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的英語諺語范文
時間:2023-03-19 19:42: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學習的英語諺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If you don't learn to think when you are young, you may never learn. (Thomas Edison, American inventor )
如果你年輕時就沒有學會思考,那么就永遠學不會思考。(美國發(fā)明家 愛迪生. T.)
Natural abilities are like natural plants that need pruning by study. (Francis Bacon, British philosopher )
天生的才干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樣,需要靠學習來修剪。(英國哲學家 培根. F.).
Eternal truths will be neither true nor eternal unless they have fresh meaning for every new social situation. (Franklin Roosevelt, American president )
E永恒的真理如果不在新的社會形勢下賦予新的意義,要么就不是真理,要么就不是永恒的。 (美國總統(tǒng) 羅斯福. F.)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m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Francis Bacon, British philosopher )
歷史使人明智;詩詞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自然哲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辨。( 英國哲學家 培根. F.)
A book is like a garden carried in the pocket.書本如一座隨行的花園。
A book is the same today as it a I ways was and it wi I I never change.好書經(jīng)得起時代的考驗。
A book that is / remains shut is but a block,束之高閣的書本,無異于木塊。
A book tightly shut is but a block of paper,閉卷不讀,書同廢紙堆。
A good book is a good friend 好書如摯友。
A good book is a light to the soul.好書是人們的心靈明燈。
A good book is the best of friends, the same today and forever.好書如良 友,可相伴一生。
A hundred tricks are not so good as one well-learned trade,百藝不如一藝精。
A library is a repository of medicine for the mind.圖書館是心靈的良藥。 (repository:儲藏所,知識寶庫)。
A man becomes I earned by asking questions,不恥下問才能獲得學問。
A nation’s treasure is in its scholars.文人是國家的財富。
A single conversation with a wise man is better than ten years of study.與 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A spoon does not know the taste of soup, nor a I earned fool the taste of wi sdom.湯匙不識熱湯的滋味,博學的傻子無智慧。
A teacher is better than two books,兩本書不如一位良師。
After three days without reading, talk becomes flavorless,三曰不讀書,便覺言語乏味。
An artist lives everywhere.藝術家四海為家。
An uncut gem goes not sparkle.玉不琢,不成器。
Any book you open wi I I benefit your mi nd.開卷有益。
Art is long, but life is short.生有涯,知無涯。
Art is the illusion of spontaneity.藝術是自發(fā)性的幻想。
Art lies in concealing art,隱而不露即藝術。
As we I i ve, so we I earn.活到老,學到老。
Ask a silly question and you,I I get a silly answer.提出愚蠢的問題,就會得到愚蠢的答案。
Ask the experienced rather than the I earned.向有經(jīng)驗者請教,不要向博學之人討教。
Better wit than wealth,智慧強于財富。
Books and friends should be few but good.讀書如交友,貴精不貴多。
Books are the ever-burning I amps of accumulated wisdom.書籍是積累智慧的明燈。
Brain is better than brawn.智慧勝過力量。(brawn:體力,肌肉)
By learning one I earns how to I earn.通過學習,人可以學會如何學習。
By not forgetting past events, we can take them as guides, in future events.記取前車之鑒。
By other’ s faults, wise men correct their own.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 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 讀書讓人充實,交談使人明智。
Choose an author as you choose a friend.選書如擇友。
Doubt is the beginning,not the end, of wisdom,智慧始于疑問,而非終于疑問。
Doubt is the key of knowledge,懷疑乃知識之鑰。
Experience is a comb which nature gives to men when they are bald 經(jīng)驗是上天賜給老年人的禮物。
篇2
2、一日無二晨,時過不再臨。
3、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4、春天比肥堆,秋天比谷堆。
5、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6、春耕深一寸,可頂一遍糞。
7、陽春三月不做工,十冬臘月喝北風。
8、春天多一鋤一遍,秋天多打一面。
9、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10、寧舍一錠金,不舍一年春。
篇3
【關鍵詞】英語教學 語法應用 語言交際 文化背景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必須通過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大量的用英語進行的交流,才能培養(yǎng)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嬰幼兒學習母語時,并不在意語法,最關鍵的是要別人明白他們表達的意思。而一些成年人中的文盲,終生都不會分析句子。相反,他們都可以自如而準確地表達自己。在起初階段,新事物在其腦海中幾乎是一片空白,隨后才有理性的分析。第二語言的學習也是如此,毫無疑問,在起始階段,用一種全新的語言與人交談,這對于我國的學生來說,其難度是不言而喻的,許許多多的語法錯誤會隨之而來。然而,這些錯誤是自然且不可避免的,這時,老師應注意只要學生敢于用新學的語言進行交際,就要大力表揚,鼓勵他們的進步。
一 增強學生交際自信心
有些老師擔心,如果不及時糾正語言上的錯誤,勢必會導致日后不能準確使用這種語言,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為對于錯誤不加糾正,必然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問題。但真正的關鍵在于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進行糾正,至少在初學者模仿階段時,不斷進行糾正是不合時宜的。這在某種程序上會使學生感到失望并喪失信心。只要學生的交際能正常進行,老師就要表揚,就要鼓勵。如果在英語教學中一味地強調語法的重要性,不斷地糾正語法錯誤,其結果只能使學生感到厭倦,積極性受到挫傷。
如果在全體同學面前糾正一位靦腆同學的錯誤,也許他就永遠不會再開口講英語了。如果一位學生發(fā)現(xiàn)他的作業(yè)本上批滿了紅錯號“×”,他一定會感到沮喪,并會對英語棄而不學。因此,更好的做法是能容忍一些不可避免的錯誤。不要因為語法上的錯誤而影響其進行正常交際。
二 語言交際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一些習慣于語法翻譯教學法的中學老師認為,使用該教學法可以體現(xiàn)教學工作的有序性。他可講完一個語言點再講另一個語言點,而且可以從簡到繁地講。他可以教、可以練,可以測試,可以把教學推向新的高度,在某種程序上,這種觀點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另外一些教師則認為,語法翻譯法有很大缺陷,它對整體理解和交際產(chǎn)生了很大的阻礙作用。以“Af-ter you,madam”為例,如只知道“after”是介詞,“you”是代詞賓格作“after”的賓語。“After you”是個介詞短語,而并不真正理解短語的含義,那么知道這條短語和會分析它又有何用?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更能說明這一點,有一次,一位擔任外語教研組長的英語教師在應邀向帶領學生在該校實習的外籍帶隊教師介紹該校情況時,面對幾位美國同仁,她什么話也說不出來。無論那幾位外籍教師問什么,她的唯一答語只是“Yes”、“yes”,這使得幾位外籍教師起初感到納悶,繼而感到生氣。他們不能理解這位教師為什么只會不厭其煩地說“Yes”。這次談話后,那位教師說,她根本聽不懂幾位外籍教師的問話。但可以肯定,如果他們把所說的話寫下來,她可以分析他們所說的所有句子。另一個例子是我認為是稱職的一一名英語教師,除了讀英語單詞和課文外,無論何時何地,她都只會說漢語。她被認為是位稱職教師,只是因為她能按照英語課本清楚地解釋語法內容。這種不足,是由于她在上學時就只注重語法規(guī)則的學習而忽略了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進行交際。
