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方法研究范文
時間:2023-06-16 17:39: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分析方法研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檔案研究方法和調查研究方法屬于會計實證研究,實證研究關注事物是如何進行的,而不是關注事物應該如何進行;不是采用價值判斷的方法,而是采取價值中立的立場,側重于對命題進行證偽。我國現(xiàn)階段包括會計在內的經濟理論研究仍以規(guī)范研究為主導,實證研究的比例約占10%,而實證研究在西方國家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就一直占據主導地位。我國會計研究方法落后西方國家達半個世紀之多,我國的會計理論水平也遠遠落后于西方,因而加大對實證的研究是我國今后研究方向的一個重點,下面我們就對兩種較常采用的實證研究方法來進行對比分析。
一、檔案研究方法的分析
1、定義:
檔案式研究研究問題的形式為“什么人”“是什么”“在哪里”“有多少”,是指運用現(xiàn)成的數(shù)據庫資料進行的研究。該種研究方法大多采用計量經濟學方法來分析數(shù)據檢驗假設,分為描述性統(tǒng)計和事件研究法兩大類。
2、步驟:
①確立研究課題根據理論提出假設收集數(shù)據測試假設結果分析
②在對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各種現(xiàn)象作思考并對有關文獻進行回顧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問題。
③根據理論,做出合乎邏輯的假設,推出假設命題,設計研究程序和方法。
④從現(xiàn)成的數(shù)據庫搜集有關數(shù)據資料。
⑤運用這些數(shù)據資料對前面提出的假設命題采用計量經濟學或統(tǒng)計描述等方法進行檢驗。
⑥解釋數(shù)據分析的結果,提出研究結論或理論的意義以及可以進一步研究或改進的余地。
3、適用性 :
主要運用現(xiàn)成的數(shù)據庫資料進行研究,多采用計量經濟學方法來分析數(shù)據并檢驗假設,這是當前實證會計研究的主流方法。它大量地運用公司財務和非財務數(shù)據、資本市場數(shù)據和其他歷史數(shù)據,找尋各種變量間的關聯(lián),這種方法多用于反映企業(yè)的實際運作、會計實務的演變、市場和組織結構的變遷,能提供企業(yè)和市場對會計政策變動的實際反映,能研究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能衡量各個因素的實際影響程度。
二、調查研究方法的分析:
1、定義:
通過研究者預先編制并印刷好的問卷向被調查了解某些事實或意見的一種調查研究方法。它是個人行為、態(tài)度、意見和看法的主要測量技術之一,也是教育和社會科學研究中最常見、最重要的一種方式。
2、步驟:
①確定調查目的,決定研究對象
②問卷初稿,問卷預設,分析問卷信度、效度
③郵寄問卷或當面實施問卷
④催收問卷
3、適用性:
①從被調查的內容看,問卷調查適用于對現(xiàn)實問題的調查;
②從被調查的樣本看,適用于較大樣本調查;
③從調查的過程看,適用于較短時期的調查;
④從被調查對象所在地域看,在城市中比在農村中適用,在大城市比在小城市適用;
⑤從被調查對象的文化程度看,適用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對象。
三、兩種研究方法的對比分析:
1、步驟對比:
檔案研究:
調查研究:
確立研究課題根據理論提出假設收集數(shù)據測試假設結果分析
區(qū)別:檔案研究需要提出假設
2、適用性對比
數(shù)據來源 時間跨度 樣本容量 研究數(shù)據 適用范圍
檔案研究 數(shù)據庫資源 根據研究主體選擇時間跨度 相對較大 歷史數(shù)據 主要是對資本市場的研究
問卷調查 被調查者的主觀意見 適用于較短時期的調查 相對較小 現(xiàn)實信息 比較廣發(fā)
3、兩種研究方法的優(yōu)缺點對比
(1)檔案研究方法的優(yōu)缺點
優(yōu)點:①研究結果具有普遍適用性,且易于獲得大樣本數(shù)據,即可以利用計算機直接讀取的規(guī)范化的數(shù)據庫,使我們可以得到大量的“檔案”數(shù)據。②便于采用計量經濟學方法來分析數(shù)據并檢驗假設,具有科學性。③拓展和深化了會計理論研究的領域,研究結果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準確性。
缺點: ①會計資料缺乏可比性。資本市場數(shù)據不全面,缺乏可比性。并且我國宏觀經濟狀況波動較大,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每年也有相應的變化和新準則出臺,導致會計資料缺乏可比性。②會計資料滯后性嚴重。由于數(shù)據庫中的資料收集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導致會計資料滯后,影響了研究結果的時效性。③樣本容量不充分。我國證券市場起步較晚(1990年),往往難以做時間序列分析,只能做截面資料研究。④信息披露不足或不準確。因為數(shù)據主要來源于上市公司公布的中報、年報以及咨詢公司或其他學者收集到的公開資料。有些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數(shù)據,可能出現(xiàn)上市公司基于自身利益,披露準確性不足。⑤數(shù)據與模型本身的局限性可能存在“偽相關”,只能提供關聯(lián)性的結論,無法給出因果關系的結果。⑥會計信息質量低下。自股票市場建立以來,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現(xiàn)象一直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
(2)調查研究的優(yōu)缺點
優(yōu)點:①簡單易行,容易操作。②由于問卷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所能研究的問題都是現(xiàn)實問題,更有價值。
缺點:①問卷設計和結果分析過程難以避免調查者的主觀偏見調查問卷的質量較難保證。調查問卷采用用戶填答問卷的方式,調查結果的質量難以保證。②調查問卷的設計需要大量的經驗。調查問卷的設計直接影響調查的價值。對信度和效度的控制要求十分豐富的經驗。③調查問卷的結果廣而不深。一般問卷都比較簡單,問題也適中,不能夠與受訪者深入探討某一問題。④問卷回收率通常不高,回收樣本的結構可能不同程度地脫離原抽樣框架的結構設計,從而導致代表性偏差。⑤受訪者個人的主觀因素會影響調查數(shù)據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楊雄勝,薛清梅,楊全文等.中國實證會計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會計研究,2008(7). [2]張朝宓,蘇文兵.當代會計實證研究方法[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01. 會計研究評述,蔡春,
[3]蔡春,證會計研究評述,[J]會計研究,2003(12)
篇2
關鍵詞:醫(yī)院 財務分析 方法 建議
醫(yī)院財務分析是提供給醫(yī)院決策層的重要參考,便于院長簡潔、明了地了解財務基本狀況,根據各項合理建議改進內部經營管理⑴。因此財務分析的撰寫應緊緊圍繞這一目的來開展。財務分析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原因分析,而原因的層層分析需要適當?shù)姆椒▉硖岣叻治鲑|量。
1. 財務分析的方法選擇
財務分析的方法有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⑵,從管理科學的思想出發(fā),我們分析問題更應主張采用數(shù)量為基礎的定量分析法。這里我主要介紹我院現(xiàn)在常用的幾種分析方法。
1.1 指標分析 醫(yī)院財務分析中最常用、最有利用價值的經濟指標有經濟收益狀況、營運能力狀況、償債能力狀況、社會效益狀況、發(fā)展能力狀況五大類⑶。通過指標分析,我們可以找出許多注意事項。如根據某醫(yī)院資產負債率70%、長期負債與營運資金的比率-6:1、應付款項余額200萬元、結余率3%各指標值,我們可以分析:資產負債率已超過50%的警戒線,可見該醫(yī)院的負債經營存在很大的風險;營運資金是負數(shù),意味著這一醫(yī)院將進入 “借新債還舊債”階段,自有資金償還債務的前景非常暗淡;應付款項余額卻較低,說明該醫(yī)院沒有充分利用“游離資金”,應適當推遲應付款項的支付以節(jié)約資金成本;結余率低于銀行貸款利率,應慎重考慮該醫(yī)院大型項目投資是否進行。
1.2 圖表分析 圖表的使用使決策者能夠更簡潔、明了的了解醫(yī)院經營狀況,可以是表格、折線圖、面積圖、柱形圖、餅圖等。
1.2.1 表格 是最常用的分析工具,例下表:
據此表,可以基本分析該醫(yī)院該季度住院收入變化情況以及下一步改進方向。⑴床位收入基本穩(wěn)定。在總體收入增長12%的情況下,床位收入基本持平,而該醫(yī)院床位利用率基本超過100%,可見床位的相對緊張已成為進一步發(fā)展的瓶頸,醫(yī)院決策者有必要考慮開辟
①浙江省紹興市人民醫(yī)院 紹興市 312000 電話:057588228873
②浙江省紹興市人民醫(yī)院 紹興市 312000 電話:057588729685
新的診療病區(qū)。⑵手術收入增長同期增長56%,可見其技術含量提升非常迅速,業(yè)務發(fā)展前景樂觀。⑶化驗收入同期增長33%。說明考慮病人增長的同時,應關注是否存有過度檢查、化驗的現(xiàn)象。
1.2.2折線圖 通常用于同一指標的走勢分析,以揭示其發(fā)展規(guī)律,尋找異常數(shù)據。例下圖:
據此圖,可以分析該醫(yī)院2008年每床日費用(每床日費用=每床日藥品費+每床日檢查費+每床日勞務費+每床日其他費)呈下降趨勢,下降的原因是每床日藥品費逐月下降,而其他均保持穩(wěn)定??梢娫撫t(yī)院在控制藥品使用、提高社會效益方面做的比較到位。
1.2.3 面積圖 可以用于表達醫(yī)院的結余狀況。例下圖:
據此圖,可以分析該醫(yī)院的結余主要集中在一年中的春秋兩季,而春節(jié)前后為醫(yī)院結余的低谷,醫(yī)院可據此調整經營規(guī)模與投入,在淡季中相對較少人、財、物的投入,以降低消耗,相對提高淡季的結余率與工作效率。
1.3 專題分析 當出現(xiàn)某一個需要著重分析原因的問題,我們可以開展專題分析,最常見的是采用因素分析法⑷。例如:
××醫(yī)院08年第三季度其他材料消耗結構表
首先,通過總體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其他材料較上年同期增長21.5萬元,增幅為33%。其次,通過因素分析⑷我們可以得出:三季度鍋爐房用油增加量占總體增量的95%,說明本季度其他材料金額上的增長主要是由柴油與重油造成的。而柴油、重油受價格影響因素增加支出占總增量分別為的91%和95%,可見,油價的增長是主導原因。由此提醒決策者在這一方面引起重視,積極尋求新的、低成本的替代品。
1.4 指標樹分析 杜邦財務分析⑸是現(xiàn)代財務綜合分析的常用方法,它利用各項財務指標之間的內在關系,自上而下,層層分解,可以找出財務指標變動的各種原因及趨勢。
