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古詩范文

時間:2023-04-03 11:51: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立冬古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立冬古詩

篇1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2、《立冬即事二首》

凄風浩蕩散茶煙,小雨霏微濕座氈。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裝綿。

3、《立冬》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里過。

篇2

一天早晨,花格子大象艾瑪碰到了一群悶悶不樂的大象?!澳銈冊趺戳耍俊卑攩??!皼]什么事,就是太冷了?!币活^大象說。艾瑪說:“來,跟我走吧?!?/p>

過了一會兒,艾瑪領著大象們來到了一塊空地上。大家吃驚發(fā)現(xiàn),凡是能看到的地方都是白色的。“雪!”大家異口同聲地喊道。盡管大象們早就聽過雪,但這還是第一次親眼看到。他們向前跑去,一邊笑一邊玩?!斑@兒可真有趣?!币活^大象叫起來?!袄涫抢洌墒钦婧猛??!绷硪活^大象笑著說?!翱爝^來。”艾瑪招呼大家。他在一個結了冰的湖面上滑起來。其他大象也一個跟著一個滑起來,很快,就有的在冰上滑,有的摔在冰面上,有的撞在一起,他們玩得很開心。

大象們玩得忘記了艾瑪?shù)拇嬖?,直到聽到艾瑪?shù)穆曇簦骸熬让冶粌鲎×恕!彼麄儾磐V沽送嫠?。令人吃驚的是,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頭白色的大象。

“他……他被凍住了?!币活^大象上氣不接下氣地說。然后他碰了碰白色的大象,從上面掉下一片雪。“我知道艾瑪在哪兒了?!绷硪活^大象說,他指著雪地上的一排腳印說:“跟我來?!贝笙髠冺樦_印找去,但是在他們找到艾瑪之前,艾瑪已經(jīng)自己笑著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并用早就準備好的雪球扔大家。沒過多久,所有的大象都開始玩起了打雪仗。

大象們笑著玩著,在漫天飄落的雪花中回到了樹林里的家。

(因版面限制文字有刪改)

《艾瑪打雪仗》 (英)麥基\文 任溶溶\譯 少年兒童出版社

艾瑪是一頭花格子大象。你看過花格子大象艾瑪?shù)墓适聠幔?/p>

他是一頭很特別的大象,他的皮膚不是普通的灰色,而是五彩的格子,像披了一塊五彩的毯子。他有很多的點子,像這個故事里的,他帶著大象們?nèi)タ囱?,滑冰,打雪仗,還堆了個雪象以假亂真,讓同伴們以為他呀,被凍住了!大象們在冬天里被凍住的心思,給這位熱情似火的花格子艾瑪融化啦,連身體也變得暖和起來了。

一起看冬天

冬天來了

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時候,我知道,冬天來了。

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時候,我知道,冬天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知道,冬天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知道,冬天來了。

沒有被凍住的點子

冬天,我會在窗戶上寫字,我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3

字的時候,不由自主地看看圖畫?或者是在看看圖畫之后,

又情不自禁地再品味品味文字呢?這正是繪本深深吸引我們的一個原因。知道嗎?當我們的閱讀愉快地在圖畫和文字之間往返運動時,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就在心中扎根了!

七彩繪本

想過有什么禮物可以伴隨你一生嗎?繪本故事《獾的禮物》啟迪我們,這禮物是愛。故事中,獾把愛留給了身邊的每個朋友,而朋友們回贈給他尊敬和懷念。

同伴分享

當獾永遠離開朋友們之后,大家都回憶起了自己得到獾幫助的溫暖故事。讀到這里,吳欣遠同學深受感動,就根據(jù)作者的圖文,詳細地寫了其中獾教青蛙溜冰的故事——

獾舉起手里的冰刀,“一起來吧?!扁狄贿叴┍叮贿呄蚯嗤馨l(fā)出邀請?!拔摇粫锉鼻嗤艿吐曊f。獾直起身子,推了推架在臉上的眼鏡,笑著說:“沒關系,你拉著我的手就行了。”獾遞給青蛙一副冰刀,并指導他穿上?!皽蕚浜昧藛??把手給我?!扁瞪斐鍪郑p輕地說。青蛙緊緊地抓住獾溫暖的大手,小心翼翼地站起來。初次穿上冰刀,青蛙根本找不到重心,開始左搖右晃?!皠e緊張,膝蓋彎曲?!鼻嗤茉囍兆?,“還好。”他長長地吐了一口氣?!皟赡_后跟靠攏,右腳向右前方滑行,左腳跟上,向左前方滑行?!扁道∏嗤芤贿呎f,一邊示范。青蛙緊張得渾身僵硬,不是右腳伸出去,左腳跟不上來,就是兩腳靠不攏。獾牽著青蛙的雙手,慢慢地倒溜,不時地輕聲提醒他注意腳的方向。青蛙越來越放松,也越溜越好?!白屛覀冏鰝€游戲吧!”獾提議,“你拽著我衣服的后擺,我們一起溜?!薄拔疫€不行啊?!鼻嗤苡悬c不自信?!霸囋嚢??!薄澳蔷驮囋嚒!鼻嗤芩砷_獾的手,抓住他衣服的后擺?!白ズ昧?,走嘍!”獾沿著池塘邊慢慢地滑行,一點點加速。青蛙雖然緊張,但跟上節(jié)奏后就不再害怕了。迎面吹來的風不再寒冷,山谷間回蕩著他們的笑聲。

習作點撥

所有動物都對獾有一段特殊的回憶——他教過他們的一些事情,他們現(xiàn)在都做得好極了!這些故事,作家通過繪本中的文字和圖畫共同敘述著。像吳欣遠同學這樣,用自己的文字描寫這些故事,與他人分享感動,其實并不難。

故事來自于圖文的交融。繪本中的文字敘述著一個故事,繪本中的圖畫也呈現(xiàn)著一個故事。我們讀讀文字,看看圖畫;看看圖畫,再品評文字……閱讀,往返于圖文之間,我們心中便誕生了一個圖與文交融著的故事。譬如,獾教青蛙溜冰。閱讀文字,我們了解到獾是個耐心親切的老師,帶著青蛙一起慢慢滑冰,直到他自己熟練掌握。再細讀圖畫,雪地里,獾正牽著青蛙滑行,慢慢教著他。而如今,青蛙已是個滑冰高手,圖畫中,他看起來自信、優(yōu)雅又快樂!圖畫、文字交融在一起,我們心中的故事也就更加清楚了。

篇4

教師有自主選擇更好的工作環(huán)境的權利,這本無可厚非,但現(xiàn)在的中小學教師流動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不合理的單向流動:從流向的地域來看,絕大部分是從農(nóng)村流向城市、從貧困地區(qū)流向富裕地區(qū),這對在農(nóng)村地區(qū)和貧困地區(qū)工作而又難以流動的教師來說是不公平的;從流動的主體來看,絕大多數(shù)是骨干教師的流動,這對非骨干教師來說也是不公平的。同樣是教師職業(yè)、同樣是教書育人,每個教師本應該享受同等的權益,而事實上卻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其次,教師所接受的職后培訓不等質(zhì)

骨干教師為什么能頻繁流動,而其他教師卻很少有選擇更好學校的權利呢?雖然這與教師個人的因素有關,但是,每個教師接受的職后培訓不等質(zhì)是導致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更重要原因。有些學校領導為了讓學校擠進“重點學校”、“示范學?!钡男辛?,就拼命地打造“明牌教師”、“骨干教師”,讓他們脫產(chǎn)學習、讓他們接受高質(zhì)量的培訓、給予他們更多的發(fā)展空間和各種優(yōu)惠條件,而其他教師甚至連續(xù)幾年都沒有參加過任何形式的培訓,或者是雖然參加過,但都是一些低層次的、形式化的、可有可無的培訓,這對其他教師來說是不公平的。

再次,區(qū)域間、校際間教師待遇存在的差異較大

追求更高的物質(zhì)待遇是骨干教師頻繁外流的一個重要原因?!巴谧鎳乃{天下”,每個教師的工作環(huán)境、工作條件、工作待遇沒有理由不相同。但現(xiàn)實情況是:(1)農(nóng)村教師收入比城市教師收入低,貧困地區(qū)教師收入比富裕地區(qū)教師收入低。以小學教師為例,根據(jù)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03年對北京和寧夏的教師月收入調(diào)查,北京的農(nóng)村小學專任教師平均月工資是1200元,而寧夏則為902元,兩者相差大約300元;北京市小學教師的平均工資是2085元,而寧夏自治區(qū)小學教師的平均工資只有999元,前者是后者的兩倍多。(2)在同一地區(qū),由于學校的劃分有等級之別,且不同等級的學校所投入的教育資源有著明顯的不同,所以重點學校教師的福利待遇以及總收入遠遠高于同一區(qū)域內(nèi)普通學校的與其同一級別(同一職稱)同一工作的教師。

第四,學校管理上還存在許多問題

有些學校在管理上缺乏規(guī)范化的制度與民主作風,主要表現(xiàn)在:(1)人際關系上,校長要么是獨斷專行,要么是搞“小團體”主義,干群之間距離較大,沒有共鳴。(2)日常管理中,對教師缺少必要的人文關懷與溝通,把教師作為管制的對象,處處加以限制束縛,教師缺乏應有自主和自尊。(3)對教師評價不合理,以學生成績作為評價教師勞動成果的唯一依據(jù),忽視了教師在學生能力形成和品德培養(yǎng)所花的時間與精力。(4)評優(yōu)、評先時,沒有按公開、公正和公平的原則,暗箱操作,大大刺傷了部分教師的自尊心和上進心。這些矛盾日積月累,達到尖銳而不可調(diào)和時,就會導致人心思走,有能力外流的教師頻頻外流。(中小學教師外流原因探析)

現(xiàn)在的教師流動也已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并且自主流動也是教師應該享有的權利,那么究竟怎樣才能保障每位教師在流動中享有同等的權利,并且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師的流動給農(nóng)村基礎教育帶來的不利影響呢?

