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保作文題目范文
時間:2023-03-15 12:31: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環(huán)保作文題目,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But, because of a shortage of peop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there are some people throwing garbage everywhere, some pet, or at the side of the road. There are some busy people to go outside to eat fast food, leftovers lost carelessly. There are some people throwing paper everywhere, those paper lying on the road, just like a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of the devil. There are some factories at the thick black smoke, the sky got dark. Some factories discharge wastewater flow into rivers, leading to the river black and stink, lots and lots of fish died. Some people are disorderly cut down trees, land became bare. Without trees, the air quality is affected, many living things disappear from lack of oxygen. There are some people in the river after eating, was thrown into the river, originally the clear river water becomes dirty and smelly ditch, passing all over your nose.
For the sake of our environment, I want to be with those people say: "please don't damage the environment, or natural disaster will befall mankind. If again so continue to destroy, the whole earth will disappear. The end of the world will always be coming.
The earth is my hom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depends on everybody. Let us act together to protect our lovely earth!
我們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對我們非常重要。如果我們不愛護它,自然災害就會降臨到人類。
可是,由于人們環(huán)保意識不足,有一些人就隨地扔垃圾,一些寵物就在路邊隨地大小便。有一些工作繁忙的人就到外面吃快餐,剩飯剩菜隨手亂丟。有一些人隨地扔紙團,那些躺在公路上的紙團,就像一個個破壞環(huán)境的魔鬼。還有一些工廠冒著濃濃的黑煙,把天空弄得黑乎乎的。有些工廠里排放出來的污水流進江河里,導致河水變黑、變臭,許許多多的魚死亡。有些人就亂砍樹木,土地變得裸露了。沒有了樹木,空氣質量受到影響,許多生物因為缺氧而消失。有一些人在河邊吃完東西,就往河里扔,原本清澈的河水變成了又臟又臭的水溝,路過的人都捂鼻而過。
篇2
關鍵詞:建設項目 竣工 驗收監(jiān)測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a)-0216-01
當前,隨著生態(tài)友好型城市規(guī)劃建設和新時期環(huán)境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加強城市建設項目的環(huán)境保護管理,已成為環(huán)保行政主管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建設項目竣工環(huán)境保護驗收監(jiān)測是建設項目環(huán)境管理的最后技術把關環(huán)節(jié),也是貫徹執(zhí)行《環(huán)評法》、《污染源監(jiān)測管理辦法》等環(huán)保法律法規(guī)的重要技術依據,重要性不言而喻。
1 建設項目竣工環(huán)境保護驗收監(jiān)測的科學內涵
建設項目竣工環(huán)境保護驗收,即建設項目竣工后,環(huán)保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建設項目竣工環(huán)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進行驗收監(jiān)測或現場調查,考核建設項目是否達到環(huán)境保護要求的活動。就其實務操作過程而言,具有以下兩方面特征。
第一,系統性。除建設項目環(huán)保設施排污狀況外,從項目立項、設計、施工直至試生產的全過程也都在環(huán)保驗收監(jiān)測的檢查范圍內。
第二,動態(tài)性。驗收監(jiān)測應選擇在最不利的參數條件下進行,獲取詳實、可靠、穩(wěn)定的監(jiān)測數據,以準確評估環(huán)保設施在變化的多維變量中的運行效率。
2 建設項目竣工環(huán)境保護驗收監(jiān)測工作中的常見問題
2.1 工業(yè)生產型建設項目驗收監(jiān)測不到位
導致環(huán)境保護驗收監(jiān)測不到位的主要問題包括兩方面內容:第一,企業(yè)生產量或處理水量低于設計能力的75%,驗收監(jiān)測所得數據不準確。由于部分工業(yè)行業(yè)生產存在季節(jié)性波動規(guī)律,生產淡季時生產量往往低于設計規(guī)模的75%,這就導致污水處理設施并未經受設計水質、水量的全面考驗,驗收監(jiān)測結果無法真實反映其運轉效果。第二,忽視了驗收監(jiān)測受氣溫、試運行時間的影響。尤其是對污水處理生化處理過程中水溫20~30℃、10℃以下和35℃以上時的凈化效果未作區(qū)別檢驗,無法獲取穩(wěn)定、可靠的監(jiān)測數據。
2.2 環(huán)保設施“三同時”執(zhí)行不到位
目前,建設項目環(huán)保驗收監(jiān)測仍局限于對環(huán)境治理設施末端排放污染物及其濃度的監(jiān)測,在建設項目環(huán)保設施設計、施工和調試運行還存在有監(jiān)督缺位、執(zhí)行不到位的情況。
2.3 忽視非工業(yè)生產型及區(qū)域性建設項目的驗收監(jiān)測
就防治污染與生態(tài)保護并重的低碳經濟理念而言,非工業(yè)生產型性建設項目類型多樣,環(huán)境影響復雜,工業(yè)園區(qū)等區(qū)域性開發(fā)建設項目在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等方面表現的更為突出。因此,驗收監(jiān)測局限于對工業(yè)生產型建設項目環(huán)保配套設施的驗收,簡單地將工業(yè)建設項目的驗收監(jiān)測內容、技術要求套用在非工業(yè)生產型建設項目的驗收監(jiān)測工作上,顯然是無法滿足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的客觀要求的。
3 建設項目竣工環(huán)境保護驗收監(jiān)測工作的若干建議
在新形勢下,針對長期驗收監(jiān)測工作中暴露出的問題,我們需要創(chuàng)新治理設施竣工驗收監(jiān)測理念,將建設項目環(huán)境保護“三同時”制度落實到驗收監(jiān)測工作中來,構建完善的建設項目環(huán)境安全防控體系,為環(huán)境管理提供扎實、可靠地技術支撐。
