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入學教育范文
時間:2024-03-19 17:41: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學生入學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生物教學;滲透;環(huán)境教育;提高環(huán)境意識
Abstract: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s a major issue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e imperative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o, how to carry ou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biology teaching process,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 think in the current middle school biological material as the found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filtration in the teaching method, in which", th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basic knowledge organically penetrate into the teaching of biology in the process, is a kind of effective method.
Keywords: biology teaching; infiltr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中圖分類號:G40-0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人類現(xiàn)在面臨著嚴重的生態(tài)危機,“全球氣候變暖、酸雨、生物多樣性銳減、資源和能源消耗過快、土地沙漠化嚴重、水資源缺乏和水污染嚴重”等等。一方面環(huán)境污染日益加重,資源迅速的減少、枯竭;而另一方面公眾的環(huán)境意識卻相對薄弱,仍在繼續(xù)破壞著環(huán)境。環(huán)境危機現(xiàn)狀與公眾環(huán)境意識淡薄之間存在著嚴重的矛盾,開展環(huán)境教育刻不容緩。而國民的環(huán)境教育主要由學校來承擔,生物教學在這方面應該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環(huán)境教育呢?下面結合教學實踐淺談我的一些措施:
一、教師本人要轉變教育觀念,將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的目標納入教學計劃
高中生物課程目標之一就是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義,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其中包括對學生環(huán)境意識的培養(yǎng)。作為一名生物教師首先要改變教育觀念,改變認為環(huán)境教育為“份外事”可有可無的思想,增強對生態(tài)教育重要性的認識;要充分認識到環(huán)境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愛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是熱愛祖國的具體表現(xiàn)。如果教師的教育觀念改變了,將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的目標納入教學計劃,這樣就會在備課過程中注意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環(huán)境教育,提高學生的生態(tài)意識、環(huán)保意識,并有計劃地開設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到生態(tài)建設中去,更好地完成生物學科內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的目標,作為教師自身就要認真學習有關生態(tài)學和環(huán)境科學的新知識,提高自身的環(huán)保意識,并通過科技期刊、電視、網絡資源等渠道,收集資料,并作好整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以便在教學過程中利用。
二、深入提煉拓展教材中的環(huán)保知識點,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huán)境教育
高中生物教材中環(huán)保知識點較多集中在必修3《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第五章《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穩(wěn)定性》和第六章《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兩章中,這兩章是進行環(huán)境教育的好章節(jié),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環(huán)境知識,歸類整理,拓展延伸,形成知識體系,課本直接涉及到的環(huán)境知識要講深講透,教好教活。如講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時,介紹森林的作用、毀林的后果、《森林法》、我國目前的森林現(xiàn)況、水土流失等等。在講第六章《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時,先利用本章題圖“我國云南山區(qū)林木環(huán)繞的一個村落和一片梯田”,展示了哈尼族人民與大自然相處的旖旎風光,給學生一個深刻的體會:人類應當而且可以生活在得到了很好保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另外,在其他章節(jié)也有一些零碎的知識點可以滲透環(huán)境教育,教師應認真分析教材,抓住一切機會實施滲透措略。凡與環(huán)境有關的內容,要分析這種聯(lián)系,使學生善于聯(lián)想到環(huán)境問題,并作適當的延伸,補充與環(huán)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如在講授細胞的癌變與衰老的知識時,應該將環(huán)境破壞與細胞的癌變聯(lián)系起來。例如:給學生介紹大氣污染增加了呼吸道癌癥的發(fā)病率,臭氧層被破壞增加了患皮膚癌的發(fā)病率,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再如在講人類的遺傳病這知識點也能很好地滲透環(huán)保的意識,一些多基因遺傳病如:唇裂、無腦兒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都與環(huán)境污染密切相關。教材中類似這些可通過知識延伸來滲透環(huán)境教育的知識點是比較多的,關鍵是教師要注意挖掘,只能充分挖掘并實施滲透,環(huán)境保護意識就會像綿綿細雨滋潤萬物一樣,滲入學生的心房,讓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牢牢地在學生的腦海中扎根。這些對學生的終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關注環(huán)保熱點,在課堂上滲透環(huán)境熱點的動態(tài)信息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問一些簡單問題:誰能說出今天海南的空氣污染指數是多少?我國空氣污染指數最低的是哪個城市?最高的又是哪個城市?其實這些內容都是電視上每天必播的內容,但未必有學生或市民會自覺地看,通過提問,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環(huán)境問題時刻伴隨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電視上、報紙上看到的與環(huán)境相關的熱點報道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例如,我國發(fā)生的“沙塵暴”、印尼發(fā)生的“海嘯”要及時反饋給學生,讓他們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還適時地向學生宣講我國的年來出臺的一系列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如《環(huán)境保護法》、《大氣污染法》等,同時結合典型案例教育學生。例如,在生物教學中結合一些案例,讓學生討論,增強他們的環(huán)境意識。但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不能過分強調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情況,易使學生產生失望情緒,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學要注意滲透介紹大自然的奇麗多姿,令學生產生無盡向往,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無窮的愛意,如給學生介紹洲草原的獅豹專題、亞馬遜河的熱帶雨林專題、亞洲的大象專題等,還有可以根據課標具體強調:我國“裸子植物”的種類和地位,介紹我國一些特有的珍惜的動、植物,增強他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對一些某些環(huán)境因人類的破壞而變得滿目瘡痍的現(xiàn)狀,這些內容則會讓學生為我們人類的行為而產生愧疚感,進而激發(fā)保護自然,改造自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如:沙塵暴專題、拯救我們的母親河專題……總之,令我深有感觸的環(huán)境內容要給學生描述,讓學生感觸,使學生對當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既有一定的憂患意識,又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前途充滿信心。
四、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在自覺參與中滲透環(huán)境教育
