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知識大全范文

時間:2023-07-06 17:42: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茶文化的知識大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茶文化的知識大全

篇1

關鍵詞:信息技術;茶文化;app;軟件設計;跨領域應用

因特網的推廣使用,人類社會逐漸進入電子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人們制造了許多便利的生活工具,典型的有智能手機、電腦、平板等,其中手機應用起來最為方便快捷,所以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手機的運行離不開各種app的支持,隨著各種app的問世,人們的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姿起來,諸如微信、微博、騰訊qq等。這些app都對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通過借助app的風靡程度,設計一款用于茶文化傳播的手機軟件,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實現(xiàn)信息技術的跨領域應用,推動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

1茶文化的繼承和弘揚

茶葉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漫漫時間長河中,我們的祖先逐漸從采茶、制茶、泡茶、表演茶藝、制茶、機具等一系列活動中提煉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即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或者說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形式,其中融合了儒、佛、道等多家思想,隨著社會的推移和變革,茶文化不斷被補充完善,最終形成了包括茶道、茶精神、茶具、茶學、茶藝等在內的一套完整的茶文化體系。1.1茶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中融入了儒、道、佛等多家思想文化中的精髓,追求“怡、清、和、真”的思想境界,首先,“怡”說的是“怡情養(yǎng)性”,明顯出自儒家思想,古人認為喝茶能強身健體、滋補養(yǎng)顏,參悟茶道也是基于修身、怡情和養(yǎng)性的目的下進行的,人們從喝茶中不斷滲透人生哲理,從而達到“心平氣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實現(xiàn)提高生活質量的目標;“清”有清廉、清心寡欲之意,茶葉味微苦、茶香清淡、茶水清澈如玉、茶室環(huán)境高雅清凈,與茶葉有關的一切都追求“清”,故而古人賦予茶文化以“清”思想,告誡人們要按照“清正”、“潔身自好”的原則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和”也是儒家思想在茶文化中的典型體現(xiàn),中國歷來崇尚以和為貴,人們以茶會友、接待賓客,整個過程都堅持以“和”思想作為核心指導,處處體現(xiàn)出“和”文化的基本宗旨;最后,茶文化中的“真”思想即追求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境界,以期做到拋開名利、返璞歸真。1.2正在消失的茶文化歷史上的中國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傳統(tǒng)茶文化,處于網絡發(fā)達的信息時代的我們,要做好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工作,正面臨著新的考驗。信息時代各種電子智能設備的出現(xiàn),幾乎占據了人們的全部生活習慣,人們在網絡虛擬世界,忽略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變化。精湛高超的茶藝表演的魅力有可能抵不過手機游戲的誘惑力。周邊環(huán)境的變化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警示我們若還不轉變態(tài)度、采取措施,我們引以為豪的傳統(tǒng)茶文化即將要從我們的視覺下慢慢的減略。1.3信息技術在茶文化傳播過程中的應用價值電子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網絡技術的作用,拯救即將消失的傳統(tǒng)茶文化,推動茶文化的傳播,實現(xiàn)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目標。信息技術可以跨越時間、空間的界限,實現(xiàn)茶文化快速而大范圍的傳播和宣傳,各種網站及搜索引擎的開發(fā)和建設,為傳統(tǒng)茶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很好的網絡平臺;另外,發(fā)達的網絡技術可以把死板的文字茶文化知識轉換成圖片、聲音、視頻等的形式,對現(xiàn)在的80、90后的年輕人來說更具有吸引力。以現(xiàn)代化的方式進行傳統(tǒng)茶文化的傳播,例如:茶藝表演教程、趣味茶故事講解等,可以增加人們與茶文化知識的接觸機會,進行茶文化相關知識和技藝的觀賞及學習,使得茶文化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讓茶文化的學習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此外,網絡資源的共享性,為網友們之間進行資源傳送、心得交流等創(chuàng)造了便利的條件,有利于拓寬人們的視野,增長見識。由此可見,新技術時代的到來并不意味著傳統(tǒng)文化的過時和淘汰,相反,二者之間可以相互包容,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

