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小學生德育教育范文
時間:2024-01-26 17:28: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開展小學生德育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小學德育的重要性
在人們的思維觀念里,常常認為只有中學期間和大學期間的德育教育才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道德品質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卻忽視了小學教育作為初級階段啟蒙教育所有的影響效力,認為小學的德育教育不重要,可有可無。一個人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發(fā)展過程,這個過程的開端不是從中學教育或者大學教育開始的,而是在小學階段的教育就已經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當然無可否認:青年時期的確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小學時期的孩子們處于啟蒙教育階段,可塑性強只要正確地引導,就能促進小學生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變得更加優(yōu)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環(huán)節(jié)上出現(xiàn)偏差,則將使小學生向不良的方向發(fā)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壞孩子”。所以小學時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時代良好道德觀念的樹立,正是為中學和大學時期的德育教育,為青年時代人們的科學世界觀的形成打基礎、做鋪墊,因此,小學、中學和大學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輔相成的,要求決不能截然分開,忽視和放松小學德育教育是不正確的、有害的。
二、德育教育的內涵
德育教育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既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觀點教育的開展,還包括道德品質的引導性教育。政治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包括熱愛國家、熱愛社會主義、樹立遠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對一切事物的正確的基本思想觀點,包括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其他一些觀點。道德品質教育是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形成社會所需要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這三個方面的內容不是相互獨立相互隔絕的,而是相互滲透相互輔助的聯(lián)系在一起,只有綜合開展著三方面內容,才能真正實現(xiàn)小學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目標,才能為中學和大學時期的德育教育以及青年時代時期形成正確的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打好基礎,做好鋪墊。
三、開展德育教育方法
首先,老師應該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事實講道理。小學生處于接受教育的啟蒙階段,對于認知世界更多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因此老師在平時的德育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明辨是非,不能帶有主觀偏見,不溺愛學生,制止錯誤的言行,肯定正確的言行,愛憎分明,為孩子們樹立一個良好得學習榜樣。在引導孩子正確思想行為、或者糾正錯誤思想行為的過程中,要注重用事實講道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和懲罰。
其次,注重“言行合一”,通過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目前的小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不熱愛勞動,便也不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為了培養(yǎng)孩子熱愛勞動的觀念,養(yǎng)成珍惜別人勞動成果的好品質,應該適當?shù)淖寣W生親身實踐,參與一些勞動活動,比如打掃教室衛(wèi)生、學校衛(wèi)生等活動。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身邊有不講衛(wèi)生、不熱愛勞動的人的存在,也能體會到不講衛(wèi)生、不熱愛勞動的確是一種壞的生活習慣和不好的思想意識,使他們從內心產生抵制這種不良習慣的意識,進而使他們樹立熱愛勞動講衛(wèi)生的意識和觀念。
再次,通過以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為了活躍校園文化推動學生德育教育,學校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德育教育活動??梢酝ㄟ^這些主題活動,能夠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們的思想道德品質。主題教育活動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一是每三個月確定―個教育專題。這主題教育。既要要主題突出,又要緊密相連,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德育。=是每個月行一次主題班會。讓學生在討論、主體活動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中。提升自己的品質。三是充分利用重大節(jié)日來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在深入了懈重大節(jié)日來的同時得到相應的教育。四是可以開展先進個人、優(yōu)秀小組、文明班評比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索質。
最后,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潛移默化培養(yǎng)。環(huán)境影響對學生品德成長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況下,良好的環(huán)境總足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環(huán)境則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為。今天,我們更應自覺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以保證學生晶德健康成長。首先,學校要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美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小學生白天大部分時間在學校里.美觀清潔的校園、樸實莊重的校舍、明亮整潔的教室。有秩序.有節(jié)奏的教學活動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風和班風等.不僅給人以清新舒適之感,產生奮發(fā)向上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起到心曠神怡的作用,還會使學生產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思想受到啟迪,產生美好理想和實現(xiàn)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環(huán)境對學生的成長很重要。
篇2
小學生道德教育德育工作德育滲透道德價值觀教育在當前社會遇到了更多的挑戰(zhàn),雖然我們在學校都會專門開始德育課程,不過千萬不要以為德育就只是德育老師的工作,實際上道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師的任務,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德育要自然滲透進去,讓學生在無聲無息之中感受到德育工作的滋養(yǎng),不知不覺間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成長為一名對社會有益的人。小學,是我國義務教育的起點,是塑造學生良好道德情操的基礎,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小學德育工作能否有效進行,關系到以后德育工作能否順利進行。因此,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要從思想上將這項工作重視起來,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德育滲透工作。