由于語言的約定俗成性,許多句子從語法角度上去分析是不對的。但這些語句卻被人們廣泛地使用。語言的這種特性要求人們不需只重語法而忽視習慣用法。
例如句子“他很精神”。在本句中“精神”是名詞,“很”是副詞。按語法規(guī)則分析,名詞前不能有副詞。本語句的正確說法應是“他很有精神”。然而,當人們講到“他很精神”時,沒人認為它是個錯句。這是因為本句是約定俗成的。盡管它的詞語搭配是錯誤的,但卻可以被人理解,被人接受。因此,完全按照語法規(guī)則去分析和解釋某些語言現(xiàn)象是十分困難的。由此可見,只注重語法就只會浪費時間,而注重交際就會避免上述所講問題的出現(xiàn)。
三 文化背景對交際的影響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語言的使用形式也不同。例如,中國人常問對方“你多大年紀了?”既使與對方剛剛相識,此話也無傷大雅。而對西方人,尤其是對于女士來說,是絕對忌諱的不禮貌問題。中國人在交談時.常談到工資收入問題。
篇4
關鍵字: 語言 文化 文化差異 交際能力 語言能力 偶合現(xiàn)象
文化教學
語言教學
早在20世紀初,Sapir便指出語言與思想文化的密切關系(Lustin&Koester,1999).Gumperz 和Levinson(1996)重新審視語言相對理論,將該理論從以語言為中心轉變?yōu)橐晕幕癁橹行?。Hymes (1972) 提出語言能力包括在不同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當我們學習一門外語時,對于我們來說,避免接觸它的有關的文化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文化對語言的影響。
在中國,人們習慣于注意語言類型的研究而疏忽有關的文化知識。我國有不少的學生雖然能夠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但在交際中常會冒犯對方,引起文化沖突,造成雙方不愉快。人們一般能容忍語音或語法錯誤,而違反講話規(guī)則常被認為是沒有禮貌的。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發(fā)展,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jīng)明白訓練學生的文化感的重要性。這種關于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之間的關系正在我們新型的英語教師中展開討論。" 學習和使用外國語言不僅是一個過程的本身,也是一個接觸和知道外語的過程"。 它也要求全體英語老師應該有意識教學生語言和它的有關的社會文化知識, 努力訓練學生學習外語的敏感性。
我們曾碰到過這樣一個笑話:一位外國朋友一次參加一對中國新人的婚禮,他很有禮貌地贊美新娘非常漂亮:“How beautiful you are!”一旁的新郎忙代新娘說:“where , where”(哪里,哪里),不料這位外國朋友聽了大吃一驚,想不到籠統(tǒng)的贊美中國人還不過癮,還需要舉例說明。于是,他便用生硬的中國話說:“頭發(fā)、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巴都漂亮!”看來,要學好英語這門功課,前提條件是了解外國人的文化。
文化是語言最重要的屬性之一,語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兩者交叉滲透。人們在用語言交流思想、交換信息、表達情感時不可能脫離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交際中一定會折射和反映出一定的社會文化,這便是語言的文化功能和文化內涵。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xiàn)象,外語學習必須與社會文化緊密聯(lián)系,在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過程中,應該滲透有關國家的政治、文化、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背景知識,以達到外語教育的最終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使他們具有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的能力。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而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基礎則是語言能力。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然而具備了語言能力并不意味著具備了交際能力。越來越多的人已達成共識,即交際能力應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1.語言—指掌握語法知識:2.功能---- 指運用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3.語境--- 選擇與所處語境相適宜的話語;4。交際者之間的關系--- 根據(jù)對方的身份、地位、社會場合,說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話語;5。社會文化知識--- 語言首先是一種“社會實踐”。這其中后三個方面綜合起來就是語言的得體性。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使學習者對所學語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
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語言的外在形式和語法結構,即培養(yǎng)學生造出合乎語法規(guī)則的句子,而忽視了語言的社會環(huán)境,特別是語言的文化差異,致使學生難以知道什么場合該說什么話,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在此,語言的文化差異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作為一個重要問題被提了出來。
那么,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呢?
1.稱呼語
在中國,交際雙方即使沒有任何的血緣關系有時也使用“家庭內的”稱呼,以示禮貌與尊敬。如:小孩稱自己的父輩與祖父輩的人為“叔叔”、“伯伯”、“阿姨”、“大爺”、“奶奶”等等。諸如此類的稱呼外國人聽了不會覺得有啥親熱,更體會不到其中的敬意。他們籠統(tǒng)的用uncle 表示叔叔、伯伯、舅舅等,而且將李叔叔稱為Uncle Li, 把人的姓放在后面。一般對于男士,他們在人的姓之前加上Mr ,而在女士前則加上Miss /Mrs / Ms.如李先生被稱為Mr Li, 吳女士應該稱其為Mrs Wu.在女子中已婚和未婚的又有所區(qū)別,Miss一般專指未婚者。
2.話題
跨文化交際通常是以談話的方式開始的。中國人常會問一些這樣的問題:你幾歲了?你一個月有多少的收入???這輛車你共花了多少錢?你有幾個小孩子?等等。
英語教材JEFC第一冊(下)Lesson 16 有這樣一個對話:“How old are you, Mrs Read?”“Ah , it’s a secret.”在中國,若問那些年紀比較大的人“您老高壽?”他們一般都會自豪地告訴你他們的年齡。而西方人則忌諱這個,他們都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顯得精力充沛,尤其是婦女。他們都不服“老”,因為“老”字意味著衰朽殘年,去日無多。英美人視個人的宗教信仰、行動去向、年齡、婚戀、經(jīng)濟狀況等方面的問題為個人隱私,他們常不知道如何去回答這些問題,因而總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因此在國外,千萬不要輕易地問這些問題。明白了這一點之后,你才不會陷入尷尬。
3.體態(tài)語
中國人召喚他人走近時常用手心向下,手指向內連續(xù)彎曲的手勢,這種手勢在英語中是在使喚小動物走近時才用的;召喚他人走近外國人使用四指彎曲食指向內勾動的手勢,而這種手勢在漢語中則是極富挑釁性的。
4.問候
中國學生在問候外國人時常按本民族的習俗來問候對方,如:Where are you going ?(你去哪兒?) Have you had your lunch?(吃飯了嗎? )這幾句話在中國文化里僅僅是起寒暄問候的作用,并不是要求對方以明確的答復。但對英美人而言,其含義就發(fā)生了變化。在英語中,“Have you had your lunch?”是用來建議或邀請對方一起吃飯的意思;“Where are you going ?”不是問候語,而是一種詢問,他們會認為你干涉了他們的私事,會產(chǎn)生反感。
4.敬煙與敬酒
中國人敬煙比較頻繁,甚至當客人說不會抽煙時,還要一個勁地鼓勵對方“抽根玩玩”。英美人敬煙最多一次,而且酒席上不抽煙:抽煙前往往要說“Would you mind if I smoke ?”征得老人、女士和不抽煙的旁人的同意。英美人敬煙方式是把香煙彈出讓對方自己動手取,敬人的手是不碰煙卷的。中國人往往是敬煙者自己動手從煙盒中抽出香煙遞給人,甚至遠遠地扔給對方。在敬酒方面,英美人沒有勸酒習慣,可以提議客人喝酒,但如果客人不想喝,則完全是“主隨客便”。而中國人勸酒有時近乎是“灌酒”,非得客人從命不可,似乎不一醉就不能方休。
5.帽子
英美男士若戴帽子進入別人家是一定要脫下帽子的,否則會被看作是極大的無禮。而且帽子不可放在床上,因為死人準備入殮安葬時要戴上帽子。中國人除非表示尊敬或敬意,否則在室內不一定非得脫帽子不可。把帽子扔在床上當然不值得推崇,但在中國人看來并沒有犯什么大忌。
6.對贊揚與恭維的話
在與中國人交往時,外國人常常吃驚地發(fā)現(xiàn),當他們贊揚和恭維中國人時,中國人總是不知所措,或過于謙卑或貶低自己,甚至還反復的給予否認,以至造成了前文所述故事中的鬧劇。
7.表示關心
中國人如果看到別人生病會關心地問一下他的病情,但對于外國人而言,他們不但不會領情,還可能會生氣。因為在西方國家,他們不會輕易地給別人提出建議,畢竟他們的獨立意識比我們中國人要強。在英語中表示關心的方式一般為普通的詢問,如:You seemed rather tired ? Are you OK?
