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缺失對英語教育的影響

時間:2022-03-14 11:07:16

導語:“人文精神”缺失對英語教育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國高職教育也從傳統(tǒng)的技術培訓教育轉向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對于高職英語教育而言,“工具化”是該門課程的主要特征,但以道德、人格、信念為主的“人文精神”在英語教育中就頻頻缺失。只有重視“人文精神”對高職英語教育影響,才能改變當前高職英語教育被動的局面,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學習能力及職業(yè)能力。本文則從“人文精神”缺失對高職英語教育影響為切入點,探究將人文精神融入該門課程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育;人文精神;缺失;影響

人文精神即以人為基本核心對象對人類生存價值及意義的關懷,高度重視人的道德、理想、信念、品格等,是對自身存在的意義、價值、人格、理想的追求。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新時代的學生要具備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高尚的人格及努力拼搏的精神。高職英語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然而部分高職院校淡化了人文教育意識,忽略了人文性物質,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

1“人文精神”缺失對高職英語教育的影響

1.1影響學生知識結構和價值取向

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受功利性影響導致人文教育受到很大影響,院校人文教育氣氛淡化,以致許多英語專業(yè)學生沒有深入了解歷史、文學等學科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有關經典文學學生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引導,使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知識結構存有空隙,如高職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沒有深入了解國內外經典著作,不了解國內外地理、人文、文化習俗等,閱讀沒有系統(tǒng)的規(guī)劃,種種因素造成學生知識結構單一、封閉并影響其知識面的寬闊度。英語教學的研究條件、師資配備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較為豐富,然而學生較易受語言功能及語言技術等影響,出現“拜金主義”價值觀,主要表現為不重視人文教育類課程,沒有將學習重點放在和畢業(yè)、就業(yè)有關的課程,尤其在西方思想的熏陶下輕視做人,注重做事,重個人及輕團隊合作等不良影響。

1.2影響學生思維方式和交流能力

在高職院校中很多英語專業(yè)學生因沒有經人文知識系統(tǒng)學習而不能受人文知識感化,英語專業(yè)學生在思維和理解能力發(fā)展的瓶頸即不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一旦深入學習環(huán)境時就表現出基礎不扎實。主要表現為對豐富的人文背景知識的英語材料難以滲透理解,英語語言文學的研究能力較為薄弱,不能比較中西語言文化特征,更無法全面概括相關問題。由于高職院校對人文教育的欠缺導致該教育體系沒有處于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實踐機會相對較少,如在翻譯英文時受到漢語表達能力的制約,表達英語時無法產生感染力,因沒有實際交流經驗而導致交流不暢。

2“人文精神”在高職英語教育中的必要性

首先高職英語語言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工具;語言是人和人重要的交流工具,更是豐富的人文知識載體。它可以充分顯出人類的靈魂,人們獲取廣博人文知識的基礎就來源于深厚的語言功底。高職英語教學涵蓋了豐富的人文思想,人文自然也是知識的傳播工具之一。由此可見,高職英語集工具性、人文性于一體,所以十分有必要將人文教育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其次英語課程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載體;高職英語程度的開設范圍在高職教育中涉及各種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高職院校的全部專業(yè),所開設課時也相對較多。其課程內容涵蓋豐富的人文精神、西方人文精神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人文教育效果。第三英語教學是人文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理論與實踐是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從理論角度分析,教師應有機地將科學文化理論和人文教育的理論相結合,進而把人文教育和科學文化相融合。從實踐角度來說,教師在指導學生時應以人文教育理論知識為基礎,以此實現正確的管制和鞭策學生行為,促使學生的行為適應社會需求并起到積極作用。

