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壓范文

時間:2023-03-27 20:44: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妊娠期高血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妊娠期高血壓

篇1

妊娠期高血壓的分級

我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fā)病率為5%~12%,國外報道為7%~12%。初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病率是經產婦的4~5倍。

妊娠高血壓疾病分為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慢性高血壓并發(fā)子癇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壓5種類型。

子癇前期輕度 俗稱輕度妊娠高血壓,孕婦血壓輕度升高,大于140/90毫米汞柱,可以伴有輕度蛋白尿和水腫,病人無明顯不適。水腫可以是顯性,也可以是隱性。隱性水腫僅表現(xiàn)在體重的異常增加(即病人每周體重增加超過0.5千克)。一般分娩后12周完全好轉。

子癇前期重度 也就是俗稱的重度妊娠高血壓,是病情嚴重的階段。血壓突然升高至160/110毫米汞柱,甚至更高,尿蛋白2~4個加號,體重異常增加。病人水腫的程度可輕可重,從腳踝開始水腫并向小腿、大腦及腹部擴展。水腫部位隆起,足部和小腿出現(xiàn)明顯凹陷性水腫,皮膚發(fā)緊發(fā)亮,按之出現(xiàn)凹陷,休息后不消退。嚴重者可有腹水,病人感到頭暈、頭痛、視物模糊、右上腹痛、呼吸急促、心慌、胸悶、惡心、嘔吐。子癇前期的孕婦發(fā)生其他孕期并發(fā)癥的風險也很高,包括宮內發(fā)育受限、早產、胎盤早剝、胎死宮內等。

子癇 子癇前期重度如果沒有及時得到診治,病人可能出現(xiàn)抽搐,伴發(fā)昏迷、神志喪失,這就是子癇。抽搐可以反復發(fā)作,或者造成口唇舌咬傷、摔傷甚至骨折。這種情況在產前、產時、產后均可以發(fā)生。對母兒傷害甚大,重者可危及母兒生命。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的主要高危因素

遺傳因素(40%的妊高癥有家族史)、初產婦、初次檢查時體質指數(shù)BMI(體重/身高2)大于等于35 千克 /平方米、妊娠間隔時間大于等于10年、孕婦年齡小于18歲或大于40歲、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壓病史及家族史、慢性腎炎、抗磷脂綜合征、糖尿病、營養(yǎng)不良、低社會經濟狀況等;子宮張力高,如出現(xiàn)羊水過多、雙胎、糖尿病、巨大兒等;還有寒冷和氣溫變化、血鈣降低等,都是妊高癥易發(fā)的因素之一。

發(fā)現(xiàn)妊娠期

高血壓怎么辦

通常,在懷孕的3~6個月血壓有所下降,這會暫時掩蓋慢性高血壓;到孕中期結束時,血壓又會恢復到正常水平。在妊娠早期進行定期檢查,主要是測血壓、查尿蛋白和測體重。肥胖者妊高癥的發(fā)病率更高,應引起足夠重視。孕后期熱能攝入過多,每周體重增長過快,是妊高癥的危險因素,因此孕婦攝入熱能應以每周增重0.5公斤為宜。

注意休息和營養(yǎng)。心情要舒暢,精神要放松,爭取每天臥床10小時以上,并以側臥位為佳,以增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腎臟供血條件。飲食不要過咸,保證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應進三高一低飲食,即高蛋白、高鈣、高鉀及低鈉飲食,每日蛋白攝入量為100克,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以下,這些有助于預防妊高癥。因此,孕婦應多吃魚、肉、蛋、奶及新鮮蔬菜,補充鐵和鈣劑,少食過咸食物。

及時糾正異常情況。如發(fā)現(xiàn)貧血,要及時補充鐵質;若發(fā)現(xiàn)下肢浮腫,要增加臥床時間,把腳抬高休息;血壓偏高則要按時服藥。

篇2

目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不可能完全預防本病的發(fā)生。因此,在妊娠中對有高危因素的孕婦,例如高齡孕婦、體型較胖者、雙胎、羊水過多、有慢性高血壓、腎炎、糖尿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尤其是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家族史的孕婦,應開展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預測性診斷,對有陽性表現(xiàn)而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傾向者,給予適當?shù)男菹⒓皩ΠY治療,密切追蹤隨訪。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減少子癇的發(fā)生。減少嚴重并發(fā)癥,對保障母嬰健康有積極意義。而“先兆子癇”及“子癇”圍產兒死亡率高,隨著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病情加重母兒的預后變得越來越差,在臨床診斷時應根據病史、誘發(fā)因素、病情輕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分類有無并發(fā)癥對母嬰的影響并相關疾病鑒別。

妊娠高血壓疾病大多數(shù)患者由于產前保健意識不強,做好母嬰保健,定期檢查,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及早治療。妊娠高血壓疾病,有一定的發(fā)展過程,抓住先兆子癇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做好轉化工作即可防止子癇的發(fā)生,又可保障母子的平安。

群防群治:防止先兆子癇的發(fā)生,必須醫(yī)患聯(lián)系,從重視做產前宣教工作到門診、病房絕不放過1例妊娠高血壓患者,產程時要詳細詢問病史。仔細觀察血壓、脈搏、體重及血項的變化建立產前保健卡,定期產檢,并囑其有高血壓、水腫、頭痛等情況者應及時就診對病情重者及時收入住院,列入重點交班。