一、當前小學生道德教育工作嚴峻
與以往相比較,當前的小學生德育工作的確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首先就是價值觀多元并存的社會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不僅包括宏觀環(huán)境,也包括家庭這樣的微觀環(huán)境,這些環(huán)境的存在都給小學生的道德教育工作帶來了更多復雜的情況。需要教育工作者理清這些情況,保持清晰的思路來開展教育工作。
另外,就是孩子從小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影響。由于實行計劃生育,很多家庭中孩子數(shù)量為一,由于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導致行為規(guī)范培養(yǎng)極度缺乏,很多小孩子就是一種完全本我的狀態(tài)走入了小學,帶著這種自由無拘無束的本我特點與周圍的環(huán)境和人相處,這本身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了更加繁重的任務。而且,很多的家長過分疼愛自己的孩子,當在學校與其他孩子發(fā)生矛盾了以后,非常容易出現(xiàn)對自己孩子單方面袒護的情況,給教師的教育工作帶來更多的阻力。因此,沒有家長的配合,小學的德育工作更是舉步維艱。
二、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自然滲透道德教育
任何一門學科的老師都有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責任,而且從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也能知道,單憑德育課老師來進行道德教育明顯是不夠的。就算在德育課上收獲了再多的真理,明白了再多的道理,也抵不過其他學科教師一個失德的行為給小學生帶來的影響大。因此,作為教師要加強自我約束,用師德規(guī)范來要求自己,給學生們做好榜樣。作為班主任,更是首當其沖責無旁貸,首先要以身作則,從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學生、感染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心的接受老師的教育,而不會產生反感。這都是非常必要的,做的好會對整個學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促進的作用,否則就只能是抵消的作用了。因此,從這一點看來,學校德育管理部門也要加強管理和監(jiān)督,對師德方面有問題的教師要及時進行批評教育,合格以后再上崗,避免對學生造成負面的惡劣影響。
三、通過傳統(tǒng)國學教育開展道德教育
在我國經典傳統(tǒng)國學中,有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學校要善于利用這些資源。對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國學來說,在小學生中開展這樣的教育是否有難度,怎樣對小學生進行合理的教育呢?這些情況在很多學校都得到了完美的回答。首先,雖然傳統(tǒng)國學中用詞較為精煉,但是實踐證明在反復誦讀中,小學生自然習得了很多禮儀,當然,國學誦讀可以成為語文課的一部分,教師也要在組織學習國學的過程中,給學生適當?shù)慕忉?,這樣就更方便他們對內容的理解。當然,單純的誦讀還是不夠的,還要教師積極正面的引導,教師用言傳身教來讓小學生們自覺去習得這些規(guī)范禮儀。最好把家長也組織起來,讓家長參與到國學的誦讀和學習中來,跟孩子們一起學習國學,接受經典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國學學習氛圍,慢慢地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習慣。
四、在游戲玩耍中進行道德教育
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進行嚴肅的德育教育,不僅難以讓小學生們接受,而且還會產生不理想的效果。所以,將德育寓于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進行,教育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對德育產生興趣,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這些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們的反應,讓孩子們分享自己對現(xiàn)象的看法,從大家的爭論中引出正確的觀念,教師要進行正面的引導。
總之,面對當前道德滑坡的大背景,小學的道德教育工作必須加強,而且要科學的加強,要根據(jù)當前環(huán)境的變化,進行切實有效的改革創(chuàng)新。不能只是空談規(guī)范,而是要從思想和行為上真正讓小學生知道是非黑白,讓他們知道如何去分辨正確錯誤。德育工作要自然滲透到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讓小學生從內在加強約束,自覺用健康的道德價值觀來要求自己,做一個誠實友善,心中有愛的小學生。小學的德育工作是一個重要起點,有了這個基礎孩子們才能有更加充足的營養(yǎng)去面對將來更加復雜的環(huán)境,才能健康的成長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向死而生;高等醫(yī)學院校;生死教育
《生死書》作者索甲仁波切說“當代教育否定死亡,認為死亡就是毀滅和失掉一切,換句話說,大多數(shù)人不是否定死亡就是恐懼死亡,連提到死亡都是一種忌諱,甚至相信一談到死亡就會招來不幸”。對死亡的刻意回避使人有意無意地將死亡擱置意識深處,缺乏直面死亡的勇氣和正視死亡的理性自覺,當死亡來臨,于是(1)否認;(2)憤怒;(3)討價還價;(4)消沉抑郁;(5)接受(幾乎沒有情緒感情可言),這是美國醫(yī)學家伊麗莎白·庫布斯·羅斯對于末期患者精神狀態(tài)的臨床發(fā)現(xiàn),顯而易見,負面情緒較多,生命的尊嚴與死亡的尊嚴都難以實現(xiàn)。因此,在全民范圍內開展生死教育,尤其是在醫(yī)學院校開展生死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醫(yī)學院校開展生死教育的必要性
(一)醫(yī)學的人文科學性質決定
《西氏內科學》對醫(yī)學的定義是“醫(yī)學是一門需要博學的人道職業(yè)?!贬t(yī)學作為一門認識、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應用學科,無疑具有自然科學性質(需要博學),但它同時具有人文科學性質(人道職業(yè))。首先、醫(yī)學的目的是社會的。醫(yī)史學家西格里斯說“當我說,與其說醫(yī)學是一門自然科學,不如說它是一門社會科學的時候,我曾經不止一次地使一些聽眾感到震驚。醫(yī)學的目的不僅是治療疾病,使某個機體康復,它的目的是使人調整以適應他的環(huán)境,作為一個有用的社會成員?!逼浯?,醫(yī)學的研究對象是人,服務的對象也是人,無論是單個的人還是具體的人群,都是一定社會的人或人群,都具有不可分割的社會性。因而,醫(yī)生在實施醫(yī)療行為時不僅要了解健康與疾病問題,更要了解病人,了解社會。
(二)醫(yī)學教育的最低要求
2001年11月正式出臺的《全球醫(y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包括7項宏觀領域,其中除了醫(yī)學科學基礎知識、臨床技能、群體健康和衛(wèi)生系統(tǒng)信息管理3項外,其余4項職業(yè)價值、態(tài)度、行為和倫理;溝通技能;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維和研究都完全歸屬于人文社會科學范疇,即使是臨床技能和群體健康與衛(wèi)生信息管理學科內容,也帶有強烈的非傳統(tǒng)醫(yī)學色彩。作為培養(yǎng)醫(yī)學生生命觀、人生觀、價值觀、死亡觀的生死教育理應成為醫(yī)學人文教育的題中之義。
(三) 醫(yī)學生未來職業(yè)的需要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為未來的醫(yī)務工作者,其工作無時無刻都在跟人的生命打交道,要求從業(yè)者不僅具有深厚的醫(yī)學科學基礎知識和技能,更應該具有良好的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良好的醫(yī)德醫(yī)風和人道主義精神,正如王一方老師所說“我們這一代醫(yī)學家大概不能只是技術前沿的狐貍(智者),而應該成為背負人類生命質量提升、創(chuàng)造社會福祉的大象(圣徒)”。在醫(yī)學院校開展并加強生死教育,有助于醫(yī)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意義和死亡的本質,從而敬畏生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挽救生命,惠及社會。
