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子如何不丈夫范文

時間:2023-03-31 16:26: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憐子如何不丈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無情未必真豪杰下一句是憐子如何不丈夫。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的意思是無情的人不一定就是真的英雄,而憐愛孩子的怎么就不能是一個大丈夫呢。

出自魯迅先生的《答客誚》,《答客誚》是現(xiàn)代文學家魯迅于1931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開頭兩句正面立論,大處落墨,首先闡明“無情”與“憐子”的實質(zhì)。結(jié)尾兩句,借猛虎憐愛小老虎的比喻,形象既鮮明、生動,而且巧妙地揭示出深愛下一代的思想內(nèi)涵。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2

綜觀全文,覺得它有如下美點:

一、獨辟蹊徑,視角獨特

乍看文題,猜想文章的內(nèi)容十有八九是寫人的,待讀完文章之后,方知本文敘寫的是鮮為人知的企鵝父親偉大與崇高的父愛??芍^視角獨特。

二、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文章開篇用反復句大肆渲染自己被那驚天地、泣鬼神的場面所感動,讀到這里,讀者不禁會想:是什么事情呢?開頭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三、正面描寫,細膩傳神

為了塑造企鵝爸爸這一形象,文章先描寫了它的外形:“圓圓的瞳孔”、“它們頭頂上那一抹淺藍和肚腹上那些個粉嫩,使那寒冷的畫面有了些許鮮亮和溫和”這里寫出了企鵝的可愛;而后的“形銷骨立、瘦得不成樣子”活畫出企鵝爸爸為了子女而鞠躬盡瘁的形象。文章還描寫了它們的神態(tài):直立著身軀,以一種嚴酷的不變的姿態(tài),佇立在冰面上;它們的動作:它們就是這樣,懷抱著不能碰、不能壓、不能擱下片刻的責任,吃力地、安詳?shù)氐却@些描寫將愛子如命的企鵝爸爸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

四、側(cè)面烘托,以景寫情

文章要歌頌的是愛子如命的企鵝爸爸們,除正面描寫之外,還借景物描寫作側(cè)面烘托。如:“南極,一個冰清玉潔、銀裝素裹的世界?!薄澳蠘O的冰坂遼闊空曠,風在冰川間狂暴地奔跑,有一種呼嘯長空的力度和一種穿透金屬的震撼力?!边@些景物描寫,極言南極寒冷異常,風力無比,而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將如一座冰雕的企鵝爸爸推出,烘托出了企鵝爸爸的愛子之情。

五、夾敘夾議,議中抒情

文章在敘事時,夾以議論,更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如第三段描寫企鵝的姿態(tài)時,說它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高貴與雍容”,流露出對企鵝的一種喜愛之情;又如:寫企鵝爸爸守候著小企鵝時,作者發(fā)出了“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的感嘆,其間夾雜著對企鵝的無比崇敬之情;當小企鵝出生時,作者又發(fā)出“蠟炬成灰”、“春蠶到死”的感慨,把作者的由衷贊嘆之情進一步包含其中。

附原文:

父愛

我無法不為那樣的場面而感動,也無法不為那份鮮為人知的父愛而落淚。

成百上千只雄性企鵝擠在狹長的冰島上,在漫長的黑夜和同樣漫長的嚴寒中,站立在冰面上,整整64個不能進食的白晝,整整64個不能安眠的黑夜,整整64個日月輪回,換來小企鵝破殼而出的那一刻。而愛子如命的企鵝爸爸們,在整整64天光陰的折騰中,幾乎成了一尊尊沒有知覺的冰雕。

南極,一個冰清玉潔、銀裝素裹的世界。天空藍得有幾許神秘。企鵝一對對鉆出海水,登上島嶼。他們那永遠都在企望和企盼的姿態(tài),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高貴和雍容。圓圓的瞳孔里透出一派天真的安詳。陽光給他們潔白的大氅敷上奪目的金黃,一如皇帝的龍袍。他們頭頂上那一抹淺藍和肚腹上那些個粉嫩,使那寒冷的畫面有了些許鮮亮和溫和。

