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秋為話題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9 00:38: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以秋為話題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以秋為話題的作文

篇1

美麗的秋天為話題的英語作文

It is autumn. The sky is clem and cloudless. The summer heat is gone. The autumn wind brings us cool. At once the version comes to my mind, "Autumn is rich with fruit and grain. " Actually I see pomegranates red and round on the stall in the market and the pcars big, yellow and juicy. My mouth waters for them. The grains have been harvested, the rice, wheat and corn.

The laurel trees give off fragrance. The perfume makes its way stralght into my nose. The brlght red canna are standing behind rows of tall plane trees. I am waiting for their leaves to turn yellow.Then l can trample on the fallen leaves on both sides of the ground.

At times the autumn rain keeps falling silandy on the trees and flowers and the ground. It washes everything clean. When the sun comes out, the droplets shine bright on the yellow leaves.

What a beautiful painting! Autumn is the season for harvest no pains, no gains. I must study hard so that I can have a big harvest in all my subjects.

秋天,已是秋天了,天空晴朗,萬里無云,夏熱已逝,秋風送爽。我頓時想起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市場上已可見到紅紅的石榴和黃橙橙而又的大梨,實在令人垂涎。此時,稻子、小麥和谷子等莊稼也已開鐮收割。

桂花吐香,芬芳撲鼻;在一排排高大的梧桐樹后是鮮紅的美人蕉。我在等待樹葉變黃,熱后踩著滿地的落葉。

有時,秋雨無聲地落到樹上、花上和地上。它洗滌一切。太陽出來時,晶瑩的水珠在黃色的樹葉上閃閃發(fā)亮。

一幅多么美麗的油畫。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而不勞者將一無所獲。我要努力學習,以便所有的功課都獲得豐收。

美麗的秋天為話題的英語作文二

Do not know how long the effect, as if the fight was a nervous gradually revealing the known, the field from its broad chest in long plume from the atmosphere on the slopes and there is water ongenerally spread at the Qingming, round trees and crops have begun to sway in the breeze, the leaves become calm and. Dew back in the early morning and evening wetting the ridge, quietly put up the field. Lu Lan also came upquietly afloat, no longer go back to the valley. Although the sun is still bright, but the pain is no longer the backbone of Sunburn people become, Kiyosumi, as if it was weak, and can not be distilled into a field, it is the field of reconciliation and the like; ... ... Autumn is here!

美麗的秋天為話題的英語作文三

It gradually turns cool. The sunlight is no longer so strong and the cicadas have stopped crying. The hot summer went by at last. The favorite season in the year is coming.

Everywhere we can see the scene of bumper crops: on the fields is golden rice,on the trees are ripe fruits. The farmers faces are full of smiles. They are now expecting a good harvest through a summer's hard work.The autumn evening is especially beautiful. When the setting sun goes slowly down to the west, the sky over the mountains is covered with red rays of evening sunlight, which shines upon the blue sky and floating clouds, just as the maple leaves fall onto the sky.

篇2

【關鍵詞】作文教學 命題走向 審題 素材積累

作文在語文中考中素稱“半壁江山”,一“文”定試之說不再是空穴來風。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每個中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標志,如何寫好作文?如何盡量杜絕失分?這是學生最為關心的問題。那么在作文教學中應關注哪些問題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下面我主要從四方面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一、關注作文命題的走向

近年來,中考作文命題模式主要是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每個階段作文命題形式多種多樣。隨著話題作文日漸淡出中考,命題(含半命題)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在中考卷中所占份額與日俱增。到了2011年中考,作文命題更多樣化,進一步打破了話題作文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考卷有所創(chuàng)新與突破。如北京市這幾年均是在命題或半命題之間徘徊。2007年出了一道半命題作文“動力來自_____”,2008年為命題作文“向前,向前,向前!”2009年又變回了半命題作文“并沒有結束”,而2010年又出了命題作文“凝聚”。由此可見命題和半命題一直在中考試卷上占領著高地。2011年山東青島出了兩道作文題,命題作文為“我還是有潛力的”;話題作文則要求考生以“反省自我”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作文。由于以前訓練的多是話題作文,結果有些同學不適應。話題作文是上世紀90年代初到中期最流行的中考作文模式。而命題作文成為近年來全國各省市中考卷上的主流。因此,教師要關注作文命題趨勢,提醒初中生在平時的訓練中各方面都要兼顧到,不要為了作文而作文。

