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班級管理層次化探析

時間:2022-06-12 11:19:48

導語:學生班級管理層次化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班級管理層次化探析

摘要:高級職業(y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補充部分,而民辦高職院校在其中又承擔了重要角色。高職院校工作計劃的有效開展,教育方針的貫徹實施,最終都要依靠班級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來實現,因此班級管理在高職院校教育中極為重要。但是現階段高職院校班級管理的現狀仍是存在不少問題的,其成因源自多方面。有些現象是現階段不太好解決的,難以深究,故此本文也僅就教輔人員的日常工作為突破口,提出一點思路。

關鍵詞:班級管理;層次化

雖然目前國家對高職院校持大力鼓勵發(fā)展的態(tài)度,但一些高職院校本身就存在盲目擴招生源,跟風設立熱門專業(yè)的問題,導致基本師資尚未配置齊全便行招生辦學之舉。教育工作,以人為本,若連教輔人員都成缺項,甚至還存在隨意抽調無關人員充任教輔職位的現象,談何班級教育管理?高職院校秉承開源節(jié)流,減耗簡員的原則,教輔人員設立不足,大部分的教輔人員工作強度委實過大,工作任務及評比事項蕪雜繁多,師生比一比數百的也不少見,部分民辦高職院校的教輔職工還承擔有招生與收繳費用指標,作為稍有職業(yè)道德的教輔員工,相應地瑣事已致心力交瘁,遑論有心投入于富有成效的有建設性的班級建設了。同樣是擴招之弊,同類高職院校爭搶生源,大肆降低招生標準,造成職業(yè)院校生源素質嚴重參差不齊,行為與心理帶問題學生數量直線增加,學生的遵章及自律能力有很大異同,生活學習習慣較差、學習目的不明確等諸多毛病,在擴招生源中占較大比例,在高職院校班級管理較為同一化的今天,的確也不利于一般的管理教學工作的開展。班級建設涉及日常教學秩序保障,社會及校園范圍內的獎掖推舉、常態(tài)化的班團干部選任及職責分工、預備黨員的申請及考核,學分評比,班費財務收支,會議活動組織,校內競賽參與,宿舍管理等,方方面面已然不亞于社會。教輔人員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如果忽視了高職學生的行為及心理特點,管理過松或過緊,一味放權給學生自主或是過度集中于教輔員之手,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班級建設的探索應該說是一個久不遇冷的課題。

高職院校學生的行為及心理特點到底是怎樣的,如何把握,是卓有成效的班級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以常規(guī)眼光來看,是因為無法進入普通高等院校深造,從而被迫選擇的,即世俗看法里的考績差等生,雖然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考績差不代表這些學生能力素質不夠,職業(yè)教育需要學生有很強的動手與執(zhí)行能力,長期的教學經驗也證明了這些學生完全可以勝任高職學習,當然部分學生在入學初期確實帶有學習習慣差、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自我約束差等諸多毛病,小部分孩子因長期考績差而與家庭及學校存在對抗心理,甚至折磨出了早期的心理抑郁或孤僻,所有這一切,對教輔人員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班級建設無形中也設立了更高的門檻。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伴隨高職院校的擴張,采取以教育成本較高收費,使一部分學生及家庭形成消費者觀念,產生出一種高職院校必須服務于我的超人一等心態(tài),希望有很多特權,諸如頻繁請假,不參與集體活動之類。高職學生的價值觀傾向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珍視學業(yè)者有,立志向上者有,為父母讀書者有,無所謂混日子者有,換個地方繼續(xù)結伙玩者有,并且個性強烈、自我意識明顯的學生不在少數,對班團干部權威自覺擁護低,學生的法律和維權意識也越來越強。除開學習基礎相對較差的共性外,個人的學習能動性、學生素質及能力、經濟條件相差懸殊,都會映射到學生的行為及心理狀態(tài)中。這是一種遠比普通高等院校內情況復雜的校園關系,教輔工作殊為不易。所以說,針對高職學生的更為寬泛的性格行為體現,綜合素質級差大的特點,班級管理實際上不能以陳舊制度一貫到底,而是應該采取更為靈活的方式。本文針對高職班級管理遇到的情形,結合教輔實際經驗,嘗試運用層次理論來探尋解決之途。在現今的公司企業(yè)中,層次化管理其實是一個很成熟的經驗模式。但凡一個組織結構內,管理都應該是由上而下的,層級響應,各司其責。將層次管理推移到民辦職校班級管理上,是否就是簡單那種分好班團干部,只需干部負責的方法呢?很多人也會覺得,這不也是一般常用的管理方法嗎,還有什么討論的必要呢?前面已經提到過,這是明顯忽視了高職學生的行為及心理特點的,趨勢曲屈,故后效難見。班級層次化管理絕非一種簡單施行,管理是要拷問效果的,若不能達到預期目標,便失敗了。

