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chuàng):淺談區(qū)域活動中的師幼互動行為
時間:2022-07-26 08:42:00
導語:獨家原創(chuàng):淺談區(qū)域活動中的師幼互動行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師幼互動是指發(fā)生在幼兒園內部的,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行為及過程,是師幼雙方共同構建的一種活動,把師幼置于同樣重要的地位,更強調兩者之間的互動、呼應與協(xié)調。而區(qū)域活動則是打破了傳統(tǒng)的集體授課形式,讓兒童通過自身的操作與物質環(huán)境發(fā)生相互作用,從而獲得發(fā)展,有相對寬松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在經過我們對幼兒園目前師幼互動狀況作了觀察和分析,對所有的教師與幼兒之間行為往來的多維脈絡進行梳理,發(fā)現(xiàn)實踐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并在實踐中進行改善。師幼互動是一個雙向建構的過程,不僅幼兒在其中得到積極的影響和發(fā)展,教師也在不斷發(fā)展和提高,從而實現(xiàn)師生雙方在師幼互動中主體的積極建構和發(fā)展。
關鍵詞:區(qū)域活動師幼互動行為
1問題的提出
師幼互動存在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并對幼兒的發(fā)展產生難以估量的重要影響?!毒V要》在組織與實施部分已明確提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地觀察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穑纬珊献魈骄渴降膸熡谆?。”隨著《綱要》的貫徹落實與新課程的實施,我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一切以幼兒發(fā)展為本,并結合我園開展的《主題背景下區(qū)域活動的實踐研討》,以區(qū)域活動為載體,嘗試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通過自己一年來的教育實踐,有悲有喜、感慨萬分。那么,到底該如何在區(qū)域活動中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呢?
2觀察是引發(fā)師幼互動的前提和基礎。
區(qū)域活動雖是幼兒自由活動、自主學習的場所,但不等于教師可以放任自流,教師對區(qū)域活動中幼兒活動的積極關注,悉心指導,才能使其教育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教師的觀察是了解幼兒、正確判斷幼兒外在表現(xiàn)和內在需要的重要途徑,也是影響教師介入幼兒游戲和幼兒發(fā)生互動的重要條件。“教師引導在后”是以“觀察幼兒在前”為基礎與條件的。在觀察中教師可以了解幼兒的游戲情況,了解幼兒想玩什么,在游戲中缺少什么材料,需要哪些幫助等,從而找準契機,與幼兒發(fā)生互動,促進游戲的順利進行。教師由觀察而來的判斷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到師幼之間互動的成敗,因此在師幼互動行為中,教師的觀察非常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實例1
下午區(qū)域活動時,航航選擇了益智區(qū),很快地航航就發(fā)現(xiàn)益智區(qū)中新添的玩具——兩張圖片,要求在大圖片中排除干擾找到小圖片中的圖案(這些圖案隱藏在大圖片中)。
航航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樣玩具,只見她把兩張圖片從筐里拿出,很快地投入地尋找了起來。大約過了兩分鐘左右,航航的眼睛突然發(fā)出了亮光,看來她好像找到了,果然她在大圖片的樹干上找到了小圖片中的哈巴狗,馬上她就用水彩筆把哈巴狗圈了出來。再過了兩分鐘左右,航航又在大圖片的草叢里找到了小圖片中的玉米,雖然航航沒有開心得笑出來,但是從航航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內心的成就感。這時的航航并沒有因為前面兩次的成功而停止了尋找,而是馬上又開始尋找起第三個圖案來,她的眼睛在大圖片中左看看,右看看,可是這一次航航遇到了困難,這個圖案好像會隱身術,故意不讓航航找到似的,不論航航怎么努力地找,還是找不到。
這時時間已經過去了五分鐘。航航抬起頭來正好看到了我:“老師,我找不到了?!睆暮胶降脑捳Z中我似乎聽出了她心中的疑惑:“這個圖案可能沒有”。“這個圖案是有點難找,剛開始我也找不到,可是我一直找,后來終于找到了,所以我相信你一定也能找到的,找到了,你就成功了,好嗎?”