二、關注現(xiàn)實,注重自我感悟

什么樣的文章才能得高分?專家認為:要關注現(xiàn)實,要有生活體驗,要思考人生,要表達真情,要注重自我感悟。文章貴在有真情實感,最真的才是最好的。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之所以能打動讀者,就在于抒真情。語文版初中語文教材要求寫作注意“感受與思考”,感受生活要有情。教師在指導寫作時,應提醒學生仔細留意寫的人或事、發(fā)掘這些人或事的深層含義。關注現(xiàn)實生活,關注腳下的土地,已經成為中考作文的風向標,比如2010年北京卷作文《凝聚》文題簡潔而溫馨,既可以指向個人一生中方方面面的凝聚,也可以指向集體與社會中形形的凝聚,引導學生關注團體,關注由人與人共同組成的社會,關注由人與動物、與自然共同組成的地球。如果缺少對身邊生活的關注和思考,要寫好這一文題實屬不易。類似這樣的命題既是對考生觀察和思考生活能力的考查,也是一次脈脈含情的溫馨提示:熱愛你的家鄉(xiāng),熱愛你的生活,熱愛你腳下的那方土地吧,因而要注重學生感受能力的培養(yǎng)。寫文章往往是從感受開始的,心有所感才行之于文。

三、強化素材的積累

在文章中,主題起統(tǒng)帥全篇的作用,但是主題不是空洞的,而是需要通過材料來表現(xiàn)的。材料是形成主題的支柱,是文章的物質基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者沒有材料就寫不出文章。作家秦牧說過:“一個作家應該有三個倉庫,一個是直接材料的倉庫,裝從生活中得來的材料;一個是間接的倉庫,裝從書籍和資料中得來的材料;另一個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語言的倉庫。有了這三種,寫作起來比較容易。”所以,強化素材積累,首先要豐富生活積累。這有多種途徑,比如注意觀察周圍的人、事、物,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與同學、親友交往等。要備好生活素材,還得把上述活動的內容寫進日記或練筆中,特別是那些有閃光點、有沖擊力、有啟發(fā)性的人與事,要及時記下來;到臨考前,翻出來整理一番,記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細節(jié)。此外還應博覽課外讀物,豐富文化積淀。從近年中考看,高分作文大多數(shù)具有較強的文學性,因而多讀多思含有哲理性的、有真情實感的、有才識的短文,自然是非常必要的。在多閱讀的同時,還應建立一本屬于自己的作文素材手冊,比如積累哲理故事,關注近年來感動世人的人物等。寫作時,就能緊扣話題信手拈來。

四、嚴把審題關

審題,是決定作文成敗的關鍵。審題不正確、整個作文就失敗了。一位作文專家說過:“所謂審題,說白了,就是命題者叫你寫什么,你就寫什么。叫你向東你就向東,叫你向西你就向西,千萬不能由著性子來。叫你比賽足球,你就只能去踢足球,萬萬不可自行其是,去打排球、打乒乓球。排球、乒乓球打得再好,統(tǒng)統(tǒng)不算數(shù)?!睂忣}實際上就是搞清楚題目要求寫什么,它是作文構思立意的基礎。比如以“中秋”為話題,你可以寫中秋,可以寫月亮,可以寫嫦娥,可以寫親人團聚,可以寫思鄉(xiāng)念親,可以寫古往今來關于中秋詩詞的賞析等。這個的確是范圍很寬,但只要抓住其中一點,大肆拓展開來就可以了。但是,有些“寓意”類的話題作文,它會先提供材料,設置一個寫作中心。這時候審題立意應當像材料作文那樣,反復閱讀材料,充分理解、準確把握設題材料的內涵,提煉出暗示話題含義的關鍵詞(句),以便披沙揀金,準確切入。如話題作文“攀登另一種巔峰”屬“寓意”類的話題,材料中的“他戰(zhàn)勝了自己的欲望”就是一個關鍵句,所謂的“攀登”,就是戰(zhàn)勝私欲,要以一種廣博的胸襟來面對世界,從而對學生的心靈有一種震撼。但學生寫作的情況并不理想,最大的失誤在于審題失誤,造成偏題、離題。大多學生只是單純以“成功”“欲望”甚至以“夢想”為話題,行文中偷換話題,這些都偏離了命題者的意圖,得分都較低。