層次化班級管理,本文的考慮是先將管理目標作層次化區(qū)分。當然,在任何高職院校,管理目標首要的,不例外均是教學秩序的維護,比如考勤與衛(wèi)生制度都為此服務。在較完善的管理下,大多數的學生都能達成此目標。而對剩余那一小部分,就需要明顯地層次化區(qū)別對待了。對問題學生的工作,也就是層次化的重要之處。管理目標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即對學生的層次化培養(yǎng)。首先建立目標臺賬,因人而異。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制定難易程度不同的學習目標,或階段性的制定能夠達成的目標,學分考核雖重,學成考核也必不可少,以此督促學生真正學到東西;對不同性格、不同自律力的學生,除開統(tǒng)一的課程計劃外,盡量安排推薦其各自能適應的實踐競賽活動,不以同一要求來限制學生;對不同學習能動性、不同志趣的學生,分別引導至不同的畢業(yè)方向,平穩(wěn)結業(yè)抑或繼續(xù)奮斗深造。細劃指標的方式方法,對于有熟練經驗的教輔員并非難事,本文不詳述。細劃目標可能會在工作開展之初帶來一定的難度體量,但相對于兩年或更長的教輔時期,這些工作也相對算得上便利得宜了。尤其待工作步入正軌后,其效用不言而喻。

層次化班級管理,更多地離不開管理力度的層次化。教輔員的管理力度體現在哪些方面?本文覺得,班級會議的頻次,對面懇談的次數,宿寢巡查的常態(tài)化,活動共建的緊密性,心理咨詢覆蓋率,困難幫扶準確性等,都可以細化到管理力度上。矢志教育,必能用心,但教輔員個人力量畢竟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龐大的學生群體,實質上也不呼喚那種盡皆一致的管理力度。管理要做到有急有緩,輕重適度。相對溫馴的學生,除開必要的激勵外,可適當放松監(jiān)管,或是促成他們自主地可控管理,相互督促等;心理敏感,思想上有障礙的學生,多注重開導,多考慮學生的面子;性子桀驁的,則是肯定要多提高當面督導頻率的,必要時通過周圍學生的反映時刻關注了解動態(tài),有犯錯傾向的給予適時的調節(jié)或威懾;對易發(fā)生矛盾的,較難融入集體的學生,則可能要動用包括家庭參與的更多的監(jiān)管渠道了??傊?,管理力度的層次化分類,應該說是一種較為科學的管理途徑了,當然對教輔員個人的專業(yè)能力也是一種考驗。

層次化班級管理,也要跳開那種較常規(guī)的班團干部設置思路,即班級干部人員設立也講究一個層次化。學生干部畢竟不同于社會任職,思想上要求進步的學生,理論上都可以立為班團干部,不大熱衷于集體活動的學生,也可以采用任選班團干部的辦法倒逼他們的活力,以競選方式選拔學生干部更能激發(fā)部分學生的事業(yè)能動性和解決問題能力。在一個班級中,大可以設立出這幾種層次的職能干部,大家一同參與班級管理,共同求得學業(yè)進步。學生干部沒有薪資之慮,更無固步自封,不會存在機構臃腫或尸位素餐之嫌,所以,不用強求干部要符合多少數目之類的,能調動的,可選用的,都可以任用為干部,正職不夠,冠以助理之職也可,輪職也可,在學生工作上都能有收效,最差也就是個無足輕重之舉。切莫恃干部選任為憑來劃分優(yōu)良與否,選人的這個層次,并非按學生以前表現,而應該是在對進步的追求上?!安睢睂W生也能當好干部,良性轉化,這才是層次化管理的內在。

作者:邵秀梅 單位:四川城市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