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轉正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1 18:44: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軟件測試轉正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本人自20xx年6月25日起進入夢龍移通公司從事手機軟件測試工程師一職,在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2個月的試用期。在這段時間里,我感悟頗多,雖然這并不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但是在此期間,我對于工作一貫謙虛謹慎、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從來沒有改變過。
在本部門工作中,我一直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及時地完成領導布置的每一項任務,并虛心向同事學習,不斷改正工作中的不足;配合各部門負責人落實及完成公司各項工作,
在過去的2個月中,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自我提高,已經(jīng)適應了本職的工作,但對于一個初入公司的新人,要全面融入企業(yè)的方方面面,可能在一些問題的考慮上還不夠全面,但我相信,通過公司領導及同事的悉心指導,我一定會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水平、素質,更好的完成本職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繼續(xù)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彌補不足,向白盒測試、內部代碼測試方向了解,加強 軟件測試、計算機語言方面的知識,不斷自我學習,力爭成為學習型、創(chuàng)新型、實干型兼?zhèn)涞男率兰o人才。
篇2
關鍵詞:航天器;風險分析與控制;軟件
1載人航天器軟件項目風險管理實踐回顧
不論是執(zhí)行我國首次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載人飛船,還是未來能夠開展近地空間組裝建造和運營、支持長期載人飛行、具備在軌開展空間技術試驗的空間站,載人航天器軟件都具有技術難度大、研制周期長等特點。針對以上特點,在交會對接任務階段,載人航天器系統(tǒng)注重切合工程實際,運用風險分析與控制方法,致力于軟件工程化的精細度和實際效果的提升,進而更有效地規(guī)避或降低軟件(含F(xiàn)PGA等可編程器件代碼,下同)研制中的技術、質量和進度風險,保證產品質量滿足要求。載人航天器軟件研制的風險管理依據(jù)《風險管理原則與實施指南》(GB/T24353—2009)和《裝備研制風險分析》(GJB5852—2006)等標準和上級要求,與型號系統(tǒng)風險管理工作同步開展。風險分析與控制對策制定的風險控制關鍵節(jié)點包括:初樣階段初期、初樣轉正樣、執(zhí)行飛行任務前。
1.1初樣階段初期風險分析與控制對策
初樣階段初期,軟件工程化研制并行于型號研制,基于航天器飛行任務要求、軟件產品成熟度以及現(xiàn)有的軟件工程化技術和管理能力,航天器系統(tǒng)應針對軟件全生命周期中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進行全面的風險識別與分析。
1.2初樣轉正樣風險分析與控制對策
應在型號正樣階段進行風險再識別、再分析,此時的風險分析工作應在初樣階段軟件驗收和軟件系統(tǒng)研制總結的基礎上,對正樣研制階段系統(tǒng)和分系統(tǒng)迭代設計過程帶來的新增或完善性軟件需求進行綜合分析,總結初樣階段軟件工程化實施過程的不足和研制短線,制定風險控制措施。
1.3飛行任務前風險分析與控制對策
飛行任務前的風險分析工作應綜合正樣階段型號軟件產品的需求驗證和確認情況、系統(tǒng)級的綜合測試(或者專項測試)情況、第三方軟件評測情況、系統(tǒng)級軟件驗收和軟件落焊情況進行分析,著重對技術難度高、飛行環(huán)境作用復雜和地面驗證有局限性等可能帶來的風險進行識別。
2型號項目風險管理基本原則
