎裂化加劇,對相鄰景觀物種的交流起明顯的屏障作用。因此在道路設計中,一定要重視道路的生態(tài)廊道功能及其生態(tài)效應。
2.4整體性原則
城市街道作為城市建設過程中重點打造的空間,在設計時一定要把握街道景觀的整體性。一般應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是城市街道景觀的設計既要從城市的整體出發(fā),使街道景觀展示城市的形象和個性,又要保證每條街道的景觀設計遵循整體原則,滿足人的使用功能和活動需求;其二把街道作為一個整體藝術來欣賞,并不斷地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其三街道空間在歷史長河中始終是作為一個整體在發(fā)展的,對不同時期的街道景觀要素應正確把握,使街道的文脈得以保護和延續(xù)。
3 城市街道景觀要素設計
3.1建筑物
建筑是城市街道景觀的核心要素,它能反映一座城市深藏著的靈魂。人們可從其均衡、對稱、布局等形式中能體驗到一種美感。街道景觀設計在遵循歷史保護原則和整體性原則的基礎上,把握歷史建筑的風格、歷史背景、地位及其所處的空間位置,并合理考慮新型建筑的造型、尺度、比例、風格、高度、色彩等因素,在保護歷史街區(qū)整體景觀的同時,將現代建筑的精神融合到城市景觀中。沿街的建筑整體上從形體、色彩、高度、材料、民族性等方面進行精心設計、控制和引導,以此塑造有文化、有特色、延續(xù)城市文脈的街道景觀。
沿街建筑作為城市街道界面的主體,建筑與街道是否協(xié)調直接決定街道景觀的藝術水平,因此合理協(xié)調建筑與街道的關系是設計的關鍵。首先,建筑要與街道的性質相協(xié)調,不同性質的街道上建筑的使用功能也不同,其對應形成的街道風格也不同,街道上的建筑設計要從整體出發(fā),布局時要利用建筑的進退、高低起落、建筑空間變化、沿街建筑輪廓線等形成和諧美觀的景觀。同時還要考慮為行人留有觀賞、活動和交往的公共空間。建筑群的色彩也是街道景觀設計的重要因素。色彩要與街道特點、建筑性質、街道設施、區(qū)域氣候等相結合進行綜合設計,形成一條統(tǒng)一協(xié)調的街道景觀。街道受建筑形狀所左右,或寬或窄或彎曲,形成富有人氣的、變化的街道空間。利用格式塔心理學中的“圖形與背景”關系研究街道中建筑的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的關系,設計一個合理、完善的街道空間。
圖1建筑“內部”與“外部”的反轉示意圖
簡而言之,街道沿街建筑的設計整體上要體現連續(xù)性,突出其體量關系、空間關系、建筑輪廓線等,還要強化建筑的文化性和地域性。細部上從建筑材料、肌理、裝飾、背景等方面刻畫建筑的風格和特色,活躍街道空間的氣氛,并與人的視覺特性相適應,形成豐富的街道景觀。
圖2銜道建筑立向效果圖
篇7
關鍵詞:藝術設計;城市公園;景觀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12-0200-01
一、現代城市公園景觀規(guī)劃的原則
(一)因地制宜,強調城市公園與自然景觀相協(xié)調
因地制宜主要是指規(guī)劃過程中遵循本地的光照、水資源、土壤等具體的特點,如:合理選擇樹種,有利于減少公園景觀的后期管理費用。同時也主要是指將現代城市公園在規(guī)劃過程中定位為本土化的原則,主要注重的是城市公園自然景觀的和諧,不斷引入合理的景觀元素,以確保城市公園整體景觀結構的合理性,讓整個城市公園景觀能夠朝著可持續(xù)方向發(fā)展。
(二)整體規(guī)劃,注重形成協(xié)調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
在現代城市的規(guī)劃過程中,應該堅持統(tǒng)籌全局的原則,將現代城市公園看作為一個協(xié)調統(tǒng)一的整體,強調城市公園的整體性。因此,應該堅持以城市空間作為規(guī)劃基礎,充分結合地理位置、功能用途等各項條件,選用科學合理的景觀規(guī)劃方式,促使現代公園的景觀規(guī)劃能夠與整個城市的發(fā)展相協(xié)調。從城市長遠的發(fā)展來看,讓城市公園能夠起到改善現代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的作用。
(三)以人為本,滿足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為了讓現代城市公園更好的服務于人們,在規(guī)劃設計過程中便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讓人們在現代城市公園的規(guī)劃過程加強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互動,盡量避免出現一些沒有實際用途的景觀設計元素??傊?,在現代城市公園的規(guī)劃設計中充分體現出人本性,以便滿足現代人們對公園環(huán)境的高要求。
二、現代城市公園規(guī)劃布局形式
(一)規(guī)則式布局