(四) 醫(yī)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眾所周知,醫(yī)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非常重。面對學習、專業(yè)、就業(yè)、經濟和情感等諸多問題,他們往往不知所措,容易產生各種不良的心理反應。調查研究顯示我國當代醫(yī)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不盡如人意,相當數(shù)量的在校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心理不健康極其容易導致學生走向極端,如自殺或傷害他人等。據(jù)調查,大學生自殺率是同齡人的2~4倍,且有繼續(xù)上升的趨勢。醫(yī)學生的職業(yè)特點是面向一個因疾痛或多或少有些心理不太健康的特殊群體,醫(yī)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關系著醫(yī)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同時也影響醫(yī)患關系,甚至能影響社會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
二、醫(yī)學院校開展生死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一)生死教育理論教學的開展
1、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平臺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滲透生死教育,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樹立生命教育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教學方式。其次,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找準結合點和突破口對學生進行生死教育。(1)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道德部分結合人生觀、價值觀內容開展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教育;法律部分則結合民事主體的生命健康權討論“病患的醫(yī)療權、臨終病患的死亡權”等問題。(2)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中,結合百年屈辱歲月以及日本對中國人民生命的野蠻殺戮和生命尊嚴的肆意踐踏,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尊嚴與死亡的尊嚴(3)在《原理概論》課中,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總是和它的必然結果,即始終作為種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聯(lián)系起來考慮的”,結合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講述的死亡觀,使學生認識死亡的本質,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培養(yǎng)理性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4)在《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結合和諧社會建設講述個體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都離不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2、充分利用選修課教學資源
在不增加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前提下,充分開發(fā)利用選修課教學資源也不失為明智之舉。在選修課《西方醫(yī)學哲學簡史》課中,嘗試將西方死亡哲學作為貫穿其中的主線之一。從“蘇格拉底之死”引出死亡問題,并結合上古時期中外的神話或寓言故事中討論死亡的特性,如“斯芬克斯之謎”寓意死亡的必然性、不可避免性,而我國的“精衛(wèi)填?!眲t寓意死亡的偶然性、不確定性;從“蘇格拉底之死得最美”說起,引導學生認識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從而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人生,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同時,“蘇格拉底之死”也是一種自愿的被動安樂死,結合案例講述安樂死的含義與歷史、類型與現(xiàn)狀;結合基督教哲學介紹基督教、佛教等不同宗教的死亡觀,開闊學生關于生命與死亡的視野,使學生獲得對死亡的超驗性理解;結合近代哲學內容比較唯理論派與經驗論派對于不死信仰的理性證明與理性否定,引導學生認識近代哲學把人的存在和生存置于首位,因而漠視死亡,全力追求今世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這樣就向學生展示了西方死亡哲學的歷史演進:(1)古希臘羅馬死亡哲學——死亡的詫異;(2)中世紀死亡哲學——死亡的渴望;(3)近代西方死亡哲學——死亡的漠視;(4)現(xiàn)代西方死亡哲學——死亡的直面。
3、整合其它人文課程
鑒于目前醫(yī)學生學習科目多,學習負擔重,而且生死教育特別是生命教育的內容與部分醫(yī)學學科重合,所以整合其它人文課程,在合適的學科教學中滲透生死教育就成為不錯的選擇。例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突出“大學生與自殺”這一主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來自學習、生活、就業(yè)等方面的壓力,理性認識自殺現(xiàn)象并避免輕生行為的發(fā)生。在《醫(yī)學倫理學》課程中,重點探討終末期病人處置、器官移植、安樂死等有關死亡的倫理問題,培養(yǎng)醫(yī)學生的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精神。
此外,其它學?;驀獾木W絡教學資源如“網易公開課”耶魯大學的《哲學死亡》課程視頻也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料。當然,我們更希望能做成一門“生命文化與生死教育”課程進課堂,目前此項工作正在積極準備之中。
(二)生死教育實踐教學的開展
生死教育如果僅僅是純粹理論教學,學生仍然處于被動接受地位,那么生死教育就很難觸及學生的靈魂,其“使人正確地認識和對待人人都不可回避的生死問題,首先是正確地認識和對待自己的生死,同時也認識和對待他人的生死”的主旨也難以達到。因此,我們在摸索開展生死教育的過程中,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1、經典選讀匯報課
結合我部開展的讀書征文活動,推薦經典文學作品選讀,并分組進行匯報。
2、榜樣學習課
收集身邊或名人身患疾病依然追求人生價值,珍愛生命、坦然面對死亡的案例交流學習,名人名言作為課前的“新聞播報”環(huán)節(jié)進行,向已經死了的人學習死,“學會了死,你才算懂得了活” 。
3、模擬死亡課
結合《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的人生觀部分,在大一大二開展了“大學生生死觀現(xiàn)狀”的問卷調查、撰寫“我的墓志銘”、“立遺囑”等活動。不少同學都表達了對未竟事情的惋惜之情,紛紛表示要珍惜活著的時間,力爭做最好的自己。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認為“死亡是此在(人)的最本己的可能性” ,將此在(人)定義為“向死的存在”,我們每一個人生下來即是“向死的存在”,因此,生命的每一時刻都是走向死亡的時刻。向死而生,“只有正確地看待人必有一死,我們才能在當下自由地活著”[12],只有當我們真正參透了“最平凡單純”的日常生活所涵蓋的“最恐怖可怕”的“向死的存在”這一事實,也即海德格爾的“先行到死”,我們才可能在“最平凡單純”的日子里直面自己的死亡和自我生命的有限性,找尋一種精神性的東西,并借此建立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生死態(tài)度,從而積極籌劃和完善人生。
參考文獻
[1] 索甲仁波切.生死書[M].鄭振煌,譯.呼和浩特: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7.
[2] 傅偉勛.生命的尊嚴與死亡的尊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32.
[3] 王一方.醫(yī)學人文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4] 唐建武.醫(yī)學學科的人文內核[J].醫(yī)學與哲學,2003,24(3):9-10.
[5] 王地.我國大學生自殺原因綜述[J].中國青年研究,2009(11):82-85.
[6]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71.
[7] 段德智.西方死亡哲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16-17.
[8] 杜治政,許志偉.醫(yī)學倫理學辭典[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2,414.
[9] 李書崇.死亡簡史[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9,280.
[10] 海德格爾著.陳嘉映譯.存在與時間[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7,315.