加強觀察: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除藥物治療外觀察病情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子癇前癥狀不太明顯易于忽略,因此要加強每位醫(yī)護工作的能力。必須經常觀察病情變化,對患者每2小時測1次血壓,聽胎心聲1次,發(fā)現(xiàn)情況積極采取有力措施,使孕婦轉危為安。

篇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共收治分娩孕婦1684例,陰道分娩932例,剖宮產752例。發(fā)生妊娠高血壓疾病孕婦55例,產婦年齡23~39歲,初產婦28例,經產婦27例,雙胎4例。孕周26+6~41+2周,孕次1~7次,產次1~2次。其中妊娠期高血壓16例,輕度子癇前期28例,重度子癇前期6例,慢性高血壓并發(fā)子癇前期5例。

1.2診斷標準參照謝幸[2]主編的《婦產科學》(第8版)中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斷標準。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輕度及重度)、子癇、慢性高血壓并發(fā)子癇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

1.3治療方法妊娠期高血壓孕婦入院后指導其左側臥位、休息、間斷吸氧、調整睡眠、實行心理疏導、提倡適量運動,飲食上應予充足的蛋白質及熱量,并適量的添加維生素及鈣劑。根據血壓情況及病情需要,可予以硫酸鎂解痙、地西泮鎮(zhèn)靜、硝苯地平等降壓、輸白蛋白及血漿擴容、呋塞米利尿及必要時強心、預防感染等治療,并結合B超、孕周及胎肺成熟度等因素,適時引產或剖宮產終止妊娠。美國婦產科醫(yī)師學會建議對每一個在分娩期間和產后診斷為子癇前期或者子癇的患者都要用硫酸鎂治療。國內解痙首選硫酸鎂,滴速1~2g/h,監(jiān)測血鎂濃度應控制在1.7~3.0mmol/L,20~25g/d,注意24h內總量不能超過30g。同時需監(jiān)測膝腱反射、呼吸、尿量,以防鎂中毒,及時糾正電解質紊亂、酸中毒。

1.4療效判斷標準痊愈:孕婦血壓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孕34周以上,胎兒正常,無并發(fā)癥;有效:孕婦血壓基本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其他并發(fā)性疾病治療后痊愈,孕34周以上,胎兒正常,無死胎;無效:上述問題沒有得到治療,終止妊娠或孕婦孕24~32周,死胎。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shù)×100%。

2結果

55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孕婦經休息、鎮(zhèn)靜、解痙、降壓等積極對癥處理后,血壓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未出現(xiàn)子癇發(fā)作、腎功能衰竭和腦血管意外等相關并發(fā)癥,均恢復良好,順利出院。其中平產27例,剖宮產28例,除1例胎死宮內外,其余新生兒全部存活,治療有效率為98.2%。

3討論

妊娠高血壓疾病多發(fā)生于妊娠20周以后,有報道稱妊娠期高血壓發(fā)病率為6%~8%。其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認為可能與遺傳印跡、胎盤缺血、氧化應激及免疫失衡、內皮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病理生理變化主要是全身小動脈痙攣,痙攣致胎盤微血栓形成,胎盤絨毛廣泛栓塞或壞死,母胎營養(yǎng)及氧的交換障礙,影響胎兒生長發(fā)育,畸胎、早產、胎窘、新生兒窒息、死胎、死產發(fā)生率升高。同時小動脈痙攣,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內皮細胞損傷,血管通透性增加,體液和蛋白質滲漏,全身各系統(tǒng)各臟器灌流減少,組織缺血缺氧,導致全身多器官功能損害或功能障礙。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高血壓、蛋白尿,嚴重者可出現(xiàn)抽搐、昏迷,甚至顱內出血、心衰、急性腎損害、肺水腫、HELLP綜合征、DIC等危及生命。因此,減少母嬰的死亡率、避免新生兒出現(xiàn)嚴重的后遺癥是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目的和原則。

篇4

【關鍵詞】 妊娠期高血壓疾?。?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壓疾?。≒HD)和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特有且很常見的疾病[1],發(fā)病率高,臨床表現(xiàn)為尿蛋白、高血壓、水腫,是孕產婦及圍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2]。發(fā)病率在我國報道2.5%~3.1%,國外報道1%~14%。GDM是一種全身的代謝性疾病,會引起人體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紊亂,甚至引起人體的一些其他疾病,像高血壓、高血脂等。目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很容易患上高血壓,且患者人數(shù)逐年增加。本研究對2011年-2012年期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妊娠患者150例進行研究分析,探討妊娠期高血壓與妊娠期糖尿病之間有無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2012年住院的妊娠患者150例,其中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作為試驗組,年齡18~35歲,平均(26.57±6.22)歲,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54±8.14)周;正常妊娠者100例作為對照組,年齡18~36歲,平均(27.12±5.41)歲,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7.96±7.16)周;兩組患者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血壓的測定,測量時患者伸出右邊手臂,測量3次,每次間隔6 h,取3次的平均值為最終的測量結果。血糖的測定以靜脈血為準,患者早上起床后不進食,空腹測量血糖,然后口服75 g葡萄糖,1、2、3 h后各測量一次血糖,期間不準進食。血脂的測定采用酶測定法。