自覺參與意識是環(huán)境意識的核心問題,再動聽的語言也不及親眼所見來得真切,更不及親手所為來得真實,要讓環(huán)境教育深入學生的心,只在課堂講理論、講現(xiàn)狀是遠遠不夠的,通常最有效的教育是使學生親身體驗,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在當地的行為是如何引發(fā)、防止和解決環(huán)境問題的,因此,除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huán)境教育外,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貼近現(xiàn)實,增強生態(tài)意識。”
1、開展“環(huán)保從身邊做起”活動
順手關水龍頭,少用洗潔精,選用無磷洗衣粉,少用塑料袋,盡量不用一次性餐具,拒食野生動物等等,讓學生親身體驗,這樣教育效果遠勝于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例如:我校在每個班級里都掛著由全班學生簽名的一張錦旗,錦旗內容為“人格、人品是做人的根本,我以我的人格保證,以后不亂畫、亂仍!”利用學生自己的簽名活動增強環(huán)保意識,效果遠勝于教師的教育。
2、開展“公益性活動”
結合與環(huán)境有關的節(jié)日,如“植樹節(jié)”、“世界環(huán)境日”、“世界水日”、“愛鳥周”等開展相應的活動。例如:我校學生會組織開展“認識校園的花草樹木、愛護校園的一草一木”活動,使學生在美的環(huán)境中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熱情。
3、通過“研究性學習”進行生物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調查,提高學生的生態(tài)意識、環(huán)保意識
篇2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最佳學習狀態(tài);創(chuàng)設與實施
何謂“狀態(tài)”?筆者認為狀態(tài)是一種情緒,一種情感態(tài)度?!冻壗虒W》的作者埃立克?詹森相信影響學習的兩個核心因素是:狀態(tài)和策略?!盃顟B(tài)”即學習中的精神狀態(tài);策略代表授課風格和方式。但是教師往往忽視了“狀態(tài)”。學生在未準備學習的狀態(tài)下,課堂教學便成了教師的獨角戲,學生被動參與,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更為嚴重的是,課堂上學生長期處于這樣一種“不在狀態(tài)”的狀態(tài)下,會嚴重影響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從而導致學習的失敗。反之,上課時如學生處于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下,他們會把這種狀態(tài)延續(xù)到課后,延續(xù)到整個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甚至是終身學習上。筆者根據平時的教學體會,就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作了一些思考,總結整理了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心得和做法,以期與同行交流和探討。
一、上好新生開學第一節(jié)課,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充分認識第一堂課的重要性及其可利用的價值,為今后的教學打好基礎。常規(guī)的第一節(jié)課,教師先作自我介紹,然后是介紹英語的重要性,最后是對學生的要求和希望。這樣的方式常規(guī)可行,但不會引起學生的積極情感反映。筆者在給高一新生上第一節(jié)課時,安排了以下教學步驟:Step 1,讓學生作大膽的猜測:What kind of teacher am I?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使學生敢于大膽發(fā)言。學生猜測:You are not very young. You look helpful.You are not very strict. You like sports.教師對學生的猜測做出回應,同時也向學生展示了自己的風采和人格魅力。Step 2, 代替說明英語的重要性,筆者用了具體的例子來說明,English is fun and beautiful. 并教學生欣賞林肯演講中最經典的句子:that this nation,under God,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與漢語一樣優(yōu)美,充滿著魅力,從而激發(fā)了學習的欲望。Step 3,我在黑板上寫下一句話:Everybody’s got a mountain to climb. 然后讓學生結合英語學習發(fā)表對它的理解,學生不同的解釋最終達成一致:Leaning English is like climbing a mountain. You may feel very tired on the way, but never give up. The higher you are standing,the further you can see. When you are on the top,you will get the best view. 課堂上可以感受到學生的興奮和熱情,就這樣啟動了學生學習的初始動機,把學生引進了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中,為今后良好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開好每一堂課的頭,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
一節(jié)課開端時學生狀態(tài)的好壞往往會影響整節(jié)課的教學成敗。教師在走進課堂的時候,就應該注意學生的狀態(tài),采用靈活適當的方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點燃他們的興奮點,使他們快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中。
1.問候方式
傳統(tǒng)的上課問候形式較呆板,筆者每堂課采用不盡相同的即興“寒暄”。例如: Hi,ladies and gentlemen,nice to see you again. Is everybody OK today?Look,what a nice day!You must be very happy today because tomorrow is the weekend. Did you enjoy your weekend?等。每逢節(jié)日時,就帶給他們節(jié)日的問候,記得有一年教師節(jié),走進教師,學生剛上完數學課,一臉的疲倦,無人對我說Happy Teachers’Day,這時我便大聲地對全班說:Hi,guys.Happy Teachers’Day.結果全班爆發(fā)出哄堂大笑,一掃剛才沉悶的氣氛。有時這種即興的問候還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課。這小小的課前問候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活躍了課堂氣氛,并讓他們快速進入準備學習的狀態(tài)。
2.課前3分鐘激趣
上課剛開始的幾分鐘學生注意力仍沒集中,我經常利用趣味性較強的猜謎、笑話、音樂、諺語、Ace Sentences等來促使學生快速進入積極愉快的學習狀態(tài)。如文字游戲:Do you think I’m pretty or ugly?聰明的學生馬上就會回答:You are pretty ugly. 然后我就會說:“really?I’m so sad to hear that I’m a pretty ugly woman.”全班同學反應過來后,大聲地說:“No,Lily,you are pretty.”這樣的經歷讓學生和老師都非常開心,它不僅會給本節(jié)課帶來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長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
三、在常規(guī)的英語教學中穿插一些非常規(guī)課型
常規(guī)的英語課是指以教材為基準,按教學計劃開展的聽說課、閱讀課、語法課、練習課等常規(guī)課型。非常規(guī)課型指的是用來增加興趣、了解文化和陶冶情操的一種在適當的時間穿插于常規(guī)主流課型間的特殊課型,如英語歌曲教唱課、名人演講觀摩課、電影片段欣賞課、模仿表演課或某個專題的西方文化介紹課等。如以動物的比喻為主題,講述英漢兩種語言動物比喻文化的差異。課前讓學生作準備,課上分享交流。學生呈現(xiàn)了:as busy as a bee;as timid as a rabbit;like a cat on hot bricks;as proud as a peacock;the lion’s share;paper tiger等好幾十個短語句子并進行了分析比較。非常規(guī)課型看似脫離了教材,事實上由于學生的興趣高漲,主動參與,學習的效果非常好。
四、盡量使語法課教學真實化、生活化
語法課通??菰锓ξ?,將語法學習真實化、生活化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的興趣。如教I thought that...but...的句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該句型描述他們在開學之前對新學校或新同學的看法。學生的造句有:I thought our head teacher would be very old and strict, but she is very young and nice. I thought there must be many pretty girls in our class, but...教must 表猜測的語法時,恰好班上一學生生病在家,便用該生舉例:He must be at home now;He must be sleeping in bed now.He must have seen the doctor.等。只要教師肯用心準備,幾乎所有的語法教學都可以用真實的、生活化的情境來實現(xiàn)并達到理想的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對知識對學習的態(tài)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教師的態(tài)度。”教師是學生能否形成最佳的英語學習狀態(tài)的關鍵因素?!鞍褜W生引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具備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興趣”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有待同行們共同努力,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徐呂和.試論外語教師的指導和啟發(fā)作用.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8-07.
