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探討
時間:2022-11-10 10:06:37
導語: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在其傳入中國后不可避免的帶有西方的文化氣息,作為一種文化傳播的載體,伴隨英語而來的是國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些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現(xiàn)代學生對于國外各種節(jié)日的重視以及對本國一些節(jié)日的輕視足以說明國外文化對本國學生的影響,對于文化教育,筆者認為應該從小抓起,在小學英語教學階段要重視對本國學生的德育教學。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德育;滲透;有效性;策略
小學英語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入門階段,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涉獵一些國外的文化,為此,教授課程的過程中應該逐漸滲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現(xiàn)代教學主抓學習成績,忽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導致現(xiàn)在的學生從小學便認為“西方的月亮比中國圓”的想法出現(xiàn),崇洋媚外的行為非常普遍,針對這一現(xiàn)象,學校要增強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德育教學的意識,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通過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正視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認識到兩種文化的優(yōu)秀與不足之處。
一、德育教學需要以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做基礎
漢語作為我國的母語,承載著中華文化,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學生學習漢語和中華文化有極大的幫助,同樣,英語作為國外的母語,承載著西方的文化,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導致學生的價值觀等觀念逐漸發(fā)生變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一般要求學生掌握英語單詞,學會大量英語詞匯,聽、說、讀、寫要兼顧,眾多學科中英語和數(shù)學的壓力最大,同樣作為主要學習的語文則不能受到人們的重視,這并不是因為語文容易學習,而是學生處在漢語文化氛圍較重的環(huán)境之中,學生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所以學習漢語較快,英語則不同,沒有語言環(huán)境,能夠用英語交流的更是少數(shù),為了提高英語學習成績,學校和教師只好增加學生英語學習的壓力,讓他們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恰好因為英語學習的壓力較大,學生認為英語比漢語更重要,積極主動學習英語的同時,通過觀看影視作品學習英語口語,而影視作品中含有大量的西方文化色彩,會誘導學生主動學習西方文化。國外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說過:“教學如果沒有進行德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為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取向及文化學習的方向,教師和家長應該積極溝通,為學生的德育教育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良好的教育氛圍應該是家長、學校和社會的三位一體,每一部分都對學生的成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社會方面看,社會環(huán)境不同造成人們的思想文化參差不齊,不利于學生的德育教學,為此,社會應該保證整體趨勢是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相關部門在德育宣傳方面應該加大力度,通過懸掛條幅、媒體宣傳、印刷圖書等手段面向社會宣傳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從家長的角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的成長,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家長的表態(tài)尤為關鍵。從學校的角度看,學校本著育人為本的原則,為社會和國家輸送大量人才,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如果家長和社會對德育教育保持漠視的態(tài)度,那么即便教師在課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最終學生也會因為無法做出正確的取舍走向道德的“死角。”所以,家長、社會、學校共同營造的文化氛圍是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基礎。
二、校園文化的滲透,有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該配合學校的文化教育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學生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學校中渡過的,因此,學校的文化氛圍對于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小學英語教學工作中的德育工作可以配合學校的文化氛圍開展,通過閱讀文化典籍、學習先人經(jīng)典,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蘊藏在文化中的無形的力量可以感染學生的內心世界,豐富他們的情感,而教師要學會減少學生學習的壓力,利用現(xiàn)代媒體設備,將英語還原,讓學生在一種英語氛圍較強的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理解英語,正確的面對西方文化,明白英語只是一種文化載體,中西方文化存在差異,兩者都存在著優(yōu)點和不足,要善于挖掘英語的深層含義,學習不同文化的精髓之處。
三、教學過程中德育與授課相結合
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可塑性較強,教師傳授的知識會影響其日后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扮演的角色都是非常嚴厲的,學生難免因為閱歷的緣故對教師保持距離,對老師產生害怕的情緒,這種情況不利于教師的授課和學生的學習,傳統(tǒng)英語的聽、說、讀、寫都要求掌握大量詞匯和語法,為此,學生對英語產生厭倦情緒的機率較高,對英語教學持抵觸情緒。教師上課授課的目的無非有兩種,一種是為了完成學校布置的教學任務,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另一種是為學生日后的發(fā)展做鋪墊,提高其精神文化素養(yǎng),同時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多數(shù)學校的老師將德育與教學相分離,通過成績的高低將學生分等級,使學生的心理遭受打擊,小學生的內心世界尚未完全形成,教師通過成績的高低將學生分等級,容易在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方面產生隔閡,而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也說明教師將德育工作與教學工作的分離,教師的本職工作便是教書育人,教授知識的同時也要傳授給學生做人做事的準則和方法。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教學帶動氣氛,在教學的過程中摻雜著德育教育,例如:可以找一些經(jīng)典的英語文章給學生閱讀,并且?guī)椭鷮W生理解,通過視頻和歷史典籍了解西方文化,這樣,既可以學習英語,又能夠幫助學生深層次挖掘西方經(jīng)典文化,不要試圖通過大道理說服學生,他們的心智尚未成熟,大道理講的多了,他們即聽不懂同時也會產生厭惡情緒,將英語教學與寓教于樂相結合,既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又能夠順利開展德育教育工作。
四、總結
小學教育是學生步入學校的第一步同時也是人生的起跑線,學校及教師應該本著教書育人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成長及發(fā)展負責,堅持在教育工作崗位的工作者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家長負責,小學英語教學不應該只是簡單的學習英語單詞,身為英語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的挖掘英語的內在文化,同時結合本國優(yōu)秀文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將道德文化逐漸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
作者:曹梅華 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實驗小學北街校區(qū)
參考文獻:
[1]趙吉.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淺述[J].現(xiàn)代交際,2015(40):121-122
[2]張銀紅.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匯總滲透德育教育探究[J].才智,2012(2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