[11] 林恩·德斯佩爾德,艾伯特·斯特里克蘭著.夏侯炳,陳瑾譯.最后的舞蹈·關于死亡[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76.
篇4
一、了解高中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情況
對于高中女生來說,她們的身體和心理都發(fā)生了變化,在身體方面,女生進入到了青春期,她們的身體發(fā)育導致身體各部分的能力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如動作協(xié)調能力暫時下降、力量不足、動作緩慢等。在心理方面,女生比較內向、敏感,怕累、怕臟,害怕別人的嘲笑。由于女生處于針對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fā)展特點,在進行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深入了解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變化,根據(jù)她們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讓她們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
二、加強女生的體育學習意識,提高鍛煉積極性
高中女生在成長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個體差異,她們的心理情況和身體素質不同,對體育的興趣也不同。大部分女生對體育學習不感興趣,她們認為只要學習好就是好學生,因此,在體育課堂上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鍛煉,還有的女生經常找借口不參加體育學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要對女生進行耐心的引導,讓他們意識到體育鍛煉對身體素質的促進作用,能更好地讓他們進行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樹立正確的體育^念,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在設計體育鍛煉的內容時,教師要根據(jù)男生和女生身體素質的差異,給女生設計一些趣味性強、強度不大的體育鍛煉任務,讓她們以快樂的心態(tài)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促進體育課堂的高效進行。
三、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激發(fā)女生的學習興趣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女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在教學中融入創(chuàng)新觀念和創(chuàng)新元素,讓女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不斷提升她們的體育綜合素質,實現(xiàn)高效的教學效率。
1.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激發(fā)女生進行鍛煉的興趣。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給學生展示奧運會上的體操比賽、游泳比賽、跳水比賽等視頻資料。在觀看過程中,能激發(fā)女生愛美的心理,讓他們對體育學習產生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把一些較難的體育動作用多媒體進行展示,讓學生掌握體育項目的正確動作。在多媒體的直觀教學中,豐富了教學內容,讓課堂教學在活躍的氛圍中進行,大大提高了女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喜歡上體育運動,通過積極的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2.開展合作學習,提高女生的學習效率。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合作過程中進行體育動作的探究。在體育教學中,高中女生由于心理的發(fā)展,他們不愿意單獨進行體育動作的鍛煉和展示。根據(jù)她們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組織女生進行小組合作鍛煉,在小組中探究正確的體育動作,并分析體育動作的技巧。通過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小組中完成了體育動作的學習,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
3.結合韻律操進行教學,激發(fā)女生的鍛煉熱情。高中時期的女生的身體柔韌性和韻律感較強, 在體育教學中穿插韻律操進行教學,能激發(fā)女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鍛煉中。在跳韻律操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跳。在師生的互動中,拉近了師生關系,讓學生以教師作為榜樣,積極主動地探究體育動作,并努力完成教師布置的鍛煉任務。
篇5
1 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優(yōu)化體育教學結構
體育教師應當根據(jù)初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身心發(fā)展狀況以及實際學習水平,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合理選擇教學內容,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開展生本教育時,教師應當將教學內容選擇的重點轉移到學生的具體發(fā)展上。
所以,教師在體育生本課堂教學中,不僅需要考慮讓學生如何學、學什么,更應當考慮這種學習對學生的發(fā)展起著什么樣的作用,時刻將學生需求放在教學首位,并根據(jù)學生的需求、興趣、愛好,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激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欲望。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教師要善于從教學教材的理論知識、運動技術、技能的實用性、科學性中挖掘出具有趣味性、娛樂性、競爭性的教育因素,注重用生動具體的教學手段說明體育教學三基,以及強身健體同社會發(fā)展間的關系,以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體育觀。只有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人,才是教育教學改革中所提倡的教學結構。
2 注重課堂自主生成,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新課程背景下強調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是發(fā)展中的人,有能力也避讓會克服問題,不斷發(fā)展,是具有個性與差異的人。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課堂活動的有效生成,進而推進生本教育教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多開展與組織有利于促進學生動手實踐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宰者,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探究的能力,同時也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只有在實踐操作活動過程中才能有利于將知識的內化與吸收。例如:教學“中長跑”時,在講解完有關中長跑的技巧與注意事項后,教師可以組織小組競賽的體育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合作與競爭中感受到體育學習的魅力,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鍛煉的熱情,提高學生自主鍛煉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與吸收,同時,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鍛煉習慣與意志品質,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生本教育就是一種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需要的體育課堂教學,是教育藝術最高境界。
3 鼓勵學生質疑探索,激活學生鍛煉熱情
在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一切活動都是以教師為中心而展開,教師是課堂中的絕對權威者,不允許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質疑與探索,要求學生絕對的服從與接受,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拓展與興趣的培養(yǎng),達不到體育教學的應有的教學效果。因為,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教師只有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質疑與探索,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獨立自主的思考,只有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索的教學活動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活動,才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綜合素質,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因此,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開展生本體育,教師必須也應當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學生探索。讓學生主動參與過程中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與樂趣,獲得知識經驗與基本技能,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和諧發(fā)展。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活動項目(足球、籃球、踢毽子),以小組的形式完成活動項目所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可以適當設置一些具有探究精神的活動項目(立定跳遠、三級跳遠),讓學生分小組進行發(fā)現(xiàn)與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同時也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與教學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4 注重學生體育鍛煉的開放性,打造開放性教學平臺
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是開放性的。開放性課堂教學包括課堂上的開放和課外開放。在生本教育課堂上,課堂教學注重的不再是教師的封閉控制,而是教學開放性。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針對體育問題開展自由討論和小組內意見交流,接觸到更開放的教學和學習環(huán)境。學生和老師之間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正是生本教育的直接體現(xiàn)。所以,在初中體育教育教學改革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師要緊跟時代需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開展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開放性教學環(huán)境,實現(xiàn)學生能力的提高。
篇6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shù)學;意義;對策
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改進,現(xiàn)在越來越倡導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即學以致用,這也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注重將傳授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開展生活情境教學就是在這種形勢下適用的教學方法。
一、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意義
1.促進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
數(shù)學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數(shù)學是學習其他科目的思想基礎,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在數(shù)學教學中開展生活情境教學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能夠知識到數(shù)學知識有很強的實用性,從而認識到數(shù)學知識的重要性,同時聯(lián)系生活促進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提升了學生的實踐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質量。
2.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生活情境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改革。傳統(tǒng)教學只是教師進行單純的理論講解,知識與生活被割裂,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數(shù)學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將生活與知識聯(lián)系起來,適應了新課程改革重視知識的實用性的要求,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在數(shù)學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的對策
1.創(chuàng)設具有普遍性的生活情境
只有學生經歷過的學生才能有更加深刻的感受。教學是面向多數(shù)學生的,因此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應符合大多數(shù)學生的生活情況,應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生活情境
在數(shù)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多是針對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對于較簡單的知識只用進行簡單的講解。過度的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就可能會造成學生對知識的誤解,使學生難以掌握學習的重點,降低這種教學方法的效果,不利于課堂質量的提高。
3.適當?shù)貏?chuàng)設生活情境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開展生活情境教育要堅持適度性原則,對重點知識進行創(chuàng)建生活情境,不能對每一個知識點都進行創(chuàng)設,這樣不利于課堂時間的高效利用,不利于提高教學效率。應該將開展生活情境教學當作教學的輔助,而不是教學的主體,應在保證教學時間的基礎上運用。
在數(shù)學教學中開展生活情境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需要不斷進行研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作用。
篇7
關鍵詞 幼師 生物教學 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10.039
The Necessity for Carrying out Health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Biology Teaching
JIANG Ling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Xianya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In teach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biology class fully mining the knowledge of health education in biological teaching, carry out biology,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o cultivate students’ healthy attitude to life, and learn to correct health behavior.