3.1 嚴把竣工驗收監(jiān)測前置條件
要制定驗收監(jiān)測方案,斟酌竣工驗收監(jiān)測的基本條件,確定主體工程及主體工程配套環(huán)保設施應建設及實際完成運行情況,待企業(yè)生產負荷必須達到設計生產能力的75%以上后,再進行正式驗收。
工藝流程方面,應現場查看檢查企業(yè)生產工況、生產運行記錄,復核建設項目規(guī)模、生產工藝、產品等方面與項目批復的設計要求是否相符。污染物處理設施、處理工藝方面,需要對照環(huán)評報告及批復,現場監(jiān)測設施處理量與設計量、運行負荷,確定其是否符合工況要求;查看外排污水中是否有第一類污染物,等。廢氣測量方面,要從確定設備運行、生產產量及原輔材料使用量等確定生產負荷,結合設備運行電流、風機風量、設備壓力等資料綜合判斷生產工況。
3.2 嚴格控制竣工驗收監(jiān)測時機
依照驗收監(jiān)測方案確定監(jiān)測點位、頻次后,為確保采樣數據的準確性,在采樣、監(jiān)測時機的選擇上應把握以下幾點:第一,對生化處理設施的驗收監(jiān)測,應盡量選擇在最不利的氣候條件下進行,高溫工業(yè)生產污水采取降溫措施,低溫污水應采取保溫措施,將污水溫度控制在20~30℃左右;第二,準確把握采樣時間,確保各處理設施單元采樣均來自同一水體,準確計算單元處理設施的運行效率;第三,認真抽查治理設施運轉情況,在出具驗收監(jiān)測報告前要進行隨機抽測,采樣檢查主要污染物的濃度,確定企業(yè)環(huán)保設施運轉的穩(wěn)定性和達標的長效性。
3.3 開展區(qū)域性建設項目的驗收監(jiān)測和公眾參與機制的引進
建設項目環(huán)保驗收要從新型工業(yè)化的高度,從宏觀上檢查區(qū)域規(guī)劃項目的合理性、環(huán)境承載能力的可靠性、污染集中控制及生態(tài)修復措施的可操作性等內容。區(qū)域性驗收監(jiān)測項目環(huán)境影響因素復雜,在進行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時,應當就建設項目區(qū)界周圍是否有學校、醫(yī)院、居民區(qū)等環(huán)境敏感點進行走訪檢查,對照環(huán)評報告逐項落實搬遷、防護距離、生態(tài)恢復、綠化措施等,確定監(jiān)測點位,并在驗收完成后加強監(jiān)督監(jiān)測,使建設項目環(huán)境管理與污染源監(jiān)督管理得到更好地銜接。對于公眾直觀的、敏感的環(huán)境問題,可通過座談會、問卷調查表或企業(yè)公示等形式主動征求當地公眾的意見,整理公眾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并在并在監(jiān)測報告中匯總,反饋給建設單位及上級環(huán)保行政主管部門,使各項環(huán)保驗收監(jiān)測情況更為準確、全面。
4 結語
在當前總量減排的大形勢下,要實現達標驗收與總量驗收并重發(fā)展的環(huán)境管理目標,加強落實各項環(huán)保指標及減排措施,是驗收監(jiān)測工作面臨的新要求、新挑戰(zhàn)。因此,監(jiān)測人員需要不斷地學習研究,通過改進各項監(jiān)測技術及工作,客觀、公正地反映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為環(huán)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 環(huán)發(fā)(2000)38號文件.關于建設項目環(huán)保設施竣工驗收監(jiān)測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Z].北京:國家環(huán)??偩?,2000.
[2] 張強,商博.關于建設項目竣工環(huán)境保護驗收監(jiān)測數據在污染源監(jiān)管中應用的思考[C].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
篇3
自2004年開始,江蘇實行高考自主命題,至今已有七個年頭。七年一路走來,那披在高考作文題上的神秘面紗正在逐步被揭去,江蘇的高考作文命題正在以愈來愈清晰的面目展示在我們面前。
回眸七年的江蘇高考作文命題,給人最直接最主要的感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與堅持:
一是從話題作文向命題作文的轉變。命題作文已經成為江蘇高考作文題的主角。七年的高考作文題,前三年的試題均是話題作文,后四年都轉入了命題作文。命題作文日益成為主角。從話題向命題轉變,主要原因:首先,話題作文一度備受寵愛,主要是話題相對比較寬泛,給考生的束縛與限制較少,給考生以較多的寫作空間和自由,使考生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個性才情,從而讓一部分寫作能力強的考生在高考作文中能夠脫穎而出。但與此同時,因話題過于寬泛而造成考生的套作與宿構的弊端在話題作文后期日漸凸顯,從而影響了作文評分的信度。針對日漸暴露的問題,命題組予以糾正,這是必然。其次,針對話題作文暴露出的套作與宿構問題,命題作文更加突出對考生審題能力的考查,著力考查學生對題意的準確理解和把握程度,考生只有緊扣題目中的關鍵詞寫作,才能夠不偏題,這樣能夠較好地避免考生用考前精心準備的套作去蒙騙閱卷老師獲取高分,從而更有力地保證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的信度和效度。第三,命題作文在題目的關鍵詞設置上,不僅考查考生對題目理解的準確程度,同時還著力考查學生對寫作對象本身的認識、理解的深刻程度,把握得愈準確,理解得愈深刻,作文才愈可能得到高分。這樣使作文評分能體現出較好的區(qū)分度。
二是命題從最初追求作文題目本身的大氣和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逐步向簡明平實、平穩(wěn)出新轉變。首先,表現在題目本身,從“山的沉穩(wěn)水的靈動”的虛實結合空靈飄逸,到“好奇心”的平實簡明質樸精煉,體現了命題者對優(yōu)良文風的追求。從追求積淀深厚、文采浮華,逐步向追求嚴謹樸實、生活氣息濃郁的文風轉變。那種一度在高考中盛行,并深受閱卷老師青睞的,看似“文采飛揚、學識滿腹”的所謂文化散文,正逐漸失去市場。那種“在古人堆里‘討生活’,在名人典故中‘亂打滾’,到處引用名言警句濫抒情瞎議論”的華而不實的文風必須轉變。其次,表現在作文的選材方面,特別是最近三年的作文題,命題者不斷向我們傳遞著這樣的信息,高考作文的選材必須貼近自我,貼近生活,關注社會,保持與時代最緊密的聯系,強調作文一定要抒寫真實的生活,表達真實的思想和情感。不要胡編亂造。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必須從生活的源頭抓起,作文的素材源于生活,作文教學必須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提煉生活。這進一步凸顯了高考作文對整個中學作文教學的導向和引領作用。