[2]李金霞.如何進行高效的高中語法教學.基礎教育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03.
篇3
關鍵詞:初中語文;表達能力;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5-293-01
如今,社會對于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不斷攀升,因此,要想符合社會的要求,就必須要有強大的綜合素質。表達能力在個人綜合素質中的占比越來越高。個人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初中生正是形成個人表達風格的年紀,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大力度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將會介紹如今的初中語文課程講授過程中關于學生表達能力培養(yǎng)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有效的提升初中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初中生語文課程學習中關于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
現(xiàn)今,學生處于應試教育的洪流中。學習的目的只為考試取得好成績,由此考取更好的學校。這也成為了許多家長和教師的最大目標。正是由于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學校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存在著許多問題。
1、教師觀念陳舊,沒有及時轉變教育重點
大部分教師目前的工作還是以提高學生成績?yōu)樽畲蟮哪康模鲆暳藢W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在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仍然在盡力讓學生死記硬背下許多范文來提高作文成績;也依然單純地將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理論的傳授給學生,沒有很多機會讓學生練習如何正確使用這些手法,也沒有花費學時來告訴學生如何在與別人交流時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這是目前培養(yǎng)初中生表達能力存在的最大問題。
2、家長意識淡薄,沒有營造良好的表達氛圍
對于家長來說,將學生送入學校,都是為了其能夠有一個錦繡前程。家長的這種意識無可厚非。然而,空有良好成績卻不懂溝通,我們相信,這樣的"人才"并不能夠在如今社會上有更好的生活。和家長能夠有效的溝通也是個人能力的一種。若家長能夠重視學生表單能力的提升,主要是與人溝通方面,而不是單純地、技巧地寫作文式表達,那么學生與教師也就自然而然的重視提升表達能力了。
3、學生觀念薄弱,沒有主動鍛煉表達能力
在教師和家長聯(lián)合營造出來的應試氛圍,學生學習時并不會將學習重點放在自身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上。他們想法設法的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以期望能夠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表揚與鼓勵。他們甚至沒有想過要培養(yǎng)自己的綜合素質,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初中生如果不能樹立好培養(yǎng)表達能力非常重要的意識,那么,即使家長與教師為其提供了良好的表達氛圍,也是枉然。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有效措施
上文中介紹了提升學生表達能力存在的各種問題,現(xiàn)階段,在初中語文教學內容中加大力度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并能夠容易地一蹴而就。那么,采取有效的措施就成為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當務之急。以下將具體介紹如何有效提升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達能力。
1、轉變三方觀念,充分重視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
這里的三方指的是:教師、家長與學生自己。無論理論知識有多么豐富,也無論我們心中如何明白良好的表達能力在今后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只要我們的觀念不改變,依然不重視這方面的教育與培養(yǎng),那么,有再多解決措施也舉步維艱,難以實施。例如:在教師方面來說,教師完全可以將教學內容與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有機的結合起來。以《阿長與》這篇課文為例,在文中有一段描寫主人公阿長與作者交流的片段,其中包括除夕時候,阿長對作者的主婦以及眾人對阿長的祝福。這是這篇課文描寫非常生動的片斷,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呢用自己的話來復述這個故事,爭取達到一樣的生動有趣。這樣,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印象,還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家長與學生自己也是如此,創(chuàng)造氛圍主動練習,才能夠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2、學校加以重視,舉辦活動吸引學生參加
如果只是教師、家長與學生單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這時,學校必須站出來,為學生提高其表達能力創(chuàng)造更大的平臺。例如:學??梢耘e辦演講比賽,若以"母愛"為主題,則可以鍛煉學生向父母表達愛與感恩的能力與勇氣;若以"風景"為題,則可以鍛煉學生描述自然地理環(huán)境與風景的能力。此外,學校也可舉辦辯論比賽,比賽的主題就為"初中生是否應該提高自身表達能力",若活動能夠成功舉辦,學生自然就可以在其中了解到提升表達能力的重要性與意義。同理,學校還可以開設相應的課程,在不影響正常教學進度前提下,在新開設課堂上教導學生如何開發(fā)自己的思維,與不同身份的人如何交流。在這其中,教師要采取措施鼓勵學生克服心理障礙,主動地、勇敢地與人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最重要的是,在這類課堂上,學生可以就任何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鍛煉自己的無主題表達能力。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情境,在不同情境中確定不同主題,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可以讓學生在思想上明白了提高表達能力的意義,又可以在行動上鼓勵學生主動交流、主動表達。
篇4
中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他們愛聽愛看有趣的故事。教師可以抓住青少年這一特點,針對教學內容,從與課題有關的趣聞軼事出發(fā)導入新課,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所學新課產生濃厚興趣。同時,授新課前,花極短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入勝的故事,顯得親切自然,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學習。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針對所講內容,提出一個或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集中,積極地期待著問題的解決。這樣導入新課,能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感,增強講課的吸引力。
古代教育家朱熹說過:“教人不見情趣,必不樂學?!边@說明情感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語文的教學中更是舉足輕重。每個學生都擁有一個色彩斑斕、撲朔迷離的情感世界。中學語文作為人文學科,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這是因為語文本身蘊含的理念和情感,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語文教師,應該善于利用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抓住情感教育這一要素,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激活學生的情感細胞,引導學生游歷知識的樂園,采集豐碩的果實。
一、教師只有“動情”,用自己的激情才能感染學生