一、從立法的高度確?!敖處熡凶灾髁鲃拥臋嗬?/p>

教師作為教育教學專業(yè)人員享有教育教學自、學術自由權、指導評價權、獲取報酬權等。教師享有正當?shù)臋嘁妫乾F(xiàn)代社會公平的一種體現(xiàn)。所以政府與個人無權剝奪教師自由流動、爭取該得利益的權利。著名勞動經(jīng)濟學家趙履寬教授曾經(jīng)說過:“勞動力歸勞動者個人所有,是勞動者最重要的經(jīng)濟權利,是勞動者其他權利的基礎,也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限制勞動者對自身勞動力的所有權,意味著對勞動者的超經(jīng)濟的強制,意味著違反人權。”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有自由選擇學校的權利,我們應該把“教師自主流動是教師應該享有的正當權益”寫進《教師法》,確保其自主流動的合法性。

二、提高教師培訓質(zhì)量,實行全員的、等質(zhì)的教師培訓

首先,要改變過去那種只注重形式、內(nèi)容枯燥、方法單一、效率低下的低層次培訓。注重從教師的教學實際出發(fā),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切實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yè)技能水平。

其次,學校領導要充分重視對教師的培訓,特別是著眼于教師整體的全員培訓,而不能僅把教師培訓的目標放在培養(yǎng)幾位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上。相應地,政府也要組織和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直接給予經(jīng)費支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形成良好的教師培訓成本補償機制和投入機制。只有大規(guī)模高質(zhì)高效地培養(yǎng)培訓教師、切實提高教師整體素質(zhì),才能有利于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才能彌補教師流失形成的空白,才能保障教育教學的良性運行。

三、取消“重點學?!焙汀耙话銓W?!钡膭澐?,實現(xiàn)區(qū)域內(nèi)教育的均衡發(fā)展

政府在中小學教育領域要全面貫徹“善”的倫理原則。在辦學規(guī)劃時,應致力于合格校、標準校建設而不是重點校、示范校的創(chuàng)建;在辦學投資時,應按照實際的辦學成本平均按照人頭分配,而不能厚此薄彼顯示等級差異;在獎懲措施上,各校按照實際的情況有所差異,力爭所有的管理制度都能夠幫助中小學整體推進。同時應真正實現(xiàn)同一區(qū)域內(nèi)同一級別(同一職稱)教師的同工同酬,只有盡快使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之間教師實際收入保持均衡狀態(tài),縮短城鄉(xiāng)教師的實際收入差別,努力做到“不管在哪一所學校工作的教師其收入水平、福利待遇等大體相當”。這樣,才能讓教育欠發(fā)達地區(qū)、農(nóng)村學校的教師也能安心樂教。

四、借鑒國外做法、建立個別化教師工資系統(tǒng)

建立個別化教師工資系統(tǒng)就是要打破單一的工資序列,根據(jù)市場需求,調(diào)節(jié)不同地區(qū)不同學科的基本工資。為了解決貧困落后地區(qū)的師資問題,或是吸引優(yōu)秀教師到貧困落后地區(qū)任教,有的國家采取的是增加基本工資(永久性的、增加的金額也大);有的國家采取的是獎勵的辦法,例如澳大利亞;有的國家(如智利)同時采用兩種辦法;有的國家規(guī)定師資嚴重短缺地區(qū)的教師工資比其他地區(qū)教師的工資高,像瑞典。但不管哪種方法,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大幅度提高貧困落后地區(qū)教師的物質(zhì)待遇和提供其它各種優(yōu)惠條件。

因此,要保障在貧困地區(qū)從教的教師的合法權益,我們就必須打破單一的工資序列,建立個別化教師工資系統(tǒng),大幅度提高貧困地區(qū)教師的物質(zhì)待遇和提供其他各種優(yōu)惠條件。只有讓教師自愿去農(nóng)村、去貧困地區(qū),才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他任何帶有強制性措施讓教師不情愿地去那些條件差、環(huán)境劣的地方從教,都是有違教師權益的。

五、改善學校管理、為教師的發(fā)展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

真正的人才所追求的絕不僅僅是物質(zhì)待遇,他們還有精神方面的追求,特別是發(fā)展環(huán)境的追求。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告訴我們,人們在滿足了低層次的生理需要后,還有追求高層次的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廣大教師有著事業(yè)上的追求、有發(fā)揮自己能力與實現(xiàn)自身的理想和價值的需要。因此,學校管理者應當關心、體貼和尊重教師的勞動,努力創(chuàng)造能使教師施展才華的環(huán)境和條件,給每一位教師創(chuàng)造最大的發(fā)展空間,以事業(yè)留人;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以感情留人;引入科學的教師評價系統(tǒng),建立合理的教師選拔辦法,真正做到公平競爭;同時,根據(jù)教師的不同特點,對教師實施個性化的激勵措施,以達到對教師的最佳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黃崴主編。教育法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8—191.

[2]夏仕武。中小學教師流動的倫理學分析[J].中國教師,2005,(11):10.

[3]李士安。實現(xiàn)區(qū)域城鄉(xiāng)中小學教師雙向流動的困難與對策[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6,(6):88.

[4]駱殿兵。守住水庫還是管好河流[J].江蘇教育,2005,(12):27.

篇5

關鍵詞:課本;古詩;閱讀鑒賞;意象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8-0063-01

關于詩歌閱讀與鑒賞的評價,新課程標準指出"以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趣味和欣賞個性為評價的重點,如能否展開想像和聯(lián)想,能否對作品的形象和意境產(chǎn)生感情的共鳴",但是如果拿著一首古詩,學生卻沒讀懂,何來想像與聯(lián)想?何來情感的共鳴?

在高三古詩復習過程中常常有學生對筆者說:"老師啊,再給我講講詩歌閱讀與鑒賞的作答技巧吧!""那你是沒讀懂詩呢還是作答不規(guī)范呢?""讀不懂也沒關系呀。有作答技巧套上去就行了。"作答技巧真是一把萬能鑰匙可以使沒讀懂詩的人都可以輕松過關嗎?

筆者帶著疑問查看了各類專業(yè)刊物,教學生如何作答的文章很多,其中不乏獨到見解和優(yōu)秀之作,本人在教學中積極實踐以求印證這類說法的科學性,但發(fā)現(xiàn)盡管每一個語文教師都能就如何答題說上一大堆套話,而實際上學生的收獲卻很少。

筆者認為古詩鑒賞尤其是高三的復習課在教會學生掌握作答技巧前還應學會積累以做到鑒賞詩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最基本的一步即讀懂詩。

那么如何去積累去讀懂一首詩呢?很多高三學子甚至有些教師脫離課本盲目去做大量的高考真題,名校測試題,本未倒置。筆者認為要讀懂一首詩還需立足中學課本,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1.立足課本,讀懂詩歌內(nèi)容和情感

送趙遜敏東歸

宋昂①

琴鶴先生樂自然,故山歸去白云邊

柴門柳憶陶元亮,玉洞人迎葛稚川②

行色蒼茫林影外,離情蕭索酒杯間

欲知別后相思意,疏柳寒梅鎖暮煙。

[注]:宋昂,明初詩人,和其弟宋昱合著有《聯(lián)芳類稿》詩集。②葛稚川,名洪,自號抱樸子,東晉人,原為散騎常侍,后隱居羅浮山煉丹,有《抱樸子》、《神仙傳》等書傳世。

學生讀上面這首詩,一看題目《送趙遜敏東歸》立馬能想起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高適的《別董大》等詩,此時教師稍加引導,學生便自然形成如下概念:此類詩有一共同特點,按題材內(nèi)容可歸于送別詩;在形式上,標題中常有"送"或"別"等字眼;內(nèi)容主題上多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自;別后情境的想象、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感彩有依依不舍,傷感惆悵安慰與祝愿,樂觀向上。

學生能得出以上認識回頭再看宋昂的詩,對號入座,基本上就能讀懂全詩的內(nèi)容把握住詩的情感主旨了。

此外再關注詩中"陶元亮"一詞,回顧所學課文中陶元亮即陶淵明,以及注釋中"葛稚川"一詞的釋義,學生不難了解到這是一首依依不舍的送別詩還摻雜有隱士或歸隱的志向,至此學生做題已無大礙。

2.立足課本,讀懂詩的意象

古詩最講究意境,而意境的欣賞離不開意象。意象通俗地說是飽含詩人情感的景或物。鑒賞詩必要以詩句為想像與聯(lián)想的刺激點,力求與詩人情感產(chǎn)生共鳴,而共鳴點來自對詩句中作者為表情達意精挑細選的意象的把握。因而要讀懂詩離不了分析意象,例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嫦娟。"

月也別稱嬋娟,在上述詩句中代表了思鄉(xiāng)思親渴望團圓之意。

又如"柳"這一意象。古人喜折柳送別因"柳""留"諧音以表惜別之情。這一意象在課本中也有王維的"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

學生在熟讀課文中此類常見??家庀罅私獾狡渲械奶囟ㄇ楦猩逝c含義后,在遇到未曾學習過的詩中也能設法聯(lián)想找到打開詩人心門的一把鑰匙,讀懂詩人的深情。

3.立足課本,讀懂詩的語言

詩歌語言有字、詞、句、聯(lián),字字關情句句有義,一些文中常見的字詞也能幫我們讀懂詩走近詩人的心房。

以李清照的《聲聲慢》為例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摔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則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中李清照用"愁""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傷心""憔悴"這些充滿傷感,悲涼冷清的情感色彩強烈的詞語來直抒內(nèi)心的凄楚與痛苦。

通過學習此詞,可以引導學生歸納并積累掌握一些明示詩歌情感基調(diào)的字詞有助學生能迅速準確地讀詩人的情感。再如2011年廣東卷第10題:

減字木蘭花

蘇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風如酥,黃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一個"最是"強烈地表達了蘇軾對早春的喜愛之情;"休辭""莫待"態(tài)度強硬明確表示要珍惜光陰和時間,不要虛度人生錯過大好時光的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可見在教會學生作答之前,引導學生立足課本,以本為本,學會歸納積累,讀懂詩的內(nèi)容與情感,讀懂詩的意象和語言,讓學生與作者對話,進行情感交流而后才正確作答才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P2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篇6

我們認為,基于對未來幾年大行情的判斷,以及券商面臨的新發(fā)展基于,券商股已是“反轉”行情!

