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必需的化學元素范文

時間:2023-06-13 17:14: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體必需的化學元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化學元素是構成生物體的最小單位,在生物體元素組成中最基本元素是C,其原因是C是構成一切有機化合物的中心,并不是由于在生物體內含量較多。

(1)基本元素:C、H、O、N;(2)主要元素:C、H、O、N、P、S,此六種元素在生物體內含量達95%以上;(3)大量元素:指生物體內含量超過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有C、H、O、N、P、S、K、Ca、Mg等;(4)微量元素:指生物體內含量少,但作用重要的元素,這是判斷是否是微量元素的標準,具體元素有Fe、Zn、Mo、Cu、Mn、B、Ni、Cl等。

能力提升:(1)基本元素與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二者的區(qū)別。基本元素是指構成任何生物體都必須的元素,包括結構最簡單的朊病毒也不例外,也包含C、H、O、N四種元素;主要元素則是指細胞中作用重要而相對含量又較高的元素,如C、H、O、N、P、S等,它們大約占細胞總量的97%,所以主要元素中包含了基本元素,但二者又不完全等同;細胞的化學元素中又以O含量最多。

(2)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區(qū)別是以各種元素在生物體內的含量而定的。含量占生物體總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就稱為大量元素,以下的就稱為微量元素。

典例1.下列哪一實例能說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是( )。

A.Mg是葉綠素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

B.油菜缺少B時只開花不結果

C.哺乳動物血液中Ca2+鹽含量太低會抽搐

D.人體內Mn的含量過高會導致運動失調

點撥:本題考查微量元素的定義。題中提到微量元素只有“B”、“Mn”符合,而D項不能說明該微量元素是否為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

答案:B

總結:對生物體內的元素種類及構成,不僅考慮其在生物體內的含量,而且還要考慮其在生物體內的作用。稱之為微量元素的標準是在生物體內含量少,但作用重要的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按照該元素在生物體內的含量來確定的。主要元素、基本元素等是按照該元素對生物體的作用區(qū)分的。自然界組成元素與生物體組成元素的關系可以用右圖表示。

考點二:細胞中的元素及其重要作用

(一)組成化合物

(二)影響生命活動

①Ca2+可調節(jié)肌肉收縮和血液凝固,血鈣過高會造成肌無力,血鈣過低會引起抽搐。

②K+可維持人體細胞內液的滲透壓、心肌舒張和保持心肌正常的興奮性。K在植物體內可促進光合作用中糖類的合成和運輸。

③B+可促進植物花粉的萌發(fā)和花粉管的伸長,植物缺少B會造成“花而不實”。

④K+在動物細胞中多分布在細胞質里,對神經的興奮傳導和肌肉收縮有重要作用。在植物中以無機鹽溶液的離子狀態(tài)存在,與光合作用過程中糖類的運輸有關。Mg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一切綠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

⑤Zn2+有助于人體細胞的分裂,促進生長發(fā)育、大腦發(fā)育和性成熟。

典例2.下列對化學元素硼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硼屬于微量元素B.柱頭和花柱中積累大量硼時,有利于受精作用

C.缺硼時花粉發(fā)育不良,花藥和花絲萎縮D.能夠促進雄蕊的萌發(fā)

點撥:化學元素硼(B)是生物生長所必需的,但需要量卻很少,是維持生物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硼對生命活動的影響:能夠促進花粉的萌發(fā)和花粉管的伸長,當柱頭和花柱積累了大量硼時,有利于受精作用的順利進行。在缺少硼時,花藥和花絲萎縮,花粉發(fā)育不良。如油菜缺硼時,會出現(xiàn)“花而不實”現(xiàn)象。雄蕊的萌發(fā)和花粉的萌發(fā)是兩個概念,不能混淆。

篇2

一、人體健康與化學元素的關系

人體中含有大量的化學元素。在這些元素中,除碳、氫、氧、氮能形成各種體內的有機物質以外,其他元素都各以一定的化學形態(tài)和結構形成各種生物配合體、功能蛋白質、酶等存在于人體組織中,或作為組成人體結構的材料。或作為血氧運輸?shù)妮d體、或作為酶的激活劑、或作為體液中電解質平衡的調節(jié)劑,或作為人體細胞間的信息傳遞的通訊員,這些元素協(xié)同作用,共同完成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

但是,由于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并沒有形成對現(xiàn)代社會環(huán)境中,無論在數(shù)量、還是在質量方面的巨大變化的元素的生態(tài)適應機制,環(huán)境中有些元素對于人體是必需的,有些是非必需的,不是可有可無的。而人體中任何一種化學元素超過一定的標準都會成為對人體的有害元素。例如,鐵是人體必需的元素,具有造血、組成血紅蛋白、傳遞電子和氧,維持器官功能的作用,但人體攝人過量的鐵,就會損傷胰腺和性腺,甚至引起心衰、糖尿病和肝硬化。氟也是人體的必需元素,氟對防齲齒、促進牙的生長有積極作用,氟還參與人體內各種氧化還原反應和鈣、磷代謝。但是,過量的氟會引起氟斑牙、氟骨癥和骨質增生。其他很多元素也如此。

現(xiàn)代人與古代人人體中的微量元素的變化是由環(huán)境污染而造成的。隨著人類新技術的發(fā)展和對地球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現(xiàn)代環(huán)境中的很多元素大大超過了古代環(huán)境。因此,現(xiàn)代人人體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也大大超過了古代人.

現(xiàn)代人體內大多數(shù)元素的含量高于古代人,而其中許多元素對人體的健康構成危害。它們在人體中有隱性,當高于某一閾值時,人體便發(fā)生中毒,甚至死亡。例如,銅的過量攝人曾導致了轟動世界的日本富山痛痛病,患者長期食用含銅量很高的米,全身自然骨折達72處之多,呼天叫地,痛不欲生。鉛也是一個潛在的危害,目前它的主要來源是汽油中的防爆劑——四乙基鉛。在汽油時代開始以前,古代羅馬人已經開始大量使用鉛了。古羅馬人用鉛制成貯存糖漿和果酒的容器,貴族婦女癡醉于鉛做的化妝品。有的歷史學家認為,鉛中毒引起的死胎、自然流產和不孕癥是羅馬帝國上層階級出生率低,從而導致古羅馬最終衰亡的原因。隨著鉛的開采和汽油的使用,環(huán)境中的鉛越來越多。鉛中毒引起人體壽命縮短,情緒低沉、疲倦、貧血,甚至影響兒童的智力。二、人體對污染物的富集

人類利用自己的智能得到的物質越多,“潘多拉魔盒”效應也越明顯。據(jù)統(tǒng)計,已有96000種化學品進入了人類環(huán)境。這些化學品在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環(huán)境問題。100年前,“滴滴涕”的發(fā)明者(瑞士人綴勒)由于發(fā)明了“滴滴涕”而獲得諾貝爾獎,而現(xiàn)在許多國家因其對環(huán)境和人體造成危害,已將“滴滴涕”列為禁用品。

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人體對環(huán)境中某些元素具有驚人的富集效應。美國的科學家在長島河口區(qū)做過這樣的實驗,大氣中“滴滴涕”濃度很低,但經過食物鏈放大,進入人體的“滴滴涕”濃度可達大氣“滴滴涕”濃度的1000萬倍以上:大氣“滴滴涕”(富集1.3萬倍)浮游生物(富集14.3萬倍)小魚(富集57.2萬倍)大魚(富集85.8萬倍)水鳥(富集1000萬倍)人體。

現(xiàn)代科學證明,人體對有毒物質的富集放大是驚人的。世界上有名的公害事件,包括日本水侯縣受汞毒害的水俟病,富山縣的痛痛病及農藥的污染,研究表明,工業(yè)廠礦的廢水、廢氣、廢渣排放到環(huán)境中造成環(huán)境鎘污染,從而使當?shù)鼐用穹N植的水稻等農作物含鎘量超標,居民長期食用被鎘污染的糧食、蔬菜等,導致體內鎘負荷逐漸增高,鎘在體內的生物半衰期長達10-30年,為已知的最易在體內蓄積的有毒物質。鎘的不斷累積,可使接觸者產生各種病變。急性或長期吸入含鎘煙塵可引起肺部炎癥、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纖維化乃至肺癌。長期、低劑量接觸鎘污染主要產生的腎臟病變,表現(xiàn)為腎小管吸收功能降低,尿中低分子蛋白含量增高。鎘中毒時,腎臟對鈣、磷的吸收率下降,對維生素D的代謝異常,長此以往,可導致鎘接觸者的骨質疏松或骨質軟化。鎘還可引起肺、前列腺和的腫瘤。都是由于食物鏈和生物富集放大的結果。著名物理學家牛頓在1692年由于患嚴重的失眠、消化不良、健忘、憂慮及妄想等癥狀而與世長辭。100多年后,人們分析了這位大物理學家的頭發(fā)樣品,發(fā)現(xiàn)牛頓死于鉛、砷、鎘中毒。這些元素都是牛頓用金屬做煉丹實驗時,從“潘多拉魔盒”中跑出來的。牛頓當年萬萬不會想到,自己的身體吸收了他的煉丹元素,并因此而喪生。

三、環(huán)境污染物進入人體的途徑及危害

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的環(huán)境污染物主要來自工業(y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廢水、廢氣、廢渣,包括城市垃圾等。環(huán)境污染物影響人體健康的特點,一是影響范圍大,因為所有的污染物都會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而流動,并且對所有的接觸者都有影響;二是作用時間長,因為許多有毒物質在環(huán)境中及人體內的降解較慢。

環(huán)境污染物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也可經皮膚和其他途徑進入。氣態(tài)污染物一般是經過呼吸道進入人體的。由于呼吸道各個部位的結構不同,對污染物的吸收速率也不同。人體肺泡面積達90平方米,毒物由肺部吸收速度極快,僅次于靜脈注射。進入肺泡的污染物直徑一般不超過3μm,而直徑大于10μm的顆粒物質,大部分被粘附在呼吸道、氣管和支氣管粘膜上。水溶性較大的氣態(tài)物質,如氯氣、二氧化硫,往往被上呼吸道粘膜溶解而刺激上呼吸道,極少進入肺泡;而水溶性較小的氣態(tài)毒物(如二氧化氮等),大部分能到達肺泡。污染物進入人體后,由血液輸送到人體各組織。不同的有毒物質在人體各組織的分布狀況不同。一般來說,重金屬往往分布在人體的骨骼內,而“滴滴涕”等有機農藥則往往分布在脂肪組織內。毒物長期隱藏在組織內,并能在組織內富集,造成機體的潛在危險。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強、相對分子質量極小的污染物可以原報排出體外,絕大部分都要經過某些酶的代謝或轉化,從而改變其毒性,增強其水溶性而易于排泄。人體的肝、腎、胃腸等器官對污染物都有一定的生物轉化作用。其中以肝臟最為重要。污染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可分為兩步,第一步是氧化還原和水解,這一代謝過程主要與混合功能氧化酶系有關;第二步是結合反應,一般經過一步或兩步反應,原屬活性的有毒物質就可能轉化為惰性物質而起解毒作用。但也有增大活性的現(xiàn)象,如農藥1605在體內氧化為1600,其毒性更大。

各種污染物在體內經生物轉化后,經腎、消化管和呼吸道排出體外,少量經汗液、乳汁、唾液等各種分泌液排出,也有的通過皮膚的新陳代謝到達毛發(fā)而離開機體。

人體除了通過上述蓄積、代謝和排泄三種方式來改變污染物的毒性外,機體還有一系列的適應和耐受機制,但機體的耐受是很有限的,超過一定的限度,人體就會出現(xiàn)中毒癥狀,甚至死亡。影響環(huán)境污染物對人體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劑量、作用時間、反應條件和個體敏感性等??偟膩碚f,不同的污染物對機體危害的臨界濃度和臨界時間都是不同的,只有當環(huán)境污染物在體內蓄積達到中毒閾值時,才會發(fā)生危害。