雖說寫好作文需要關注的內容可能有許多,但核心之點,也無非是這些。如果平常的教學中既能注重從大處著眼于命題的走向和趨勢,又能從小處抓好審題和素材積累,才能有備而來而不會全盤皆輸。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孫春成:《語文課堂教學藝術漫談》,語文出版社,1998.

3.李福灼、陳玉秋:《語文課程理念與實踐》,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篇3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萬事開頭難,做事如此,寫文章也是如此。我國古代作家對文章的開頭都是很講究,所以有“鳳頭、豬肚、豹尾”的說法。說文章的開頭要像“鳳頭”,是說文章的開頭要寫得好,寫得漂亮,讓人愿看、要看、想看下去。

1.擬人化手法的開頭使文章顯得活潑有趣,吸引讀者的眼球

有位學生在以“生命”為話題的作文中這樣開頭:如果說“生命是一座莊嚴地城堡,如果說生命是一株蒼茂的大樹,如果說生命是一只飛翔的海島,那么,你就是那穹頂?shù)牧褐?,就是那深扎的樹根就是那煽動的翅膀。沒有你,生命的動力便蕩然無存,沒有你,生命的美麗便杳然西去。”這樣擬人的開頭手法,既形象生動,又含有深刻哲理。對評卷老師來說既印象深刻,又有啟發(fā)作用。這樣的作文開頭高分非她莫屬,往往在48分到50分之間。

又如,有位學生在以“生活”為主題作文中這樣寫道:“生活如同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時刻告訴我們要學會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边@樣的開頭比喻中蘊含著哲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能得高分。

2.標題撐骨式開頭,這樣的開頭令讀者對文章的結構一目了然,給人清晰的感覺

“標題撐骨式”即在開頭點題后,用三四個小標題概括要寫的事件、故事情節(jié)、人物感情、人物特征、生活片段等。文章的主題部分就像一個人的身體,美麗的形體當然會奪人眼球,為文章設置小標題可以“塑體成功”。如有位學生在作文《我讀唐詩三百首》中這樣寫道:“帶著對自然地仰慕,《唐詩三百首》邀我共山水之氣,攜著這對靈魂的敬畏,《唐詩三百首》陪我共唱云天之歌,懷著對思念的遐想,《唐詩三百首》伴我共品風月之韻。吟詠著華夏經典,品悟著三百首唐詩,我詩意的前行”……然后以“山水之氣”、“云天之歌”、“風月之人”的詩句,將經典的三個古代畫面還原成立體的場景,語言生動,顯示出了作者深厚的積累,令讀者唏噓不已,感嘆之極,高分非他莫屬。還有一位學生寫《秋》,用“鏡頭剪接式”分別刻畫了兩個鏡頭:“一葉扁舟浮于江中,雖是江上春好,卻無奈心中的孤寂,幾朵,怎敵晚來風疾。秋雨碎了我的夢,我融入了凄苦的秋。”既寫出了秋的凄涼也寫出了人的孤寂。

3.“穿越時空式”結構

“穿越時空式”適用于想象類文章寫作,指的是我們通過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游走歷史隧道,去到你想到的任何時代,任何時光站,在那里看古人演繹人生悲歡喜劇。還可以將幾個朝代的人物雜糅合并到一個朝代,上演所謂“關公戰(zhàn)秦瓊”的悲喜劇。這種構思方法的特點是:以一種情志、一種事物,一種環(huán)境等為觸點,運用聯(lián)想、想象,描繪意境、幻境,構建全文,顯現(xiàn)主題。做好此類文章,關鍵的工作是找準切合點,這是想象的基礎。找準切合點,就給我們的夢想插上了翅膀。其次,要做到想象合理有序,想象大膽創(chuàng)新,兩條原則力求兼顧,不可輕視忽略任何一面。

篇4

而在社會變革日新月異的今天,合作重新被人們所重視,它不在只是一種商業(yè)運營方式,而逐漸變?yōu)橐环N精神,成了推動社會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巨大動力。