1.3 診斷標準 按照《婦產科學》[3]的標準:空腹時血糖含量為5.6 mmol/L,葡萄糖耐量試驗中:1 h的含量為10.3 mmol/L,

2 h的含量為8.6 mmol/L,3 h的含量為6.7 mmol/L,如果有兩項或者兩項以上達到或者超過上面的標準,就可診斷孕婦患上糖尿病。血壓的標準:收縮壓為140 mm Hg,舒張壓為90 mm Hg。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血壓比較 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47例患者的血壓偏高,占94%;100例正常妊娠者中,10例患者的血壓不在正常范圍內,占10%,表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比普通妊娠者易患高血壓。

2.2 兩組血脂比較 試驗組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低密度脂蛋白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的疾病,它甚至會引起心腦腎神經血管等組織結構和功能的異常。一般說來,糖尿病患者容易患上高血壓,它發(fā)生的概率要比正常人群高出很多倍。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謝異常,會降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加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4],高血糖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刺激血管壁增生、肥厚,使管腔阻力加大,從而導致血壓升高[5]。臨床上很多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壓,而高血壓患者很多也伴有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既包括糖尿病,又包括糖耐量減低(IGT)和空腹血糖不良(IFG)。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壓(GH)、先兆子癇(preeclampsia)、子癇(eclampsia)、原發(fā)高血壓并妊娠(primary hypertension coincidental pregnancy)、及因腎病、腎上腺疾病等繼發(fā)高血壓并妊娠等,其中與糖尿病有密切關系的主要是GH和子癇前期。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高分辨超聲檢查妊娠期糖尿病、糖耐量異常孕婦及正常孕婦的肱動脈。結果發(fā)現(xiàn),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更易合并有內皮功能的異常,其發(fā)生率遠遠高于正常孕婦,且與患者的血糖水平呈正相關,表明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壓關系密切[6]。非對稱性二甲基精氨酸是一種內源性的NO合酶抑制劑,其可促進內皮細胞內皮素-1和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的表達,減少一氧化氮的合成,引起內皮細胞功能紊亂[7-8]。還有研究認為,非對稱性二甲基精氨酸可通過下調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水平的表達從而抑制一氧化氮的合成,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紊亂,其體內的水平也與患者血糖水平呈正相關,而當治療后血糖下降后患者的非對稱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也下降[9]。因此,研究認為內皮細胞功能紊亂是妊娠期高血壓發(fā)發(fā)病的重要機制,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后,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和體液外滲,局部凝血因子聚集和凝血系統(tǒng)激活,導致血管收縮和血栓形成而引起一系列高血壓的改變[5]。

血脂是血漿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廣泛存在于人體中,它們是生命細胞的基礎代謝必需物質,反映了體內脂類代謝的情況。血脂中的主要成分一般為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等,其中甘油三酯參與人體內能量代謝,膽固醇不僅參與形成細胞膜[10],而且是合成膽汁酸,維生素D以及甾體激素的原料。膽固醇需要與脂蛋白結合才能被運送到身體各部分。脂蛋白可以分為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兩種。一般來說,高血脂和高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很重要的誘因[11]。孕期婦女腸道吸收脂肪能力增強,再加上內分泌的改變,使體內多種激素對脂蛋白和血脂的代謝發(fā)生改變,血脂代謝異常,一般來說,孕期婦女血脂比普通人稠,易患高血壓。因此孕期婦女要經常測量血脂含量,把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4%都血壓偏高,正常妊娠者只有10%血壓偏高,說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比正常妊娠者易患高血壓;血脂比較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含量比正常妊娠者高,說明妊娠期糖尿病并發(fā)高血壓的概率比正常妊娠者高,妊娠期糖尿病與妊娠期高血壓有相關性。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會內分泌紊亂和代謝失調,比普通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壓?;颊唛L期高血糖也會對自身和寶寶產生巨大影響。(1)對自身的影響:①分娩困難。糖尿病形成巨大寶寶的情況明顯增多,最終將導致分娩困難,發(fā)生難產、手術產、新生寶寶產傷、產后出血的頻率增高。②酮癥酸中毒。妊娠本身可使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紊亂加重,使血液中的白細胞功能降低,全身抵抗力減弱,如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引起并發(fā)酮癥[12],嚴重者可誘發(fā)酮癥酸中毒,甚至昏迷。③高血糖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13],細胞內液向細胞外流動,導致細胞內失水。當腦細胞失水時,可引起腦功能紊亂,臨床上稱高滲性昏迷。④高血糖引起滲透性利尿,尿量增加,機體失水,且大量排尿易從尿帶走電解質,使電解質紊亂。(2)對寶寶的影響:①寶寶低血糖。糖尿病對妊娠有明顯影響,早孕期婦女血糖高的話,會使胎寶寶身體發(fā)育不良;中、晚孕期高血糖,可通過胎盤引起胎寶寶高血糖,相繼發(fā)生胎兒高胰島素血癥,進而導致胎寶寶過度增長。這些寶寶出生后,易發(fā)生低血糖;妊娠晚期胎兒宮內缺氧增加,容易導致不良后果。②寶寶低血鈣。寶寶出生后,突然離開準媽媽高血糖的環(huán)境,若未及時補充糖分,寶寶低血糖的發(fā)生率明顯增加,寶寶紅細胞增多癥及低血鈣、低血鎂的發(fā)生率也會增加。③寶寶呼吸衰竭。孕期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準媽媽所分娩的寶寶,肺成熟往往推遲,寶寶易患呼吸窘迫綜合征,后果很危險。