8.詞匯的文化內涵
英語詞匯在長期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對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的介紹,以防學生單純從詞匯本身做出主觀評價。如red 這一詞,無論在英語國家還是在中國,紅色往往與慶?;顒踊蛳矐c日子有關,英語里有red --- letter days (節(jié)假日)。尤其是在中國,紅色象征著革命和社會主義等積極意義,但英語中的red 還意味著危險狀態(tài)或使人生氣,如red flag ( 引人生氣的事)。還有當看到商業(yè)英語中的“in the red ”, 別以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虧損、負債。 在我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往往注重母語的、和目標語之間詞語的對等置換,從而導致曲解某些詞語的意義。如有人把“He is a gay guy.”理解為“他是個快樂的男人?!倍聦嵣希诿绹嫡Z中,“guy”常用來指“同性戀的”。英語學習者如不理解這些文化特點,就無法對某些詞匯、短語以及語法的內涵加以思考,更不用提對它們的正確理解了。這下如不懂中國文化就不可能理解“中庸之道”、“墨守成規(guī)”一樣。缺乏西方文化常識也就很難理解什么是“This is my Waterloo!”(指一次失?。?。
看來,中西方文化在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只有首先去了解了才會有的放矢地運用英語這門語言。不過,中西方文化盡管存在著許多差異,在有些地方也存在著相同之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文化的偶合現(xiàn)象。這主要是因為不同的民族在與大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會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體驗和經(jīng)歷,而這種相似性又必然會反映到語言中來。比如“披著羊皮的狼”在英語中表達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濟”是“in the same boat”;“blue print”為中文中的“藍圖”;而“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 ”可想而知就是我們常說的“三思而后行”了。因為有共通性,因此“English learners”在學習英語時就顯得稍稍有點簡單了。為什么是“稍稍”有點簡單呢?因為英語中一個單詞有好多種意思存在。如單詞“freeze”一般解釋為“結冰”,而在美國,許多人都已經(jīng)擁有了私人手槍,于是,“freeze ”在他們中間就解釋為“不許動”,如果你不理解這個意思,也許麻煩就來了。
由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它象一面鏡子,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文化,透過該民族的語言,人們可以了解到該民族的生活方式等文化特征。但是,長期以來,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在英語教學中還未能被得到清楚的認識,還是比較模糊的:一種是認為中學階段外語教學主要目的是語言知識的教學;另一種是認為目前中學教學法內容相對簡單,文化教學無從進行。新的《全日制普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外國語是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獲取世界各方面信息與進行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我們已經(jīng)知道,英語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交際能力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使學習者在與對方的交流中能根據(jù)話題、語境、文化背景等進行得體、恰當?shù)恼Z言表達。這種能力反映出學習者對異域文化的了解程度。所以,語言和語言的運用不可能脫離文化而單獨存在。就成功的跨文化交際而言,僅僅理解語言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了解文化的各個不同的層面以及對方的文化背景,這樣才能在實際交際中做到從容不迫。
文化教學其實存在于語言教學的每個階段,語言教學中的文化教學不是深不可測的難點,語言教學中強調文化教學是為了更好地掌握這門語言以進行交流。學生在學習英語和評語文化時,必然要與本民族語言與文化進行比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正確引導,千萬不能讓學生有那種“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思想,不能自我貶低,也不能自高自大。要正確看待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和語言,要正確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
文化教學的方法各式各樣,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yǎng)文化意識,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中。
1. 加強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將中西文化在稱呼、招呼語、感謝、謙虛、贊揚、表示關心 、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自覺自然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只有將學到的文化知識運用于交際實踐中,學生們才能領悟學習目標語文化的作用,才能減少學生因受母語影響而產(chǎn)生一些語法錯誤。如中文中的“鼻青臉腫”應該翻譯為“You’ve got a black eye”;而“black tea”表示紅茶的意思。
2.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了解、接觸西文文化的機會。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梢允占恍┯⒄Z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歷史和風土人情;運用英語電影、電視、幻燈、錄像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向學生推薦閱讀體現(xiàn)外國文化的簡易讀本, 以增加對英語文化的了解;邀請中外“英語通”作中外文化差異方面的專題報告;組織英語角,英語晚會等,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huán)境,加深對文化知識的實際運用。
3.提供多樣性的練習。學生學習外語時,常表現(xiàn)出難以擺脫母語的干擾,這就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反復的練習,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也從練習的角度進行強化、鞏固。Pair work , role play, group discussion 等都可能會促進學生用英語交流的積極性。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必須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重視語言文化差異及對語言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中正確運用語言,讓學生輕輕松松學英語,快快樂樂用對英語,最終達到能夠正確運用語言進行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參考書目:
1.左煥琪 《外語教育展望》 ,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何自然 《語用學與英語學習》,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賈玉新 《跨文化交際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篇5
關鍵詞: 外語學習焦慮; 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1297(2008)09-039-02
一、引言
語言學習中的焦慮主要指學習者需要用英語進行表達時產(chǎn)生的恐懼和不安心理。美國心理學家 Horwits,E.K. 于 1986 年提出外語焦慮(Foreign Language Anxiety)的概念,他認為“外語課堂學習中由獨特的語言學習過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對外語學習的看法、學習外語的感覺和學習行為等特殊的心理活動。課堂焦慮指“一個與課堂語言學習有關的,在這門語言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顯著自我知覺、信念和情感情結”。包括對英語課的消極態(tài)度,害怕課堂提問,消極課堂參與,與本族語者交談焦慮,課程落后焦慮等。
二、外語學習焦慮
心理學認為焦慮是個體在面臨可能會造成危險或威脅的情境時所產(chǎn)生的緊張、不安、憂慮、煩惱等不愉快的復雜情緒狀態(tài)。
(一)外語學習焦慮情緒的特征
進入20世紀80年代之后,二語習得研究取得了長足進展。許多研究成果對學習中存在的情感變量(affective varia-bles)與外語學習之間的關系有著比較一致的看法:焦慮是最關鍵的心理變量之一,而語言焦慮是語言習得者在語言學習中所特有的一種復雜心理現(xiàn)象。
根據(jù)課堂表現(xiàn),心理語言學家把外語學習者的焦慮情緒的外在典型表征分為三類:焦慮的一般癥狀,焦慮的比較癥狀,極端癥狀。(1) 焦慮的一般癥狀,如:身體出現(xiàn)不適癥狀,聲音變調,忘掉才學的新詞,根本不說話等。(2)焦慮的比較癥狀,其表現(xiàn)主要有:忘記答案,裝出粗心的樣子,扭動、擺弄頭發(fā)或衣物,遲到早退等。(3) 焦慮的極端癥狀,其表現(xiàn)有:回避比較復雜的句子結構,回避社交,不敢正視他人,甚至逃課,避免與老師的目光接觸,無食欲,失眠。