在現代城市公園的規(guī)劃過程中,尤其是一些北方的城市公園主要講究對稱布局這個原則,強調公園的對稱美感?,F代城市公園的對稱美感能夠充分展現出一種整齊開闊的氣勢,通常情況下多采用幾何形態(tài),如:古希臘、古羅馬等西方古典園林。這些園林的形態(tài)在規(guī)劃的過程中,與周圍的建筑物能夠協(xié)調統(tǒng)一在一起,充分體現出均衡對稱的美感。同時還有我國著名的中山公園,其布局也主要遵循的是規(guī)則是布局,給人一種磅礴的氣勢。
(二)自然式布局
在現代城市的規(guī)劃過程中,由于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必須采用特殊布局形式,盡量與所在的城市自然地形以及周邊環(huán)境統(tǒng)一起來。同時采用合理布局的形態(tài),在布局的過程中靈活選擇布局形態(tài),自然布局。其中這種布局形態(tài)應用在我國公園的布局中主要有無錫的寄暢園、蘇州留園、北京頤和園等等。這些公園在布局的過程中主要以自然景觀元素為主,崇尚自然,選擇多種多樣的主題元素。
(三)混合式布局
混合式布局在現代城市公園的規(guī)劃中應用較多,尤其是一些大中型的城市公園。這種混合式的布局形式要求在遵循城市公園對稱美感的同時,也要求作出一些變化。其中主要針對不方便布局的地段,便可以選擇合適的混合式布局,以便取得良好的公園景觀效果。
三、現代城市公園功能分區(qū)
(一)文化娛樂區(qū)
文化娛樂區(qū)在現代公園規(guī)劃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況下設置有游樂場、舞池、旱冰場等公共娛樂設施。由于這些娛樂設施需要容納較多的人口,針對這個特點便可以將這些娛樂場所設置在公園的進出口等地方。除此之外,由于這些娛樂設施所占的空間較多,便需要合理的分割公園空間,盡量避免出現浪費空間的現象。
(二)安靜休息區(qū)
在現代城市公園的規(guī)劃過程中,應該將安靜休息區(qū)的設計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城市公園應該為人們休閑讀書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各種植物、公園山水的布局都是公園規(guī)劃中應該重視的環(huán)節(jié)。堅持合理布局,確保休息的密度在城市公園整體規(guī)劃中能夠做到合理。同時,還應該合理利用各種植物的色彩,如:花草樹木、假山、石頭等,為人們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休息區(qū)。
(三)小型建筑物
現代城市公園的規(guī)劃設計中,娛樂區(qū)和休閑區(qū)都需要修建一些小型建筑物。這些小型建筑物在設計過程中造型應該做到獨特,有創(chuàng)意,并且將其應用到合適的地方。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城市人們真正在公園中感受到輕松自在。其中建筑小品主要包括五種類型:休息性小品、照明小品、展示性小品、服務性小品。正是這些各種各樣的建筑小品存在在城市公園中,無形中增加了城市公園的魅力。
四、結論
在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現代城市公園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導致了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為了不斷提高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水平,應該遵循景觀規(guī)劃設計原則,合理布局,進而為人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
篇8
色彩語義學是研究色彩的能指與所指的關系的。能指與所指關系是產品語義學研究的重點,對于產品一詞,如果把城市色彩景觀設計這一巨大的人造物也理解為產品,因其也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產物,并對人類在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既然城市色彩景觀可以理解為產品,自然具備能指與所指的關系。日常生活中,你之所以能毫無困難地向人們傳達諸如信息之類的抽象之物,是由于你借助于一種既是自己所熟悉的、又能為對方所感知、所理解的東西,正是這種東西載上了你想傳達的抽象內容傳達給了對方。人們把這種用來代替其他事物或含義的東西稱為符號。艾柯在《符號學理論》中,根據符號的來源和目的將其分為兩類。“某些符號是為了意指而制造出來的客體,而另一些符號是為了使用功能而制造出來的客體”。而城市色彩景觀設計符號,就是后者,它之所以具有使用功能,恰恰是因為“它們被解碼為符號”。
