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項目評估步驟范文
時間:2023-07-09 09:16: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投資項目評估步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創(chuàng)業(yè)投資 評估模型 因子分析 定量
創(chuàng)業(yè)投資項目評估是一個既包括效益,也包括風險在內的綜合評估,從當前創(chuàng)業(yè)投資的評估模型和方法上看,過分復雜、主觀,計算繁瑣。例如層次分析法,這是學術界常討論的一種方法,一是層次劃分復雜,而是決定權重太主觀,同時計算起來也比較繁瑣。為此,本文采用SPSS軟件中的因子分析,建立了創(chuàng)業(yè)投資的因子分析評估模型,克服了以上評估不足。
一、SPSS中因子分析方法介紹
1.因子分析方法介紹。因子分析方法是統(tǒng)計學中一種多元問題的數(shù)據處理方法,這種方法的目的是要對多元數(shù)據進行最佳綜合簡化,也就是說要在力保數(shù)據信息丟失最小原則下,對高維變量、空間進行降維處理。因子分析出發(fā)點就是用較少的相互獨立的因子變量來代替原來變量的大部分信息,而且因子變量名具有解釋性,即該變量是對某些原始變量信息的綜合和反映。通過計算因子綜合得分反映創(chuàng)業(yè)投資項目的風險值。其數(shù)學模型是通過因子提取,構造綜合評價函數(shù),根據各因子貢獻率的大小,選取前個因子,使得。前s個元素的線性組合為:
用和構造評價因子函數(shù)如下:
其中為第i個因子得分。為因子權重,為系數(shù)陣。越大風險就越大,投資者可根據這個風險值對比其他一些創(chuàng)業(yè)投資項目做出判斷,以決定是否進行投資。
2.SPSS中因子分析基本步驟。因子分析有兩個核心問題:一是如何構造因子變量;二是如何對因子變量進行命名解釋。因子分析有下面5個基本步驟:(1)確定待分析的原有若干變量是否適合因子分析;(2)構造因子變量;(3)利用旋轉使得因子變量更具有可解釋性;(4)計算因子變量的得分;(5)綜合因子得分。
二、因子分析法在風險投資項目評估中的應用
1.定風險投資項目風險種類并提請風險投資各方專家打分,獲得風險投資項目的風險樣本空間。對于風險類型的劃分針對某一具體項目確定,而專家打分采用1~10分制,分值越低,風險越小。
2.將數(shù)據表轉化為數(shù)據矩陣,輸入SPSS數(shù)據管理器中,并通過SPSS中Correlation Matrix 對數(shù)據進行因子分析檢驗,通常相關系數(shù)越大,進行因子分析效果越明顯。
3.對數(shù)據進行因子分析,SPSS中因子提取方法有7種,通常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該方法假定原變量的線形組合。第一主成分有最大的方差,后續(xù)成分,其可解釋的方差越來越小。這也是使用最多的因子提取法。
4.計算單個因子得分和綜合因子得分。綜合得分通常比較科學的方法就是采用前面主成分提取時的因子貢獻率作為權重,當然,也可采用專家確定權重的方法進行。
5.對因子變量進行解釋和創(chuàng)業(yè)項目風險綜合得分評價基礎上,提交創(chuàng)業(yè)投資決策層進行最后項目的取舍。
三、應用實例
1.根據專家對10個風險投資項目的政策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管理風險和環(huán)境風險進行打分,得出結果如表1。
表1 風險投資項目風險評價表
2.將表2數(shù)據輸入SPSS數(shù)據管理器中,利用相關性分析得到各組數(shù)據的相關性系數(shù)矩陣。
3.采用SPSS中的主成分分析得到因子提取結果,利用前面三個因子既可使累積貢獻率達到89.03%,計算結果略。
4.計算因子得分函數(shù)。通過SPSS根據回歸算法計算得出的因子得分函數(shù)系數(shù)。如下式。
根據前3個因子的特征值的貢獻率作為權重計算項目評估的綜合得分。綜合得分函數(shù)見下:
采用上式得到結果見表2。
表2 各創(chuàng)業(yè)投資項目的F1,F2,F3和F值
從前面分析知道,主要代表了市場風險,從表2第二列來看,項目5的市場風險最大;當某一創(chuàng)業(yè)投資公司進行投資決策時如果對市場風險規(guī)避能力差,則應該考慮選擇其他項目。同理可以分析和的情況。綜合起來看,項目6的風險值最小,項目10的風險值最大,在決策時選擇項目6比較適當。
總之,創(chuàng)業(yè)項目評估所要做的就是正確劃分風險類型,獲取樣本數(shù)據,大大減少風險評估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充分考慮了創(chuàng)業(yè)投資公司的投資偏好等因素,從而將項目同投資機構有機結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篇2
論文摘要:可行性研究在項目投資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從投資項目的選擇與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入手,分析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作用,從而得出對我國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措施的一些建議。