環(huán)境污染對人體健康往往造成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遠期危害。當污染物在短期內大量侵入人體,常會造成急性危害。歷史上的公害事件,都是急性危害的例子。當污染物長期以低濃度持續(xù)不斷地進入人體,則會產生慢性危害和遠期危害。例如,大氣低濃度污染引起的慢性鼻炎、慢性咽炎,以及低劑量重金屬鉛引起的貧血、末梢神經炎、神經麻痹、幼兒腦受危害而引起學習和注意力渙散等智力障礙等。環(huán)境污染物對人體的遠期危害主要是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資料表明,人類癌癥由病毒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超過5%,由放射性物理因素引起的也在5%以下,由化學物質引起的約占90%。而致癌的化學物質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環(huán)境污染物。例如,砷化物、石棉纖維、煤煙中的苯類、二氧化硫、農藥等。如位于包鋼北部偏西約20公里的沙德格蘇木,許多牧民都患有腰背部及四肢關節(jié)疼痛,部分人出現(xiàn)骨骼變形,據(jù)包頭醫(yī)學院在該地區(qū)的調查,兒童牙齒斑釉率為97.63%,成人為89.57%,嚴重的氟污染不僅損害了沙德格百姓的健康,而且給當?shù)氐男竽翗I(yè)帶來危機。20世紀70年代末,一個大隊有萬余頭羊,后來只活了不過4000頭,牧民們生活極端困苦,紛紛灑淚離鄉(xiāng),逃荒到達茂旗等地。對此,國家環(huán)??偩趾苤匾?,指派太原環(huán)境醫(yī)學研究所去調查核實,結果情況基本屬實。

篇3

1.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

例1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在C、N、H、O、Ca、Zn等元素中,屬于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

,若要補充含該元素的藥劑,一定要遵照醫(yī)囑,不能少服也不能多服,其原因是 。缺鈣會引起佝僂病,下列物質可用于人體補鈣的是。

A.CaOB.Ca(OH)2C.CaCO3

解析: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鐵、鋅、硒、碘、氟等;補充這些元素應該適量,因為攝入不足或攝入過量均不利于人體健康;CaO能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的Ca(OH)2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可用于補鈣的是CaCO3。

答案:Zn,攝入不足或攝入過量均不利于人體健康,C。

2.營養(yǎng)素與人體健康

例2為了確保人體健康,需要吃些粗糧。玉米是營養(yǎng)成分豐富的優(yōu)質粗糧,玉米中的主要成分見下表。

(1)上表中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素有類。

(2)玉米初加工可得到淀粉,淀粉屬于(填序號,下同)。

①無機物 ②糖類 ③有機合成材料 ④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人體所需的六大營養(yǎng)素是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在玉米的主要成分中,閱讀表格可知,含有蛋白質、油脂、糖類、水和維生素B族5類;糖類包含淀粉、纖維素和葡萄糖,所以淀粉屬于糖類,而且是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1)5;(2)②④。

3.食品安全與人體健康

例3《食品安全法》從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某些奶粉中因為含有大量的三聚氰胺,對嬰幼兒身體造成極大傷害,國家已明令禁止生產和銷售。下列關于三聚氰胺(化學式為C3H6N6)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三聚氰胺中含有氮分子

B.三聚氰胺中C、H、N三元素質量比為1∶2∶2

C.三聚氰胺由3個C原子、6個N原子、6個H原子構成

D.三聚氰胺由C、N、H三種元素組成

解析: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氮原子,不可能含有氮分子;三聚氰胺中C、H、N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1∶2∶2,質量比為6∶1∶14。

答案:D。

二、化學與能源

1.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

例4電能是人們生產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量,在①水力發(fā)電 ②風力發(fā)電③燃煤發(fā)電④太陽能電池⑤垃圾焚燒發(fā)電等5種獲得電能的方式中,由化學能轉變得到的是 和 (填序號)。

解析:由化學能轉變得到電能,一定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在5種獲得電能的方式中,只有燃煤發(fā)電、垃圾焚燒發(fā)電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化學變化,是由化學能轉變得到電能的。

答案:③,⑤。

2.化學反應與能源

例5“嫦娥一號”衛(wèi)星使用的燃料是液氫,助燃劑是液氧。氧氣從淡藍色液體變成無色氣體發(fā)生了變化,氫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液態(tài)氫作燃料除燃燒時產生較大的推動力外,另一個優(yōu)點是

。對于目前全世界出現(xiàn)的能源危機,以及燃燒對環(huán)境的影響,我們應該合理開發(fā)利用的新能源有(至少填兩種)。

解析:氧氣從淡藍色液體變成無色氣體,并沒有生成新物質,是物理變化;氫氣作為燃料不僅能夠產生大量的熱,而且由于生成物是水,所以對環(huán)境無污染;應該合理開發(fā)的新能源有太陽能、風能等。

答案:物理,2H2+O2 2H2O,無污染,太陽能、風能等。

三、化學與環(huán)境

1.pH與酸雨

例6某環(huán)保監(jiān)測站取剛降下的雨水,每隔一段時間測定其pH,數(shù)據(jù)如下表,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雨水酸性逐漸減弱

B.雨水的酸性一段時間后趨于穩(wěn)定

C.酸雨會腐蝕機械設備和建筑物

D.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

解析:0~2分鐘時,pH由4.8減至4.5,2~5分鐘時,pH維持在4.5不變。pH越小,酸性越強,所以0~2分鐘時雨水酸性逐漸增強;2分鐘后,雨水的酸性趨于穩(wěn)定;酸雨主要由硫和氮的氧化物引起,會腐蝕機械設備和建筑物等。

答案:A。

2.化學知識與水污染

例7水是生命之源,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是每個公民和全社會的責任。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水資源污染的是()。

①在農業(yè)生產中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②工業(yè)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達標后再排放③不用含磷洗衣粉④將海水淡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保護水資源,人人有責?!皩⒑K睂儆谒睦?與防止水污染沒有關系。

答案:C。

3.化學知識與溫室效應

例8溫室效應被列為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二氧化碳是大氣中的主要溫室氣體。為了減緩二氧化碳使全球變暖的趨勢,有科學家設想,將排放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壓縮使其液化,然后將其壓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學家擔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會增加,可能會殺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會溶解掉部分海床,從而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1)為減少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的排放,我們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兩種即可)。

(2)二氧化碳氣體轉變?yōu)橐后w時將會能量(填“釋放”或“消耗”)。

(3)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4)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狀況下的水中的溶解度,理由是 。

解析:通過開發(fā)新能源或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措施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氣體液化時放熱;二氧化碳會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增加了海水的酸性;氣體的溶解度隨壓強的增大、溫度的降低而增大,而深海中與通常狀況相比,壓強大、溫度低,所以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會變大。

答案:(1)開發(fā)新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2)釋放。

篇4

【關鍵詞】初中化學 興趣培養(yǎng) 化學實驗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41

初中化學是學生首次接觸化學這門古老課程的重要途徑,初中化學包含的基本化學知識概念對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化學這一門課程有著很大的啟示作用,如果初中化學教師能夠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對于學生以后高中、大學的化學學習是極其有幫助的。因此,初中化學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來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水平。

一、理論聯(lián)系生活實際

化學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它包含的概念比較多,學生接觸后容易因為不熟悉而產生抗拒心理,但是初中化學對于高中化學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為了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初中化學這門課程,初中化學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眾所周知,化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因此,初中化學教師需要將化學理論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以期達到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目的。 理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需要初中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課本中的化學基礎知識概念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進行講解,這種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善于聯(lián)系生活實際,最終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

例如,初中化學教師在講解《化學與生活》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采用設置問題的方式引入課題,吸引學生的興趣,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到化學元素與人體這部分內容時,初中化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思考或者小組討論我們人類身體中究竟含有哪些化學元素?而這些化學元素在我們的身體中又起著怎么樣的作用呢? 在聽取了學生的回答后,教師需要循序漸進的將化學元素在人體中的作用加以分析。例如鈣是人們骨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量的鈣是在人們的骨頭和牙齒中的,如果人體中鈣這種元素過多的話,人們就容易產生結石,并且容易骨骼變粗。如果含鈣量較少的話,青少年容易患佝僂病,并且容易發(fā)育不良,因此初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這個階段補足鈣的吸收。通過這種緊密結合生活實際的教學方式進行化學講解,學生容易對化學這門課程產生興趣,繼而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去,從而專心的學習化學。

理論聯(lián)系實際來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還需要教師鼓勵學生善于觀察。學生容易對自己生活中的周圍的事物產生興趣,而化學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一門學科,例如在學習有關水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水的各種形態(tài),水可能是液體,也可能是固體,還可能是氣體。學生觀察到水的這些形態(tài)時,會對其化學元素的構成產生興趣,教師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授課,效率就會得到提高。因此,理論聯(lián)系實際,還需要初中化學教師通過鼓勵學生觀察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關注化學實驗的作用

初中化學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除了要求教師注重理論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外,還需要教師關注化學實驗的作用。初中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驗并重的學科,實驗是化學進步的重要條件,化學實驗的教學有助于促進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提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初中化學這門課程的特殊性與重要性。關注化學實驗,也就是要求初中化學教師要注重實驗教學。初中化學有許多的實驗課題,這些實驗具有相當大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對于化學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化學的實驗教學。

例如在講解有關燃燒的化學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在實驗前,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操作的講解,在學生了解了實驗步驟后,再讓學生進行小組的化學實驗。燃燒本身需要可燃物、溫度、氧氣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燃燒所需要的條件,初中化學教師在將學生分為小組后,可以讓不同的小組進行對比實驗。讓一個小組用石頭放在酒精燈上燒,一組用小木條,最后發(fā)現(xiàn)小木條燃燒,石頭無法燃燒,這證明了達成燃燒這一結果需要可燃物;以此類推,初中化學教師可讓兩組學生分別用浸水的紙條和干燥的紙條放在酒精燈上燃燒,以此證明燃燒需要溫度這一條件;最后,教師可以點燃兩盞酒精燈,一盞酒精燈處于密閉的條件,一盞在空氣中,以此證明了燃燒需要氧氣。

通過這種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的化學實驗的教學,學生對于燃燒所必需的三個條件會印象深刻并且理解會更為透徹,化學實驗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對于初中化學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也是非常有益的。

三、教師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

初中化學教師除了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化學實驗教學的作用來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之外,還可以通過加強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這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初中化學本身包含的內容較多,學生學習起來容易產生困難,從而學習興趣減弱,為了減少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初中化學教師需要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所謂專業(yè)素養(yǎng)既包括了教師本身教學所需要的化學專業(yè)知識,也包括了初中化學教師教學所需要的教師技能,如自如的談吐、良好的教學姿態(tài)、本身所具有的優(yōu)秀的人格魅力等等,對于這些職業(yè)素養(yǎng),教師需要通過不斷充電學習的方式來給予加強。例如,如果初中化學教師講課把握不住重點,學生聽起來就容易有一種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模糊感覺,因為聽不懂而放棄這節(jié)課的學習,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教師需要鍛煉自身講課的技巧,善于抓住重點,授課時要條理分明,幫助學生更好地產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篇5

【關鍵詞】 大麥草;微量元素;火焰原子吸收法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Trifling Elements in Barley Plants

HUI Qiu-sha,LI Tian-lei.