此時,嚴寒使海洋斂住轟鳴和喧嘩,崖上冰山上一道道奇妙無比的冰褶和瀑紋借了風的力量,塑造出各種姿態(tài)凝固了的生命。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母企鵝產(chǎn)下一年中僅有的一枚珍貴的卵--完全貴族化的生育方式的結(jié)晶。我想,造物主選擇這個時節(jié)作為它的子民企鵝的繁衍期,可能就是為了考驗企鵝爸爸的父愛的。

為了恢復產(chǎn)后虛弱的身體,也為了給64天后將來到世界的小生命預備口糧,雌企鵝不得不和丈夫分離,把孵蛋的重任交給雄企鵝,依依不舍地踏上遙遠的覓食之路。于是,保護著蛋卵、直立著身軀,以一種嚴酷的不變的姿態(tài),佇立在冰面上的企鵝爸爸們成了南極洲最讓人刻骨銘心的一道風景。它們就是這樣,懷抱著不能碰、不能壓、不能擱下片刻的責任,吃力地、安詳?shù)氐却?,實現(xiàn)著做父親的承諾,用厚實的身軀為還未出世的孩子遮擋著南極無邊無際的風雪。在動物世界中,這是個特例。為了后代,它替代母親,擔當起孵育孩子的責任;為了孩子,它歷盡艱險,將父愛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南極的冰坂遼闊空曠,風在冰川間狂暴地奔跑,有一種呼嘯長空的力度和一種穿透金屬的震撼力。肆無忌憚的朔風包裹著冰屑,挾帶著雪末;遇上阻擋,就像荊軻刺秦王的最后一刻,逼得你無處躲藏。企鵝爸爸冰雕石刻般站立在風中,為一種深而不滅的信念而守候和堅持著。那是一種多么圣潔的愛啊。真是“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當小企鵝從殼中探出濕漉漉的小腦袋,驚奇地打量外面的世界時,第一眼見到的不是媽媽,而是疲憊至極又欣喜至極的爸爸。此時的企鵝爸爸已是形銷骨立,瘦得不成樣子,在雛鳥啄殼的響聲中,它享有了真正的快樂??鞓肥切枰冻龃鷥r的:要被愛,更要去愛;要獲得,更要給予。雄企鵝懷著這樣的喜悅,仔細地將胖乎乎的、像個灰白色絨線團的小企鵝捂在自己的肚腹下,感受著兒女的每一縷呼吸……實際上這時它已近乎“蠟炬成灰”、“春蠶到死”,只剩下游絲一息了……

篇3

當幸福的金馬車向我們駛來之時,我們往往對它視而不見。然,當它離我們遠去時,我們才會想起揀起地上的金鬃毛,回味著幸福散發(fā)著露水清香時的味道,說:“哦,原來我也曾幸福過?!?/p>

幸福是“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無微不至的母愛,它潤物細無聲,而幸福就是這般朦朧而又真切的感覺。

幸福是父親那扎人的胡子和那寬大溫暖的大手。憐子如何不丈夫,父愛如山,而幸福亦像大山般敦厚穩(wěn)重。

幸福是“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共比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濃厚情誼。千金易得,知己難求。知己一位,幸福足矣。

幸福是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諾言。佛曰:前世五次回眸才換來今天的一次擦肩而過。兩個不同世界的人能夠走到一起就是一種幸福。

幸福是初為人父、人母時的喜悅。當一個尊重命呱呱墜地時,他的哭聲就是送給人們最大的幸福。

幸福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思鄉(xiāng)之情。久在異鄉(xiāng),視他鄉(xiāng)為故鄉(xiāng),視故鄉(xiāng)為他鄉(xiāng)。當風雨燕歸來之時,這種葉落歸根的幸福之感便油然而生。