Key words kindergarten teachers; biology teaching; health education
1 “K-A-B”模式的健康教育
美國健康教育專家大衛(wèi)?布爾科曼對健康教育提出了“K-A-B”模式,即“K”指的是知識(Knowledge)指特定健康問題和預防所需的信息、“A”指的是態(tài)度(Attitude)指建立在知識之上針對有關健康行為應有的信念、“B”指的是行為(Behavior)指隨后的實實在在的健康行為。
在幼師學校,絕大多數(shù)學生每天都生活在校園這個相對封閉的地方,學生的健康問題和預防所需要的信息無從知曉,學校沒有專門開設健康教育課程,學生只能憑借經驗、網絡等來源獲取,況且有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誤導性,所以學生沒有很好地掌握健康知識。生物課正是研究生物個體的一門學科,從課本知識中挖掘和學生健康有關的知識,從生理和心理兩個角度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通過對學生傳授正確的健康知識,以端正她們的健康態(tài)度,使她們對健康有個正確的認識,有了想讓自身健康的意愿,通過教育,她們改掉了不良的健康習慣,比如說不會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晚上“開夜車”或中午不午休;不會為了多睡一會兒而不吃早餐;不會為了減肥,吃一些對身體有害的減肥藥物或是不吃飯,或只吃一些垃圾食品;不會因為自卑而不想學習;不會因為對自身的不了解,而受低俗信息的影響,甚至走向歧途等。
2 以人為本的課程價值取向注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教師不應是傳統(tǒng)的控制者,而應該是促進者。以往的生物課程只注重向學生傳授知識,課堂中教師是主體,尤其是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其學習習慣不好,在校的學習壓力不大等因素決定了她們往往會被動地學習。生物課作為基礎課程,單從課本知識來講,不符合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所以課程從知識本位向以人為本的轉變,所講的知識要貼近學生,符合職業(yè)特征,是時展的需要,也正是職業(yè)學校老師的需要。
幼師教育作為職業(yè)教育的一部分,與普通高中教育大相徑庭,根本區(qū)別在于:前者沒有升學壓力,其主要目的是解決學生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問題。因此,在校學生的狀況為:
2.1 學生來源參差不齊
(1)層次:以初中畢業(yè)生為主,也有少數(shù)民族(主要是回族)學生,還有一部分是高中畢業(yè)生。(2)入學成績:中考、高考成績普遍較差,或者根本沒有參加中考。(3)入學年齡:多數(shù)年齡在16~18歲之間,最小年齡14歲,最大年齡20多歲。(4)戶口:農村與城鎮(zhèn)之比為3:1。(5)區(qū)域:以銀川周邊的縣、市及少數(shù)民族集居區(qū)為主。(6)經濟狀況:農村學生的經濟條件較差(多為非獨生子女)。城鎮(zhèn)學生家庭條件相對優(yōu)越。(7)家庭狀況:屬單親家庭的占1/4。
2.2 學生的綜合素質普遍偏低
(1)道德素質:缺乏科學的人生觀和良好的道德感,缺乏禮貌,缺乏組織性和紀律性。(2)生活習慣:精神渙散,辦事拖拉,好逸惡勞、吸煙、早戀、網癮。(3)學習習慣:沒有時間觀念,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4)心理素質:自制力差,敏感、自卑,又往往盲目自大,缺乏韌性和耐力及抗挫折能力。
這些所謂的被升學考試“淘汰”下來的群體,沒有任何升學壓力,不思進取,只想輕輕松松過考試關,混張畢業(yè)文憑,找個工作,便萬事大吉。而思進取者,被夾雜于其中,難得享有學習的安寧,其意志力也被考驗著。越來越多的學生出現(xiàn)了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但是無論如何,她們將來在工作崗位中要面對一個個可愛的祖國的花朵,那么如何在她們成為幼兒教師之前,就把這種健康的理念傳授給她們,使她們本身健康,使她們未來從事的工作健康,使她們的工作對象健康。筆者作為生物教師,對學生肩負著教育的重任,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生存的知識技能,更要培養(yǎng)學生完整的人格。
3 深入挖掘生物教材中的健康教育資源
3.1 生物教材中與健康相關的內容
例如在講《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時提到水對人體的重要性,細胞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會發(fā)生死亡,不同類型人群含水量的不同,所以每天需補充足夠的水分。結合學前教育專業(yè),告訴學生嬰幼兒在缺少鈣、鐵、鋅等時的癥狀以及預防。例如在《細胞中的糖類和脂類》中講解什么是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癥等,指出要合理飲食,多做運動等。例如《通過激素調節(jié)》中知識侏儒癥、巨人癥、甲狀腺腫大、甲亢、呆小癥、糖尿病、低血糖、女孩、男孩生理期,第二性征的出現(xiàn),與健康有關的是各種激素調節(jié)量的多少會引起一定的疾病,激素水平要平衡,維持健康的身體、女孩月經的形成及其保健等。
3.2 在幼師院校生物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內容的優(yōu)勢
在幼師院校中,學生存在很多的問題,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在幼師院校生物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內容優(yōu)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2.1生物教材中的飲食健康教育
在幼師院校,學生基本為女生,絕大多數(shù)女生為了漂亮,以節(jié)食減肥的方式保持體形,或者有些學生會利用中午或下午吃飯的時候去練舞蹈等,長期下去就會導致低血糖,營養(yǎng)不良。所以在講《糖類和脂質》和《生命活動的承擔者――蛋白質》這兩節(jié)的時候,我會以她們的飲食健康為主,告訴學生哪些食物是有營養(yǎng)的食物,要多吃。例如很多學生普遍愛吃油炸、燒烤等食品,及火腿腸、腌臘制品等亞硝酸鹽含量較高的食品。在講《細胞的癌變》一節(jié)告訴學生這些都是化學致癌因子,以及如何預防癌癥。
3.2.2生物教材中的衛(wèi)生健康教育
職業(yè)學校的學習壓力雖然不是很大,但是有些學生在上自習課的時候去做其它的事情,眼看要交作業(yè)了,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晚上“開夜車”或中午不午休;還有些學生中午去練琴或練舞;有很多學生晚自習后都不休息,在宿舍里利用手機看電視、電影、小說、聊天等。在講《細胞能量供應和利用》一節(jié)中告訴學生什么是“過勞死”及例子,如年紀輕輕就出現(xiàn)高血壓,過度疲勞導致腦出血等等。在《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一節(jié)中告訴學生一些良好的習慣和不良的習慣是怎樣形成的。
3.2.3生物教材中的性健康教育
中職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和城郊,尤其是幼師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女孩子,她們從小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中,所受的性健康教育很有限,有很多學生上初中時學校連生物課都不開,更不要說生理課了。有的學校在初中階段生物課開展生理健康教育,雖然是由生物老師來講解,但是很多老師出于害羞而減少必要的性知識,導致學生因缺乏正確的引導,而造成身心傷害。所以,可以在講《受精作用》時,告訴學生新生命的產生過程,安全期知識以及自我保護意識。
參考文獻
[1] 瑞語.飲食與健康的標準[J].百科知識,2007(1):13.
[2] 蘇太洋,韓秀英.健康新概念的內涵[J].中國健康教育,1998(1):28-29.
[3] 陳顯強.在生物教育中滲透健康教育[J].貴州教育,2009(1).
篇8
關鍵詞:生本理念;中職英語;現(xiàn)狀;策略