券商股行情:“業(yè)績+估值”雙動力

上證指數(shù)突破2500點后,券商股也出現(xiàn)了一波快速漲幅。

目前,券商股整體平均上漲后的價位接近于2013年初的反彈高位,而上證指數(shù)也基本與2013年初高位持平,可以說券商股并未超越大盤。但目前業(yè)界更傾向于認為券商股應該會有更大的漲幅,即目前券商股的上漲,僅僅體現(xiàn)了“補漲”,后市仍有超越大盤的“反轉”行情。

申銀萬國何宗炎認為,從市場結構層面,本次券商股應該有更大的漲幅――從市場整體來看,相對于2013年初的行情,本次市場在過去半年的時間內(nèi),創(chuàng)業(yè)板、中小板和主板均有非常大的漲幅,這樣從市場結構層面講,當前格局市場會有更多的資金騰挪空間。其次,從周期股的對比來講,券商股也有更大的彈性。這段時間雖然券商股比較強勢,但是從過去半年的對比來看,2013 年那一波行情,傳統(tǒng)的周期股鋼鐵、有色、煤炭、交運等并未大漲,而此次行情,這些周期股均發(fā)生很大的漲幅,這也決定了市場當前結構下,券商股確定受益且有行業(yè)比較優(yōu)勢的時候,具有很大的資金騰挪空間,上漲空間也會更大。

從以往牛市當中券商股的表現(xiàn)以及市場的評價來看,券商股在牛市中都是明顯強于大盤的。其中的原因在于“業(yè)績”與“估值”的雙輪驅動。

牛市當中成交量的快速增加,使得券商的經(jīng)紀業(yè)務收入大比例增加,同時其成本支出并不會有明顯增加,也就造就了業(yè)績的快速提升。同時,牛市本身意味著市場整體給出的估值較高,在此雙重動力之下,券商股通常會成為一輪牛市的領頭羊。

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與2007年那輪“瘋?!笔邢啾龋坦杀旧碓谛碌臅r期已經(jīng)有了更為堅實的業(yè)績基礎和基本面支撐,這些因素包括行業(yè)ROE的根本性變化、滬港通帶來的業(yè)務新機遇,以及杠桿增加后券商業(yè)績彈性的增加。

行業(yè)ROE:從量變到質(zhì)變

從過往3年券商的經(jīng)營業(yè)績可以看出,整個行業(yè)的ROE已從量變到質(zhì)變,比較優(yōu)勢增強,彈性加大。

申銀萬國方面預計,2014年行業(yè)ROE將達9.5%,預計2015年行業(yè)ROE將達12%;行業(yè)ROE在10%以上,且不斷增加,并且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空間有5-6 倍,證券行業(yè)具有很強的比較優(yōu)勢,這對于產(chǎn)業(yè)資本均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將提升券商的估值中樞。(參見圖一)

杠桿上限打開 股價彈性增加

與2007年的那輪牛市相比,現(xiàn)在的券商股已經(jīng)有了杠桿增加的因素。從數(shù)據(jù)來看,2014年之前,行業(yè)發(fā)展受制于負債渠道和凈資本監(jiān)管體系的限制,行業(yè)杠桿上限僅2.5-3倍,對應ROE空間為10-11%,從而制約券商股價。

在2014年8月監(jiān)管體系的放松(征求意見)之后使行業(yè)杠桿監(jiān)管上限由3.5-4提升至5.5-6倍。

申銀萬國的研究顯示,對比國際水平,我國證券行業(yè)監(jiān)管指標還有進一步放松空間,行業(yè)杠桿空間可能達到8-10倍,行業(yè)ROE上限將達15-20%。同時接下來講允許證券公司發(fā)行收益憑證,從而打開券商的負債融資渠道。隨著監(jiān)管放松,行業(yè)ROE空間打開,券商股的股價彈性將進一步增加,從而打開上漲空間。

滬港通:開啟券商國際化新機遇

滬港通的開啟對證券業(yè)而言,將有多方面的機遇,這也是2007年牛市時的證券公司所無法享有的國際化新機遇。

首先,對參加“滬港通”的券商來說,如果能夠抓住“滬港通”帶來的機會,那么傳統(tǒng)的經(jīng)紀業(yè)務可能將煥發(fā)第二次光彩。上海證券的測算顯示,試點階段監(jiān)管層給予港股通的額度為2500億元人民幣,若按傭金率2%。粗略估算,可為證券業(yè)貢獻傭金5億元,相當于2013年全行業(yè)傭金收入的3.87%。短期看,滬港通推出會令內(nèi)地券商日均交易額提升5%至10%,券商行業(yè)有望新增收入40億元以上。

其次,“滬港通”將促使券商自營及資管積極進行配置調(diào)整,這樣的調(diào)整對固定收益類證券影響較小,主要是對權益類證券和衍生品的影響較大。

另外,未來大陸券商可以向參與港股通的大陸投資者提供涉及香港股票的投資咨詢服務,可以在香港地區(qū)向參與滬股通的投資者提供涉及A 股的投資咨詢服務。這將為券商研究部門帶來新的業(yè)務模式。

買大還是買小?

券商股投資大機遇開啟,在具體的個股選擇上,是買大還是買?。?/p>

篇7

經(jīng)濟增長動力依然充沛

信達澳銀基金認為,2010 年全球經(jīng)濟呈緩慢復蘇態(tài)勢,其中美國的經(jīng)濟仍然呈現(xiàn)一種恢復性的增長,但其內(nèi)生增長動力卻不斷加強。2011年是“十二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信達澳銀基金認為:調(diào)結構作為中長期目標,仍將是經(jīng)濟工作非常重要的方向。我國經(jīng)濟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其中民生、消費、服務業(yè)和戰(zhàn)略新型產(chǎn)業(yè)等仍將是重點領域。

伴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通脹壓力日益增大。由于2009和2010年天量信貸投放的滯后影響,以及輸入性通脹壓力、食品價格走勢、貨幣供應情況、物價翹尾等因素,信達澳銀基金認為中國經(jīng)濟在2011 年將面臨較大的通脹壓力,預計全年CPI在4.5%左右,呈前高后低態(tài)勢。中央政策也因此由保增長全面轉向防通脹,預計上半年的政策收縮力度較大。但由于外需的穩(wěn)固,加之內(nèi)生經(jīng)濟增長動力依然充沛,政策的收縮還不足以讓經(jīng)濟再次探底。預計全年GDP增速在9.5%左右。

A股估值相對合理

當前A股市場的估值低于平均水平。即使流動性有收縮,考慮到宏觀經(jīng)濟仍處于持續(xù)增長過程中,企業(yè)盈利依然快速增長,信達澳銀表示,這樣的估值是有一定吸引力的。特別是權重股的低估值,對整體市場具有較強的支撐作用。

從與香港市場的橫向比較來看,當前 AH溢價在零附近,歷史上這一溢價平均在 40%左右,從這個意義上說,當前 A股是相對低估的。與其他成熟市場比,當前 A股溢價并不明顯,考慮到中國經(jīng)濟的增速,A股的估值同樣是不貴的。

從結構上來看,滬深 300 指數(shù)對應的 2011 動態(tài)市盈率為 14.5倍,歷史平均為 19.33,剔除銀行和石油石化后上升到 20.39,說明目前偏低的市盈率主要是銀行和石油石化拉低所致。實際上從整個 A 股市場看,結構性高估普遍存在。尤其是以創(chuàng)業(yè)板為代表的小盤股,估值偏高。

謹慎投資、積極防御

信達澳銀基金認為目前市場對經(jīng)濟基本面的看法還是比較樂觀的,普遍認為增長沒有問題,通脹才是問題。出于對政策收縮進而對流動性的擔憂,市場心態(tài)普遍謹慎。反映在市場上就是成交低迷,市場不斷下探尋求支撐。

篇8

一、全面認識廣東省普通高中語文模塊教學與考核要求,明確古詩在教學模塊中的實際功能與審美定位。

新課程改革著眼于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要求綜合體現(xiàn)語文課程與教學目標的變化,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的設計必須包括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上述定位是基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四個主要理念而展開的。

這里的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除了包括傳統(tǒng)教學中強調(diào)的聽說讀寫能力外,還包括語感、思維品質(zhì)、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閱讀積累、寫作口語交際能力等,甚至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tài)度也是其應有之義。顯然這是一個長期浸潤的過程,涉及多方面的學習內(nèi)容。廣東依據(jù)課改實際,確定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為5本,選修教材是14本。

其體系思路大致勾勒如下:三線貫穿:活動、文體、語體;兩兩結合:活動與閱讀結合,寫作與口語結合;三種文體設置歸類:記述類、實用類、文學類;四系列的選修課設置:詩歌與散文系列,小說與戲劇系列,新聞與傳記系列,語言文字應用系列和文化論著研讀系列。這是《廣東省普通高中語文模塊教學與考核要求》:“(粵教版語文的)必修課程突出課程的基礎性和均衡性……選修課程也應該體現(xiàn)基礎性,但更應該致力于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fā)展”的高度凝練。

高中古詩教學內(nèi)容包括必修與選修系列的文言閱讀篇目。如: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先秦諸子散文選讀、唐宋散文選讀、《論語》選讀、先秦諸子百家名著選讀、唐詩宋詞鑒賞、唐宋家散文鑒賞、《紅樓夢》選讀等。

新課程理念的開放式、動態(tài)性特征打破了以前設置在古詩教學活動中的藩籬。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學校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安排教學內(nèi)容,可以自主設置教學課程,師生也可以自主選擇,發(fā)展個性,切實提高語文教學的持久深層效果。

詩歌是以精煉的語言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具有一定節(jié)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以古歌謠“斷竹、續(xù)竹;飛土,逐肉”為模糊發(fā)端,以公元前6世紀《詩經(jīng)》的產(chǎn)生為起點,經(jīng)過了兩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延伸到當下??梢哉f,學好了詩歌,幾乎就把握住了文學的命脈。由此可見,古詩教學可以看作是文學類文本課內(nèi)外綜合學習的交叉地、集中點。

二、古詩鑒賞學情分析。

詩無達詁,閱讀過程就是讀者參與作品審美對象并生成意義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稄V東省普通高中語文模塊教學與考核要求》中的“古詩文教學要點”提出:“詩歌言有盡而意無窮,其鑒賞實際是一個從文本出發(fā)去探求隱藏在文本背后的詩意的過程。從有限的語言去把握無窮的意味,需要從文本出發(fā)去探求隱藏在文本后面的詩意??梢韵葟慕庾x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詞語、句式、章法開始,進而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然后把握詩歌的意境。如有些詩歌可以再腦海里再現(xiàn)詩人描繪的畫面,把畫面中詩人沒有直接寫出來的內(nèi)容補充詳盡,領會畫面背后無限深遠的意蘊;還可以局部鑒賞,如:抓詩眼、品意象、悟哲理、賞風格、辨虛實、視開合、析名句、析妙語、析修辭、析‘煉字’,等等。”

如果說在必修課程的學習中有更多語文工具性特征考量的話,選修課程則更突出了人文性特征,旨在使學生豐富情感世界,具備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學會用歷史的觀念和現(xiàn)代的視角觀照古代詩文內(nèi)容,傳承傳統(tǒng)文化,獲得更豐厚的閱讀體驗。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成立文學社團,展示成果,交流體會。

例如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古詩的教學內(nèi)容可簡單演示為:

《語文必修一》:第四單元古典詩歌:唐以前一個單元(單元活動和表達交流活動為:《尋覓節(jié)日詩情》、《詩無達詁》)。

《語文必修三》:第四單元古典詩歌:唐宋元一個單元(單元活動和表達交流活動為:《珠聯(lián)璧合覓佳趣》、《中國古典詩歌詩詞格律》)。

加上滲透在其它各個朝代、各種文體里的相關話語表述,可以說之前的必修課的學習已經(jīng)為《唐詩宋詞元散曲》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以后需要的是整合略顯松散龐雜的知識點,對經(jīng)典作品進行反復研讀,在詩歌閱讀的深度和廣度上有所推進。