合作無處不在。便是在自然界中,人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合作的身影。在不大的螞蟻家族中,有著復雜卻又嚴格的分工。工蟻負責探路和尋找食物,兵蟻肩負蟻巢的安全保障,蟻后則生育后代,還有的哺養(yǎng)后代。每一個成員既不多做也不少做,缺了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行。螞蟻家族正是憑借每一個成員的合作精神,才能生存下去。

世界著名飛機協(xié)和客機的生產正是通過合作分工完成的。它的每一個部件,大到機翼,小到起落架上的一顆螺絲,都是由不同國家的專業(yè)部門分別制造的。最后再將不同的部件組裝,一架協(xié)和機才算上了天。合作真的融入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合作源于信任。在現(xiàn)金諸多的國際組織與團體中,其實都是以合作為基礎的,而這樣的合作正是建立在各國間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合作是需要不同的個體共同完成的,而且是需要默契的。如果個體間缺乏充分的信任,就不會有默契,合作也就不可能成功。譬如世界貿易組織中關于定期匯報簽約國財政狀況的規(guī)則,倘若簽約一方為了保留實力而虛報少報相關數(shù)據(jù),那么,這種不信任的行為必然會導致合作的失敗。因此,不難看出,缺少誠意和信任的合作毫無存在的價值。

合作就是力量。如果僅讓你用一支筷子吃反,它幾乎連塊肉都夾不起來,而用一雙筷子,結果就會截然相反。可見,只有合作才能發(fā)揮個體不具有的力量,才能擁有大于個體的力量。正如當年諸葛亮指揮蜀軍大敗曹兵的戰(zhàn)役,大多是以少勝多。而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諸葛亮清楚地知道,只有合作才具有無窮的力量。

合作的確是一種精神,它源于信任,且無處不在,更重要的是這種精神是難以估量的。這個時代呼喚許多精神,而合作精神將永遠是推動時代前進的不竭動力。

以合作為話題的作文的延伸閱讀——作文的寫作注意事項

合作,合作,老師每次布置都說“合作”,但每個成功的范例都在考場上。這次合作不在“天時地利”,恐難成功。我們小組的四人一“相聚”,肖便嚷了起來:“哎呀,這么艱巨的工作還是吳來干。”我在一邊做“指導”:“不不不,讓馬干,她語文好,字寫得又漂亮,我嘛在后面指導肖,并給予你們以精神上的支持。”“我更不行了,還是你來。”“不不,你來!”“你來,你來!”“啊——”我頭都快炸了。“每次都推三阻四的,不如這樣,這次我們每人都出,誰也別偷懶,然后,我們選一份最好的交上去。”大家點頭默許了。

篇5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學方法

G623.2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在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教學效果,表現(xiàn)在學生對各種文體的掌握方面。但是作文教學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總結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方式并加以實踐,始終是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唯一途徑,值得我們進行思考和探索。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概述

使學生能夠更快地、不出錯地完成作文,并不完全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導致各種文體的作文成為學生學習的負擔而不是通過學習想要達到的目的;語文作文教學強調學生對語言中詞匯的運用和句子的建構而忽視作文中有價值的情感表達,因此造成了小學生寫作質量提高困難的現(xiàn)象。小學作文教學中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寫生對“寫作”本身的理解不夠豐富,沒有把寫作當做意識表達的一種方法,也難以體會文字運用的樂趣。這樣的教學導致寫作能成為語文學習中的“難點”,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始終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發(fā)展目標。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有效策略

1.利用教輔工具,幫助學生進行探究型寫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會學生進行各種文體的寫作是教學目標之一,但是,要使文體寫作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而非一種學習任務,教師就應該在教學手段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安排。目前學校擁有大量的先進教輔工具,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工具,幫助學生進行探究寫作,使枯燥的學習變成探索的過程。以語文說明文寫作教學為例,在教會學生說明文的基本格式之后,我以“自然一物”為話題,請學生進行說明文的寫作。在寫作之前,我將學生帶到了學校的綠化區(qū),請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一種食物進行說明文寫作,還有些學生提出“:星球也是自然中的一種事物,可以不以作為寫作主題,我就指導學生進入學校圖書館和閱覽室進行相應的資料查詢。在指導學生進行事物觀察的過程中,我始終強調:從多角度進行觀察,既要客觀,又要主觀。在學生交上來的作文中,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應用了許多精彩的比喻修辭和排比句,用以表達他們的觀察所得和內心感受,寫說明文對于他們來說再也不是枯燥地介紹事物,而是動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語言加工的過程。