將風險管理與軟件工程化和產品保證相融合,在軟件系統(tǒng)的全生命周期中進行全面風險分析,及時識別出不同研制階段的風險點或薄弱環(huán)節(jié),給出針對性的控制措施與方法,并進一步細化軟件工程化和產品保證要求,切實提升各環(huán)節(jié)的工作效果。風險管理工作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1)以確保軟件產品功能、性能符合任務需求,安全、可靠地完成飛行任務為最終目標。軟件研制風險管理要協(xié)調地融入整個型號研制過程中,確保型號研制階段工程技術、質量趨勢、研制計劃安排的實現(xiàn)與型號研制任務的既定目標和要求相一致。(2)強化風險控制過程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即針對軟件研制過程中的各種內外部作用因素識別、分析風險,提出可操作性強的應對措施,將之明確在工程化或產品保證要求中,并對措施執(zhí)行情況的符合性進行檢查和確認,最終完成風險控制的閉環(huán)管理。(3)關注各種軟件產品質量信息(問題歸零、技術狀態(tài)更改、待辦事項落實情況等)的收集、獲取和綜合分析,以及參與者之間的充分技術交底工作,注重風險管理工作的持續(xù)改進。(4)在技術風險分析中,盡可能運用系統(tǒng)方法(FTA、FMEA、風險評價指數(shù)法等),以產生一致、可對比和可靠的結果,提升控制效率。
3軟件風險管理控制措施
3.1精細化軟件研制技術流程和產品保證要求
風險管理所獲成果應充分體現(xiàn)在軟件工程化實施細則中,以統(tǒng)一所有研制人員的思想和步調,精細化編制系統(tǒng)級軟件研制技術流程和產品保證要求,關鍵是要與型號系統(tǒng)工作密切關聯(lián)且協(xié)調地安排工作項目和流程節(jié)點;要充分體現(xiàn)分級、分類和分層的管理理念,涵蓋全面,突出重點。實踐表明,其有效的措施有:(1)分階段對軟件需求成熟度進行“瀑布式”和“非瀑布式”詳細流程及工作項目的分類規(guī)定。(2)越是短線環(huán)節(jié),越應在流程中分解體現(xiàn);越是工程化或產品保證薄弱環(huán)節(jié),越應細化至具體的、可操作的要求。(3)通過設置針對性的軟件產品保證細化要求或者關鍵質量控制點的方式,降低概率較大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
3.2需求完整性和正確性保證
軟件需求的完整性和正確性是決定軟件產品質量的關鍵之一。如何及時確定完整、正確的軟件需求,避免不必要的反復,也是復雜航天器工程中的難點之一。針對此,本文提出以下措施:(1)堅持運用自頂向下逐級細化分解-自下向上逐級綜合完善的分析與設計方法,適時組織開展系統(tǒng)與分系統(tǒng)、分系統(tǒng)與單機、分系統(tǒng)與分系統(tǒng)間協(xié)同-聯(lián)合設計,并有計劃地在詳細設計階段安排多次迭代逼近過程。(2)應力求系統(tǒng)、分系統(tǒng)和單機各級功能設計與可靠性、安全性分析與設計的協(xié)調與同步。(3)應通過軟硬件聯(lián)合設計,實現(xiàn)資源配置和功能分配合理,軟硬件接口設計匹配、可靠。(4)在單機級測試階段,盡可能地模擬與軟件運行場景相對應的軟件測試環(huán)境(如數(shù)字或半物理仿真),有效驗證軟件需求并加速其迭代獲取過程的逐步收斂。如果經(jīng)過分析,在單機階段不能完全模擬軟件真實運行場景,可以通過系統(tǒng)及或者專項試驗進行驗證。
3.3可靠性、安全性保證
可靠性、安全性保證是復雜航天器系統(tǒng)工程中的重點,軟件產品除自身的健壯性和安全性保證外,還要實現(xiàn)上級的可靠性、安全性需求,以下要點有助于期望目標的達成:(1)各級FTA、FMEA、危險分析以及應急救生和故障處置對策等可靠性、安全性設計應堅持逐級細化分解、逐級綜合完善和有計劃迭代逼近的方法,以保證軟件系統(tǒng)和產品的安全關鍵或任務關鍵分析有據(jù)可依,并及時將相應的保證需求細化。(2)軟件產品自身的健壯性和安全性保證應充分落實軟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設計準則的規(guī)定或采納指南中的建議,并及時通過常見多發(fā)案例的舉一反三及時進行自省、糾正。(3)應對可能滯后的軟件需求實現(xiàn),在軟件設計階段特別是概要設計階段就應重視運用專業(yè)技術方法,以保證良好的可擴展性和易維護性。(4)運用中斷沖突分析、時域-空域資源分析等方法,有助于有效發(fā)現(xiàn)嵌入式軟件產品的深層次缺陷,提高健壯性。
3.4測試/試驗驗證保證
強化航天器軟件系統(tǒng)在各級、不同場合的測試和試驗驗證以及第三方評測是保證軟件產品質量滿足要求的主要手段。要進一步提升其效果,應注重以下要點:(1)高度重視需求分析的全面性以及功能、性能分解的細化;高度重視需求規(guī)格說明的完整性和無歧義,并向測試者傳遞、溝通到位。(2)測試覆蓋性分析決定著測試/試驗驗證規(guī)劃和方案設計的全面性和合理性,決定著驗證環(huán)境等保障條件建設是否能夠及時到位。應力求與需求分析同步完成。(3)“飛什么,測什么”是保證驗證覆蓋性和有效性的首要原則。對于功能模式多、性能指標要求高的復雜產品,測試/試驗驗證規(guī)劃十分重要,須將驗證目標和項目精細分解,分配在各級和不同場合的測試/試驗中;對地面無法或真實模擬測試/試驗驗證的項目,應及早探討其他有效驗證手段。
3.5適時開展針對性強的專項活動
針對具體問題,適時開展風險控制專項活動通常效果顯著,可借鑒采納,如共性案例分析與解決方案培訓、組織專家審查把關技術難點項目、方案總體-技術總體-軟件研制方聯(lián)合走查、落焊過程控制、軟件系統(tǒng)與飛行程序/飛控預案協(xié)調性復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