我們的古詩選修課的設計,就是在作品的和內(nèi)涵上下足了功夫。

三、以《唐詩宋詞元散曲》的教學為例。

有個經(jīng)典的笑話:有個老師問學生唐詩是哪個朝代的?學生答曰:宋朝。滿座皆驚。即便詩歌不唯唐獨有,但唐朝是我國古代詩歌的璀璨時期,詩人眾多、詩歌成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教學的時候,首先要讓學生明確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從“一言以蔽之,思無邪”的詩歌源頭《詩經(jīng)》到堪稱“百世之詩”的浪漫主義的《楚辭》,從剛健清新的漢魏樂府到多姿多彩的南北朝民歌,唐詩是不可替代的。因為時代的不同,社會的變異,其后的宋詞和元曲在形式上、內(nèi)容上、風格上都發(fā)生了改變,所以“一代有一代之文學”。

(一)教師為主導的研究性學習。

1.通過已知收獲心智,注意知識的前后貫通,形成高屋建瓴的視角。

在詩歌學習過程中,背景溯源、知人論世是必須的閱讀準備。教師可以給學生略作提點:初唐王勃陳子昂;盛唐王孟李杜;中唐元白;晚唐小李杜。前兩組為唐詩之旅(上),后兩組在唐詩之旅(下)。

《唐詩宋詞元散曲?唐詩之旅(上)》的第一單元的首篇就是《王維詩四首》。王維是最杰出的山水田園詩人,扣住“山水田園”四字,讓學生明確:山水田園詩的存在,源于老莊哲學,成于(陶)淵明手筆,繼于大謝(謝靈運)小謝(謝),盛于唐代王(維)孟(浩然),影響和追隨者有其后的柳宗元(如《江雪》等,初中學過的《小石潭記》等文章都是有跡可循的)和韋應物等。

類似的,在閱讀李白的作品時,也可以整理出浪漫主義的發(fā)展線索:屈原(莊子)―李白―李賀―蘇軾―陸游―辛棄疾―高啟―龔自珍―郭沫若……

在形成了一種拉網(wǎng)式的掃描后,教師可以不失時機地進行點撥:曹操的《觀滄海》里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那么為什么曹操榜上無名呢?謝靈運是開創(chuàng)山水詩派的第一人嗎?這實際上是在幫學生辨析專業(yè)創(chuàng)作與偶一為之的區(qū)別,以及區(qū)分山水詩與田園詩、山水田園詩的劃分標準。把握住了知識的主干,其余的枝蔓可以在這棵樹上漸次開花,直接結果是主次分明,思路清晰。

朝代、肇始、發(fā)展、分層、承繼、地位、評議等,這些詞語不可輕易使用,但是一經(jīng)使用,便權威定位,實現(xiàn)內(nèi)容的前后內(nèi)外對接,理清知識體系中的親緣關系,也是接納、吸收、排放的動態(tài)學習過程。

2.唐詩宋詞元曲要學會對比閱讀,有可比性的作品要注意挖掘它們的同中異、異中同,如同一位詩人的不同作品、不同詩人的類似作品,等等。

這只是一個簡表,卻有著一些耐人尋味的內(nèi)容,學生可以發(fā)散思維,深入思考。

另外,風格流派、創(chuàng)作特征也只有在比較中才能更加確定。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以教師為主導的學習其實就是一個“綱舉目張”的過程,旨在幫學生構建寬廣的文化視野和系統(tǒng)的知識坐標體系。教學思路基本為“系統(tǒng)專題歸類”。只有提綱挈領、宏觀認知形成了,文本的創(chuàng)新才有可能,文本的解析才不會游離于閱讀實踐之外。

即使是課外閱讀,也必須配合教材進行,那么和教材相關的鏈接就必須體現(xiàn)出一種取向。這種取向必須喚醒學生對名家的關注與思考,強化學生的心智閱讀,使學生將行為規(guī)范到意識的建構中,從而發(fā)現(xiàn)經(jīng)典作品的經(jīng)久藝術魅力,開拓思維空間,彰顯出作品的人文價值。

(二)學生自發(fā)組織的研究性學習:洋溢著詩性的浪漫與詩味的包容。

從應試層面來講,詩歌鑒賞作為歷年歷次高考的必考項目,如果學生不從感性和理性兼?zhèn)涞闹R能力上做好儲備積淀的話,則不可避免地會失敗。長期以來的語文教學強調(diào)的是詩歌學習的實用性特征,由介紹作者、講授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三部分生硬拼湊而成,帶著工具理性型的思維去操作,帶著一大堆概念術語上路,而套用也許可以蒙混過關,卻如同一個冷血的解剖者,有了精密的裝備,卻少了審美的品位,失去了詩歌的本真精神。

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我將學生分為十一個小組,每組成員為5人左右。每個學習小組都有自己的組名,如“螢之光”、“毓靈軒”、“九天翔龍”、“鴻飛霄”、“瀚?!薄ⅰ皾擈吧钐丁钡?無疑是受到了詩歌語言意境的啟發(fā)。學生因為有了最初的角色定位和團體氛圍,興趣盎然。

在課余時間,我要求每個小組人人走上講臺講讀詩詞作品。操作程序是首先提前布置分工任務,每個小組包辦一個專題,考慮到他們的復述資料和理解判斷可能會出現(xiàn)臨場事故,便讓他們準備簡單的課件和一些搜集到的資料,可以定點定專人完成。要求是:對于課文的把握要基本到位,凸顯主要的問題,只要有所學,即使只有“一得”也是“得”。如果個別同學不能完成學習任務,就可以選擇讀詩背詩的方式,或是回答現(xiàn)場同學的問題。

學生的表現(xiàn)有很多亮點,因為交給他們的多是拓展閱讀的課文,難度相宜,有較大發(fā)揮空間。如在講酬贈詩和詠物詩時,學生鮮活的表達和周到的理解便讓我頗感欣慰。

當學生有個性化解讀的判斷時,只要能自圓其說,教師就可以適時引導,而不可武斷否定。比如對王維的評價不及李白杜甫是因為王維喪節(jié)失貞嗎?隱居是“逃避孤守”還是“以退為進”或者僅僅是“休閑養(yǎng)生”?李商隱的《無題》類詩歌,和作者的自身政治境遇有關還是曖昧戀情的表達呢?《鵲橋仙》為什么觀點獨特?諸如此類的討論包括結果,教師要有力地順勢引導,不能先入為主地下定論,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取證考察,這樣在過程中才能顯示出真正的意義。

最后還有一些補充,并非可有可無,也就是教師要運用多種教輔手段,營造最好的學習情境,讓詩歌審美鑒賞具備長期后續(xù)效應。

個性作業(yè):個性化作業(yè)能夠反映詩歌學習的趣味性特征,比如老師出示圖片,讓學生即興“畫配詩”;讓學生用簡單的材料做菜,然后用學過的詩句給菜式命名;將杜甫的詩歌《又呈吳郎》改編成一封正式的書信之類的文體改編,仿寫詩歌、宋詞等;詩句可以按照主題、語言、風格、內(nèi)容歸類,用周記本做好記錄,等等。

觀看視頻: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播放《唐之韻》的視頻文件,大量翔實的史料、視像將文本以另一種搖曳多姿的形態(tài)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強化學生的知識記憶,也是形象思維的指認重生。但老師必須提醒學生,視像資料的生命力終究比不上文本印象,卻能對文本的解析產(chǎn)生如虎添翼的明星效應。

研究性報告:每學期一份的研究型學習報告是學生靈活開放式學習的結晶。課題的選擇首先要有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與可行性。在研究性學習之初,由小組提出感興趣的話題、方案,組內(nèi)甄選后再交由老師審核,在確定論題后集中搜集資料、合作學習,圖書雜志、網(wǎng)絡媒體、資深人士都是可以尋訪的資源。一些智慧的靈光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閃現(xiàn)?!短K軾在黃州時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簡論古代被貶文人在作品中情感表達方式》、《酒對李白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唐代詩歌作品中的動物描寫》、《詠物詩的對象選擇》、《流行歌曲里的古詩文借用》、《節(jié)日詩歌的異樣情感――以經(jīng)典宋詞為例》等研學報告的生成也許不無瑕疵,但是誰能說這不是一種難得的厚重收獲呢?

篇9

關鍵詞:控制權收益超控制權收益大股東侵害公司治理

一、引言

早期的公司治理理論關注的重點,是在股權高度分散下股東與經(jīng)理之間的利益沖突問題,目的在于尋找一套激勵兼容的制度安排,以實現(xiàn)股東利益最大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興起的“法經(jīng)濟學”,則試圖揭示大股東與小股東的利益沖突,這一沖突主要表現(xiàn)為大股東對小股東利益的侵害。

在相關的研究中,大股東對小股東侵害的產(chǎn)生,基于兩個前提,一是大股東為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具有侵害小股東的天性(李增泉等,2005),二是大股東因掌握控股權而對公司具有控制權。大股東侵害小股東利益的方式是利用對公司的控制權謀求收益(GrossmanandHart,1988)。Johnson,LAPortaetal(2000)將控股股東獲取控制權收益的行為比喻為“隧道效應”(tunneling),意即以隱蔽的方式掏空公司。La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和Vishny(2000a,以下簡稱LLSV)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在許多國家非常普遍。LLSV(1999),Claessensetal(2002)發(fā)現(xiàn),在控股股東的控制權與其現(xiàn)金流權發(fā)生分離且分離程度越高時,大股東侵害小股東利益的欲望就越強,侵害程度就更加嚴重。

LLSV(1997,199g,1999,2000a,2000b,2002)的一系列研究從法律保護的角度,解釋不同國家資本市場發(fā)展和大股東侵害小股東狀況的差異,認為在法律保護相對完備的國家(如英美法系國家),大股東對小股東的侵害相對較弱;反之,在法律保護缺失或較弱的國家(如大陸法系國家及其他國家),這類現(xiàn)象就相當普遍且嚴重。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法律制度可以約束大股東的剝削手段并給外部投資者提供保護。同時,在法律保護較弱的國家,如果股權高度分散,外部投資者的權益則更容易為內(nèi)部人所侵害從而更沒有保障。

按照現(xiàn)有研究對控制權收益的定性及其與大股東侵害的關系的界定,就必然導致一系列無法解釋的理論與現(xiàn)實的問題:(1)如果控制權收益就是大股東對小股東利益的侵舌,則遼柙收益就只能是一種“狀態(tài)依存收益”,因為它會隨法律對小股東利益保護的強弱而消長。當法律保護很完善時,控制權收益就難以存在。但為何像美國這樣法律保護較完善的國家,其控制權市場的爭奪如此激烈?(2)如果控制權收益表現(xiàn)為對公司外部投資者的剝奪,勢必會損害公司長期發(fā)展的根基,最終使公司走向衰敗并使控制權收益的獲取難以為繼。既然如此,大股東為什么要以“殺雞取卵”這種損害其獲得更多收益的方式謀取控制權收益?同時,從現(xiàn)實的情況看,大股東謀求控制權收益的行為為什么并未導致這類公司大量走向衰敗?(3)既然控制權收益就是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侵害,它就只能是一種超額收益,但在一個均衡的市場上,超額收益的存在是不可能具有長期性和系統(tǒng)性的,為什么會在均衡狀態(tài)下長期存在超額收益?(4)如果控制權收益是掌握控制權的大股東應當獲得的收益,為什么這一過程會給大股東帶來很大的風險,甚至難免遭受法律訴訟?

