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軍隊教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21 04:29:00

導語:張學良軍隊教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張學良軍隊教育研究論文

一、軍事技術(shù)教育——張學良強調(diào)要訓練軍技過硬的精兵強將

作為軍人,張學良對軍隊的軍事技術(shù)教育尤為重視。他對軍官的考核、升遷有著嚴格的軍事技術(shù)要求和規(guī)定,經(jīng)常是以部隊間的對抗演習和實彈射擊的成績,作為考核評分和獎懲的標準。對待下級軍官和軍士的軍事培訓他也極為重視。1928年他剛主政東北即通令“各軍一律添授內(nèi)堂,每日上課一二小時,添授中國武術(shù),每日至少一小時”[1]。成立各類高、中、初級軍事教育機構(gòu),設立輪訓下級軍官的軍官養(yǎng)成所和訓練軍士的教導隊等,都是張學良提高東北軍軍事技術(shù)素質(zhì)的具體措施。例如在培養(yǎng)初級軍事人才的講武堂,教官多聘請北京陸軍大學、保定軍官學校和日本士官學校出身的軍官擔任。軍事教育課程也主要參照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保定軍官學校教程制定。在學科方面有典、范、令、戰(zhàn)術(shù)學、兵器學、地形學、筑城學、交通學、軍制學、衛(wèi)生學、軍隊教育學等教學內(nèi)容;在術(shù)科方面有制式教練、戰(zhàn)斗教練、野外演習、實彈射擊。陣中勤務、筑城作業(yè)、通信作業(yè)等教學內(nèi)容,均由隊長、隊附擔任講授。刺槍術(shù)、馬術(shù)和器械體操(如天橋、浪木、平臺、木馬、大小雙杠、障礙超越)等,均由各專屬教官教授。刺槍術(shù)完全是學日本的,操作時帶有護具,如護胸、護面、護手等。學員的野營演習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實地戰(zhàn)術(shù)作業(yè)、測圖實施、野戰(zhàn)筑城、通信作業(yè)、戰(zhàn)斗、行軍、宿營及陣地徹夜等。為提高部隊的軍事素質(zhì),學習國外先進軍事技術(shù),張學良多次選送學員出國培訓。例如1925年3月張學良一次性就送出35人到法國留學。其中在東北軍官訓練班的1?000余名學員中,挑選年齡小、體格健壯的葛世民、白景豐、王常立、朱長凱等28人學習航空;在陸軍中挑選李健勛、尚業(yè)昌2人學陸軍;在北京工科和中法專門學校挑選杜采林、于天民等3人學機械,還有翻譯2人。28人學習航空者,有18人在招收學員條件非常嚴格的法國毛蘭納航空學校接受學習和訓練,10人在法國西南克魯?shù)聛喌母咛佚埡娇諏W校學習和訓練,主要學習機械、駕駛、戰(zhàn)斗、轟炸、無線電聯(lián)系等。28人畢業(yè)后都獲得了國際航行駕駛證,具有初級航空人員資格。1926年,這28人又先后在法國南部的依斯特陸軍航空學校訓練,學習駕駛和戰(zhàn)斗。在里昂的法國正規(guī)航空軍35團參加轟炸、投彈、瞄準、掃射、空中戰(zhàn)斗、無線電聯(lián)系等實際戰(zhàn)斗見習。1927年初學成回國,成為當時中國空軍界令人矚目的有生力量[2]。

