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重要性3篇
時間:2022-04-08 03:55:20
導語: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重要性3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鋼琴伴奏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及素養(yǎng)
1.扎實的鋼琴演奏技能是基礎。要具備良好的鋼琴伴奏能力,扎實的鋼琴演奏技能是基礎。鋼琴演奏基本功訓練,是鋼琴演奏必須掌握的基本演奏方法和基本技巧。鋼琴伴奏者應當對基本功的練習加以足夠重視,這樣才能勝任有技巧難度的藝術歌曲作品的伴奏。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練習,講究練習質量,寧可進度慢一點,也要追求高質量的練習;基本功練習需要勤奮、持之以恒的精神,通過長期的訓練,使自己的基本功由量變到質變,取得進步。當我們擁有扎實的基本功和技能,就可以流利而富有感情地伴奏高技巧高難度的藝術歌曲作品,手指在黑白的琴鍵上輕舞飛揚,演唱者也會隨著伴奏將作品演繹得完美。
2.深入理解作品是前戲。藝術歌曲是音樂與語言相結合的表演藝術,是人類用以抒發(fā)和交流情感的典型藝術形式。鋼琴伴奏者對歌曲的理解程度深淺,直接關系到演奏效果的好差。鋼琴伴奏不僅是手指的技藝,更重要的是有很強的藝術控制能力,這種能力直接影響演奏技巧的發(fā)展、發(fā)揮與提高,自始至終引導演奏的全過程。為此,“伴奏者必須體會與了解到鋼琴作品中內部的音樂構造和感情基調,對藝術歌曲樂譜和歌詞進行認真的研讀和準確的解釋,為伴奏的再創(chuàng)造提供依據(jù),做到會思考、會領悟,從而透過鋼琴音響形式美的外表找到音樂內蘊的穿透力”。演奏一首鋼琴作品的過程就是展示樂曲本身的美的過程,如果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就可以在內心深處為藝術歌曲塑造一個完美的藝術形象。但是,塑造“藝術形象”的前提是先看懂樂譜,讀懂樂譜,有效地分析與體會作品。鋼琴家亨利•涅高茲說:“學習一首鋼琴作品,要像指揮者學譜那樣,首要的是要研究整首作品,否則就不能獲得完整的印象、完整的形象?!?/p>
3.演奏與演唱的相互配合是渲染音樂的關鍵。藝術歌曲的伴奏藝術是一門“合作”的藝術,伴奏者需要與歌唱者一起創(chuàng)造音樂的音響效果,只有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傾聽,才能協(xié)調地發(fā)揮二者的優(yōu)勢,才能展現(xiàn)出歌曲的魅力。怎樣協(xié)調,關系到觀眾的欣賞質量,也是渲染音樂的關鍵。因為有了歌唱者的存在,伴奏者在演奏效果上,包括音色、音量的控制不能如演奏獨奏樂曲那樣子的“我行我素”,而是需要“因地制宜、量體裁衣”,雙方應對作品的表現(xiàn)達成共識。兩者怎樣更好地配合,首先,伴奏者要清楚演唱者的聲部和他在藝術歌曲中所要詮釋的形象。根據(jù)歌曲塑造的各類人物形象,伴奏時應當對癥下藥。每個聲部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的角色形象在聲音上的處理也是不一樣的。當然,伴奏者要察言觀色,如果角色演唱安靜輕柔,則伴奏必須輕而柔;反之,則彈得明朗堅定。再者,伴奏者的音量要與演唱者的音量保持協(xié)調統(tǒng)一,在演唱者用不同情緒的時候給予幫襯。人們常說,演唱者是“紅花”,伴奏者是“綠葉”。綠葉當然應當襯紅花,而有些伴奏者為了更好地襯托演唱者,把自己的音量壓得很低,這樣是不對的。因為伴奏的音量過小,不能給予演唱者在情緒上的推動,反而會讓演唱者找不到“點”。反之,如果伴奏的音量過大,掩蓋掉演唱者的音量,就會讓音樂模糊不清。所以,任何伴奏音量都要以聽到演唱者的音量為主,不要喧賓奪主。