城市色彩景觀設計作為構成城市景觀的主要因素,是改善城市環(huán)境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對于一個城市的整體印象,很大一部分依賴于色彩,其與建筑風格、建筑材質共同成為城市各種要素最引人入勝的景觀。城市總體色彩是城市的主調色。建筑是城市中最為顯眼的吸引物,建筑色彩相應地成為城市色彩的主角,決定整個城市的色彩基調,直接影響了城市色彩的構建。色彩語言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語言,在城市展現其自然美、人文美時,絕不可忽略色彩的作用。如果說建筑是凝固的,那么色彩就是建筑的霓裳。為使建筑色彩在和諧中富有變化、各具特色,要充分利用色彩的序列性、共性、主次性、對比性等特性,例如蘇州的城市色彩一直保持“黑、白、灰”的色調,即白粉墻、黛黑瓦、青石橋以及碧水、綠樹的色彩風格。為了活躍色彩、一些建筑、園林還習慣采用暗淡的絳紅色等來裝飾門窗、廊柱、樓梯等,為素雅淡樸、小巧玲瓏的環(huán)境增添了一種濃郁而喜慶的色彩情趣與韻味。整座姑蘇城看上去就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充滿著詩情畫意。城市總體色的確定主要有兩個影響因子:“一為反映城市歷史及現狀的色彩因素,該因素強調色彩的時間連續(xù),防止城市色彩的斷層與代溝;二為反映城市地域及氣候因素,意即自然條件對城市色彩具有挑選及淘汰的作用,該因素是客觀規(guī)律的結果?!?/p>
城市景觀色彩是指近人尺度的城市微觀景觀色彩,既是城市的點綴色,也是城市的景觀色。其載體主要由道路和廣場上的鋪裝、公共作品、導視標識及城市公共設施等構成。城市的景觀色、城市總體色和界面色的作用各有不同,構成了城市色彩多樣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城市景觀的色彩設計,主要是運用色彩對比的手法,追尋功能與審美的統(tǒng)一。道路是城市的景觀廊道,城市的界面是指城市的道路、公共空間和區(qū)域空間等可視邊界,這些可視邊界的色彩構成了城市的線性界面色。線性界面色是城市色彩的骨骼,也是城市色彩連接的紐帶,它有效地將城市的面、點狀色彩連接起來。色彩的城市界面色與城市的總體色也反映了人們對不同距離的城市色彩的感知,兩者一起構成了城市色彩的線與面的關系。廣場是市民社會生活的集聚中心,是城市空間的節(jié)點,美觀的道路色彩可以令行人精神倍增、身心舒暢,良好的廣場色彩效果將為城市創(chuàng)造一個公眾認可的空間,市民更樂于在其間逗留。特別是冬季的北方地區(qū),樹葉落盡、豐富的地面鋪裝可以用來調節(jié)單調的環(huán)境色彩。燈光除提供照明之外,還可以通過照射城市小品、草坪、建筑物、構筑物、樹木及水體,構建千姿百態(tài)的光彩世界,香港、上海等城市的夜景都是世界各地游客鐘愛的景觀。燈光夜間的色彩感比白天強烈,以黑色夜空作為背景,營造出絢爛多彩的夜間景觀。城市小品包括廣告、招牌、雕塑、標牌、座椅、燈柱、指示牌、果皮箱、電話亭、站牌等輔助設施,雖然不是城市景觀的主體,但處理的好就有錦上添花的效果,為城市增添靚麗的風景。人們常感嘆西歐城市的迷人魅力,而注意觀察就會發(fā)現,這些城市的候車亭、燈柱、電話亭等街頭飾物都經過慎重處理和精心設計,既有藝術感,色彩又豐富,再加上各式各樣的雕塑、噴泉,形成一條條優(yōu)美的景觀帶。自然色彩主要是植物、天空、水體等自然元素的色彩不同的天氣里天空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彩云、晚霞、朝霞、霧靄都能讓天空的色彩變幻莫測。城市應借景于天空,更應該保持環(huán)境的清潔,只有干凈的空氣,才能使其有最完美的呈現。植物是創(chuàng)造城市景觀動態(tài)色彩的最佳選擇,其顏色會隨著生長階段和季節(jié)的變化而改變,如植物花卉有黃、紅、淡紫、白、粉紅、黑等各種顏色;樹木的葉子有綠、淺綠、深綠顏色的演變,還有由綠轉紅、由綠轉黃。對不同的植物與花卉進行合理地配置,利用其明度、色相、彩度組成不同的景觀效果。水是自然景物中最為素淡、最有靈氣的資源,可以起點色和破色的作用。
篇9
關鍵詞:道路綠化;植物選擇;植物配置
一、道路綠化在現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園林中的作用
1.改善城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設施的充斥、機動車輛的增長、自然環(huán)境的污染等這些對環(huán)境的人為改變,使原有區(qū)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熱平衡等因素隨之改變。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逐步認識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贈與的同時,必須要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在城市中,特別是車輛擁擠的道路、立交橋和交叉路口等這些環(huán)境污染較嚴重的地區(qū),大量種樹、栽花、種草能起到人為強化自然體系的作用,利用綠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質,減輕空氣污染的功能;除塵、殺菌、降溫、增濕、減弱噪音、防風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態(tài)效益,應是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根本出路。
