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在大學生情感發(fā)展中的重要意義

時間:2022-01-15 02:47:59

導語:藝術教育在大學生情感發(fā)展中的重要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教育在大學生情感發(fā)展中的重要意義

藝術審美欣賞中,人們全身心地沉浸在美的世界里,煩亂浮躁的心緒得到改善,情感受到陶冶,道德得以提升,心靈得到凈化。藝術教育能夠促使人們以開闊的眼界和心胸看待生活和社會,從而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振奮的精神狀態(tài)、高尚的道德情操,建立積極、寬容、健康的社會心態(tài),也為建設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心理基礎和文化氛圍。大學生,面對復雜的社會、激烈的競爭、沉重的學習負擔和心理壓力,難免會造成精神異常、心理異常和行為異常,表現為焦慮、壓抑、暴躁、孤僻等,這些都不能完全靠心理輔導解決,也需要藝術來陶養(yǎng)和凈化情感,促進其情感健康發(fā)展,形成健康的心理發(fā)展模式。

一、藝術教育推動道德情感積極發(fā)展

道德情感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人們根據一定的道德要求進行道德活動時所產生的愛慕、憎恨、信任、同情、痛苦等主觀上的心理反映都屬于道德情感。道德情感從內容上可分為公正感、責任感、義務感、自尊心、羞恥感、友誼感、同情心、榮譽感、愛國主義情感等。道德情感是產生和維持道德行為的重要動力之一。道德情感所迸發(fā)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使人不顧一切、毫不猶豫地去選擇情感指向的道德行為,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皻⑸沓扇省本褪堑赖虑楦斜憩F出來的強大力量。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道德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則性、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臟、沒有情感的道德就變成干枯、蒼白的語句,這語句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彼缘赖滦枰楦?,情感是道德得以實施的無形動力。藝術教育是道德情感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途徑。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情感的基礎,只能成為空洞的說教,藝術在實現思想教育作用時,并不是靠強制的方式,比如音樂它依靠音樂鮮明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豐富的和聲、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所以,學校藝術教育能以樂輔德。德育在素質教育中占有首要的地位,但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只依賴德育實現的,藝術教育起著獨特的作用??鬃邮种匾曀囆g和審美的作用。他認為,審美和藝術對于人的精神的影響深刻有力,所以審美和藝術在人們?yōu)檫_到“人”的精神境界而進行的主觀修養(yǎng)中就能起到一種特殊的作用??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保ā墩撜Z雍也》)認為,僅僅認識到什么是“仁”是不夠的,僅僅愛好“仁”也是不夠的,還必須對“仁”產生情感和愉悅。所以,孔子認為藝術教育在教育中占很重要的地位,這方面的論述很多,中國傳統典籍《樂記樂化》說“:致樂以治心;則易子諒之心,油然生矣?!本褪钦f,通過音樂來提高人們的心靈境界,人們的心情就會變得平易、正直、慈愛和善于體諒。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保ā墩撜Z泰伯》),在孔子看來,一個人的主觀意識和修養(yǎng)要從《詩》開始,要用樂來完成,認為樂能改變人們的性情,感發(fā)人們的心靈,使人自覺地接受和實行仁道?!皹贰笔亲罡叩那楦袪顟B(tài),只知道德的是非判斷是不夠的,還應該有愛憎好惡的道德情感表達。

二、藝術教育平衡理智情感和感性感情

人生不僅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人格的完善需要感性與理性的協調發(fā)展。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書中曾經說過“: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集。”真正的教育“從不奢望每個人都成為有真知灼見、深謀遠慮的思想家。”“教育過程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過程,然后才成為科學獲知過程的一部分。”可當今教育,則把“科學認識和成績的提高變成了最終目的。這樣,僅僅作為教育一個因素的科學,有時幾乎變成了將來研究職業(yè)的先行課程,教學法又將記憶和技能方面成績的提高絕對化了?!闭且驗楦鲊逃毡榇嬖谥T如雅斯貝爾斯上面所說的問題,即用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來片面促進學生的理性成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表的《學會生存》中有這樣一句發(fā)人深省的話:事實上,今天的教育面臨著一件使人著迷的任務:即發(fā)現如何在理智訓練與感情奔放之間求得和諧平衡。那么,怎樣才能使我們的教育在理智訓練與感情奔放之間求得和諧平衡,以使學生盡可能地得到全面和諧發(fā)展呢?赫胥黎給了我們這樣一個答案:必須使學生不僅受到最好的科學教育,而且也受到最好的藝術教育。這樣的話,他們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挑選所需要的一切其他智慧的果實??茖W教育注重并擅長理智訓練,藝術教育注重并擅長感情奔放,如果我們的學生能同時較好地受到這兩方面的教育,那么毫無疑問,教育所面臨的上述使人著迷的任務就能夠被出色地完成。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fā)展?!敝腔壑?,只能在情感和審美的清泉滋潤下綻放。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把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方式。在各種藝術教育中,柏拉圖最推崇音樂。他認為,“音樂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節(jié)奏與樂調有最強烈的力量侵入心靈的最深處?!保ㄖ旃鉂撟g.柏拉圖文藝對話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62頁)藝術教育可以使人融美于心靈,使人的性格變得高尚優(yōu)美。亞里士多德肯定了藝術教育多方面的功能。在近代西方,德國詩人希勒在名著《審美教育書簡》中指出,美育可以充當感性與理性的橋梁,使人成為在感性和理性方面都和諧發(fā)展的“完全的人”。伴隨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全面發(fā)展,情緒情感也呈現愛憎丑惡越來越分明,往往具有強烈的沖動性與爆發(fā)性,而自控力相對較差,容易出現兩極化情緒和情感。席勒在《審美教育書簡》中,認為美育可以糾正人的兩個極端,即粗野的極端和懈怠的極端。(希勒著.馮至、范大燦譯.審美教育書簡.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50~40頁)藝術具有對情感的改造、選擇和修正作用。通過藝術教育對人的情感加以規(guī)范和引導。人的情感到了悲怨憤懣、不能自已時,一旦越過“度”就會造成暴亂。藝術是人情感的表現,表現出來的情感應符合“中和”的要求,按照儒家解釋,就是說:“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這就是要通過音樂的“中和”達到使人情感上的“中和”處于一種寧靜、和諧的狀態(tài)。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對人的影響力量是很大的,能夠直接而又強烈地影響人的情感,觸及人的心靈深處。樂使人的性情得以調和,并且可以“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于中而發(fā)于外”(《樂記樂言》)。具有中和之美的音樂,可以調節(jié)人的感情,節(jié)制人的情欲,陶冶人的精神。