二、藝術歌曲演唱中鋼琴伴奏的重要性
1.鋼琴伴奏的和聲功能及音樂織體體現(xiàn)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征。藝術歌曲有各種各樣的風格特征,和聲功能和音樂織體是最基本的因素。藝術歌曲伴奏大都建立在非三度疊置的和弦體系上,以四五度和弦為例,四五度和弦在和聲的排列上可密可開,它具有空洞的聲音效果,可表現(xiàn)深遠、幽深、虛無的意境。相比四五度和弦,對三度關系構成的和聲稍作處理,用加入和弦省略音,不同的和弦疊置等方法,也頗有效果。變化和弦的處理,同樣能體現(xiàn)藝術歌曲的風格。所謂織體,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音型”。任何藝術歌曲都是通過一定的織體形式表現(xiàn)的??楏w是一首完整歌曲的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綜合了旋律、節(jié)拍、節(jié)奏等各種音樂的組織手段,在一定意義上來說,織體是音樂的各個表現(xiàn)要素和基本組織手段相互結合的有機統(tǒng)一體。在藝術歌曲作品中,織體能組織各種音樂元素,從頭到尾為表現(xiàn)旋律而服務。柱式和旋織體可以分解旋律的音量,琶音音型能增強旋律的流動感,改變旋律的色澤。伴奏中靈活運用織體,能讓作品產(chǎn)生活力和生命力,表現(xiàn)藝術歌曲風格特征,從而完美表現(xiàn)。
2.鋼琴伴奏音樂的先現(xiàn)與延留能把演唱者帶入藝術情景。每一首藝術歌曲都有特定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意圖。為了更充分地表現(xiàn)藝術形象,鋼琴伴奏在前奏處的先現(xiàn)就起到表現(xiàn)作品意境、調動演唱者情緒,使音樂形象與音樂主題先現(xiàn),從而達到感染演唱者和聽眾的作用。例如黃自的《春思曲》,一開始用潛入的八分音符和弦勾畫出春雨潮濕的場景和微寒的心情,繼而右手密集的琵琶音可以理解為春風吹動的聲音,流動的音型就是微風。在這里,鋼琴伴奏以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力把演唱者帶入那幅特定的畫景:春雨淅淅瀝瀝地下著,一女子倚窗而立思念情郎,這就把演唱者帶入藝術情景。音樂進行中,和聲的復雜程度和音量強度帶動演唱者的情緒,流露出深深的思念。音樂再次回到雨滴有規(guī)律的音型,思念和失意在雨中被淹沒,歌唱旋律不知不覺地從琴聲中像溪水一樣潺潺向前流淌,帶進夜色朦朧的、淡淡的、遙遠的幽幽幻覺之中,美不勝收。結尾的織體處理符,延留樂段勾畫出深幽古樸的意境,更讓人回味。
3.優(yōu)質鋼琴伴奏能充分渲染和激發(fā)演唱者的情緒,提升演唱水平。通過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高超的演奏技巧,伴奏者和演唱者的熟練配合,最完美地表達藝術歌曲意境,它對演唱者的演唱發(fā)揮起著重要的作用,鋼琴伴奏可以激發(fā)和調動演唱者的情緒,為演唱者成功塑造音樂形象提供幫助。鋼琴的音域很廣,音色純凈,可以模仿許多動物的聲音及很多自然界的聲音,可以準確地刻畫很多藝術形象。在人物的刻畫上,或嗔或怒,或喜或悲;在動物的刻畫上,時而如鳥兒在歡叫,時而如老虎在咆哮,刻畫自然時,時而像潺潺溪水,時而像荒蕪的沙漠。多變的形象刻畫賦予了鋼琴伴奏獨特的魅力,對所有的歌曲幾乎都適用。