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言文學法教導環(huán)節(jié)思索

時間:2022-05-17 02:48:00

導語:中學文言文學法教導環(huán)節(jié)思索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文言文學法教導環(huán)節(jié)思索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古代燦爛文化的載體,一方面它是對古文化的一種積累和傳承,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們得以重游古人筆下的世界,豐富我們的視野,愉悅我們的精神。并且,中考對古文閱讀部分的重視度在逐年加大,而文言文的教學卻很尷尬。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很難走出以下幾個套路和誤區(qū):有的教師奉行“字字落實,句句串講”的箴言,教法僵化,使學生日生厭倦之情。有的教師過于強調對文言文語法掌握,對實詞、虛詞的理解,把它當做工具書來上;有的教師緣于對新課標“閱讀淺易文言文……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的誤解,把它當做現(xiàn)代文來上,只要求學生讀讀背背即可。作為一線的初中語文教師,我也一直在思考,文言文究竟該怎么教、怎么學、怎么考。經(jīng)過初步的嘗試,漸漸摸索出一點點東西來,最起碼現(xiàn)在我的學生對文言文不再害怕,甚至有學生主動地找一些課外的文言文來看。這點小小的進步讓我為之欣喜,也讓我對以后的嘗試更有信心。具體來講,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指導朗讀

古人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蔽难晕淖?、詞、句的組合與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差異,只有通過反復誦讀,才能增強其語感,從而獲得初步的感性知識。誦讀的初始階段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可以先配樂范讀,再讓學生自由讀,接力讀,指名讀,齊讀。在讀的過程中,我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語音、重音、停頓、節(jié)奏等方面的問題予以糾正。例如“:其岸勢犬牙參互”,學生容易讀成“其岸/勢犬牙參互”,這里斷句出現(xiàn)了偏差,理解就產(chǎn)生了歧義,我就著重講解,這樣熟讀成誦后,學生對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結構章法等就有了一個全面的、大致的了解,為后面的翻譯、理解掃清了障礙。

二、點撥要點

這一步以學生自學為主,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模式,運用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我首先讓學生利用工具書和課文注釋自譯,遇到不懂的字詞由學習小組合作互譯。各小組提出討論后仍未能解決的問題,由資料書或者其他同學或者老師幫忙解答。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一定要注意,老師只負責點撥,只是在學生沒有辦法解決的情況下才出手,盡量做到少說話。不過,假設學生一直都沒能注意某些特殊用法,如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那老師就只有親自出馬點撥文中的重要知識點,特別是古今差異較大的詞義或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例如:《愚公移山》中的“雖有之死,有子存焉”,“雖”古義為“即使”表示假設關系,它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雖然”等。

三、疏通全文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關鍵的一環(huán)。在初中階段,翻譯文言文一般都以直譯為主。第一步是用現(xiàn)代漢語詞來替代文言詞語,這就形成了一一對應的形式。但還應注意,把譯句放到原文中去,看看它與上下文是否連貫順暢,如不連貫順暢,就在與其相連的句首或句末添加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使其全篇通暢連貫。

四、感悟鑒賞

感悟鑒賞即引導學生感悟理解文中所寫之人、所敘之事、所繪之景、所抒之情。如《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學習,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提出分析共工的性格,很自然地從“怒而觸”中看出他非常的沖動、易怒。我在執(zhí)教《小石潭記》一文時,在學生理解了文中的句子,在領悟了潭水清澈特點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描述自己親眼見過的一泓碧波。學生興趣盎然,紛紛發(fā)言。有的說“:我曾在我的家鄉(xiāng)看過這么清的水,水深達幾米,可水底鵝卵石的紋路、顏色歷歷在目。”有的說:“我曾在我外婆家的門前見過這樣的溪水,清澈、透明,美麗的小魚在水中嬉戲?!边€有的興奮地說:“我們村子中央的那口井水也是清澈見底,里面的水草看得一清二楚,夏天喝上一口,如同喝冰水一樣爽?!闭f者興致勃勃,聽者津津有味,清悠悠的潭水在同學們的眼前、心中蕩漾開去……

五、積累延伸

積累即指導學生背誦精彩的句段篇,增加語言的積累,所謂“厚積薄發(fā)”就是這個道理。延伸是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向課外延伸,把學生引向更高的層次。新編中學語文教材中選入的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學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構思、優(yōu)美的語言都是我們學習的典范,都值得我們?nèi)ゴΑR虼?,僅僅解決了語言文字關,了解了其中的大意是遠遠不夠的。在文言文教學中,應有一個“讀懂—提升—拓展”的過程。由粗知文章的內(nèi)容,到了解文章的結構,到懂得語言運用的技巧,再到能復述文章的大意,最終能夠感悟到透過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受到文章的情感熏陶和感染。隨后,說出自己的心得、看法或疑問,作出自己獨到的評價,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并借鑒古人的精美語言和構思技巧,用以指導自己的寫作實踐。

在文言文教學中,我嘗試了這五個環(huán)節(jié)的學法指導模式。實踐證明,這一模式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培養(yǎng)了自主探索的思維,從而樂學、會學,學好了文言文,提高了文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