2app軟件的設計與開發(fā)

app,英文全稱為application,譯為設備、應用,通常是指安裝在手機上的使用軟件,例如淘寶、支付寶、酷狗音樂等都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的app。app的出現(xiàn),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規(guī)律,可以說,這個時代的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app的應用和協(xié)助。2.1app軟件設計的基本流程針對不同產品性能的不同,其適用app的具體開發(fā)流程必然也會有所差異,盡管具體設計過程中略有出入,但其基本設計流程還是不變的,通常情況下,app軟件的設計流程由市場調查、設計軟件、編寫代碼、軟件測試、app及后期維修處理六部分組成。市場調查主要是統(tǒng)計分析大眾的需求,從而便于app應用功能的定位和規(guī)劃;開發(fā)者明確開發(fā)方向后,就進入軟件的設計階段,包括內部功能設計及外界面的設計,前者要求符合大眾應用需求,方便操作,而后者主要是強調軟件外觀上的視覺欣賞效果,以便充分利用消費者“外貌協(xié)會”的心理;代碼是app運行使用的理論基礎,因此代碼的編寫顯得尤其重要,常用原生語言ObjectC、C語言等編程進行編寫;測試結果將決定app是否能投產使用,并且為軟件性能提出不少修改意見,使軟件設計趨于完善;最后就是關于app的相關市場和維修處理了。2.2app軟件設計常見模式app軟件設計的常見模式是原生開發(fā)和網頁開發(fā)模式。原生開發(fā)也稱為NativeAPP開發(fā)模式,這種設計模式的特點是其開發(fā)出來的app只能在本地操作系統(tǒng)上進行運行,不適用于其他手機系統(tǒng),離線情況下也可以實現(xiàn)消息推送,能夠充分利用設備上的本地資源,但開發(fā)成本較高、軟件升級較為麻煩,所以大多數(shù)app軟件設計都采用WebApp設計模式,即網頁開發(fā)模式,該模式開發(fā)速度快、安裝及更新都比較方便,且能夠跨平臺設計,所以應用范圍較廣。2.3文化傳播app軟件的開發(fā)應用近年來許多借信息技術、網絡系統(tǒng),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傳播的app軟件逐漸流行起來。例如:在2013年故宮博物館推出的首個iPad應用—胤禛美人圖,胤禛美人圖是中國歷史上一部有名的女子絹畫,其中繪有美人讀書、喝茶、賞竹等12種形態(tài),這款app以動畫的形式向大眾展現(xiàn)了圖集中的內容,讓其中的景物活了起來,除此之外,軟件界面上還設有許多鏈接,供用戶點擊查看畫卷的歷史背景、生活習俗及細節(jié)欣賞等。由于這第一款app市場反響度很好,故宮博物館又相繼推出了紫禁城祥瑞、3D故宮等app。這在市場上掀起了一個又一個app下載。文化傳播app軟件的開發(fā)應用,不僅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同時還為傳統(tǒng)文化提供了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的、有效的傳播途徑,具有較大的開發(fā)應用價值。