二、軍隊政治思想教育——張學良強調(diào)要樹立為民族爭生存的思想意識

統(tǒng)帥下的東北軍,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是灌輸封建的“忠君”思想,要求部隊“效忠”個人,服從的意志,感激的“恩澤”,甘心情愿充當?shù)募冶?。張學良在東北軍改造中,特別注重現(xiàn)代化新式軍隊的政治思想教育,力求把東北軍由過去的軍閥軍隊改造成為“國家的武力”和“民眾的武力”。他教育東北軍官兵要“以人格為立身之本”,1930年1月他在葫蘆島航警學校輪機班畢業(yè)典禮上提出:“航警學校之創(chuàng)立,意在造成海軍專門人才”,“諸生畢業(yè)后,應重實習,尤須與下級士兵同其甘苦,并當不畏艱難,發(fā)揚朝氣。現(xiàn)中國海軍尚在幼稚時代,欲求發(fā)達,端賴人材,否則縱有海軍,徒資敵用,甲午之役可為殷鑒。近來外患更亟,諸生既為軍人,有捍衛(wèi)國家之天職,責任重大,今舉三事,用相策勵:一、修養(yǎng)人格;二、繼續(xù)求學;三、放大目光。三者之中,以人格為立身之本,更須注重為黨國之干城,樹軍人之模范”[3]255。他教育東北軍官兵要“認清軍隊為國民所共有”,1931年5月他在呼吁和平統(tǒng)一時強調(diào):“操軍權(quán)者,不過受國民之委托,代其節(jié)制訓練,既非任何個人所得而私有,更非任何個人所得而濫用”,只要認清這一點,“則一切禍根,立可消除。軍人能克制權(quán)欲,服從命令,以國利為前提,以民意為依歸,軍隊始得謂民眾之武力;軍人以此自勉,社會以此策勵,和平統(tǒng)一乃得植牢(于)不可拔之根基”[3]462。他教育東北軍官兵要“下最大決心為民族爭生存”,1934年9月他對廬山軍官訓練團第三期東北軍畢業(yè)學員訓話:“國家已經(jīng)到了今天這樣地步,國人胥應有最大覺悟,用最大的努力,以挽救危亡。每一個人都應知道,要想把今日中國弄得好,任何階級都要負責任;尤以吾儕軍人負責特重”?!拔覀兏灰浀氖?生于東北的軍人對于收復失地復興民族的責任,所負尤大。應當無時無地不在記著,你們是生于東北,長于東北,東北父老對于你們有最(殷)切的期待?!盵4]810-811他教育東北軍官兵要牢記“軍人以衛(wèi)國為天職”,1936年他在長安王曲軍官訓練團多次發(fā)表抗日理論與實踐講演,強調(diào)“抗日是中華民族唯一的出路”,“抗日是東北軍的最大使命”,“東北軍不只要抗日,而且還要站在抗日戰(zhàn)線的第一線”。號召全軍將士:“寧肯斗爭致死,決不束手待斃!”張學良的抗日決心與信心,對東北軍提高認識、統(tǒng)一思想起了很大作用,對聯(lián)共抗日的工作發(fā)生很大影響。王以哲是張學良最得力的助手,很受張學良的信任和重用。我們僅從王以哲任第七旅旅長時,親自編寫的“旅訓”、“旅歌”中,也可以看出張學良對東北軍的政治思想教育理念。王以哲寫的旅訓是:“我民族受強鄰壓迫,危在目前,凡我旅官、士、兵、夫等,務本總理遺囑及司令長官旨意,犧牲一切,努力工作,以互助之精神,結(jié)成團體共赴國難?!蓖跻哉軐懙穆酶枋?“痛我民族受強鄰之壓迫,最傷心割地賠款,主權(quán)剝奪,大好河山成破碎,神州赤子半漂泊,有誰人奮起救祖國,救祖國。我七旅官、士、兵、夫快快來負責,愿合力同心起來工作,總理遺囑永不忘,長官意志要嚴磨,乘長風直破萬里浪,救中國。”王以哲還要求部隊每天早晚點名時都由值日官領(lǐng)讀、領(lǐng)唱,借以教育部隊。