2.重視點滴積累,幫助學生豐富寫作素材

寫作是語言學習中較為高級的表現(xiàn)形式,是語言輸出的一種方式,相對于口語,寫作更重視語言運用的邏輯和技巧,要求學生掌握和運用更多的詞匯、對行文進行合理的建構和安排,這些能力都需要日e月累才能夠獲得。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積累習慣,即對寫作素材進行積極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回溯,以便學生在寫作時候能夠言之有物,這是提升學生寫作速度的一種必要手段。我在教學過程中設立了“隨手記”的環(huán)節(jié),請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小本子,將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個人覺得有趣的事物、人物記錄下來,記錄的時候盡可能寫的詳細。當我布置作文的時候,先請學生翻開他們的“隨手記”本子。學生們經常會驚訝他們竟然積累了那么多寫作素材,而且很多句子和詞匯的應用都很傳神。

3.實現(xiàn)課內外互動,幫助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現(xiàn)代教學認為集體的力量大于個人,學生能夠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對同伴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結果進行理解和再加工,轉化成自己的知識,這樣一來,教學的結果就會事半功倍。合作學習也可以應用于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具體的方法是將課內教學和課外教學結合,使學生的互動得以延展,通過這種互動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提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進行課文《荷花》教學時,請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以荷花的形態(tài)描寫賞析為合作學習的目標,在課堂上進行這種閱讀學習和感悟體會之后,請學生將其做成課堂筆記,在周末放假的時候,由教師組織學生去植物園觀賞荷花,拿出自己的閱讀學習筆記,對照筆記的內容觀察荷花,進行思考,然后對植物園中其他的植物進行欣賞并將欣賞感悟整理成小隨筆,進行課堂交流。這種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將閱讀和寫作學習緊密結合起來,將課內教學和課外教學聯(lián)合起來,使學生的學習模式始終處于“合作”的狀態(tài)下,有效提高寫作教學的效力。

4.開展課外閱讀,幫助學生培養(yǎng)寫作思維

心理學研究認為,想象來源于表現(xiàn),而表象是對事物的復現(xiàn)。學生要在寫作過程中發(fā)揮想象能力,先要在日常學習中具備表象能力,即對所學進行復現(xiàn)。要使學生能夠在寫作過程中形成:分析作文題目――進行表象――產生想象――付諸筆端,這種寫作思維,就必須從大量的閱讀入手,不斷進行閱讀和寫作之間的表象到想象的交互訓練。語文課堂上能夠給學生提供的閱讀資料是有限的,學生的表象能力和想象能力會被局限在書本和課堂之中,充分的課外閱讀是開闊學生眼界、豐富學生頭腦中的表象事物的最好方式,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就有更多的材料去進行想象思維,能夠形成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表達,作文的內容會更豐富,語言運用也會更有價值。在課堂之外,能夠為小學生提供閱讀環(huán)境和閱讀資料的是家庭以及社會相關教育機構和文化組織,為了更好地開展小學課外閱讀,建議小學生家長積極為孩子購置書籍,多帶孩子去圖書館、博物館等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意識;各種社會文化組織也應該與學校聯(lián)合起來,舉辦讀書會等活動,給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三、結語

能夠促進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發(fā)展的策略還有很多,但無論是應用哪種策略,教師都應該注意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角色的轉變。在探究學習中,教師是輔助者;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是指導者;在寫作素材積累中,教師是監(jiān)督者;在課外閱讀活動中,教師是組織者。教師角色的合理變化是促進教學方法有效應用的關鍵,希望本文能夠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發(fā)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趙明志.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華聲卷2),2015年12月 :101-103.

[2]蔡春玲.新形勢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之我見[J].文教資料,2011(10):115-116.

[3]牛淑美.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4(09):122-123.