1.5 綜合分析體系 綜合分析體系通常是選用幾類若干項指標建議一個指標分析體系,計算出各個指標的值并賦予一定的權重,通過與基期比較確定每一指數(shù)的正向和后向值,最后獲得醫(yī)院總的分析值,借以對該院的效益進行分析。例如:
××醫(yī)院2008年第三季度經濟效益分析指標計算表
加權評價指數(shù)正向、反向相抵后為0.0055。說明該醫(yī)院本期經濟效益明顯增長。主要表現(xiàn)在:⑴人均業(yè)務收入明顯提高,說明醫(yī)療含金量提高,醫(yī)療技術水平提升。⑵在業(yè)務量增加的前提下,百元變動成本、百元固定成本仍有效控制,說明節(jié)約工作成績喜人。⑶業(yè)務收支率增高的緣故是為了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體現(xiàn)人性化管理,大量預提住房公積金的緣故。⑷門診、住院均次費用增長,主要原因在于醫(yī)療水平的提高與物價指數(shù)的上漲,建議應加大管理力度,嚴格控制落實到各診療組。
2.結束語
財務分析天地廣闊,適當?shù)倪\用各種分析方法,能夠為決策者展示出醫(yī)院基本的財務信息、提供具有一定說服力的建議,將有助于院長作出合理、有效的決策,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甚至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⑴蘇恒明,崔光萍,喬麗君.怎樣寫好大中型醫(yī)院的財務分析[J].中國醫(yī)院管理,2003,11:43
⑵李鈺.財務分析方法體系的購建[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2006,4:48
⑶岳彩玲.淺論醫(yī)院財務分析指標體系[J].會計之友,2006,7:95
篇3
關鍵詞:油酸酰胺 液相色譜 分析方法 研究
利用油酸酰胺對紫外-可見光有吸收的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其含量進行分析,并確定其中可能存在雜質油酸,亞油酸,亞麻酸在色譜中的分布情況。
一、色譜條件
儀器:Agilent1260 配制DAD檢測器
色譜柱:Luna 5u C8(2) 100A 250×4.00mm
檢測波長:195nm
流動相:乙腈:水(0.1%磷酸)=4:1
流速:1.0ml/min
運行時間:40min
柱溫:25℃
進樣體積:10μL
二、試劑
水:自制超純水
乙腈:百靈威試劑 HPLC級
甲醇:百靈威試劑 HPLC級
磷酸:上海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AR
油酸:創(chuàng)賽科技 AR
亞麻酸:(≥97%)GC 創(chuàng)賽科技
油酸酰胺:(≥70%)創(chuàng)賽科技
亞油酸:60~74% 上海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三、實驗過程
經光譜掃描油酸酰胺,亞麻酸,亞油酸,油酸均在低波長195nm處有最大吸收。選用Venusil ODS C-18柱進行分離,亞麻酸與油酸酰胺中9.24min雜質重疊,后采用Luna 5u C8(2) 100A 250×4.00mm柱,進行分離。其中亞麻酸保留時間10.4min,分離度1.85,理論塔板數(shù)22634;亞油酸保留時間10.0min,分離度1.70,理論塔板數(shù)23937;油酸酰胺保留時間12.7min,分離度3.92,理論塔板數(shù)23019;油酸保留時間20.0min,分離度5.05,理論塔板數(shù)24456。各組分峰分離較好,表明亞麻酸,亞油酸,油酸都不干擾油酸酰胺含量的測定。色譜圖如下:
油酸酰胺標準曲線:
為了得到油酸酰胺的含量,配制不同濃度的油酸酰胺標準溶液,按上述色譜條件進行分析,得到油酸酰胺峰面積隨濃度變化的關系。在油酸酰胺濃度為1.6~2.4g/L范圍內,油酸酰胺的峰面積( y ) 與其質量濃度( x,g /L) 之間表現(xiàn)出較好的線性關系,得到的線性回歸方程為 y =4325.2x+408.45,相關系數(shù)為R2 = 0. 9991。以信噪比( S /N) 為3 時所對應的油酸酰胺質量濃度為檢出限, 油酸酰胺的檢出限為 0.062g /L
配制油酸酰胺濃度如下表:
本文建立的 HPLC 方法測定油酸酰胺的含量,為油酸酰胺,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化合物的混合體系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準確便捷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斌,張敏,顏連學,丁龍福;脂肪酸酰胺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合成、性能和應用[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2期.
[2]GB/T9290-2008表面活性劑 工業(yè)乙氧基化脂肪胺 分析方法.
[3]趙先恩,李玉林,尤進茂,劉永軍,索有瑞;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譜分離測定及質譜鑒定脂肪胺;分析化學研究報告;2007年6月第35卷779-785.
[4]連工寶,姚晨之,馬林;QBT 2853-2007 脂肪胺質量標準;飛翔化工(張家港)有限公司;2007.12.01.
篇4
關鍵詞:美國;反壟斷分析;合理原則;相關市場
中圖分類號:DF4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2-0158-02
競爭最早是作為經濟領域里的基礎概念被人們所熟知的,但經濟理論中競爭概念的發(fā)展卻左右著反壟斷政策以及法規(guī)的演變。亞當?斯密首次將競爭概念系統(tǒng)化時,認為實現(xiàn)競爭的前提之一是所有交易必須是自由而無所限制的。之后,經濟學家McNulty建立了完全競爭理論,完全競爭市場模型也被確立?;诖耍诺浣洕鷮W派和新古典經濟學派的競爭觀點產生了很大分歧。許多經濟學家逐漸以完全競爭模型中靜態(tài)的“市場結構”來代替古典競爭理論中的動態(tài)競爭概念,并進一步利用完全市場模型配置生產資料來追求經濟效率,以此作為干預市場競爭的判斷標準;與此同時,芝加哥學派將市場結構認定為市場競爭的結果,競爭仍然是一種動態(tài)的過程,認為最終市場是否達到均衡并不重要,他們所關注的是市場資源配置的移動過程。
在美國,不同時期的經濟競爭理論根據不同的競爭環(huán)境而變化。幾百年來,伴隨著美國競爭法思想的發(fā)展歷程,美國的反托拉斯政策也在不斷地演變。從1980年7月2日通過《謝爾曼法》之后,按照時間順序先后出臺了《克萊頓法》、《美國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法》等。
19世紀末,美國經濟逐漸走向集中化經營,許多具有壟斷勢力的大企業(yè)逐漸形成,致使許多中小企業(yè)被排擠或往往被大企業(yè)所并購,形成強大的托拉斯。美國國民卻并沒有因托拉斯的形成獲利,而是因為運費不斷高漲而飽受其害。這促進了《謝爾曼》法的制定。此法反托拉斯的規(guī)定主要集中在第一條和第二條。其中,第一條是關于禁止貿易或商業(yè)行為的規(guī)定,限制貿易或商業(yè)的行為主要包括:固定價格、串通投標、劃分市場和聯(lián)合抵制;第二條則是關于壟斷或企圖壟斷行為的規(guī)定。這一法律中對于壟斷或企圖壟斷的認定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是根據此法,美國反托拉斯機關和法院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了反壟斷分析方法,即對一個企業(yè)進行壟斷分析,首先要確定該企業(yè)所在的相關市場;再判斷被告在此相關市場內是否擁有壟斷力量;如果被告被認定在相關市場內擁有壟斷力量,則接下來需要考察被告是否存在濫用壟斷力量的行為,最后,根據合理性原則判斷被告的行為是否出于合理需要,是否對消費者權益造成了損害后果。上述的分析都完成之后,我們才能最終判定被告的行為是否違反了反壟斷法。
此外,美國最高法院在標準石油以及美國煙草公司案中確立了反壟斷分析中的“本身違法原則”和“合理原則”,這亦是在使用《謝爾曼法》第一條和第二條的審判實踐中確定的。其中,本身違法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某些損害競爭行為已經被司法判例確定其就是違法行為,無需再通過其它的因素去判斷。該項原則體現(xiàn)了反托拉斯法使用的嚴格性和便利之處。“合理原則”的基本含義則是:判斷某些對競爭的限制比較模糊的行為是否構成違法行為,必須在慎重考慮行為人的意圖、行為方式以及行為后果等因素之后才能做出判斷。合理原則的確定,目的在于使反托拉斯法的使用能夠應對復雜多變的經濟情況,避免機械的執(zhí)法可能對正常的經濟活動造成消極的影響。但是該原則也帶來了一些不好的后果,比如使訴訟變得復雜耗時,也有學者認為其削弱了《謝爾曼法》的精神。
鑒于《謝爾曼法》的規(guī)定比較原則,《克萊頓法》規(guī)定了某些特定的貿易行為為非法行為,其中主要有:價格歧視、獨家交易、搭售和合并、兼并。《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法》則設立了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其第五條擴大了不公平競爭管制的范圍,且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可以在反競爭行為之初期,尚未違反其他反托拉斯法的時候介入并加以管制。至此,美國的反壟斷理論不斷通過判例補充形成的理論框架和實踐都已初具規(guī)模。
在19世紀20年代,經濟學家們構建完全競爭市場模型之后,發(fā)展出一套系統(tǒng)且嚴格定義的“完全競爭”理論,哈佛學派的經濟學家梅森以市場均衡為條件,在1939年反向地建立了“市場-行為-績效”理論構架,認為市場的結構可以左右廠商的行為進而達到配置效率和生產效率。這樣,在反托拉斯方面,為達到經濟效率,就應該以完全競爭市場結構為標準,而矯正不屬于完全競爭市場模型的市場結構。這在美國反壟斷經濟學分析中,在對壟斷行為的違法性判定中,一直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相對于維護公平和秩序而言,他們選擇了經濟效率的價值目標。
在運用相關市場理論時,美國法官又提出了不少質疑,比如需求交叉彈性給相關市場的確定提供了界定方式,但是其在實際運用時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首先是交叉彈性要有多大,兩項產品才可以算是具有可代替性的;其次是對消費者個人而言,交叉彈性并不具備對稱性。為了克服這種困難,美國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利用下列四種原則來使需求交叉彈性理論更好的界定,即在認定是否是相關市場時需考量:產品間是否有持續(xù)的相當價格差異?產品是否存在特殊的特征使產品只適合特定的用途?購買者對于特定產品是否存在特殊的偏好?通過購買者或者銷售者的市場觀察,該兩項產品是否處于競爭狀態(tài)?我國2008年制定的《反壟斷法》中將“相關市場”定義為,經營者在一定時期內就特定商品或者服務進行競爭的商品范圍和地域范圍。但是,司法實踐中對這一點的界定和把握,目前還在進一步研究中。