2.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間環(huán)境,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物質構成關系來說,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從精神構成關系來說,道路又是決定人們關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街道不僅僅是連接兩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人們公共生活的舞臺,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綜合反映,是一個城市歷史文化延續(xù)變遷的載體和見證,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構成區(qū)域文化表象背后的靈魂要素。
綜上所述,可以初步得出以結論:
現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滿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綠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緩解駕車疲勞、調節(jié)心情穩(wěn)定情緒等作用,道路綠化就是實現這一功能的主要手段。
二、城市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
(一)城市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主要考慮藝術效果和功能效果
1.喬木的選擇
喬木在街道綠化中,主要作為行道樹,作用主要是夏季為行人遮蔭、美化街景,因此選擇品種時主要從下面幾方面著手:
(1)株形整齊,觀賞價值較高(或花型、葉型、果實奇特,或花色鮮艷,或花期長),最好葉秋季變色,冬季可觀樹形、賞枝干;
(2)生命力強健,病蟲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費用低,花、果、枝葉無不良氣味;
(3)樹木發(fā)芽早、落葉晚,適合本地區(qū)正常生長,晚秋落葉期在短時間內樹葉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掃;
(4)行道樹樹冠整齊,分枝點足夠高,主枝伸張、角度與地面不小于30度,葉片緊密,有濃蔭;
(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復生長,適宜大樹移植;
(6)有一定耐污染、抗煙塵的能力;
(7)樹木壽命較長,生長速度不太緩慢。
2.灌木的選擇
灌木多應用于分車帶或人行道綠帶(車行道的邊緣與建筑紅線之間的綠化帶),可遮擋視線、減弱噪聲等,選擇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枝葉豐滿、株形完美,花期長,花多而顯露,防止過多萌孽枝過長妨礙交通;
(2)植株無刺或少刺,葉色有變,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內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樹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塵和路面輻射。目前,北方大多數城市主要選擇冷季型草坪作為地被植物,根據氣候、溫度、濕度、土壤等條件選擇適宜的草坪草種是至關重要的;另外多種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應用,如棣棠等。
3.草本花卉的選擇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為主,與喬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點部位點綴,不宜多用。
(二)道路的植物配置
主要有兩類:整齊式行道樹類型;自然式園林道路的布置。
整齊式行道樹類型:
(1)喬木為主、配以草坪:高大的喬木不僅遮陰效果好,還會使人感到雄偉壯觀,但較單調。
(2)喬木和灌木:既可增加景觀和季相的變化,又具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3)常綠喬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綠籬(或色塊):這種形式既可四季常青,又有季相變化,是目前應用較多的形式;另外,若條件允許可多行布置,既可增加綠化面積,提高綠化水平,又可大大減少噪音,這也是將來發(fā)展的方向和潮流。
(三)自然式園林道路的布置
在繁忙的道路兩側設置自然式的園林道路即林蔭路(具有一定寬度又與街道平行的帶狀綠地,其作用與街頭綠地相似,有時可起到小游園的作用),尤其是居民分步相對較密集的一側,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蔭帶散步休息(不必穿過交通繁忙的街道),又有效防止和減少車輛廢氣、噪音對居民的危害,這種形式在各個城市較為普遍。