因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易患高血壓,所以為降低糖尿病孕婦患高血壓的可能性,應時常檢測妊娠期婦女的血糖,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同時也要改變孕婦平時不良的生活習慣,以減少高血壓的發(fā)生[14]。孕婦糖尿病的預防措施主要有:(1)飲食療法是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基礎:①每日總熱量限制不宜過嚴;②碳水化合物不可太少;③蛋白質供給要充足;④礦物質和維生素的補給要充足;⑤限制鈉鹽的攝入;⑥少食多餐。(2)運動療法:孕婦運動提倡適量,強度不可過大,最好的方式就是散步。建議每天散步2~4次,15 min/次。(3)胰島素療法:經飲食和運動治療效果不佳者,須注射胰島素治療??诜堤撬帟绿荷砣毕荩捎?。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經常檢測血糖及血脂含量,以保證它們在正常范圍之內,從而減少GDM孕婦PDH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天雷厲,林小兵,朱瑞丹.妊娠期糖尿病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關系[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17):102-103.

[2]林蘭.現(xiàn)代中醫(yī)糖尿病學[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11-412.

[3]樂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92-94.

[4]肖麗.正常妊娠婦女、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血脂代謝的特點[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3(14):48.

[5]雷娟,關懷,王茜,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與妊娠期糖尿病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0,4(6):145.

[6] Paradisi G,Biaggi A,F(xiàn)errazzani S,et al.Abnormal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during pregnancy association with endothelial dysfunction[J].Diabetes care,2002,25(3):560-564.

[7]梁艷.妊娠期糖尿病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07,16(12):939-940.

[8]丁明玉,王菲菲.全血粘度異常狀況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關系[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3):133-134.

[9] Montoro M N,Kjos S L,Chandler M,et al.Insulin resistance and preeclampsia i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05,28(8):1995-2000.

[10]趙飛飛,江江,董旭東.子癇前期患者脂代謝變化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4):3393-3395.

[11]周珺,張汝學,賈正平,等.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糖脂代謝研究[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2,33(2):120-122.

[12]陳茜松,劉麗俊,季淑英,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血清脂聯(lián)素水平的變化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J].中國婦幼保健,2012,1(27):29-31.

[13]楊素青,孫群燕,周崇恩.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糖脂代謝變化及臨床意義[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12,10(2):176-178.

篇5

【關鍵詞】妊高癥護理 早期干預 健康指導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疾病,是威脅母嬰健康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發(fā)病率可高達10%左右[1],多數(shù)病例在妊娠期出現(xiàn)一過性高血壓、蛋白尿等癥狀,分娩后消失,多見于初產婦、多胎妊娠、貧血以及原有糖尿病、慢性腎炎或高血壓孕婦,目前它是導致我國孕產婦死亡的第二位死因[2]。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組共256個孕產婦,孕產婦年齡在18-45歲,平均年齡27.6歲,孕期為26-41周,其中妊娠期高血壓(血壓大于等于140mmHg/90mmHg)172例,子癇前期(血壓140-160mmHg/90-110mmHg)70例,子癇(血壓160-200mmHg/120-140mmHg)14例,我們將這些人分為實驗組以及對照組,我院對實驗組進行定期培訓、產前檢查、指導孕婦合理飲食等全面護理,對對照組以一般護理常規(guī)護理(其中孕婦年齡以及孕期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具有可比性。

2.具體方法

2.1一般護理,加強早期健康教育,指導孕婦合理飲食,增加蛋白質、維生素、鈣的攝入,尤其是鈣的攝入,可從妊娠20周開始,每日補充鈣劑2克,嚴格控制鈉鹽的攝入量,孕婦盡量采取左側臥休息以增加血供,保持心情舒暢,病人如有頭暈眼花發(fā)生時立即休息,保持地面干燥,減少行走路程防止摔跤。

2.2保證休息,適當減輕工作,保持安靜清潔環(huán)境,保證充分睡眠(10小時每天),調整飲食。

2.3加強產前保健,適當增加產前檢查次數(shù),督促孕婦每天數(shù)胎動,檢測體重,從而提高孕婦自我保健意識。

2.4每天測血壓兩次,每周測尿蛋白一次,對于子癇前期患者,可給予每次30-60分鐘每天兩次流量2-4L的吸氧。

2.5產后隨訪,對實驗組患者進行隨機產后隨訪3-6個月,血壓穩(wěn)定。

二、結果

對實驗組178個病例護理干預結果采用SPSS13.0運用x2檢驗進行數(shù)據處理,檢驗水準為p=0.05,當p

三、討論

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可使患者正確認識妊高癥這種疾病,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及各方面指導可使患者對自己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一旦出現(xiàn)緊急情況及時進行干預與治療對控制本病的發(fā)展,降低本病的并發(fā)癥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做好產前健康教育與產前檢查,減少并發(fā)癥是提高母嬰生存質量的關鍵所在[3];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是治療和控制本病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加強產前護理干預,及時了解孕婦心理狀態(tài),及時進行疏導可使孕婦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明顯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

總之,除了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進行有效治療的同時,對其進行心理,休息,飲食,以及加強保健方面的宣教等各個方面的護理,可明顯控制 妊高癥病情,從而達到提高產科護理質量的目的。

參 考 文 獻

[1]段莉.護理干預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的影響[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0,14(2):199.