【Abstract】 Objective The nutrition of barley plants at the vigorous tillering stage were analyzed.The paper analysis of some elements such as Fe,K,Cu,Mg,Ca,Mn,Zn,Se in Barley plants method of atomspectrum determine analysis.Results The Barley Plants are full of micro elements which human body need.Conclusion

It provides new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and general application of Barley Plants by this experiment.

【Key words】Barley Plants; Micro element; Atom spectrum method

作者單位:250014濟南,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大麥草(Barley Plants)即大麥青苗,《本草綱目》中記載:麥苗,辛、寒、無毒,搗爛絞汁,飲之,消酒毒暴熱,酒疸黃目;煮汁濾服,解蠱毒;藏器,除煩悶,解時疾狂熱,退胸隔熱,利小腸;做食,甚益顏色。近代的研究表明,麥苗中含有大量對生命肌體活動有益的營養(yǎng)物質,經常食用麥苗制品可增強人體免疫能力,防病抗病,抗衰老[1]。本實驗從微量元素的角度進一步探索了大麥草營養(yǎng)保健的化學元素基礎并為大麥草營養(yǎng)保健品的深度研究和綜合利用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jù),并從微量元素營養(yǎng)學的角度探討八種微量元素對人體的營養(yǎng)作用進一步證明大麥草是非常合適的功能保健食品。

1 實驗材料

1.1 儀器設備 WFX-1D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400型電沙浴;FA1104型電子分析天平;SX4-10型馬弗爐;電爐;研缽。

1.2 材料及試劑 硝酸、高氯酸為優(yōu)級純;Fe、K、Cu、Mg、Ca、Mn、Zn、Se標準溶液為光譜純基準試劑;大麥草壓片(系華堂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出品委托黑龍江地王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加工)。

2 樣品前處理

2.1 樣品處理 將廠家提供的大麥草壓片取適量 在研缽中研成細粉,備用。

2.2 消化

2.2.1 干法 精密稱取處理好的大麥草細粉0.1948 g,分別放入坩堝中在通風櫥內置電爐上炭化,再置于馬弗爐中500℃高溫灰化,用0.4%稀硝酸定容10 ml。

2.2.2 濕法 精密稱取處理好的大麥草細粉0.2585 g,放入錐形瓶中,加入少量混酸(硝酸:高氯酸=10:0.3),置電沙浴上消化,用去離子水定容至10 ml。

2.2.3 空白實驗 與上述各步完全相同,干法、濕法分別做平行空白實驗。

3 含量測定

3.1 設備條件,見表1。

表1

各微量元素的測定條件

微量元素波長(nm)燈電流(mA)狹縫(nm)

Fe248.320.2

K766.520.2

Cu324.720.2

Mg285.220.2

Ca422.720.2

Mn279.520.2

Zn213.920.2

Se532.320.2

3.2 制備標準曲線

3.2.1 鐵標準曲線的測定,見表2。

表2

鐵標準曲線的測定數(shù)據(jù)

實驗編號C(mg/L)A(吸光度)

100

20.50.059

31.00.116

42.00.224

鐵的標準曲線

3.2.2 鉀標準曲線的測定,見表3。

表3

鉀標準曲線的測定數(shù)據(jù)

實驗編號C(mg/L)A(吸光度)

100

21.00.088

32.00.171

43.00.340

鉀的標準曲線

3.2.3 銅標準曲線的測定,見表4。

表4

銅標準曲線的測定數(shù)據(jù)

實驗編號C(mg/L)A(吸光度)

100

20.50.057

31.00.114

42.00.220

銅的標準曲線及線性方程

3.2.4 鎂標準曲線的測定,見表5。

表5

鎂標準曲線的測定數(shù)據(jù)

實驗編號C(mg/L)A(吸光度)

100

20.50.067

31.00.133

42.00.253

鎂的標準曲線及線性方程

3.2.5 鈣標準曲線的測定,見表6。

表6

鈣標準曲線的測定數(shù)據(jù)

實驗編號C(mg/L)A(吸光度)

100

2100.051

3200.099

4400.191

鈣的標準曲線及線性方程

3.2.6 錳標準曲線的測定,見表7。

表7

錳標準曲線的測定數(shù)據(jù)

實驗編號C(mg/L)A(吸光度)

100

20.50.025

31.00.055

42.00.110

錳的標準曲線及線性方程

3.2.7 鋅標準曲線的測定,見表8。

表8

鋅標準曲線的測定數(shù)據(jù)

實驗編號C(mg/L)A(吸光度)

100

20.10.063

30.30.181

40.50.272

鋅的標準曲線及線性方程

3.2.8 硒標準曲線的測定,見表9。

表9

硒標準曲線的測定數(shù)據(jù)

實驗編號C(mg/L)A(吸光度)

1541.5

21083.9

320185.3

450496.0

5100962.1

硒的標準曲線及線性方程

3.3 樣品測定 Fe:按國標法GB/T5009.90-2003 食品中鐵的測定方法進行測定;K:按國標法 GB/T5009.91-2003食品中鉀的測定方法進行測定;Cu:按國標法 GB/T5009.90-2003食品中鉀的測定方法進行測定;Mg:按國標法GB/T5009.90-2003食品中鉀的測定方法進行測定;Ca:按國標法GB/T5009.92-2003食品中鉀的測定方法進行測定;Mn:按國標法GB/T5009.90-2003食品中鉀的測定方法進行測定;Zn:按國標法GB/T5009.14-2003食品中鉀的測定方法進行測定;Se:按國標法GB/T5009.93-2003食品中鉀的測定方法進行測定。

在3.1條件下測定吸收度,扣除空白植,由標準曲線法計算出每千克樣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mg/kg),見表10。

表10

大麥草微量元素的含量(mg/100 g)

微量元素含量(mg/100 g)

Fe2.922

K4975.340

Cu0.720

Mg584.650

Ca868.790

Mn0.518

Zn2.053

Se2.640

4 回收率的測定

為了驗證上述結果的可靠性,對以上8種元素進行回收實驗,測試數(shù)據(jù)見表11。

表11

八種微量元素含量回收率測定數(shù)據(jù)

元素回收率(%)

Fe94-103

K92-102

Cu95-102

Mg96-104

Ca93-102

Mn91-102

Zn95-101

Se96-104

通過回收率的測定說明實驗方法的穩(wěn)定性。

5 微量元素營養(yǎng)學分析

5.1 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微量元素多數(shù)是酶的活性中心或酶的激動劑,酶在體內具有獨特的催化作用,能加速體內的生化反應和促進體內的代謝。

運輸載體,人體99%的宏量元素通過微量元素運送到全身各個細胞。

激素的組成部分,例如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碘是甲狀腺激素的組分。

參與核酸代謝,如礬、錳、鉻、鐵、鈷、鎳、銅、鋅等微量元素都能影響核酸的合成和代謝。

5.2 微量元素的共同特點 含量低,生理功能大,具有雙側閾濃度的特點,即每種微量元素在人體內都一個安全和適宜的攝入范圍,只有在此范圍內,通過體內穩(wěn)態(tài)平衡的作用,使組織濃度和功能維持在最佳狀態(tài),一旦超過安全和適宜范圍,就具有潛在毒性,具有擴大功能的能力。

專一性和特效性,其在體內存在的化學形式有:金屬酶,金屬蛋白質,金屬激活酶,形成離子對或鹽的形式等。

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必須由外界獲得。

5.3 八種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和營養(yǎng)作用 鈣(Ca):鈣是人體必需的常量元素,約占人體總重量的1.5%~2%。鈣以羥基林灰石[3Ca3(PO4).Ca(OH)2]的形式構成骨骼和牙齒,它是血液凝結,心臟和肌肉的收縮和弛緩、神經興奮與傳遞,細胞膜通透性的維持,多種酶的激活及體內酸堿成平衡等不可缺少的物質。人體長期缺鈣就會導致骨骼、牙齒發(fā)育不良,血液不正常,甲狀腺機能減退,我國目前食物中鈣的攝取量普遍偏低,缺鈣已成為全球性危害人類健康的營養(yǎng)問題,不僅嬰幼兒明顯缺鈣,婦女與老人的缺鈣也是比較嚴重。

鐵(Fe):鐵是人體營養(yǎng)極為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成人含量約4.5 g,73%存在于血紅蛋白中,3.3%存在于肌紅蛋白中,鐵蛋白和血鐵黃素中貯存有6.3%,體內鐵都與蛋白質結合,無游離狀態(tài)。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是由一種叫卟啉的物質與鐵構成血紅素,血紅素再于珠蛋白結合成血紅蛋白,因此鐵是血紅蛋白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若某些原因使機體對鐵的需要量增加,而攝入量不足丟失過多,可以造成缺鐵,就會影響紅細胞內血紅蛋白的合成,從而引起缺鐵性的貧血。

鋅(Zn):鋅存在于人體所有組織中,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和營養(yǎng)作用,成人體內含鋅約1.4~2.3 g,主要分布在肝臟、肌肉、骨骼和皮膚中,通常皮膚、頭發(fā)指甲中的鋅水平可以反映營養(yǎng)狀況。在抗衰老及毛發(fā)美化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有人認為鋅低是免疫低下的表現(xiàn)。鋅是人體中很多金屬酶的組成成分或酶激活劑,在組織呼吸和物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鋅與DNA和RNA,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密切相關,能促進機體生長發(fā)育,并能加速創(chuàng)傷組織的愈合。鋅不但影響味覺和食欲,還 與性機能有關,鋅參與胰島素合成及功能,并影響促腎上腺及皮質激素,鋅還具有能使細胞膜或機體膜穩(wěn)定化的重要作用,鋅與心血管疾病和癌腫都有一定關系。

硒(Se):硒是目前研究最活躍的一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成人體內含硒14~21 mg,多分布于指甲、頭發(fā)、腎臟和肝臟[14-15]。硒和生物活性形式為含硒酶和蛋白(GPx等),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SOD)活性中心的必需成分,SOD可破壞機體正常代謝過程中形成的有害過氧化物,保護細胞膜,能清除體內自由基具有抗衰老的功能。硒能促進淋巴細胞產生抗體,提高肺泡中谷胱甘肽過氧物酶的活性,促進吞噬細胞功能,硒缺乏時體液免疫功能下降,降低細胞免疫功能和吞噬細胞殺菌功能,硒能使血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增強人體免疫系統(tǒng)功能。我國目前食物中硒供給量一般不足。

銅(Cu): 人體各器官均含有銅,以肝、腦、心、腎較多,肝是銅貯存的倉庫,可以調節(jié)血中銅量,成人體內含銅總量約為80 μg。銅是人體許多金屬酶的組成成分,它們都是氧化酶,在生物氧化過程和代謝過程中有重要作用。銅能促進鐵的吸收,缺銅時血紅蛋白合成減少,可以導致貧血。每日膳食中銅的安全和適宜攝入量對成人為2~3 mg,銅的攝入過多,也同樣會引起中毒,如肝豆狀核變性。

鉀(K):細胞內液中主要的陽離子,維持體內的水平衡,滲透壓及酸堿平衡。增強肌肉興奮性,維持心跳規(guī)律,參與蛋白質,糖類和熱能代謝。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主要是參與細胞膜靜息電位的形成,傳導神經沖動,維持細胞內滲透壓,維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參與細胞的能量代謝。

鎂(Mg):細胞內液中重要的陽離子,激活體內多種酶,維持核酸結構的穩(wěn)定性,抑制神經的興奮性,參與體內蛋白質合成,肌肉收縮和體溫調節(jié)作用。Mg對人體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是參與酶和能量的代謝,抑制房室傳導,降低心肌興奮性。

