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教育理念研究
時間:2022-11-28 10:30:47
導語:語文教師教育理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貫徹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思想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中,李老師就“你喜歡百草園部分哪些景色的描寫呢,小組內分享”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體現了新課標要求的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自己找出喜歡的句子然后再合作交流,按照“自主—合作”的方式進行,充分體現了對于學生閱讀的指導,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對于非教育專業(yè)出身的老師和新入職的教師來說,將教育理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借鑒其他教師的經驗。教師要不斷向行業(yè)內有經驗、口碑較好的優(yōu)秀教師學習。學習他們的教學理念、分析他們的教學模式。這些理念和模式都是這些優(yōu)秀教師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積累而成,所以這些老師的成果極具借鑒意義。教師可以通過觀看名師的教學錄像,閱讀其理論專著,在培訓中交流經驗等方式向名家學習。教師可以試著把先進的教學理念運用到平時的教學中。但這并不意味可以照搬照抄這些教育成果。每個教師面對的學生水平不同、教學環(huán)境不同,教師自身的教學風格、背景知識、教學感悟也都存在差異。所以教師必須在依據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對于名家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做恰當的調整。把適宜自身的教學理念以適當的方式引入到日常的教學中,使其對教學的指導作用最大化。倪老師在講《邊城》一課分析翠翠的人物形象時,讓學生找出能夠體現人物形象的對話,由教師扮演其他人物,學生扮演翠翠,讓學生體會翠翠人物的性格特點。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模仿王君老師在講《老王》一課中,老師為了讓同學體會老王“活命”的狀態(tài)。
三、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程理念由原來的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化?,F代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注的現實需要和未來發(fā)展,更注重開發(fā)和挖掘人自身的稟賦和潛能,更重視人自身的價值及其實現。因此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是當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中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時代對于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師在自己的教學行為中要不斷將當前的教育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學行為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盡量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真實有吸引力的課堂情境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教師在教學方式上應該采用一些比較新穎、生動的教學模式,在增強課堂趣味性的同時,注重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徐老師在講《拿來主義》時由于本課主題較隱晦,語言艱澀難懂,再加上整篇文章的論點不清晰尋找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她采用了反復讀課文的方式,列出表格,對比三種主義,逐步展示先破后立的文本解構,降低了文本的閱讀難度。整堂課她借助多媒體手段從當前的熱點現象入手,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四、做好反思,提升能力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yè)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尤其是當教育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它運用的是否恰當,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等都需要進行反思。教學反思不僅是幫助教師成長的重要手段,更是教師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行研究的最佳方式。除了教師自己反思之外,還可以請學生談一談他們對于教師授課的看法。學生會從他們的立場上對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組織等提出一些可供參考的看法。反思是一個不斷認識自我,不斷提高的過程,教師要站在不同的角度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對于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全面的反思,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任何一種關于教學的理念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因而教學理念應來自于教學實踐并最終回到教學實踐中去,不斷接受教學實踐的檢驗。教師只有不斷增強自身的理論和實踐的素養(yǎng),做到以學生為本,不斷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才能促進教學理念更好地向教學行為的轉化。
作者:張燕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段作章.教學理念向教學過程轉化的基本路徑[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2(7).
[2]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精品范文
10語文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