不僅如此,在產品市場中,即使廠商所生產的產品間具有可代替性,但空間所產生的障礙也會使產品間的代替性受到限制,所以,界定市場范圍時,除了考慮上面提到的產品市場之外,還要考慮地理市場。所謂地理市場,是指在一個特定地理區(qū)域,當一個廠商能夠在提高價格之后仍保有其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沒有使他們轉向區(qū)域外的廠商購買產品時,或者也沒有該地理區(qū)域外的廠商很快地進入該區(qū)域時,則該區(qū)域就是一個相關的地理市場。在傳統(tǒng)地理市場理論中,測定地理市場的范圍時,最主要的方法是銷售法和價格法。銷售法以產品的移動性來判別兩個地區(qū)的產品是否屬于同一個地理市場,即針對一種當?shù)厣a并銷售的產品,須考察其占該產品在該區(qū)域銷售總額的比例以及其占外地生產該產品總額的比例,只有這兩個參考指標都超過一定門檻時,才可以將兩個區(qū)域視為同一個地理市場。價格法則是利用產品價格在同一市場快速且容易趨于一致性的特征,將不同區(qū)域的產品價格扣除運輸成本后檢查其價格的差異性。如果其差異性顯著,則兩個區(qū)域視為不同的地理市場,反之則視為同一地理市場。
經濟形式的變化和科技的創(chuàng)新給反壟斷案件的審理帶來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但是總的來說美國的反壟斷分析還是遵循這樣的順序,一是界定相關市場,市場界定是反壟斷執(zhí)法中的出發(fā)點,其包括相關產品市場和相關地理市場兩部分;二是如何判定其在市場中擁有支配地位,主要從市場份額和進入市場的障礙兩方面來考察,時間因素也可以成為考察支配地位的一個方面;三是對濫用的認定,美國采取了“排他性認定”的方法,即其是否嚴重限制其它企業(yè)憑借著向客戶提供的優(yōu)質產品或服務在相關市場中競爭的能力或者對其它企業(yè)是否存在這種嚴重限制的威脅;四是看是否存在著正當理由的抗辯。這樣,從方法論的角度美國建立了其反壟斷分析的基本框架。
參考文獻:
[1] 辜海笑.美國反托拉斯理論與政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2] 沈四寶,劉彤.美國反壟斷法原理與典型案例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3] 理查德 A 波斯納.反托拉斯法(第二版)[M].孫秋寧,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4] 于立帥.反壟斷的經濟學分析――基于哈佛學派和芝加哥學派的分歧[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6,(6).
Research on the analysis method of the United States anti monopoly
ZHANG Cui-mei,xie Hai-xia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college,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
篇5
關鍵詞:風險分析;突發(fā)事件;公共衛(wèi)生
浙江省社會經濟發(fā)展迅速,已接近發(fā)達地區(qū)水平,但是由于目前整個社會處于轉型時期,社會形勢多變,突發(fā)事件頻發(fā),公共衛(wèi)生安全受到嚴重的沖擊,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浙江社會的穩(wěn)定和經濟的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對浙江人口素質和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阻礙。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出[1],將繼續(xù)加大對人口與健康領域的支持力度。浙江省科技"十二五"規(guī)劃中葉明確指出:在重大戰(zhàn)略需求的核心和關鍵技術研究中,要把食品安全、公共衛(wèi)生與重大疾病防治放在重要位置。
1風險分析的概念
風險評估是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中的重要內容,是對突發(fā)事件的危害所產生或將產生不良效應的可能性和嚴重性的客觀判斷與分析,有助于及早識別公共衛(wèi)生危害,提供衛(wèi)生應急決策依據。風險評估包括三個步驟: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其中,風險分析是風險評估中的關鍵一環(huán)和核心內容[2]。
2風險分析方法
按分析目的、數(shù)據輸入與結果輸出類型的不同,可將風險分析技術分為定性、半定量及定量技術三大類。
2.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三類方法中原理與操作較簡易,但無法給出定量結果的一類分析方法。
2.1.1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 analysis,F(xiàn)MEA)是一種以團隊操作為基礎的,系統(tǒng)性、前瞻性地識別失效模式和機制,預測其影響的技術?;驹硎且允J綖槠瘘c,著眼于整個流程,對全部流程中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進行前瞻性地分析,通過對失效模式的嚴重度、發(fā)生率和可檢度進行綜合評估與指標的量化,明確高風險的失效模式,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和措施,從而實現(xiàn)減小風險或消除至可接受水平的目的[3]。該方法的優(yōu)點是對潛在風險源進行辨識后可實現(xiàn)及時預防,消除危害后果的目的;另外,也可以對于單個風險源進行相對獨立的分析。缺點是由于主要是以基于小組的模式開展評價工作,因此工作小組成員的知識和技術水平的高低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失效模式是方法進行風險分析的基礎,然而實際上難以認識全部的失效模式并開展評價;此外,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是基于流程的一個前瞻性分析,隨著流程和具體步驟的增加,若開始分析時缺乏對流程的準確描述,則發(fā)生錯誤的可能性也相應增加。
2.1.2危險分析與關鍵控制點 危險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是一種系統(tǒng)的、前瞻性及預防性的技術,通過測量并監(jiān)控那些應處于規(guī)定限制內的具體特征來確保產品質量、可靠性以及過程的安全性。HACCP最早主要用于對食品中微生物、化學和物理等危害進行安全控制,是作為控制食源性疾患最為有效的措施,也是國際上共同認可和接受的食品安全保證體系?,F(xiàn)在已廣泛應用到其他行業(yè),諸如制藥、化學、汽車等。以食品安全分析為例,其基本原理是系統(tǒng)分析整個食品供應鏈中的具體危害,明確控制措施,并通多對潛在危害進行風險控制,從而確保食品的安全[4]。優(yōu)點在于其可通過對整個流程和關鍵點的控制,起到對風險危害的預防作用。缺點是只能對系統(tǒng)流程內的潛在風險源進行分析。
2.1.3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 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HAZOP)是一種綜合性的風險識別過程,用于明確可能偏離預期績效的偏差,并可評估偏離的危害度。最早使用于化工行業(yè)工藝過程的危險性分析。該方法以系統(tǒng)工程為基礎,通過引導詞和標準格式來尋找工藝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偏差,辨識那些可能由于裝置、設備等個別引發(fā)的潛在危險,從而根據其可能造成的影響大小制定相應對策[5]。優(yōu)點是分析針對的是工藝流程等狀態(tài)參數(shù),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因而可以對人為因素引起的后果進行預測。缺點是主要依賴于工作小組會議討論的人工分析方式進行風險分析,效率較低;分析時,若無合適的節(jié)點、參數(shù)和引導詞,則無法較好地開展HAZOP風險分析。
2.2半定量分析 半定量分析技術結合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特點,輸出以定量結果為主。
2.2.1保護層分析法 保護層分析法(the layer of protection analysis method,LOPA)是一種特殊事件樹形式的風險分析方法,通過評估現(xiàn)有的保護層的可靠性,確定其消除或降低風險的能力[6]。其基本原理是構建保護層,通過對每一保護層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將所有保護層聯(lián)合作用下的事故風險與風險可容忍標準比較,以確定是否有足夠的保護層以防止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優(yōu)點是作為一種較為快速的半定量風險分析方法,能夠有效評估潛在事故發(fā)生的頻率,確認保護層的有效性,為合理制定和分類風險縮減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此外,該方法與HAZOP比較不過分依賴于分析人員的知識和經驗,因此能相對客觀合理地進行風險分析。缺點是該方法本身無法對潛在風險源進行辨識,也無法尋找事故場景,因此需結合其他方法進行。此外,該方法尚缺乏對人因、環(huán)境及管理等其他因素影響的分析。
2.2.2 FN曲線 一種利用FN曲線圖進行風險分析的方法。其通過區(qū)域來表示風險,并可進行風險比較,可用于系統(tǒng)或過程設計以及現(xiàn)有系統(tǒng)的管理。如在評價地址災害風險性時,F(xiàn)N曲線通過將地址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及其累計概率點以對數(shù)坐標系統(tǒng)表示,以此表達社會可接受風險的標準[7]。該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表現(xiàn)事故規(guī)模的分布狀況,利用事故后果(如傷亡人數(shù))與事件發(fā)生的頻率(即發(fā)生的可能性)繪制FN曲線圖。從FN曲線圖可以引出系統(tǒng)風險是否可容忍的判定標準。優(yōu)點是考慮了風險分析中的事件后果與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兩大方面,結果簡單明了,易理解和易操作。缺點是僅僅只考慮事件后果的嚴重性和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兩方面,而缺乏對人因、環(huán)境、管理等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的分析。此外,一般主要以死亡率等簡單指標作為事件后果嚴重性的主要體現(xiàn)。