三、軍紀風紀教育——張學良強調(diào)要造就愛國愛民的文明軍人

張學良非常厭惡舊軍閥軍隊擾民之作風,在他的軍隊教育理念和實踐中,特別強調(diào)軍紀風紀教育。1923年張學良擔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監(jiān)督和軍士教導隊隊長時,就要求學兵要有愛心,要愛人民,愛國家。他說:“愛者,愛人民也。吾軍人食國家之餉乞,何莫非國民之脂膏,乃有軍人欺凌百姓,非國家養(yǎng)兵之意也,故人人須具愛國心。”[5]6強調(diào)“本隊欲以格律之教育,造成文明之軍人。無論從學?;蜍婈犞衼碚?,一律須受本隊之新教育新陶冶,變放蕩而秩序,化粗野為馴雅。不但可作兵卒之模范,且可作一切人民之模范”[5]9。他曾多次表示厭惡內(nèi)戰(zhàn),更對自己參加打內(nèi)戰(zhàn),使老百姓因內(nèi)戰(zhàn)被蹂躪失所,饑寒交迫,深感難過和內(nèi)疚,對百姓的痛苦深表同情,多次訓令要求“各軍應本愛護人民之旨,嚴飭所部,不但對于地方力戒騷擾,尤宜斟酌情況,予以協(xié)助維持,務使各安生業(yè)。……如有不法軍人,以拉夫抓車擾及地方者,即按軍法嚴懲,以重民生,而肅軍紀,是為至要”[5]119。為整飭軍紀,張學良還曾險遭不測。那是1926年9月中旬,奉軍騎兵師穆春所部,軍紀敗壞,燒殺搶掠,無所不為,還搶走當?shù)刂飶R的金佛,民不堪苦,喇嘛不滿,便向張學良控訴。張學良對此案異常重視,立即親自前往張家口處理此案。在張學良召集該師軍官和士兵集合訓話時有人向其開槍射擊,一時間,槍聲四起,死傷慘重,衛(wèi)隊長姜化南為掩護張學良而中彈身亡。面臨如此險境,張學良臨危不懼,指揮部隊平息騷亂,當場槍斃該師團長于奉林,然后將師長穆春、旅長王永清和徐永和帶回北京關(guān)押查處。1928年9月12日,剛剛主政東北的張學良就頒布《整頓軍紀風紀的布告》,歷數(shù)奉軍種種不法行為,強調(diào)必須以“整飭軍紀風紀為先,若不嚴飭取締,將何以安地方而保商民”。要求“凡我軍人務宜遵守紀律為職責,服從為天職,以保民愛民為念,以擾民害民為戒,倘再有故犯以上等等不法行為,準被害者指名告發(fā),—經(jīng)查實,定按軍法分別從嚴懲處,決不姑寬”[5]109。并詳列整頓軍紀風紀條例13條公布于眾。1934年張學良重掌東北軍后,更是嚴格檢查、教育、約束東北軍的軍紀風紀,清理、整頓和改善東北軍。他深入東北軍進行調(diào)查巡視,發(fā)現(xiàn)東北軍有三大致命弱點:即生活不嚴肅,態(tài)度蠻橫,不良嗜好太多。軍官思想遲鈍,做事敷衍,更是弱點中的弱點。為此,他反復在部隊講話談及此事,要求東北軍“無論在職責上,名譽上,尤其是在作人上,我們都應該徹底糾正,徹底改善”。嚴于律己的張學良果敢地承認:“東北軍過去的錯誤,我本身至少要負有95%以上的責任?!盵4]684他一再強調(diào):“我們應當深知民眾是我們的主人,我們必須保護我們的主人;必須竭力愛民,維護地方的安寧秩序,盡量解除民眾方面的痛苦,而后軍民始能打成一片,始能收軍民合作之效?!盵5]21他要求“全軍將士每個人心中時刻要想著三個問題:(1)你們的一切享受,都是老百姓的膏血,你們拿什么來報答老百姓?怎么樣才能使中國的老百姓都能自食其力,安居樂業(yè)?(2)你們要如何地徹底覺悟,振作起精神,以圖光大東北軍的榮譽?(3)你們常想著如何才能實踐長官諄諄告誡的事項?如何才能完成軍人神圣的天職”[6]。