生本教學理念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極具應用價值,它可以有效推進中職英語教學的開展,對促進中職生英語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本文以生本理念視域下中職英語教學的有效開展為視角對相關問題展開了研究。
一、目前中職英語教學的實施狀況
應該承認,一方面,隨著高校的擴招,中職學校近些年來的招生工作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招生工作舉步維艱,這也導致一些中職學校為了搶占生源,降低了招生的標準,大多數(shù)的中職學生都是中考中的落榜生,有的學校為了能夠招來更多的學生,竟然取消了入學考試,因此,中職學校的學生基本上學習成績比較差,英語的底子比較薄,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缺乏信心,參與英語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強,對英語學習缺乏熱情;另一方面,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師在主觀上也對英語教學缺乏重視,認為中職學校人才培養(yǎng)主要是為了就業(yè)服務的,因而專業(yè)課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至于英語學習只是為了完成任務,不影響學生職業(yè)能力的提升。學生在主觀層面也認為英語學習是可有可無的,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來學習它,在參與英語學習時有混日子的想法,英語學習的實效性不強。再加上目前中職英語教師在開展中職英語教學時,依然承襲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理念,教師是中職英語教學實施的主導力量,中職英語教學活動的實施依然以教師的教學活動為主,教師是中職英語教學的核心,學習的自主性不高,學生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教學主體性沒有很好地發(fā)揮出來。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對改變中職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是非常必要的。
二、生本理念的含義分析
夸美紐斯在其教學著作中指出:“在現(xiàn)實的教學實施中,能否探尋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讓教師的教學活動不再是枯燥的,教師的教學活動充滿吸引力,教師教學活動的實施變得越來越少,學生學習的活動變得越來越多,學生對于學習活動的開展再也沒有厭倦感,相反,學習成為一種需要,這樣的教學一定是高效的教學?!边@些話道出了生本思想的內在含義,高效教學活動的開展一定是以學生的學習需要作為教學活動實施的根本出發(fā)點與落腳點,教學的實施要關注學生的感受,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學活動實施的根本基點,這種教學理念強調關注學生的學習意愿,教學活動的實施要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而展開,要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這種教學理念改變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角色,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實施的組織者,同時也是教學活動實施的參與者和合作者,學生成為教學活動實施的核心,教學活動的開展要讓學生由被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轉變?yōu)榉e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總之,生本教學理念就是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作為教學實施的方向。
三、生本理念下中職英語教學有效開展的策略
1.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落實生本教學理念
長期以來,中職英語教師對于課堂導入的環(huán)節(jié)設計缺乏應有的重視,在課堂導入時往往是一帶而過,教師認為導入環(huán)節(jié)只是教學的開始,無關緊要,沒有必要花費太多的精力進行設計,課堂導入的好壞不影響課堂教學的實效發(fā)揮,但是事實并非如此,課堂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開展得不好對教學實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一些枯燥乏味的課堂導入,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難以調動起來。因此,要改變這一教學現(xiàn)狀就要求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一些充滿吸引力的課堂教學導入活動,通過精彩的課堂導入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中職英語教學的高效實施。例如,在教授Unit One的Warming up時,在教材中可以看到一些歐美國家建筑的圖片,這些圖片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學習有關這些圖片的英文單詞,教師要以這部分的教學內容作為開課的內容,原有的導課內容是教師讓學生聽這些圖片的單詞,然后根據(jù)所聽的內容連接相應的圖片,這些圖片的單詞都是比較長的,比較晦澀枯燥,這種枯燥的開課方式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會覺得索然無味,這樣的開課沒有以學生的需求為本,開課的實效性不強。因此,教師要想使這部分開課內容更具吸引力,就應該創(chuàng)新開課的方式,精心設計導入的環(huán)節(jié)。可以在開課時讓學生畫這些國家的國旗,讓學生收集這些國家的資料,教師要引導學生描述這些國家的特點,但是就是不說出這些國家的名字,只是以出示這些國家的國旗來代替,通過國旗的展示讓學生迅速找到相應的國家,這樣的教學導入設計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充分顯示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2.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凸顯生本理念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對促進生本教學理念的落實具有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中職英語教師秉承著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都是圍繞怎樣提升學生的成績而展開的,沒有以學生的需要作為教學設計的目標,這樣的教學設計對于學生是缺乏吸引力的,教學設計的落實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因此,要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凸顯生本教學理念就要求教師對以往的教學設計進行深入優(yōu)化,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以及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巧妙設計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實踐中,以此促進中職英語教學的更好實施。例如,在開展基礎模塊 Unit One Listening and Speaking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對這部分的教學內容進行巧妙的優(yōu)化設計,如果只是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教學活動,學生會覺得學習存在一定的難度,難以得到有效的落實,而教師通過優(yōu)化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或不同的學習小組,在不同的學習小組間針對這部分教學內容組織競賽活動,在競賽活動開展過程中,小組的分工各不相同,有的小組負責提出創(chuàng)新性的問題,而有的小組則負責解答這些問題,這樣的教學設計是以學生需要作為設計出發(fā)點的,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也充分凸顯了生本教學的理念。