鋼琴是可以同時發(fā)出多個音的,利用和聲效果和變化的伴奏織體,為歌曲創(chuàng)造了相應的氣氛,把演唱者的熱情帶動至頂點,帶動情緒,從而使演唱者的水平得到提高。另外,優(yōu)質鋼琴伴奏可以幫助演唱者把握音準、節(jié)奏、速度。在現(xiàn)實的演唱過程中,演唱者由于個人演唱水平、音樂素養(yǎng)、心理素質等因素,有可能會出現(xiàn)音準、節(jié)奏、速度等把握不好的情況,此時,就能體現(xiàn)出鋼琴伴奏矯正音準節(jié)奏的作用,讓演唱者最大限度地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提升演唱者的演唱水平。節(jié)奏是音樂的基礎,音樂的脈搏,旋律與節(jié)奏、節(jié)拍也是不可分割地聯(lián)系在一起,離開節(jié)奏,所有旋律都蕩然無存。速度是作曲家表達情感的一種體現(xiàn)方式,它能較直觀地體現(xiàn)作曲家所要表達的情感。如:傷感、沉重的歌曲,節(jié)奏、速度一般比較緩慢;而激昂、愉悅的歌曲,其節(jié)奏和速度則比較歡快。對節(jié)奏和速度的準確把握是作為一個優(yōu)質鋼琴伴奏者的前提,再者,對于演唱者的一些臨場即興發(fā)揮和臨場的變化,應敏感而靈活地調整伴奏速度、力度等。另外,鋼琴伴奏者的呼吸,要做到與演唱者的呼吸和氣口一致。在彈完前奏,即將要引入歌聲的那一瞬間,雙方要默契配合,眼神交流。在演唱中,不能只是死板地彈節(jié)奏,而要留意演唱者氣息的運用,在演唱之前,雙方就應當達成共識,在固定的氣口,協(xié)助演唱者換氣,快速地偷氣,實現(xiàn)同步,使統(tǒng)一性達到完美。進入高潮后,要與演唱者同時推動音樂的情緒發(fā)展,結束時要根據(jù)歌曲的情緒,該漸弱時要漸弱,該漸慢時要漸慢。概而言之,鋼琴伴奏的作用有四點:演———為演唱者揚長避短;調———為節(jié)拍過趕或過拖加以調整;帶———渲染、帶動演唱者的情緒;推———促進和推動音樂向前發(fā)展,這樣才能使作品能夠得到正確、細膩的詮釋。
本文作者:胡鳳紅工作單位:紹興藝術學校
第二篇
一、富于聲樂性的抒情旋律
1.抒情性的旋律
舒伯特受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音樂風格特征的影響,他創(chuàng)作的音樂旋律抒情性大大加強,樂句結構的伸縮性也很大?!镀刑針洹肥恰抖谩返牡谖迨?,描寫的是流浪漢的家鄉(xiāng)門前種著一棵菩提樹,他在菩提樹下度過了歡樂幸福的時光,當他被戀人拋棄,被生活遺棄,無處可去,四處漂流的時候,內心深處仍然聽見菩提樹對他的呼喚。在《菩提樹》中,一上來,舒伯特就用輕輕的三連音來表現(xiàn)風吹菩提樹樹葉,勾起人們對菩提樹的感情,對昔日在菩提樹下度過的歲月的回想與追憶。旋律在“1,3,5”幾個音之間盤旋,音域只有八度,結構只有a,b兩句,這種線性的思維和情緒時刻表達著對當時歡暢時光的緬懷和紀念,我們從下圖的曲譜也可以看出b部分的音域較之a(chǎn)部分擴大,預示著情感的漸進升華,柱式和弦的運用使b段的感情更為深沉和感人。
2.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托物言志,是在文學當中使用非常廣泛的一種修辭方式,舒伯特把這種文學上的修辭手法運用到了音樂當中,并且使他的音樂更具有抒情性和感染性。舒伯特的名曲《鱒魚》就是托物言志的典型代表?!恩V魚》本是德國詩人德里希•舒巴特在遭受迫害后,在獄中寫的一首小詩,舒伯特為之譜上了曲譜。舒伯特把政府當局比做漁夫,而包括德里希•舒巴特、自己以及廣大的黎民百姓作為無辜的小鱒魚,通過豐富的伴奏,表達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在音樂伴奏中,通過歌詞、旋律的變化,采取不同的音型、節(jié)奏等演奏方式,突出展示了一幅渾濁的河水中游動的魚兒為了生存而痛苦掙扎的苦難場面。在音樂結束時,再現(xiàn)第一部分的伴奏音型,首尾呼應,旋律線條清晰,隱喻抒情做得非常到位。