三是關注時代社會熱點,貼近學生生活是命題者的不懈追求。從2008年的“好奇心”到2009年的“品味時尚”再到今年的“綠色生活”,連續(xù)三年的作文命題,無不緊扣時代和社會熱點話題進行寫作。這期間,盡管也遭到一些人對猜題押題和過于“跟風”的質疑,但命題者堅定不移,不為輿論所動。連續(xù)三年高考作文始終緊扣時代熱點與焦點話題展開,命題者的用意可謂十分明顯。就是要著力引導學生走出書齋,緊跟時代跳動的脈搏,關注社會生活,并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用心靈去感悟生活,用思想去思考生活,用行動去創(chuàng)造生活,再用自己手中的筆去記錄生活,讓寫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四是平實而富有張力是高考作文命題一貫保持的特點。從2008年的“好奇心”開始,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題一改前幾年作文題虛實結合比較空靈的表現形式,命題顯得平實樸素簡潔明了,考生在進行作文審題時,不再需要化虛為實,化大為小,考生只要閱讀作文題就能夠一下子抓到其中的關鍵詞,而且關鍵詞一般都指向明確,清楚明白地告訴考生命題人對作文的要求是什么,考生應該在什么范圍內寫作,寫作的著力點是什么。比如2009年的“品味時尚”,題目中的“時尚”清楚地為考生劃定了寫作的范圍,考生只能在“時尚”的話題內進行寫作,超出這個范圍即為偏題?!捌肺丁眲t清楚地告訴考生作文應該在品味、感悟與思考上下工夫。“品味時尚”不是簡單地敘寫時尚,追求時尚,而是著重考查學生對“時尚”話題認識與理解的深刻程度,使試題既有一定的限制,同時又富有張力,確保作文能夠具有良好的區(qū)分度,確保那些平時會思考、多思考和善思考的考生能夠在作文中脫穎而出。同樣,2010年的“綠色生活”,作文題中的“生活”直接告訴考生作文必須要貼近生活,必須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同時,題目中的“綠色”又給考生非常大的想象與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考生既可以從宏觀的角度切入,抒寫自我對當前全球范圍內提倡的“綠色環(huán)保”生活理念的思考和認識,做一個關注人類共同家園的21世紀公民。同時,也可以從自身的生活實際出發(fā),采取微觀敘事的方法切入,比如寫身邊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小見大表現人們的綠色環(huán)保理念:也可以寫自身對自然山水、田園風光的喜愛,在美麗綠色的大自然中獲得對生活的啟示。對“綠色”的內涵既可以作“自然綠色”的理解,也可以作“人文綠色”的領悟。所有以上這些,無論是從文章的選材立意,還是在表達方式的選用和文體選擇上,命題者都給廣大考生以非常廣闊的空間,讓考生能夠自由盡情地發(fā)揮,以充分展示考生的學識、思想和才情。
展望
為讓高考更好地指導中學語文教學,我們必須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去思考和展望。如果我們能從新課程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的高度,對江蘇自主高考作文命題進行一個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我們會發(fā)現盡管每年的作文題盡在意料之外,但細細想來又都在情理之中。因為命題者透過作文題向我們傳遞了一個又一個重要的信息,其實就是在表達命題者始終不變的追求。
一是高考作文雖然是應試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高考作文卻絕不僅僅就是為了應試。高考作文是學生語言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的綜合展示,也是對學生思想感情、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一次全面檢閱,是生活中“真人”的顯現,所謂“文如其人”。所以,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在全力抓好學生語文基礎知識與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與熏陶,中學語文教學的目標要真正定位在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這個目標上。這不僅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社會對教育應該培養(yǎng)什么人的根本要求。加強語文的人文性,突出語文的育人功能,語文教師責無旁貸。
二是中學作文教學必須走出應試教育的泥淖,回歸作文教學的本源?!吧罴凑Z文”“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的大語文觀念,在高考作文中正日益彰顯。高考作為中學教學的指揮棒,高考作文其實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中學語文教學必須引導中學生關注時代、關注社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并能用自己手中的筆記錄下自己對生活的真實的思想和情感,真正讓寫作成為我們中學生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育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時代所需要的人才。這是當前高考作文復習與訓練必須正視的問題。以往那種單單瞄準高考應試所做的各種考場作文的技能技巧訓練,只能是“末”而不是“本”,高考作文的復習與訓練千萬不能本末倒置。
篇4
俗話說:一口吃不成個胖子,一鍬挖不出個水井.同樣,議論一個道理,也不是一口氣就能講清楚的,這就需一點一點,一步一步,一層一層地進行論證,直到論點闡釋清楚,能夠使人折服為止.而如何一點點,一步步,一層層地展開,這就是寫作時的思路拓展問題.下面四種常見的開拓思路的方法是學生所必須熟悉的。
一、縱向開拓
縱向開拓,就是循著事物的內在聯系,將一個道理(論點),分成若干分論點,讓思維順著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特殊到一般,由因到果(或由果到因),由歷史到現實等的路子一步步地深入展開說理.在論證上表現為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多采用引申,層進,演繹等推理方法。高中語文第三冊魯迅的《燈下漫筆(節(jié)選)》就是縱向開拓,層層深入論證的典范。
最近給同學布置過一道老作文題《談“忍”》。如果要以“要有忍的美德”為論點,論證思路就可以這樣開拓:(1)忍是一種美德,能使人得益。因為生活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不如意的,令人氣憤發(fā)怒的事;發(fā)怒往往會使人失去理智,就會壞事,所以要提倡忍。(2)青少年情緒偏激,好沖動,尤應有忍的美德。(3)但忍是有原則,分對象,有限度的。對壞人壞事決不能“忍”。(4)忍是一種修養(yǎng),所以應從加強思想修養(yǎng)入手,培養(yǎng)忍的美德。
第一層闡述忍的原因;第二層進一步闡述普遍性中的特殊性;第三層又進一步闡述“忍”與“不忍”辨證的對待;第四層揭示“忍”的實質.這樣圍繞中心論點逐層深入地展開說理,文章思路自然暢達,論證也就深透了。
掌握這種開拓思路的方法,關鍵在于把握事物的內在聯系,逐層深入地提出分論點,并作深入的分析.同時要特別注意層次之間的邏輯關系.一般來說,縱向開拓的前后順序是不能隨意顛倒的。
二、橫向開拓
任何事物都由許多“要素”構成,都有其許多不同的側面,揭示這些要素或側面,也就揭示了整個事物。橫向開拓,就是從幾個角度去分析論證中心論點,即將論點分解成幾個“要素”組成分論點,然后逐一加以論述,最后加以歸納,得出結論.課文《反對黨八股》就采用的這種方法,將黨八股的危害分成八個方面,逐一加以剖析,最后歸納。作文題目《昨天,今天,明天》也可以橫向去開拓思路.在提出論點后,可做這樣的開拓:
(1)有的人沉溺于昨天不能不能自拔。有的人因為他有輝煌的昨天,居功自傲;有的人則悲傷于昨天的失敗或苦難(兩者結果都是渾渾噩噩度日,不再有成績)。(2)有的人老是幻想明天.有的人總幻想有朝一日成為偉人,或成為富豪,卻不屑于今天;有些人則把什么都留待明天(兩者結果都讓時間白白流失)(3)但更多的人則注重今天,珍惜今天,他們終于干出不平凡的事業(yè)。
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一歸納:昨天要讓它成為歷史,適當地回顧是必要的,但那是為了總結經驗教訓,為了今天和明天工作更順利有成效.明天是希望,是我們追求的方向,目的.不展望未來就會失去失去信心,方向和動力.但未來的美好有賴于今天的努力,所以重要的是抓住今天,珍惜今天的分分秒秒。
三、反向開拓
1、先從論題反面的現象說起,論述其錯誤或危害,在否定中指出正確的主張,以揭示提倡這種主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們很熟悉的《拿來主義》一文,就采用了這種方法.為了闡述“拿來”的主張,魯迅先從不“拿來”的現象說起,闡述“閉關主義”,“送去主義”的危害,從而確立了要“拿來”主張。