要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富有情感的人。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fā)展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發(fā)展和培養(yǎng)好別人的情感?!北R梭也指出:“在敢于擔當培養(yǎng)一個人的任務之前,自己就必須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苯處熦S富、純潔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學生的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始終把握自己的情感。按照心理學中的情感轉移的原理,教師先入情――動情――析情――移情。根據這一感情發(fā)展過程組織教學就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語文教材,往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為學生展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通過學習語文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主觀感受,是內心情感,是個人見解和人生觀。教師如果在教學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學生在情感上與課文的情感產生共鳴,就會大大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語文教學可通過“入畫――入情――入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入畫,即以畫導入,讓學生進入畫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畫將學生導入課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讓學生由情明理,認識到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如教學《白楊禮贊》就可采用這種方法。
眼睛是心靈之窗,臉面是心靈之鏡。師生的面目表情、動作神態(tài)是一種動態(tài)的無聲語匯,它蘊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師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顯點”。課堂教學時,教師應根據教材提供的情感線索,恰如其分地讓學生運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動作神態(tài),直觀、形象、真切地進行情感體驗,產生共鳴。
二、教師只有創(chuàng)設情境,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中學語文中有的課文情感因素與教學效果關系異常密切,教學這類課文,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情境,力求做到動情而講,使學生情動、境達。在教學中教師如能恰當運用錄音、圖片、攝影、幻燈、音樂、語言描述、動作演示、實驗等方式,創(chuàng)設與渲染情境氣氛,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之耳聽目視,口誦心動,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中,從而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如讓學生欣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古色古香的圖包含了太多的美,上課后,我先板書課題,在學生對這幅圖有初步的了解后,我引導學生看圖,特別是圖的長、高和圖上人物數量及牲畜數量,以畫面展示來展現(xiàn)課文內容,從而創(chuàng)設出“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情境,真實而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時的歷史文化,使孩子們不僅對圖有了一種佩服的感覺,還進一步感受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源遠流長。把相似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是喚起學生情感的好辦法。如教學《濟南的冬天》可讓學生回憶故鄉(xiāng)冬天的景色;教學《春》時,可讓學生回憶過去與好友踏春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和當時的愜意心情。這樣,學生能觸類旁通,深刻地體會課文的情感。教學中,教師可抓住文中的重點加以點撥,這樣,就能使學生一下子領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學《賣炭翁》時,教師可就“心憂炭賤愿天寒”的“愿”字,剖析賣炭老人復雜的情感世界,激起學生對賣炭老人的同情和對官僚的憎惡之情。可見,創(chuàng)設情境是激發(fā)學生情感,提高朗讀興趣,使其樂于朗讀,勤于朗讀,進而善于朗讀的好方法。
三、教師只有讓學生反復誦讀,才能喚起學生的情感
篇5
興趣是一個人探究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積極態(tài)度,是一個人優(yōu)先對一定事物發(fā)生注意的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那些對外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把學習外語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個認識活動激活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學習質量。實踐證明,學生對所學內容越感興趣,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越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獲取更佳的教學效果。
1.初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1)學前階段,學生對英語學習有一種新奇感和神秘感,對英語學習充滿了向往而興趣高漲。(2)在學習字母、音標、單詞的階段,由于學生學習心理上的超前意識破壞了心理平衡的狀態(tài),會導致興趣下降。(3)在學會了一些基本句型后,因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又會使他們的興趣有所上升。(4)在進入學習基本語法階段后,會因為語法規(guī)則多,嚴謹,要求精雕細琢,學生出現(xiàn)畏難情緒而使興趣下降。(5)到學習篇章結構時,由于學生渴求新知識產生的結果,如希望了解異國文化等,興趣又呈上升趨勢。
2.培養(yǎng)和維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2.1 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與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得益彰,互為基礎。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中,基本是教師"一言堂",學生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興趣的成分可謂少之又少,學習環(huán)境也就談不上輕松愉快。就多數學生而言,如果對課堂不感興趣,就可能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致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由此可見,課堂環(huán)境的輕松與否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的學習成績都影響巨大。教師有責任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然后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做到儀表灑脫,精神飽滿,語言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規(guī)范、漂亮,盡可能利用每一個細節(jié)來感染學生,讓學生能夠以愉悅的心態(tài)參與每一堂課。同時,建議更多地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利用青少年學生關注、關心的一些內容,通過互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DIY教與學。此外,還可以在晚自習等時間靈活安排,組織學生觀看一些積極上進的英美原聲電影、喜劇等,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個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
2.2 講求導入和結尾的藝術性。古語云"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講的是成功主要靠學習者自身的努力與付出,但也充分說明了"引進門"的重要性。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外語學習尤其需要有一個好的"引進門"的過程。當然,語言總是和情景連在一起的,尤其是英語教學,有了情景學生才會印象深刻,學得才有趣,掌握也才準確。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成為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要讓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一堂課其實就是一件完整的藝術品,不僅要有一個好的開始和發(fā)展,還要有一個好的結尾,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講求導入的藝術性,并根據不同的情況,于下課前給學生設置一個新的"懸念",留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讓學生小結一下課堂主要內容等,主要是給學生預留下足夠的思考與回味空間??偠灾?就是每一堂課都要讓學生始終學得輕松愉快、興趣盎然。