二、表現(xiàn)鋼琴音樂中的微妙詩意
舒伯特的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也由自己創(chuàng)作完成,常常與旋律一起完整地表達著樂思的流動,蘊含著豐富的想像及精湛的專業(yè)技巧和音樂枝法。在演奏舒伯特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時候,應注意表現(xiàn)鋼琴伴奏時,音樂要表現(xiàn)的意境,領悟音樂生存的環(huán)境,感受創(chuàng)作時的思想感情,從而以更高的視野,更多元的角度,賦予作品新的生命和生機。
1.表達舒伯特“以音吟詩,以樂寓意”的創(chuàng)作思想
舒伯特一生創(chuàng)作了600多首歌曲,其中567首都配有鋼琴伴奏。以《冬之旅》為例,舒伯特細致地挖掘出詩中的感情內涵,恰到好處的鋼琴聲部寫作等完美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抖谩肥且皇妆容^典型的代表作。在第一首《晚安》鋼琴伴奏音型設計上別具一格,頗費心思,彰顯特色,大量的柱式和弦的不斷重復,這里的節(jié)奏動力型伴奏織體在PP的音量上用中速彈奏,平穩(wěn)委婉,徘徊不前,重復和弦的運用,均勻的節(jié)奏流動、分解的和弦與助音式相結合的音型既描寫了“大雪紛飛”的外在風景,又刻畫了主人公對心上人既不舍又無奈的心情。
2.運用以聲摹聲,動態(tài)比擬的表達方式
舒伯特的天才在于,他不但善于運用旋律表達音樂的主題,還在于他善于運用和聲語言,用鋼琴的音色,用和聲的色彩模擬自然界豐富的印象效果,將自然的和諧之美搬運到室內音樂的表達當中,讓人體會到和諧的自然內容美與形式美。在舒伯特的作者中,有大量、典型的音型和織體,來表達音樂意境,比如采用了大量的手法來,表現(xiàn)腳步聲、暴風雨、鳥鳴聲等。在作品《魔王》中,采用三連音的形式,來象征奔馬的狂奔聲響。在演奏時,演奏者用左手,奏出的上行音階和緊張的下行跳動的分解和弦,營造一種狂風呼嘯的氣氛,使人感到萬分驚駭、恐懼不安。而在聲樂《菩提樹》中,則大膽采用了輕輕流動的三連音,模擬出一種風吹葉動的沙沙聲音;在《春夢》中,前奏部分模仿嘰嘰喳喳的鳥鳴音;在《郵車》演奏中,歌曲前奏部分,采用三連音、頓音有機組合,把那種馬車上懷著激動、忐忑的心情的主人公,從遠而近地緩緩駛來情境慢慢進行渲染,并進行重復,使聽眾在聽覺上有一個明顯的層次感,進而更加突出地表現(xiàn)了郵車越近,主人公心情越緊張、激動的場景。《冬之旅》的另一首《老藝人》也是很典型的以聲擬聲,舒伯特運用節(jié)奏,在簡單、重復的單調音符中,表達了老人對生活的絕望的情感,也預示了主人公孤獨終老,獨立無依的命運,給聽者留下了無盡惆悵的心理感受??偟膩碚f,舒伯特的藝術歌曲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需要我們從歌曲中慢慢體會。
本文作者:呂巖工作單位:安徽師范大學
第三篇
一、舒伯特藝術歌曲的分類
1、分節(jié)歌曲
直接從民歌中借用過來在當時被普遍應用。作者為多段詩歌配上相同的旋律,反復吟唱,如:《野玫瑰》?;蛘吒淖兛楏w、調性等如:《鱒魚》。
2、三部性歌曲
首、尾旋律相同,中間作對比性的變化,也是對分節(jié)歌形式的豐富化,在最大可能求得統(tǒng)一的情況下保持細微差別。舒伯特去世那年曾為海涅的6首詩譜了曲,其中有4首采用三部式:《他的肖像》、《漁家姑娘》和《城市》。
3、通篇歌曲