2、提出論點后,或由正及反,或由反及正,展開說理,構成正反對比,在對比中闡明主張,在比較鑒別中使論點得以論證。如課文《改造我們的學習》,就擺出主觀主義與馬列主義的截然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來加以對比,以闡明為什么要改造的道理。
命題作文??捎梅聪蜷_拓的寫法,因為命題人總是針對現實命題的。如作文題視環(huán)保》,肯定是因為現實中有不重視環(huán)保的人和事存在.再如作文題《談尊師》,也是因為社會中有不尊師的現象存在,等等??傊?這一類的作文題,都可以運用反向開拓的方法去拓展思路。
四、設喻開拓
設喻開拓,就是運用一些能和論點構成類比或比喻關系的故事,寓言,事物來活躍思路,展開論證的一種開拓方法.這種方法一般作為前面三種思路開拓的輔助,當然通篇使用這種思路的文章也不乏其例.如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就是以鄒忌受妻,妾,客蒙蔽的事來類比說理,生動地闡述了齊王也受蒙蔽的道理.而荀子的《勸學》全篇都采用了比喻來闡明道理。
篇5
關鍵詞: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個性化
當今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而最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活動則是個性化的寫作?!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因此,語文教師要以作文教學為契機,通過不同的途徑開啟少年兒童想象創(chuàng)新的大門,讓他們潛在的智慧因素活躍起來,構建學生的創(chuàng)新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學生今后寫出個性化作文奠定基礎。
一、題材選擇的創(chuàng)新
傳統的作文教學過多地強調作文的格式、技巧與字數,因此,學生寫起作文來就想方設法寫“假話、空話、大話”,沒有了寫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樣,學生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作為教師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考、創(chuàng)造性選材,拓展習作的題材,激發(fā)學生自由表達的興趣。
1.為學生想象創(chuàng)造契機
想象作文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是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開闊學生思路的一種習作方式。如,在一次習作訓練中,我讓每個學生自主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愛的作文題目,大部分學生選擇的是想象類型的作文題,比如《未來的東安》《2036年的舜德學?!贰渡裰邸撂柼诫U記》。孩子們想象的翅膀一旦展開,腦中就會浮現出新穎生動的意象,想象力便得到鍛煉,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發(fā)展。
2.為交際應用創(chuàng)設情境
交際應用作文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嘗試讓學生為家鄉(xiāng)的特產(如東安雞、柑橘)寫寫廣告詞;給班級創(chuàng)作最佳班級公約;給自己的手工制作記錄文字說明;為舜皇山森林公園寫導游詞。此外,還讓學生寫招聘啟事、環(huán)保建議書等。
3.為快樂作文提供平臺
快樂作文可以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學生自由觀察,主動參與,親身體驗,從而在快樂中自主表達個性語言。如我在作文課上開展了一次“逗笑大比拼”活動,將學生分成“逗笑隊”與“木偶隊”,要求“逗笑隊”的隊員想方設法逗笑“木偶隊”的隊員,“木偶隊”的隊員先笑者取消比賽資格,堅持到底的同學最后會被評選為“擂主”。同時,要求學生在活動中,仔細觀察對方的動作、神態(tài)、表情,等活動結束后讓學生在快樂中自由地表達。這樣教學,滿足了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與感受,讓他們的童真、童心、童趣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個性得到了張揚。
二、想象能力的創(chuàng)新
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想象能力是構成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活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
1.看圖想象
學生的聯想都具有一定的直觀性與具體性,他們想象的內容通常會以某種具體的事物來作為直接依據。比如:觀察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的一幅圖,我先引導學生瞬間看圖,大部分學生說出自己看到了兩個側面人頭和一個杯子。為了讓學生深入思考,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我鼓勵學生進一步仔細、多方位地觀察圖畫并大膽想象,孩子們的思維被激發(fā)起來。有學生將圖倒過來看聯想到:這是一件美麗的公主裙,白雪公主就是穿著這件裙子去參加王子的舞會的。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又拓寬了學生的作文思路,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
2.聽聲想象
聲音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我們可以把生活中的各種音響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無窮的想象力,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產生表達欲望。在作文課上,我們可以把“笑聲”“水聲”“喇叭聲”“喝彩聲”等這些生活中熟悉的聲音進行組合,讓學生一邊聽一邊自由地展開想象:此時此刻,你來到了哪里?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走出來后,你又會想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學生紛紛說道:聽到水聲,我仿佛來到了茂密的大森林,看到了潺潺流淌的溪流,盡情暢飲的小鹿;聽見汽車喇叭聲,我能想象出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車輛川流不息的熱鬧場面……
3.續(xù)寫想象
思維是無形的作文,作文是有形的思維,許多課文的結尾言盡而意無窮,給予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如果學生能夠大膽求異、創(chuàng)新思維,接著作者的思路繼續(xù)寫下去,可以拓展學生想象力,寫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以此來感受寫作的樂趣,如續(xù)寫《漁夫的故事》《小攝影師》《小英雄雨來》等。
綜上所述,讓創(chuàng)新成為作文個性化教學的永恒主題,以此點燃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突顯他們的特色,張揚他們的個性,為學生日后成長、為開拓創(chuàng)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巧莉.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之我見[J].教育教學論壇,2010.