2.3 精心組織活動。課堂交際化的關鍵在于活動,沒有活動,教師只好唱獨角戲。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通過生動活潑、情感交融的活動,可以將聽、說、讀、寫訓練融入其中,讓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感悟語言,最后能夠自由地輸出語言。英語教學的活動可以有很多,如教唱英文歌、制作單詞卡片、模擬情感訓練、做競賽式游戲、開英語晚會等。例如,在學習物主代詞、尋找失主時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教師手里拿著一支鋼筆問一個學生:Excuse me,Is this your pen?學生回答:No,it isn't.老師說:Oh,Who is it?然后再問第二個學生……這樣學生掌握了物主代詞的用法,而且他們置于英語的語境中,激發(fā)了愉快的情感,使他們產生了興趣。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把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背景有機地結合起來,選取學生既熟悉又感興趣的素材,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努力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運用所學的語言成功地達到某種目的的愉悅,感受到英語的魅力,以保持興趣。
篇6
一、課前準備是學生主動參與的保障
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把教學內容分解為漢語、拼音、識字、寫字、閱讀、作文、聽話、說話等若干知識點,依照科學的系統(tǒng)編入教材之中,各類知識都環(huán)環(huán)相扣,各類知識都相互搭配,存在有機的聯(lián)系。編排的知識應顧及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階段,分量適當,難易適度。在這個框架下,安排與知識相匹配的優(yōu)秀選文,以及精彩插圖和設計的習題,這為學生獲得知識汲取營養(yǎng)提供了依據。
(一)上課前讓學生多觀察與課文有關的實物。例如,圖片、書等,引導學生開展有目的的活動,從而形成豐富的認知表象,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更有助于課堂中的學習。
(二)課前準備活動能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參與感知,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愿望,從中獲得大量的資料,為課堂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了最佳的主體性實踐平臺,也為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打下了基礎。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關鍵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币箤W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我們的課堂就必須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最為合理的模式應該是營造富有趣味、生動直觀、寬松愉悅的氣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全面、全程參與。
(一)在游戲中學習。游戲適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利用游戲開展學習能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遵循學生的這一年齡特點,嘗試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運用聽兒歌、猜謎語、講故事、小競賽、做游戲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導入新課,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二)想象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進入學習。運用插圖、PPT、視頻設置情境,通過畫面展開想象,與課堂教學內容聯(lián)系起來,請學生扮演角色、參與故事,學生看著真切的畫面,就會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時,他們的想象就像插上了翅膀一樣思維非?;钴S,課堂氣氛達到了,這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了解了事物特征,通曉了事理,深化了認識,由此“熟能生巧”的境界便因演而生。這樣語文“難教”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三)創(chuàng)編課本劇,啟發(fā)學生思考,在學習中培養(yǎng)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小學生天真、好動、好奇、好模仿,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自我發(fā)展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能分享到學習的喜悅??梢詥?、聽、學、演、觀同步實施,將創(chuàng)新思想滲透在課堂教學之中。如:課文《獅子和鹿》,教學時可以打破過去那種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先出示獅子、鹿的頭像圖片,教師提出:這是誰?引入新課,指導學生初讀課文,讀后問,故事中是誰?他們在做什么?學生思考,相互討論,回答疑問。初步幫助學生產生聯(lián)想,然后教師把課文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學生聽,然后讓學生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組織學生分別扮演不同角色進行表演。
教學方法既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又能激發(fā)其求知欲,在加深其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間互相幫助的合作精神,運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懂教材內容,更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問、聽、學、演、觀的權利,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真正學會了“如何學習”,達到“由教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三、拓展應用空間為學生主動參與創(chuàng)設條件
拓展應用學習是由課內語文教育向外延伸的,是課內語文教育的繼續(xù)與補充。拓展應用學習可以打破教室的約束,讓學生走出學校,走進家庭,走向社會;也可以突破課本的限制,延伸書報、轉向影視,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參與機會和更多的學習機會。如體驗營、讀書會、社團演出等為語文教育活動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舞臺。這個大舞臺對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參與合作意識,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事實證明,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不再單純地給學生填裝知識,而使他們具有獨立學習能力,多給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思考和實踐應用的空間,多給學生一些自我展現(xiàn)的機會,讓學生全程、全方位地參與到有效教學過程中,促使他們主動和諧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高中語文;激發(fā);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2-0046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學好其他學科和今后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笨梢?,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但語文學科的現(xiàn)實地位尷尬,現(xiàn)實狀況令人擔憂。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歸結起來,主要在于語文教學的單調刻板、盲目追求成績,不注重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抑制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沒有真正發(fā)現(xiàn)語文價值之所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虼耍ぐl(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已成為目前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學生只有具備強烈持久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才會進行自主學習。語文學科是一門內涵豐富的學科,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值得大力探討和研究的。