幸福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去帆濟滄?!钡臉酚^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然。逆境誠然是痛苦的,但是只要我們擁有一顆豁達的心,知足常樂,幸福就在某個角落等待著我們。

……

幸福是無形的、抽象的,你永遠看不到它,而唯能用心去感受它。

篇4

學會把煩惱當作臉上的灰塵,隨時清洗,保持潔凈,這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如果陷于煩惱的氛圍里,如同孑然一身行走在無邊的沙漠,可能會招致自我毀滅。把煩惱當作一種磨練,也許你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東西。

其實,煩惱源于我們自己。古希臘人曾把“能認識自己”看作是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有一個和尚,每次坐禪總感覺一只大蜘蛛干擾他,他想趕走又束手無策,這讓他很煩惱。師父知道后,讓他在坐禪前先預備一支筆,等蜘蛛來時就在它身上畫個記號,以便知道它來自哪里。和尚照辦了,等他坐禪完畢,記號畫在了自己的肚皮上。

煩惱就像血液,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煩惱像影子般始終伴隨著我們。我們把煩惱當作朋友,接納它,正如你討厭一個人,與其嗤之以鼻,不如心悅誠服地放在朋友的位置,容忍他,善待它,也許有一天因你的寬容而創(chuàng)造奇跡。

也不要自尋煩惱,麻雀不要總想自己不如孔雀漂亮,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可愛之處。遇到煩惱時,給自己一個緩沖的過程。魯迅先生說:“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p>

篇5

傾城之笑

“也許是因為自己成為了一個父親,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比以前脆弱了?!秉S磊坦言,“以前我不知道我的生活是為了誰,但是她的出現(xiàn)給了我答案?!笔聦嵣线@些話很能代表他對得女如此的那種“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歡躍,而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種為人父母的喜悅。

“每天早上,多多吃飽之后,睡好了,就心情很好,很開心。當早上的陽光曬到她臉上,她一笑,簡直是傾國傾城。”言罷,黃磊露出陶醉的表情,簡直如同迷戀在一種戀愛中的感覺。人說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而黃磊所表現(xiàn)出的愛是那樣的厚重而應景了這種說法。

有責任的父親

魯迅先生曾寫下這樣的詩句: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朱自清也把父親的背影寫進了飄搖的時代中,這一切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典。家庭的幸福來自于男人的責任感,而在這一點上,黃磊可以說是一個表率型的父親。

自從多多出生之后,黃磊就幾乎很少參加公眾活動,希望以最多的時間來見證女兒一天天的成長。黃磊感嘆道:“當她一哭鬧時,我把手放到她脖子下面,把她輕輕抱起來,女兒馬上就沖我笑,這種感覺真的是太奇妙了!”言語中的溫柔,寫滿了他對女兒的責任。

不僅是言語,行動上才子黃磊也不斷體現(xiàn)著父親的溫柔。他曾學著去為多多換尿布,幫多多打奶嗝,這些普通父親的技能,讓黃磊在大眾面前表現(xiàn)得非常平易近人,有趣之余也讓人見識到初為人父的他是多么享受這一切帶給他的愉悅。

浪漫的父親

有一次,黃磊帶女兒多多去動物園看長頸鹿,回到家時女兒看著窗外對黃磊說,長頸鹿。黃磊走到窗前看,外面只有藍天白云,哪有什么長頸鹿。但是黃磊畢竟是黃磊,他沒有像有些父母似的說哪有什么長頸鹿?而是順著女兒的話,是啊,的確是長頸鹿。從那以后,長頸鹿就成了黃磊走進女兒童話世界的一座橋,他經(jīng)常會問女兒,長頸鹿今天做什么了,吃飯了嗎……