錳(Mn):錳鹽難溶,不易吸收,是活化硫酸軟骨素合成酶系統(tǒng),促進生長和正常的成骨作用,缺乏時生長遲緩,生殖機能受阻,錳還參與造血過程,各種貧血患者血錳量多有降低。錳對心血管亦是有益的元素,能促進細胞內脂肪的氧化作用,降低肝臟內脂肪的含量。

6 討論

由實驗結果可知大麥草中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主要是K(4975.34 mg/100 g)、Ca(868.79 mg/100 g)、Mg(584.65 mg/100 g),其次是Fe(2.922 mg/100 g)、Se(2.64 mg/100 g)、Zn(2.053 mg/100 g),最少量的為Cu(0.7195 mg/100 g)、Mn(0.5175 mg/100 g)。根據(jù)微量元素雙側閥濃度的特點和科學安全適宜的攝入范圍[2-4],大麥草中八種微量元素根據(jù)微量元素在人體的最適濃度范圍剛好呈一種遞推關系,對于人體需求量很大的微量元素鈣(Ca)、鉀(K)在大麥草中含量很大并其含量在人體安全攝入范圍內,含量特別少的銅(Cu)、錳(Mn),人體的本身攝入量本就不能太大,如果過大會造成毒副作用的出現(xiàn),而這兩種元素的含量也是很合理的[5,6]。硒是一種高活性的微量元素,人們都在試圖努力開發(fā)富硒食品,在大麥草中測到的含量是比較高的,而高硒飲食人群患癌的幾率遠小于缺硒少硒人群。對于鈣、硒、鋅的含量對中國人群有特別的營養(yǎng)學意義,人類的缺鈣現(xiàn)象比較普遍,而中國人的缺鈣現(xiàn)象尤其嚴重,而硒是抗癌主要微量元素,鋅稱之為生命元素[7-13]。

本實驗研究為大麥草的利用開發(fā)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參考,特別是從無機元素營養(yǎng)學的角度更進一步證明了大麥草的作用元素基礎。相信隨著功能保健食品的發(fā)展,在麥草的研究回全面的探討。

參 考 文 獻

[1] 武紅霞,鄔飛波,張國平.大麥麥綠素的營養(yǎng)價值和開發(fā)現(xiàn)狀.中國糧油學報,2003,(04).

[2] 黃相國,沈?;?麥綠素及麥綠素產品的開發(fā)前景.麥類作物學報,2003,(01).

[3] 張秋英,陳劍峰,張紹南.大麥苗營養(yǎng)機器對白鼠健康的影響.麥類作物學報.

[4] 張秋英,張紹南,葉定生,金美玉,黃保華.麥草營養(yǎng)-21世紀的保健營養(yǎng).福建稻麥科技,2000,(S1).

[5] 車桂蘭.十種新型食品國外市場受寵.經濟工作導刊,2001,(06).

[6] 朱崇法,楊力.麥綠素開發(fā)大有可為.大麥科學,2000,(03).

[7] 葉月華.大麥草產量和營養(yǎng)品質分析與生產技術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6.

[8] 許加生,別國玉.硒與腫瘤.世界元素醫(yī)學,2001,(08).

[9] 文志高.飲食、元素與臨床醫(yī)學.世界元素醫(yī)學,2001,(08).

[10] 何朝.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生物學作用.世界元素醫(yī)學,2001,(08).

[11] 張廣強,黃世德.分析化學-儀器分析.學苑出版社.

[12] 殷紹輝,肖安民編.簡明食品化學.上??茖W技術出版社.

[13] 曹治權.中醫(yī)藥微量元素的研究進展和展望.中華微量元素科學,1995,(04).

篇6

關鍵詞:鹿蹄草;生物學;化學成分;生物活性

Abstract: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 is Chin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which commonly used in all kinds of rheumatism bone disease syndrome.In recent years, many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and new discovery was made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b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Now we reviewed about its original plant morphology,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medicinal part morp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structure, the main medicinal components of phenol, quinone, glucoside, amino acids and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Keywords:Pyrola calliantha H.;biologiy;chemical constituents;biological activities

中藥鹿蹄草為鹿蹄草科(Pyrolaceae)鹿蹄草屬(Pyrola L.) 合瓣花亞綱杜鵑花目[1]的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或普通鹿蹄草(Pyrola decorate H.Andres)的干燥全草[2]。鹿蹄草的藥用記載最早見于《滇南本草》,其別名鹿安茶、紫背金牛草、冬綠和鹿壽草等[3],俗名鹿銜草、鹿含草、破血丹等[4]?!吨袊幍洹罚?010年版一部)記載其味甘、苦,性溫,歸肝、腎經,具有祛風濕、強筋骨、止血、止咳的作用,用于風濕關節(jié)痛,腎虛腰痛,腰膝無力,虛勞咳嗽。宋立人等 [5] 報道鹿蹄草還可用于崩漏,白帶,外傷出血,癰腫瘡毒,蛇咬傷等。目前,對中國產的鹿蹄草屬植物研究甚少。為此,本文就其生物學特性、主要藥用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報道予以綜述為中藥鹿蹄草的進一步研究和開發(fā)提供理論依據(jù)。

1 生物學特性

1.1原植物形態(tài)特征:《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記載鹿蹄草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根莖細長,莖圓柱形或具縱棱,長10-30cm。根狀莖長而橫生。葉基生,長卵圓形或近圓形,長2-8cm,暗綠色或紫褐色,全緣或有小鋸齒,邊緣略反卷,上表面有時沿脈具白色斑紋,下表面有時具白粉??偁罨ㄐ颍谢?-10余多;花半下垂,萼片5,舌形或卵狀長圓形;花瓣5,早落,雄蕊10,花藥基部有小角,頂孔開裂;花柱外露,有環(huán)狀突起的柱頭盤。蒴果扁球形,直徑7-10mm,5縱裂,裂瓣邊緣有蛛絲狀毛。

1.2 原植物的分類:鹿蹄草屬(Pyrola L.)植物全世界約有30余種,我國為有27種3變種。該屬植物鹿蹄草和普通鹿蹄草是歷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中藥鹿銜草項下的兩種原植物,均為中國特有種[6]。各地使用的鹿蹄草的種類很多,有圓葉鹿蹄草、長葉鹿蹄草、腎葉鹿蹄草等。此外,根據(jù)地域的不同,鹿蹄草還分為四川鹿蹄草、云南鹿蹄草等[1]。

1.3 分布和生長環(huán)境:鹿蹄草科科鹿蹄草屬植物原產我國,廣泛分布于華東、華南和西南等20多個省市區(qū)。生于海拔700-4100米山地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或闊葉林下。此外還分布在北半球的溫帶和寒溫帶地區(qū),如亞洲的中國、朝鮮、韓國、日本、蒙古等, 北美的美國、加拿大,歐洲的俄羅斯、波蘭、挪威、瑞典、芬蘭等[2]。

1.4 藥材顯微結構特征:本品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類方形,外被角質層。下表皮可見氣孔,內方具厚角細胞5-7列。下表皮內方有厚角細胞1-3列。柵欄細胞不明顯,海綿細胞類圓形。主脈維管束外韌型,木質部呈新月形,韌皮部窄。薄壁細胞含棕紅色或棕黃色物[2]。莖橫切面類圓形,具1-3梭,導管多為孔紋,直徑粗者可見有網狀孔紋,纖維梭形,紋孔明顯[2]。

2 化學成分研究

鹿蹄草有多種種群系統(tǒng),已形成不同的生態(tài)地理群[8]。不同的生態(tài)地理群之間其化學成分和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區(qū)別。文獻報道從中分離得到的化合物主要有黃酮類、酚苷類和醌類等化合物[9-11]。

2.1 酚、醌類:

鹿蹄草素為氫醌類化合物,的化學名為2 - 甲基 - 1,4 - 苯二酚( 2- Methyl- 1,4- Benzenediol) , 又名鄰甲基對苯二酚、甲基氫醌, 別名為六茜素。鹿蹄草素的化學式為C7H8O2,分子量為 124[12]。梅笠草素[8],化學名為3,7-二甲基-1, 4-萘醌,英文名Chimaphilin?。它為鹿蹄草植物所特有的次生代謝物。此外,鹿蹄草中還含有2種萘醌和萘酮衍生物 [12]。

2.2 苷類:王西發(fā)[13]對鹿蹄草亞種化學成分進行研究,認為鹿蹄草的化學成分含有高熊果苷和熊果苷。

2.3 氨基酸:羅定強等[6]報道測定紫背鹿蹄草中有16種氨基酸,羅文謙等報道其中有7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含有兩種人體半必需氨基酸:組氨酸(His)和精氨酸(Arg) [14-15]。

2.4 微量元素:劉存海等[16]報道鹿蹄草中含有14種人體所必需的化學元素,主要包括Mg、 Fe、K、Ca、P、Zn、Sr、Na、Li、Cu、Mn、 Ni、Co、Se。

2.5 其他:除了以上介紹的活性成分以外,還含有沒食子酸、烏蘇酸、齊墩果酸、原兒茶酸等有機酸、兒茶素、槲皮素、苦杏仁酶、蔗糖、揮發(fā)油、苦味物質及鞣質[18]和兒茶素[19]等多種成分。

3 生物活性

3.1 抗菌、消炎作用:通過動物體外藥效學實驗,表明鹿蹄草素是一種光譜抗菌藥,其水煎液有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田玉先 [20]報道鹿蹄草水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志賀氏菌、福式痢疾桿菌等正固紫色染色陽性及陰性菌都有較強的抑制與抗菌效果。

3.2 對心、腦血管的作用:王樹梓[21]報道鹿蹄草注射液具有明顯擴張兔腦血管等動脈管的作用。此外,馬樹德[22]用電磁流量計直接測定,結果顯示,鹿蹄草注射液能顯著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

鹿蹄草浸劑能擴張家兔、蛙的離體器官的動脈血管,同時可以增強心肌收縮力,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20]。鹿蹄草提取液可增加小鼠或麻醉犬、兔等動物冠脈血流量、心肌營養(yǎng)血流量及肝、腎、腦、脾等組織和四肢的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22-23]。

3.3 增強免疫力:鹿蹄草5%提取液有提高機體內活性E -玫瑰花結形成作用,對淋巴細胞轉化率有明顯促進作用。 [13、24]。

3.4 鎮(zhèn)咳作用:鹿蹄草中的熊果甙還可選擇性的抑制小鼠咳嗽中樞,而發(fā)揮較強的鎮(zhèn)咳效果[18]。

3.5 其它作用:除上述的生物學活性外,鹿蹄草的提取液還可抑制小白鼠的自主活動,并對抗中樞神經興奮劑,具有較好的安眠效果 [18]。用鹿蹄草制備的注射劑還具有一定的護腎作用。

4 結語

以上研究報道表明,中藥鹿蹄草的藥用成分復雜,生物活性多樣,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同時在食品業(yè)還可作為添加劑,在工業(yè)領域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新用途[8]。隨著對鹿蹄草素應用面的不斷擴大,相關功能性產品也在不斷增加,。為此,今后有必要開展鹿蹄草的結構、生長發(fā)育、生態(tài)環(huán)境與藥用成分積累的關系研究,闡明機理,保證藥材質量。目前,該藥材大多為野生,對其生物學特性尚缺乏系統(tǒng)研究,所以為保證藥材的產量和質量應開展人工栽培試驗,為今后深入研究,擴大其臨床用途和其他行業(yè)的應用提供重要的資源。

參考文獻:

[1] 鄭虎占.中藥現(xiàn)代研究與應用[M].北京:學苑出版社, 1999:5844 5849.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304

[3] 《全國中草藥匯編》編寫組.全國中草藥匯編.上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6:719

[4] 中國藥材公司編.中國中藥資源志要[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88l

[5] 宋立人.現(xiàn)代中藥學大辭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 2032.