2.2.3模糊神經網絡 模糊神經網絡是一類自適應的模式識別技術,可通過自身的學習機制主動學習,利用現(xiàn)狀信息,對來自不同狀態(tài)的信息逐一進行訓練而形成映射關系。而其中的模糊神經網絡則是基于最大最小等簡單運算來實現(xiàn)知識的模糊推理的神經網絡[8]。作為一種多屬性的評價方法,其隸屬函數(shù)權重的設定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因此是一類定性和定量結合的風險分析方法。優(yōu)點是有機結合了模糊理論和神經網絡的各自優(yōu)勢,能夠通過模擬人的經驗來對風險進行推理和判斷,實現(xiàn)定量化處理模糊信息的目的。且具備較高的容錯性和模型表達力。缺點是模糊規(guī)則的設定、隸屬函數(shù)的選擇、網絡結構的設計等完全依賴于建模者的經驗知識和能力。
2.2.4 Bow-tie法 一種簡單的圖形描述方式,分析了風險從危險發(fā)展到后果的各類路徑,并可審核風險控制措施??蓪⑵湟暈榉治鍪马椘鹨虻墓收蠘浜头治龊蠊氖录溥@兩種方法的結合體[9]。作為一種結構化方法,其具備了可視化的特點,因此也便于交流和理解。Bow-tie圖中心是最不希望發(fā)生的事件,左側是成因(即故障樹)及預防措施,右側是可能的后果(即事件樹)和減緩后果措施。也因圖形形狀被稱為領結圖或蝴蝶圖。優(yōu)點是該技術將風險辨識、風險分析、風險評估、風險控制和風險管理都在圖形中完整的體現(xiàn)出來,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此外,圖形直觀易理解。缺點是只能考慮環(huán)節(jié)事件的工作或失效兩種狀態(tài),不能考慮多態(tài)間的假設推理關系。
2.3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方法對資料與資源的要求較高,輸出以定量結果為主。
2.3.1時間序列分析 時間序列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一系列被觀測數(shù)據,因而其包含了系統(tǒng)結構特征及運行規(guī)律等潛在信息,可以通過對時間序列進行分析來認識系統(tǒng)的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實現(xiàn)對發(fā)展趨勢的預測,及對系統(tǒng)重新設計和改造以使其按照新的結構運行等目的。而時間序列分析就是一種根據動態(tài)數(shù)據揭示系統(tǒng)動態(tài)結構和規(guī)律的統(tǒng)計方法。優(yōu)點是可以依靠對歷史數(shù)據的分析實現(xiàn)對后期變化趨勢的預測。也可以進行兩個指標見關聯(lián)性的分析[10]。缺點是只是針對一個指標的時間序列進行分析,因此無法對綜合風險進行分析和判斷,需與其他風險分析方法結合使用。
2.3.2向量自回歸模型 向量自回歸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VAR model)是一系列時間序列回歸的集合[11]。某一時序的數(shù)據變化常常不是單因素的作用結果,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結果。類型上有單變量向量自回歸和多變量向量自回歸模型。優(yōu)點是時間序列只能分析一個指標,而VAR實際上是多個指標的融合,即可實現(xiàn)多元時間序列的分析,適用于對多種有相關關系的不同類別時序的模型計算。缺點是VAR模型對于原始數(shù)據的分布有嚴格要求,如必須是平穩(wěn)時間序列數(shù)據,誤差的條件均值為零,隨機向量必須為遍歷平穩(wěn)過程,且不存在完全多重共線性等。模型分析和預測的準確定和可靠性受原始數(shù)據影響較大。此外,通常需與其他方法相結合使用,以規(guī)避方法本身的缺陷。
2.3.3信息擴散理論 信息擴散理論是一類模糊數(shù)學處理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對樣本進行集值化處理,以彌補信息的不足,優(yōu)化利用樣本模糊信息。其基本原理是將一個只有一個觀測值的樣本變成一個模糊集,然后通過優(yōu)化利用樣本模糊信息來彌補小樣本的信息不足問題,從而使信息最大化,得到小概率事件的致險程度,提高了系統(tǒng)的風險識別精度[12]。較常用的模型有正態(tài)擴散模型。優(yōu)點是可操作性強,評價結果意義明確,適用于樣本數(shù)據少而無法使用傳統(tǒng)概率統(tǒng)計方法的情況。缺點是由于僅使用一類指標的單觀測值進行模糊處理,因此對事件的風險分析不全面,未能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存在一定缺陷。需與其他風險分析方法綜合使用。
2.3.4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 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作為一種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地理信息處理與分析工具,GIS技術在風險分析中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其本身作為一個技術系統(tǒng),以地理空間數(shù)據庫為基礎,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提供了多種空間和動態(tài)的地理信息,從而為與地理有關的研究和決策服務提供了計算機技術支持[13,14]。優(yōu)點是作為一類決策支持系統(tǒng),提高了數(shù)據提取和處理分析的效率。結果結合地理信息,在空間分析上具備很強的優(yōu)勢。缺點是作為一類輔助決策技術和展示技術,其使用還需與其他風險分析技術與方法相結合才有實際意義。
3突發(fā)事件風險分析
基于各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優(yōu)缺點等,半定量和定量分析方法在風險分析中的適用性普遍優(yōu)于定性分析方法。而在可行性方面,定性分析方法相較于半定量和定量分析方法,對資源的需求最低,但在結果的不確定性程度上普遍高于半定量和定量分析方法。因此,各方法在突發(fā)事件風險分析的應用中均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和適用事件類型。如GIS在突發(fā)事件風險分析領域中的應用較廣,均適合傳染病、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的風險分析。除危險分析與關鍵控制點方法較適用于食物中毒與食品安全事件及職業(yè)病與職業(yè)危害的風險分析,時間序列和向量自回歸模型較適合傳染病風險分析外,其余方法均適用于事故災難和自然災害的風險分析。
綜述,應根據突發(fā)事件的類型和目的,選取合適的分析方法對具體的突發(fā)事件進行風險分析。如是對事故災難或自然災難進行風險分析,則可依據所需資料高低和對輸出結果的不確定要求的高低,選擇合適的定性、半定量或定量分析方法。如是對食品生產流程進行風險分析,則可選擇危險分析與關鍵控制點方法。若是對傳染病進行風險分析,則也可根據對輸入和輸出的要求,選擇如時間序列分析、向量自回歸模型和GIS。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6-2020年)[S].2006(9).
[2]24353-2009 GT:風險管理:原則與實施指南[S].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9.
[3]Varzakas TH.Application of ISO22000,failure mode,and effect analysis(FMEA)cause and effect diagrams and pareto in conjunction with HACCP and risk assessment for processing of pastry products[J].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2011,51(8):762-782.
[4]Kok MS.Application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ISO 22000/HACCP)in the Turkish poultry industry:a comparison based on enterprise size[J].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2009,72(10):2221-2225.
[5]Dunjo J,F(xiàn)thenakis V,Vilchez JA,et al.Hazard and operability(HAZOP)analysis.A literature review[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0,173(1-3):19-32.
[6]Gowland R.The accident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industries(ARAMIS)/layer of protection analysis(LOPA)methodology:a step forward towards convergent practices in risk assessment[J].Journal of hazardousmaterials,2006,130(3):307-310.
[7]陳偉,許強.地質災害可接受風險水平研究[J].災害學2012,27(1):23-27.
[8]Ushida Y,Kato R,Niwa K,et binational risk factors of metabolic syndrome identified by fuzzy neural network analysis of health-check data[J].BMC medical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2012,12:80.
[9]Mokhtari K,Ren J,Roberts C,Wang J.Application of a generic bow-tie based risk analysis framework on risk management of sea ports and offshore terminal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1,192(2):465-475.
[10]Katsouyanni K,Touloumi G,Spix C,et al.Short-term effects of ambient sulphur dioxide and particulate matter on mortality in 12 European cities:results from time series data from the APHEA project.Air Pollution and Health:a European Approach[J].Bmj,1997,314(7095):1658-1663.
[11]呂新業(yè).基于向量自回歸模型的中國食物安全預警.China's food security and early-warning system based on vector autoregression(VAR)model 2013,29(11):286-292.
[12]金旭,廖善剛.基于信息擴散理論的福建省森林火災風險評估[J].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2):190-195.