篇6

    一、初中語文的現(xiàn)狀

    語文的發(fā)展不盡如人意,相比以前而言,有改觀的地方,但依舊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學沒有根本性改變

    語文課程涵蓋很廣泛,其中一個作用是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生學習所有課程的前提,由此可見,語文在教學過程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但事實是,語文這門基礎學科在中學的教學中地位并沒有真正提高,依舊容易被忽略。在教育部門制定的課程標準中,語文雖是排在主要課程的首位,但是隨便走進一個學校,學校規(guī)律的課程表上,語文被無情地排在數(shù)學、英語、語文三大主課的最后一個,由此看來,語文始終無法和高深的數(shù)學以及越來越熱門的英語相提并論。之所以為出現(xiàn)這樣的景象,是因為學校、教師以及家長和學生都不約而同地達成一個“共識”:能把數(shù)學和英語的成績提上去的就是中考的贏家。正是這樣的思想,讓語文課程一再靠后,學生自然也就忽略對它的關注。其實很多學校對新大綱語文新教材的學習培訓也有積極的一面,但真正要貫徹落實時就沒了興趣,再加上很多學校對語文課教學資源的投入不夠,導致學生缺乏學好語文的環(huán)境,相比起來,在與其他課程尤其是和數(shù)學、英語競爭時,自然也就敗下陣來,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二)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力不足

    隨著世界之間文化的交流傳播越來越多,學習外語自然是有必要的,但是語文作為中國人的母語課,是一門最重要的工具課,是一門最具人文性質和感染力的人文學科,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一直以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來對待語文課程,他們始終覺得語文課可聽也可不聽,可學也可不學,在成績上并不會像數(shù)學或者其他學科那樣容易出成績。他們大多人文,語文課無論花多少工夫,始終都只有一般水平,不能突出也不至于落后。從這幾年的中考中可以看出,雖然這幾年中考命題的思想和題型發(fā)生很大變化,語文考查的重點落在了閱讀與寫作上,題型多為主觀問答題而不再是答案唯一呆板的客觀題目,語文的作文也由命題作文轉變?yōu)樵掝}作文,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性和靈活性,新課程的改革目的是要引導學生花時間多讀、多想、多寫、多練,爭取提高語文素養(yǎng)。愿景總是美好的,但實際卻不是那么完美,讓學生自由發(fā)揮,他們對閱讀的解答仍不著邊際,絞盡腦汁、粗制濫造地寫文章。始終是以一種敷衍的態(tài)度在面對這門課程。對于臨近中考的學生來說語文更是被忽略得厲害,努力提高數(shù)學和英語的分數(shù)才是主要目的,他們大多苦攻數(shù)學難題,多記英語單詞,猛背政、史、地等文科學科,都忘記了語文課的存在。這種尷尬的境地,讓學生對語文的積極性越發(fā)微弱,能力自然越來越低下。

    二、初中語文教學的思考

    語文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要想讓其發(fā)展更適合新課改的要求,則還需要持之以恒,從多個方面著手,才能讓語文課程回歸到應有的地位上。第一是要注重方法的傳授。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古語有云:“授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說的就是要傳教的是方法,而不是成果。教授的過程要做到不僅傳授知識而且傳授方法,這才是讓學生提高能力的根本方法。當然,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特點,教授方法不能完全相同,針對語文的特點,教師要將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變成學生的學習方法,被學生所接受,才能真正培養(yǎng)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文的教授方法有太多種,常用的有情景教學、多媒體教學、啟發(fā)教學等。

    (一)情景教學

    情景的構造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步驟,很多時候,語文抽象的意思讓學生無法理解,尤其是在詩詞領域,此時,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合適的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能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文字內涵。

    (二)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教學中,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信息。多媒體教學可以提供圖文并茂、聲畫結合的直觀效果,與情景教學有異曲同工之妙,均使學生把客觀事物聯(lián)系起來更加容易理解課程的難點。