三、道路綠化景觀的營造
1.滿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則。城市道路綠化主要功能是庇蔭、濾塵、減弱噪聲、改善道路沿線的環(huán)境質量和美化城市。在具體的設計中,應以不遮擋視線為標準,同時又能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道路綠化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遮蔭、降溫。炎炎夏日下,行車和行人需要一個宜人的交通環(huán)境,濃郁的綠蔭能使人感到絲絲清涼,煩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緩,有利于交通安全;當葉落的時候,冬日和煦的陽光帶來幾分暖意。
2.道路綠化的生態(tài)原則。生態(tài)是物種與物種之間的協(xié)調關系,是景觀的靈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層次配置,喬灌花、喬灌草的結合,分隔豎向的空間,創(chuàng)造植物群落的整體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設計中,注重這一生態(tài)景觀的體現。植物配置講求層次美、季相美,從而達到最佳的滯塵、降溫、增加濕度、凈化空氣、吸收噪音,美化環(huán)境的作用。
3.科學性與藝術性原則。既要滿足植物與環(huán)境在生態(tài)習性上的統(tǒng)一,又要通過藝術的構圖原理體現植物個體及群體的形式美,即符合繪畫藝術和造園藝術的統(tǒng)一,調和,均衡和韻律的四大原則。因此在配置上應考慮道路長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條道路以不同的區(qū)塊重復,以一種復現的節(jié)奏感來形成一種韻律,達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觀要求。
4.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根據本地區(qū)氣候、栽植地的小氣候和地下環(huán)境條件選擇適于在該地生長的樹木,以利于樹木的正常生長發(fā)育,抗御自然災害,保持較穩(wěn)定的綠化成果。選擇適應性強、生長強健、管理粗放的植物。例如,行道樹樹種選擇的一般標準: (1)樹冠冠幅大、枝葉密;(2)抗性強,耐瘠薄土壤、耐寒、耐寒;(3)壽命長;(4)深根性;(5)病蟲害少;(6)耐修剪;(7)落果少,或沒有飛絮;(8)發(fā)芽早、落葉晚。
四、結語
優(yōu)美的城市環(huán)境,宜人的道路綠化是人們對一個地區(qū)、一個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工細琢的園林式的道路綠化是自然景觀的提煉和再現,是人工藝術環(huán)境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相結合的再創(chuàng)造,它所體現的姿態(tài)美、意境美、蘊含著文化與藝術的融合與升華,使人感到親切、舒適、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現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標志。
道路綠化不僅具有景觀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一項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運用植物生態(tài)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循環(huán)的根本出路。
建設園林化的道路應采取大手筆、大色塊的綠化手法,主要道路綠化帶的理想寬度至少是30m,才能有效地發(fā)揮植物材料的生態(tài)效應,只有樹立大園林的觀念,克服以往的“一條路,兩行樹;綠化小打小鬧”的做法,才能使城市環(huán)境面貌躍上一個新臺階。
改善城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單靠道路綠化是不夠的,還必須建設“點(公園綠地)”、“線(道路、河流、鐵路)”、“面(單位庭院、居住區(qū))”、“帶(城市環(huán)型綠化帶)”、“網(郊區(qū)農田林網)”、“片(城市隔離片林)”,等多層次、多結構、多組團城鄉(xiāng)一體化的大園林綠化體系。
對城市污水廠污泥處置和利用的思考
徐敏
(北海市紅坎污水處理廠,廣西 北海 536000)
摘要:妥善地處置污水廠污泥已成為城市污水廠和相關部門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全球共同關注的課題。文章對當前城市污水廠污泥處置和利用做一些思考。
關鍵詞:污水廠;污泥的土地利用;污泥的熱處置