黃磊非常善于保護女兒的想象力,順其自然的讓她自由構(gòu)筑一個童話世界?!坝矛F(xiàn)實世界來構(gòu)建我們的想象是很貧乏的,而兒童是用他的想象構(gòu)建出了一個世界,那個世界的豐富多彩是我們看不到的,所以我常常覺得要幫他一起去建立起來,我希望那只長頸鹿一直陪著她,會讓她很幸福。”黃磊如是說。聽他這話,很難不被感動。父母最大的成功并不單單是讓孩子衣食無憂,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擁有自己快樂的精神世界,自由自在的實現(xiàn)夢想。

溺愛的父親

黃磊有著一顆詩人般多情的心:“都說女人是水,其實不是,應該是白酒。酒是男人喝的,而應該是女人釀的。”對于女兒這個前世的情人,射手黃磊對這個水瓶女兒的溺愛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

黃磊在采訪中說,有女兒以后他每年都陪女兒過兒童節(jié),別的節(jié)日都不過了。但是當他拍攝電視劇《悲傷時唱首歌》那年的兒童節(jié)時,他卻因為拍戲不能在女兒身邊。回首那段往事,他不無遺憾地說:“工作嘛,沒有辦法?!?/p>

篇6

1、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宋·王安石

2、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3、滿目青山夕照明。——

4、年高可可以帶來智慧與經(jīng)歷。——英國

5、子曰:孝,天之經(jīng),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

6、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7、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

8、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9、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佚名

10、老年人總以為自己狡猾。——托·富勒

11、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12、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孟郊

13、提琴雖老,仍可奏出好曲子。——英國

14、劍老無芒,人老無剛。——明·馮夢龍

14、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xiàn)于口頭上,而且應體現(xiàn)于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15、當我們變老時,我們同時變得更愚蠢和聰明。——拉羅什富科

16、欲為圣朝除弊政,肯將衰朽惜殘年。——唐·韓愈

17、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18、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yǎng)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1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0、壯心未與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宋·陸游

21、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佚名

22、老驥思千里,飛鴻閱九洲。——宋·戴復古

23、日落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晉·李密

24、五十歲時,你開始厭倦世界;六十歲時,卻是世界厭倦了你。——沃克森夏安納

25、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2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27、年高有德經(jīng)驗多。——日本

28、人老無能,神老無靈。——清·李漁

29、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泰國

30、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意大利

31、老年的悲劇不在于一個人已經(jīng)衰老,而在于他依舊年輕。——王爾德

32、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33、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34、為人年老沒心機,為筍年老沒人吃,熬糖老了第一苦,殘花莫望春風時。——廣西情歌

35、沒有父母的愛培養(yǎng)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36、殘燈猶未滅,將盡列揚輝。——南北朝·紀少瑜

37、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38、老去心情隨日減,遠來書信隔年間。——唐·元稹

39、老年有這么多缺陷和愚蠢,又這么容易受人恥笑。一個老人能夠得到的最好收獲不過是家人的仁慈和愛,統(tǒng)領(lǐng)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蒙田

40、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quán)利!——何塞·馬蒂

41、不要擔心老起來,到你中止老起來的時候,你就死了。——歐洲

42、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唐·王維

43、老去悲秋強自寬。——唐·杜甫

4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5、獅子老了狼也譏。——阿拉伯

46、人老自多愁,水深難急流。——唐·李端

47、每個老人都抱怨世界在墮落,抱怨下一代的無禮和傲慢。——塞·約翰遜

48、垂頭自惜千金香,伏櫪仍存萬里心。——元·郝經(jīng)

49、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洛天。——唐·劉禹錫

50、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quán)。——司湯達

51、世無老而不學之理。——德國

52、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yǎng)它的后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篇7