篇6
關鍵字:制造企業(yè); 信息系統(tǒng); 組件; 動態(tài)需求; 需求分析; 管理模型;信息系統(tǒng)開發(fā); 需求分析; 軟系統(tǒng)方法論; 需求分析技術;
【分類號】C931.6
1 引言
當今,無論是社會公益、日常生活,還是商業(yè)需求,人們的生存越來越離不開信息。信息時代的飛速發(fā)展,使得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越來越便捷,人們對信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細致。隨之而來的信息系統(tǒng)的安全性、保密性、及時性逐漸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這些因素也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也是我們在設計任何一個信息系統(tǒng)前必須要考慮進去的關鍵問題。信息系統(tǒng)的建立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完全、新的信息系統(tǒng),另外一種是在舊信息系統(tǒng)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完善。以此滿足信息系統(tǒng)的完整性、安全性。我們稱之為信息安全系統(tǒng)。信息安全系統(tǒng)是信息系統(tǒng)設計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倘若企業(yè)的關鍵信息發(fā)生泄漏,對其影響是巨大的。但是,在設計信息安全系統(tǒng)的過程中,一定要弄清楚企業(yè)的需求、目標是什么。不同類型的企業(yè),對信息安全度要求不同,目標不同,企業(yè)的日常工種不同,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信息系統(tǒng)需求的建立,是信息系統(tǒng)開發(fā)團隊人員必須要考慮進去的問題,解決客戶的需求,做出更完美、更符合客戶需求的問題。
需求設計分析,從本質上來講,是把信息系統(tǒng)的開發(fā)人員和客戶聯(lián)系起來,建立一個良好的溝通渠道。充分了解客戶需求,進而以此為目標設計信息系統(tǒng)。在設計過程中,系統(tǒng)可以細致,但不可繁瑣;需簡單明了,而不是復雜多變,要利于客戶快速上手使用。一個完美的信息系統(tǒng)需求報告是開發(fā)團隊提供很大的便利條件。
當前,信息系統(tǒng)安全的需求研究很多。但主要研究的是信息系統(tǒng)安全需求分析的、例證。但是就針對安全而言,還未專門的方法或理論體系。本文就是在這些基礎上進一步考慮安全需求。通過討論分析信息系統(tǒng)需求的分類、分析過程,得出這類分析的分析模型,并對這些方法進行了各種比較,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和建議。
2 信息系統(tǒng)安全需求的分類
不同的企業(yè)、不同管理層,對信息系統(tǒng)安全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無論從保密性程度、系統(tǒng)的功能、工種提出的約束等等,對開發(fā)團隊而言都是不一樣的。信息技術安全性認證通用標準把信息系統(tǒng)安全需求分為兩種。一種是安全功能需求,另外一種是安全保證需求。這是兩個獨立的定義,描述的意義、范圍都不同。安全功能需求是信息安全系統(tǒng)需要提供什么樣的安全功能;安全保證需求是信息安全系統(tǒng)的安全可信度以及圍繞可信度要求做的分析設計。信息技術安全性認證通用標準定義了7種安全保障類和11種安全功能需求類,以此來規(guī)整信息安全需求設計的大致方向。其中,安全保障級別是專門用來評判信息安全系統(tǒng)可信度、安全性的指標。安全保障級別的指標具有多樣化,橫縱交叉,包括系統(tǒng)的開發(fā)周期、開發(fā)文檔的編寫、如何發(fā)行使客戶的滿意度最高,達到雙方互贏的一個局面。通過對信息安全系統(tǒng)的測試來評測其安全性、脆弱性、抵御風險的防御度等等。根據可信度的評價來判斷信息技術安全性認證通用標準的等級制度,也是其保障原則。當然,評價指標不止這一個。還會有一些定量定性的指標來評判。比如信息系統(tǒng)對木馬類病毒的防御指數(shù)以及防御失敗后的自救措施等等。這些指標更簡單、明了,客戶更容易理解。本文的研究討論是從這些指標當中加入企業(yè)客戶的安全需求,最終柔和而成的計算評價方法就是信息安全系統(tǒng)需求分析的討論方法。在這些評判的定量化指標中,對信息安全系統(tǒng)的風險評判要求最高。因為系統(tǒng)運行后,風險的評估值是企業(yè)類客戶最為關心的問題。風險越低,安全性就越高。況且,在信息技術安全性認證通用標準中,風險是安全需求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加之企業(yè)對指標的重視度,是一個核心評判指標。
3 信息安全系統(tǒng)需求分析步驟
現(xiàn)在研究的信息系統(tǒng)安全需求的步驟,應用環(huán)境不同,作者背景不同,最后的方法步驟也有很多不同。但是,有幾個基本步驟是這些方法的共性。
(1)對系統(tǒng)的背景環(huán)境做調查。信息系統(tǒng)由于背景環(huán)境不同,指標也隨之調整。某些環(huán)境因素會間接或直接影響系統(tǒng)的安全性性能。比如企業(yè)的運行機制、系統(tǒng)連接是否良好等等。此外,還要確定硬件、軟件、文檔、計算機服務等等這些資產對信息系統(tǒng)安全性能的影響。
(2)系統(tǒng)的防御性、可能會受到的安全威脅,都要通過定性分析確認其安全度。這一步就需要我們充分考慮其各種可能性,做好萬全準備,思慮周全。預測這些威脅的來源,對其進行分析,分析其危害輻射的力度,然后做相應的防御措施。
(3)定量分析安全威脅和脆弱點。這個過程是用來確定安全威脅和脆弱點的防御指數(shù),
根據其所處的背景環(huán)境和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有關系。還要對這些因素進行可行性估算,估算是危害時的程度、那些因素會受到影響等等。信息系統(tǒng)在運行過程中,相關人員一定要做好操作日志。當威脅發(fā)生時,這些都可能是我們分析的重要依據,也是我們做好下一步防范的參照。同時,也為我們更深一步的計算系統(tǒng)能夠承受的風險提供了重要數(shù)據。
(4)確定客戶需求。在信息系統(tǒng)需求分析的最后一步,需要將前面兩個階段得到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結果綜合起來,有開發(fā)團隊人員去進一步確定、跟蹤需求。由此,可以提出更好的、有效的安全保障的需求分析。
4 信息系統(tǒng)安全需求的分析方法
(1)安全危險性分析模型。安全需求其實是客戶對信息系統(tǒng)的一個最真實的寫照。安全危險性分析的目標就是通過對各種危險信息的全面收集、充分分析,使得用戶能夠進一步的明確其系統(tǒng)弱點,以此來避免不必要的安全威脅。最終提出一份安全、詳細、準確的信息系統(tǒng)安全報告。分析的方法有多種,SFTA、影響和危險度分析方法、危險性與可操作性分析等等。其中,SFTA是一種逆向思維的建模分析方法。危險性與可操作性分析將整個系統(tǒng)、儀器設備等等全部進行了故障分析,是兩種方法的雜糅。影響和危險度分析方法是通過邏輯對其進行故障分析,通過確定部件對信息系統(tǒng)的操作影響來確定其重要性程度。本文在對系統(tǒng)自身的組成和運行機制分析的基礎上,還關注了其所處的環(huán)境和其與外界的溝通關系。因為系統(tǒng)與外界的交互會影響到信息系統(tǒng)的安全性能。一種UML的用例圖和不當用例圖就用上述結合的方法,關注到了上述的兩方面內容。在實際使用階段,需要先建立角色、系統(tǒng)的交互關系用例圖,然后再構建不當用例圖。還可以通過活動圖、類圖等等來滿足更多的需要。
(2)安全風險分析模型。安全風險是我們對事件的提前預知,并做防護措施的降低其對信息系統(tǒng)的損害的行為。按照SSE-CMM中的理論,風險分三個部分:安全威脅、系統(tǒng)脆弱點和事件造成的影響。這三個條件必須同時成立構成風險,也就是說,我們至少要降低或避免其中一個事件的發(fā)生。安全風險值是確定系統(tǒng)安全需求的一個重要依據,是一個量化指標。根據(1)中提出的觀點、數(shù)據,通過概率平均值的方法來確定風險大小、是否可控制。因為威脅的程度不同,受到損害的影響程度也是不同的,故此取其均值。
5 結論
信息系統(tǒng)的安全需求是整個開發(fā)過程的前瞻性工作,其分析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后續(xù)工作是否順利進行以及最終交付使用的評價、審定、鑒定等作用。隨著人們對信息需求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需求分析也越加重要。有效的、分析詳細的需求分析為安全提供了一個非常良好的基礎,也為開發(fā)工作帶來更多的便利。
參考文獻
[1] 曾光輝,施榮華. 基于模型法應對企業(yè)信息系統(tǒng)工程中不確定性需求[J].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2007(05)
[2] 董雄報. 信息系統(tǒng)開發(fā)項目的范圍管理[J].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09(23)
[3] 李琪,李聚寶,劉相坤. 信息系統(tǒng)需求分析方法的研究[J]. 鐵路計算機應用. 2012(01)
篇7
關鍵詞 電廠熱力系統(tǒng);節(jié)能;方法;措施;研究
中圖分類號TM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12-0146-02
實踐中可以看到,電廠熱力系統(tǒng)節(jié)能關系著國家節(jié)能降耗之大局,同時也是關系著電廠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加強對電廠熱力系統(tǒng)節(jié)能問題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1電廠熱力系統(tǒng)計算常用方法分析
對于熱力系統(tǒng)計算而言,主要是對電廠汽輪機組性能進行分析,對熱力試驗、熱力系統(tǒng)改進計算工作進行分析,對熱力系統(tǒng)計算的主要目的在于機組熱性指標的確定,因此熱力系統(tǒng)計算方法的有效選擇,成為機組熱經濟性研究的前提和基礎。
常規(guī)熱平衡法:基于質量、能量平衡,對電廠熱力系統(tǒng)數(shù)值進行計算。在此過程中,需對電廠熱力系統(tǒng)運行過程中的變工情況進行計算,對汽輪機抽汽口、排汽端蒸汽參數(shù)和回熱系統(tǒng)參數(shù)進行明確,目的在于明確汽輪機新膨脹過程線以及該系統(tǒng)具體參數(shù),其中的難點和核心在于計算汽輪機變工況。
等效熱降法:該方法主要以新蒸汽流量、熱力過程線以及循環(huán)初終參數(shù)均保持不變?yōu)榍疤釛l件,以等效熱降變化為基礎對熱力系統(tǒng)自身的熱經濟性進行分析研究。局部分析熱力系統(tǒng)時,等效熱降法的應用有效的改進常規(guī)熱力計算缺陷與不足等問題,并且建立了熱力系統(tǒng)分析研究新方法,從而使熱力計算實現(xiàn)系統(tǒng)分析。