城市污水廠的污泥是指處理污水所產生的固態(tài)、半固態(tài)及液態(tài)的廢棄物,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豐富的氮磷等營養(yǎng)物、重金屬以及致病菌和病原菌等,如果不加處理的任意排放和投棄會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的污染。隨著污水處理設施的普及、處理率的提高和處理程度的深化,污泥的產生量必將有較大的增長。如何妥善地處置污水廠污泥,并將其作為一種新的資源加以有效利用,變廢為寶,已成為城市污水廠和相關部門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全球共同關注的課題。本文對當前城市污水廠污泥處置和利用做一些思考。
一、目前污泥處置的現狀
國內外污泥處理與處置的方法很多,一般采用濃縮、消化、脫水、干化、有效利用(主要為農用)、填埋及焚燒等不同的處理、處置方法,或用其中某幾個方法組合處置。不同的處置方法有不同的前處理要求,并且實際上一些前處理要求是這種處置方法的組成部分。污泥的最終出路不外是部分或全部資源化利用或以某種形式回到環(huán)境中去,以下介紹目前世界各國廣泛采用的污泥處置方法。
(一)污泥的土地利用
污泥的土地利用已有多年歷史,主要包括污泥農用,污泥用于森林與園藝、廢棄礦場等場地的改良等。污泥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和N、P、K等營養(yǎng)元素以及植物生長必需的各種微量元素Ca、Mg、Zn、Cu、Fe等,施用于農田能夠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促進作物的生長。
(二)填理
污泥填埋有填地與填海造地兩種。
污泥消化后經脫水再進行填埋是目前國內許多大型污水處理廠中常采取的方式,經過消化后的污泥有機物含量減少,性能穩(wěn)定,總體積減少,脫水后作填埋處置是一種比較經濟的處理方式。污泥填埋的操作要求與垃圾填埋相似。污泥填埋場的滲濾液屬高濃度有機污水,必須集中加以處理;污泥填埋場四周應設圍欄,并采取相應的防蚊蠅、防鼠措施。
污泥填海造地,應遵守下列要求(1)必須設護堤,滲水也必須集中進行處理,以防污泥和污水污染海水;(2)污泥或灰渣中的重金屬含量應符合填海造地標準。
(三)投海
沿海地區(qū),尤其是有大江、大河入??诟浇?,可考慮把生污泥、消化污泥、脫水泥餅或焚燒灰渣投海。投海污泥最好是經過消化處理的污泥。投海方式可用管道輸送或船運,其中管道輸送較為經濟。在污泥投海工程實施前,必須搞好投海區(qū)的選擇(離海岸10km以外,水深25m左右),以保證海水的稀釋與自凈作用。
(四)污泥的熱處置
污泥熱處置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迅速和較大程度地使污泥達到減量化,近年來焚燒法由于采用了合適的預處理工藝和焚燒手段,達到了污泥熱能的自持,并能滿足越來越嚴格的環(huán)境要求和充分地處理不適宜于資源化利用的部分污泥。
(五)其他處置方法
國外對污泥制動物飼料、包埋處理以及焚燒灰制磚等處置方法均有一定的研究,也有成功的報道,但要將這些方法作為一種主要的污泥處置方式被采用尚需進一步研究。
二、污泥的綜合利用方案
(一)城市污水廠污泥是一種寶貴的再生資源
1.從循環(huán)經濟觀點來看,“資源”這一概念是相對的。據報導目前全世界鋼產量的1/3、銅產量的1/2、紙制品1/3來自循環(huán)使用,有些發(fā)達國家在17個產業(yè)生產中,已經實現了水資源消耗的零增長甚至負增長。同樣,在城市污水廠污水處理過程本身來看,產生的污泥是一種廢棄物,但對后續(xù)綜合利用生產單位(如水泥生產、制砧、農用、土壤改良)來說是一種寶貴的再生資源,它具有普遍的使用價值。隨著科技進步與循環(huán)經濟模式推廣,城市污水廠污泥必然會得到廣泛利用。
2.從保護環(huán)境角度來看,城市污水廠污泥最終進行資源化處置,才能徹底消除污泥對環(huán)境的污染,有利于保護環(huán)境。
3.從提高資源使用率角度來看,城市污水廠污泥資源化處置,是充分發(fā)揮了污泥這一再生資源使用價值,做到了物盡其用。
(二)污泥利用的潛在風險
污泥利用需滿足嚴格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標準,不能造成新的環(huán)境危害。污泥利用的環(huán)境問題是重金屬和氮對土壤、作物、水體的影響以及病原物污染,所以具有潛在風險。污泥的熱能利用無疑是風險最小的,而土地利用則需嚴格管理,只有重金屬含量低于農用污泥標準才可用于農作物,而且污泥肥的施用也需嚴格定量以控制重金屬的積累和減少氮、磷淋失對水體的污染。至于病原物污染,熱干化的安全性較佳,因其高溫滅菌作用很徹底,產品可完全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堿性穩(wěn)定化基本上也能達到安全標準;堆肥則不足以保證安全性,因病原物仍有少量存活且產品的高含水率(一般為30%~40%)可使病原物復活,故采用堆肥方案時需加強對堆肥質量、場所和施用場地的管理。
(三)綜合利用方案