(二)外語學習焦慮的表現(xiàn)
外語學習焦慮表現(xiàn)以下三個方面:
1、交際焦慮,即在用目的語的交際中,因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而出現(xiàn)的焦慮。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交際者可能擔心因不能確知對方的信息而受到負面影響,從而產(chǎn)生焦慮。在交際過程中我們總是做出種種預測和解釋。而焦慮指的是對可能發(fā)生的事產(chǎn)生的不安、緊張、煩惱和擔心的感覺。
2、課堂焦慮,即英語學習者在學習中或使用英語時,因怕丟面子而表現(xiàn)出的焦慮。英語課堂是師生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學生最容易產(chǎn)生焦慮心理、影響學習效率的地方。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更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焦慮,課堂提問如果難度過大,超出了學生的知識范圍和思維能力,學生只好望而卻步,甚至放棄思考。提問如果模棱兩可,模糊不清,漫無目的,主旨不明,可能導致學生思考困難而不愿發(fā)言,有的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作口頭表達時會產(chǎn)生較高程度的焦慮情緒。
3、考試焦慮,指英語學習者因為害怕失敗而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焦慮。學生往往由于擔心考試成績不理想而產(chǎn)生焦慮情緒,而焦慮反過來又影響學習者在考試中的正常發(fā)揮。一些學生在考試之前容易產(chǎn)生較高水平的焦慮,測試后的排名也容易導致部分學生的焦慮情緒。
(三)語言學習焦慮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
導致焦慮的因素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歸于學生本身,如學生的性格,對失敗過于敏感,過分關注教師的評價,過分關注自我,擔心在文化中失去自我、失去個性,消極的歸因模式及學生學習的興趣等;另一類歸于外界因素,如英語語言本身的復雜性和難度,教學環(huán)境等。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1、交際焦慮。焦慮影響著正常的人際交往,使相互間難以溝通,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方面:使用目的語與教師或同學交談、課堂氣氛影響、與說本族語的人士交談、講不同語言的不同民族之間進行交流。焦慮的學生在口語課上,不大愿意回答問題或積極參加課堂活動。
2、課堂焦慮。學生帶著緊張恐慌的焦慮心理上課,其思維活動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就會覺得上課是一件枯燥而可怕的事情,沒有一點兒樂趣可言,注意力分散,成績下滑。課堂焦慮是學生學不好英語、厭學英語的重要因素之一。
3、考試焦慮、考試焦慮的來源主要包括:(1)擔心考砸了影響他人對自己的評價;(2)擔心自己的自我意象受到損害;(3)擔心未來的前途;(4)擔心對應試準備不足。存在考試焦慮情緒的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全神貫注于課堂教學內容,記憶力下降,因為他們自始至終意識到自己對考試的畏懼和焦慮,同時還為不能集中精力于課堂內容而著急,越是著急就越是注意力不集中,其學習效果勢必受到直接的影響。
4、自信心的強弱。自信心較強的學生能有效地克服焦慮心理,而自信心弱的學生則很難克服。自信心的強弱又與學生以往的學習經(jīng)歷密切相關。英語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自信心不足,成績好的學生有更強的自信心。
5、英語語言本身的因素。英語是一種復雜的語言。英語單詞量大,學生普遍感到記憶困難。英語語言形式多樣,語法繁雜。如動詞的規(guī)律性和不規(guī)則性;真實條件句與虛擬句式難以區(qū)別等給學生形成一種畏懼心理,使他們產(chǎn)生焦慮情緒。另外,由于缺乏目的語的文化知識,不了解目的語國家社會文化等國情知識,不了解西方人在交際中的語言、文化習俗和禁忌以及聲勢語等,學生很難理解,容易出錯,從而產(chǎn)生焦慮。
三、外語學習焦慮研究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啟示
課堂是學生和教師進行活動和交流的場所。學習者的課堂焦慮,尤其是參與課堂交際活動的焦慮與教師對課堂活動的組織方式、教師的行為及態(tài)度有關。如何幫助學生克服焦慮情緒,營造和諧、積極、健康的教學氛圍,外語教師應當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間共同的安全感。
當今語言教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團結、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際關系。要在教學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就要將教師的角色從傳統(tǒng)的權威者轉換為課堂教學中難度與強度的控制者、課堂交際活動的組織與啟發(fā)者、課堂活動的參與與旁觀者、公允而策略的評價者。
師生之間的互動安全感的產(chǎn)生有賴于教師對學生的完全信任和教師對學生個性不加評價的態(tài)度。這種信任和不加評價,可以通過許多途徑達到,其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對于學生在交際中所犯的錯誤應當容忍。
教師應該充分運用鼓勵性評價,消除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自卑感,努力喚起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鼓勵他們多說多練,及時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各種表現(xiàn)機會。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多地使用積極評價和正面評價語言,對他們在學習中取得的進步給予肯定和表揚。如“ I understand your problems … ”、“ I agree with you … ”、“ I think you should…”、“ It's a good idea…”。這樣就會讓學生感到教師放棄了一種權威感,感到自己的活動在教師不加評價、尤其是不加負面評價中得到認可,于是獲得自信,緩解焦慮。避免對學生作出負面評價,使他們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焦慮。
(二)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課堂心理氛圍。
課堂是外語學習參與者(教師和學生)進行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他們進行人際交流的社會環(huán)境。課堂心理氣氛是在課堂教學與學習過程中,由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以及教室中的環(huán)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當身體處于放松狀態(tài)時,頭腦會變得更加靈活。舒適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身心的徹底放松,對減少或消除學生的焦慮至關重要。
課前幾句簡單的問候,寒暄都能讓學生心情舒暢。為創(chuàng)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教師應積極引入交際策略,其中常用的有以下三種交際策略:1、回避與替換話題(topic avoidance\replacement);2、迂回敘述(circumlocution),用對比或舉例的方法規(guī)納出恰當?shù)亩x;3、停頓填補(stalling device),必要時給對話添加填補詞,如well,you know,as a matter等。
(三)注意課堂活動的組織形式,多嘗試合作學習策略。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 )是一種分工合作的學習方法,即學生依不同能力,混合編成若干“合作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導、共同努力學會老師每節(jié)課安排的內容,并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合作教學的關鍵是如何設計課堂的討論與合作活動。合作教學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內容的組織,什么樣的內容具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和價值,什么樣的內容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并能使學生積極地開展合作學習,因此應選擇、設計有探討價值的內容和能使學生感興趣、積極合作的內容。
結語
焦慮對外語學習的諸多方面有很大的影響,外語學習焦慮在老師的有益幫助下是可以減輕和克服的。教師要應對外語學習焦慮這一情感因素給予足夠的重視,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言談舉止,善于發(fā)現(xiàn)那些外語課堂上學習十分焦慮的學生,盡量幫助學生做好心理分析和知識準備,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緩解學生在測試中的焦慮情緒及交際中的畏懼緊張感,并注意激發(fā)、鼓勵學生,引發(fā)學生特別是差生在英語學習中追求成功的動機, 將他們的課堂焦慮降到最低限度,從而提高其英語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商務英語;語言學;學術重點;體系分析
在全球化的新時期下,商務英語成為主要的社會交際語言,在世界各種商務活動中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商務英語作為語言學,特別是應用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需要國內外學者加強對其理論體系和學術重點的研究和探索,以完善商務英語語言學的構建體系,提高其應用價值和社會效益。