循環(huán)函數(shù)法:實踐中,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之規(guī)定,通過分析循環(huán)不可逆性,以循環(huán)函數(shù)式作為現(xiàn)代汽輪機循環(huán)節(jié)能定量計算的工循環(huán)函數(shù)法,實際上是一種計算復雜熱力系統(tǒng)的有效方法。
熵分析法:在體系熵平衡計算過程中,求出熵產分布與大小,分析熵產影響因素,以此來確定熵產、不可逆損失之間的關系。同時,還有火用分析法,其主要是在熱力學定量基礎上,以環(huán)境為基礎對能的本性的全面認識。
代數(shù)熱力學法:該方法是一種熱力系統(tǒng)能量有效分析法,其主要是利用事件矩陣對系統(tǒng)中的相關子系統(tǒng)的能量出入關系。對于火用矩陣而言,其對各股流火用值、分支等進行了定義,對單一系統(tǒng)中的出入流進行了關系性分析,最終得到一個結構矩陣,以此了從全局對全系統(tǒng)和子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趨勢進行研究。
2當前國內電廠熱力系統(tǒng)問題分析
首先,分析方法存在缺陷,研究局限性比較大。實踐中可以看到,對于電廠熱力系統(tǒng)的分析方法依然存在欠缺與不足,尤其是使用的計算工具表現(xiàn)出一定的滯后性,需改進和創(chuàng)新。利用計算機進行熱力系統(tǒng)節(jié)能研究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與不足,通常情況下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局部優(yōu)化法,而對熱力系統(tǒng)的節(jié)能分析法研究甚少。同時,研究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本質上來講,對于熱力系統(tǒng)研究長期處于相對固定狀態(tài),雖然穩(wěn)態(tài)模式下的研究可促使發(fā)電系統(tǒng)一直保持恒定狀態(tài),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降低研究復雜度,但是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顯的,對電廠節(jié)能降耗工作可能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其次,對電廠熱力系統(tǒng)的分析指導存在著問題。節(jié)能降耗是當前最需大力支持的項目,實踐中必須不斷的提升和創(chuàng)新電廠工作觀念。實際工作中,管理人員對電廠分析、指導存在著不到位現(xiàn)象,這成為電廠熱力系統(tǒng)節(jié)能發(fā)展的重大桎梏。比如,電廠管理不善、對具體情況分析不到位,則可能會導致電廠管理失控。
3電廠熱力系統(tǒng)節(jié)能策略
基于以上對電廠熱力系統(tǒng)計算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筆者認為實現(xiàn)電廠熱力系統(tǒng)的有效節(jié)能和降耗,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鍋爐排煙過程中的余熱有效回收和利用
電廠鍋爐的排煙溫度通常可達150度~160度,若在鍋爐上方適當?shù)奈恢眉友b暖風扇,則其排煙溫度也達150度,因此電廠熱力系統(tǒng)運行過程中的鍋爐熱損失是非常大的?;诖?,如何才能降低能耗,有效的利用這些熱量,成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低壓省煤器是一種較為有效的節(jié)能裝置,它實際上就是一個處于鍋爐尾部位置的汽、水換熱器,與鍋爐省煤器相似。然而,通過其內部的并非高壓給水,相反則是低壓凝結水。其主要有兩種連接方式,即低壓省煤器在電廠熱力系統(tǒng)中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對于低壓省煤器而言,其水源來自于低壓加熱器出口,而且凝結水在低壓省煤器中吸收其排煙熱量予,待溫度升高后,再將其通入低壓加熱器系統(tǒng)之中。實踐中可以看到,串聯(lián)形式的省煤器經濟性比較好,這主要是因為該種形式下流經低壓加熱器的水量最大;確定低壓省煤器受熱面以后,鍋爐排煙冷卻程度以及其熱負荷均非常的大,因此對排煙余熱循環(huán)應用效果非常的好,從而實現(xiàn)了節(jié)能減排之目的。
3.2 利用化學方法實現(xiàn)節(jié)能減排
電廠熱力系統(tǒng)節(jié)能減排中的化學方法,主要是基于對裝載有抽凝汽式熱力機組系統(tǒng)的一些電廠而言的,該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學水填補凝汽機實現(xiàn)節(jié)能減排之目的。將化學水添入到凝汽機之中時,其中的大量氧氣會被除掉。同時,運行過程中將霧化設備安裝在凝汽機入口位置,從而確保化學補充水霧化,以此來提高電廠熱力系統(tǒng)廢熱回收利用率。實際操作過程中,若能夠將凝汽機處理成真空狀態(tài),則該種方法的應用效果會更好,節(jié)能減排效果也最佳。
3.3減少煤炭用量,提高電廠發(fā)電效率
在電廠機組中,全面推廣應用性能管理系統(tǒng),這是一種采用基于離散坐標法描述鍋爐內熱流密度時空分布特性的創(chuàng)新方法,利用火焰動態(tài)計算模型,對火焰中心、高溫腐蝕以及爐膛結渣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實現(xiàn)了條件的有效優(yōu)化。此外,在當前的電廠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建設與發(fā)展過程中,有效的引入機組運行性能管理模式,可實現(xiàn)主動性能管理功能,并且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電廠機組運行中的相關性能問題與不足,提出一些有效的、針對性解決策略,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健全機組應用性能考核機制。正所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因此電廠通過制定有效的管理機制,開有效減少煤炭用量,提高電廠發(fā)電效率,同時這也是節(jié)能減排的客觀要求。
4結論
總而言之,面臨當前國內國際能源資源短缺的現(xiàn)狀,發(fā)展節(jié)能降耗產業(yè)勢在必行,而對于能耗大戶――電廠熱力系統(tǒng)而言,節(jié)能減排是其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應當加強思想重視和技術創(chuàng)新,以確保我國電廠電力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建偉.火電廠熱力系統(tǒng)節(jié)能技術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31).
[2]李東亮.電廠熱力系統(tǒng)節(jié)能分析探究[J].科學與財富,2012(12).
篇8
關鍵詞:靜載試驗 試驗數(shù)據 改進意見
中圖分類號:C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簡稱靜載試樁)采用接近于豎向抗壓樁的實際工作條件的試驗方法,確定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它是一項耗時長、費用高、危險系數(shù)高的工程,因此在進行單樁豎向靜載試驗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了解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的規(guī)范,各方面的工作必須細致全面。
1 靜載試驗包含的內容
1.1 荷載測量
靜載試驗均采用千斤頂與油泵相連的形式,由千斤頂施加荷載。常用的測力裝置有以下兩種:通過用放置在千斤頂上的荷重傳感器直接測定;通過并聯(lián)于千斤頂油路的壓力表或油壓傳感器測定油壓,再根據千斤頂?shù)穆识ㄇ€換算得到壓力值。近幾年來,很多科研單位生產出的自動化靜載試驗設備,都采用油壓傳感器測定油壓壓強,通過千斤頂?shù)膲簭姾蛪毫Φ霓D換關系得到千斤頂出力值,實現(xiàn)在加載、穩(wěn)荷、卸載的自動化過程控制,這樣不僅減輕了檢測人員的工作強度,而且測試數(shù)據準確可靠。
1.2 反力的提供
靜載試驗加載反力裝置可根據現(xiàn)場條件選擇錨樁橫粱反力裝置、壓重平臺反力裝置、錨樁壓重聯(lián)合反力裝置、地錨反力裝置,巖錨反力裝置、靜力壓樁機等。在選擇反力裝置的同時應注意:反力裝置提供的最大反力不得小于最大試驗荷載的1.2倍,在最大試驗荷載作用下加載反力裝置不得產生大的變形,應有足夠的安全儲備。應對加載反力裝置的全部構件的強度和變形進行驗算。當采用錨樁橫梁反力裝置時,還應對錨樁抗拔力進行驗算,并應檢測錨樁上拔量。
1.3 沉降觀測
在沉降觀測中,最重要但又最容易忽視的問題就是基準梁和基準樁的問題。在實際試驗中,應避免一些違反規(guī)范要求的做法,如不打基準樁,直接將基準粱架設在地面上或者沙袋上;基準樁打的不夠深、不穩(wěn);基準粱長度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基準粱的剛度不夠,容易產生較大的變形;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界因素對基準梁的影響?;鶞柿坏囊欢藨潭ㄔ诨鶞蕵渡?,另一端應簡支于基準樁上,以減少溫度變化引起的基準梁撓曲變形。在靜載試驗過程中,試樁、錨樁、壓重平臺支墩對基準樁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其影響程度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和荷載大小有關,同樣也與地質條件有關。由土力學基本原理可知,試樁對基準樁的影響與試樁的尺寸和試樁承受的荷載大小、試樁與基準樁之間的距離有關,同樣、錨樁、壓重平臺支墩與基準樁也存在如上述的影響關系。當然,試樁、錨樁、壓重平臺支墩的尺寸及荷載大小我們是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的就足加大它們之間的距離以減少影響程度的大小。具體的距離大小應滿足相應的規(guī)范要求。
1.4 加載方式的選擇
對大多數(shù)樁基而言,為保證上部結構能正常使用,控制樁基絕對沉降是最重要的,這是地基基礎按變形控制設計的基本原則。我國靜載試驗的傳統(tǒng)做法是慢速維持荷載法,但在某些工程驗收樁檢測中,也可容許采用快速維持荷載法。規(guī)范規(guī)定慢速維持荷載法的樁頂沉降穩(wěn)定為S≤0.1mm/h,且需連續(xù)出現(xiàn)兩次:而對快速維持荷載法則采用等時距加載的方式:每級荷載維持1h后就施加下一級荷載。對于卸載階段而言,慢速維持荷載法要求每級荷載維持一小時,而快速維持荷載法則僅要求維持15分鐘。