三、藝術教育促進情感順利溝通

人與人之間缺乏理解與溝通,已經成為當今人們社會生存的一大危機。在交通和通訊技術日新月異、國際互聯網蓬勃發(fā)展的今天,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與理解卻越來越困難,這給人們帶來了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損害,導致新的生存壓抑和孤獨,也使社會失去應有的平衡協調。藝術教育在促進人際交流方面能夠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托爾斯泰曾說:“藝術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手段之一?!薄叭绻粋€人讀了、聽了或看了另一個人的作品,不必自己作一番努力,也不必設身處地,就能體驗到一種心情,這種心情把他和那另一個人聯合在一起,同時也和其他與他同樣領會這藝術作品的人們聯合在一起,那么喚起這種心情的那個作品就是藝術品?!啊彼囆g的主要吸引力和性能就在于消除個人的離群和孤單之感,就在于使個人和其他的人融合在一起?!币魳肥撬囆g的一種,是滋潤心靈的雨露,是哺育感情的乳汁,在培養(yǎng)人的高尚情感、審美趣味及溝通情感方面起著其他藝術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藝術教育滋養(yǎng)情感健康發(fā)展

情感淡漠:對于大部分感情都很漠視,總是不希望任何人的感情影響自己的情緒,有時候類似于無欲無求,對什么都不渴望,對什么都不要求,對什么都沒興趣。對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應情感反應,即使一般能引起正常人的極大悲傷或高興愉快之事,如生離死別、久別重逢等,也泰然處之、無動于衷、表情呆板。情感低落:整日情緒低沉,憂心忡忡、愁眉不展、唉聲嘆氣,可出現憂郁、沮喪,“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等情感,可伴有自責自罪,甚至出現自殺意念或自殺行為。易激惹:每遇到心理刺激或不愉快時,即使輕微,也易產生劇烈的情感反應,極易生氣、激動、憤怒、甚至大發(fā)雷霆,與人爭吵不休;或可有沖動行為。情感缺失是情感消極發(fā)展的終極。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問題,還在于我們的情感教育方面對情感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甚至于忽視和漠置。情感的消極性生展致使得情感培養(yǎng)刻不容緩。因為情感教育的匱乏,情感管理的欠缺,造成情感的消極性發(fā)展。今天社會并不缺乏法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可是對情感的培養(yǎng)卻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道德教育可以使一個人一個沒有犯罪事實但未必能讓一個人有善良而富有同情憐憫之心,可能會使人成為一個“弱而衰,懦怯卑鄙,因而無半點勇氣,專以飲淚哀號的自殘為生”之人。在心理教育方面,社會及大多數學校將重點落在預防和矯治學生的心理問題與疾病上,毋庸置疑,心理咨詢與治療等措施對少數人暴露出來的心理問題是很好的解決手段。不足之處是,它畢竟“治標不治本”,無法從根本上實現人的健康心靈的建構。而文學藝術教育卻能直接將美感訴之于人的情感,引起人心境的寧靜與恬適,使人對丑惡進行批判,與之劃清界限。藝術美能使欣賞者的靈魂受到震動,受到陶冶,人格結構趨于美化。文學藝術教育在培養(yǎng)人的情感智慧方面,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企及的功用。它能使個人對自己的情感進行正確地把握和控制,也能對他人的情感進行確切的揣摩和駕馭,以及提高人生的自我鼓舞、面臨挫折的承受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文學藝術教育,正確的對待文學藝術的作用和價值。通過文學藝術教育來提高人們的審美趣味和能力,培養(yǎng)人們正確的審美價值觀,使人們在美的滋養(yǎng)和熏陶下自覺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養(yǎng)。

作者:王芳 單位:西安城市建設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