所有這些問題的存在,意味著現(xiàn)有文獻對控制權收益及其與大股東侵害的關系,可能存在定性不當或錯誤。如果對此不加以澄清和修正,既會導致理論上的一系列混亂,也不利于我國現(xiàn)實中公司控制權市場的生成和發(fā)展,并可能導致資本市場的監(jiān)管建立在錯誤的理論依據(jù)上。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對現(xiàn)有文獻中的控制權收益與大股東侵害的相關理論作出修正,并建立一個新的理論框架來解釋大股東侵害問題。

二、大股東的控制權收益及其悖論

(一)大股東的利益結構與控制權收益的現(xiàn)有界定

按照股份公司的基本原則,現(xiàn)代股份公司是一種典型的資合公司,股東的人身性質(zhì)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公司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且同股同權同責同利。因此,任何一個股東(不論其身份如何及持股量多少),其獲得利益的性質(zhì)都是相同的,區(qū)別只在于數(shù)量的多寡,而這又取決于持股的數(shù)量。一般地說,股東的經(jīng)濟收益來自于公司的剩余收益和市場的資本利得兩個方面。前者指公司總收益扣除合同收益后的余額即利潤,是股東對公司剩余索取權的體現(xiàn);后者指公司以股價上升體現(xiàn)的資本增值,但它的現(xiàn)實獲得是以股份的轉讓為前提的,因而可以視為股票流通權價值的體現(xiàn)。一般情況下,股東不可能同時兼得這兩種收益。

現(xiàn)實中的情況則比上述原理要復雜得多,原因在于擁有控股權的股東是否滿足于上述“共享利益”。一般認為,經(jīng)濟人的本性必然驅使大股東謀求自身收益的最大化,而對控制權的擁有則使這一動機的實現(xiàn)具有了可能。因此,擁有控制權的大股東顯然不會屈就于以自己的股份與其他中小股東一樣僅獲得公司的利潤分配,否則,一方面這不符合經(jīng)濟人假設這一經(jīng)濟學的基本范式,另一方面控制權會因此變得毫無意義;而且,現(xiàn)金股利具有一定的外在性,對于大股東來說,這種獲利方式具有較高的成本(李志文、宋衍蘅,2003)。在這樣的結構中,只要存在其他可能獲利的方式,大股東就會優(yōu)先選擇之??刂茩嗍找婊蛟S就是大股東最主要的其他獲利方式。

控制權收益又稱控制權私人收益(privatebenefitsofcontrol),這一概念的始作俑者是GrossmanandHart(1988),它指的是控制性股東(controllingshareholder)利用控制權謀得的利益??刂茩嗍找嬖贕rossmanandHart(1988)之前就已被許多實證所發(fā)現(xiàn)(FamaandJensen,1983;DeAngelo,1985),只是在此之前,這種現(xiàn)象并未獲得一個嚴謹?shù)谋粡V為接受的學術稱謂,也未完全將其集中于大股東的控制權收益這一特指涵義。但不論對之如何稱謂,重要的是控制權收益究竟是一種什么性質(zhì)的收益。

現(xiàn)有文獻在涉及控制權收益的性質(zhì)時,給出的幾乎都是兩個相關聯(lián)的價值判斷:一為控制權收益是一種額外收益或超額回報,是大股東得到的與它所持股份比例不對稱的,比一般股東多的收益(FamaandJensen,1983;DeAngelo,1985);二為控制權收益是大股東對小股東利益的直接侵害,是大股東以犧牲中小股東利益為前提的自利行為,是一種掏空(tunneling)公司的行為(GrossmanandHart,1988;Johnsonetal,2000)。在這種價值判斷的思維邏輯中,大股東與中小股東的利益本質(zhì)上是對立的,兩者的利益具有此長彼消的關系,大股東會不擇手段地去謀取控制權收益最大化,甚至不惜一切地掏空公司,使公司的生存和發(fā)展難以為繼,并最終走向衰亡。以此而論,大股東的控制權收益不啻是一種“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的利益最大化行為。既然如此,控制權收益就只能是一種短期收益,因為大股東為使控制權收益最大化而掏空公司,同時就意味著控制權收益獲取的不可持續(xù)性。

(二)控股權與控制權的分離及控制權與現(xiàn)金流權的分離

控制權收益主要受控制權(controlrights)和現(xiàn)金流權(cashflowrights)這兩個因素的影響。何謂控制權,這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這里首先涉及到它與剩余控制權(residualrightsofcontrol)的關系。許多學者包括張維迎(1996)都將兩者等價使用,并沿用Grossman和Hart(1988)的定義,把剩余控制權理解為在契約中沒有特別規(guī)定的活動的決策權。我們認為,這一定義用以界定剩余控制權是比較恰當?shù)?,但它并不能涵蓋控制權的全部。因為僅就“剩余”這一概念而論,它就意味著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存在”,此“存在”只是別的“存在”的“剩余”,并且沒有別的“存在”的存在,此“存在”也就不可能“存在”。以此而論,控制權的涵義耍大于剩余控制權,它包括了契約中規(guī)定的決策權和沒有規(guī)定的決策權兩部分。楊瑞龍、周業(yè)安(2000)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并給控制權予以另外的定義,但他們又試圖去擴充剩余控制權的內(nèi)涵,并基于避免因概念內(nèi)涵的含糊性所引起的理論上的混亂,而把剩余控制權定義為企業(yè)的重要決策權。這反而使相關概念的內(nèi)涵更為混亂。事實上,我們認為以“對企業(yè)的重要事項和主要活動的決策權”來定義控制權,反而是比較恰當?shù)?,它既避免了控制權與剩余控制權的混淆,又對控制權的權能具有較清晰的界定。

對控制權作了討論后,再來看它與控股權的關系。一般地說,控股權是指股東達到控股程度時的持股比例。控股權與控制權既有聯(lián)系又相分離。一方面,通常情況下控制權以控股權為前提,沒有控股權就沒有控制權;另一方面,兩者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分離的,除極端的情況(如100%的控股權等于100%的控制權)外,控股權總是小于控制權,因為理論上說,單個股東只要擁有51%的控股權,就可擁有對公司100%的控制權,從而對公司重要事項和重要活動具有決策權?,F(xiàn)金流權是指股東能從公司正常的經(jīng)營利潤即剩余收益中分得的份額,這里通行的是同股同利的原則。因而任何一個股東的現(xiàn)金流權均與其持股權相等,即若某股東的持股權(比)為10%,則其現(xiàn)金流權亦為10%,依此類推。

由此可見,除100%控股權這一極端情況外,大股東只要擁有51%的控股權,其控制權就必然與其現(xiàn)金流權相分離,具體而言,其控制權必然大于現(xiàn)金流權。既然如此,理論上說控制性股東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慮,就應當謀求現(xiàn)金流權的增加直至其獲得的現(xiàn)金流權與其控制權相等。如果這樣,控股股東將不會考慮或較少考慮通過其他渠道謀求控制權利益最大化(劉峰等,2004)。然而,通常意義上的現(xiàn)金流權是依據(jù)股東所持股份應獲得的權益,它屬于契約中已經(jīng)確定的事項,因而大股東很難通過現(xiàn)金流權的增大實現(xiàn)控制權收益最大化。即使控制性股東在一定的意義上可以強制地為自己謀取更多的現(xiàn)金流權,但它可能付出的聲譽損失甚至法律訴訟(DyckandZingale,2004)等成本,也可能使這種行為得不償失。因此,控制性股東要實現(xiàn)控制權收益的最大化無非是兩種選擇,一是以隱蔽的手段和方式謀取更多的現(xiàn)金流權,二是另謀他途。由于再隱蔽的手段都有可能面臨敗露的風險,因而另謀他途可能更為理性。

控制權與現(xiàn)金流權的分離或者說現(xiàn)金流權小于控制權這一現(xiàn)象的存在,意味著控制權并未為它的擁有者帶來任何收益。如果這樣的話,控制權就變得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從而沒有人會愿意擁有控制權,因為獲得控制權也需要成本(這一問題將在下文討論)。如果控制權收益的獲取是一個必須的前提,而現(xiàn)金流權因屬契約規(guī)定的事項且強行獲取的成本過高,因而難以從中實現(xiàn)控制性股東的控制權收益的話,那么,大股東通過其他方式實現(xiàn)控制權收益從而侵害中小股東的利益就是一種必然。而且,控制權與現(xiàn)金流權的分離程度越高,大股東謀求控制權收益的欲望就越強,對中小股東的侵害程度就越高。這表明,控制權與現(xiàn)金流權的分離會加劇大股東侵害的激勵(Claessensetal,2002)。

(三)控制權的成本與控制權收益的成本

許多研究已涉及或指出了控制權成本的某些具體形式,但并未以控制權成本之名來概括控制權成本之實。我們認為,控制權成本應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控制權形成或獲取過程中控制者的成本,二是控制權形成后控制者的責任和風險,即控制權的維護或維持成本。前者可稱為事前成本,后者可稱為事后成本,兩者之和構成控制權的總成本。

控制權的事前成本主要指獲得控制權所需的控股權而為股份集中過程支付的各類成本。股份集中通常又有兩種方式,一是在公司設立時就存在具有控股權的股東(如我國的國有上市公司),二是在公司設立并上市后,通過股權的收購形成控股股東。在前一種方式中,控股股東的成本主要包括為認購其所持股份而支付的成本和為公司設立并上市所支付的相關成本;在后一種方式中,主要包括為收購股份所支付的股權價格和收購過程中的交易費用。由于控制權是有價值的(ShleiferandVishny,1997),因而大宗股權交易價格與少量股份的事后交易價格相比有巨大的溢價(BarclayandHolderness,1989,1992),而且在爭奪企業(yè)控制權的情況下,溢價會快速上升(Zingales,1994)。這就意味著為獲得控制權而收購股份要支付更高的成本。