3信息技術在茶文化傳播

app軟件上的創(chuàng)新應用3.1茶文化傳播app軟件設計實例分析3.1.1茶道精神及茶藝文化傳播中國茶文化大全茶藝茶道app軟件,是以茶道精神及茶藝文化作為基本內容進行設計的茶文化傳播app軟件,其宗旨是“關注茶文化,品茶藝、學茶道”,軟件從茶的品鑒、水的選擇、茶具以及泡茶等多方面的內容入手,以視頻的形式詳細講解了水溫、投茶量、茶具的擺放及使用、沖泡步驟等細節(jié)方面的內容,幫助人們了解和掌握傳統(tǒng)茶道精神及茶藝文化,在居家自飲和待客飲茶等不同場合都可練習應用,實現(xiàn)茶文化的傳播普及。3.1.2趣味茶故事分享相比茶藝茶道app,中國茶文化app軟件多增添了趣味茶故事分享的應用程序。在學習傳統(tǒng)茶文化之余,聽聽有趣的茶故事,可以幫助用戶緩解疲勞,保持愉悅的心情,調整狀態(tài)。更增加了用戶對茶文化傳統(tǒng)知識的興趣,且該app軟件還經過了人性化設計改善,既可以視頻觀看,也可以當做聽書軟件。其應用起來非常方便,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趣味茶故事分享將成為下一步茶文化傳播app的研究開發(fā)方向。3.2信息技術跨領域應用的創(chuàng)新展望信息技術在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傳播APP軟件設計中的使用,除此之外,中國茶文化在信息技術方面還有更大的挖掘潛力,例如茶文化網上教育平臺、茶藝網站建立以及與茶文化相關的手機游戲軟件的開發(fā)設計,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術在茶文化領域中的潛在應用價值,將成為信息技術的跨領域應用的新目標。

4結論

我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更是茶文化的締造者,茶文化隨著我國的朝代更迭、時代變遷而逐漸形成,其中凝聚了千百代人的智慧和努力,是我們的無價之寶,是中國歷史和文明的象征。身為新一代接班人的我們,不應該眼看著中國茶文化逐漸消失殆盡卻置身不顧,而應當以我們所掌握的先進信息技術,來推動傳統(tǒng)茶文化知識的傳播和推廣,創(chuàng)造屬于信息時代的中國文化。

參考文獻

[1]孫莉娜.APP開發(fā)應用的創(chuàng)新與實用性分析[J].電子制作.2013(20):99-101.

篇2

旅游文化是人類社會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文化在旅游活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旅游業(yè)不可缺少的底蘊和靈魂。在那些不同線路、不同方式、不同內容的旅游活動中,人們不僅觀賞黃山云海、漓江風光那些大自然造就的奇山異水,更喜愛那些伴隨著山水的歷史和傳說;不僅觀賞那些巧奪天工的萬里長城、秦代兵馬俑、東方明珠塔及北京的鳥巢、水立方等著名人文景觀,更關注那些建筑的歷史和伴隨而生的經典藝術;不僅觀賞那些各地民族的服飾、飲食、節(jié)日和生活方式,更愿意親身體驗那些民族的習俗和特有的文化;不僅觀賞那些高聳入云和嘆為觀止的教堂、寺廟,更傾心了解不同宗教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巨大影響。事實上人們在旅游活動中所接觸的所有內容都有特定的文化內涵,那些巧奪天工的壯美山水所包含的自然景色文化,具有極強的觀賞性;那些巍峨的教堂、壯觀的寺廟所體現(xiàn)的宗教文化,具有極強的神秘性;那些世界各地不同區(qū)域,不同歷史構成的民族習俗文化,具有極強的地域性;那些涵蓋歷史精品大全的博物館文化,具有極強的知識性;那些金碧輝煌的宮殿、陵墓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具有極強的藝術性;那些水上漂流、草原馳騁以及農家樂和體驗民族生活的原生態(tài)文化,具有極強的參與性;那些最高建筑、最美噴泉、最具特色劇院和體育場館等體現(xiàn)的現(xiàn)代文化,具有極強的時代性;還有那些記載中國人民解放斗爭歷史和建設歷史而設立的紅色旅游項目所強調的精神文化,具有極強的教化性。所有這些都告訴我們,旅游離不開文化,人們在所有的旅游活動中,在休閑、娛樂、怡情的過程中,都自覺不自覺的增進知識,感受文化,提高品味,陶冶情趣。民俗旅游的文化魅力在眾多的旅游文化項目中,旅游者更關注、更青睞、更癡迷的是那些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歷史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項目。因為這些項目通過歷史遺跡和館藏文物使旅游者能深刻了解這些民族的發(fā)展歷程,具有一定的歷史知識性;通過民族習俗和傳統(tǒng)文化展示使旅游者能親身參與民俗活動,具有一定的風情體驗性;通過對民族服飾、餐飲、用具以及各種歷史文物的觀賞及選購,使旅游者能深入了解民族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鑒賞性。因此注重開發(fā)旅游文化資源,特別是結合當?shù)氐臍v史和民族特色,開發(fā)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資源。

