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運用論文
時間:2022-09-10 01:42:00
導語: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運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技術也越來越接近現(xiàn)代信息技術。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已越來越多地走進小學語文課堂。多媒體計算機集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功能于一體,表達的信息量大,具有圖、文、音、像并茂的優(yōu)點。在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融光、色、聲、形為一體,能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官活動,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訓練,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下面,我就在實踐工作中怎樣借助多媒體提高教學效果淺談幾點體會。
一、借助多媒體,激發(fā)學習興趣。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它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是智能和心理發(fā)展的催化劑。學生一旦對學習發(fā)生強烈的興趣,就會激發(fā)其內(nèi)在的學習愿望和學習動機,就會聚精會神,努力追源,并感到樂在其中。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把靜、動、畫結合起來,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使靜態(tài)的知識動態(tài)化,直觀生動,對學生的認識具有“催化”作用,有效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例如在教學《驕傲的孔雀》這一課時,上課伊始我就說:“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看一部小小的動畫片,不過你們要好好思考,這個動畫片講的是什么故事?”一邊說一邊操作鼠標,與計算機連接的大屏幕出現(xiàn)了一只美麗的孔雀,它昂著頭,挺著胸,拖著美麗的長尾巴,正沿著湖邊散步。學生一下子就被屏幕上有趣的畫面吸引住了,接著屏幕上有序地演示孔雀遇到花喜鵲時驕傲的樣子,和自己的影子比美,后來掉到湖里的狼狽樣子。學生邊聽邊看,借助多媒體,把靜態(tài)的文字記述的故事轉化成新穎生動的視聽形象展示出來,學生既好奇又興奮,人人開動腦筋。他們不僅按畫面內(nèi)容生動有趣地描述了故事的內(nèi)容,還把自己融入到畫面中,如同身臨其境,說出了孔雀聽了花喜鵲的話會怎么想,怎么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利用多媒體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nèi)耐度雽W習,并以學習為樂,無疑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借助多媒體,突破重點、難點。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而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直觀性,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會對直觀、形象、色彩鮮艷的事物感興趣。而多媒體是一種高度視覺化的信息傳遞工具,它圖像逼真,色彩鮮艷,具有動畫功能,還能化靜為動,化虛為實,能以其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的優(yōu)點,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從而解決課文中的重點、難點。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中區(qū)別“迎”和“追”有什么不同時,比較抽象,中下層生難于接受,于是我操作鼠標,微機演示一群小蝌蚪和鯉魚從兩地(相反的方向)出發(fā),小蝌蚪見到鯉魚之后面對著鯉魚游過去的畫面,再操作鼠標,畫面?zhèn)冗叧霈F(xiàn)一句話——這就叫“迎”。接著我用微機演示烏龜和小蝌蚪從同一方向出發(fā)(烏龜先出發(fā),小蝌蚪后出發(fā)),一會兒,小蝌蚪從烏龜后面快速趕上去的畫面,再操作鼠標,畫面?zhèn)冗叧霈F(xiàn)一句話——這就叫“追”。難點在動態(tài)、直觀的演示中得以解決,它比老師的任何解釋都具有說服力,增強了感官上的刺激。演示一結束,學生很快就說出了“迎”是面對面地走上去的意思,而“追”是從后面快速地趕上去的意思。這樣,教師無需更多的語言,只要借助多媒體,便無聲地傳遞了教學信息,將不易理解的內(nèi)容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恰到好處地解決了課文中的重點、難點。
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來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當然不能以犧牲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來作為代價。在教學當中,我們還是應當強調“讀”的重要地位,讓學生多讀、會讀,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三、借助多媒體,豐富想象力。
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之一。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讀、說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但因為小學生涉世淺、見識少,效果不是太明顯。而多媒體教學則能以豐富的圖片、動畫和聲音為激趣點,來激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
在我們的教材中,編者選了不少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的范文。詳寫部分一般配有圖,而略寫部分一般沒有圖,即使有,也不盡人意。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通過電腦從網(wǎng)絡中得到圖像、動畫和視頻等多方位的信息用于課件制作,讓學生從生動有趣的畫面展開聯(lián)想,從而領悟并豐富他們的想象力。例如《黃山奇石》一課,作者詳寫了“仙桃石”、“猴子觀?!薄ⅰ跋扇酥嘎贰薄ⅰ敖痣u叫天都”這四塊奇石,并配有相應的圖,學生圖文對照一下子說出了各種石頭的樣子。而課文最后一段列舉了“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石頭,作者不但沒有寫出它們的樣子,連相應的插圖也沒有,讓學生憑空說出它們的樣子來比較困難,教師也不好引導。上課前,我通過網(wǎng)絡找到了相應的圖,上課時將畫面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看著畫面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說說這些石頭是什么樣子的。由于直觀、形象,學生描述起來異常生動。如一學生說:“每天早晨,有一位披著長發(fā),穿著綠裙子的仙女坐在溪邊的石凳上彈琴,不時傳出悅耳的琴聲,引來了各種各樣的鳥兒。這就是‘仙女彈琴’”。
四、借助多媒體,擴寬學生的視野。
擴寬學生的知識領域,使他們的知識面越來越開闊,需要以占有廣泛的信息為基礎,沒有充足的信息則難于實現(xiàn)。知識經(jīng)濟社會的重要特征就是知識信息變化迅速,知識信息容量大。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打破教科書的滯后性,利用網(wǎng)絡收集大量的信息資料,借助多媒體對這些信息資料中的圖片等加以適當?shù)奶幚砘蛑瞥蓜赢?,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結合教學內(nèi)容形象、通俗地向學生介紹,使教學內(nèi)容更豐富,從而擴寬學生的知識面。例如在教學第四冊《識字學詞學句(一)》這一課時,課文只列舉了8個優(yōu)美的風景區(qū)和名勝古跡,而中國的風景區(qū)和名勝古跡還有很多,教師可借助網(wǎng)絡,查詢有關資料,收集有關的圖片和文字形象地向學生介紹。這樣,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讓學生在短時間之內(nèi)接觸到大量的信息,利于積累。
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越來越深入課堂,教師和學生都深切感受到了運用這種教學手段所帶來的變化。作為教師,我們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掌握先進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使之適應教育并促進教育教學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