控制權的事后成本主要包括:第一,控制性股東的風險。由于投資集中于一個公司而非小股東式的分散投資,大股東因此要承受更多的風險(DemsetzandLehn,1985),同時也會失去多樣化投資可能獲得的利益(Hart,1995);第二,大股東的監(jiān)督成本。由于大股東的利益與公司利益具有一定程度的“協(xié)同效應”,因而其有動力去收集信息并監(jiān)督經(jīng)理行為(ShleiferandVishny,1986),但大股東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支付相應的成本;第三,大股東的社會責任?,F(xiàn)代公司越來越凸現(xiàn)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這一治理理念及在這一過程中公司的社會責任,正如OECD(1998)所指出,現(xiàn)代公司應當對于環(huán)境保護和社會道德水準,以及他們所經(jīng)營于其中的社區(qū)的期望作出積極反應。公司社會責任的主要承擔者即是大股東,這一點在我國國有上市公司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第四,控制權轉移的“防御”成本。在資本市場較發(fā)達的國家如美國,控制權市場也相對成熟,控制權轉移的事件層出不窮,其中的一個主要機制是敵意接管(JensenandRuback,1983;FranksandMayer,1990)。為防止因可能的敵意接管而喪失控制權,控制性股東需要支付相應的防御成本包括“反接管”過程中的各類費用等。

可見,控制權的獲取和維持都是需要成本的,由此提示我們:控制權收益是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當我們繼續(xù)沿著“控制權收益二大股東侵害”這一邏輯展開分析時,另一個關于成本的問題又不可避免地展現(xiàn)出來,即控制權收益的獲得也是有成本(風險)的或如LLSV(2002)所指出的那樣,大股東侵害小股東的行為是要付出成本的。那么,控制權收益的成本是什么呢?Dyck和Zingales(2004)指出了其中的聲譽損失和法律訴訟風險。Fan和Wong(2002)指出小股東會通過“退出”策略以拉低股價來懲罰大股東。Gremer(1995),Schmidt(1996)認為,大股東對經(jīng)理和員工的侵害可能導致他們對企業(yè)投入的人力資本減少;與此相關的另一些觀點,大股東的侵害會導致公司績效的損失(Baeetal,2002),最終也會因此使大股東的現(xiàn)金流權收益減少。Shleifer和Vishny(1997),LLSV(1997)指出,大股東對小股東的侵害會導致潛在的投資者失去資金供給意愿,從而使公司的外部融資下降。外部融資的下降意味著可供大股東侵占的資金來源減少,進而影響其控制權收益。國內(nèi)學者唐宗明、蔣位(2002)提出了另外一種成本,即侵害過程中的資源耗費,指金字塔、交叉持股的家族控制公司中的組織成本和稅負增加。除此之外,我們認為,控制權收益的成本還應包括以下內(nèi)容:(1)控制權收益的不可持續(xù)性。如果大股東過度侵害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則必然導致公司發(fā)展的不可持續(xù)性,使控制權收益“斷流”。因為公司被掏空后,大股東的進一步掏空行為就無法持續(xù)。(2)利益相關者的拋棄,如銀行不再貸款、員工的離心傾向、供應商的退出、消費者的遠離等。

所有這些便構成了大股東控制權收益的成本。由于可能面臨這一系列成本及風險,理論上說,即使在法律保護不甚完善的情況下,大股東也許并不可能隨心所欲地侵害小股東的利益和毫無顧忌地從他人那里重新分配財富,即使他確有這種能力。如果這一推論成立的話,那么,大股東對小股東的侵害程度就應取決于控制權的邊際收益與其侵害行為的邊際成本的權衡(tradeoff)。但是,控制權收益的成本這一概念,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竊賊要為所竊支付成本”這一問題,因而邏輯上并不必然成立。

(四)控制權收益的若干悖論

1.控制權收益與小股東法律保護的悖論

幾乎所有國家證券市場立法的一個核心,都旨在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原因在于,證券是一種私人合約,它內(nèi)涵的權利請求要弱于正式而詳細地列明權利與義務的一般合約,因而證券所隱含的許多權利實際上依賴于法律體系和政府監(jiān)管條例來完成。從這個意義上說,證券的價值由它們所隱含的法律權利和保障這些權利的司法體系共同決定,在某種情況下可能更多地是依賴于法律體系對投資者權利的保護程度和這種保護的有效性(易憲容,2003)。在投資者中,中小投資者由于處于信息弱勢和產(chǎn)權弱勢,而公司治理是將公平原則內(nèi)嵌于基于產(chǎn)權的強勢原則中(陳漢文等,2005),因而證券立法通常更關注和重視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目的在于其利益免遭具有信息優(yōu)勢和產(chǎn)權優(yōu)勢的大股東的侵害和剝削。因此,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成為各國證券立法和監(jiān)管的一個基本出發(fā)點,換言之,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是天經(jīng)地義的。

另一方面,從大股東的角度來看,之所以愿意支付成本去謀取對公司的控制權,其目的除獲得現(xiàn)金流權收益外,更重要的是謀取控制權私人收益,即隨控制權而來的其他股東不能共享的利益,或者說是現(xiàn)金流權之外的其他利益。由于現(xiàn)金流權的增加在控股權(持股比例)既定的情況下必然受到公司剩余收益增長的制約,因此,大股東的利益最大化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現(xiàn)為控制權收益的最大化。于是,在經(jīng)濟人這一普遍性假設下,大股東謀求控制權收益的最大化當無可厚非。

然而,問題在于如前所述,大股東的控制權收益本質(zhì)上來源于對其他股東利益的侵害,是“以有效和無效的方式從他人那里重新分配財富”(ShleiferandVishny,1997)。在這里,大股東與中小股東利益沖突的背后,實際隱含的是控制權收益與中小股東權益法律保護的沖突。因為既然控制權收益建立在對中小股東權益的損害,則為防范這一侵害所施行的法律保護就必然會抑制和減輕這一侵害,從而導致控制權收益的減少甚至消失。因此,如果法律保護完善會導致控制權收益的減少甚至消失,那么控制權就不可能為它的擁有者帶來任何實際意義。進一步地,如果謀求控制權收益最大化是大股東作為經(jīng)濟人的本性使然,則控制權收益與中小投資者法律保護的沖突,實際上意味著古老的經(jīng)濟人范式與現(xiàn)代法律范式的沖突。對這一沖突可能的解決方法有三:一是重新定義經(jīng)濟人或拋棄經(jīng)濟人范式,這一點看來很難。二是拋棄證券立法對中小投資者保護的理念。這一點顯然更不可能,因為它直接損害了證券市場的根基。三是重新闡釋控制權收益的性質(zhì)(這正是下文將要做的工作)。

2.控制權收益與其可持續(xù)性實現(xiàn)的悖論

控制權收益是大股東最大化自身價值的利益載體,理論上說,控制權收益的最大化行為應當是一個可重復的過程,而不是一次,或者說它是一個多期模型而非單期模型。只有每期的控制權收益最大化并使之可重復進行,控制權總收益才可能實現(xiàn)最大化。如果控制權收益僅表現(xiàn)為單期或少期的最大化,則與多期最大化的情況相比,前者顯然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最大化。這就如同殺雞取卵與養(yǎng)雞下蛋的道理一樣。因此,控制權收益實際上內(nèi)涵著這樣的規(guī)定,即它是一種長期收益。然而,如果控制權收益本質(zhì)上又是對中小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侵害和掠奪并最終“掏空”(tunneling)公司的話,則公司的衰敗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眾叛親離將無可避免。如果公司因大股東的過度索取而最終走向破產(chǎn),控制權收益就將不復存在,因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此,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悖論,即控制權總收益的最大化必須以控制權收益的可持續(xù)性為前提和基礎,但由對中小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剝奪進而對公司的掏空而來的控制權收益最大化的過程本身,又在毫不留情地毀滅著這一前提和基礎。由此而論,控制權收益很可能是一把“雙刃劍”:既傷人,亦傷己。

面對控制權收益這一悖論,從大股東的角度來說,可能的選擇有二:第一,將控制權收益作為一種短期收益,大股東作為典型的經(jīng)濟人行為具有短期利益偏好。但短期偏好是否是經(jīng)濟人行為的唯一價值選擇是值得探討的。山第二,使控制權收益具有可持續(xù)性,即使之長期化,為此必須在獲取控制權收益與實現(xiàn)公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從而使之能夠可持續(xù)提供控制權收益的實現(xiàn)基礎之間取得平衡,這又可有兩種選擇,一是給上市公司以支持,這就是我們在一些文獻(Friedmanetal,2003;劉峰等,2004;李增泉等,2005;田利輝,2005)中看到的大股東的兩面性;另一種辦法是重新審視控制權收益的性質(zhì)并界定其合理的范圍。

3.控制權收益與市場均衡的悖論

新古典經(jīng)濟學的一個重要成就是從形式邏輯上證明了市場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穩(wěn)定性及其與帕累托最優(yōu)的一致性。市場均衡意味著任何投資主體都不可能獲得超額收益,由于超額收益產(chǎn)生于套利(arbitrage),因而這是一種無風險收益。因此,在市場均衡的情況下,任一經(jīng)濟主體都只可能獲取與其風險相對應的收益,而不可能獲得無風險收益。在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與金融學研究中,均衡分析或者說無套利均衡分析是公認的基本范式之一,市場均衡是研究問題的邏輯起點。

依此而論,作為超額收益的控制權收益是均衡范式中不應存在的一種收益,因為任何一個股東不論其持股多少,其收益和風險便由其投入公司的股份做出了界定,也就是說公司的所有利益和風險都等額分攤到了每一股份上,對每一股東來說其收益的多少完全由其持股的多寡所決定。從這個意義上說,作為“法律假設”的現(xiàn)代公司(JensenandMekling,1976)并不存在可被控制性股東獲取的其他收益,這也是市場均衡在公司利益機制中的一種體現(xiàn)。然而,如果控制權不能為它的擁有者帶來任何收益的話,擁有控制權就沒有什么實際意義,而擁有控制權便不再是經(jīng)濟人的一種理性選擇。就此而論,控制權收益的存在和獲取也就成為了控制權運作的邏輯起點。在此我們可以看到控制權收益的另一個悖論,即它與市場均衡情況下控制權收益的不可存在性矛盾,因為市場均衡就意味著不存在和獲取超額收益的可能,反之,超額收益的存在和獲取就意味著均衡狀態(tài)受到了擾動。如果這種收益具有系統(tǒng)性和長期性特征,則均衡分析范式就值得懷疑。