聽了我的話后,航航遲疑地點了點頭,又低下頭找了起來。大約又過了三分鐘左右,航航終于在大圖片中的老爺爺身上找到了字典。
這時響起了“玩具進行曲”的音樂,收玩具的時間到了。航航依依不舍地把圖片放回了筐里。
“航航不要緊的,雖然你還有幾個圖案沒找到,但是剛才的那個你已經找到了,說明你已經成功了,等到下次你還可以繼續(xù)玩的?!?/p>
航航高興地點了點頭。
(一)讓觀察成為教師的一種自覺行為。
對幼兒的觀察應該成為教師的一種教育習慣。教師要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交往情況、反應情況,了解幼兒是如何使用材料、遇到什么問題,完成任務時有什么困難?計劃的執(zhí)行效果如何等等。比如你要觀察在“肯德基”中的服務員與客人之間是怎樣對話的?是怎樣使用收銀電腦的?與同伴是怎樣進行交流的?“飯店”的幼兒是怎樣分工的?他們用什么態(tài)度招呼顧客?廚師是怎樣烹調的?娃娃家的幼兒扮演角色是怎樣分配的?每個角色都做了些什么事?是如何照顧好娃娃的?等等,所有這些教師都應看在眼里,并在觀察基礎上進行分析,以便能從客觀實際出發(fā),采取恰當?shù)姆绞浇o幼兒適當?shù)膸椭?,或向幼兒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在每次觀察孩子、解讀孩子的基礎上不斷的修改、調整過程中完善,不斷支持、引導幼兒的學習。
(二)學會掌握一定的觀察方法與技能。
觀察既是一種注意狀態(tài),又是一種方法的運用。要使觀察取得效果,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能。在區(qū)域活動中,教師的觀察一般分為隨機觀察和有目的的觀察。在有目的觀察時,教師要做到“靜心、細心、耐心”。靜心是盡量不打攪幼兒自然的行為過程,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細心是注意捕捉幼兒行為中有意義的細節(jié);耐心是指不要怕多花時間,要學會等待幼兒。不管是有目的的觀察還是隨機的觀察,教師都要勤于記錄。
(三)根據(jù)觀察過程中捕捉到的信息,教師積極給予回應。
對孩子的積極應答和支持,針對不同情形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式。一是語言上的贊揚,如“你真棒!你一定行!”、“再堅持一下,你就成功了!加油!”;二是肢體的親密接觸,比如摸摸頭,拍拍幼兒的肩膀,表示肯定和鼓勵;三是點頭、微笑等體態(tài)動作,也會使幼兒倍感教師的支持與贊許。
游戲中,教師與幼兒的關系親切而自然,教師不再是居高臨下的指揮者,而是與幼兒平等的對話:不是一味的“灌輸”,而是與幼兒“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充滿了自然與和諧、創(chuàng)作與快樂、希望與成功。教師正確把握著幼兒活動中的狀態(tài),體驗著他們的情感、動機、需要與成功,從而與幼兒發(fā)生了積極的互動,促使了游戲的順利進行。
3角色參與式的師幼互動,可以解決幼兒游戲中的問題。
師幼互動做為一種特殊的人際互動,是指在教師與幼兒之間發(fā)生的各種形式、性質和各種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它既可以是教師與幼兒之間交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方式和過程,也可以指在一定情景中人們通過信息交換和行為交換所導致的相互之間心理上和行為上的改變,從而表現(xiàn)為一個包含互動主體、互動情境、互動過程和互動結果等要素的動態(tài)和靜態(tài)相結合的系統(tǒng)。游戲中教師與幼兒進行互動,有利于教師更加了解幼兒在游戲中出現(xiàn)的各種狀況及幼兒的游戲進展情況,及時了解幼兒的需要并給予適宜的幫助,以各種形式提醒幼兒做得不足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行為,豐富幼兒的游戲內容,使得游戲情節(jié)更為生動。適當?shù)幕?,有可以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他們游戲行為的鼓勵與贊同,這些在行為上和心理上都給幼兒一個良好的氛圍,有助于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
實例2
開學初,我們的教室進行了新的調整,創(chuàng)設了新的角色游戲區(qū)理發(fā)店、小醫(yī)院、動物園等。幼兒對于這幾個新開發(fā)出來的區(qū)域都非常的感興趣。
很多寶寶對與我們的果果理發(fā)店特別的鐘情,我們老師在理發(fā)店里提供了很多理發(fā)用的工具、做了理發(fā)師的掛牌等。這幾天逐步的開始了角色游戲。
有一次在角色游戲的時候,施樂怡和高桌妍結伴來到了理發(fā)店,戴上了理發(fā)師的掛牌高高興興的開始了在理發(fā)店里游戲。一開始他們兩還分工挺明確,一個理理東西,一個在給盤子娃娃夾發(fā)夾??蓻]過多久他們兩就坐在理發(fā)店里無所事事了,也表現(xiàn)出了不高興的樣子。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顧客來理發(fā)店里理發(fā)啊。這時候我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馬上就及時的介入其中。走進理發(fā)店:“有人嗎?”兩個寶寶看到有客人來了,高興的不得了,連忙說:“歡迎觀臨,你要剪頭發(fā)還是洗頭發(fā)?。俊蔽艺f:“我今天要去參加一個舞會,你們先幫我洗個頭,然后幫我弄一個漂亮的發(fā)型吧。”說完,兩個寶寶就開始忙活開了。洗頭,吹頭發(fā)、卷頭發(fā)、夾發(fā)夾一步一步做的都非常的好。完工后,拿來鏡子給我照,問我滿不滿意,我高興的點點頭說:“理發(fā)師你們真棒,我很喜歡你們給我設計的頭發(fā)哦?!眱蓚€寶寶開心的笑了。
(一)把握介入指導的有利時機。
深入到幼兒的活動中引導幼兒討論。教師要適時適度地介入到幼兒的區(qū)域活動中去,如發(fā)現(xiàn)兩個小朋友都要看同一本書在爭吵不休、圖書角吵鬧、圖書擺放雜亂而且破損嚴重等等問題,這個時候教師就要介入,引導他們一起討論(1)當兩個人同時都想看一本書時怎么辦?(2)怎樣才能使圖書角安靜?(3)怎樣擺放書才整齊、不亂、便于小朋友取放又不容易破損等?