一、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欲望要從導課環(huán)節(jié)開始
興趣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指向性,導入環(huán)節(jié)位于一節(jié)課的開頭。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得好,就能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本課學習欲望,畢竟,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開課時,根據學生情況以及本課內容,或講一個笑話,或講一個故事,或提一個問題,設計一個懸念,或講一則奇聞趣事,或展示一幅畫面,或做一個演示……總之,力求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例如:講蘇軾的《定風波》時,筆者先用幻燈片展示了當代著名散文家劉艷琴女士《來生便嫁坡》中的一段文字,讓學生欣賞。然后激發(fā)學生去思考:一個已逝千年、一生坎坷落魄不定的文人,究竟用什么扣動了一位才貌雙全的現(xiàn)代女子的芳心?學生就迫不及待地帶著自己的猜想,與筆者共同走進了坡,到蘇軾的《定風波》中找答案。再如,講《孔雀東南飛》時,筆者先給同學們播放經典旋律《梁?!罚寣W生沉浸在審美體驗中,感受那蕩氣回腸的愛情絕唱。使學生為之所動,為之所感,產生情感共鳴,吸引學生進入新的教學境界。又如,在學習蘇洵的散文《六國論》時,采用以舊代新法,結合以往學過的賈誼《過秦論》進行對比導入,因為兩篇文章堪稱“史論雙壁”,通過對賈誼的《過秦論》的學習,同學們已經知道秦王朝的滅亡在于“仁義不失而攻守之勢異也”,那么,再由《六國論》的學習讓學生思考兩篇文章在主旨、寫作目的和創(chuàng)作風格上的異同點,這樣不僅讓學生明確了兩篇文章的風格,回顧了舊有知識,也提示了學生對新課的注意,從而更好地投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中。
蘇霍姆林斯基說:“思維是從吃驚開始的”。學生越驚奇就越想知道,思維就會越積極。的確,這在教學實踐中就得到了證實,教師精心地設計課文的導入環(huán)節(jié),采用恰當的方法去撥動學生的心弦,就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相信對課文的學習會起到帶動作用,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重點在于發(fā)掘教材的意蘊魅力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源于需要。人們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感到需要,就會熱心于接觸、觀察這件事物,積極從事這項活動,并注意探索其奧秘。興趣又與認識和情感相聯(lián)系。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沒有認識,也就不會對它有情感,因而不會對它有興趣。反之,認識越深刻,情感越熾烈,興趣也就會越濃厚。所以,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長期、最好的方法,還應是立足文本,認真鉆研教材,發(fā)掘課文深含的意蘊魅力,以深刻學生的認識,加強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以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如講魯迅的小說《藥》時,對于革命者夏瑜的斗爭悲劇性原因的分析:有人說是群眾過于愚昧,不理解他從事的革命,也不支持他的革命行動;有人說是當時封建勢力強大,夏瑜所代表的革命力量過于薄弱;也有人說是以夏瑜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者們不宣傳革命,脫離群眾,群眾不能理解革命。那么,造成夏瑜的人生悲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魯迅并沒有明確告訴大家。這就需要我們師生披文入理,借助已有知識和豐富想象,深入發(fā)掘文本的內涵,從文章中自己找到最佳答案。這就帶動了學生的求知欲和自我認同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要從教學語言切入
教師的語言是教學的靈魂,對于語文教師而言,語言表達更是教學藝術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效果。蘇霍姆林斯基在專門論述教師要有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時說:“你將在自己的整個教育生涯中當一名教育者,而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笨梢?,語言是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最主要、最經常的一個因素。心理學研究還表明,最能引起人類興趣的就是對感官富于刺激的語言。前蘇聯(lián)生物學家巴浦洛夫創(chuàng)造了兩種信號系統(tǒng)學說:第一信號系統(tǒng)和第二信號系統(tǒng)。前者以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體刺激如:聲、色、味的刺激,作為信號系統(tǒng),這是人類與動物所共有的;后者以語言作為信號系統(tǒng),這是人類所特有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掌握語言作為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規(guī)律,注意使用那些對感官富有刺激的語言,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就能打破沉寂的課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文本的語言之美,不僅是賞析出來的,更是誦讀出來的。所以,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通過誦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之美,以語言的豐富意義及內涵感染學生,使學生處于富有無窮魅力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受濃郁的語言氛圍,切身體會到語言的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寫荷花的句子:“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睂⒃鹿庀碌暮苫▽懙脛e有一番滋味。通過對這優(yōu)美語言瑯瑯上口的反復品味,學生可以從中進一步理解,體味和欣賞景物美、情感美,而這美又能如涓涓細流沁入人的心脾,促發(fā)語文學習的興趣。
教師的語言要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始終。所以,教學語言不僅要充滿情感,更要幽默風趣,富有文彩。不僅要讓學生聽起來舒服、享受,像沐浴在和煦的春風中,更要讓學生能感到輕松,對你充滿了期待,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不要讓學生聽到你說話就想睡覺,就頭痛。就像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筆者曾聽過魏書生老師的一堂錄像課,發(fā)現(xiàn)他的課之所以深受學生的歡迎,他之所以受學生愛戴,不在于他的身份地位,而在于魏老師教學語言的應用,整堂課是輕松愉快、幽默風趣,文彩飛揚的。正如魏書生老師自己所講“每堂課都要讓學生有笑聲”。這種笑就會自然而然地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氣氛,在這種氣氛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激發(fā),學生可以在愉快中迅速掌握知識。
四、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要靠開展多種活動去保鮮
開展有關語文學科的各種活動,給學生一個鍛煉自己,施展才能的機會。如果害怕課程講不完,害怕學生學不會,教師一味地包辦,面面俱到地講解課文,時間久了,不僅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還會讓教師疲憊不堪,最終會兩敗俱傷!不妨組織學生開個辯論會、演講會、學習經驗交流會等,這猶如一股清泉注入學生的心田,會使他們在學習語文感到乏味時重新產生活力,找到一塊屬于自己的藍天,自由翱翔,從而激發(fā)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例如,大膽地讓學嘗試課題研究。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研究性學習小組,自己申報課題,在教師的指導下撰寫開題報告、結題報告,過程中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課題研究活動。并在學期末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結題報告會,并以質疑答疑形式召開辯論會。幾年來,學生完成了十多個課題。如《對聯(lián)文化》《神奇的漢字》《中華成語》等,對學生能力的提高,興趣的培養(yǎng)有極大的促動作用。又如,在每周一次的新聞會上,學生都爭當小記者,將自己本周利用課余時間整理的新聞信息向大家公布,并且附上自己對事件的觀點看法。話題很多,也很新穎,有的還緊隨時代步伐。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思維,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起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變得充實有意義了。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凈化了心靈,達到了知識與育人的雙重目的。