篇6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并發(fā)癥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近年來影響孕產婦及圍生兒病死率的常見原因[1]。多數(shù)患者在妊娠期常伴隨有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等臨床表現(xiàn),若治療不及時,將進一步發(fā)展為子癇前期甚至子癇,孕產婦可能出現(xiàn)急性心力衰竭、肝腎功能障礙、肺水腫甚至死亡[2,3]?,F(xiàn)將我院近3年收治的297例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臨床資料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分娩產婦總人數(shù)為3154人次,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297例,發(fā)病率約為9.4%。其中妊娠期高血壓169例,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56.9%,輕度子癇前期52例,占17.5%,重度子癇前期70例,占23.6%,子癇3例,占1.0%,慢性高血壓合并子癇前期2例,占0.7%,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1例,占0.3%。孕婦年齡20~41歲,平均年齡(27.81± 5.16)歲,孕周28~40w。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充分監(jiān)測胎兒狀況,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采取對癥治療。妊娠期高血壓應靜臥并補充營養(yǎng),監(jiān)測血壓,尿量及胎兒宮內狀況;子癇前期患者以上患者應立即收入院治療,給予解痙,降壓,鎮(zhèn)靜等治療。治療首選解痙藥物為硫酸鎂,首次負荷劑量25%硫酸鎂16ml加于10%葡萄糖液20ml中,緩慢靜脈推注,使血中鎂離子迅速增加,達到所需的治療濃度,然后以25%硫酸鎂60ml加于5%葡萄糖液500ml靜脈滴注,并視病情給予地西泮,硝苯地平降壓對癥治療。

1.3觀察指標①記錄并比較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壓孕產婦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如胎盤早剝、急性心力衰竭、產后出血等;②對圍產兒的影響:早產、胎兒窘迫、胎兒生長受限、新生兒窒息、新生兒死亡等。

1.4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數(shù)據應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數(shù)據分析。不同組間指標均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97例患者均存活,重癥子癇前期患者70例,其中胎盤早剝4例,急性心力衰竭2例,產后出血3例,早產5例,胎兒窘迫2例,胎兒生長受限1例,新生兒窒息1例,新生兒死亡1例,總計19例,占重癥子癇前期患者的27.1%。由于子癇和慢性高血壓合并子癇前期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患者樣本量過小,因此只在妊娠期高血壓、輕度子癇前期及重度子癇前期之間比較,重癥子癇前期對母嬰危害更大(P<0.05),見表1。

3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孕產婦妊娠期常見的疾病,多數(shù)病例在常伴隨有高血壓、水腫、蛋白尿等癥狀,直接危及母嬰健康,加強孕期監(jiān)護,做好孕期保健,及時給予治療,能降低母嬰并發(fā)癥,改善孕產婦和圍產兒預后。

3.1發(fā)病機制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病因素較多,病因至今尚未闡明,但孕婦的精神因素、產婦年齡、多胎妊娠、慢性高血壓、營養(yǎng)不良等因素是孕產婦發(fā)病幾率大大增加。近年來的免疫學說、子宮-胎盤缺血學說、內皮細胞損傷和激活學說和遺傳因素等機理僅能部分表達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病機理[4,5],因此Cisse等[6]認為該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于多因素作用使母胎免疫平衡和免疫耐受失衡,胎盤著床能力降低,胎盤供血不足,使胎盤局部出現(xiàn)氧化應激,由于脂質過氧化并釋放大量自由基,同時大量炎性因子的釋放也將激活中性白細胞,直接或間接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滲透壓發(fā)生改變,最終引發(fā)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全身小動脈痙攣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變[7]。由于小動脈痙攣,造成管腔狹窄,血管內阻力增大,內皮細胞通透性增加,從而使體液與蛋白質滲漏,出現(xiàn)高血壓,蛋白尿及水腫等癥狀。全身各臟器因供血不足,可導致腦,心,肝,腎及胎盤的損害,出現(xiàn)腦水腫,急性心腎功能衰竭,肺水腫等病變,對母嬰造成極大危害。

3.2治療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基本原則是休息、鎮(zhèn)靜、解痙、降壓、利尿,密切監(jiān)測母胎狀態(tài),選擇合適的方式適時終止妊娠。針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基本病理改變,解痙是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首要方法,一般選用硫酸鎂作為首選藥物,其作用機理是基于鎂離子能抑制運動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降低中樞神經興奮性,阻斷神經和肌肉間的傳導,從而使骨骼肌松弛,控制患者抽搐;同時鎂離子可使血管內皮合成前列環(huán)素增多,血管擴張,緩解小動脈痙攣,降低血壓;降壓治療是針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體征的必要手段,維持血壓正常范圍有利于降低腦血管意外發(fā)生;對于蛋白質滲漏嚴重導致的低蛋白血癥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患者,應給予白蛋白、擴容和肝素等對癥治療。在積極治療后病情仍未得到緩解時,應及時采取恰當?shù)姆绞竭m時終止妊娠,確保母嬰平安,在終止妊娠前可給予地塞米松促進圍產兒肺成熟。

參考文獻:

[1]王成春,徐桂玲.腹水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40 例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6,6(22):454.

