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xiāng)大學生消費行為比較探討

時間:2022-06-02 11:36:41

導語:城鄉(xiāng)大學生消費行為比較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鄉(xiāng)大學生消費行為比較探討

摘要:從大學生當前的消費行為展開調查,分析了其當前的消費心理,對比城鄉(xiāng)大學生消費行為,得出相應的結論與建議。

關鍵詞:城鄉(xiāng);大學生群體;消費行為;消費心理;差異

以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國民收入不斷增加,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明顯改善,家庭收入穩(wěn)步增長,教育支出在家庭總支出中的比重加大。城鄉(xiāng)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扶貧標準大幅提升,以及高校擴招政策的推廣下,大學生成為了一個數量龐大的消費群體,帶動了一系列產業(yè)發(fā)展,層出不窮的新型消費模式,例如花唄分期、網貸等也不斷刺激著大學生的消費欲望,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行為?,F如今服務型消費,例如教育、文化、旅行,網絡,醫(yī)療等快速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并且隨著城鄉(xiāng)一體化的推進,城鄉(xiāng)籍大學生的消費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著本質的不同,社會的發(fā)展,消費結構的改變使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與我們所了解的已有很大不同,為了更好的讓大家明晰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知道如何有規(guī)劃的進行消費,知道相關影響因素,使大學生更好的定位自己的消費目標,避免盲目消費,我們進行了這次對比研究,希望為我們樹立一個良好的消費意識。

1安寧五大高校城鄉(xiāng)大學生消費行為現狀及數據比較分析

1.1城鄉(xiāng)大學生消費行為樣本分析。文中城鄉(xiāng)大學生是指自小生活在城市或農村的大學生(不考慮戶籍),我們研究比較不同環(huán)境對其消費行為的影響,例如在基本生活消費、學習消費、休閑及娛樂消費等方面。在文章運用調查研究方法,用抽樣調查收集研究數據,樣本選自安寧區(qū)五大高校,根據不同學校、不同學院、不同年級學生進行隨機抽樣。發(fā)放129份問卷,實際收回129份問卷,其中無效問卷4份,因此有效問卷占總問卷的125/129,有效回收率為96.8%。在下面的研究中,我們將利用調查數據對城鄉(xiāng)大學生消費行為及心理進行定量研究。1.2城鄉(xiāng)大學生消費情況統(tǒng)計結果及分析。1.2.1城鄉(xiāng)大學生基本消費差異大。當代大學生在校生活條件與消費支出存在極大的差別,城市與農村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不一,生源農村和生源城市的大學生的消費情況也不一樣。根據筆者對安寧五大高校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所調查的對象中,生活在農村的大學生占64.8%,生活在城市的大學生占35.2%。從城鄉(xiāng)大學生月平均生活費的這一明顯差異可以看出,雖然近幾年來農村的經濟發(fā)展不斷加快,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但是與城市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大學生的消費,主要分為基本生活消費(衣、食、住、行)、學習消費(學費、書雜費、考證等)、休閑及娛樂消費、人際交往消費(聚會、戀愛)等幾個方面。根據安寧區(qū)五大高校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48.8%的學生表示每月的一日三餐消費為500元~800元,每月用于其他費用支出(如零食、服飾、日用品及化妝品),城市大學生消費200元~500元的占61.36%,而農村學生只占46.91%,每月用在休閑娛樂方面(如電影、旅游、健身等)的費用,100元~300元之間的城市大學生占50%,而農村大學生只占33.33%,在人際交往方面,每月用于聚會上的消費,100元~150元之間的城市大學生占比29.55%,而農村大學生僅占7.41%。由以上對比看出,城鄉(xiāng)大學生的消費現狀有著明顯的差異。1.2.2城鄉(xiāng)大學生消費行為數據分析。大一至大四城鄉(xiāng)大學生在校大學生月平均消費情況。由圖1和圖2分析可得:在大一至大四的大學生中,在校期間月平均消費在大二、大三期間花費較多,在大一、大四期間花費較少。說明在校期間,大二、大三學生用于消費的其他費用較大一、大四學生多,因為大二、大三期間大學生要報考各種相關證書,購買圖書資料和報名費是一筆開支,還因為在此期間的大學生因為購買電子設備所以花費較多。通過對比發(fā)現,城市大學生整體消費水平高于農村學生消費水平。城鄉(xiāng)大學生一日三餐消費分析———城市大學生消費高于農村大學生。由圖3中可以看出:城市大學生每月用于一日三餐消費在300元以下的占比2.27%,農村大學生每月用于一日三餐消費的在300元以下的占比為8.64%。城市大學生每月用于一日三餐消費在800元及以上的占比為18.18%,農村學生每月用于一日三餐消費在800元的占比為8.64%。由數據分析可得:城市和農村大學生每月用于一日三餐的消費大多處于300元~800元期間。農村大學生每月用于一日三餐的消費在300元以下及300元~500元間的占比高于城市大學生,城市大學生每月用于一日三餐的消費在500元~800元及800元以上的占比高于農村大學生。大學生每月用于一日三餐消費占生活費的比重較大,一日三餐消費還是占大學生消費的主要支出,而城市大學生每月用于一日三餐消費的水平高于農村大學生。城鄉(xiāng)大學生的消費存在超前消費行為。圖4城鄉(xiāng)大學生對于想買的東西的消費行為情況根據圖4比較分析發(fā)現,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大學生都存在超前消費的情況(使用花唄),城市大學生使用比例略高于農村大學生。農村大學生在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卻無力購買時,有一半以上的選擇放棄購買,而城市大學生更多的會選擇向家里要,這體現了城鄉(xiāng)環(huán)境的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差異,再現了家庭對他們的影響,城市大學生更多的選擇“依靠”家庭來的滿足自己的消費意愿,而農村大學生更多的是選擇其他方法來滿足自己的消費意愿。