筆者在1979年的3月也曾突然大病一場,使得全家人忐忑不安。當時我才二十大幾,孩子只有幾個月,這種情況如何不叫人擔心?!但我不急不躁,積極地進行檢查治療。結(jié)果是:左腎萎縮被切除,右腎做了腎盂切開取石術(shù),體內(nèi)只剩下一個殘缺的腎臟。我自己是個醫(yī)生,醫(yī)科大學畢業(yè)后一心想創(chuàng)出一番事業(yè)來,身體就是有一點小恙也從不在乎,誰知最終競導致如此后果。眾人認為我病入膏肓,生命不會長久,勸我多休息,盡量享受人生的樂趣,以度余生。但我自己卻沒有悲觀,以堅強的毅力與病魔抗爭。18年來我不但沒有被疾病壓倒,反而笑對人生,活得輕松瀟灑。我不僅堅持上班,而且年年出滿勤,還擔任門診部的負責工作,沒有一點腎功能不全的表現(xiàn)。大家都說我越活越年輕了。

生病是對人們?nèi)松^的一次考驗。有些人平時吹噓得像視死如歸的英雄,可生一點病就想到殘、想到死,連掉一根頭發(fā)都會引起無盡的傷感。如此種種,男的愧稱“大丈夫”,女的羞煞“半邊天”!這樣說,并非主張對疾病掉以輕心。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它,該就醫(yī)時就醫(yī),該治療時治療。

在體驗著病痛的時候,可以想一想這病的來龍去脈:是因為營養(yǎng)問題?是因為沒日沒夜地“壘長城”?還是因為工作繁忙、積勞成疾?如此想來定會有所受益。我的一位老同學生病住了一次院,居然把酒戒掉了?,F(xiàn)在不但自己不想喝。連看見別人喝酒都很反感。這場病真成了他的“好老師”。中醫(yī)“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的格言,也值得每個病號反思。是什么事使你激動得心臟病發(fā)作?是什么事使你雷霆大發(fā),震壞了肝、氣炸了肺?是什么事使你愁腸百繞、不思飲食?不想不知道,一想嚇一跳,這些事竟然都與“票子”、“位子”有關(guān)。

疾病還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管大人物、小人物,病魔附體時都是“其聲也哀”、“其言也善”。同病者相憐,在患病住院期間可以結(jié)交各種層次的“病友”。

我本是一個事業(yè)心很強的人,患病前一心爭取事業(yè)上的成功,病后這種追求絲毫沒有改變,而且認為自己的生命不長久,只有加倍努力,才能接近自己所訂的目標。心里樹起了目標,疾病反而成為一種動力。另一方面,我改掉了以往單調(diào)的生活模式,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不斷拓寬業(yè)余愛好的領(lǐng)域。豐富的生活使我的精神經(jīng)常處于最佳狀態(tài),疾病帶來的陰影也就蕩然無存了。

篇8

曾幾何時,“虎媽”、“狼爸”鼓噪四方,單是這名稱的出現(xiàn)就夠駭人聽聞。而這“虎狼之喻”皆因“教育子女”而起,意在證明,不發(fā)“虎狼之威”就難以讓孩子“順利成才”。這里先不說“虎媽”是不是一只名符其實的“母老虎”,也不說“狼爸”的“狼性”到底有多重,把某些家長教育子女時的所作所為拿“虎”“狼”作喻本身就有問題。

不由想起魯迅先生寫的一首詩:“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頭時看小於菟?!痹娭兄v得很明白,冷酷無情未必就是真豪杰,兒女情長同樣能成大丈夫。就連狂嘯生風的獸中之王,也時時流露出愛憐虎仔的顧盼之態(tài)。在虎的世界里,“虎媽”與“人媽”一樣,對于自己的子女都是呵護有加,憐愛備至,絕非兇暴無情。常言所講的“虎毒不食子”,只是一每最基本的底線,人們眼中的母老虎之所以厲害,皆緣于“護犢情深”。同樣,在狼的生活中,狼爸狼媽們?yōu)榱死亲械纳娑K日奔波,它們通常要到很遠的地方尋覓食物,然后跑回去把自己吃進去的東西再吐出來給狼仔吃,其情其景,可感可嘆?,F(xiàn)如今人類把自己的無情或矯情強加給這些動物,讓它們背上莫須有的罪名,其中的自以為是與蒙昧無知是顯而易見的。