三、控制權收益的重新界定與超控制權收益

按照前文所述,現(xiàn)有文獻將控制權收益定性為超額收益和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侵害。這一定性看起來似乎可以解釋現(xiàn)代公司中控制性股東濫用控制權以謀私利的一些現(xiàn)象,但它將控制權收益推至毫無合理的存在依據(jù)且必欲除之的境地,無疑也體現(xiàn)了這一思維邏輯極端性的一面,而且它至少無法解釋以下這三個問題:一是控制性股東獲取和維持控制權的成本及這些成本(責任、風險)是否需要得到合理的補償和如何補償問題,二是上文所分析的控制權收益的三個悖論,三是控制權收益所潛在的風險對謀求控制權收益行為的約束問題。

(一)作為控制權成本補償?shù)目刂茩嗍找?/p>

要比較好地解釋上述三個問題,我認為必須對控制權收益的性質(zhì)做出新的界定。由于控制性股東獲取和維持控制權存在著成本,按照經(jīng)濟學的一般原理,這些成本是需要補償?shù)幕蛘哒f要求為它的支付者帶來相應的收益。根據(jù)前面的分析,在股東的利益結構中,大股東毫無疑問可獲得現(xiàn)金流權這類收益,但同樣毫無疑問的是現(xiàn)金流權收益是所有股東都可依持股比例獲得的共享收益,從性質(zhì)上說它與股東的持股比例無關??毓晒蓶|因持股比例相對較多,無疑可獲得比中小股東更多的現(xiàn)金流權益,但這只是他正常的投資收益而與其控制權無關。也就是說,現(xiàn)金流權這類收益并未為控制權留下收益的空間。因此,如果現(xiàn)金流權是所有股東唯一可獲取的收益的話,控制權成本的補償就無從談起。于是,客觀上需要控制權收益的存在。在這個意義上說,控制權收益應定性為對控制權成本的合理補償,也可以說是大股東投資于控制權所獲得的正常投資收益,是控制權的風險溢價。如果我們這樣去定義控制權收益及其性質(zhì)的話,就意味著它是一種合理的而非悖理的收益,是大股東正常的而非超額性收益,是對控制權成本的回報而非對其他股東的侵害。

如果這樣定義控制權收益的話,一方面,可以使控制權成本的補償問題具有合理的形式,并因此使控制權的獲得和維護對其擁有者具有實際意義,從而可以進一步解釋為什么現(xiàn)實中控制權的爭奪如此激烈;另一方面,可以較好地解釋上文述及的控制權收益的三個悖論:由于控制權收益是對控制權成本的補償而非對中小股東的剝奪,因而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法律規(guī)范并不同時意味著對控制權收益的排斥和剝奪;由于這是一種合理的收益,因而控制權收益的獲取和存在并不同時意味著對公司的“掏空”而使公司走向衰敗、進而從根本上毀滅控制權收益所依以存在的根基,從而使控制權收益的存在具有可持續(xù)性的可能,這同時也可解釋現(xiàn)代公司中大股東謀求控制權收益并未導致這些公司因此走向衰敗這一客觀事實;由于控制權收益并非對控制權正常收益之外的超額回報(因為如果沒有正常收益的話又何來的超額收益),因而控制權收益的存在并不同時意味著對市場均衡的破壞;再一方面,既然控制權收益是這樣性質(zhì)的一種收益,理論上說其獲取者就不應再承受控制權成本以外的其他風險及成本,從而有助于解釋控制權收益的成本這一概念內(nèi)含的邏輯矛盾,進而有助于解釋為何“控制權收益的成本”對謀取這一收益者的約束作用,即前文所述的那些所謂的控制權收益的成本,實際上并非是此處我們所定性的控制權收益所具有的成本,而應是超出這一正??刂茩嗍找嬷獾钠渌找嫠媾R的風險或成本,而這種收益的風險才真正是“竊賊的風險”,所以這種風險才對它的行為者具有約束或威懾作用。

當我們對控制權收益做出這樣的定性后,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既然控制權收益不再是來自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剝削,那么它的載體是什么,或者說它的具體存在形式是什么?根據(jù)控制權收益是控制權獲取和維護成本的合理補償,是控制權的風險溢價這一規(guī)定,可以設想將因大股東控制權的存在導致公司績效的改進進而使公司價值增加的部分,視為大股東控制權收益的基本實現(xiàn)載體。具體而言,我們假設一公司的初始股權結構為股權高度分散,任一股東都沒有對公司的控制權,此時公司實際上為經(jīng)營者控制。由于沒有控制性股東對經(jīng)營者實施有效的監(jiān)督,則公司經(jīng)營者的努力程度不變。假定公司的收益(r)取決于要素投入(包括各種要素投入)和經(jīng)營者的努力程度,并將初始股權結構時的收益、要素投入和經(jīng)營者的努力程度分別設為r0、x0和y0,則有

r0=f(x0,y0)(1)

此后,如果公司的初始股權結構不變,x0和y0也保持不變,則r0亦不變。此時,如果公司的剩余收益全部在股東之間按持股比例進行分配,則所有股東的收益均表現(xiàn)為股權現(xiàn)金流權收益。

隨著初始股權結構的改變,公司出現(xiàn)了控制性股東??刂菩怨蓶|因持股較多,即使完全按持股比例分配公司剩余收益,其所得總量也相對較多。于是,大股東有動力去收集信息并監(jiān)督經(jīng)營者的行為,也有足夠的投票控制權對經(jīng)理施加壓力(ShleiferandVishny,1986)。在這種情況下,經(jīng)營者的努力程度就有可能因此提升,于是公司收益就不僅取決于x0和y0,同時還取決于控制權的作用(z)。假定控制權的作用主要通過改善經(jīng)營者的努力程度來體現(xiàn),則叫將控制權對提升經(jīng)理努力程度的作用定義為y1且y1=g(z),此時公司收益定義為r1,則有

r1=f(x0,y1)(2)

隨著公司控制權作用的體現(xiàn)及在此基礎上經(jīng)營者努力程度的增加,公司收益因此形成了一個增量r,且r=r1-r0。假定在這個過程中x0不變,即公司的要素投入沒有增加,其對r未產(chǎn)生貢獻,則實現(xiàn)r0向r1轉換的因素就是丁的改變,即y這一因素由y0變?yōu)閥1,表明經(jīng)營者努力程度的增加。由于y1=g(z),因此,r實際上就是控制權介入公司治理的作用結果。很顯然,這一結果也未體現(xiàn)中小股東的任何邊際貢獻。

既然如此,且從前文的分析已知,控制權的獲取和維護都需要支付成本,大股東對經(jīng)營者的監(jiān)督也需要成本。因此,理論上說,r的索取權應歸屬于控制性股東,作為其控制權成本的補償。如果我們進一步將r1定義為現(xiàn)金流權收益,則r1可分解為股權現(xiàn)金流權收益(s)和控制權現(xiàn)金流權收益(c),即

r1=s+c(3)

其中s部分又分為控制性股東的股權現(xiàn)金流權收益(sk)和中小股東的股權現(xiàn)金流權收益(sm)。由于r并未體現(xiàn)中小股東的貢獻,故其收益僅為sm,且

sm=s-sk(4)

而此時大股東的總收益(T)則包括股權現(xiàn)金流權收益和控制權現(xiàn)金流權收益這兩部分,即

T=sk+c(5)

經(jīng)過這樣的理論處理,控制權成本便有可能得到合理的補償,控制權的收益亦有了合理的載體,而這個載體并非來自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剝削,因為中小股東并未遭到任何損失,充其量只是使其不再具有“搭便車”的可能,使其不再享受“搭便車”的好處。但是,由此則形成了對控制性股東監(jiān)督行為的激勵性制度安排。就此而論,本文對控制權收益的修正和重新界定,具有激勵大股東監(jiān)督行為和抑制中小股東搭便車行為的雙重效應。因此,總體上說這是一種帕累托改進。

當然,控制權收益除上述貨幣性收益外,也包括“非貨幣收益”,如大股東通過控制權實現(xiàn)自身的戰(zhàn)略目標,因擁有某一公司的控制權而給大股東帶來的地位、聲譽及心理上的滿足感,在公司管理層安插自己的親信,等等。

(二)作為大股東侵害的超控制權收益

當大股東通過股權獲得股權現(xiàn)金流權收益和通過控制權獲取控制權現(xiàn)金流權收益及相關的非貨幣收益后,其是否滿足于以此為限的個人收益最大化?從經(jīng)濟人本性的角度來說,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于是,大股東仍會利用自己的控制權以各種方式進一步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就是現(xiàn)有文獻中的控制權收益,其實質(zhì)就是對中小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侵害,是對公司的一種“掏空”行為。很顯然,當我們對控制權收益做出重新界定后,大股東的這類收益就已不再屬于控制權收益的范疇。對此我們提出另外一個概念,即超控制權收益或稱控制權超額收益。這是一種基于大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動機、依托控制權的行為能力、與控制權成本補償無關而為大股東強制獲取的超過控制權收益以上的收益。如果說基于控制權成本補償或控制權風險溢價意義上的控制權收益,表現(xiàn)為對公司增量現(xiàn)金流權的配置取向,那么,超控制權收益則表現(xiàn)為對公司存量財富的再分配,即大股東以各種方式“從他人那里重新分配財富”(ShleiferandVishny,1997)。因此,超控制權收益總體上可視為是大股東的“道德風險”(moralhazard),其中的一些行為則明顯具有觸犯法律的特征,因而難免遭受法律訴訟的風險(DyckandZingales,2004)。

當我們提出超控制權收益或稱控制權超額收益概念后,此時,控制性股東的總收益便由股權現(xiàn)金流權收益、控制權現(xiàn)金流權收益和超控制權收益(w)三部分構成,式(5)便變?yōu)?/p>

T=sk+c++w(6)

由于超控制權收益來自對中小股東的剝削,則w與式(4)中的sm具有此長彼消的關系,這時,中小股東的收益便不再如(4)式所示,而是sm-w后的剩余部分。這部分的大小就取決于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剝削程度,而這個剝削程度如何則取決于大股東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追求行為和法律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程度這兩個因素。在經(jīng)濟人總是盡可能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這一普適性假設下,實際上就取決于法律保護的完善程度。于是,超控制權收益才是真正依法律保護狀況而消長的一種“狀態(tài)依存收益”。當法律保護很完備時,這種收益就將消失,但這種狀況完全不影響控制權收益的存在,進而不會影響控制權市場的正常運行,也不會影響大股東對公司經(jīng)營者的監(jiān)督努力。當然,這里尚需討論的另一個問題是,如果大股東的監(jiān)督努力并未改進公司績效,從而并未形成r這一增量收益時,大股東的控制權成本又如何實現(xiàn)補償呢?這時就很有可能出現(xiàn)這種情況,即大股東的控制權成本補償一開始就進入超控制權收益這一補償通道,通過超控制權收益來補償其控制權成本,其結果就是加劇了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侵害程度。