    (三)啟發(fā)教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啟蒙作用,式教學中最基本的方法,其實,無論是語文,還是其他學科,教師的啟發(fā)方式都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巧妙地啟發(fā),可以有效地激起學生思考的能力,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發(fā)展學生智能。每節(jié)課的時間只有四十五分鐘,學生一天的課程并不多,還需要在每個學科間均等分配,因此,課堂的四十五分鐘就顯得尤其重要。想要利用好這四十五分鐘,就必須要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對需要學習的課文或者文章提前了解,才能有助于課堂上對所學內容的吸收。對學生有了要求,也需要對教師進行要求,教師在教授課程時,要抓住精髓,在有限的時間里講出最有價值的知識。

篇7

一、故事性

故事性和巧妙的懸念設置是作品吸引觀眾的主要元素。紀錄片的真實性特征使其與一般的影視藝術作品有質的區(qū)別,再加上選題的典型性和獨特性,其故事性就更易于為觀眾所接受和認同。

《探索》節(jié)目按內容可以分為不同的系列,其中神秘懸疑系列和歷史人物系列在故事性上尤為見長。作品對于故事情節(jié)的描寫細致到每一個細節(jié)都環(huán)環(huán)相扣……欣賞這樣的作品,觀眾如身臨其境,親身感受故事的真實性。如果“給讀者創(chuàng)造出一個將日常生活變得極其驚心動魄的境界”是作家的重要職責之一,那么《探索》也可以宣稱:日常生活本身便是一個驚心動魄的境界。而《探索》對于歷史人物的敘述卻是通過演員的現(xiàn)場表演來重現(xiàn)歷史的,講述的故事貼近生活內涵。對于這種題材的紀錄片,我們制作時更多的是采用資料與采訪剪接的編輯手法。當然,前者的方法需要人力、物力的大投入,是資源的重新整合,而后者則比較節(jié)約成本。相比之下,兩者的利弊得失各有千秋。

二、知識性

《探索》在中國的主要收視群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觀眾,因為它在娛樂中融入了大量知識。紀錄片是一種紀實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再現(xiàn)藝術。今天,在知識經濟大潮的推進中,日益加快的生活節(jié)奏逼迫著人的行為,人對于藝術的欣賞賦予藝術大眾化的內涵,大眾文化的崛起要求藝術不能僅僅是少數(shù)人能夠看懂的“后現(xiàn)代”或者“先鋒”,藝術更需要關注普通觀眾的需求,知識性成為驅動觀眾接受藝術的一個因素,也成為驅動藝術走向大眾并被真正認可的一種渠道。從這個意義上說,答疑解惑,提升觀眾的知識水平應是紀錄片內容的重要部分。

《探索》節(jié)目的知識性是我們做紀錄片值得借鑒的重要因素。如《大白鯊》是一組以環(huán)保為主題,呼喚人類保護鯊魚,維持生態(tài)平衡的紀錄片,片子并非單純的說教,而是用大量的事實、數(shù)據(jù)和評論表現(xiàn)主旨的。專家采用實驗的形式,安排不同游姿的機器潛水員,結果用腿拍打水面保持一定速度前進的機器人沒有遭到大白鯊的攻擊,而靜止于水中的機器人卻被大白鯊咬爛了一只手臂。曾經受到過大白鯊攻擊的沖浪者、捕獵者告訴觀眾,他們中的大部分在受到大白鯊的攻擊后都能虎口脫險,因為大白鯊常常會在發(fā)現(xiàn)他們不是獵物時舍棄他們。大白鯊的主要食物是海獺和海獅,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可以統(tǒng)計的受到大白鯊攻擊的人數(shù)只有20個??茖W家對鯊魚出沒的海深、海溫和習性等進行觀察和分析,發(fā)現(xiàn)它們在溫度低于自己體溫20℃的環(huán)境中還能保持恒溫,像這樣的研究成果可以為觀眾提供資料參考,以避免大白鯊的攻擊。作品克服了拍攝困難,向觀眾澄清了媒體對于大白鯊誤導性的宣傳,最后又以亞洲地區(qū)尤其是香港大量捕殺鯊魚,割取魚翅然后丟棄整條魚的行為為話題,疾呼保護這種瀕危動物,整個片子近兩個小時,而其中的大部分鏡頭都在向觀眾展示著未知的領域,懷著對神秘世界而產生的對知識的渴望,觀眾看完片子,享受了無與倫比的視覺沖擊,吸收了科普知識,對環(huán)保主題有了更深切的體悟與共鳴。