[6] 羅定強,楊燕子,宋莉,王軍憲,中國特有鹿蹄草屬植物的研究進展[J].中草藥,2004,35(4):463-466

[7] 任鳳霞,張愛軍,趙毅民,鹿蹄草化學成分研究[J].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2010.22:54-57

[8] 王儲炎,艾啟俊, 陳 勰, 張 偉,鹿蹄草的化學成分、生理功能及其在工業(yè)中的應用[J].中國食品添加劑開發(fā)應用.2006.05:127-131

[9] 石 娟,王軍憲.鹿銜草化學成分的再研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 2002, 14(1): 37.

[10] 王軍憲,陳新民,李 宏,等.鹿銜草化學成分的研究:羥基腎葉鹿蹄草甙的結構鑒定[J].植物學報, 1994, 36(11): 895.

[11] 王軍憲,陳新民,李 宏,等.鹿銜草化學成分的研究(第一報)[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 1991, 3(3): 1.

[12] 艾啟俊,王儲炎,吳小虎,張偉等.鹿銜草素的研究[J]. 農產品加工?學刊,2006, ,55(2):16-21

[13] 王西發(fā),張建民,曹愛蘭.鹿銜草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 1988, 19 (1): 8 10.

[14] Wei Y F, Yamamoni S Q, Guo L,et al. Determination of homoarbutin in six species of PyrolaL. in Sichuan by HPLC[J].West China J Pharm Sci(華西藥學雜志), 2002, 17(6): 435-436.

[15] 羅文謙,王浩東,劉存海.對鹿蹄草化學成分的研究[J].安康師專學報, 2002, 14 (1): 56 57.

[16] 劉存海,艾啟俊.鹿蹄草有效成分分析及應用初探[ J].北京農學院學報, 1994, 9 (1): 104 107.

[17] 劉存海,張崇玉,石康培.鹿蹄草中化學元素含量的測定[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 1996, 24 (1): 78 80.

[18] 劉存海,艾啟俊.鹿蹄草研究現(xiàn)狀的概述[J].工業(yè)技術經濟, 1994, (6): 75 76.

[19] YaZak,i KaZufum.i Catechin and Epicatechin of pyrola [ J].Chem pharm Bul,l 1992, 40 (8): 2083.

[20] 田玉先.鹿蹄草的研究與應用[J].陜西中醫(yī)函授, 1998,(5): 1 2.

[21] 王樹梓.鹿蹄草擴張血管作用的試驗研究[J].陜西中醫(yī),1989, 10 (10): 473 474.

[22] 馬樹德,鹿蹄草對麻醉動物腦循環(huán)德影響[ J].中草藥,1988, 19 (2): 23 25.

篇7

穿線成珠法

〔中圖分類號〕 G633.91〔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8)09(A)―0054―02

復習課與新課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因為復習的是已知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學習新知識要來得低;再者復習時方法簡單,學生很容易產生疲倦感,復習效果自然較低。因此教師在準備復習課時應盡量爭取在形式和方法上的多樣化,并科學合理地整合與組織教材,以使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興奮之中,大幅度提高復習效率。

一、圖示法

在復習“構成細胞與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組成”時,由于涉及到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以及植物必需礦質元素、組成植物的大量元素等概念,這些概念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如果采用圖示法,將其相互比較、辨析,它們之間的差別也就一目了然,利于學生輕松掌握了。

需要指出的是,一個知識結構圖并不是內容越多、結構越復雜越好,而應當是一表能突出一個中心最好。教師在指導學生復習時,應在學生分別掌握的基礎上,再將各表有機結合,這樣從易到難地逐漸推進,條理清楚,邏輯相關性強,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掌握知識的難度,有利于學生輕松記憶,便于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提高。

二、表格法

一些聯(lián)系較為密切,在結構、功能或原理上有相似、相近之處的知識點,還可通過歸類比較,制成表格讓學生學習掌握。在設計表格時,第一列通常是比較項目,從大的方面說應至少包括兩項內容,也就是相同點與不同點。當然,每一項也可細分為很多子項目。第二列及以后多列則是需進行比較的概念、規(guī)律、生理活動等。這樣,所比較項目的異同點就清清楚楚,便于學生輕松掌握了。例如,在學習《呼吸作用》一節(jié)的內容時,我們可將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列一表格進行比較:

三、坐標法

另外,發(fā)揮學生的數(shù)學特長與優(yōu)勢,利用數(shù)學公式、坐標系等,也有利于其學習生物活動過程中物質、結構等前后動態(tài)的變化與聯(lián)系,幫助他們準確理解變化過程中的細節(jié)和關鍵點。隨著近年來高考對學生識圖能力考查的加強,進行這樣的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例如,復習有絲分裂時必須注意這樣一些細節(jié):①間期DNA分子含量變化是緩慢增加還是瞬時加倍?②DNA分子加倍后就進入前期了嗎?③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在間期量的變化與DNA分子同步嗎?幫助學生把這些困惑解決了,毫無疑問就能準確指導他們繪制出有絲分裂的過程。

還有很多知識點,也都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來訓練學生掌握。像光合作用中的光照強度變化、CO2濃度變化、溫度變化與光合速率的關系,溫度變化對酶活性的影響,呼吸過程中消耗O2量與產生CO2量之間的關系,動物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細胞體積、有機物含量、胚胎體積變化與時間的關系等等。

四、核心輻射法

核心輻射法即抓住一個核心的知識內容,然后圍繞這個核心知識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聯(lián)系,使之形成由點到面的知識結構。這個核心內容可以是一個概念、一個原理、一個圖解,也可以是一個實例。例如,光合作用的相關內容,就可抓住課本中光合作用過程的圖解來構建:

1. 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的是什么光?怎么設計實驗證明?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應如何設計實驗證明不同光譜的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2. 如何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 怎么證明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氣來自于原料中的何種物質?又有什么辦法進行證明?

4. 光合作用的產物有哪些?如果光合作用合成了淀粉,如何證明?

5. 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的結構是怎樣的?成分包括哪些?有什么特點?這些成分在分布上有什么特點?這種分布與功能怎么聯(lián)系?只有葉綠體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嗎?

6. 葉綠素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色素,哪些因素會影響到葉綠素的合成與分解?

7. 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物質變化途徑是怎樣的?如果將一植物從光下突然移到暗處,ATP、[H]、C3、C5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如果突然停止二氧化碳的供給呢?

8. 光合作用過程中能量變化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

9. 環(huán)境條件對光合作用的效率有什么影響?

10. C3植物和C4植物在葉的結構以及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有什么不同?

11. 光反應與暗反應、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分別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五、穿線成珠法

我們還可用穿線成珠法將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即以某一生理過程或現(xiàn)象為線,把相關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形成知識鏈,這也是形成知識結構的一種重要方法。例如,N是生物體中蛋白質的重要成分,可以“大氣中的氮氣植物體中的氮人體中的氮尿素排出體外”為線索,貫穿、聯(lián)結以下內容:

1. 大氣中的氮氣被轉化為植物體可以吸收的氮的過程有哪些?

2. 什么是生物固氮?哪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配置什么樣的培養(yǎng)基可以將固氮微生物從其他微生物中分離出來?固氮微生物的氮源、碳源、能源各是什么?

3.為什么有些植物能利用大氣中的氮氣,而有些卻不能呢?從理論上有沒有辦法讓小麥、水稻等不具有固氮功能的作物具有固氮能力呢?

4. 植物能吸收土壤中哪些形式的氮?它們又通過怎樣的途徑被運輸?

5. 怎樣證明氮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氮在植物體內能否移動?如果缺氮首先會傷害到什么結構呢?

6. 植物體內合成蛋白質的場所在哪兒?過程是怎樣的?合成什么樣的蛋白質受哪些因素控制?

7. 人體消化蛋白質的過程是怎么樣的?消化產物是什么?通過什么途徑被吸收?

8.人體吸收的氨基酸在人體內有哪些變化過程?最終以什么途徑形成尿素?形成的尿素是通過什么途徑被排出體外的?又是通過哪些途徑返回大氣中去的?

9. 如果人體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對健康產生什么影響?

篇8

摘 要:文章以師生訪談和幼師生化學學習興趣的問卷調查作為研究方式,比較分析實驗班和對照班同學的化學學習興趣,提出激發(fā)幼師生化學學習興趣的一些有效方法。實踐證明,實施化學實驗教學,將化學跟生活中的應用聯(lián)系起來,對激發(fā)幼師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幼師生;化學教學;學習興趣;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42;G65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9-0090-02

一、研究背景

幼兒教師是教師隊伍中一支重要力量,主要以女性櫓鰨負責教育學齡前兒童。幼兒教師擔負著幼兒的啟蒙教育工作,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幼兒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從本校幼師生入學時的成績來看,化學成績相對較低。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發(fā)現(xiàn)他們對化學學習興趣不高。學生對化學學習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是:認為化學課堂學習枯燥乏味、化學元素符號和化學概念特別難記。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人本主義需要層次”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幼師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是指在遵循幼師生的化學基礎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滿足他們合理的情感需求,并能夠將所學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應用于今后的工作中,從而更好地指導幼師生生活的一種心理傾向。

如何提高幼師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呢?應從幼師生對化學學習興趣的調查著手,分析影響幼師生化學學習興趣的因素。從整合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開展實驗教學等方面入手,能夠提高幼師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升幼師生化學素養(yǎng),為幼師生勝任幼兒園科學教育工作奠定基礎。

二、研究方法與問卷編制

1. 研究方法

主要方法:實驗法、調查研究法。選取平行班級的幼師生,將其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通過課程設計后的學習興趣和化學素養(yǎng)進行調查、數(shù)據(jù)整理和統(tǒng)計分析,再比較得出結論。幼師生班級是采取隨機分班制,學生入校的化學平均成績沒有太大差異。因學校課程設置的原因,二年級才開設化學課程,因此,學生的化學學習基礎幾乎沒有差異。為了進行比較,教師對所任教的班級采取了兩種不同的授課方式,一種是采用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依據(jù)教材照本宣科;另一種是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并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整合。

2. 問卷的編制

結合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設,通過查閱文獻,參照劉知新、王建成主編的《化學教學測量與評價》中制定的“化學學習興趣和態(tài)度調查問卷”,還結合其他文獻和網絡學習興趣的調查問卷,教師編制成幼師生化學學習興趣調查問卷,并以該調查問卷作為資料收集的工具,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幼師生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化學學習興趣。調查結果用專業(yè)統(tǒng)計軟件SPSS19.0進行統(tǒng)計處理。本問卷的題目包括:第一部分共20道單選題。1至6題調查幼師生的課堂狀態(tài),了解他們在化學課堂上的學習情況;7至10題調查幼師生的化學實驗,了解幼師生對化學實驗的認識;11至14題調查幼師生的學習內容,了解幼師生對化學學習內容的看法和建議;15至20題調查幼師生的化學應用,了解幼師生對化學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應用的重要作用的認識。第二部分是4道選擇題,主要了解幼師生對化學學習喜歡和不喜歡的原因。

3. 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課程設計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以提高幼師生的化學科學素養(yǎng)為最終目標,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狀和學習特點,以激發(fā)幼師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四個方面,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和探索。