1.農田林地利用。在作農田林地利用前,應進行堆肥處理以殺死病菌及寄生蟲卵,同時還應去除這些有害物質。目前普遍的問題是檢測手段跟不上要求,處理成本無法和經濟效益相平衡,化肥的普遍應用造成銷售市場難以開發(fā)等,這些使得此種處置方式尚未得到普遍的推廣。
2.污泥焚燒產物利用。污泥焚燒可以從廢氣中獲得剩余能量,用來發(fā)電。在脫水污泥中加入引燃劑、催化劑、疏松劑和固硫劑等添加劑制成合成燃料,該合成燃料可用于工業(yè)和生活鍋妒,燃燒穩(wěn)定,熱工測試和環(huán)保測試良好,是污泥有效利用的一種理想途徑。
3.低溫熱解制取可燃物。污泥熱化學處理因其無害化和減量化徹底,地位已逐漸增強。污泥低溫熱解是一種發(fā)展中的能量回收型污泥熱化學處理技術。它通過在催化劑作用下無氧加熱干燥污泥至一定溫度(500℃)、由干餾和熱分解作用使污泥轉化為油、反應水、不凝性氣體和炭等可燃產物,最大轉化率取決于污泥組成和催化劑的種類,正常產率為200~300L(油)/t(干泥),其性質與柴油相似。
4.建筑材料利用。污泥可用于制磚和制纖維板材。污泥制磚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干化污泥直接制磚,另一種是用污泥灰渣制磚。用干化污泥直接制磚時,應對污泥的成分作適當調整,使其成分與制磚粘土的化學成分相當。當污泥與粘土按重量比1:10配料時,污泥磚可達普通紅磚的強度。利用污泥焚燒灰渣制磚時,灰渣的化學成分與制磚粘土的化學成分是比較接近的,制坯時只需添加適量粘土與硅砂。比較適宜的配料重量比為灰渣:粘土:硅砂=100:50:(15~20)。
污泥制生化纖維板,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中所含粗蛋白(有機物)與球蛋白(酶)能溶解于水及稀酸、稀堿、中性鹽的水溶液這一性質,在堿性條件下加熱、干燥、加壓后,發(fā)生蛋白質的變性作用,從而制成活性污泥樹脂(又稱蛋白膠),使之與漂白、脫脂處理的廢纖維壓制成板材。其品質優(yōu)于國家三級硬質纖維板的標準。
篇10
關鍵詞:廣場園林;景觀;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2306-1499(2014)10-
由于某市人大、政協(xié)辦公樓剛建成,周邊道路尚未形成,場地內建筑垃圾堆積,西部圍墻沿線土方沒有到位。根據工程設計要求,需要挖除建筑垃圾,回填種植土;開挖水池,塑造地形;以開放式濱水景觀貫穿于整個環(huán)境,以中心休閑廣場為景觀核心,打造主次分明各具特色的濱水景觀。
1.園林綠化工程概況
工程概況中應說明:工程地點、工程規(guī)模、工程內容、質量要求、創(chuàng)優(yōu)計劃目標、園林綠化配置和計劃開竣工日期等內容。
(1)中心休閑廣場和親水廣場作為市辦公樓綠化環(huán)境設計的主要景觀節(jié)點,是本工程施工的重點,此部位的施工質量至關重要,關系到本工程的施工質量。因此在施工中要重點關注此部位的施工質量。(2)本工程要求種植的大樹樹種種類多、規(guī)格大、種植數量也大,如香樟和對節(jié)白蠟,要求胸徑達到20CM以上;胸徑12CM以上的大樹有廣玉蘭、欒樹、香花槐、楓香、女貞等,數量達195多株。其中的楓香、香樟等樹木不容易移栽成活,施工時要注意栽植的各個技術環(huán)節(jié)。
2.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準備
(1)施工組織機構設置:公司質安部門、項目經理、質量員、安全員、施工員、資料員、材料員、環(huán)保員。(2)園林綠化技術準備:現場踏看收集分析施工有關文件及技術資料專業(yè)圖紙會審,進行設計及施工技術交底,制訂最佳施工方案。
3.園林綠化施工部署及主要部位施工方案
(1)測量工程:1)測量設備投入計劃;2)測量方法步驟制訂;3)測量保證措施 成立項目部測量小組.(2)園林小品工程:基礎工程施工方案、主體結構施工方案、裝飾工程施工方案、木結構施工方案等。(3)園路及鋪裝工程:基礎工程施工方案、鋪裝工程施工方案等。(4)綠化工程.1)栽植基礎工程: 略.2)土方工程:土壤改良、土方造形、根據各地園林綠化技術規(guī)程。3)栽植工程:A定點放樣,B種植穴挖掘,C樹木起掘,D樹木裝運,E樹木栽植,F地被植物類工程。以某市城市廣場地面工程為例,該園林綠化工程中胸徑50厘米的大樹栽植有160多株,為確保大樹移栽的成活率,達到預期的園林景觀效果,專門成立大樹全冠移栽QC課題小組進行科技攻關,取得了成功的經驗,達到了科技攻關的預期效果。具體技術措施如下:種植穴挖掘后設置20-30厘米砂石濾水層,樹木起掘采用3×3×1.2米木箱包裝法,樹木裝運采用木箱機械吊裝法,樹木栽植采用漿灌法,植物生根粉泥球處理,上設透氣管養(yǎng)護,采用電磁閥控制的全光自動噴霧技術措施。(5)養(yǎng)護管理工程:根據季節(jié)不同和植物季相的變化,編制相應的養(yǎng)護技術措施和養(yǎng)護勞動力的投入量。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總進度計劃:按合同約定的工期,采用立體平行交叉作業(yè)編排施工班組。采用橫道法或網絡法編制施工總進度計劃。(6)園林綠化工程各項資源需要量計劃.施工機械設備的投入方案;勞動力組織投入方案 工程勞動力投入分布圖;物資供應計劃方案.