目前中國的紀錄片本身質量不高。許多作品在題材上、語言上、結構上和風格上都存在相似或雷同的現(xiàn)象。由于對紀實和紀錄片理解上的過于自我約束,多數(shù)的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幾乎沒有了創(chuàng)作的激情。創(chuàng)作者腦子里充滿固定的觀念模式:做紀錄片時,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從最早命題作文式的紀錄片,到近年來制作者們關注的邊緣化問題,風格上普遍遵循自然主義和寫實風格,其實可以關注的視角和選擇的手段還有很多很多。如果在這方面能有所更新,知識性也就很容易融入到片子中。生物科技是21世紀人類探索生命奧秘的鑰匙,天體物理是人們從孩童時代一直在疑惑和詢問的問題,自然生態(tài)是當今全球日益關注的焦點。這些知識可以成為紀錄片拍攝的首選。知識性如果能與制作精良的畫面配合,加上充滿懸念的故事化情節(jié),相信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市場化

紀錄片節(jié)目制作在考慮社會效益的同時,也要兼顧經濟效益,因為這是最直接的制作動力?!短剿鳌饭?jié)目自開播以來,已在全世界擁有155個國家的觀眾,同時用33種語言播放。豐厚的經濟效益使其有可能用雄厚的經濟實力整合最優(yōu)秀的資源。DISCOVERY留給觀眾最深刻的印象是其專業(yè)性。雄厚的實力加上完善的分工才會有專業(yè)的技術。DISCOVERY的記者和攝影師專事某一題材的制作,有的攝影師常常是這方面的專家,他在這方面高度的專業(yè)性是不可替代的。拍人物有拍人物的攝像、拍動物有拍動物的攝像,在拍動物上又分專門拍猴子的、專門拍鯊魚的。就像《大白鯊》里講述的,到目前為止沒有人能夠近距離研究大白鯊的生殖規(guī)律,而知道什么樣的大白鯊何時在什么海域以什么為誘餌出現(xiàn),并且拍攝到他擒獲獵物的鏡頭,恐怕整個美國,甚至在世界范圍內就只有那么幾個幾十年研究大白鯊的水底攝像師能夠做到。可以想像,由這樣的專家利用尖端的設備制作出來的作品水平自然是外行難以企及的。規(guī)模出效益,DISCOVERY的效益也是外人難以企及的。

中國最早將紀錄片欄目化運作的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總編應啟明指出,中國紀錄片的發(fā)展有一個矛盾現(xiàn)象: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受眾的文化需求提高,發(fā)達地區(qū)相繼成立紀錄片頻道:上海、深圳、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等;但另一方面,綜合頻道紀錄片欄目因為收視率不高,投入與產出嚴重不平衡而日漸萎縮或退出黃金時段。這說明,中國的紀錄片還不能適應市場,還沒有找到盈利的模式。

市場化也就是大眾化,制作紀錄片要關心好看不好看,重視收視率,這是一個思維轉變,它給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方式、創(chuàng)作觀念都提出了變革的要求。首先要擯棄個性至上、漠視收視對象的觀念,要真誠地用心琢磨觀眾喜歡什么樣的紀錄片。從這個意義上講,現(xiàn)在提高紀錄片的質量和水平不僅是一個提高拍攝技巧等基本功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對觀眾的心理和受眾的習慣進行研究和理解,借用其他門類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切有效的規(guī)律和法則來豐富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問題,這樣才能扭轉目前紀錄片創(chuàng)作過于個性化、沙龍化的做法,使紀錄片在中國影視市場、影視業(yè)占有應得地位,成為影響社會進步、影響人們思想觀念和生存生活方式的重要藝術門類。

其次,在創(chuàng)作上更需要類型。因為沒有類型就沒有規(guī)模,沒有規(guī)模就沒有市場。國外成功的紀錄片頻道的運作充分說明,要成功就要走規(guī)模化、市場化路子,把個性化轉化成類型。比如,一部片子,你也許辨別不出這是哪個導演做的,但是一定能夠區(qū)分它是DISCOVERY的,還是GEOGRAPHY的。而我們國內,好的作品還只是停留在對導演的區(qū)分階段,完全是一種個性化的區(q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