[2]馬麗,葉新紅,張文靜.311例妊娠期高血壓臨床分析[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26(4):290.

[3]王娜,苑中甫.妊娠期高血壓疾病312例治療分析[J].山東醫(yī)藥,2009,49(50):75.

[4]王秀艷.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252 例分析[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06,20(4):282.

[5]周麗萍,劉寶華,劉曉英,等.150例妊娠期高血壓臨床分析[J].醫(yī)藥論壇雜志, 2005,26(5):53-55.

篇7

糖尿病本身可以導致脂代謝紊亂,先前已有研究證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存在著血脂代謝紊亂,高脂血癥是血管內皮損傷因子之一,而血管內皮損傷與妊娠高血壓疾病密切相關。本研究通過對正常未孕婦女、正常妊娠婦女、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期高血壓(PIH)患者的血脂四項調查分析,探討正常妊娠和GDM患者及PIH患者的血脂變化特點。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9年3月~2010年1月收治婦科患者64例作為對照組(正常未孕組),年齡21~38歲,平均30.77±4.78歲,隨機選擇除外與妊娠有關的疾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心臟病及腎臟疾病。選擇2009年3月~2010年1月收治產科正常孕婦103例(正常妊娠組),年齡21~41歲,平均29.53±4.26歲,孕周為30~41周,納入標準為除外妊娠高血壓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腎病及甲減等影響血脂代謝的疾病。選擇同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GDM組),年齡21~44歲,平均31.42±4.35歲,孕周31~41周。選擇同期妊娠期高血壓患者62例(PIH組),年齡22~40歲,平均29.77±4.37歲,孕周為27~41周。以上GDM組及PIH組均排除腎病、甲亢、甲減等影響血脂代謝的疾?。怀鼼DM組平均年齡(31.42±4.35歲)明顯高于其余三組外,各組體重、身高和體重指數(shù)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各妊娠組體重指數(shù)均為孕前體重指數(shù)。

PIH診斷標準根據《婦產科學》進行。GDM按照國內診斷標準:0小時血糖5.6mmol/L、1小時血糖10.3mmol/L、2小時血糖8.6mmol/L和3小時血糖6.7mmol/L,其中2項或2項以上達到或超過正常值者診斷為GDM。

方法:回顧性分析正常未孕婦女64例,正常孕婦103例,妊娠期糖尿病60例,妊娠高血壓疾病62例血脂TC、TG、HDL-C、LDL-C的含量。

結 果

各個妊娠組與對照組之間血脂的比較:正常妊娠、GDM及TIH組的TC、TG、HDL-C、LDL-C均比正常未孕婦女升高(P<0.01),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

GDM組及PIH組與正常妊娠組比較:GDM組與PIH組的TC、TG,LDL-C均比正常妊娠組高(P

討 論

正常妊娠時血脂代謝特點:本研究顯示正常妊娠時孕婦血中的TC、TG、HDL-C、LDL-C均比正常未孕婦女升高,有顯著性差異(P<0.01),其中以TC升高的最為明顯。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謝特點:GDM孕婦中都存在血脂異常的情況,但不是所有結果都是一致的。GDM患者中只有TG明顯升高,而LDL-C水平下降,TC、HDL-C和載脂蛋白的水平沒有明顯差異。GDM組存在明顯的血脂代謝異常。IR時HDL-C濃度常有下降,如同VLDL增高一樣常見,HDL下降主要表現(xiàn)為亞成份的HDL2下降,總膽固醇的組成由于亞成份的相對比例不同而有改變。體外實驗證實,正常人HDL在體外與葡萄糖孵育可產生HDL非酶糖化,糖化程度與葡萄糖含量呈正相關。由于GDM孕婦體內伴高血糖存在,同樣可使HDL發(fā)生非酶糖化,致與受體親和力降低,受體代謝途徑受阻,且受阻程度與糖基化程度呈正相關,HDL糖基化后不易與細胞受體結合,不利于膽固醇從細胞內正常流出,從而導致細胞內膽固醇含量增加,甚至聚積。本研究發(fā)現(xiàn)GDM組LDL-C與正常妊娠組比較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

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血脂代謝特點:血脂代謝異??梢l(fā)動脈粥樣硬化、血液黏滯度增加,影響內皮功能、活化血小板、激活纖溶、促進凝血誘發(fā)血栓形成,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發(fā)病因素。

由此可見,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存在血脂代謝異常,孕期應嚴密監(jiān)測,積極防治妊娠并發(fā)癥,以保證良好的妊娠結局。據報道,孕婦血脂過高是孕婦與胎兒高脂血癥的隱患,在孕期特別是孕后期加強脂蛋白類代謝監(jiān)測,并控制在一定水平,可作為異常妊娠診斷指標,也可作為胎兒健康的標志。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聯(lián)合治療;鹽酸拉貝洛爾;脈絡寧