(7)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場地總平面布置編制內容:臨時圍護及臨時設施;材料土方運輸線路及入口分布;工程材料堆放布置;臨時施工用水用電分配圖.(8)質量工期安全降低成本及高溫雨季施工的技術組織保證措施.1)質量保證措施:質量保證五大要素―人機料法環(huán)、三級質量保證體系、質量目標責任制、措施材料及成品半成品質量控制。2)工期保證措施:做好開工前準備工作,按總進度計劃編制:日周月計劃并逐級保證合理安排夜間作業(yè)、合理安排勞動力工種之間立體平行交叉作業(yè)。3)安全文明施工保證措施: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三級安全保證體系、三級安全教育百日安全競賽、封閉施工設置安全警示標牌、現場專職保潔及環(huán)境衛(wèi)生。4)降低成本措施:工程質量一次性驗收達標,減少返工損失的現場科學管理,減少二次搬運費用的材料組織采購,質優(yōu)價兼合理安排施工調度,縮短工期,減少人工機械與周轉材料費用支出。5)雨季高溫季節(jié)性技術保證措施:工地現場合理搭設臨時遮雨棚,確保工程進度并采取現場防雷防電措施,及時落實園林綠化苗木抗旱養(yǎng)護。(9)園林綠化工程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編制工程進度目標;編制工程質量目標;編制材料消耗控制;編制機械使用和成本費用控制.
4.園林綠化工程中施工程序的安排原則
4.1遵循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工藝及技術規(guī)則,合理安排施工程序
園林綠化工程與市政建筑類工程在施工工序上有著共同的特性:全場性工程的施工單位工程的施工,園林綠化工程中首先應完成場地平整與測量定位等全場性工程,然后按單位工程的劃分逐個或交叉進行園林小品工程、園路鋪裝工程、綠化工程、綠化給排水及噴灌工程、電氣安裝及燈光照明工程,這樣不僅有利于工程施工的相互銜接,減少工種之間時間上的交叉沖突,而且有利于節(jié)約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文明施工程度。
4.2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網絡計劃技術,組織有節(jié)奏均衡連續(xù)的施工
園林綠化工程中流水施工方法和網絡計劃技術的采用,有利于工程項目的計劃管理與順利實施,而且會帶來很大的技術經濟效果.以園林綠化栽植工程為例.栽植工程無節(jié)拍專業(yè)流水施工方法上,通常:確定園林綠化施工起點流向,分解施工過程 六大過程;確定園林綠化施工順序,劃分施工段 具體見栽植工程施工部署;計算各個施工段上的流水節(jié)拍 累加數列;確定相鄰兩個專業(yè)工作班組間的流水步驟;計算流水施工的計劃工期;繪制流水施工的進度表.
4.3科學地安排高溫或冬雨季節(jié)施工項目,保證全年生產的均衡性和連續(xù)性
園林綠化工程受氣候季節(jié)和植物季相變化的影響非常明顯,在編制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時:必須采取常綠落葉與喜陽陰性等搭配樹種和在高溫冷冬季節(jié)的技術措施。土方工程應避開雨季作業(yè),以防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從而影響植物生長所依賴的立地條件。
4.4盡量采用國內外先進的施工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
園林綠化工程中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涉及到大樹移栽或大面積草籽混播等技術要求高的環(huán)節(jié)或直接影響工程質量的工程項目,應及時采取QC課題小組進行科技攻關,并同時將成果轉化為工程施工的技術措施,提高工程勞動生產率,保證工程質量,縮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4.5盡量減少暫設工程,合理儲備物資,減少物資運輸量,科學布置施工平面圖
園林綠化工程的特性一般為工期較短、施工時效快,因而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臨時設施應采用可再用性的移動用房;園林綠化苗木、安裝管材及其他材料一般實行有計劃采供,而不采用物資儲備方式;土方工程要求就地取土或選擇最佳的運輸方式工具和線路,減少運輸量上的成本支出科學合理地布置施工平面圖,有利于減少施工用地的占據,為工程項目立體平行交叉施工作業(yè)提供場地條件,降低工程成本。
5.結語
本工程施工的難點:開放式濱水景觀貫穿于整個環(huán)境的南北,每個景點之間互具連貫性,依靠水體形成流暢的景觀視線,因此水體是各個景點聯(lián)系的紐帶,水是本工程環(huán)境設計的核心。水體的防滲成為本工程的難點。在施工中要嚴格按照設計和有關施工規(guī)范要求施工,做到質量過硬、萬無一失。
參考文獻
[1] 劉陽.綜合性園林景觀工程施工管理探討[J].中國城市經濟.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