幼兒的探索學習需要得到教師的支持,幼兒是天生的探索學習家,區(qū)域活動給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探索天地。但同時,他們又是各方面準備不充足的探索學習家,他們的探索目的性不強,思維靈活性差,探索學習的韌性不足。因此,在幼兒探索學習中,教師應有效地介入指導。
(二)選用適宜的指導方法。
教師在接入幼兒的探究活動前,要根據(jù)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針對性地給予引導的幫助,使其順利地越過阻礙,沿著既定的方向繼續(xù)探索。
記得剛開學不久,辰辰在用橡皮泥捏東西時,我問他:“捏什么呢?”他眼睛邊看看老師,邊用手將泥工板上已捏好的泥拿下來又放回到了橡皮泥盒子里,不再游戲,小心得看著老師。對于這樣的幼兒教師可先不介入,但又不能放棄。一方面要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氛圍,讓他能夠輕松、自由地游戲;另一方面可采取間接介入的方式,他在游戲時,教師可用行為暗示法、同伴激勵法等,指導他身邊的其他幼兒來提示、啟發(fā)他,使他能自然融入到游戲中,不斷獲得發(fā)展。
4有效的師幼互動,可以生成教育活動。
實例3
在一次互動課上,我們在進行“蝴蝶喜歡吃什么?”的活動之后,幼兒特別想再捉只蝴蝶進行觀察實驗,但是冬季來臨了,蝴蝶一直沒捉到,于是幼兒又生成了新的疑問:“冬天蝴蝶去哪兒了?”針對這個問題,幼兒又積極開始了答案的查找。幼兒找回的答案是:蝴蝶在冬天來臨時,產下卵就死了,等到春天到來時,卵就孵化成幼蟲,然后變成蛹,最后變成蝴蝶。而我查到的結果是:冬季,蝴蝶躲在蛹里面,掛在樹枝上,在風里搖搖蕩蕩。(查自《幼兒十萬個為什么》)當我把查的結果告訴幼兒時,他們馬上提出了反對意見:不對,冬天蝴蝶生下小寶寶就死了,小寶寶在春天時再變成小蟲子,然后變成蛹,最后就變成漂亮的蝴蝶了。(幼兒有自己的主見,有自信心,這是在互動中學習的必然表現(xiàn))意見產生了分歧,于是我們決定再一起查找資料。一段時間后,幼兒又查到了答案:蝴蝶的生命周期不一樣,有的蝴蝶在冬天來臨時正好是蝴蝶,所以它就以卵過冬;而有的蝴蝶在冬天來臨時,正好變成蛹,所以就以蛹過冬。幼兒在一次次的查找中,終于解開了心中的謎。更重要的是:幼兒對蝴蝶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并且逐步產生了新的問題:“蝴蝶和蛾子的區(qū)別”“小動物如何過冬?”“人類怎樣過冬?”“誰為我們送來了溫暖?”......
其實,在這種合作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將幼兒的興趣積聚于一個主題之上,使幼兒愿意繼續(xù)下去。要做到這一點,如何“把球推擋回給孩子”就顯得很重要了。教師不能借助于明確的控制和規(guī)范,而是通過教師對幼兒的關心、支持、建議和幫助來實現(xiàn)活動的繼續(xù)和延展。
5結論
總之,區(qū)域活動為我們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搭建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讓我們的老師有的放矢,讓教師和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建構起良好的互動,由此產生良好的場效應,師幼互動決不僅僅是幼兒主體建構和發(fā)展的過程,對教師的主體發(fā)展,師幼互動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區(qū)域活動中建立的師幼互動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不僅幼兒在其中得到積極的影響和發(fā)展,我也同樣從師幼互動中汲取經驗和成長的養(yǎng)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從而實現(xiàn)師幼雙方在師幼互動中的有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綱要》
[2]《幼兒園游戲指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幼兒園游戲教育論》中國社會出版社
[4]北京學前教育網
[5]大語文網
[6]何磊:《角色游戲的理論與實踐》,《幼兒園游戲與玩具研究(文選)》
早期教育編輯部,1992年12月。
[7]徐麗玲:《試論幼兒角色游戲及其指導》,《基礎教育研究》
基礎教育研究雜志編輯出版社,2004年7月。
[8]馬娥:《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師幼互動行為透視》,《教育導刊》
廣州教育導刊雜志社編輯出版,2006年9月。
[9]羅惠敏:《充分發(fā)揮角色游戲的優(yōu)越性》,《當代幼教》,重慶出版集團,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