一、商務英語語言學的學術重點
1.加強語言學的商務內涵
第一,商務英語語言學要依據(jù)語言學的資料庫,擴展英語語言已有詞匯的商務意義,或者將已有的英語詞匯轉變成具有商務含義的單詞或詞組。
第二,商務英語語言學要加強對商務活動中產(chǎn)生的各種行為語言進行重點研究和探索。商務行為語言就是在整個商務過程中,對具有特定意義的行為舉止進行闡釋的語言。例如在商務談判過程中,會出現(xiàn)許多種商務特定行為,主要包括詢問、商討、磋商、拒絕、接受、考慮、道歉等,對于這些具有商務事務處理的標志行為應該進行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研究。
第三,商務英語語言學除了對具有特定商務意義的行為語言進行研究以外,還要對商務過程的英語語言進行探索,以利于整個商務活動高效順利地進行和完成,其主要包括商務活動語言的形式、結構、修飾、語氣等,根據(jù)不同的商務活動要制訂不同形式結構的商務語言,還要綜合考慮商務活動所處行業(yè)的實際情況和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讓商務英語語言學更加豐富多彩。
2.商務英語語言學的具體研究范圍
第一,加強對公司人員商務語言溝通時采用的商務英語語言的研究,主要包括在商務活動中涉及的口頭、書面及正式交談時所使用的專業(yè)和非專業(yè)語言,并且涵蓋了所使用商務語言的結構、內容和風格。同時,企業(yè)內不僅商務人員需要掌握好商務英語語言,公司其他人員也要具有一定的商務英語語言基礎,這樣才能更好地控制、協(xié)調和管理商務活動的進行。
第二,企業(yè)開展商務活動時,要根據(jù)企業(yè)不同部門的業(yè)務專有屬性進行不同語言類型的研究,例如貿(mào)易部門、財務部門、人力資源部門、行政管理部門等,要加強對商務英語語言學更加深入的探索。
第三,加強對商務英語教學和學術研究的專有語言研究。這是將商務英語語言學進一步的推廣和普及,構建全面的商務英語語言體系,主要包括商務英語的教學和科研以及商務英語學術的報告、講座、編輯出版等活動,還有相關的商務英語咨詢和輔導培訓等。
第四,加強對商務英語語言在傳播過程中的特色語言研究,例如商務活動在媒介、報刊等平臺上傳播,進行報道和評論時應該采用規(guī)范合理、具有行業(yè)特色的商務語言。
第五,針對商務英語具有的國家文化差異化特性的語言研究。加強商務人員在進行國際商務活動時所必需的語言素養(yǎng)體系建設,包括文化理念、專業(yè)知識水平、語言應用能力以及人格魅力等。
二、商務英語語言學的理論體系
從微觀角度來說,商務英語語言學是屬于應用語言學類別下一門由商務和英語兩種學科的理論和實際應用相互融合、相互交叉而形成的獨立分支綜合型語言學科;從宏觀角度來說,商務英語語言學是一種新型的綜合型語言應用學科,將語言學、經(jīng)濟學和管理學三大類別的專業(yè)知識和應用技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包括:商務功能語言學、商務話語分析、跨文化商務交際學、商務社會語言學、商務語料庫語言學、商務英語教育學、英語經(jīng)濟學、商務英語研究方法等。
對商務英語語言學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理論體系是建立在對商務英語語言的本體性、應用性和人格化方向取得理論性和實踐性探索成果的基礎上。商務英語語言的本體性是指英語語言在跨國際文化商務活動中的應用特性與功能;而商務英語語言應用性是在商務過程中促進商務順利完成的語言應用策略與技巧;而商務英語語言人格化則是指商務人員進行商務活動所需要具備的綜合素養(yǎng),主要包括商務知識和英語知識,企業(yè)動態(tài)和行業(yè)動態(tài),國內文化和國際文化,口語交際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等。因此,商務英語語言學的研究應該以跨國際、跨文化、跨學科為理論基礎,加強英語語言的商務內涵,確保商務英語能夠促進商務活動的順利進行。
加強商務英語語言學的標準化、多元化、差異化體系建設,改善英語在商務活動中的應用技巧,使其得到更加準確、規(guī)范、有效的應用,確保商務英語語言發(fā)揮出自身的獨特魅力,促進國際商務活動順利高效完成,提高商務英語語言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篇7
關鍵詞: 高中英語教學 內部動機 外部動機 學習成績
一、引言
長期以來,學習動機的研究一直是國內外英語教學領域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不同類型的動機對學習的影響有明顯的差別,其中,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尤其重要。這兩種動機是密切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在推動個體的行為活動中都發(fā)揮作用。普通高中生的學習動機現(xiàn)狀如何?內外部動機對英語學習成績究竟能產(chǎn)生什么程度的影響?教師如何激發(fā)動機提高英語學習成績呢?我擬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調查與研究,期望通過內外動機的有效轉化和運用,尋求提高英語成績的有效途徑。
二、理論依據(jù)
1.武德沃斯的“驅力”理論
驅力理論指的是當有機體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在有機體的內部產(chǎn)生所謂的內驅力刺激,這種內驅力的刺激引起反應,而反應的最終結果則使需要得到滿足。20世紀20年代,心理學家用驅力解釋動機,認為行為的動力是個體內部狀況所產(chǎn)生的驅動或需要。
2.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提出的,是指熱切的期望與贊美能夠產(chǎn)生奇跡,又被稱作“羅森塔爾效應”和“期待效應”。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下意識地受到別人的影響。
三、研究設計
1.研究目的及對象
本研究目標在于揭示內外部動機對英語學習成績的影響,從而激發(fā)和轉化內外動機、提高英語學習成績,并通過對所得數(shù)據(jù)的分析、反思、總結,力求對改善高中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有所裨益。
調查對象為我校高一學生,實驗對象為我所任教高一(1)班和(3)班。
2.調查過程
在研究實施階段,我采用了問卷調查法對本校高一年級128名學生發(fā)放問卷128份,收回問卷121份),回收率為94.53%。本研究時間是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跨度為一個學期。具體研究過程為:事先將學生按照入學及幾次考試成績劃分為好、中、差三個組別,然后發(fā)問卷,按照不同組別回收。本問卷一共包括20道題目。問題1至3關于無學習動機,問題4至16關于外部動機,問題17至20關于內部動機。
3.調查數(shù)據(jù)的收集、處理與分析
表1 全體學生的問卷調查
由表1可知,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都在3分以下,而且外部動機的平均值低于內部動機平均值0.37分。這說明在被調查者當中,外部學習動機占主導地位。而無學習動機的平均分略高于3分,而且高于內部動機平均分0.08分,高于外部動機平均分0.45分,說明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有一定的學習動機,只是學習動機強弱程度不同。
表2 三組學生的問卷調查
由表2可知,學習成績與內外部學習動機很有關系。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其內部動機(2.53)明顯高于其外部動機(3.13)。學習中等的學生的內部動機(2.84)和外部動機(2.92)沒有明顯的區(qū)別。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其內部動機(3.16)則明顯低于外部動機(2.90)。
結合上面的數(shù)據(jù)可知: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有較高的相關性,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其學習動機也高。尤其是學生的內部動機越高。我經(jīng)過訪談也得知,動機尤其是內部動機,給予A組學生長久的學習熱情和動力。而C組的學生缺乏學習動機,易出現(xiàn)學習倦怠,明顯阻礙英語學習的進行。
4.實驗過程及數(shù)據(jù)分析
鑒于以上調查及分析結果,我決定進行一些實驗激發(fā)C組學生的動機。文秋芳(1996)指出英語學習首先要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與學習規(guī)劃。只要目標切實可行,成績逐步提高,興趣就會逐漸提高。所以我從學習目標著手進行了如下實驗。過程為:從所任教的高一(3)班的C組學生中挑選8名,以課文默寫為例進行實驗(高一上學期共兩冊書,六個單元,除其他聽寫任務之外,每個單元都進行了一次關于課文段落的默寫,共六次)。前兩個單元,這八位同學被要求一次性完成默寫任務,但是從第三單元開始,其中五名學生的默寫任務被分解為兩次完成,接下來的兩次默寫中,最差的一個學生可以三次完成,另四個仍然保持兩次完成一個默寫任務,最后一次默寫八個人全部一次性完成。六次默寫成績如表3。
表3 默寫成績(總分100分)
表4 測試成績一覽表(總分100分)
由以上表格中默寫成績和考試成績(表4)的變化可以看出,進行目標分解的五位學生成績變化較大,另三位學生成績則基本保持不變??梢?根據(jù)每個學生不同的英語基礎,分解其默寫目標,設定為他們努力后所能達到的分目標,然后設定更高一級的目標,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習動機。通過課堂觀察,我還發(fā)現(xiàn),不但這些學生的成績有所變化,而且其課堂表現(xiàn)有很大的變化,變得積極、主動。但是,研究也發(fā)現(xiàn),英語學習者僅僅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還不夠,還需要付諸努力,即動機和努力程度相結合,更能提高學習成績。
四、對教與學的啟示