妊娠期高血壓(pregnancy hypertension syndrome)(簡稱妊高征),是妊娠期婦女所特有而又常見的疾病。該疾病妊娠期為常見的而又嚴重影響母嬰安全的疾病,是孕婦在妊娠期間特有的一種疾病[1~3]。由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對于妊娠高血壓還沒有一個最合適的用藥原則,故至今仍是根據其好發(fā)因素以及病理生理變化特點采取解痙、降壓、利尿及適時終止妊娠等原則治療[4~7]。

為了探討中西藥合用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治療作用,對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共269例,采用對比研究的方法,其中隨機抽取135例作為治療組,另外134例作為對照組。治療組采用鹽酸拉貝洛爾與脈絡寧注射液合用來治療,而對照組采用的單純硫酸鎂解痛治療,7d為一療程,共治療兩個療程。通過兩組治療前后的療效統(tǒng)計分析,對其療效進行評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5月~2011年9月共收治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壓患者269例,年齡21~33歲,孕周32~38w,初產婦162例,經產女107例,隨機抽取135例為治療組,另外134例為對照組。所有病例均末做過院前治療。按照全同高等醫(yī)學院校教材《婦產科學》的標準分類 :治療組中,中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60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75例;對照組中,中度73例,重度71例。

1.2 方法 治療組:每日用鹽酸拉貝洛爾100mg+5%葡萄糖溶液(GS)500 mL靜脈滴注,脈絡寧注射液14ml+5%GS500mL中靜脈滴注,1次/d,同時采用左側臥位、吸氧、解痙治療,7d為1療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單純硫酸鎂解痛治療,同時吸氧,左側臥位 .每組在入院時均檢查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及電解質。每2d查1次尿常規(guī)。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結果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α=0.05為作為檢驗的顯著性水平。

2結果

2.1治療后尿蛋白變化 治療后尿蛋白變化的療效評價標準:有效:尿蛋白減少或消失;無效:治療前后尿蛋白無變化,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聯(lián)合用藥可以有效降低尿蛋;對兩組的尿蛋白治療前后結果經統(tǒng)計分析表明,兩組的治療前后,尿蛋白減少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治療后血壓變化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壓變化,見表2。聯(lián)合用藥對控制妊娠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

2.3產后出血狀況 產后出血對產婦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出血量過多,容易造成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降低產婦出血的發(fā)生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對治療組與對照組產后出血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表明,二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討論

通過本文的比對研究以及對兩組患者的尿蛋白,血壓變化以及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的統(tǒng)計分析表明,拉貝洛爾與脈絡寧的聯(lián)合用藥對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治療,其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

由于妊高征的病因不明,尚不能做到完全預防其發(fā)病,但若能做好以下預防措施,對預防妊高征有重要作用。首先,做好孕期保健及產前檢查工作。另外,注意孕婦的營養(yǎng)與休息。此外,妊娠期指導孕婦堅持足夠的休息和保持情緒愉快,也有助于抑制妊高征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于春宇.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早期規(guī)范治療的重要性[M].中國醫(yī)藥指南:學術版,2008,6(2):149-150.

[2]史巖.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治療及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6):155-156.

[3]黃芳.中、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治療進展[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26):18-20.

[4]鄭艾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232例監(jiān)測與治療[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08,14(1):47-49.

[5]張春英.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臨床中藥治療的效果分析[J].中華中西醫(yī)學雜志,2008,6(2):73-74.

篇9

【關鍵詞】妊娠高血壓;產科護理;滿意度

妊娠期高血壓在臨床上算是一種多發(fā)病,好發(fā)于20~35歲年齡的初孕婦。其致病原因至今不明,但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與其發(fā)病原因有關的主要因素是家族遺傳,家族中有高血壓哦病史、孕婦的母親有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史、營養(yǎng)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羊水過多和工作壓力大的患者比較容易患此疾病。妊娠綜合征為全身性的血管病變,可以導致重要器官的功能損傷,從而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比如妊高征性的心臟病、肺水腫、肝破裂等,病死率非常的高[1]。在以往的護理中效果不佳,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與舒適度等方面也不是很滿意。而筆者醫(yī)院在對該類疾病的患者進行護理的時候發(fā)現(xiàn),在對妊娠高血壓患者進行護理時使用產科護理干預的方法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現(xiàn)將其具體方法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70例進行分析研究,并隨機分成對照組(35例)和治療組(35例)。在這70例妊娠高血壓患者中初產婦有45例,經產婦25例,患者的年齡都在24~40歲,平均年齡為(28.10±2.20)歲。孕周<30周的10例,35周以下的29例,>35周的31例,全部的患者都是單胎,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沒有很突出的差別,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較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中對照組給予普通護理,治療組在采取普通護理的基礎上對妊娠期高血壓的患者實行產科護理干預治療。

1.2.2診斷方法。

①實驗室診斷:血壓超過140/90mmHg。24h內中段尿尿蛋白≥0.3g者。血液檢查血小板計數(shù)<100×109/L,該數(shù)據會隨著病情的加重而呈現(xiàn)出進行性的下降。②其他輔助檢查:心腦檢測可及時發(fā)現(xiàn)妊娠高血壓患者的心、腦的異常。B型超聲檢查可及時了解胎兒情況,以及羊水水量和胎盤成熟度水量的減少,比如羊水指數(shù)≤5cm,說明胎兒比孕周小,子宮動脈臍動脈血流高阻,造成胎兒缺氧。眼底檢查視網膜小動脈可以反映全身臟器小動脈的情況,正常情況下視網膜動靜脈管徑比為2∶3,妊娠高血壓是則為1∶2,甚至是1∶4,嚴重的可伴有視網膜水腫和脫落等[2]。