篇8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培養(yǎng);心理素質
高中階段是人生最寶貴、最具特色的黃金時期,也是學生初步走向獨立,開始實現(xiàn)第一個目標的時期。高考的壓力對他們的心理造成的影響比較大,若調整不好,會走上極端,造成許多無法挽回的格局。高中生在校一周有兩節(jié)體育課,體育教學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培養(yǎng),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社會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由于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心理行為表現(xiàn)與學習生活中的行為表現(xiàn)非常相似,下面就介紹在體育教學中的幾種心理行為表現(xiàn)。
一、心理行為表現(xiàn)
1.自卑心理:是由于某種原因而產生的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在某方面或幾方面不如他人的消極心理現(xiàn)象,具有這種心理的學生,總感覺自己運動能力或學習等方面不如人就不愿參與運動或對學習喪失信心。這種行為的產生對整個教學都有消極影響,同樣在學習上也表現(xiàn)為破罐子破摔的現(xiàn)象。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一方面,自我認識不足,過低或過高估計自己,傷及自尊都會產生自卑感,要以自己現(xiàn)有的事實為基礎來衡量;另一方面,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患有某種疾病或發(fā)育較遲緩、性格內向、有問題不肯與人交流、長期壓抑、沒有及時排解,或碰到挫折以及心理創(chuàng)傷,而懷疑自己的能力而產生自卑。例如,肥胖的學生特別害怕上體育課,他們想上又不敢上,就連最簡單的跑步,他們都怕遭同學嘲笑,久而久之,形成一上體育課就以各種理由請假,遠離體育活動,由于這種自卑造成越胖越不動,越不動越胖,進入惡性循環(huán)。這好比在校的高中生有的學生文化成績差一點,有時自暴自棄,認為自己學習成績就不如人,是因為他們沒有把精力全部投入學習中,而是投到其他方面時不時地犯點小錯,來吸引同學和老師的注意,屢錯屢犯,到最后回家反省,根本沒辦法投入學習中。
2.膽怯心理:膽怯形成的原因有教學中教師將教學目標訂得過高,造成學生害怕,認為自己達不到教師所要求的目標,就不愿參加集體練習。另外,在運動中沒有按教師的要求做好準備活動,在沒有做準備活動的情況下就進行劇烈運動后造成運動損傷,或由于學生特殊狀況,身體不良、患病、受傷、疲勞等原因,引起運動過程中反應遲鈍、協(xié)調性差而導致?lián)p傷;或由于場地設備的缺點、不良天氣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膽怯心理。例如,在學習背越式跳高的教學時,如果教師開始就定1米的高度,這樣的高度對女生來說幾乎全軍覆沒,一個都跳不過,她們看到這樣的高度就不愿試跳。同樣,在學習上老師要求最后一名的學生在下次考試中要追上班級現(xiàn)在處于第一的學生,這個目標太高學生達不到就容易喪失信心。
二、在體育教學中對高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1.幫助建立積極的自我意識,培養(yǎng)自信和樂觀向上的精神
啟發(fā)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肯定、欣賞自我,提供機會讓其表現(xiàn),特別對那些自卑感較重的學生尤其重要。體育老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幫助他們全面地評價自己,逐步樹立自我肯定的意識。例如,在男子1000米的教學測試中,鼓勵肥胖的學生只要跑完1000米,不管他的成績是多少,我們都給這樣的學生及格,這是對他們的肯定,提供機會讓其表現(xiàn),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幫助他們克服自卑。體育教師首先應通過尊重學生來引導學生尊重自己,不能用刺激的語言甚至懲罰的方式來喚醒學生的自尊心,因為現(xiàn)在的學生特別敏感,心理非常脆弱,有的愛面子,不能接受任何批評的語言,還有的家長認為自家的孩子都是最好的,老師批評孩子就會找老師說理,那是輕視他家的孩子,其實不然。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群性,促進他們社會適應力
由于現(xiàn)在的高中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這些高中生在他們的心目中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傾向,體育教學是全班一起練習的集體行為,在體育教學中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社群性。
首先要創(chuàng)設一個能滿足學生多種心理需要的良好集體,盡量避免提及某些學生的“痛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后進生多鼓勵、幫助,不要輕視、對之冷落,更要學會寬容和忍讓。同樣道理,面對文化成績突出的學生對文化成績不如自己的學生詢問學習難題時,決不能有愛理不理的態(tài)度,一定要熱情解答,還可以進一步引申相關內容,這樣他們感覺就非常好。
3.開展抗挫折教育,增強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針對學生的特點,恰如其分地給予一些鞭策的語言,借以逐步增強他們的心理抗挫力;或在課中設置一些小障礙,制造機會讓學生克服困難,并在克服困難中嚴格要求自己。同樣,在學習中教師對后進生的鞭策語言非常重要,有時能激勵學生向前,有時能讓學生一落千丈。
篇9
【關鍵詞】心理健康 心理素質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簡單來說,我認為心理健康的人,就是能夠很好的適應各種生存環(huán)境的人。總體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進意志、個性、氣質等非智能結構發(fā)展的需要,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是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素質教育的需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它是與學校心理輔導、發(fā)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測量及心理咨詢等多門學科相融合的、以實踐和應用為主的教育活動,在具體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時,應遵循科學的原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年輕一代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而提出的,它是素質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中學素質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如何在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要做好這項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義、目標、內容、途徑等。只有建立起科學的認識和正確的觀念,中學才能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注重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相結合
多數學校已經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卻機械、簡單地將之理解為課程教育或開展一、兩次轟轟烈烈的活動。事實上,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絕不是兩節(jié)課、一周或者搞幾次宣傳性的活動就能實現(xiàn)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僅靠有限的時間或空間是難以實現(xiàn)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因此,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實踐證明,只要充分發(fā)揮教師自身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鼓勵教師多動腦筋、多積累、多交流,完全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將非常顯著,同時會對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帶來巨大的促進。
二、注重與家長和社會力量的參與,共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除學校教育外,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還受到其它社會因素的制約。其中,家長作為學生成長與發(fā)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長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觀念將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還有,各種社會現(xiàn)象、社會輿論、影視文化與傳媒傳播等其它社會因素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梢?,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任務,也是全社會的任務和職責;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會的大量支持和認可,才能得到真正開展。也就是說,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應注重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獲得來自社會的支持和認可,首先應獲得來自家長的支持和認可。