根據(jù)對課題的調查、實驗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動機對學生成績的影響巨大。即使學生英語基礎差,通過激發(fā)學習動機和個體的努力,完全有可能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首先,目標是激發(fā)學習動機很有效的途徑,通過分解目標能激發(fā)學習動機,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但是目標一定要切實可行,不宜過高。其次,學習動機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反作用于學習。第三,學習動機加上努力程度,可以讓個體更有可能成功。第四,在學習動機之中,內在學習動機能持久、強烈地推動學習,是推動學習的內動力,相對而言,外在學習動機的作用較弱而且短暫,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轉化兩種動機,并引起學生對知識的長期的興趣,而不是短時的興趣??偠灾?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法和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習動機,學生英語學習的倦怠狀況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教與學的效果均可以最佳化。
五、結語
綜上所述,動機能有效提高學習成績,可使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熱情去學習。如果一個人有很強的動機,尤其是內在動機,他就更容易獲得成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分解目標等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多的激發(fā)動機的策略有待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177.
[2]馮寧遷.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J].中學生英語,2010(7):34-37.
[3]高一虹,等.中國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J].現(xiàn)代外語,2003(1):29-38.
[4]梁燕.情感動機與外語教學[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教育研究,2003(5).
[5]馬廣惠.學習動機和努力程度對外語學習成績的影響[J].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4):37-41.
[6]伍碧鴿.成人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行動積極性的關系研究[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第27卷第2期.
[7]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3).
篇8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 特殊性 特點 必要性 應用性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c)-0171-02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是一門在教學內容及教育體制上相對比較固定的專業(yè),面對教育體制的轉型與改革,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應當挖掘出更加可行的辦法來適應這個社會教育變革的現(xiàn)狀,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使更多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能夠走上工作崗位,為社會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漢語言文學有著非常悠久和長遠的教學歷史和良好的教學傳統(tǒng)文化,是一門專門培養(yǎng)專業(yè)性漢語言人才的學科。隨著科學的社會發(fā)展步伐的不斷前進,由于漢語言文學學科的特點和自身特有的性質,致使?jié)h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人才在社會上的需求逐漸降低,漢語言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就I率逐年遞減,就業(yè)壓力巨大。因此,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應用性已成為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育者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
1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特殊性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日益發(fā)展,社會對于專業(yè)性人才的需求量是越來越大,社會的各行各業(yè)為了使自己在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更多的經(jīng)濟利益,作為技術類專業(yè)的人才相對企業(yè)來講是非常搶手的,比如建筑業(yè)、機械業(yè)、化工業(yè)、醫(yī)學界等,此類專業(yè)的人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企業(yè)帶來直接的經(jīng)濟利益,深得各大企業(yè)的歡心。而同時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來說,由于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素,對于各大企業(yè)來說,不是很樂觀。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其特殊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其他理工類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知識,一切都是按數(shù)據(jù)來證明,而漢語言文學學科沒有專業(yè)知識很強的定義,在社會上不能在短時間內發(fā)揮出自身價值,只是作為一種隱性價值而存在。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只能稱為沒有固定職業(yè)的特殊專業(yè)。但是,漢語言文學作為一種學科存在于各類學科之中,并不是沒有價值的體現(xiàn),這就要看從怎樣的角度去去探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內涵。由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具有相對的隱性價值的特點,不能把此專業(yè)和其他理工類專業(yè)做比較。理工類是直接能對企業(yè)產(chǎn)生經(jīng)濟影響,把自身的價值快速地顯現(xiàn)出來,而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需要的過程是漫長的,不能直接把自身價值體現(xiàn)出來。所以,對于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應用性應該用理性的思維去考慮,因此,不能把其專業(yè)與理工類專業(yè)相提并論。
2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特點
在人文社科方面,漢語言文學是一門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學科,漢語言文學通過人文精神作為最直觀的傳輸媒介,在整個過程當中起著增強全民族文化素質的決定性作用,具有極大的中外優(yōu)秀文化經(jīng)驗和遺產(chǎn),主要包括人類生存的含義和人類價值的關懷,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的體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在對祖國、對民族、對團體、對個人及其余人員的認知上。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跟別的專業(yè)不同,沒有一個確定的職業(yè)方向及定位,漢語言文學主要是主張關注學習人員的人文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雖然說漢語言文學創(chuàng)造的價值是沒有辦法直接去比較和評價的,這就造成漢語言文學的專業(yè)學習人員從業(yè)時就會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漢語言文學方面的專業(yè)學習人員想要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中立足,就必須充分地提升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并且熟練地運用到實際當中,這是一個刻不容緩的過程。
3 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應用的重要性
起先,想要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社會的需要,就必須加強和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實際應用的能力,在企業(yè)和各個行業(yè)的人事選拔當中,漢語言文學所表現(xiàn)出來的較好的語言敘述能力能夠更好地在人事的選拔當中展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人的基本素質當中。只有順應了社會的這一需求,學習中培養(yǎng)和提升人的全面性和高素質能力,才能更快地適應這個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需要。