這是目前世界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態(tài)勢,也是每個旅游工作者關注的熱點。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全世界約有2000個民族,僅中國就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習俗、文化,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這些歷史、習俗、文化構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人類社會的燦爛文化,成為人類社會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旅游活動中人們不僅要觀賞那些美麗的自然風光,游覽那些令人流連忘返的人文景觀,同時更愿意對那些異于本民族的民俗風情,歷史文化進行探索、探尋、探奇甚至探究,這也是旅游的魅力所在。因此開發(fā)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使游客在旅游活動中對各民族的吃、穿、住、行、服飾、風情民俗、傳統(tǒng)節(jié)日、婚喪嫁娶、宗教儀式、建筑風格、民間歌舞等進行了解和體驗,進而選購自己所喜愛的具有民族特點的紀念品和相關商品作為收藏,甚至作為自己生活的用品和飾品,對于提升旅游景點的影響力、旅游項目的吸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疆利用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等13個少數(shù)民族聚集區(qū)資源,開發(fā)以維吾爾族為代表的少數(shù)民族服飾觀賞和采購游覽,以手抓肉為代表的少數(shù)民族飲食習俗體驗旅游,以體驗民族風情的肉孜節(jié)、古爾邦節(jié)、諾魯孜節(jié)等民俗節(jié)日旅游,以品嘗、體驗和選購哈密瓜、樓蘭紅棗、吐魯番葡萄干、肉馕和各種具有新疆少數(shù)民族特色的服飾和家庭掛飾、擺飾等體驗旅游,令游人視新疆旅游為首選的旅游體驗度假項目。云南開發(fā)的民俗特色旅游可以說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云南境內26個民族的各種民俗節(jié)日,如傣族潑水節(jié)、彝族火把節(jié)、景頗族“目腦縱歌”節(jié)、傈僳族刀桿節(jié)、白族三月街會等就有30多個。

景洪地區(qū)給人最強烈的印象是民族風情濃郁,富有世界樣的傣族婦女衣著打扮,男女青年“丟包”、趕擺、拴線儀式等風俗,令人津津樂道的潑水節(jié)等等。傣族的聚居區(qū)至今仍保留著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建筑特色、等。其他如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發(fā)源地和常年被人們朝圣的“靈洞”所在地香格里拉,著名電影《五朵金花》描述的白族大理三月街會,每年農歷12月初的哈尼族長街宴,以及云南的納西族茶文化、茶山人民族婚姻、傈僳族婚禮與跺腳舞、摩梭人的風情和形形的廟會,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充分體現(xiàn)了特有的少數(shù)民族民俗文化。而這些民俗體驗式的旅游項目不僅給游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也對宣傳地區(qū)文化、民族文化,開發(fā)本地區(qū)其他旅游資源起到了極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我國臺灣地區(qū)的高山族民俗文化旅游也是非常有特點的。觸景生情,即興演唱,具有抒情寄意的高山族音樂歌舞具有豐富多彩的風格。喜愛喝酒和打獵,把獵狗看做生命一部分的生活習俗,保留著母系社會遺風的女權地位,檳榔情趣和“籠子”幽會的戀愛婚嫁習俗,類似毛利人的點鼻待客禮,以及每年最重要的播種節(jié)和豐收節(jié)節(jié)日盛會,是臺灣高山族人主要的民族風俗。這些旅游項目給凡是到寶島旅游的客人都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世界各國也都非常重視民族風俗的旅游文化資源開發(fā)。新西蘭開發(fā)的毛利人文化習俗旅游項目,讓游客從羅沱路亞的毛利音樂表演,類似夏威夷草裙舞的毛利歌舞,獨木舟上、城塞村入口處以及集會場所前面及周圍的雕刻,頗具民族特色的碰鼻禮、紋面等等,深深體驗毛利人的歷史、風俗和具有特色的文化。印度專門設置的民俗文化旅游項目,印度特有的傳統(tǒng)服飾和女人專屬服裝,具備各種奇異功能的花樣草藥,包括出生、普迦、婚禮、葬禮四大儀式,印度教的燈節(jié)、十勝節(jié)、除十節(jié)等特色節(jié)日,以及以修行為目的的乞討活動,都使游客對印度這個國度和民族有了較深的了解,留下難忘的回憶。