相對于慢速維持荷載法,快速法可以縮短試驗周期,又可以減少晝夜溫著等環(huán)境影響引起的沉降觀測誤差,特別是在某些工程樁驗收試驗中,每級荷載施加不久,沉降迅速穩(wěn)定,縮短荷載維持時間不會明顯影響試樁結果,是可以采用快速維持荷載法的。
2 影響靜載試驗結果的因素分析
2.1 試驗剛度對試驗結果的影響
采用靜載試驗獲得的沉降量是樁頂或樁身的某一點沉降值,并沒有真實反映樁端的沉降。特別是在超長樁的靜載試驗中,這種現(xiàn)象就反映的非常明顯,所以應對沉降值加以修正:
S’=S-S (S’一單樁實際沉降量 S一樁頂實測沉降量 S一樁身彈性壓縮量)
樁身彈性壓縮量合一根據最大試驗荷載時的樁身平均軸力P、樁長L、橫截面積A、樁身彈性模量E,按照下式計算:S=PL/AE
對于摩擦樁,樁身軸力可按三角形分布計算(假設樁端軸力為零)。對于端承樁,樁身軸力可按矩形分布計算(假設樁端軸力等于樁頂軸力),對于摩擦端承樁,則認為樁身軸力按體型分布,樁端軸力根據實際經驗估計。
5.2 反力裝置的影響
當采用堆載反力裝置時,其壓重平臺的支墩會對地基土產生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一些大噸位的樁基靜載試驗中,由于上部荷載引起地基土的附加應力比較大,這樣就會出現(xiàn)過大的樁基負摩擦力和附加摩擦力,影響了試驗結果的精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盡量擴大承壓區(qū)的面積。有關人員做過關于堆載承臺對試樁的影響和研究,其研究結果認為:
(1)堆載引起的負摩擦力在加載的過程中逐漸消除,雖然對加載開始階段的沉降有很大影響,但對樁的極限承載力沒有多大影響。
(2)附加應力產生的側壁摩阻力開始時對樁有一定的影響,隨著試樁上荷載的增加,影響逐漸減少,試樁承載力加至最大時,其影響值不超過2%。
(3)堆載使地基加密,提高了承載力,由于土的壓縮模量和樁周摩阻力的關系非常復雜,難以定量分析,認為承載力不超過實際承載力的10%。
3 試驗數(shù)據整理
根據荷載試驗可得到兩種典型的Q-S曲線,分為陡降型和緩變型曲線。
對于陡降型Q-s曲線而言,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取其發(fā)生明顯陡降的起始點所對應的荷載值。對于緩變型Q-S曲線可根據沉降避確定,宜取S=40mm對應的荷載值:當樁長大于40m時,宜考慮樁身彈性壓縮量;對于直徑大于或等于800mm的樁,可取S=0.05D對應的荷載值。
對于極限承載力取值的問題,各國標準和國內不同規(guī)范有不同的規(guī)定,基本原則就是盡可能的挖掘樁的極限承載力而又保證有足夠的安全儲備。
4 試驗過程中常見問題及改進意見
在樁基承載力試驗中,可能碰到的問題可歸結為三類,第一類是樁的結構性問題,第二類是加載系統(tǒng)問題,第三類是量測系統(tǒng)問題。
4.1 樁的結構性問題
(1)樁帽壓壞:由于樁頂(樁帽)頂面不平或強度不夠、樁帽中心與樁身中心不在同一鉛垂線上、樁帽與樁身結合處強度不夠等,造成加載過程中樁帽破壞、靜載試驗無法繼續(xù)。我們在靜載試驗前的準備工作中應注意盡量避免該情形發(fā)生。
(2)樁身傾斜、破壞:由于樁身強度不夠、樁身傾斜度過大或預制樁接頭處理不妥,在靜載試驗過程中造成樁身傾斜、破壞、折斷等,而地基土的承載力遠未發(fā)揮完畢,使靜載試驗無法真實反映樁土體系共同測承載力狀況。
4.2 加載載系統(tǒng)問題
(1)千斤頂量程用完:由于在上次試驗過程結束以后,沒有把千斤頂?shù)牧砍袒亓?,使得本次試驗過程中,千斤頂在未達最大試驗荷載時已完全頂出,無法進行下一級荷載,所以在試驗開始之前,需檢查千斤頂量程是否回零。
(2)裝置提供的反力荷載不夠:采用堆載加荷時,由于堆載量不足,或有時由于堆載噸位過大,堆載中心難以控制,造成偏心過大,試驗中在達到目標噸位前堆載被向上頂動,試驗不得不中止。故此大噸位試樁,試驗前必須編制詳細的檢測方案。
(3)主梁、次粱變形過大:試驗未結束之前,由于剛梁自身的強度不夠,發(fā)生較大的撓曲變形,如不停止試驗,容易發(fā)生工程安全事故;同時,正是因為剛粱發(fā)生比較大的撓曲變形,使得千斤的量程不夠,不得不中途終止試驗。
4.3 測量系統(tǒng)問題
(1)基準樁、基準梁移動:為保證基準穩(wěn)定,固定基準梁的樁必須設置在被測試樁的影響范圍之外,此外還應防止或減少溫度及其他因素的影響。
(2)量測系統(tǒng)失靈;此種情況偶有發(fā)生,試驗前量測系統(tǒng)必須檢測好。在試驗的過程中,應盡量做好位移傳感器的防水工作,減少一起出現(xiàn)故障的概率。
5 結語
現(xiàn)場靜載荷試驗情況多變,必須根據工程試驗的實際情況,如樁型、現(xiàn)場條件、試驗成本等因素綜合考慮。在試驗的過程中,各項工作應盡量按照規(guī)范要求展開,這樣才能獲得安全的檢測過程與準確的檢測數(shù)據。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預算管理個案研究
一、文章背景
《交互預算:應對戰(zhàn)略不確定性、契合管理控制的新機制――基于天津一汽豐田公司的案例研究》一文是基于Simons的管理控制框架,在理論上梳理交互預算的控制特征、重構交互預算與其它管理控制方式間的協(xié)同關系,通過對天津一汽豐田公司預算控制的案例描述與理論分析,闡明了有別于傳統(tǒng)的診斷預算控制,交互預算既能夠克服傳統(tǒng)預算方式的制度弊端,又能成為適應不確定性環(huán)境下的戰(zhàn)略管理工具,還是促進企業(yè)上下級對話溝通、組織學習和管理創(chuàng)新的機制;另外,交互預算控制也是契合管理控制系統(tǒng)中信念控制、邊界控制等其他控制方式的制度安排。
文章將組織控制環(huán)境納入分析范疇,認為交互預算控制的運用有賴于與管理控制系統(tǒng)內的其他控制機制(包括信念控制、邊界控制和診斷控制等)的相互補充和契合,這是文章有別于前期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且文章所選取的案例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能恰當性的對文章的研究命題進行闡釋。
本文研究采用單一案例研究方法進行,即對現(xiàn)實中某一復雜和具體的現(xiàn)象進行深入和全面的實地考察,是一種經驗性的研究方法。。在目前我國對于交互控制研究及其實踐運用還很少見的情況下,通過基于典型案例的探索性研究,可以明確一系列“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
二、分析評價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規(guī)范性
案例研究方法與實驗研究、問卷調研等并列為主要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常用的數(shù)據搜集方法包括文件法、檔案記錄法、訪談法、觀察法等。根據Robert Yin和其他資深學者的觀點,案例研究適合回答“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
單一案例研究法通過所選擇的單一案例來說明問題,用收集到的資料分析事件間的邏輯關系,所得出的結論不依賴于抽樣原理。單一案例研究可以用作確認或挑戰(zhàn)一個理論,也可以用作提出一個獨特的或極端的案例?!督换ヮA算》中,就是使用這樣的抽樣方法,選取了TFTM公司這一獨特的、典型的案例來對并對交互預算方式的具體過程進行詳細的、深層次的研究。
案例研究的研究對象是現(xiàn)實社會經濟現(xiàn)象中的事例證據及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一點決定了其屬于現(xiàn)象學的研究范疇,案例研究不控制所研究現(xiàn)象的背景,也不干預研究現(xiàn)象的變化進程。
(一)適用性
1.案例研究方法在行為科學應用得非常廣泛,主要用于證實或證偽已有理論假設的某一個方面的問題,它也可以用作分析一個極端的、獨特的和罕見的管理情境。本文通過單一案例“現(xiàn)身說法”指明了有效實踐交互預算的技術路徑,達到案例研究源于實踐又能引領實踐的目的,所選取的案例極端、獨特和稀有,且已能夠說明研究的問題或支持研究的構念有效性,因此單一案例研究方法對本文比較適用。
2.預算屬于管理會計的范疇,案例研究對管理會計實踐十分合理有效。案例研究建立在企業(yè)組織管理會計實踐活動的基礎上, 通過分析、總結, 反過來再指導實踐。實踐活動因地、因時而異, 案例研究恰恰針對這一特點發(fā)揮了其特長。
3.對傳播、推廣成功經驗有效。案例研究是以最少的花費, 為在不同國家、不同企業(yè)組織之間借鑒一些成功經驗提供最大的效用。
(二)規(guī)范性
案例研究方法步驟:
1.選擇研究項目。要能解決管理會計應用中的實際問題, 或對理論拓展具有推動作用,注意可行性和創(chuàng)造性。
2.選擇研究案例。即抽取樣本,樣本有時可能只有一個, 此時為單一案例研究。
3.收集數(shù)據與資料。直接深入到企業(yè)組織中進行觀察、詢問、訪談、查閱文件等,還可采用自然實驗法(在自然情況下,即教育情緒下設計控制某些信息,以引起某種心理進行研究)。
4.評價數(shù)據與補充分析。評價數(shù)據在上下關系中的有效性, 盡量將因個人興趣所產生的偏見降至最低。
5.數(shù)據的分析與解釋。利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手段對其關系進行表述, 以達到解釋、驗證或預測的研究目的。
6.撰寫案例研究報告。有充分的說服力,包括目的、方法、主要過程、范圍界定、證據, 以及結論等。
三、評價指標
在評價一種研究方法時,人們通常使用兩個指標:
一是可信度,對應于研究中的一致性的水平,指不同研究者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但在同等研究條件下做同樣的研究所得出結論是否一致;它與研究結論的可再現(xiàn)性相關。
二是有效性,對應于研究中的相關性的水平,分別是結構有效性(理論假設在研究中被具體化的有效性);內部有效性(不同變量之間關系的有效性,如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有效性);外部有效性(指特定條件下、就特定樣本所得出的研究結論的普遍性,即該結論被推廣應用到理論假設所確定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條件中去的有效性)。
就可信度而言,單一案例研究作為一種經驗性的研究方法能深入、深度地揭示案例所對應的經濟現(xiàn)象的背景,以保證可信度,但現(xiàn)實中案例研究的可信度取決于研究者自身的研究能力,主觀影響較大。就有效性而言,案例研究的結構有效性和內部有效性相對較弱;案例研究強調采用分析性概括方法,尤其是多案例研究具有一定推廣型,外部有效性相對較強。
四、 優(yōu)缺點
案例研究方法的優(yōu)點:
1.通過研究一個或幾個企業(yè)的管理會計制度的運作和變化,為大樣本的實證研究提供詳細和健全的微觀基礎,也可以為新理論的構建提供素材和指導。
2.通過案例研究比較容易得到數(shù)據。
案例研究方法的缺點:
1.數(shù)據來源的可靠性不足(數(shù)據的搜集整理可能存在一些主觀因素的影響)。
2.真正全面、深入的研究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耗時兩年半先后赴東京調研等等)