然后,素質教育的一步一步充實也就要求我們要連續(xù)地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實際應用能力,教育出高質量的專業(yè)人員,全方位地提高專業(yè)人員的綜合性實力,提升漢語言文學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適用性是素質教育的最高目標。所以,想要達到這種效果就需要培養(yǎng)出符合當今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專業(yè)人員,這就要求從教育理論方面和現(xiàn)實行動實踐相融合,才能更好地把專業(yè)人員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為步入社會從業(yè)大潮創(chuàng)造基礎。漢語言文學的工作方向主要是老師、文案秘書、采編人員等工作,但事實上,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畢業(yè)生也在一些國有企業(yè)和事業(yè)單位以及其他公共學科單位工作,也有一些從事經(jīng)濟金融、建筑地產(chǎn)等方面的工作,還有在《中國大學生就業(yè)》期刊上也公布了一些漢語言文學就業(yè)相關的職業(yè),這就充分表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具有較強的職業(yè)適應性,所以,想要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人員的應用性知識,才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教師們應該關注的重點。
4 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
4.1 漢語言文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性文學能力的學科
經(jīng)過近些年的不懈努力和發(fā)展,漢語言文學學科已經(jīng)得到了相對輝煌的成就,給社會培養(yǎng)出了大量的優(yōu)秀人才,在文化領域內中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對全世界來講都是一種無上的榮耀。從社會經(jīng)濟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并不能成為社會的職業(yè)類型,因為它不能直接給社會帶來經(jīng)濟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使此專業(yè)的人才在求職路上受阻。為了使?jié)h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人才能夠達到學有所用,把自己的價值給體現(xiàn)出來,如今,我國的許多高校都開設了與漢語言文學有關的課程,如文秘學、國際漢語、新聞傳播學等,這樣的舉措給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未來求職的順利奠定了基礎。然而,據(jù)有關調查顯示,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在所有專業(yè)就業(yè)率中所占的比例也是較低的,這也說明了此專業(yè)的就業(yè)形勢的緊張,高校對于教學體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4.2 專業(yè)內容缺乏實踐性知識
培養(yǎng)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知識的掌握是此學科的宗旨。然而在專業(yè)知識學習的同時卻忽視了對社會實踐的重要性,使得此專業(yè)的學生在社會的實際運用中無從下手,這也造就了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在社會中就業(yè)率低的事實。
4.3 從就業(yè)的方面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應用性”
據(jù)有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就業(yè)率遠遠低于同是從事文學類學科的專業(yè),如文秘、新聞、廣告、公共管理等。面對如此的就業(yè)劣勢局面,高校漢Z言文學專業(yè)的有關人員不得不從就業(yè)的角度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應用性”來考慮,把教學的內容同就業(yè)相結合,開展一些相關職業(yè)教育培訓活動,讓學生走入到社會中去,從實踐活動得到鍛煉,提高自己將來的就業(yè)機會。
4.4 從學生深造的方面來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應用性”
現(xiàn)在如今,就業(yè)難,難就業(yè)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為何會出現(xiàn)如此的局面呢?我們不得不考慮下自身的原因。當今,隨著現(xiàn)階段社會經(jīng)濟的急速發(fā)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加大的同時,更注重的是人才的質量,即是否有全面穩(wěn)固的專業(yè)知識。因此,面對當下的社會形勢,為滿足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就業(yè)的各方面需求,不但要掌握好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同時,還應該把繼續(xù)深造作為自己將來就業(yè)的有力保障。只有學習和掌握更多更深更全面的專業(yè)性知識,不斷地提高整體素質,能在就業(yè)緊張的浪潮中先露頭角,把自己的所學知識發(fā)揮出來,給自己乃至社會帶來財富。
5 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具備專業(yè)性知識的人才需求量是越來越多。就業(yè)競爭也是愈演愈烈。隨著就業(yè)壓力浪潮的襲來,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人們受到這個專業(yè)特殊性的影響頗大,所以,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和塑造當中,就必須科學地了解這個專業(yè)的特殊性內容,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把科學先進的教育資源與合理可行的有效措施相結合,達到更加優(yōu)越的應用性效果,更好地為己所用。
參考文獻
[1] 王彩琴.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新探[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76-78.
[2] 錢慧真.以就業(yè)為導向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2):140-142.
篇9
【關鍵詞】小學五年級學生;學習習慣;成因分析;對策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從中可以看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
同時,英語課程標準也提出,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他們都能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發(fā)展,為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各級各類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并且,我們在教育教學匯總,也應該關注到學生的差異性。學生具有獨立人格、巨大潛能和個性差異的人,絕大多數(shù)學生智力的差異主要是學習速度的差異,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有針對性的指導,智力中等的學生同樣能完成智力上等的學生所完成的學習任務。
因此,本人希望能通過本次研究,尋找對策,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利于他們的學習。
二、研究對象和范圍
本人研究的是所教的4個班的五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本人發(fā)現(xiàn),目前所教班級存在以下幾個不良習慣:書寫上潦草,印刷體和書寫體不分;首字母小寫和標點符號遺漏;忽視朗讀,不注重語音語調的模仿;雖然會單詞和句子,聽而不知其義,會讀卻不會默寫。
不良的學習習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不少學生在三年級學習成績還名列前茅,可從四年級開始,逐步下降。一般來說,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學習習慣都比較好,學習差的學生在學習習慣上表現(xiàn)也比較差,尤其是在預習、及時訂正和復習等方面做得不到位。這都說明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成績密切相關。
以下是本人對學生不良習慣形成的部分成因:由于PEP教材從四年級開始,內容逐漸增多,難度逐漸加大,并出現(xiàn)了四會句子,部分學生讀背的學習習慣沒能培養(yǎng)好,一直停留在三年級認讀的階段。教師精力有限,對部分學生良好習慣養(yǎng)成培養(yǎng)不夠。部分家長不重視學生的家庭作業(yè),學生的課后查漏補缺的監(jiān)督力度不夠。
三、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良好習慣
小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要求和著手。
教師層面:
(1)關愛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理解尊重愛護學生,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學生對英語的喜愛和興趣才是他們積極學習的源源不斷的動力。
(2)實事求是:教育教學要從學情出發(f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
如詞匯課,一可以用實物或圖片,直觀教學,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五上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Part A Let's Learn 一課時,可以把牛肉干,茄子等好拿的東西帶來。Part B Let's Learn 一課時,可以準備鹽、糖和醋等物品,讓學生品嘗再學習salty、sweet和sour等詞;二可以采用游戲、競賽等方式,激勵學生。如五下Unit 3 My Birthday Part A Let's Learn 一課時,采用Before and After 游戲,促進學生12個月份的學習和記憶。