3在高職英語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措施

3.1建立生本英語課堂

人文素質是自我內化反思的過程,其中需要將所學的人文知識結合個人社會實踐思考個人素質。但當前我國高校學生都缺少社會實踐經驗,對于高職院校英語課程來說,應通過模塊教學設計提高學生語言技能、人文內涵的課程體系,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上述體系需要不同模塊組成,如人文素質、基礎知識、人文素質拓展、聽說訓練等。在開設英語課程時可結合學生未來所需的職業(yè)能力,通過校外企業(yè)實訓、課堂基本語言技能訓練、人文素質訓練及職業(yè)模仿等多方面培養(yǎng)模式。同時開展職業(yè)英語聽說訓練、口語交際、人文素質講座、職業(yè)英語閱讀與寫作及文獻檢索等實踐性課程。這些課程能讓學生具備較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職業(yè)能力,還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使學生主動適應當下社會競爭。除此之外,還可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從形式上改變教學環(huán)境及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高職英語教育課堂在開展教學時應結合當下廣泛應用的多媒體渠道,組織學生在適合教學的單元運用個人示范、聲音及色彩等方式進行授課,同時可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相互討論,一方面可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最重要是營造愉快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的價值觀念和內在精神受到跨文化交流的沖擊。

3.2合理應用英語教材中的人文信息

高職英語教材中能從多方面反映英國人文精神,可以說涵蓋著大量的人文信息。教師在教學中應對這些人文信息充分利用,借助其熏陶學生。例如在高職英語某套教材中,該套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十分重視在內容中滲透人文觀念,某單元內容以主人公的個人回憶錄為講述文本,全面闡述了該主人公學生時期所遭遇的困境及面臨的挫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讓學生運用學習過的英語詞匯描述該主人公背后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同時設立討論小組讓學生明白課文所傳達的意義,再偉大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也必然有曲折,然而只要目標堅定、努力進取、百折不饒及踏實進步就能獲取掌聲和鮮花。學生在積累文化背景和人文信息過程中就能掌握語言知識背后所涵蓋的文化及文化精神。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重視人文精神的傳遞,能同時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

3.3建立凸顯“人文精神”的考評機制及提高教師人文素養(yǎng)

目前高職院校的考評機制多數缺乏對教師、學生的人文關懷,如對學生的考評呈現“分數化”“應試化”特點,而對教師的考評則呈現“程序化”“功利化”等特點。首先為學生制定形成性考評機制。學生在校學習情況由個人素質、卷面成績、學習態(tài)度、職業(yè)精神等多個方面組成,學校和教師考量學生是否進步的依據都參考學生在社會化和精神層面是否得到提升,類似于學習成績,目的在于讓學生在競爭環(huán)境下鍛煉出積極向上和獨立自強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信心百倍的面對社會挑戰(zhàn)。其次教師是教育功能的執(zhí)行者和教學過程地完成者,衡量教師工作能力和質量可從“定量”和“定性”兩方面進行考核。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對教師教學考核時都參考“定量”要求,沒有考核教師的教學是否對學生有精神影響力、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及教師人文素質等多方面要素考量。因此高職院??蓪r值引導、情感激勵、認知建構等方面內容作為綜合考查教師機制當中。除此之外,高職院校應要求英語教師加強自身人文素養(yǎng),在英語課堂中有效應用人文信息營造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提高自身人文素質。教師還應對我國歷史、藝術、文學有一定的積累,便于在日常英語教師中能熟練地分析中西方文化差異,開闊學生學習視野,提高學生思考能力,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通過對西方文化的認識和了解肯定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和人生挫折。

4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英語教育中如果缺失“人文精神”則會嚴重影響該門課程,除了不利于學生對英語教材中的專業(yè)英語知識掌握,更不利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所以高職英語教育要求教師不單單集中于提高學生語言知識技能,要避免教學工具化傾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文精神,對其職業(yè)素養(yǎng)、綜合素質的提升都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作者:薛燕 單位:河南教育學院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曹青.從高職生人文精神的缺失談人文素質教育[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0(10):16-17.

[2]陳文,沈劍“.人文精神”缺失對高職英語教育的影響[J].教師教育學報,2013,11(8):146-148.

[3]張麗超,李嬋.高職英語教學中實施人文精神教育的現狀調查[J].城市地理,2015(12).

[4]孟源源“.人文精神”缺失對高職英語教育的影響[J].電子制作,2015(2).

[5]唐志娟.論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育[J].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6):135-137.

[6]崔茜“.人文精神”缺失對高職英語教育的影響[J].校園英語,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