假如站在虎狼的角度,相信它們一定會把那些兇狠嚴厲地對待子女的母虎公狼們稱為“人媽”、“人爸”,因為虎狼眼中的我們比我們眼中的虎狼應該更可怕,更兇殘,也更無情。因而它們對不聽管教的仔子們也一定會說:再不聽話,就把你送給人媽人爸去教育,看你還搗蛋不?

當然,個別人拿虎狼作招牌,也許只是為了炒作。現(xiàn)實社會中,一個人只要成功了,說什么和怎么說,完全由著自己的那張口,背后的是非真假其他人是很難辨明的。所謂的“成功人士”的許多說辭都是靠不住的,大可不必作更多的分析解讀。但不容忽略的是潛藏其中的一種人性的“惡”:當許多家長在教育日益功利化的大背景下不知所措時,這些靠不住的“成功經(jīng)驗”就會被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借鑒和效仿,如同有些組織蠱惑信徒去自殘一樣,傷害的都是別人,而鼓動者自己是不會“以身試法”的?,F(xiàn)在的教育已經(jīng)到了嚴重異化的境地,而“虎媽”、“狼爸”之類的喧囂,會使更多的人難以抑制“恨鐵不成鋼”的教育沖動,從而使“學習暴力”不斷升級,讓那些幼小的生命在學校和家庭的雙重重壓下步入絕境。這并非虛言,只要上網(wǎng)一搜便知,近年來已有不少孩子因不堪重負而自赴黃泉,可謂觸目驚心。真正的虎狼可曾如此?我們又怎么好意思拿虎狼說事?

篇9

最近在和學生一起研讀班固《漢書?蘇武傳》時,感慨頗多。在人們的心中蘇武一直是一位頂天立地令人敬仰的英雄,但太多的人讀出的是英雄輝煌的一面,卻忽略了英雄背后的那抹揮之不去的陰影,那燦爛人生中厚重的悲劇色彩。誠然,他說英雄,但他更是充滿悲劇色彩的英雄。

"篤志于儒學"的班固作為一代良史之才,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在《蘇武傳》中更多地賦予了蘇武神性的光輝與英雄的氣質(zhì),而掩飾了他作為一個常人的特質(zhì)。

對于蘇武,我們的第一印象看到的是一位桑迪亞哥式的硬漢的形象,抱定信念,一往無前,百折不撓。他以頑強的精神和超人的毅力,折服了我們??v觀全文,蘇武的事跡主要有如下幾點:其一,"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后"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歸漢。'引佩刀自刺。"為了捍衛(wèi)國家的尊嚴,他兩次欲自殺殉國,忠貞之情,千古而下,如在目前,令人動容;其二,衛(wèi)律、李陵先后兩次勸降,然蘇武終不為名利所誘,威武所屈,凜然正氣,浩蕩不已;其三,困拘北海,杖節(jié)牧羊,雖"節(jié)旄盡落",卻"臥起操持",未曾廢離,貧賤不移,浩然之氣,千古長存。

在教學過程中,最令我動容的是李陵勸降,李陵是漢"飛將軍"李廣的孫子,精于騎射,善于用兵,與匈奴作戰(zhàn)兵敗投降。李陵與蘇武同為侍中,本是故交,情誼深厚,因聞蘇武牧羊北海,處境悲慘,前去勸降。同是勸降,衛(wèi)律是軟硬兼施,誘之以利,費盡心思;李陵則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設身處地,推心置腹地與他交談。然,蘇武矢志不渝,不為所動。蘇武之死靡他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李陵,以致其泣下沾襟,嗟嘆不已:"嗟乎,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最上通于天!"