四、軍隊文化教育——張學良強調(diào)要培養(yǎng)有文化的士兵

張學良是一個接受過中西文化教育的青年人,深知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他投巨資創(chuàng)辦教育的業(yè)績是眾所周知的。在軍隊教育中他也同樣高度重視軍人的文化教育。他的機要秘書郭為城曾說過:張學良將軍的建軍、治軍思想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一貫主張要培養(yǎng)有文化的士兵。張學良的目的就是力圖通過提高部隊的文化素質(zhì)來改造東北軍,他曾在一次召見團級軍官訓話時說:“人沒有文化就會愚昧,愚昧的軍隊是打不了勝仗的”[7]。因此,他熱誠推行士兵識字教育。早在1924年他就特聘“青年會全國協(xié)會”平民教育科主任晏陽初在奉軍26、27旅,采用“群眾教學法”對士兵進行文化教育。其教育方案是由300名軍官教10?000名士兵,即每一營中由一官長任教師,由能讀寫的士兵任助教或指導,每日上課2小時。第一小時由教師用幻燈教學,第二小時士兵分組學習,由助教隨時解答“士兵學生”的讀寫問題。張學良的士兵識字教育試驗在全國軍隊中尚屬首次,效果很好。張學良提高軍隊文化素質(zhì)的另一個主要舉措是在東北軍中成立學兵隊,招收高小畢業(yè)或肄業(yè)的學生成立學生隊,學習初中文化課、軍事課,英法德日等外文課,學制3年,畢業(yè)后大部分升入講武堂深造,挑選成績優(yōu)秀者送海軍、空軍學校深造或送出國培養(yǎng)。1935年10月,東北軍移師西北后,在中共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感召下,張學良就曾接受何柱國的建議在軍中辦訓令班和學兵隊,通過東北學生代表到北平,秘密介紹大、中學生在西安成立學兵隊,秘密培訓抗日骨干力量。而且還主張?zhí)暨x東北大學畢業(yè)生改造東北軍的人員結(jié)構(gòu);起用有思想、有文化的青年干部在軍中組織讀書會;辦軍中刊物,宣傳抗日,提高軍人的知識水平,增強軍人的民族意識。此外,張學良還在部隊干部任用上采取改革措施,如全軍各師旅的參謀長和各團掌管教育的團附,全部改由軍校出身的軍官充任,并規(guī)定凡遇有團、營長出缺,皆由各部隊的參謀長、團附,以及講武堂的教官調(diào)充等等,以提升部隊的文化素質(zhì)。

總之,張學良在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改善軍隊素質(zhì)、造就軍事人才方面有其獨特的教育理念和實踐。這種軍隊教育理念和實踐是張學良愛國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既適應時展的需要,又符合時代前進的潮流,既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又吸取西方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深刻地詮釋著張學良抵御外侮、強國富民、抗日救亡、復興民族的愛國主義思想。今天我們重溫這份思想文化遺產(chǎn),仍可以從中得到很多的歷史啟迪,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友坤,錢進.張學良年譜: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303.

[2]孫繼先,羅正難.東北航空軍建立始末[M]∥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遼寧省暨沈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63:50-51.

[3]畢萬聞.張學良文集:1[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2.

[4]畢萬聞.張學良文集:2[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2.

[5]周毅,張友坤.張學良文集:上卷[M].香港:香港同澤出版社,1996.

[6]王海晨,胡玉海.世紀情懷——張學良全傳:上[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496.

[7]王永純.張學良人格面面觀[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0:219.摘要:張學良的政治生涯始終與軍人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v觀張學良的戎馬軍旅生涯,他對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改善軍隊素質(zhì)、造就軍事人才有著獨特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在軍事技術(shù)教育方面,張學良強調(diào)要訓練精兵強將;在軍隊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張學良強調(diào)要為民族爭生存;在軍紀風紀教育方面,張學良強調(diào)要造就文明之軍人;在軍隊文化教育方面,張學良強調(diào)要培養(yǎng)有文化的士兵。張學良的軍隊教育理念是其愛國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地詮釋著他抵御外侮、強國富民、抗日救亡、復興民族的愛國主義思想。

關(guān)鍵詞:張學良;軍隊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