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原則與司法程序公正論文

時間:2022-08-25 03:51:00

導語:憲法原則與司法程序公正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憲法原則與司法程序公正論文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完善訴訟程序,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這一論述對我們司法主體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在一個政治民主、法制發(fā)達的國度里,程序法應當得到高度的重視,因為實體法只有通過程序法才能得到正確的實施。然而,長期以來,“重實體、輕程序”,“重結果公正、輕程序過程”的觀點根深蒂固地存在,程序法僅僅被當做實現實體法的工具和手段,訴訟中違背程序法、規(guī)避程序法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因此,當前要凸顯程序法治建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在加強對程序運作過程中司法權力的制約與監(jiān)督的同時,要貫切實徹我國憲法原則,大力倡導實體與程序并重的理念,確保程序公正。

確保程序公正是我國司法界近幾年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研究最多、感受最深的一個話題。在司法工作中落實程序公正的理念和法律規(guī)定。程序公正的法律概念在西方被稱為正當法律程序。曾擔任英國上訴法院院長的丹寧在《法律的政治程序》一書的前言部分有一段精彩的表述:“我所說的經‘法律的正當程序’,系指法律為了保持日常司法工作的純潔性而認可的各種方法:促使審判和調查公正地進行,逮捕和搜查適當地采用,法律救濟順利地取得,以及消除不必要的延誤等等。我所說的正當程序也和麥迪遜提出美國憲法修正案時所說的非常相似,它已被一七九一年第五條修正案所確認,即”未經法律的正當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昂唵螝w納一下,正當法律程序作為憲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啟始于英國的自由大憲章,完善于美國憲法第五條和第十四條修正案。二戰(zhàn)之后,世界許多國家憲法都規(guī)定和體現了正當法律程序原則。我國現行憲法中是否存在一個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以及如何理解這個原則所涵蓋的內容?如果僅從憲法的文句表述看,的確缺少系統(tǒng)全面地表達正當法律程序的立法條款,但這并不能否認存在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而且是我國憲法先進性和人民性的表現。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憲法中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的總概括

我國《憲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確認和保護公民在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上處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權;《憲法》第五條從相對應面規(guī)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胺擅媲叭巳似降取笔琴Y產階級革命時期正式提出的,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正式確認了這一原則,而且是在這一原則之下派生出司法公平與正義,產生了正當法律程序的概念和憲政原則。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性質的法治國家,憲法中規(guī)定的平等原則具有更加真實、科學的內容:首先,我國的法律是廣大人民意志的真實體現,立法是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體現,在憲法和部門法產生的過程中有嚴格的程序保障,人民有充分討論和發(fā)表意見的渠道和機會;其次,嚴謹的法律體系,從實體法到程序法的完備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實現提供了保障,尤其嚴格而系統(tǒng)的程序保障立法為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的實現提供了司法平臺;最后,依法治國原則的確定為我國現代法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二、憲法中的公民權利保護條款是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的重要內容

我國《憲法》第三十七條規(guī)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人民法院決定并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身體?!稇椃ā返谌藯l規(guī)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稇椃ā返谌艞l規(guī)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等等。這些規(guī)定充分體現了人權保護原則,與世界各國憲政史上所創(chuàng)立的正當法律程序原則是一致的,這也是我國憲法中體現著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的重要內容。美國憲法中關于正當法律程序的規(guī)定,其最初的含義也僅指的是一個程序性原則,即在公民的生命、自由和財產被剝奪之前必須經過正當的法律程序,而且也只適用于法院的訴訟程序,不涉及立法機關法案的實體內容。但在這一原則的發(fā)展完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程序性正當法律程序和實質性正當法律程序這樣兩個概念。根據《布萊克法律辭典》的解釋,程序性正當法律程序是指“任何其權益受到判決結果影響的當事人,都享有被告知和陳述自己意見并獲得聽審的權利”,也就是說,合理的告知、獲得庭審的機會、提出主張、進行抗辯等是程序性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要素。實質性正當法律程序是指“要求國會所制定的法律,必須符合公平與正義。如果國會所制定的法律剝奪了個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不符合公平與正義的標準時,法院將宣告這個法律無效?!蔽覀冋J為,前者是程序法的范疇,是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中低層次的內容,是這一憲法原則發(fā)展初期所涵蓋的范圍;后者主要是實體法意義上的范疇,盡管“違憲審查權”的行使有程序性規(guī)定,但不影響它成為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中高層次的內容,是這一憲法原則不斷發(fā)展后的產物。這兩個方面完整地組合準確地體現了西方國家憲法中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的全部內容。對我國憲法的立法條款進行比較分析,實體性正當法律程序的條款主要體現在憲法中,而程序性正當法律程序的法律條款主要體現在憲法體系下的部門法中,尤其是三大程序法以及相配套的法規(guī)中。