三、注重學生心理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開發(fā)
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小學時期是心理潛能開發(fā)的最佳期。因此,心理潛能的開發(fā)與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它主要包括對學生進行判斷、推理、設想、邏輯思維、直覺思維、發(fā)散思維及創(chuàng)造思維等各種綜合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同時,還包括對學生自我激勵能力的訓練等,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與能動性。
四、注重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可以緩解學生的心理緊張,減輕心理壓力,避免學生產生心理異常。因此,教師應主動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給學生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愛。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有不良情緒,一定要及時談心,弄清原因,采取恰當的方法來幫助解決問題。教師經常利用課余與學生多溝通、多談話、多鼓勵、多暗示、多微笑等,都能給學生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和激勵作用。
五、注重開展豐富多彩、健康積極向上的活動,陶冶學生的心靈
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促使學生之間進行心靈溝通,就要經常開展豐富多彩、健康積極向上的活動。由于學生之間年齡相仿,所學的知識,對事物的看法沒有多大的差異,共同點多,極易溝通。教師應在班會上鼓勵學生之間開展交朋友、互幫互學和談心活動,特別是對學困生和后進生更應關心和幫助。此外,教師經常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如“學生心理健康演講會”、 “送溫暖” 、“感恩的心”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同學們都能積極投入,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六、注重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環(huán)境
篇10
關鍵詞:參與意識 教學目的 學習動機 心理障礙 師生關系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c)-0144-01
由于生物課在中學不是主科,升學考試不考或占較少分數,學生對其重視不夠,到醫(yī)學院校后,生物課屬于基礎課,又是考查課,學生依然不重視,所以作為生物課老師心里有種無形的壓力,那么采取什么辦法增強學生對生物課的參與意識,從而提高生物課的教學質量呢?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1 明確教學目的,矯正學習動機,使學生自覺參與教學活動
醫(yī)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臨床很感興趣,恨不得一進入學校,教師馬上教他們怎樣看病、開處方、打針等技術。針對這些,在生物課教學中應明確告訴學生生物課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好比萬丈高樓必須有堅實的地基。學好生物課,會為以后臨床學習打好基礎,是當好醫(yī)生、護士必須學好的一門重要醫(yī)學基礎學科。在生物學發(fā)展過程中,都可以看到醫(yī)學與生物學的密切關系。我國勞動人民在同大自然、疾病的斗爭中總結出《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傳世醫(yī)著,近代人工合成胰島素,消滅了天花等偉大成就,特別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提早完成,使得諸如癌癥、艾滋病、遺傳病等長期困擾人類的許多疑難雜癥將有望解決,使學生明確生物學與醫(yī)學各學科的關系,認識到醫(yī)學生學習生物課的重要性,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2 消除學生心理障礙,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許多同學害怕老師提問,怕回答不出或不對而出丑,產生尷尬心理。我們應該幫助他們消除這種害怕心理,即使回答不出或答不對也應予以鼓勵,就像小孩走路一樣,如果害怕跌倒疼痛而不敢學走路,那就永遠學不會走路。千萬不可諷刺、挖苦學生。向他們提些最簡單的問題,然后及時予以表揚,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自信心,從而提高他們下次的參與意識。有些同學知道問題答案,卻沒有勇氣舉手發(fā)表意見。對于這一點,我曾在一個班級搞過課前演講的活動,按照學號,每天一個人上臺演講五分鐘,內容可以自由發(fā)揮,就是要讓學生鼓起勇氣,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才,讓他們覺得每個學生在這個班級里都是不可或缺的,特長可以發(fā)揮,缺點也可以通過鍛煉而有所改進。那個學期的教學效果出奇的好,不但課堂活躍,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非常高,學生對我的感情也很深。有的甚至成為多年的朋友。
3 對待學生平易近人,拉近師生關系,從而促進學生的參與意識
老師對學生要嚴中有愛,告訴他們我們不但是他們的老師,也可以成為他們的朋友,并且在學習生活中關心他們、使學生在心里上消除隔閡,從而愿意和你一起把課上好,有些課堂紀律不好的同學,會覺得讓老師生氣“不夠朋友”而認真聽課。學生犯了錯誤,再生氣也要以和藹的態(tài)度、委婉的口氣、從關心他們的角度說服他們,讓他們覺得他們那樣做,老師很傷心。同時對他們自己未來品質的形成也有不利影響,而且對不起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多數淘氣的孩子,心地并不壞,他們即便沒有及時承認錯誤,心里也會知道自己做的不對,千萬不可圖學生的一時認錯,違心的認錯,不如不認,一定要觸動他們的心靈。
有些學生因為家庭的不幸遭遇或坎坷經歷而無心學習,我們就要想辦法幫其化解,重新燃起學習的欲望。我曾經在給學生批改作業(yè)的時候,在后面寫上一些關心的話,比如我看到的、感受到的他的不良情緒,真誠地詢問、關心,并予以開解和鼓勵,效果也出奇的好。他們甚至有了心事就寫信給我,把我當成了知心朋友。有時,心情不好,一走入課堂,所有的煩惱都煙消云散。看著學生喜悅、期盼的眼神,也能感受到他們多么喜歡這門課。這次是雙贏的課堂。
教師每天與學生打交道,學生意氣風發(fā),接受新鮮事物比較快,那么我們教師也不能與時尚太過脫節(jié),那樣就會形成代溝,不利于與學生溝通。所以教師要時刻與時尚接軌、接納新鮮事物,跟學生有了共同語言,他們才會把你當朋友,否則一味的說教一定是令學生反感的。
另外,老師要注重自己的儀表。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哪個學生也不喜歡邋遢、不修邊幅的老師。有調查表明,有些大城市的中學生公然要求女教師上課要化淡妝,因為他們喜歡漂亮的老師給他們上課,所以必要的修飾還是要有的,起碼要做到干凈、整潔、端莊、大方,避免學生因排斥老師而排斥生物課。
4 課堂教學采取形式多樣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師在備課、教學、輔導過程中,有意識地圍繞教學目標,編導豐富多彩、各式各樣、情趣濃郁、富于啟發(fā)式的內容和方法,多聯(lián)系學生的自身和身邊就有的熟悉事物,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如講血型遺傳章節(jié)時,讓本地學生先搞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血型,上課時向他們提問他們兄弟姐妹為什么是這種血型?能否出現(xiàn)其他血型?請用遺傳規(guī)律分析。學生對于關系到自身的問題及關心的問題是非常感興趣的,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也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提出一個問題,讓大家討論、發(fā)言,給出相應的評比獎勵,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大家都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并且也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5 適當進行個別幫助,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
對個別基礎較差的學生,幫助他們重新學習或復習一些相關知識,使他們的基礎知識得到提高,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這樣,他們才能對教師所教新內容感興趣,才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
總之,生物學教學中可采取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體會,僅供同行討論參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