篇6
關鍵詞:中小學生;半命題作文;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7-0044-02
1.新課程改革之前傳統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進行寫作的目的不正確也不明確。不可否認有的學生寫作文就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好像作文是給老師寫的一樣。老師布置了作文題目,也給了寫作的時間,如果其他同學按時交上,而自己完不成,恐怕老師不會高興。于是,便胡亂寫上一通,交上應付老師,很難想象這樣的寫作目的還能寫出令人稱道的文章。另外,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待作文的態(tài)度比較好,對老師布置的作文能認真地去寫,但寫作到底要朝哪一個方向努力,到底要達到什么目的,心中不明確。他們確實想把文章寫好,也下力氣去寫了,就是因為找不到出路,付出的努力不少,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寫作的興趣也就消失殆盡,最后,干脆得過且過,結果可想而知。
1.2對學生限制太多、壓抑其創(chuàng)造性。學生排斥、厭惡寫作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現行寫作模式讓他們失去了寫作的快意。這一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犧牲寫作個性,不給想像力留下施展的空間。比如說在寫作手法上,是在一種完全格式化了的框架中來完成所謂的寫作。以敘事性的寫作為例:見景入境抒情升華煞尾點題,這是一般中小學作文寫作的基本格式。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承續(xù)與流傳,此格式已成為一般中小學作文寫作的唯一格式。還有在寫作內容上,是在極其有限的觀念之下來確定文章的主題。大千世界的所有一切,都生拉硬扯到這些屈指可數的主題之下,結果既使世界的豐富性無法得到呈示,也使有多種解釋的可能成為不可能。在這樣一種模式之下的寫作,當然無法指望能夠通過寫作而產生快意。
1.3學生寫作模式化。在傳統作文教學中,老師并沒有把精力放在學生觀察、思考和基本功的訓練上面,而是僅僅盯著前幾年的考題作"跟風式"的反復訓練,要么是起承轉合,要么是雷(鋒)陳(景潤)孔(繁森)張(海迪)。理論的蒼白和方法的雜亂,使學生甚至相信:只要訓練好幾個"模式",考試作文如探囊取物。我并不是一概反對掌握從范文中歸納一些為文的基本規(guī)律,只是不贊成將其泛濫而遠離真正的寫作教學。葉圣陶先生特別強調生活的積累,其次是精蘊的探求,最后才是表達的技巧。他的這些關于寫作的理論,是值得每一個語文教師認真反思的。
1.4寫作和現實生活相脫節(jié)。"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閱讀和現實生活作保障,學生寫作便沒了素材,這也就是為什么一到寫作學生就會覺得沒有什么可寫的緣故。
1.5教師要求過高,打擊學生積極性。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在傳統作文教學中,教師經常會用自己的水平去要求學生,把學生的作文改得"體無完膚"、"面目全非"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挫傷了寫作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使其更怕聽到"作文"兩個字。作文是用筆"說話",如果一個剛剛說話的孩子,父母每每"精批細改",發(fā)現孩子出語不妥,就予以指責。我們可以想象,這個孩子將來肯定會因此而少言寡語,最后成為不愛說話的人。這與教師批改一個剛學作文的學生的作文不是一樣的道理嗎?
2.半命題作文教學的實施策略
2.1新課程改革下的半命題作文教學命題策略。半命題作文教學是中小學作文教學的一個重點,而命題又是重點中的重點。命題質量的高低,決定著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快慢,反映了教師是否起著主導作用。而傳統作文教學,大多由教師命題作文。題目是文眼,如果題目命不好,則脫離學生實際,學生自然要面對稿紙,搜索枯腸,最后還是不知所云。如果命題恰好出在學生的心里,自然能喚起學生寫作的欲望,恰如暗夜里茫茫大海上的一盞航標燈,在它的引導下,學生便能駕駛著作文的小舟,駛向成功的彼岸。因此教師命題時要切合新課程改革理念,做到以下幾點:
2.1.1命題要新穎。如果命題時不顧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現實情況的變化,年年歲歲照搬同樣的題目,那么,即使有了一個作文命題序列,也不能保證這個序列的生命力。如果滿足于一套現成的一成不變的作文序列而不思索如何充實它,那么這個作文序列不久也會變得陳舊,從而影響它的質量。所以,教師命題應注意命題的新穎獨特,使其充滿活力。這要求教師多觀察生活,多捕捉信息,從而多命出些新鮮活潑的題目。如可以捕捉本地本?;驀疑鐣?焦點""熱點""疑點""難點"等問題,從學生敏感和感興趣的事物中命題,就可保證命題的新鮮活潑。
2.1.2命題要實在。如果命題大而空、虛而浮,那么學生寫來,就難以把握立意的角度,難以選用具體材料,難以謀篇構思和駕馭語言。所以,教師命題應命些具體、實在、小巧的題目,避免學生胡亂杜撰,說假話、廢話、胡話、混話、夢話、套話。
2.1.3命題要具有針對性。部分教師命題時,動機用意不明確,盲目無主,隨意命題,不僅命題時無據可依,而且也無明確功利目的。教師命題應加強命題的針對性,目的明確。教師進行作文命題時,要在某種特定情況下,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命題。如:可以針對某一現實生活命題,達到訓練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目的;也可以針對某課文或課文某單元命題,達到讀寫結合,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目的;還可以針對學生某一寫作弱點命題,以達到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2.1.4命題要切合學生實際。命題若不顧學生心理生理特點,一味從成人角度命題或不顧學生水平實際,一味從教師角度命題,那么,所命題目是難以提高質量的。如果命題視點始終未站在學生那邊,未考慮所命題目依據學生的學識水平是否能夠完成,未考慮所命題是否適合學生現有的觀察力、判斷力、思維力、聯想力等智力因素,或者說所命題目內容只是教師或成人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歷,所命題目只有教師或成人才能完成,學生即使跳一跳,也難以摘到這只桃子,那么,這樣的命題也難以保證質量。教師命題應擺正命題視點,多從學生角度命題,多替學生想想,多命些學生的智力能夠完成的題目,即命題范圍盡量是學生所見、所聞、所思、所歷、所能想象得到的。
篇7
一、引導觀察,捕捉獨特感受
心有所感,才形之于文。在作文教學中,學生常常因無內容可說而煩惱,教師也常常為學生的作文空洞無物而著急。其實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沒內容可寫是因為缺少發(fā)現的眼睛,缺乏對生活的感受認知能力。教師只有引導學生觀察認識生活,才能把多彩的生活轉化為豐富的內心世界,做起作文來才會有說不完的話。同樣,要想寫出新意、富于個性的作文,感受應該特別敏銳,能從司空見慣的東西中發(fā)現新的事物,從平淡無奇的生活中領悟哲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求異創(chuàng)新意識,不落俗套地以獨特視角認識生活。
筆者曾要求學生寫個人觀察日記,做生活的有心人,記下所見所聞所感;寫小組循環(huán)日記,交流新鮮事、新鮮物以及特別的感受;在班級開展讀報活動、每周見聞播報活動等,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提高認識,以敏銳的觀察力給寫作提供思維的材料和營養(yǎng)。
二、嘗試命題,訓練發(fā)散思維
發(fā)散思維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主導成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對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開展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十分有益和重要的。比較人教版新舊教材作文不難發(fā)現,新教材很多作文練習要求題目自擬,這無疑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我們可以改革傳統的作文教學的命題方式,把命題的權力下放給學生,讓學生說自己想說的事。