2安寧五大高校城鄉(xiāng)大學生消費行為影響因素分析

2.1城鄉(xiāng)家庭收入的不同。大學生作為一個年輕的消費群體雖然消費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強,但是缺乏經濟來源。在我們調查的問卷當中有63.2%的學生的生活費用全部來自家庭,34.4%的學生的生活費部分來自家庭部分靠自己打工賺取,由此可見大學生消費的主要經濟來源源自于家庭。影響消費的關鍵因素取決于收入,在目前城鄉(xiāng)差距越拉越大的背景下,城市學生可以很容易的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消費需求可以輕易滿足;而農村學生在可支配收入受限的情況下,他們的消費行為是保守的[1]。2.2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在問卷調查過程中,有60.8%的學生來自農村,生活在城市的學生從小見慣了車水馬龍,接觸的事物比農村小孩新奇,涉獵的范圍更為廣泛,在某些消費中生活在城市里的學生大部分不會因為金錢的困擾而限制消費,而農村的學生則不會如此,因為消費習慣和金錢的限制他們會選擇性消費。2.3消費理念的不同。城鄉(xiāng)大學生從小生活的環(huán)境不同,其消費理念也必然不同。根據數據在問卷分析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僅有8.8%的學生有記賬的習慣,花錢也是全部計劃好之后再花,而這些孩子全部來自農村而且月平均消費在500元以下的兩個就在其中。每月用于其他費用支出(如:零食、購置衣物、日用及化妝品)在800元以上的大學生有5名,其中4名來自城市。農村的大學生自小基本上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消費理念受到父母的影響,相對而言花錢更細致一些;城市大學生在新思想的灌輸下,其消費理念會比較超前,所能接受的消費事物也會多一點,加之信息通達,城市文化的不同,在購物上相對會選擇質量較好的物品。如此說來消費行為的差異確實和消費理念有著巨大的關系。

3小結及建議

3.1小結。通過這次的城鄉(xiāng)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對比研究我們發(fā)現:城市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普遍高于農村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城市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富有一定的奢侈性,生活費來源相較農村籍大學生的生活費來源更為廣泛。消費意愿方面,城市大學生的消費意愿高于農村大學生的消費意愿,這與城鄉(xiāng)大學生的消費理念有關,長久以來所處的消費環(huán)境決定了消費理念的差異性,從而更多的體現在了消費及購買意愿的差異。其中家庭城鄉(xiāng)收入差距隨著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越來越明顯的反應在了城鄉(xiāng)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上[3]。這次的對比研究,綜合諸多方面的因素,研究并探討了城鄉(xiāng)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希望可以為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做出指引。3.2建議。3.2.1進行有計劃的消費。城鄉(xiāng)大學生在每月的生活費上不可避免的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有大學生可以學著養(yǎng)成記賬的習慣,提前做好每月的月預算,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把錢花在刀刃上。3.2.2拒絕盲目攀比消費。大學生是一個接受能力很強的消費群體,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十分迅速,因此,每當市場上出現一部分新穎的產品時許多大學生都會嘗試著購買,例如在我們問卷調查的125人中有8人買電子產品僅僅就是為了購買新款產品,但是常常這些新產品價格不菲,有些家庭條件較差的大學生可能會為了滿足虛榮心去借貸買這些產品,如此一來,這些學生就可能背上了一些不必要的債務,不但影響學習嚴重可能還會影響生命安全。3.2.3合理控制超前消費。在這樣一個互聯網極度發(fā)達的時代,像花唄、借唄、京東白條、信用卡支付等這樣唾手可得的超前消費很多很多,根據此次調查顯示125人中生活費不夠時會有23.2%會選擇花唄透支,買東西錢不夠時14.4%會選擇花唄預付,雖然超前消費會滿足當下的消費欲望,正確使用可能還會鍛煉理財能力??墒?,大學生這樣一個消費群體往往都是自控能力很差的群體,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會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理而去購買超出消費能力的產品,導致的結果就是超前消費的金額往往都大于自己每月的生活費,到最后只能“拆東墻補西墻”疲于還賬,惡性循環(huán),最后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2]。3.2.4堅決抵制網貸消費。網貸是近幾年特別熱的話題,其危害性極為嚴重,但不乏還有防范意識差或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學生。在此次調查的125人中有過網貸經歷的學生就有10人,這說明目前的安全教育力度和學生的安全意識還是不夠高。因此還必須加大教育力度,大學生也必須要深入了解網貸的危害性和提高防范意識,才能減少網貸的事故量。

[參考文獻]

[1]高潔,羅光強,李超.城鄉(xiāng)大學生消費心理及行為的比較研究[J].當代經濟,2009,(14):101~103.

[2]董小蘋.大學生消費心理特征及發(fā)展趨勢[J].當代青年研究,2006,(10):60~64.

[3]張巖,徐俊.城鄉(xiāng)大學生消費心理差異比較研究———以安徽農業(yè)大學為例[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0).

[4]張干群.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4.[5]于佳綸.淺析我國城鄉(xiāng)大學生消費差異[J].商,2012,(23):57~57.

作者:馬蘭蘭 鄒愛娟 楊懷玉 李金龍 楊濤 單位:甘肅農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