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在英語教學的運用詮釋
時間:2022-01-07 09:42:14
導語:英美文化在英語教學的運用詮釋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陳海生工作單位:商丘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語言與文化的關(guān)系
語言和文化的關(guān)系一直是人類學家和語言學家所關(guān)注和研究的領(lǐng)域,西方學者對此研究頗豐,當代著名語言學家、倫敦語言學派的代表人物Halliday(韓禮德)認為:語言是社會系統(tǒng)的一部分。語言是一種潛在的意義系統(tǒng),由音位系統(tǒng)、詞匯系統(tǒng)、語法系統(tǒng)和語義系統(tǒng)組成,各層次間存在著“體現(xiàn)”的關(guān)系。由此可見,詞匯關(guān)系通過語音而得到實現(xiàn),語義內(nèi)容則借助文化范疇實現(xiàn)。作為文化重要載體的語言是反映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個民族的語言常??梢泽w現(xiàn)該民族社會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英國著名人類學家Malinowski(馬林諾夫斯基)所說:一種語言基本上植根于該語言民族的文化、社會生活和習俗。例如,drive-in一詞,就是現(xiàn)代美國人生活的生動體現(xiàn)。隨著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各種服務(wù)到車上的設(shè)施隨之出現(xiàn)。drive-inrestaurant(人在車上就可買到飯菜的路邊餐館),drive-inmovies(供坐在車內(nèi)觀看的大型露天影院),drive-inbanks(服務(wù)到車上的路邊銀行)。被稱為“人類學之父”的英國人類學家EdwardTylor(泰勒)也對文化下了一個至今被認為是經(jīng)典的定義:據(jù)人種志學的觀點來看,文化或文明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shù)、倫理道德、法律、風俗和人通過學習而獲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習慣。美國語言學教授EdwardSapir(薩皮爾)認為: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所謂文化就是社會遺傳下來的習慣和信仰的總和,由它可以決定我們的生活組織。由此可見,語言是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體的關(guān)系,兩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既然語言和文化有著這樣密切的關(guān)系,不重視有關(guān)英語國家社會、歷史、政治、經(jīng)濟、文學、藝術(shù)及風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的學習,就很難正確地理解和得體地運用英語這種語言。因此,英語學習不只是語言學習,也是文化學習,高校教師不可忽視文化因素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必須把語言學習同文化學習有機結(jié)合。
詞匯是語言信息的載體。語言中的民族文化是通過詞匯反映出來的,不了解這一點,就無法掌握一門語言并用其進行交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正確與否,對某一詞語意義或表達方式掌握的深淺程度和使用得是否得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有關(guān)文化的了解。在跨文化的閱讀交際中,人們往往會感到對英語國家的人的某些做法有些奇怪,甚至不可思議。同一個詞,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會有不同的聯(lián)想和理解。例如,Landlord一詞,在中國人的頭腦中,反映出的是像惡霸地主周扒皮一類人的形象,而在美國人頭腦中可能是旅館的主人或和善的房東。再如,中國和英國所說的“西風”在其客體上意義相同,而民俗意義卻正好相反,英國人筆下的“西風”是春天溫暖的、生意盎然的風,而我國古詩“昨夜西風凋碧樹”中的“西風”則是指秋風。另外,有些詞與古文化傳統(tǒng)密不可分。如,在古羅馬,鹽因其稀有而被視若珍寶。當時的羅馬政府官員、士兵、勞動人民工作所得報酬便是鹽salt,英語中的salary(薪金)就是來自于拉丁語的salariun(鹽薪)。所以“白掙錢不干活”就可以說成“benotworthone''''ssalt”,可指某人不稱職或批評那些拿工資不干活的人。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成語的歷史背景,簡單地理解為“不值你的鹽”,那就荒唐可笑了。看到moon這個詞,中國人會聯(lián)想到嫦娥奔月、中秋佳節(jié)倍思親,而美國人想到的可能是登月計劃“阿波羅工程”??吹紺hristmas這個詞,美國人想到的可能是圣誕樹上五光十色的彩燈、樹下大小不一的禮物,聽到燭光里優(yōu)美動聽的圣歌,回憶起童年的歡樂,而我們卻沒有這些聯(lián)想和感受。同理,中國的NewYear''''sEve(除夕夜)會使我們想起大年三十晚上,合家圍桌吃餃子的情景,而美國人卻沒有這些感受。
綜上所述,英漢語言是不同的,但文化是相通、相融的。正如尤金•奈達所說:語言與文化不可能脫離另一方面而單獨存在;語言不僅反映文化,同時也塑造文化;由于文化通常比語言的變化速度快,因而,一個詞語意義的確定要取決于句法結(jié)構(gòu)和文化背景兩方面。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學好英語,就必須了解英美文化。英語學習不僅僅是英語詞匯和語法的學習,還應(yīng)是對語言所屬地區(qū)文化的學習,學習者不能僅滿足于一般的聽、說、讀、寫等英語基本技能的訓練和語音、語法、詞匯等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還必須重視文化因素對語言的影響,充分了解漢英兩種文化的差異,增強對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識別力,做到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在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的過程中理解、掌握英語并運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際和溝通。所以,英美文化、民俗風情等需貫穿于英語教學過程的始終,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