如對話課,可以利用學生真實的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如五下中關于現(xiàn)在進行時的教學,可以用學生運動會、春游和課間活動等拍下來的照片進行描述。這樣學生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他們覺得很真實親切,談話交流的欲望便更強烈了。
(3)評價方式多樣化,主體多元化。
考試成績不是唯一的評價標準,平時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背誦成績等都可納入評價標準。教師不是唯一的評委,可以與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和家長評價相結合。這樣,利用了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促進他們形成更好的學習習慣。
從學生層面:
課前,準備好課堂用品;鈴響就安靜。
課中專心聽講,遵守課堂紀律。具體表現(xiàn)在聽力方面,能聽懂老師的英語指示,能重復老師的表述,能用所學句型表達聽力答案,預習不僅是看懂詞句,更要聽原聲錄音并模仿;口語表達方面,能響亮的說英語;日常熱身時,涉及過的話題能交流;朗讀時能用良好的語音語調朗讀,多跟讀原聲錄音,分角色朗讀時能加入動作、改變聲線。
課后作業(yè)書寫規(guī)范,及時完成不拖拉。英語的書寫包括字母、由字母組成的單詞、以及由標點和單詞組成的句子。小學英語教學要求小學生在四線三格本上正確、熟練、清楚地書寫,做到大小寫、筆順、連筆、詞距、標點和格式正確,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教師在新授單詞、詞組或句子時,一定要堅持黑板示范,學生書寫操練,這樣學生才能更真實準確的感受到。并且,書寫練習的形式也可以多樣化。
四、小結
學生在一種愉快、和諧、生動、友好和輕松的課堂氛圍中,通過合作學習,每位學生都能產(chǎn)生參與感和成就感,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達到最終學好英語的目的。經(jīng)過一個學期多的研究和實踐,這屆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與我所帶的上屆學生大不相同,學習成績也明顯提高了。這些成績的取得與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分不開的。
篇10
論文關鍵詞:言語行為理論;言外行為;英語口語教學
一、引言學術
言語行為理論是由奧斯汀提出而進一步發(fā)展得到的。當今,言語行為理論更加完善,研究成果更加豐碩,為揭示語言的本質、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據(jù)。概括地來講,語言的“言有所為”與英語的交際應用是一致的。一定程度上,人們的交際目的就是用語言來做事情。本論文就奧斯汀的三種“行為”模式理論,尤其是言后行為理論探討其對英語口語教學的影響、啟示及其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指導作用,從而更好地改善英語口語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二、言語行為理論概述
(一)言語行為理論形成及發(fā)展。言語行為理論是由英國著名哲學家奧斯汀(JohnLangshawAustin),于1955年在美國哈佛大學所作的題為《論言有所為》(HowtoDoThingswithWords)中首先提出的,并率先開始探討語言與行為之間的關系。他提出語言不僅是描述客觀世界的一種工具,而且是一種行為,即言語行為。他對語言交際的實質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指出語言用之于“行”,而不是用之于“指”。例如,“Ibetyousixpenceitwillraintomorrow.”和“l(fā)namehtisshipElizabetl1.”這兩句話不是在陳述,而是在實施“打賭”和“命名”這兩種行為。為此,他將這類句子稱為“行為句”,以區(qū)別于真正的“敘述句”。
奧斯汀的言語行為理論引起了大量的哲學論述,其中美國哲學家舍而的影響最大。他首先提出“言語行為”這一名詞并將言語行為系統(tǒng)化,闡述了言語行為的原則和分類標準和間接言語行為理論。在他的努力下,奧斯汀的理論得到了發(fā)展和完善。
(二)Austin的三種“行為”模式。根據(jù)Austin的理論模式,大多情況下,說話者在說話時,同時實施三種行為:言內行為(elocutionaryact)、言外行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為(perlocutionaryact)。同一句話可以從奧斯汀的三種“行為”模式來分析。如“TheroomisSOcold.”從言內行為角度看,說話者通過這一語言結構,表達了字面含義,而沒有任何的交際意圖。根據(jù)這一層面,口語教學應重視基本語言知識的傳授,如詞匯、語法和句子結構等,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傳遞字面意義、實施言內行為;言外行為角度看,說話者可能抱怨房間里太冷、不舒服等。這一層面的含義可以借助于不同的語氣、語調或表情來傳遞說話者的真正意圖。相應地,英語口語課應培養(yǎng)學生靈活、自然地應用英語的能力,從而充分表達自己的真正意圖:從言后行為看,聽話者領悟了說話者的意圖和含義,采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或實施了相應的動作行為,如聽話者打開了電暖風或打開窗子讓陽光照射近來等,這就是言后行為。在不同語境下,實現(xiàn)了用語言的多種功能,達到了用語言做事情的目的。所以,英語口語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應用能力,使英語起到表情達意、做事情的作用。學術
三、言語行為理論的英語口語教學啟示
(一)英語口語教學中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社會語言學家Goodenough認為文化是“由人們?yōu)榱耸棺约旱幕顒颖簧鐣钠渌蓡T所接受,所必須知曉和相信的一切組成”(Goodenough,1957)。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E·Sapi,·)在《語言論》中曾指出:“文化這名稱的定義是:一個社會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什么。”(Sapir,1964。)在不同的自然、社會環(huán)境下,不同的民族塑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反過來,文化又影響、塑造著各個民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言語行為往往會有不同的交際功能。由于文化差異,言外行為常常不能被聽話人正確理解,交際中會出現(xiàn)沖突與誤會。因此,外語教學內容應涉及文化、背景等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明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應根據(jù)特定言語交際環(huán)境,正確理解、運用語言進行交際。英語口語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直接途徑,語言輸出的準確、到位關系到交際過程能否順利進行以及言外、言后行為的實現(xiàn),因此,口語教學中文化背景知識是必不可少的。
(二)英語口語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英語教學長期以來偏重于詞匯、語法知識的灌輸,教學生如何做題、拿高分,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讀寫及應試能力,但其弊端日益暴露出來,學生學到的啞巴英語難以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從言語行為理論來看,學生掌握了符號、語法和詞匯,但無法通過口語方式進行交流、溝通,以言指事的言內行為將難以實現(xiàn);即使實現(xiàn)了以言指事,說話者的意向性即其真實意圖也很難充分表達出來,以言行事的言外行為及以言成事的言后行為都將難以實現(xiàn)。
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口語表達、交際能力愈顯得重要。因此英語教學應針對學生口語技能的培養(yǎng)應進行多層次的探索,幫助學生克服“張口難”的障礙,將口語教學置于一種現(xiàn)實、真實、寬松而又富有情趣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進行,以期學生掌握準確、流利、得體的英語口語。由此可見,學校英語口語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三)口語教學中注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jù)當前的英語教學大綱,學生準確、熟練的應用所學英語知識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重中之重。從言語行為理論看,語言是傳遞信息、做事情的工具和載體。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教導學生根據(jù)特定的語境發(fā)揮符號、詞、句的功能,才會將英語用之于“指事、行事和成事”。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英語口語教學應創(chuàng)設真實、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與氛圍;選擇合適的口語教學材料,通過形式多樣的語言技能訓練,使學生掌握實用的語言表達法并勇于開口表達;再者,通過中、西方文化對比,拓寬學生的社會文化知識層面,提高其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具體語境中準確、恰當?shù)貞谜Z言,為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鋪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