北美地區(qū)反映印第安人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的旅游項目,南美地區(qū)以巴西人為代表的忘情桑巴舞,歐洲地區(qū)西班牙的斗牛士,俄羅斯的民族歌舞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套娃,以及遍及歐洲的宗教習俗,非洲人特有的飲食、婚嫁和禮儀習俗。這都是人們在世界各地游覽時所接觸到的民俗旅游文化,都是根據所在國和所在地的民俗特色和資源進行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如何將這些旅游資源在提升文化品味和游客體驗等方面進一步開發(fā),從而提升地方旅游文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時促進地方旅游景點建設和旅游環(huán)境建設,這是當前世界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重點和重心。作為滿族和清朝發(fā)祥地的遼寧,同其他省市及世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同步,針對遼寧所具有豐富的鮮明和濃烈的滿族民俗特色旅游資源,正在開發(fā)結合以沈陽為核心的中部七城市群所特有的滿族民俗文化,進行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資源開發(fā)利用。針對清朝興京—東京—盛京—北京建都歷程,即從努爾哈赤開始在赫圖阿拉老城(舊稱興京)起事,到遼陽建立后金國都(東京),發(fā)展壯大移都沈陽(盛京),挺進中原入關北京建立大清帝國的清朝發(fā)跡史,設計和開發(fā)“清朝發(fā)跡史四京游”旅游項目;針對遼寧滿族人口眾多,滿族歷史和民俗特點鮮明的情況,設計和開發(fā)包括“滿族風味美食一條街”、“滿族民俗商品一條街”、“滿族民俗文化一條街”等內容的“滿清民俗文化體驗游”旅游項目;針對沈陽作為清朝發(fā)祥地所完好保存的清故宮和新建的關東影視城等資源,設計和開發(fā)體現(xiàn)清代宮廷文化、歷史文化、禮儀文化,展示清朝十二帝功績、清代珠寶、清代宮廷用品、清代名家書畫和文學作品、清代服飾以及包括“清代一條街”等內容的“清代特色文化體驗游”旅游項目。

民俗特色旅游的特點這些地區(qū)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fā)都具有共同的特點。一是民族文化特色突出,所開發(fā)的旅游文化項目,都有自己鮮明的異于其他地區(qū)和其他民族的獨有的文化特征;二是民俗文化特色突出,所提供的民俗旅游項目,給游客提供具有絕不類同于其他民族和其他地區(qū)的特殊體驗;三是民族歷史文化特色突出,所設計的旅游項目,不論是從旅游線路的設計還是旅游內容的安排,都體現(xiàn)出民族的發(fā)展歷程。特別是遼寧省旅游工作者設計的“清朝發(fā)跡史四京游”旅游項目,讓游客隨著旅游路線漫游,穿越歷史隧道,品味那些物是人非,體悟那些滄海桑田,充分了解大清王朝300年的興衰史,體驗曾在世界歷史上獨樹一幟、大放異彩的清代文化。更特別的是這些民俗旅游項目文化特色突出,凡是開發(fā)民俗文化旅游項目的地區(qū),都一改以往旅游那種走馬觀花,看景、拍照、購物的“老三段”模式,而是讓游客直接參與那些具有民族、民俗、歷史特點和特色的旅游項目,讓人們在旅游過程中深刻體驗特有的民族文化。甚至根據游客自身需求參加那些量身制作的特色旅游項目。如旅游活動由過去的局外觀看演變?yōu)槁糜握叱蔀槁糜位顒〉闹饕巧?,每一位游客都是這部活劇的演員,而導游從解說者化身為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