1.2.3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對結果進行分析,統(tǒng)計學的P<0.05時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血壓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從護理效果來看治療組經過產科護理干預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妊娠高血壓是產科中比較嚴重的疾病,假使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將會對患者與胎兒的生命安全產生巨大的威脅[3]。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護理方式也十分的重要。筆者的科室通過大量的臨床研究觀察發(fā)現(xiàn)產科護理干預在妊娠高血壓患者的病情控制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具體方法如下:①病情觀察干預。護理人員應每天定時對患者的血壓進行檢測,情況比較嚴重的患者需要24h進行心電監(jiān)護,將患者的每天的尿量進行記錄,每天囑咐患者定時定量的吃藥,如發(fā)現(xiàn)血壓升高或由不良反應的出現(xiàn)應立即向患者的經管醫(yī)師進行匯報。②心理護理干預。由于妊娠高血壓疾病比較危重,這就給患者與患者家屬的心理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進行個人化的心理輔導,并對患者及家屬講解妊娠高血壓的治療進展等,讓患者做到對自己病情心中有數(shù),從而消除患者負面心理影響,最終達到穩(wěn)定患者情緒的目的。本文通過對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70例進行分析研究,并隨機分成對照組(35例)和治療組(35例),對照組給予普通護理,治療組在采取普通護理的基礎上對妊娠期高血壓的患者實行產科護理干預治療。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血壓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從護理效果來看治療組經過產科護理干預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參考文獻

[1]陳秀芬.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1):2007.

[2]單月玲.關于產科護理干預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12):168.

篇10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規(guī)律產檢;影響

妊娠期高血壓是孕婦孕期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臨床上對規(guī)律產檢對影響妊娠結局已達成共識[1][2]。本研究收集近年來在我院進行孕期檢查的孕婦采取對照研究,探討規(guī)律產檢不僅使妊娠期高血壓的血壓變化而且改變孕婦的行為習慣,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進行孕前產檢和分娩并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的孕產婦164例作為研究觀察對象,年齡23~36歲,平均年齡(27.4±5.6)歲。按照是否接受規(guī)律產檢將164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的孕產婦分為對照組(43例)和觀察組(121例),其中對照組未能夠定期規(guī)律接受產檢,觀察組為定期規(guī)律接受產檢。兩組產婦年齡、產次及妊娠期高血壓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對照組為未能夠定期規(guī)律接受產檢組,指孕產婦在入院分娩前不定期來院進行產檢0~3次。觀察組能夠按照我院規(guī)定孕前定期來院接受產檢,并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如下:①健康宣教:通過宣傳欄、宣傳手冊、視頻播放和教育處方等方式對孕婦宣教產前規(guī)律檢查的重要性,使得孕婦對妊娠期高血壓獲得充分的了解。告知孕婦應每日保持心情舒暢、注意休息,勞逸結合和保證充足的睡眠。加強飲食干預,每天多食用含有鈣、鐵及葉酸等微量元素的食物。指導孕婦學會監(jiān)測自己的血壓變化、體重和胎動數(shù),一旦發(fā)現(xiàn)頭暈、惡心、眼花等癥狀應立即回院接受檢查或治療處理;②心理指導:我們在產婦檢查時給予足夠的心理指導,根據產婦的文化背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并鼓勵親屬發(fā)揮親情幫助,努力消除產婦不良的心理情緒;③藥物干預:給予每位孕婦口服葡萄糖酸鈣片0.2g,3次/d,維生素C0.2g,2次/d和維生素E0.1g,2次/d,對于確診子癇前期的孕婦及時安排入院接受治療。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孕婦干預前與干預后的舒張壓和收縮壓。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分析數(shù)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X2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干預后舒張壓和收縮壓均較干預前下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下降程度更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3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是受遺傳因素、胎盤因素及免疫因素等眾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臨床上要求孕婦需在孕前、孕期分娩后的12周內了解自己的血壓變化,才能最大限度確保母嬰健康。本研究通過對規(guī)律產檢的孕婦(觀察組)及未進行規(guī)律產檢的孕婦(對照組)進行對照研究,對能夠按照我院規(guī)定孕前定期來院接受產檢,并給予相應的健康宣教、心理指導及相應藥物干預措施,干預后兩組舒張壓和收縮壓雖較干預前有所下降(P<0.05),但觀察組下降程度更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定期規(guī)律產檢能夠有效降低血壓,控制病情的發(fā)展。分析原因可能為,對妊娠期高血壓確診后及時給予干預措施,針對孕產婦普遍存在的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提供個性化心理疏導,糾正其對疾病的錯誤認知,并通過行為控制技術減輕其心理壓力,使孕產婦樹立成功分娩的信心。綜上所述,對患者妊娠期高血壓的孕婦及時采取規(guī)律產檢的措施能夠有效控制病情發(fā)展,對保護母嬰安全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力,張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規(guī)范化治療策略[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30(6):407~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