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探析
時間:2022-03-20 08:45:24
導語: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探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除了能夠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之外,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趣,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我國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認知世界各國的不同文化。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有利于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诖?,文章談談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如何對閱讀教學進行優(yōu)化,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入的背景下,語文教學方式也需要進行相應的優(yōu)化。就閱讀教學而言,其屬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除了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之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因此,怎樣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優(yōu)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成了教師需要深入探究的一個問題。
一、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性
初中時期是學生形成知識構架的關鍵階段。對此,教師需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確保學生在接受教育時能夠實現(xiàn)能力的最大化提升,并通過學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與技巧等。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教師需要采取以文章閱讀為主的方式,讓學生朗讀與理解文章,分析文章蘊藏的內(nèi)在品質,并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確保學生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積極地學習知識、分析文章及討論文章,培養(yǎng)學生閱讀、學習、認知及創(chuàng)造能力等,并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因此,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優(yōu)化十分重要。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途徑探索
(一)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課前預習是一種實效性強且科學合理的學習方式。但在實際學習中,部分學生并未掌握課前預習的正確流程,找不到具體的內(nèi)容和目標,進而無法找到預習的重點,同時,教師也難以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如果學生在對新課程進行學習前,沒有進行正確的預習,那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學習沒有方向的情況,進而不利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1]。所以,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引導學生在學習新課程前開展預習。例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即“在預習完這篇課文后,列出濟南的冬天存在哪些特點?將濟南的冬天和本地的冬天進行對比,分析存在的差別?”利用上述具有開放性特點的預習任務,能夠調動學生的想象力,進而得到不同的答案,并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積極闡述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就能認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自覺地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若遇到自己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應及時標記出來,以便在課堂閱讀學習中向教師請教,或是與同學進行交流,進而體現(xiàn)出預習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二)優(yōu)化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只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而不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的參與意識不強、閱讀興趣不高[2]。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需對自身教育觀念進行優(yōu)化,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并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進而促進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與情緒,對教學策略予以適當?shù)恼{整,以便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得到提升,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例如,在教學《三峽》這篇課文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預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給出的相關注釋,自主對課文段落進行翻譯。教師再結合學生的閱讀情況,適當?shù)剡M行指導,協(xié)助學生理解重難點詞語與句子,進而促進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其次,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對課文大意、詞語含義及句式特點進行分析,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語文水平。例如,在教學《論語十則》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說、知”等字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三)積極開展合作競爭學習模式?,F(xiàn)階段,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只重視閱讀成績與閱讀教學方法,而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3]。同時,傳統(tǒng)“填鴨式”與“一言堂”的教學方式難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生的學習需求不相符。所以,教師需要對閱讀教學方式進行適當?shù)膬?yōu)化。合作學習是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除了有利于學生團隊協(xié)作意識的提升之外,還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學生相互之間溝通起來容易產(chǎn)生共鳴,將合作學習應用于語文閱讀教學中,能夠提升學生的歸屬感,進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例如,在教學《論語十則》這篇課文時,教師可先讓學生進行自由分組,再結合各組情況來分配剩下的學生。待分組結束后,教師須引導各小組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內(nèi)容,然后分小組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朗讀,并通過肢體語言將某段話代表的含義表演出來。如課文中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小組可選一名學生朗讀,兩名學生相互擁抱,進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含義。當然,部分小組在表達方面可能會出現(xiàn)不全面的情況,教師可讓其他小組進行補充,或是詢問其他小組是否有不同形式的表演方式,以此讓各小組相互競爭,構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喜歡閱讀、愛上閱讀。(四)讀寫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語文屬于綜合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重視對學生寫作、語言表達及閱讀理解等能力的培養(yǎng)。對此,教師可以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具體而言,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結合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情況,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主要方式有續(xù)寫與仿寫等,讓學生根據(jù)自身想象力自由發(fā)揮。例如,在教學完《背影》《我的父親》等以父愛為主題的課文之后,教師可讓學生圍繞“父親”來創(chuàng)作一篇小作文,利用學生學完課文尚處在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中的機會,引導學生將這種情感聯(lián)想到自己身上,進而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并激發(fā)其創(chuàng)作思維。閱讀結合寫作訓練的方式,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獲得全面提升。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需運用正確的教學方式,制定科學的閱讀學習目標,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真正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龍.新課改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方法初探[J].新課程(中),2017(03):154.
[2]黃桂輝.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新課程,2018(08):7.
[3]王金花.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優(yōu)化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09):148.
作者:張效和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八里灣鄉(xiāng)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