(1)教學目標的定位?!队變簣@教師專業(yè)標準》明確提出:幼兒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能夠有效指導兒童進行科學探索,要扮演四種教學角色:促進者、激發(fā)者、咨詢者、榜樣示范者。因此,準確定位幼師化學教學目標,能夠激發(fā)幼師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提高幼師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本研究主要確定化學科學知識的探究能力、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知識和能力的延伸拓展及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這四個方面為教學的基本目標。在這樣的前提下,開展幼師生的化學教學實踐。

(2)教學內容的整合。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基本按教材呈現(xiàn)的內容進行教學,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實踐,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幼師生化學教學在內容選擇上體現(xiàn)出以下三個原則:一是突出化學核心概念,滲透科學方法。比如物質的組成與分類,可結合幼兒園的室內布置,讓幼師生真實體驗到學科方法的應用就在身邊,提高幼師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二是體現(xiàn)專業(yè)特點,拓展知識的廣度。要通過對《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等文件的學習,提高幼師生的思想認識。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盡量讓學生將所學的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進行聯(lián)系,拓展幼師生的知識廣度??蓪⒒瘜W知識和幼兒園科學活動設計相結合,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實驗,如自制汽水和對食物中的淀粉進行測定等。三是關注科技發(fā)展,密切聯(lián)系實際。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合理選擇,化學教學要更加貼近幼師專業(yè)的特點。比如學完元素及其化合物相關知識后,教師可整合一節(jié)關于“人體所必需的化學元素”的知識學習,讓學生了解人體所必需的元素及其作用,知道這些元素的缺乏對幼兒產生的不良影響,體現(xiàn)化學與幼教以及生活的聯(lián)系。

(3)幼師化學的教學方法。經過一年多的化學教學,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方法難以有效激發(fā)幼師生學習興趣,于是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課堂實驗教學。在研究過程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教師選取了幾個部分的化學知識讓學生進行了分組實驗。(1)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實驗,實驗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體驗化學的樂趣。(2)金屬鋁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實驗,實驗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感受鋁制品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及應注意的事項;(3)金屬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實驗,實驗目的: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體會補鐵試劑中的亞鐵離子的存在和鑒別方法,體會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其二,課外興趣實驗。根據(jù)學校教學安排,組建了有30名幼師生參加的課外興趣實驗小組。經過半學期的嘗試,設計了十個趣味實驗。在實驗中,學校提供實驗藥品,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教師做適當?shù)囊龑Ш椭笇Чぷ?。從幼師生的實驗成果及幼師生的課后建議和感受來看,趣味實驗對激發(fā)幼師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從調查訪談中,也能感受到學生對化學趣味實驗的濃厚興趣。趣味實驗項目有:自來水酸堿性及氯含量的檢測、指紋實驗、自制彩色溫度計、自制汽水、水中花園、水果電池、葉脈書簽、噴霧作畫和用火作畫等。其三,嘗試開放性的課堂模式。鑒于幼師生今后的職業(yè)定向,在“人體中營養(yǎng)物質”這一章,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展示學生的個性潛能,教師設計了一系列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自愿結組、選題、查閱資料、推選同學上臺講課,充分體現(xiàn)了合作學習意識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開放性的課堂模式中,學生體會到了教師備課的艱辛,上臺展示的膽量得到很好的鍛煉。學生撰寫的心得體會表明,這樣的課堂讓他們學到了很多。

三、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對本研究的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與測量的專業(yè)統(tǒng)計軟件SPSS19.0進行統(tǒng)計處理。

1. 實驗班和對照班化學學習興趣四個維度的比較

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化學學習興趣四個維度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實驗班在化學學習興趣方面與對照班差異明顯。主要表現(xiàn)在化學實驗、化學應用兩個方面,說明教學策略中的實驗教學和課堂中注重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夠激發(fā)幼師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見表。注:1代表實驗班,195人;2代表對照班,170人。)

2. 幼師生對化學的喜歡及興趣程度

從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對化學喜歡程度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如圖),大部分的幼師生對化學喜歡程度一般,比較喜歡化學的W生不到30%,55.9%的幼師生對化學的喜歡程度一般,很不喜歡的學生極少,對照班人數(shù)多一些。

3. 幼師生喜歡化學與不喜歡化學的原因分析

調查顯示(篇幅所限,圖略),關于化學比較容易學的原因,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比例幾乎相同,說明真正喜歡化學的人數(shù)差不多。實驗班學生喜歡化學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化學實驗有趣,占60.5%,明顯多于對照班的20.7%;認為化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為56.9%和48.4%,說明幼師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認識到化學對生活的重要作用,進而產生對化學學習的熱情;認為化學作為一門必修課,必須要及格才行,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比例分別為54.4%和42.2%;認為今后的幼教工作會用到化學知識,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比例分別為44.1%和45.3%。從這幾個方面來看,幼師生能意識到化學學習的重要性,這與訪談的結果是一致的。在訪談的過程中,大部分幼師生都能意識到化學素養(yǎng)對今后從事的幼教職業(yè)是有幫助的,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有些還是比較功利的,求及格不掛科。認為教師講課生動有趣和其他看法方面,對照班明顯高于實驗班。從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幼師生對化學的興趣主要集中在實驗的趣味上,說明實驗教學策略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和興趣。有近半數(shù)的幼師生意識到今后的幼教職業(yè)會與化學知識相關,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深刻認識化學學習的重要性,進一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結束語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初步了解了實施實驗教學對幼師生化學學習興趣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通過教學干預措施的實施,特別是在實驗教學方面采取分組實驗和趣味實驗的教學策略,能明顯激發(fā)幼師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另外,研究還表明,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化學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也能激發(fā)幼師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化學學習興趣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不是單憑一項研究、一個教師的努力就能做到的。這些問題需要一線教師和教育理論工作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進一步研究,才能逐步解決。

參考文獻:

[1]中學教育心理學編寫組.中學教育心理學[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1.

[2]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S].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S].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4]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鐘印,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盧梭.愛彌兒[M].李平漚.譯.通遼: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

[6]茆建軍.高中生化學學習興趣的調查及提高學習興趣的策略[D].南京師范大學,2007.

篇9

一、享受太陽的光輝

日光療法,即利用太陽光照人體以促進身心疾病康復的方法。古代稱作“曬療”,現(xiàn)代則稱“日光浴”。

1、日光浴的益處

日光照射人體可產生各種生物效應。光被人體組織吸收后,其長波部分由于單個光子的能量較低,光能主要轉變?yōu)闊崮芏a生熱效應,其短波部分除一部分轉變?yōu)闊徇\動的能量外,還可發(fā)生光化學反應和光電效應,此外還可產生心理效應,不同波長的光對人體的效應和作用不同,其應用的范圍也不同。日光熱輻射中紅外線對人體具有強烈的熱效應,機體組織吸收輻射轉變?yōu)闊崃?,可加強組織內氧化過程,增加抗感染的能力,細菌及其分泌毒素在熱環(huán)境中被破壞,增加局部血液循環(huán),使局部組織血管擴張,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環(huán)和組織代謝,有利于代謝產物的清除,代謝作用增強,從而獲得保健和治療的功效。

日光紫外線部分由于其波長短,光量子的能量比可見光大,所以紫外線的光化學反應比可見光強得多。1、紫外線有較強的殺菌作用。紫外線照射后,病毒等蛋白質分解變性,核酸被破壞,細菌、病毒等就不能生長,達到了殺菌的目的。2、紫外線照射皮膚后,可使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變?yōu)榫S生素D,維生素D進入血液后,可以改善鈣磷代謝,使血液中的鈣磷濃度增高,并使血液中的氮排泄量減少,有利蛋白質的充分使用。鈣磷和蛋白質是人體骨骼生長所必需的重要物質。3、紫外線照射后還可以增加記憶力,使人的注意力集中, 不易疲勞,工作效率提高。4、紫外線照射皮膚后,能使網狀內皮系統(tǒng)功能加強,白細胞吞噬能力活躍,同時能使血液凝集和血清補體發(fā)生變化,從而提高了機體的免疫能力。5、紫外線照射后,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代謝物質發(fā)生明顯的變化,血糖測定明顯降低,有利于預防糖尿病和治療糖尿病。6、在脂代謝方面,使體內的膽固醇含量降低,有利于預防動脈硬化的發(fā)生。還能分解某些致癌物質,然而紫外線照射后,能使黃曲霉素分解?;ㄉ?,大豆及其所榨的油,經紫外線照射后,黃曲霉素被破壞,致癌因素就被消除。

2、日光浴的方法

日光浴是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和地區(qū)選擇日光浴的劑量,對人體皮膚能引起紅斑反應的生物劑量做為劑量單位標準。上午9~11時和下午2~4時較為適宜,在春、秋季以上午11~12時較適宜。實施日光浴應選擇適宜的地點,一般以江湖海濱、特別建筑的日光浴場為佳,樓頂,曠地,陽臺,山區(qū)等也可選用,應以光照充足,空氣清爽,安靜清潔為準。

在日光浴時,要戴草帽、墨鏡、以防止紫外線對面部皮膚及眼的損害。并可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以減少煩悶感。在江湖海濱日光浴者,可配合游泳鍛煉,亦可配合沙浴進行。每次日光浴的時間為1小時左右,或以覺溫暖和暢為度。夏日陽光強烈,注意不要曬傷皮膚,必要時可涂一些防曬霜。

3、日光浴的宜忌

日光浴適應于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yǎng)而致陽虛寒盛的各種病證:營養(yǎng)不良、貧血、痛風、神經官能癥、神經炎、神經痛、心臟病心功能代償期、高血壓病、糖尿病、肥胖病、佝僂病、骨關節(jié)結核、關節(jié)與肌肉疼痛、外傷性肌炎、骨髓炎、骨折、外傷后遺癥、手術后恢復期、濕疹、汗腺炎、足癬、慢性盆腔炎等。對于中老年人而言,陽虛氣弱而導致的畏寒肢冷、虛損、久咳、腎虧腰痛、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等慢性病,以及一些急、重病恢復期的患者亦均可采用。即便是無病的中老年人做一做日光浴,享受大自然的陽光普照亦有益于身心健康。

浸潤性肺結核、動脈硬化,胸膜炎,結核性腹膜炎,心臟病失代償期,心動過速,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為日光浴的禁忌癥。

二、在大海母親的搖籃中

根據(jù)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遠古生物大部分出自海洋。海洋是生靈之母,回歸大海,就象回到母親的懷抱,母親能為我們撫平身體的創(chuàng)傷。

1、海水浴的作用機理

海水對人體的作用機理主要是通過溫度作用、機械作用及化學作用實現(xiàn)的。

海水能影響人體的產熱過程和散熱過程,激發(fā)酶促反應,促進物質代謝和能量交換,提高人體對環(huán)境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人體剛接觸海水數(shù)分鐘后,皮膚蒼白,血管收縮,人體感到寒冷,甚至出現(xiàn)雞皮樣反應,同時還伴有心跳減慢,血壓短時升高。這一期又稱為初發(fā)性寒冷階段。經短時間后,皮膚呈紅色,血管擴張,皮膚有熱感,人體自覺舒適溫暖,精神愉快,血壓恢復正常。因機體素質不同,這個階段的長短不等,一般為20~30分鐘。如果人在海水中時間過長,能再次出現(xiàn)寒戰(zhàn)感,口唇青紫,皮膚呈紫紅色,可再次出現(xiàn)雞皮樣反應。

上述三期反應,是海水溫度作用于人體的生物學效應。在生物的進化過程中,人類形成了一個完善的體溫調節(jié)系統(tǒng),通過對機體內產熱過程和散熱過程的調節(jié),保持機體內環(huán)境溫度的相對穩(wěn)定。

海水的機械作用包括靜水壓力、水流的沖擊和浮力作用:

(1)靜水壓力作用:靜水壓是指周圍的水對在水平面以下的人體所施加的壓力。據(jù)測定,在l米深的海水中靜水壓為0.1個大氣壓,水深每增加l米,壓力就增加0.1個大氣壓。這種靜水壓作用可以影響體液的分布,促進人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對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都是有益的。

(2)水流的沖擊作用:海水是一種流體,因此,海水的流動產生了海水的摩擦力。人體浸浴海水后,海水的摩擦力作為一種機械刺激,作用于體表,能引起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刺激信號由向心神經傳到中樞神經,調節(jié)大腦皮質功能,進而能對全身各系統(tǒng)發(fā)生影響。

(3)浮力作用:根據(jù)阿基米德定律,人體沉入水中,將受到一個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人體所排出同體積水的重量。

在海水中,由于浮力的作用,肌肉、骨骼負荷很輕,使肌張力降低,能解除肌肉疲勞,還使全身大部分的關節(jié)處于放松狀態(tài),能屈伸自如,可進行各種水中體操活動,使身體勻稱發(fā)展,形體更加健美,同時,可使肌糖元和肌紅蛋白儲備量增多,使萎縮的肌纖維增粗,肌力增強。同理,在醫(yī)療方面,由于肢體的重量變輕,使骨骼、肌肉得到松弛,對于某些運動系統(tǒng)疾患,如慢性關節(jié)炎、腰腿痛、局限性肌僵直等,有利于功能的恢復。

海水的化學作用主要是海水中所含化學元素對人體的作用。近來,應用各種放射性同位素研究的結果證明,海水中的元素有的可附著于體表,通過對皮膚的刺激發(fā)揮作用,有的能通過皮膚進入體內,并證實進入體內的量取決于元素的性質、離子濃度及作用時間。例如,氯化物、重碳酸鹽和鐵、銅、鋅、鎂、錳、鋇、鈷、碘、砷等,以及氡、二氧化碳等,均能通過皮膚進入體內。

2、海水浴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凡進行海水浴者,事前均需全面準備,嚴格掌握海水浴的適應癥與禁忌癥。對有海水過敏史的患者,禁用海水浴療法。

首先選擇適合做海水浴的場地,海水溫度應達20℃以上,風速在4米/每小時以下,當日的氣溫又高于水溫2℃以上時,方可進行海水浴療法。

其次控制好進行海水浴的時間,空腹或飽腹時不易進行海水浴,餐后1小時后再入浴為好。

入浴前應做準備活動,以使機體有利于適應海水的作用,如果體表多汗,應拭干后再入浴。入浴后,應先在淺水中用手舀水沖洗頭部、頸部、胸部和腹部,然后再到深水處進行全身浴或游泳。

3、海水浴的宜忌

篇10

關鍵詞:農業(yè)土壤;鎘;危害;污染途徑

中圖分類號:S156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6.12.023

Analysis of Cadmium Pollution in Agricultural Soils and Analysis of its Aay of Pollution

PANG Rongli, WANG Ruiping, XIE Hanzhong, GUO Linlin, LI Jun

(1. Institute of Zhengzhou Pomology, CAAS/ Laboratory of Quality & Safety Risk Assessment for Fruit(Zhengzhou),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Zhengzhou, Henan 450009, China)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of our country, caused different degrees of pollution on soil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problem of cadmium pollution has attracted global attention.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soil cadmium pollution and the harm of cadmium pollution in soil, and pointed out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cadmium in soil environment, and summarized the main ways of cadmium pollution in soil,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for reducing cadmium pollution in soil. This will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remediation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cadmium contaminated soil.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oils; cadmium; harm; pollution way

土壤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然而,隨著我國工農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采,以及農業(yè)生產中污水灌溉、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畜禽養(yǎng)殖等,導致了土壤重金屬的污染逐步加劇。鎘是環(huán)境中毒性最強的5毒(汞、鉛、鎘、砷、鉻)元素之一,同時由于鎘在土壤中不易遷移,鎘對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土壤一旦受到鎘污染就很難恢復,對鎘污染土壤及修復的研究目前是土壤環(huán)境研究的熱點[1-2]。

本研究擬從土壤鎘污染現(xiàn)狀及評價指標、土壤鎘污染的危害及我國對植物性食品中鎘的規(guī)定、土壤中鎘污染的主要途徑等方面著手,全面分析農業(yè)土壤中鎘污染來源及其危害性,并對減少土壤中鎘污染途徑提出建議,以期為更好地推動重金屬鎘污染土壤的修復與治理技術研究提供參考依據(jù)。

1 我國土壤鎘污染現(xiàn)狀及評價指標

1.1 土壤鎘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或受人類活動影響小的土壤環(huán)境本身的化學元素組成及其含量。自然土壤中的鎘主要來源于成土母質,全世界土壤中鎘的含量一般在0.010~2.000 mg?kg-1,中值為0.35 mg?kg-1。由于我國不同區(qū)域地球化學條件差異顯著,在我國各區(qū)域土壤中鎘背景值差異較大,土壤中鎘背景范圍為0.001~13.400 mg?kg-1,中值為0.079 mg?kg-1,算術平均值為0.097 mg?kg-1,低于日本(0.413 mg?kg-1)和英國(0.62 mg?kg-1),95%置信度的置信區(qū)間為0.017~0.330 mg?kg-1 [3]。

1.2 土壤鎘污染現(xiàn)狀

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含重金屬的化肥、農藥等的大量使用,導致土壤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這不僅使土壤肥力、農產品產量和品質下降,而且重金屬元素通過在農作物中的富集而影響農產品食品安全,從而間接危害人體健康。據(jù)統(tǒng)計,我國鎘污染農田超過1.3萬 hm2,涉及11個省市的25個地區(qū)[4],并且部分地區(qū)的鎘污染已相當嚴重。2014年4月17日環(huán)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聯(lián)合公布了全國土壤污染調查公報,公布了我國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公報指出,我國土壤環(huán)境狀況令人堪憂,鎘等重金屬污染問題相對比較突出,從污染分布情況看,南方土壤污染較重,北方土壤污染相對較輕,西南、中南地區(qū)土壤重金屬超標范圍較大,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等部分區(qū)域土壤污染問題也較為突出。鎘含量分布呈現(xiàn)出從東北到西南、從西北到東南方向逐漸升高的態(tài)勢,鎘點位超標率為7.0%,其中,輕微污染、輕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的比例分別為5.2%,0.8%,0.5%,0.5%。我國地質調查局的《中國耕地地球化學調查報告(2015)》顯示,我國有232萬hm2重金屬中重度污染或超標耕地。

1.3 土壤鎘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的選擇是土壤環(huán)境質量評價的關鍵,現(xiàn)行《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將土壤各污染物限量值分為三級:一級標準是為保護區(qū)域自然生態(tài),維持自然背景而設置,鎘限量值為0.2 mg?kg-1;二級標準是為保障農業(yè)生產,維護人體健康而設置,鎘限量值在pH值7.5時為0.6 mg?kg-1;三級標準是為保障農林生產和植物正常生長而設置的土壤臨界值,鎘限量值為1.0 mg?kg-1(pH值>6.5)。此外,我國農業(yè)行業(yè)標準《無公害農產品 種植業(yè)產地環(huán)境條件》(NY/T 5010―2016)規(guī)定,土壤污染物鎘為基本指標,具體限量值應符合國家標準GB 15618的要求;《綠色食品 產地環(huán)境質量》(NY/T 391―2013)規(guī)定,鎘限量值均為0.30 mg?kg-1(pH值≤7.5)和0.40 mg?kg-1(pH值>7.5)。

2 土壤鎘污染的危害及我國對植物性食品中鎘的規(guī)定

2.1 土壤鎘污染對植物生長的危害

鎘在土壤中具有移動性差、毒性強的特點,因而,重金屬污染土壤之后,就有可能導致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在農作物體內富集[5-6]。鎘不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當鎘進入植物體內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通過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減弱植物體中的酶活性[7-8]、降低植物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等途徑來影響植物的產量、品質和安全,從而間接地危害人類的健康[9-10]。

2.2 土壤鎘污染對人體的毒害作用

鎘不是人體所必需的元素,主要通過影響人體的心血管系統(tǒng)而使人體免疫力下降。鎘屬于肺癌的致癌物之一,同時其還是典型的環(huán)境激素類物質,對人類生殖系統(tǒng)造成損傷,對胚胎發(fā)育也有一定的毒性。

2.3 我國農產品中鎘的限制

我國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中規(guī)定了和土壤相關的植物性食品中污染物鎘的限量指標。

3 土壤中鎘污染的主要途徑

土壤中鎘的自然來源主要是巖石和土壤的本底,人為來源主要是人類工農業(yè)生產活動造成的污染。

3.1 交通運輸

公路源重金屬對公路旁植物污染來說是主要的污染源,通過對路邊重金屬沉降種類相關分析表明,路邊的交通造成的污染主要有鉛、鎘、鋅等重金屬。鐵路旁鎘、鉛污染主要歸結于貨物運輸(包括冶煉物質、煤炭、石油、建材、礦建等各種大宗工業(yè)物資)、火車輪軸以及車輛部件的磨損、牽引機車的廢氣排放等[11]。公路、鐵路兩側土壤中的鎘污染程度與距離路基的距離、交通流量、通車時間長短等有一定的相關性。全國土壤污染調查公報(2014年)顯示,在調查的267條干線公路兩側的1 578個土壤點位中,超標點位占20.3%,主要污染物為鉛、鋅、砷、鎘和多環(huán)芳烴,一般集中在公路兩側150 m范圍內。符燕[12]2007年研究表明,在隴海鐵路鄭商段路兩側300 m范圍內,表層土壤中重金屬含量明顯高于我國潮土中鎘背景值,綜合污染指數(shù)為重污染,基本與距鐵路的距離呈負相關,離鐵路越近,污染指數(shù)越大。羅婭君等[13]2014年對成綿高速公路特征路段兩側土壤重金屬污染特征及分布規(guī)律進行研究時發(fā)現(xiàn),在分析路段范圍內Cd單項污染指數(shù)介于2.2~4.35,平均為3.18,污染等級為重度污染。陳黎萍等[14]研究表明,在川中丘陵區(qū)鐵路沿線附近土壤中,鎘總量較高,其化學形態(tài)主要以酸可交換態(tài)和可還原態(tài)為主,殘渣態(tài)含量很低,說明在鐵路沿線附近土壤中鎘的生物活性和可遷移性較強。

3.2 農業(yè)投入品的使用

含鎘肥料主要指磷肥以及一些可以用于農業(yè)生產的含鎘生活垃圾為原料生產的肥料,大量長期施用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農田鎘污染。生產磷肥的原料是磷礦石,磷礦石中除了含有一些營養(yǎng)元素外,同時也含有較高含量的鎘。資料顯示,磷肥中的鎘含量因原料產地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加拿大為2.1~9.3 mg?kg-1,瑞典為2~30 mg?kg-1,荷蘭為9~60 mg?kg-1,澳大利亞的磷肥鎘含量高達18~91 mg?kg-1,美國為734~159 mg?kg-1,我國的磷礦含鎘大多較低,所以磷肥的鎘含量也較低,如廣州市施用的磷肥鎘含量為2~3 mg?kg-1 [15]。王美等[16]對肥料中重金屬含量研究結果表明,過磷酸鈣中鎘含量高于鈣鎂磷肥,這與生產原料、生產工藝等有關,這些磷肥的大量長期施用必將導致土壤鎘含量的積累。馬耀華[17]1998年研究結果顯示,上海地區(qū)的一些菜園土施肥前土壤中Cd的含量為0.134 mg?kg-1,施肥后上升到0.316 mg?kg-1。美國某橘園土壤Cd含量為0.07 mg?kg-1,連續(xù)施用磷肥36年后,土壤Cd含量高達1.0 mg?kg-1。由于長期施用含鎘磷肥而導致了土壤中Cd的積累,同時增加了植物中Cd的質量分數(shù)[18]。因此,含鎘磷肥被認為是農田鎘污染的重要來源。