古人說:"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詩人,不同的詩句,卻傳達了共同的思鄉(xiāng)之情,念親之意。牧羊的北海是荒寒之地,除了羝羊,了無人煙,我們不知道在一個個漫長舉頭望月的夜晚,手持漢節(jié)的蘇武可曾想起故鄉(xiāng),想起家人。或許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而此時到來的李陵給他帶來了他最想聽到,也可能是他最不愿聽到的家中的消息。而他對家的印象永遠定格在了那年出使前離別的那一幕。而今,歲月斑駁,家已破碎,夢已成空!哥哥,因為觸柱折轅,遭遇彈劾,伏劍自刎;弟弟,因追捕宦騎,逐而不得,飲藥自盡;母親悲痛,含恨辭世;妻子紅顏皓齒,在蓮花開落中,等待,從希望到絕望,終拋家棄子,為他人之婦;妹妹與孩子,身如浮萍,生死未卜。蘇武沒有想到,執(zhí)著忠貞,飲雪吞氈,無盡而漫長的守候,沒有守望到稚子迎門,沒有守候到共剪西窗,等來的卻是家破人亡。班固并未在《漢書》中刻畫這樣一個錚錚鐵骨的漢子聽到這一番話時的神情。但我們可以想象出,此時此刻的蘇武心中的酸楚與苦痛,因為他是哥哥的弟弟,是弟弟的哥哥,是母親的孩子,是孩子的父親,也是妻子的丈夫,然而,這一瞬間,繩斷網(wǎng)破,他這個網(wǎng)上的結(jié),現(xiàn)在只是一個結(jié)而已,孤零零的。這一切都在《漢書》之外,而《漢書》之內(nèi):"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無所恨",字字千鈞,斬釘截鐵,他真的無所恨嗎?班固如是說,然而......班固把普通的人性、人情從蘇武身上給剝離了,賦予了他神性的光輝與英雄的形象,給了他巨大的光環(huán),炫暈了觀者的雙眼。我們在贊美他們,仰望他們的同時,卻忽略了他們的辛酸與苦楚,而這恰恰是蘇武也是英雄的悲劇之所在。

魯迅先生說:"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班固把蘇武塑造成了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或者說蘇武,他本身就是一個令人敬仰的英雄。然而班固忘了,英雄,本質(zhì)上也是人。人性是首要的,神性則是其次的。英雄雖多風云之氣,卻也食人間煙火,也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兒女情長。

班固之所以這樣寫,因為他是官修之史官,是因為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對他的影響,儒家的國家之義,名為先有國后有家,故而個體要維護群體的利益;而家國,家是組成國的最基本單元,家是以血緣為基礎,以宗法為紐帶而構(gòu)成的一種穩(wěn)定的社會結(jié)構(gòu),是構(gòu)成國家的基礎。在一定意義上說,家是國的縮影,國則是家升華。為了達到某種特定的目的,在一定條件下家是可以被犧牲的,如毀家紓難,"捐軀赴國難"等無疑都向人們闡述著這樣一個理念。換言之,儒家的群體精神在某種意義上扼殺了個體的自主精神和自我尊嚴,在一個崇高而偉大的事業(yè)面前,個人必須被犧牲,殺身成仁,舍生取義,蘇武恰恰是這種理念的踐行者與犧牲者。然而,千年前的蘇武是無法明白這一點的,班固亦然。

蘇武的悲劇在于,他所堅持、所信奉、所追求的,卻在他歷盡艱辛之時動搖了他生命的支柱之一--家。讓人感到崇高的是為國獻身,為真理獻身;而使人溫暖的卻是生命中的細微之處,一句輕聲的問候,一個溫暖的眼神,一抹陽光的微笑。蘇武是如此剛強,如此忠貞,如此執(zhí)著,卻又慘遭厄運,困守北海,在漫長無涯的等待中,苦難拉長了他壯烈而輝煌的人生。然而這種厄運不僅是匈奴所給予的,也是漢天子所賜予的。《漢書》的濃重一筆,抹去蘇武生命中最柔軟的東西,也勾去了蘇武一生的幸福。只留下一個正義凜然,彪炳史冊,忠君愛國的英雄的形象。但蘇武是寂寞的,更是孤獨的。

