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fā)傷家屬心理狀況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02:25:00
導語:多發(fā)傷家屬心理狀況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醫(yī)學模式轉(zhuǎn)變,護理對象由疾病到人、家庭、社會,尤其對多發(fā)傷病人,起病突然,病情危、重、急,這對家屬無疑是沉重的打擊,焦慮的情緒由然而生。心理學家認為,除了孤獨以外,焦慮是最令人不快的感受,人們甚至由于焦慮,導致一些生理上的不良反應,而家屬是多發(fā)傷病人的堅強后盾,對疾病的康復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是病人康復的動力源泉。作為醫(yī)護人員,除了全力救護病人外,也應盡力疏解家屬壓力,減輕焦慮。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隨機抽查本院急診科,2007年11月至2008年6月多發(fā)傷病人家屬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家屬與病人的關系:配偶11例、父母6例、子女10例、其他3例;年齡17~68歲,平均(38.56±11.52)歲。
1.2方法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自行設計的病人一般情況調(diào)查表進行問卷調(diào)查,向家屬講解填表要求,讓被調(diào)查對象獨立填寫,如果病人家屬由于文化程度低,不能理解或看不懂問題內(nèi)容,可由調(diào)查者直接講給家屬聽,讓家屬自己選擇答案,問卷當場收回,發(fā)放問卷30份,收回30份,回收率100%。
2結(jié)果
家屬的焦慮平均值與正常參考值[1]相比,結(jié)果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見表1。
表1調(diào)查組焦慮值與正常參考值比較
內(nèi)容nSAS調(diào)查組3044.8±8.65正常參考值115829.78±10.07T檢驗(T-TEST)T=10.21P<0.001(雙例)
30例多發(fā)傷病人家屬的SAS標準總分超過正常參考值上限(50分)19例,占63.33%,其中男5例,占54.55%。女14例,占73.68%。女性比男性焦慮程度重。
30例多發(fā)傷病人家屬的SAS超過標準參考值上限(50分)19例,占63.3%。而單純急診病人占53.13%[2]。多發(fā)傷病人家屬焦慮水平高于普通急診病人家屬。
3護理干預
家屬是病人最重要的社會支持,幫助家屬獲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緩解并穩(wěn)定其焦慮、悲傷的情緒,恢復其心理平衡狀態(tài),重視對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幫助家屬減輕焦慮,減輕思想負擔,減輕壓力,使之更好的做好病人的堅強后盾。(1)首先護士要具備同情心,也就需要擁有感受他人,理解他人行為和處事方式的能力,因為同情心是你與家屬溝通的橋梁。與家屬溝通時,要做到傾聽對方的同時,保持與對方目光接觸,以表真誠與尊重,讓對方說出他的想法,避免打岔,在適當時用合適的方法做反應,讓病人家屬知道理解他所說的,讓他說出感受,說出問題所在,并給予實際幫助,盡可能地幫他解決面臨的困難。(2)心理應激理論指出,突如其來、變幻莫測無法預測的刺激,精神刺激較強[3]。精神刺激,常導致心理失衡,產(chǎn)生心理危機。提供安靜、舒適的場所,指導家屬利用疏泄的方法,幫助其釋放情緒,盡可能緩解當前的心理危機,恢復心理平衡。(3)中年家屬在家庭、社會中擁有一定的地位,受人尊敬,不輕易表露內(nèi)心的痛苦和不安。作者采用一對一的溝通方式,讓家屬明白其自身健康和積極的心態(tài)對病人的鼓勵和康復的促進作用,讓家屬表達感受和想法,以減少因情緒壓抑而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心理問題,鼓勵與家人或朋友進行人際交往,尋找和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幫助病人家屬戰(zhàn)勝目前困境,恢復穩(wěn)定情緒與動力。(4)認真聽家屬訴說,尤其是女性家屬,不要輕易打斷,也不要邊聽邊做其他事情,讓其將壓抑的情緒說出來或哭訴,與其一同分擔悲痛,正確面對這件事情發(fā)生的不可預測性,事實的不可改變性,試著堅強地站起來。(5)入住ICU要理解家屬對病人病情的關切心情,特別是與病人親密的家屬,在積極救護病人的間隙,擠出時間與家屬進行溝通,及時將病人的病情變化、檢查和治療結(jié)果、疾病預后等信息告知家屬,使家屬放心。(6)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過硬的搶救技術(shù),先進的搶救設備,高度的責任心,對病人高度負責,以病人為中心,及時觀察病人病情動態(tài),及時搶救處理,選擇恰當?shù)臅r機對家屬進行相關解釋,及時傳遞信息,增強家屬的理解和信任,及時消除家屬顧慮,緩解家屬壓力,促進其身心健康,成為病人堅強的后盾。
4討論
本組資料顯示焦慮程度女性比例大于男性,這與女性在工作、家務、照顧孩子,贍養(yǎng)老人等比男性責任重,一旦家里人突然患病,重任自然落在女性家屬中占多數(shù)。焦慮程度與年齡有關,越是中年人焦慮程度越重,這與中年人肩負多種角色與多種責任有關,病人突然受傷,照顧的責任、經(jīng)濟問題,加重了中年人的心理壓力。家屬焦慮程度與病人密切關系有關,配偶、子女、父母焦慮程度高于其他家屬,他們肩負著照顧病人的責任,迫切需要了解病人的疾病動態(tài)進展,搶救治療方案,診斷、檢查結(jié)果,診療過程中危險性,結(jié)果順利與否,時刻掛在心里。當住進ICU時,大部分病人的生命處于脆弱狀態(tài),對自己的疾病治療和護理,喪失知覺,而病人家屬卻是明白的[4]。因為ICU的封閉式管理,陪護行為受到限制,家屬擔心病人是否能得到細心照顧、醫(yī)療護理水平及醫(yī)療費用等。
【參考文獻】
1張明島,陳福國.醫(yī)學心理學.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8.133~166.
2溫弗樂,桑未心,林曉云.急診病人家屬心理狀況調(diào)查分析.上海護理,2003,3(1):1~3.
3余展飛,楊新發(fā),林香玲.現(xiàn)代心理衛(wèi)生科技與實踐.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2.192.
4HardicreJ.護士對滿足ICU病人家屬需要的認識及態(tài)度.NursingTimes,2003,99(27):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