3.以合作探究的有效開展落實生本理念
在傳統(tǒng)的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很少出于學生的需要而讓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學生都是進行單打獨斗式的學習,學習的效率比較低,難以實現(xiàn)有效的合作,這樣的教學對生本教學理念的落實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改變這一教學現(xiàn)狀,就要求教師要重視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活動,通過合作探究活動的有效開展促進教學的有效實施,促進生本教學理念的有效落實。例如,在教學Unit One 這部分閱讀教學內容時,教師先出示相關的視頻,并設計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合作探究問題,這些視頻與問題的出現(xiàn),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合作和探究活動的開展,以此促進生本教學理念的更好落實。
研究生本理念下中職英語教學的有效開展問題對促進中職英語教學的更好實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現(xiàn)階段的中職英語教學中生本理念的落實并不理想,因此開展相關方面的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實施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法制 教育 意義 方法
引言
法制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從娃娃抓起。因此,加強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識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素質,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保障他們健康成長是要害的一環(huán)。所以,在中小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不僅可以加強對中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針對當前教育實際,中小學生必須重視法制教育,讓學生從小學好法律,掌握法律知識。學校作為青少年成長學習的重要場所,在預防青少年犯罪中應該而且能夠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因此,讓中小學生從小學習法律,掌握好法律知識很有必要,通過教育使學生知道法律規(guī)定那些行為是對的,那些行為是錯的,對學生的行為能起到“醫(yī)治”和預防的作用。學生懂法后對自己的行為有了法律的約束,在平時就能做到遵紀守法。所以對孩子進行法制教育是預防犯罪的基礎,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面對當前部分中小學生法律和紀律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不強,中小學生違法犯罪呈低齡化趨勢的現(xiàn)狀,進一步中小學生法制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淺談在中小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在中小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的價值。
1.在中小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的方式
學校的法制教育要運用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結合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法制教育,提高學生法制意識,促進他們遵紀守法,提高整體素質。針對當前教育實際,中小學校必須重視法制教育,讓學生從小學好法律,掌握法律知識。學校作為青少年成長學習的重要場所,在預防青少年犯罪中應該而且能夠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因此讓中小學生從小學習法律,掌握好法律知識很有必要,通過教育使學生知道法律規(guī)定那些行為是對的,那些行為是錯的,對學生的行為能起到“醫(yī)治”和預防的作用。學生懂法后對自己的行為有了法律的約束,在平時就能做到遵紀守法。所以對孩子進行法制教育是預防犯罪的基礎,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2.在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的方法
面對當前部分中小學生法律和紀律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不強,中小學生違法犯罪呈低齡化趨勢的現(xiàn)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法制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抓好中小學生法制教育,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目前學校法制教育還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缺乏經驗。對中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要根據(jù)他們的年齡特點,學校要結合實際運用多種方法有效地教育。學校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去開展工作:
①開設法制教育課。每周開設一節(jié)法制教育課,做到有教學教材,有專職教師,或從當?shù)毓珯z法機關聘請干警擔任老師,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保證學生學好法律知識,在平時并對他們進行法律知識測驗。
②進行法制教育主題講座。學??烧埛ㄖ茖<一驅W校法制教師主講①,根據(jù)本校學生實際給學生進行主題講座,尼木縣中學聘請了尼木縣人民法院副院長擔任尼木縣中學的法制副校長,并且將每周四下午第三節(jié)課作為固定的法制課,有目的地對全體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③法制知識宣傳教育??稍趯W科教育中滲透法制教育,在語文、常識、思想品德等課中針對學生實際滲透一些法律教育內容,文道結合,細水長流,滋潤學生,引導他們增強法制觀念。
④組織學生開展關法制問題的主題班會。啟發(fā)學生熱烈討論,提高法制意識。
⑤開展法律實踐活動。采取模擬法庭、重點案例剖析、以案說法、情景模擬等顯而易懂、生動有趣的形式,激發(fā)未成年人學習法律知識的愛好,尼木縣中學法制副校長,組織學生到尼木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參加旁聽,切實提高了學習法律知識的實效。
(2)爭取家庭和社會的配合搞好法制教育。法制教育需要家庭和社會的配合,家庭和社會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為搞好法制教育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①家長不但要學習法制知識,在家庭中自己的言行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孩子面前不要有不文明、不道德的言行。更不要在家里傳播黃色或不健康內容。②進行法制教育,讓學生提高整體素質,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但還需要社會的配合,讓全社會都來關心少年兒童的成長。