篇10

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教材《中外傳記作品選讀》很好地填補了這一閱讀空白。它讓學生有機會走近名人、了解名人、學習名人,可以一舉多得,即讀傳記,寫隨筆,積素材,立大志。

一、讀傳記

傳記有三個基本特點:紀實性、文學性、史料性。學生讀傳記時有一定的閱讀興趣,如果進一步創(chuàng)設氛圍,他們更易進入閱讀的情境中。我們可以利用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激發(fā)興趣。如《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圣”》一文的提示,我們可以帶感情地讀:“同學們在課上已經(jīng)學過不少詩圣杜甫的詩。當我們欣賞那些千古傳誦的詩作時,一定也很想知道這位偉大的詩人當年是怎樣生活、怎樣寫作的。這篇《杜甫傳》也許能滿足大家這個愿望,把我們帶入久遠的唐代。這篇傳記展現(xiàn)的杜甫生命中的一個片段,就如同一首苦難而又壯美的詩?!边@段閱讀提示使學生懷著敬仰的心情走進作品,有興趣地品味《杜甫傳》。我們還可以引用名言創(chuàng)設情境。如學習傳記《魯迅,深刻與偉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文,我們就用對魯迅的評價導入:“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shù),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鄙钪械聂斞甘鞘裁礃幼?,學生自然就走進蕭紅的作品,去了解生活中的魯迅,帶著興趣閱讀《魯迅傳》。

二、寫隨筆

讀書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寫隨筆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寫隨筆也是檢查閱讀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讀完讀懂傳記,才能有感悟,有心得,筆下才能有東西可寫。如讀完《杜甫傳》,寫“為什么杜甫詩歌被稱為‘詩史’?”學生首先要閱讀完《杜甫傳》,然后搜集整理以前學過的杜詩,最后才可動筆,寫出自己對杜詩的理解和感悟。

三、積素材

寫作可以展現(xiàn)學生的才情美。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是一只快樂的小鳥,每一只快樂的小鳥都應該有一對靈動的翅膀。它立于青春的枝頭,啼唱多彩的生活。寫作正是生命的律動,是心靈的放飛,是詩意生活的張揚,是橫溢才情的展示。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素材奇缺成了突出問題,積累素材尤其顯得重要。走進名人傳記,與名人對話,可以讓戰(zhàn)國的風云,春秋的血淚,魏晉的風流,盛唐的傳奇在最美的相遇中碰出生命的火花;可以乘李白的輕舟,騎賈島的毛驢,牽杜甫的病馬,去品劉伶的缸酒,觀蘇軾的明月,賞陶潛的;感受魯迅如寒冬里的炭火般的友情,憐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茫茫黑夜里踢鬼的豪情。在中讀,在隨筆中寫,在積累本中積累,如此以往,何患寫作沒有素材?

四、立大志

蘇軾在總結(jié)北宋畫家文與可的畫竹理論時強調(diào)胸有成竹,意在筆先。意就是作文的立意。孔子曰:“器大者聲必宏,志高者意必遠?!泵献釉唬骸拔嵘起B(yǎng)吾浩然之氣?!弊魑牧⒁庖羁蹋哌h,人就要有遠大的志向。年少時遠離家鄉(xiāng)寫給父親的一首詩,就顯示了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男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闭驗檫h大理想的鼓舞,他博覽古今,語出驚人,以他詩人的氣魄,指點江山,令歷史為之改寫,讓世界為之震驚。相信,名人有無窮的感召力,會深深震撼學生的心靈,在這些偉人的影響下,他們定會志存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