依循歌詞的內容自由展開,一氣呵成,不作反復,從而使詩與樂取得高度的和諧。舒伯特的歌曲大多數(shù)是屬于這一類的,而且它還成為舒曼及以后作曲家的一種創(chuàng)作規(guī)范。《魔王》全曲采用通譜手法,使樂曲氣勢宏大。
4、聲樂套曲
在統(tǒng)一主題思想的引導下,用一個故事貫穿多首歌曲的組合,各歌曲間有機地相互聯(lián)系,并對不同的情景進行描述,猶如一條用金線穿起來寶石,如《美麗的磨坊女》《、冬之旅》。
二、詩與樂,正如魚與水
詩歌為舒伯特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畫面和形象,給了他靈感和激情。舒伯特也充分發(fā)揮了他在音樂上的天賦,將詩的意境襯托得淋漓盡致。如歌曲《魔王》中作者將詩與樂完美結合,向人們描述了一個充滿驚險的夜晚,父親帶著病危兒子戰(zhàn)勝樹精魔王的場面。讓人覺得詩與樂缺一不可,他的歌曲好似一首首插上音樂翅膀的詩。人們在他歌曲的旋律中更能體會詩人的多愁與善感。作為一個聲樂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唱舒伯特的歌曲可以說是必修課。而要準確的演唱其作品首先要把自己設想成那個年代的一員,把舒伯特當成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個苦悶的知識分子,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來理解歌詞的意思。也只有當自己真正的把自己想象成舒伯特才能唱出他歌曲中的酸甜與苦辣。舒伯特藝術歌曲詩與樂完美的結合也給后人開辟了一條道路,如:舒曼、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都有受其影響。
三、鋼琴與人聲的二重唱
在舒伯特之前鋼琴伴奏在作品中處于次要地位,而舒伯特通過調性、和聲、織體、伴奏音型、演奏技巧及其速度、力度、節(jié)奏的多種手法的變化,使鋼琴伴奏產(chǎn)生絢麗的色彩,觸發(fā)豐富的想象,給主旋律以親切的鋪墊、烘托,與美妙的歌聲互相融合,相映生輝。他擅長用前奏來營造歌曲的整體氣氛,帶動情緒,引入主題。如:《流浪者之歌》。演唱者在前奏響起時便想象歌曲的意境,將歌曲要表達的情感提前傳達給聽眾;間奏部分具有帶動情緒和烘托氣氛的功能,歌者在間奏時醞釀情緒,適當休息,等待著下一輪情感的洶涌澎湃;尾聲則具有補充情緒的作用,使聽者徜徉其中,流連忘返。鋼伴甚至有詮釋歌詞的效果,在塑造音樂形象上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拋開聲樂部分甚至都可以成為獨立的鋼琴小品。這種創(chuàng)新的手法影響了日后浪漫派作曲家在鋼琴伴奏方面的寫作。單從鋼琴演奏的層面來說,一個演奏者要彈好舒伯特藝術歌曲的伴奏,首先要對他的歌曲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理解詩意,爭取最快的將自己融入到歌曲表達的情緒和意境中去;其次,還必須提高技術技巧,全面掌握鋼琴彈奏的表情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舒伯特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要求,以精致而完美的展現(xiàn)其藝術歌曲的意境和風格;最重要的是鋼琴伴奏與歌唱聲部的和諧,只有達到這個要求,才能使藝術歌曲的思想情感與藝術技巧達到完美的統(tǒng)一,聲樂作品才能發(fā)出真正耀眼的藝術光彩。
本文作者:聶瓊娟工作單位:湖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