(3)開展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組織建設。①成立法制教育辦公室或成立法制教育領導小組②。目前有好多學校已對小學生開展法制教育,但還沒有建立健全的組織。在法制教育工作中缺乏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在管理上不夠規(guī)范,教育效果不好。②學??梢蕴暨x思想品德好和熱心這項工作的教師來擔任法制教育工作,對他們進行重點培訓,以達到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在教育工作中教師要積極地學習與探索研究,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知識和教育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3.在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的價值
中小學生的違法犯罪往往是從不遵守道德規(guī)范開始的,他們剛剛踏上人生的成長之路,心理狀態(tài)脆弱,易受誘惑,喜歡模仿,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道德和理智相對模糊,易受外界的影響。縱觀在所有中小學生罪犯中,部分罪犯就是從小養(yǎng)成了犯“小”罪的習慣,不聽老師和家長的勸告,任性妄為地做些違反學校紀律或小偷小摸的犯罪行為,久而久之,便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對中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應該是一項長期化、制度化、科學化的系統(tǒng)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平時教育中加以重視,并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深化、細化道德法制教育。“潤物細無聲,隨風潛入夜”,讓我們攜手為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構筑起一片純凈的法制天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法》
篇10
關鍵詞:復習 教學 初中英語 中考
中考是一種既具有水平測試功能又具有選拔的考試,同時也是一種強化基礎、注重能力和素質的考試。英語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學習知識、培養(yǎng)語言技能、提高英語語言能力、發(fā)展智力和培養(yǎng)優(yōu)秀品質的主渠道,具有很強的目的性。也就是說,學生復習效率的高低取決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預設和對教材的把握。教師上好復習課,可以幫助學生對初中階段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并通過查缺補漏,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中考英語復習的效率。
一、正確分析學生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復習策略
中學英語無論是在課程標準里面對時間的安排,或者是在總分數(shù)中的比重,對學生來說都有很高的要求。可是在我們教學中,尤其是農村的英語教學,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1.學生一般只在英語課堂上學習英語,課堂之外幾乎不會學習或者接觸英語,面對英語學習中的困難他們不能及時解決,日積月累,他們的英語成績就會變差,成為學習沒有積極性的一個重要因素。
2.智力因素或外在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學生學習的快慢,掌握知識的能力不一樣,從而拉開了彼此的差距。
3.學生的復習時間不長,復習任務重,要在短短的兩三個月內完成初中三年所學習的知識極其困難。所以在復習英語的時候一定要樹立明確的目標,有計劃、有安排地去復習,制定一套復習策略,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二、注重記憶,講究方法
1.背誦、抽查相結合,做好詞匯復習。初中三年學習的詞匯較多,如何幫助學生記憶浩如煙海的初中詞匯呢?筆者認為可以采用分課文、分單元、分冊然后再匯總的分總方法進行復習。例如,在復習九年級上冊的“Teenage Problems”這個單元的詞匯后,教師就可以出題來抽查學生的詞匯掌握情況:“We could not win the match without their___(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們無法贏得這場比賽)?!?/p>
2.靈活復習,梳理知識點。對于知識點的復習,筆者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采取以梳理為主導的靈活復習教學方法。在進行梳理的過程中要依據(jù)不同知識點的特點靈活采用教學手段和完善復習方法。例如,對“名詞及其復數(shù)”這部分的內容進行復習時,就可以這樣進行梳理:(1)一般在復數(shù)名詞后加s,如cat―cats;(2)以s、x、ch、sh結尾的名詞后加es,如watch-watches;(3)以輔音字母加y結尾的名詞,變y為i加es,如country-countries;(4)以o結尾的名詞,后面加es,初中階段只有potato(土豆)和tomato(西紅柿);(5)以f、fe結尾的名詞,變f、fe為v再加es,如knife―knives。
三、拿準教學的“度”
1.把握好基本點。學生必須了解冠詞的基本用法:泛指和特指。如:
(1)_____Greens are preparing for the coming Thanksgiving Day.
A./ B.A C.An D.The
(2)I am upset these days,I have _____ problem,and I do not know how to deal with it.
很明顯,第(2)題是泛指,第(1)題“the+姓的復數(shù)”則表示“一家人”,“the+adj.”表“一類人”則是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應要求學生理解并運用。
2.抓住易混點。不規(guī)則名詞的復數(shù)形式是中考題中考查的內容之一。這些不規(guī)則名詞的復數(shù)形式,如man-men、child-children、sheep-sheep、deer-deer等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以練習或語言交際形式反復重現(xiàn)的內容,直到學生運用自如。
多音節(jié)、不規(guī)則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等級是中考題中考查的又一個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訓練學生觀察形容詞、副詞的區(qū)別,形容詞、副詞比較等級的標志性詞。一般來說,形容詞修飾名詞作定語、表語和補語,而副詞則修飾動詞、形容詞作狀語。
對于不規(guī)則形容詞、副詞要求學生掌握“兩好,兩壞,兩多,一少,一遠,一老”,即:“good(well)better,best;bad,worse,worst;more,most;little,less,least;far,farcher(further),farthest(furthest)”。
3.突破難點。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是教學中最難完成的任務,弄清楚該時態(tài)的兩種含義是前提:一是“表示過去發(fā)生的對現(xiàn)在有影響的動作”;二是“表示過去某時間開始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的動作”。一般來說,如果有明顯的標志性、提示性副詞如just、already、never、ever yet等出現(xiàn)時,應考慮使用現(xiàn)在完成時,而句子中有具體過去時間則通常用過去時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