采用半命題方式。如《我嘗到 的甜頭(苦頭)》,學生可選擇的材料很多,成功或失敗,跟這些體驗有關的事情都可以寫,橫線上可以填各式各樣的內容,由“甜頭(苦頭)”這個詞生發(fā)開去,放手作文,便能條條大路通羅馬——最終達到本次作文的訓練目標。
給出某個內容,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思考,產生出大量的、獨特的新思路。如一次野炊活動后,我并沒有直接命題讓學生作文,而是先引導學生回憶和敘述野炊經過,再結合內容自由命題。學生的表現和創(chuàng)造欲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紛紛進入思維狀態(tài),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命題立意,《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嗬!這盤菜真香》《有趣的野炊》《能干的小廚師》《今天我當家》等等,不拘一格、生動活潑的命題打開了學生的思路,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三、設計載體,培養(yǎng)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金花的源泉。”的確,任何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都離不開想象,而作文則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徑,我們的作文教學就要設計一些載體,提供一些材料,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讓學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穿越時空盡情翱翔。
利用平時對生活感知的積累,展開想象。如看圖作文,可引導學生由定格的畫面想象畫面以外的無限空間,想想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周圍的環(huán)境,想象事情的來龍去脈,想象合理的故事情節(jié)甚至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豐富作文內容。如續(xù)寫,根據所給的開頭學生可以有不同的思路,每個學生循著自己的思路積極思維,充分地發(fā)展想象。
引導學生暢想未來,展開想象。如《21世紀生活暢想曲》要求圍繞21世紀生活可能發(fā)生的新變化(衣、食、住、行、玩、用、環(huán)保等方面),選擇一個方面進行寫作,文章具有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豐富,充滿趣味。教學中要利用這些契機或自行設計類似的題目讓學生練習。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大膽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四、實施辯論思維法,培養(yǎng)思維的周密性
在作文教學中,我針對學生中存在的熱點問題,出一些作文題目,如《我看交筆友》《如何過生日》《我看廣告》。組織學生在課上或課下對同一題目各抒己見,展開辯論,具體的做法是:將學生按對立的觀點分成兩組,可以由一個小組的某一成員提出觀點,其他組員不斷補充、完善同一結論;還可以由一方不斷質疑、反駁,使另一方拿出精確、毫無辯駁的答案。辯論式教學不僅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更難能可貴的是學生作文中常出現的觀點片面的現象得以改觀,許多學生能自覺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冷靜地觀察和思考問題,大大提高了思維的周密性。
五、賞析習作,發(fā)展個性語言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和工具,作文是學生思維活動等外現形式,在作文教學中的批改和講評環(huán)節(jié)中,對閃耀著學生思維火花的可圈可點之外,更要加以激勵和表揚,以促進學生個性語言的發(fā)展。我的做法是除帶領學生評點欣賞之外,專門準備一本記錄薄懸掛于教室,收錄學生的美言佳句。學生的成就感和作文興趣得到激發(fā),一旦發(fā)現優(yōu)美詞句的批注,就會喜不自禁地抄錄下來?!扒煽肆Χ埂保ㄖ敢按吨谐春幕ㄉ祝岸骨v見到了秋姑娘,興奮得不得了,有的竟笑破了肚皮?!薄岸菇堑奶僮泳o緊地纏住竹架,使勁兒向上爬,小黃花調皮地點綴綠葉間,格外惹人喜愛?!薄爸灰婟埼r的幾只小腳在空中亂抓亂撓,兩只大鉗子拼命探著,可惜它再無回天之力,只能張牙舞爪做做樣子罷了?!睂W生的這些詞句設喻精當,巧用擬人,趣味盎然,富有新意。
篇8
寫作能力已成為現代人文化素養(yǎng)的構成要素,是人的綜合素質的一種體現。對起步階段的小學生來說,讓他們不畏懼作文,打好寫作基礎,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動手寫,做生活的有心人,會動腦思考努力,豐富自己的語言及時練筆,真正地動筆寫出屬于自己的東西。
【關鍵詞】
合作 探究 實踐 綜合素質 課程改革
寫作能力已成為現代人文化素養(yǎng)的構成要素,它是人的綜合素質的一種體現。對起步階段的小學生來說,讓他們不畏懼作文,打好寫作基礎,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每個語文教師的重要責任。
教學實踐中,我們常見到這樣的情況:學生面對作文題目,或咬鉛筆頭,或隨意編造,或敷衍了事……盡管極少數學生能得到“優(yōu)”,但大多數并非真實情感的流露。怎樣改變“榨文”狀況?我鼓勵、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堅持不懈地努力:
第一,要學會動手寫。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可以說多數是樣本,尤其是新課程改革所用的教材更是篇篇皆為精品。充分利用好時機對學生進行仿寫訓練,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例如教學《可愛的草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描寫草塘美景的句式來寫自己熟悉的麥田景色;學習《頤和園》后,帶領學生參觀敬老院,運用游覽順序寫真實的參觀經歷;學習《只有一個地球》后,引導學生收集環(huán)保材料,為自己寫環(huán)保倡議書做準備……此外,讓學生把一些課文結尾補寫或者把古詩文改寫成現代文也是促使他們思考和動筆的好方法。
第二,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參與生活,把活生生的人、事作為寫作文的材料記在腦子里。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比绻麤]有一雙善于觀察生活的慧眼,沒有積累素材的習慣,怎么可能寫出真正的好作文呢?語文教師也該引導、帶領學生參加生活實踐,和家長共同努力培養(yǎng)他們做熱愛生活,關心他人,留心世事的人。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把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涌現的新鮮事和性格鮮明的人物及變化中的景色自然地記在心里。到寫相關的作文時,再把它們從“記憶寶庫”中提取出來,有目的地進行挑選,真實而具體地把自己所做、所見、所聞、所感傾訴出來。只有親自觀察,親身體驗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才能寫出“真文”。
第三,要學會動腦思考。瓦特燒水時看見壺蓋兒被水蒸氣頂起來。如果不思考其中的原因,蒸汽機的誕生不知會等到何年。同理,通過文章的敘述并感悟一定的道理才會使寫作更具生命力。我們生存的世界上,有太多耐人尋味的事物,許多思維認識的成果是從這些事物中“悟”出來的。教師引導學生勤于觀察,潛心思考,動腦筋的有心人,養(yǎng)成“以事悟理”的好習慣,自然會在生活中得到更為精辟的見解,這些見解會凝成他們的思想結晶,寫起作文來怎會無話可說?