為了進一步說明超控制權收益的性質(zhì),我們再具體討論一下控制權收益與超控制權收益的異同。兩者的相同之處是,它們都是基于控制權而來的收益,都是大股東依托對控制權運用過程所實現(xiàn)的收益,都是控制權的行為能力所產(chǎn)生的結果。但是,兩者具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首先,控制權收益是對控制權成本的補償,是控制權的風險溢價,因而是一種補償性收益;而超控制權收益是大股東基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運用控制權的行為能力獲取的超過控制權成本補償?shù)氖找妫蚨且环N超額收益。其次,在控制權能夠正常作用于改進公司績效進而能夠產(chǎn)生控制權現(xiàn)金流時,控制權收益具有合理的載體,能夠得到正常的保障;而超控制權收益缺乏合理的載體和保障。第三,控制權收益來源于公司績效改進所產(chǎn)生的增量收益,因而它的實現(xiàn)并非以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損失為代價和前提;而超控制權收益是對公司存量利益的再分配,是對他人財富的轉移,因而它必然表現(xiàn)為對小股東利益的侵害和剝奪。第四,控制權收益是應當受到法律保護的一種收益,因而在控制權正常作用于公司績效改進的情況下,這種收益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而作為對他人財富掠奪的超控制權收益,其損人利己的特質(zhì)是法律必須約束和懲戒的,也是道義所不齒的,因此,這類收益具有“狀態(tài)依存”的特征,即它依法律對中小股東的保護狀態(tài)而消長,法律保護越弱這類收益就大,反之就越小甚至消失。第五,控制權收益的獲取過程通常不再需要支付成本和承擔風險;而超控制權收益的獲取過程則充滿了風險,對此,本文在對現(xiàn)有文獻所定義的控制權收益的成本的分析中,已作出討論。第六,控制權收益對控制者具有激勵作用,因而有助于改進公司的績效;而超控制權收益帶來的是負激勵,最終可能導致公司的衰敗。

由此可見,超控制權收益在性質(zhì)和載體上都與控制權收益具有本質(zhì)的差異?,F(xiàn)有文獻由于忽略了大股東的控制權成本補償問題,也沒有超控制權收益的概念,因而將大股東超過股權現(xiàn)金流權收益以外的其他收益,一律視為大股東對小股東的侵害,這無疑混淆了控制權收益與超控制權收益的本質(zhì)差異,并因此導致一系列自相矛盾的問題。事實上,除性質(zhì)和載體不同外,超控制權收益在形式上也與控制權收益完全不同,前者的具體形式大致包括:(1)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并為其旗下的其他公司所用;(2)大股東強制要求上市公司為其旗下的其他公司提供擔保;(3)通過關聯(lián)交易將上市公司利益轉移至大股東屬下的其他公司;(4)大股東通過各種隱秘方式攫取上市公司利潤;(5)基于大股東的利益而隨意變更上市公司資金投向;(6)通過其他方式向大股東進行利益輸送。

參考文獻

劉峰、賀建剛、魏明海,2004:《控制權、業(yè)績與利益輸送——基于五糧液的案例研究》,《管理世界》第8期。

田國強,2005:《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與研究方法》,《經(jīng)濟研究》第2期。

唐宗明、蔣位,2002:《中國上市公司大股東侵害度實證分析》,《經(jīng)濟研究》第4期。

楊瑞龍、周業(yè)安,2000:《企業(yè)的利益相關者理論及其應用》,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

篇10

關鍵詞:交通事故;損傷程度鑒定;股動脈栓塞

1 臨床資料

王某,女,28歲,2014年10月5日8時許受電動摩托車沖撞,撞傷左下肢后訴疼痛,伴肢端蒼白、無血運1 h入院求治。訴當時左下肢疼痛、活動受限、感覺減退,在當?shù)蒯t(yī)院檢查后,為求進一步治療轉上級醫(yī)院急診。查體:體溫37.10℃,脈搏 90次/min , 呼吸22次/min ,血壓130/85 mmHg。左腹股溝處可見皮膚瘀青及腫脹,左下肢活動尚可,感覺減退,足背動脈、脛后動脈搏動未觸及,肢端蒼白,無血運。腰椎、骨盆X線正側位片未見外傷性骨折及脫位征象。腹腔及膀肌超聲檢查其聲像圖未見明顯異常。于2014年10月5日13時行左股動脈探查取對側大隱靜脈移植修復術,術中見股動脈栓塞,栓塞段長約1.5 cm,血管內(nèi)膜損傷,切除損傷血管4.0cm,取出栓子,取對側大隱靜脈長約5 cm,吻合橋接股動脈,肢端血運恢復。住院20 d出院,出院診斷:診斷:左股動脈栓塞。

2014年11月10日法醫(yī)臨床體格檢查見王某左腹股溝處有一長17.0 cm的手術瘢痕,右下肢有一長8.5 cm的手術瘢痕,雙下肢活動可,感覺、肢端血運可。應委托人要求,對其進行損傷程度鑒定,其因交通事故致左下肢受傷后并發(fā)左股動脈血栓栓塞,醫(yī)院行左股動脈探查取對側大隱靜脈移植修復術,依據(jù)《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準》應鑒定為輕傷二級。

2討論

2.1外傷后左股動脈栓塞 本例王某外傷后左股動脈栓塞系因電動摩托撞傷左下肢股部后致左股動脈血管內(nèi)皮損傷、變性,該動脈血管痙攣引起血液淤滯、血流緩慢,通過復雜的凝血機制促使血栓形成,造成動脈阻塞,引起左股動脈急性缺血的臨床表現(xiàn)。其特點為起病突然、癥狀明顯,病情進展快,預后嚴重,需快速處理,嚴重缺血后6~12 h,組織可發(fā)生壞死,肌肉及神經(jīng)功能喪失。急性左股動脈栓塞具有顯著的癥狀和體征,凡具有發(fā)病原因者,突然出現(xiàn)左下肢疼痛,感覺異常,麻痹、無脈和蒼白的特殊征象即可作出臨床診斷,且可以估計栓塞的部位。

2.2病因探討 本例經(jīng)手術證實的左股動脈血管內(nèi)皮損傷致血栓形成并栓塞可排除心源性、血管源性及醫(yī)源性常見栓子的來源。本次鑒定認為其原因系機械外力的直接作用使該段血管內(nèi)膜受到損傷后所形成的創(chuàng)傷性血栓,造成左股動脈管腔阻塞,引起該動脈支配區(qū)的左下肢組織缺血、缺氧表現(xiàn),后經(jīng)手術切除受損血管,移植修復而愈。

2.3因果關系分析 本例王某系青年女性,此前身體健康,傷前無風濕性心臟病或心房纖顫病史,無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腎病、血栓形成及近期手術等病史。此次左下肢外傷史明確,于傷后即出現(xiàn)左下肢局部瘀青血腫和疼痛,感覺減退、活動受限,足背動脈、脛后動脈搏動不能觸及,肢端皮膚蒼白無血運。

3結論

目前手術方法主要是取栓術,其次為血管移植術、血管成形術等。

3.1取栓術 凡是趾或指動脈分支以上的急性動脈血栓形成,肢體尚未壞疽,都應及時作手術取栓,禁忌證:患肢發(fā)生壞疽,全身一般狀況差,不能耐受手術。手術時間愈早愈好,發(fā)病4~6 h內(nèi),肢體缺血但未出現(xiàn)嚴重壞死,手術取栓效果較好。發(fā)病時間越久,血栓越容易在動脈內(nèi)機化、與動脈壁粘連,造成手術困難,且術后容易再次形成血栓。手術方法主要有和切開動脈直接取栓術,F(xiàn)ogarty氣囊導管取栓術基本步驟是:根據(jù)動脈大小選擇適應Forgarty氣囊導管(從股動脈向上取栓可用F5,F(xiàn)6或F7號導管、向下取栓可用F5,F(xiàn)4或F3號導管,動脈及其分叉動脈可用F4,F(xiàn)3或F2號導管)。經(jīng)一傾0股動脈(作股動脈切口)插到預定高度,將氣囊內(nèi)注入相的生理鹽水,緩慢拉出導管,血栓順導管從動脈切口處帶出,抽出氣囊內(nèi)鹽水、肝素鹽水洗凈導管后再次插入,重復上述過程,直至有高壓的動脈血噴出為止。切開動脈直接取栓術方法是分離出栓塞的動脈,阻斷遠端,切開動脈壁,輕輕地擠出血栓?,F(xiàn)多用Fogarty導管取栓,取栓后應重視肌病腎病性代謝綜合征的防治:如酸中毒、高血鉀、肌紅蛋白尿、腎衰竭、心力衰竭、休克等情況,因此術后要加強監(jiān)護、嚴密觀察患肢的血供及患者全身狀況,死亡病例常發(fā)生在術后,因此術后的嚴密觀察和積極治療尤為重要。

3.2血管移植術 主要包括動脈旁路移植術,適用于血栓部位較局限,血管流入和流出道均通暢。一般選用自體大隱靜脈做移植血管,具體操作:取大隱靜脈,將大隱靜脈置于皮下,并與病變動脈的近、遠端做倒置的端側吻合。如自體大隱靜脈已被抽剝或有病變,可移植入造血管。近年也有用人體臍靜脈移植的。另有一種方法做原位大隱靜脈移植,不需游離靜脈,兩端切斷后直接與動脈做端側吻合。

3.3經(jīng)皮經(jīng)腔血管成形術 是近幾年迅速發(fā)展起來的一項新的治療手段,適用于中等至大的血管局限性、孤立短段狹窄、多發(fā)、分散的短段閉塞。手術包括球囊成形術、動脈粥樣物質(zhì)切除、支架植入術等,其具有微創(chuàng)性、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

3.4截肢術 肢體壞疽或經(jīng)積極取栓和非手術治療無效,肢體容易發(fā)生嚴重感染產(chǎn)生毒素,導致敗血癥危及生命,故應積極施截肢術。

本例左下肢臨床癥狀和體征的動態(tài)改變過程與左股動脈栓塞的病程演變特征完全相符,并經(jīng)外傷5 h后所行的左股動脈探查、損傷栓塞段血管切除、取對側大隱靜脈移植修復術所證實。故綜合分析認為,本例左股動脈栓塞與其左下肢外傷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系。

參考文獻:

[1]郭曙光,陳翠菊,周興立.急性下肢動脈栓塞中期手術治療與預后[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