以畜禽糞便等為原料堆制成的有機肥中也含有較高的鎘等重金屬,長期連續(xù)施用也將造成土壤鎘污染[19]。潘霞等[20]研究了畜禽有機肥對典型蔬果地土壤剖面重金屬分布狀況,指出施用豬糞、羊糞、雞糞3種畜禽有機肥均可使重金屬在土壤剖面呈現(xiàn)表聚現(xiàn)象,以設施菜地最為突出,Cd和Zn積累較為明顯。葉必雄等[21]研究結果表明,牛糞集中施用區(qū)土壤剖面中Cd,Ni,Cu,Pb,Cr等重金屬存在較為明顯的淋溶下移性,長期施用不同畜禽糞便的不同土壤剖面Cd,Pb,Cr,Ni等含量變化差異明顯。董志新等[22]在分析沼氣肥養(yǎng)分物質和重金屬含量差異時指出,沼渣有機質和養(yǎng)分含量較高,是營養(yǎng)元素種類齊全的優(yōu)質有機肥料,但沼氣肥中也含有一些重金屬元素,農業(yè)利用有可能因植物富集而影響農產品食品安全。

農用塑料薄膜在生產過程中用到熱穩(wěn)定劑,而熱穩(wěn)定劑中又含有重金屬鎘,因而,隨著塑料大棚和地膜覆蓋技術的大量應用,在對低溫季節(jié)和干燥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起到極大促進作用的同時,也可能使農用土壤中的鎘積累,造成土壤質量下降。陳慧等[23]研究結果表明,覆膜種植方式下萵苣根際土壤中的重金屬明顯高于不覆膜種植方式,地膜覆蓋能有效地降低重金屬向地上部分轉移。于立紅等[24]在地膜中重金屬對土壤―大豆系統(tǒng)污染的試驗研究中指出,大豆各生育時期,高倍地膜殘留量土壤和植株中Cd和Pb含量高于低倍殘留,各生育時期各處理土壤中Cd含量為0.7~2.4 mg?kg-1,Cd含量均超過《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的Ⅱ級標準。

3.3 污水灌溉

使用污水灌溉農田,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業(yè)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但由于污水中可能會含有重金屬等污染物,長期施用勢必也會造成土壤中重金屬含量的增加[25-26]。全國土壤污染調查公報(2014年)顯示,在調查的55個污水灌溉區(qū)中,有39個存在土壤污染,在1 378個土壤點位中,超標點位占26.4%,主要污染物為鎘、砷和多環(huán)芳烴。長沙市郊引用化工區(qū)污水灌溉,土壤的重金屬污染極其嚴重,環(huán)保部門在某鉛鋅礦區(qū)監(jiān)測分析結果顯示,該礦水系沿岸耕地所產的稻米Cd含量為2.24 mg?kg-1,是對照點的3.7倍,屬于“鎘米”[27]。張萌等[28]在對太原市污灌區(qū)土壤鎘存在形態(tài)與生物可利用性研究時發(fā)現(xiàn),與太原市土壤背景值相比,污灌區(qū)土壤中重金屬鎘含量已達太原市土壤背景值的3倍,鎘在土壤表層含量明顯高于其他分層,表明表層土壤有明顯的鎘累積,并且鎘在表層土壤含量最高,隨深度增加鎘含量逐漸降低。艾建超等[29]研究結果表明,污灌區(qū)土壤鎘含量超標,并且污灌區(qū)土壤耕作層中Cd的形態(tài)特征為可交換態(tài)>鐵錳氧化態(tài)>碳酸鹽結合態(tài)或有機結合態(tài)>殘渣態(tài)。

3.4 污泥施肥

城市污泥中含有多種能夠促進植物生長的營養(yǎng)物質和微量元素(如B,Mo等),但是污泥中也可能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元素,主要來源于不同類的工業(yè)廢水中,鎘主要來源于礦業(yè)廢水、鋼鐵冶煉廢水等,長期污泥施肥也可導致土壤中鎘含量的增加。黃游等[30]研究結果表明,污泥進入土壤后,土壤中鎘和鋅的生物活性與污泥的施加量成正比。有研究表明,不同區(qū)域城市污泥Cd含量從大到小依次為華南、西南、華中、華東、西北、華北、東北,這可能與工業(yè)密集程度、礦區(qū)類型及分布等有關[31]。徐興華等[32]在污泥和水溶性重金屬鹽的植物有效性比較研究時指出,污泥中含有較高的鋅、鎘等重金屬。

3.5 工況企業(yè)活動

鎘往往與鉛鋅礦伴生,工礦活動可造成不同程度的鎘污染。在冶煉廢渣和礦渣堆放或處理的過程中,由于日曬、雨淋、水洗重金屬極易遷移,以廢棄堆為中心向四周及兩側擴散。全國土壤污染調查公報(2014年)顯示,在調查的70個礦區(qū)的1672個土壤點位中,超標點位占33.4%,主要污染物為鎘、鉛、砷和多環(huán)芳烴。姬艷芳等[33]在2008研究鳳凰礦區(qū)耕地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屬時發(fā)現(xiàn),土壤中Cd含量高達10.70 mg?kg-1,大大超過了國家土壤環(huán)境質量的二級標準,稻米中Cd含量也嚴重超標。周建民等[34]2004年在研究廣東省大寶山礦區(qū)的尾礦和周邊的土壤重金屬時發(fā)現(xiàn),尾礦附近的稻田土壤Cd平均濃度高達2.453 mg?kg-1。尹偉等[35]2009年調查佛山某礦區(qū)周邊菜地結果表明,在研究區(qū)域內有20%的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鎘污染。

4 控制土壤重金屬鎘污染的建議

由以上分析可知,人類活動對全球土壤鎘的輸入量已大大超過自然釋放量,同時被鎘污染的土壤很難修復。因而,應嚴格控制土壤鎘的來源,尤其是嚴格要求農業(yè)投入品的質量。做到不用未經處理的污水進行灌溉,不用污泥進行施肥,少用農用薄膜,杜絕不合格化學肥料或有機肥料,遠離工廠企業(yè)和交通要道,嚴格控制土壤中重金屬鎘的輸入,改善土壤環(huán)境,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護人類健康。

參考文獻:

[1]張欣,范仲學,郭篤發(fā),等.3種微生物制劑對輕度鎘污染土壤中菠菜生長的影響[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1,17(1):81-83, 87.

[2]曾祥峰,王祖?zhèn)?城市污泥中鎘的去除試驗研究[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1,17(1):117-119.

[3]魏復盛,陳靜生. 中國土壤環(huán)境背景值研究[J]. 環(huán)境科學, 1991(4): 12-19.

[4]郭明新,林玉環(huán).利用微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底泥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J].環(huán)境科學學報,1998,18(3):325-330.

[5]李嶺,劉冬,呂銀斐,等.生物炭施用對鎘污染土壤中烤煙品質和鎘含量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14,29(2):228-232.

[6]楊亞麗,李友麗,陳青云,等.土壤鉛、鎘、鉻對蔬菜發(fā)育影響及遷移規(guī)律的研究進展[J].華北農學報,2015,30(z1):511-517.

[7]趙本行,陳康姜,何楚斌,等.大豆作物對污染土壤中重金屬鎘的富集研究[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3,19(11):15-17.

[8]徐照麗,段玉琪,楊宇虹,等.不同土類中外源鎘對烤煙生長及土壤生物指標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14,29(z1):176-182.

[9]高子平,王龍,尹潔,等.鎘污染來源對蘿卜鎘積累特性的影響[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5,21(11):37-41.

[10]高巍,耿月華,趙鵬,等.不同小麥品種對重金屬鎘吸收及轉運的差異研究[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4,20(10):55-59.

[11]林海,康建成,胡守云.公路周邊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物的來源與分布[J].科學:上海,2014,66(4):35-37.

[12]符燕.隴海鐵路鄭州―商丘段路旁土壤重金屬空間分布與污染分析[D].開封:河南大學,2007.

[13]羅婭君,王照麗,張露,等. 成綿高速公路兩側土壤中4種重金屬的污染特征及分布規(guī)律[J]. 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 2014(3): 283-287.

[14]陳黎萍,艾應偉,于燕華,等.川中丘陵區(qū)鐵路旁土壤重金屬含量及化學形態(tài)研究[J].化學研究與應用,2008,20(5):552-556, 560.

[15]范洪黎.莧菜超積累鎘的生理機制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7.

[16]王美,李書田.肥料重金屬含量狀況及施肥對土壤和作物重金屬富集的影響[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4,20(2):466-480.

[17]馬耀華.環(huán)境土壤學[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78-207.

[18]黃紹文,金繼運,和愛玲,等.農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屬區(qū)域分異與評價[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7(S2):540-548.

[19]茹淑華,張國印,楊軍芳,等.雞糞和豬糞對小麥生長及土壤重金屬累積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15,30(z1):494-499.

[20]潘霞,陳勵科,卜元卿,等.畜禽有機肥對典型蔬果地土壤剖面重金屬與抗生素分布的影響[J].生態(tài)與農村環(huán)境學報,2012,28(5):518-525.

[21]葉必雄,劉圓,虞江萍,等.施用不同畜禽糞便土壤剖面中重金屬分布特征[J].地理科學進展,2012,31(12):1708-1714.

[22]董志新,卜玉山,續(xù)珍,等.沼氣肥養(yǎng)分物質和重金屬含量差異及安全農用分析[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5 (3):105-110.

[23]陳慧,卓開榮.覆膜種植下重金屬在土壤-萵苣的遷移特征[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4,41(13):57-59, 66.

[24]于立紅,王鵬,于立河,等.地膜中重金屬對土壤―大豆系統(tǒng)污染的試驗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13,33(3):86-90.

[25]梁仲哲,齊紹武,和七紅.土壤重金屬污染現(xiàn)狀及改良劑的研究進展[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6,22(7):5-9.

[26]蘇亞勛,王素君,趙立偉,等.天津市郊區(qū)果園土壤重金屬鎘污染狀況調查試驗研究[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6,22(6):20-22, 27.

[27]劉國勝,童潛明,何長順,等.土壤鎘污染調查研究[J].四川環(huán)境,2004,23(5):8-10, 13.

[28]張萌,毋燕妮,解靜芳,等.太原市污灌區(qū)土壤鎘存在形態(tài)與生物可利用性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5,35(10):3276-3283.

[29]艾建超,李寧,王寧.污灌區(qū)土壤-蔬菜系統(tǒng)中鎘的生物有效性及遷移特征[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3,32(3):491-497.

[30]黃游,陳玲,邱家洲,等.污泥堆肥中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研究[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6,25(6):1455-1458.

[31]郭廣慧,陳同斌,楊軍,等.中國城市污泥重金屬區(qū)域分布特征及變化趨勢[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4,34(10):2455-2461.

[32]徐興華,馬義兵,韋東普,等.污泥和水溶性重金屬鹽的植物有效性比較研究[J].中國土壤與肥料,2008 (6):51-54.

[33]姬艷芳,李永華,孫宏飛,等.鳳凰鉛鋅礦區(qū)土壤-水稻系統(tǒng)中重金屬的行為特征分析[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8,27(6):2143-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