“世事洞明皆學問”,留心觀察,細致思考,形成習慣。從細微處入手,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惡丑,使自己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就能避免對事物的認識處于膚淺的表象水平,同時還會從生活中學到書本以外的知識?!皢柕媚乔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作文路子寬了,何愁沒材料可寫呢?
第四,要努力豐富語言。豐富而生動的語言,除了通過語文課文學習積累,通過閱讀課外書進行《書海采貝》:記錄好詞好句,用好句中的關鍵詞語寫段落。更重要的是教師指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我讓班級的學生們每人準備一個小本子,一旦發(fā)現生活中有誰說了有趣味或者有道理的話語,就及時地記錄下來??梢杂涗浺粋€句子,或者一個詞語。每個星期五的下午,我會抽出一節(jié)課讓他們匯報。把個人成果展示的同時,也從別人那里獲得知識。學生們分享著資源,也分享著快樂。這樣持之以恒的結果,讓學生們養(yǎng)成了善于積累的好習慣。寫作文時,他們覺得“言之有物”,且“得來全不費功夫”。
第五,要記住及時練筆。有人怕寫文章,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平時練筆太少。其實,任何技能都是通過訓練掌握的,寫作也不例外。
多寫的好處很多,通過寫,才能發(fā)現自己掌握知識面的狹窄,從而激勵自己主動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便有更多的學問和見識;通過寫,對克服困難的體會才能加深,平時學習書本上的范文意識性才能增強,領會才能深刻;通過寫,能更好地把握寫各類文章的基本思路和常用表達方法;文字鋪就的成就感推動我更樂于寫作。
自己有這樣的感受,在鼓勵學生動手寫作時,我常常要求他們別手懶,把想寫的內容及時記下來,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至于以什么形式寫,我不作具體要求。只要是“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思,我手寫我情”,我都會在他們的作文本上認真修改,端端正正地寫上評語。以贊賞的語言去表揚他們、鼓勵他們,讓學生有事而寫,有感而寫,有情而寫。
幾年下來,對于寫作文,學生不再有精神負擔。他們把外界的信息接受和思考,真正地動筆寫出自己的東西。在各種作文比賽中,學生們獲得獎勵,他們寫作的欲望也越加強烈。
實踐證明:只要每個語文教師不厭其煩,在課堂引導學生把每一類題材的文章學明白;再不辭勞苦在課下督促和鼓勵學生養(yǎng)成觀察﹑積累﹑思考﹑動筆的好習慣。那么,作文時學生“言之有物,辭以情發(fā)”就會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開放性小學語文教學》 云南教育出版社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9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5A-0038-02
童話是一種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夸張、象征的手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jié)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童話說的是兒童的話,表現的是童心、童情、童趣,所以深受少年兒童喜愛。在小學課文中,選編了不少童話作品。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訓練的方式應當靈活多樣。教師要以學生熟悉的事物為題材,提出作文的范圍和要求,指導學生自己擬題作文。因此,如果以編寫童話故事為突破口,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一定可以讓學生在作文中言之有物。
一、開展故事會
小學階段從三年級開始有習作要求,這時候學生已經從各種渠道積累了一定的童話故事。為了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筆者經常舉行童話故事會,評選每周的“童話故事大王”。這種活動方式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能促使他們去搜集和閱讀經典的童話作品,豐富知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的想象力越豐富,所創(chuàng)作的童話故事的知識含量就更高,情節(jié)就更吸引人,可讀性就更強。大綱要求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課外與課內結合。通過引導學生積極閱讀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外童話作品,可以讓學生對童話的體裁特點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為童話的習作奠定基礎。童話創(chuàng)作離不開想象,讓兒童多讀童話作品,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能力。
二、續(xù)編童話
在小學課本里有許多童話故事,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們,他們學完后往往還意猶未盡,老師們可以在拓展的環(huán)節(jié)里要求學生把故事編下去,抓住學生想表達的機會,適時點撥和啟發(fā),輕松達到作文的最佳效果。如《小灰兔和小白兔》,教完后要學生寫小灰兔看到小白兔自己動手種的菜后,會怎么想、怎么做。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感悟,續(xù)編起來就得心應手。又如《七顆鉆石》一文,在作者筆下,水罐變得如此神奇,隨著作者豐富的想象而發(fā)生一次又一次的變化。文中小姑娘找水時曾累得睡著了,你認為這個充滿愛心的小姑娘會夢到什么呢?請學生聯系上下文,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幫作者編這段故事。這樣,學生大膽想象,使文章更豐滿。再如筆者教完《賣火柴的小女孩》后,設計了兩個拓展練習題,讓學生續(xù)編童話:
賣火柴的小女孩還活著……
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身邊……
此時,學生沉浸在對小女孩深深的同情中,續(xù)編起來情真意切,情節(jié)動人,故事包含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與無私的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思維品質的提高。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指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教師在教學中抓住時機,鼓勵學生想象和創(chuàng)造,保護孩子樂于幻想的天性,是非常必要的。
三、提供材料
小學生寫作文遇到的兩個最難的問題,一是感到無話可寫,二是事情寫不具體。所以筆者有針對性地通過提供童話素材,引導學生樂寫、寫具體。
(一)提供故事開頭,讓學生自由想象,把故事續(xù)編完整。如:
森林里,猴子們在盡情地玩樂,小猴子青青爬在高高的樹梢上望,為猴子們擔任哨兵。這時候它看到小熊黑黑后面跟著一只獵豹正向他們靠近……
這樣的故事開頭想象空間很大,可以讓學生先說后寫,互相交流故事情節(jié),進而大膽想象,編出豐富多彩的童話故事。老師可以提醒學生,故事中的角色可以增加,但材料上提供的角色不能刪除。對于童話故事的創(chuàng)編,學生興趣都比較濃,而且思維不會受到壓抑,在童話故事的情節(jié)安排上,每個學生都會或多或少借鑒看過的一些童話故事或動漫影視。老師一定要及時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快樂,盡情去張揚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提供故事梗概,引導學生把細節(jié)寫具體。如《快樂大使》:
動物王國的獅子國王為了讓動物們快樂健康地生活,準備評選快樂大使。烏鴉、小猴、孔雀、喜鵲都來參加競選,在比賽中進行競選演說和才藝表演,最后喜鵲因為幫助了跳舞踩不到舞點的猴子,得到大家的贊許,贏得了桂冠,當選為快樂大使。
這種作文,難就難在怎么寫具體。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從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方面把主要角色寫具體,還要指導學生注意場面的描寫,注意點與面的結合,抓住故事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jié),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將真善美和假丑惡表現出來,讓大家欣賞評價,這樣才能推陳出新,練出優(yōu)秀習作。
(三)提供詞語,串編童話。就是提供一組看似毫無關聯的詞語,讓學生用一個完整故事,把這些詞語串起來并運用到作文當中,并且要求運用得恰當、合理,不勉強,不生拉硬扯,不生搬硬套。這種形式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通過詞語的串聯,讓學生學會謀篇布局。如用“麻雀、燕子、沙漠、干涸、河流、污染”編寫以環(huán)保為主題的作文,指導學生要注意環(huán)境的變化和事物間的相互關系,然后以童話故事的形式,融合環(huán)境描寫和角色對話,把主題突顯出來。
(四)提供圖片。也就是指導看圖作文。圖片必須是適合童話習作的內容。如筆者在指導學生看《小蜜蜂和花蝴蝶》這幅圖時,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思考:這是什么季節(jié)?在什么地方?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小蜜蜂在干什么?花蝴蝶呢?他們說了什么話?旁邊的梨樹爺爺聽了他們的對話有什么看法嗎?要求注意想象它們說話的內容及表情動作。最后它們身上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嗎?是因為勤奮或懶惰的原因嗎?讓學生不僅根據圖中有的景物來寫,還可以根據圖意,大膽想象,寫畫中沒有的情節(jié)。這樣學生寫出來的內容豐富多彩,生動活潑。
四、聯系生活