3.案例式研究主要是一種定性研究,其有效展開要求研究人員必須對組織行為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定性研究方法有較好的掌握。因此有較大的限制。
4.本文采用單一案例研究方法,推廣性較多案例研究較弱。
五、啟示
1.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進行分析,縮小單一案例的局限性;
2.采用各種方法降低在交互預算中產生的主觀評價偏差,盡量做到客觀性。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預算分配 人民銀行 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12-220-02
一、問題的提出
預算是計劃工作的成果,服務于組織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預算編制的過程和結果是否能夠體現(xiàn)組織目標,是評判預算科學性和合理性的重要標準,也是實現(xiàn)組織目標的重要保障。
目前,基層人民銀行的預算編制過程大致分為以下四步:第一步:基層人民銀行根據上級行精神、本行長期規(guī)劃以及當?shù)貙嶋H情況制定全行年度目標,并下達部門目標;第二步:各部門根據既定目標草擬部門預算并報財務部門,經審核、修正后,匯總為本行年度預算;第三步:本行年度預算經分管行長、行長審閱、修訂,報行長辦公會通過后,報上級行審批;第四步:預算經人民銀行總行報財政部,并經人大審批后,形成最終年度預算。
從預算制定的程序上看,遵從了“預算服務目標”的基本原則,保證了一定的客觀性和科學性,也滿足了全員參與預算編制的要求。然而,由于信息不對稱在組織各部門、各層級之間的廣泛存在,財務部門很難判斷各部門預算與其履職目標的相關性,最終導致匯總編制的年度預算與目標相偏離。因此,要實現(xiàn)目標與預算的統(tǒng)一,關鍵在于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一方面,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監(jiān)督措施,督促部門預算不偏離組織目標;另一方面,要通過適當?shù)募睿寕€人、部門、組織利益相融,目標一致。本文從監(jiān)督的角度出發(fā),按照層次分析的思路,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試圖彌補目前預算編制過程中存在的缺陷。首先,對基層人民銀行各目標的相對重要程度進行賦權,確定各目標預算在整體預算中所占的比重;其次,在各目標下對各相關部門的貢獻程度進行賦權,確定部門在目標預算中所占比重;最后,建立預算編制的輔助標準,評價年度預算的合理性,并對不合理因素進行調整,達到預算和目標盡可能的統(tǒng)一。
二、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美國運籌學家薩迪(T.L.Saaty)于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的一種非常實用的多屬性決策方法。其基本內容是:根據所研究問題的性質,提出一個需要達到的總體目標。然后將問題按層次分解為不同的指標層,對同一層次內的各個因素通過兩兩比較的方法確定出相對于上一層目標各自的權系數(shù)。這樣層層分析下去,形成一個多層次的分析結構模型,以提供所有因素(或方案)相對于總目標而言的按重要性(或偏好)程度的一個排序。
層次分析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在深入分析所研究的問題后,將問題中所包含的因素劃分為不同層次,并畫出層次結構圖。
2.構造判斷矩陣。相對于目標層的某一因素,本層次各因素兩兩相比,兩兩相比的結果表示人們對各因素關于目標的相對重要性的認知,在相鄰的兩個層次中,高層次為目標,低層次為因素。
3.單層次的排序及檢驗。將判斷矩陣的特征向量標準化,得到各因素關于目標的相對重要性的權重,并作一致性檢驗。
4.層次總排序。在逐層排序的基礎上,計算最底層各因素相對最高層(總目標)的相對重要性的權值。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將半定性、半定量化的問題轉換為定量計算的一種有效方法,適用于結構較為復雜、評價準則較多而且不易量化的復雜決策問題。由于它能夠較為密切地將決策的主觀判斷和邏輯推理聯(lián)系起來,對決策者的推理過程進行量化的描述,可以有效避免決策者因結構復雜和方案較多而產生邏輯推理上的失誤。這種方法近年來在政策分析、方案評選、資源分配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三、層次分析法在基層人民銀行部門預算編制中的應用
1.人民銀行職能目標及其層次劃分。按照層次分析法的思路,需要根據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層次性劃分,建立一個多層次的分析結構模型。就本文研究的問題,將按照“目標――職能――部門”的邏輯,形成四層級的模型:第一層,總目標,即:制定和執(zhí)行貨幣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wěn)定,提供金融服務;第二層,內部職能目標和外部職能目標劃分;第三層,具體職能;第四層,各具體部門、機構。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等有關法律和規(guī)章的規(guī)定,結合基層人民銀行的履職實際,經過研究和分析,建立如下的分析結構模型,以反映在目標實現(xiàn)過程中各層級要素之間的內在關系,即:上一級目標的實現(xiàn)取決于其對應的下一級要素的貢獻。
在此基礎上,需要明確另一個問題:如何確定下一級各要素對于上一級要素的重要性,并對其進行賦權,以此作為預算分配的依據。
2.層次分析及預算分配實現(xiàn)。為了便于清晰地闡述層次分析法在預算分配過程中的原理,減少不必要的繁瑣計算,我們假設目標下對應4個職能(A、B、C、D),并對應3個部門(甲、乙、丙)。其具體分析和評估步驟如下:(1)層次分析模型的構造。按照假設構建三層次的分析模型,各個層次分別對應目標、職能、部門:
(2)判斷矩陣及專家評議。在進行賦權的過程中,需要參照一定的標準對主觀意見進行定量描述,為此,層次分析法提供了判斷矩陣這一工具,用以對判斷結果進行量化、統(tǒng)計。判斷矩陣的要素表示本層次各因素之間兩兩相比的結果,每一個數(shù)值代表兩個因素之間對于實現(xiàn)上一層目標的重要性程度。判斷矩陣內元素值的定義和解釋見下表:
由于判斷矩陣僅僅是一個將主觀觀點定量化的過程,無法完全消除結果中含有的臆斷性因素,為保證判斷結果盡可能地客觀、科學,在確定判斷矩陣過程中,需要采用Delphi專家評議法,通過建立由人民銀行系統(tǒng)內人員與外部專家組成的專家?guī)欤瑓R集相關領域的經驗和智慧,做出最科學合理的分析判斷。
在本例中,該矩陣將用于兩個層次中的賦權判斷,假設就A、B、C、D四項職能,專家評議的結果認為:為了實現(xiàn)目標,A職能與B、D職能同等重要,比C職能重要一些(介于略微重要和相當重要之間);B職能比C職能略微重要,比D職能略微不重要;D職能比C職能相當重要。參照“判斷矩陣元素釋義表”可以得出以下判斷矩陣如下:
(3)確定權重。根據判斷矩陣,求解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并將其對應的特征向量χ*標準化,從而計算得出各屬性的權重。在實際中,確定最大特征值及其對應特征向量的過程過于復雜,因此通常采取近似的列和法和幾何平均法進行近似處理,本文中采用列和法即通過公式:{1}
求解各屬性權重。
簡略計算過程,得出4個職能的權重向量,表示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職能A、B、C、D的重要性:
進一步地,得出在4職能下各部門對應的權重向量,分別表示在甲、乙、丙三個部門對于4個職能的貢獻程度:
假設:A3×4=(WA,WB,WC,WD),并結合向量W,可以得出甲、乙、丙三個部門對組織目標而言的綜合權數(shù),即:
(4)預算制定過程中層次分析結果利用。根據基層人民銀行預算編制的實際,層次分析的結果運用于在自下而上的預算編制過程中,站在全局的角度,評價年度預算的合理性,權衡實際情況和需求,提供調整年度預算的較為可靠參考。結合以上層次分析的結果,可以為預算制定提供三個方面的參考,以便提供一個事前監(jiān)督的標準:利用(1)判斷預算資金在業(yè)務職能間的劃分是否合理,即:為滿足職能履行的需求,是否基本按照29.94%、22.44%、7.38%、41.24%的比例安排預算;利用(2)判斷各部門在各職能履行過程中的作用大小,進而確定職能預算下相應占用的資金比例,結合(3)也用于評判部門履行其相應各職能的預算安排是否合理;利用(3)判斷各部門在年度預算中占用的比例,即綜合性判斷各個部門是否參照30.83%、50.27%、18.90%的比例安排預算。
3.注意問題及建議。層次分析法在編制預算的過程中,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自下而上編制預算過程中形成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為預算編制提供了較為可靠的參考,但仍需注意以下問題:(1)目標的劃分及層次模型的構造對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影響重大。從層次分析法的步驟來看,職能目標劃分對編制預算影響巨大,這就要求在初期,基層人民銀行必須根據當前上級行的精神和要求,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較為完整和清晰的目標,明確職能定位和劃分,構建完善的層次模型。(2)利用計算機技術克服計算的復雜性。本文僅以一個較為簡單的層次模型對層次分析法的運用過程進行闡述,在實際過程中,層次結構更為復雜,計算量和計算的復雜程度呈幾何級數(shù)增加,一致性檢驗及結果修正也耗時耗力,如果單純依靠人工進行計算,必然費時費力。因此,針對判斷矩陣利用MATLAB等輔助計算程序,將極大提高工作效率。(3)以現(xiàn)今預算編制過程為基礎。層次分析法一方面以目標為指向,自上而下地安排各職能、部門的預算比重,實現(xiàn)了預算與目標的密切結合,但另一方面,卻無法確定預算的總體規(guī)模,因此無法脫離現(xiàn)今的預算編制基礎,也就是說層次分析法需要在現(xiàn)今預算編制基礎上,對預算方案的合理性進行考量、修改、調整。(4)預算編制與會計核算密切聯(lián)系。預算的編制過程是以目標為導向,按照“目標――職能――部門”的邏輯進行預算安排,但在預算執(zhí)行的會計核算過程中,會計科目設置以及賬目處理按照“公用經費”、“人員經費”、“行政事業(yè)經費”進行分類,不便于預算執(zhí)行控制,為此,需要進一步推進會計核算的精細化,在現(xiàn)有科目的設置下,按照職能部門分類核算,使會計核算與預算執(zhí)行同步,確保實時監(jiān)控。
注釋:
{1}利用列和法和幾何平均法求解權重可以得出近似結果,但前提必須是判斷矩陣滿足一致性,否則所得權重沒有意義,這里我們在已知各矩陣滿足一致性的前提下,省略一致性檢驗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