三、我國三大訴訟立法及配套法規(guī)是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現行的民事、刑事、行政訴訟法是在現行憲法的總原則下產生的部門法,其法律體系和法律條款的內在聯系都是很完整和協調的;而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國家賠償法等配套法律法規(guī)更是部門法助有機構成部分。特別是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秦華孫大使于1998年10月5日在聯合國總部代表中國政府簽署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更加表明我國把建立一套完備的正當法律程序作為憲政建設的明確立場。在憲法學理論的研究中把憲法的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是程序的合法性,具體包括程序設定的法定性和程序運行的適法性,前者是指設計的程序必須通過法律規(guī)則加以明確,后者是指法律程序具有既定力和拘束力,程序的參與者(如法官或當事人)必須嚴格執(zhí)行規(guī)則;二是主體的平等性,沒有平等的主體就不會有程序的正當;三是程序的公開性,用目前司法界常講的一句話來解釋就是“程序的公正是看得見的公正”,用英國的一句法律格言表述就是“正義不僅要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得到實現”;四是決策的自治性,這是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則在公法中的體現;五是結果的合理性,它是正當法律程序的邏輯性結論。從理論上講,只要程序要件滿足而且被嚴格遵守,結果必定是合理的,因為大家同意了程序,也就已經接受了最后結果;從司法實踐中看,只要程序嚴格,證據展示在法庭之上,程序參加者充分行使了程序權利并遵守程序義務,裁判結果就應是公正而合理的。以這五點“要件”作為“對照點”審視我國現行的程序法,程序主體平等的原則及保障條款、行政執(zhí)法和司法的公開性、當事人意思自治和處分原則的司法保障、法院審級的規(guī)定和司法終局的效力等,都以不同的側面體現了正當司法程序這一憲法原則。

四、司法獨立的憲法原則是正當法律程序得以實施的保障

我國《憲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guī)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

的干涉;《憲法》第一百三十一條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guī)定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這些規(guī)定確定了司法獨立的原則。在現代社會,法治與公正的程序是不可分的,如果把法治看作是良好的法律能夠普遍遵守,那么法律必須通過一套公正的程序才能得到正確全面實施,任何良好的法律都要通過正當的法律程序才能體現其應有的價值。首先,程序公正是司法活動追求的目標。因為司法工作的過程就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將各種矛盾和糾紛轉化為一定的技術問題,或者是經過一定的司法技術手段通過一定的程序力口以解決。正當法律程序就是一切訴訟的“游戲規(guī)則”,追求程序公正是司法工作的首選目標。其次,實體的正義必須通過公正的程序才能實現。馬克思在研究法律的程序和實體關系時說過:“審判程序和二者之間的關系如此密切,就象植物的外形和植物的聯系,動物的外形和血肉的聯系一樣?!薄皩徟谐绦蛑皇欠傻纳问剑蚨彩欠傻膬炔可谋憩F?!敝挥泄某绦虿拍芘懦ü僭谶m用法律上的偏向和恣意,才能為公正裁判提供基本措施。再次,程序公正可以有效地彌補實體規(guī)則的不足。比如證據法則主要是程序性規(guī)則,如果證據立法對有關當事人在民事案件中的分配問題以及證據的認定標準都作出了較系統(tǒng)完備的規(guī)定,就可以極大地彌補侵權法、合同法等實體法的不足,提高司法公正的社會認同感。最后,程序公正是司法具有權威性的基礎。如何才能保障程序公正?答案很多,但最根本的一點是司法獨立。憲法中確立的司法獨立原則的全面實施是實現正當法律程序的最基本最有效的保障,司法獨立原則是憲法中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的基礎。

綜上所述,司法改革的目標首先是追求程序公正,而程序公正的實現正是我們貫徹黨的十六精神、實現憲法原則的必然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