作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過程。兒童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來理解他們生活的世界的,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時候往往比成年人更活躍,更豐富。因此,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善于想象的優(yōu)勢,設計多種訓練的形式,引導他們在作文天地無拘無束地創(chuàng)造和想象。如聽音樂編童話,看圖畫編童話等。而這些都離不開他們的生活積累,所以,聯系生活,創(chuàng)編童話,是進行有效作文的重要手段。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教師要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yǎng)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然后分析題意,創(chuàng)編童話。如《我是一只小燕子》《驕傲的風箏》《螞蟻與蜜蜂》《書包里的對話》《玩具的對話》《五官爭功》《文具的訴說》等作文題目都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而設計的,作文指導時可以先引導學生明確特點,分析題意,觀察思考,然后挖掘主題,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交流討論、扮演角色等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編各具特色的童話故事。
篇10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北宋時期司馬光曾這樣告誡人們。正所謂:人無德不立,業(yè)無德不興。因此,德育是學校教育的永恒課題。而語文課堂則是實施德育最佳場所,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做好育人工作呢。下面就教學實踐談一談體會與感受。
一、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進行德育教育
1、體會語言美,激發(fā)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語文教材中也有許多描寫祖國山水,名勝古籍的文章,他們優(yōu)美動人的語言似甘醇的美酒沁人心脾。如山水如畫的《三峽》;《與朱元思書》這些文章里的德育因素,可陶冶學生情操,激發(fā)其愛國激情。教學時,讓學生反復朗讀,創(chuàng)設情境撥動學生心弦,以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閱讀、感悟文本,積聚道德正能量。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越來越注重自我,以自己為中心,缺乏給予與奉獻、不懂得感恩、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教材中也不乏這方面的思想內容。如《鄧稼先》、綜合學習《獻給母親的歌》、《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等。引導學生對這些課文進行深入的理解,就能在無痕中培養(yǎng)學生無私奉獻的品格,懂得感恩、關愛他人的情懷,堅強的意志。
3、崇尚榜樣,進行理想教育。如今身為獨生子女的學生,在家庭中地位優(yōu)越,深得父輩的寵愛,常常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他們常胸無大志,理想缺失。例如,我在教學《岳陽樓記》一文時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真正的理想。在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感受古人的遠大抱負后,引導學生認識到,真正的理想不是個人貪圖享受,而是實現自己遠大的抱負,為人類謀福利。在教學《藤野先生》時我引導學生感受魯迅毅然棄醫(yī)從文,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救國救民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和啟發(fā)引導,學生增強了理想觀念,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4、在總結歸納中進行德育教育??偨Y歸納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總結歸納,使學生所學的知識系統化,同時也使思想得到升華。如我們在教學生認識生字時,總結歸納漢字的形聲、會意等構造特點,既可以突出華夏先祖的聰明智慧,又可在無形中增長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同時感受方塊字獨一無二的美,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記憶。學習《馬說》一課時,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我向學生提了三個問題,讓他們討論:首先問:“你是否想成為千里馬?”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想!”接著又問:“你認為怎樣才能成為千里馬?”同學們七嘴八舌地發(fā)表著自己的看法。之后我再問:“如果你無法成為千里馬,怎么辦?”同學們頓時陷入了沉默,接著一陣交頭接耳。過了一會兒,有學生舉起手,說:“雖然如此,也要面對現實,用自己最佳的狀態(tài),積極地學習生活?!彼脑捼A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我隨即總結本文的主題思想。同時引導學生如何更實際地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從而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在教學完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后,我結合本單元的課文給學生總結人與自然的關系,讓學生懂得在發(fā)展經濟的同時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責任。
5、利用成語故事進行德育教育。通過典型的形象,曲折的情節(jié),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吸引著學生,使他們從中受到感染和啟迪,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比如我用一個故事教育學生要懂得誠信: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后,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并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一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里去談這筆生意呢?”故事雖平淡如行云,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般的教誨。
二、在書面寫作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寫作不僅能培養(yǎng)寫作技巧、文字功夫,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增強道德意識,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和思想覺悟。在選擇作文題目時,除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興趣寫,我注重選擇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文題。例如作文《在路上》,主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中,有的學生書寫自己的成長之路,感恩于一路上的收獲、受到的關懷;有的學生書寫自己的求學之路,有困惑有奮進,有淚水有歡笑,寫得真實感人。例如話題作文《比較》,主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生活中究竟需不需要比,比什么,比的標準是什么,怎樣比等。一系列的作文訓練,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同時,在作文批語中我常結合學生文章的中心用一些激勵性的評語對學生進行道德的宣教。
三、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
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因此在實踐活動我用《我學會了……》為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最近學會了什么。為了完成這個實踐活動,學生需事先動手做,再思考如何介紹,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克服困難的品質,還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又如讓學生出一期手抄小報,當小導游介紹自己游覽過的點,大量的實踐活動拓寬了學生的課內外知識,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審美情趣,誘發(fā)了創(chuàng)造欲。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教師要讓學生學習、感悟、體驗,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教材編排體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點,捉摸透學生,著眼于把思想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活動中去,將品德培養(yǎng)與語文知識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教材中塑造的一個個鮮明的形象,講述的一件件具體的事例,表達一份份情感,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熏陶,在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同時,思想道德素質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