可行性研究是一種通過詳細調查研究,對擬建項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進行全面、系統(tǒng)、綜合的分析與論證,以便進行正確決策的研究活動,是一種綜合的經濟分析技術??尚行匝芯渴枪こ探ㄔO前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投資項目立項、決策的主要依據??尚行匝芯康娜蝿站褪窃趯椖克诘貐^(qū)社會、經濟發(fā)展調查、研究、評價、預測、勘察的基礎上,對項目建設的必要性、經濟合理性、技術可行性、實施可能性提出綜合性的研究論證報告。
一、投資項目的選擇與可行性研究
按照世界銀行的解釋,投資項目是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為完成一項(或一組)開發(fā)目標而規(guī)劃的投資、政策、機構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綜合體。項目是一次性的,所以它不像作業(yè)那樣是重復性的,可以在以后的重復操作中得以糾正。項目的失誤帶來的損失是非常大的,項目是有風險的,但是它并不意味著在項目選擇時可以放松,而更要求在項日選擇的最開始時就必須進行嚴格的決策。
對于一個國家、一個企業(yè)或其他的投資主體來說,經常面臨著眾多的投資機會,或者說有許多事情要做,因而需要在多種投資機會中認真選擇,只有選擇了正確的投資項目,才能保證將有限的資金用在關鍵領域,才能保證獲得較高的投資效益,項目成功才有基礎。項目選擇是重要的項目決策之一。
可行性研究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因開發(fā)田納西河流域而推行的方法,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方法,在世界各國的各個領域里被廣泛采用,成為保障項目建設正確決策必不可少的手段。
要做好可行性研究,首先要對可行性研究與項目評估的關系有所了解??尚行匝芯亢晚椖吭u估都是以分析和論證項目可行與否為目的的工作,兩者關系密切,有許多共同之處,也各有自身的特點,所以要了解二者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從二者的關系來看,可行性研究與項目評估均處于項目發(fā)展周期的建設前期階段,都是重要的前期準備工作。這兩項工作的質量如何,對項目投資都會產生極大影響??尚行匝芯亢晚椖吭u估都是應用性的學科,二者的基礎理論和內容基本相同,無論從經濟評價指標計算的基本原理、分析對象、分析依據,還是分析內容都是相同的。而且二者的最終工作目標及要求也是相同的,都是通過分析論證,判斷項目的可行與否,實現(xiàn)投資決策的科學化,提高投資效益,使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可行性研究與項目評估又有明顯的區(qū)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行為的主體不同??尚行匝芯抗ぷ魇怯赏顿Y者負責組織委托的,而項目評估則是由貸款銀行或有關部門負責組織委托的,這兩項活動均須委托有關工程咨詢機構進行,因此,咨詢機構要對不同的行為主體負責。
2.立足點不同??尚行匝芯渴钦驹谥苯油顿Y者的角度來考察項目的,而項目評估則是站在貸款銀行或有關部門的角度來考察項目。由于角度不同,可能導致對同一問題的看法不同,進而得出的結論也會有所差異。
3.所起的作用不同。兩者都是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可行性研究是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和政府職能審批項目的重要依據,項目評估是政府職能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審批項目的重要依據,更是金融機構確定貸款與否的重要依據。兩者不可能也無法替代。
4.所處的階段不同。盡管兩者同處于項目建設周期的建設前期,但在此時期內,可行性研究在先,項目評估在后,這一工作順序不能顛倒??尚行匝芯渴峭顿Y決策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但僅有這一環(huán)節(jié)是不夠的,還必須在此基礎上進行項目評估??尚行匝芯繛轫椖吭u估提供工作基礎,而項目評估則是可行性研究的延伸、深化和再研究。
二、可行性研究在項目建設中的作用
可行性研究是建設前期工作的重要步驟,是編制建設項目設計任務書的依據。對建設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設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是保證建設項目以最小的投資換取最佳經濟效果的科學方法,可行性研究在項目投資決策和項目運作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可行性研究在投資項目建設前期中的作用。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是確定項目是否進行投資決策的依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投資體制的改革,把原由政府財政統(tǒng)一分配投資的體制變成了由國家、地方、企業(yè)和個人的多元投資格局,打破了由一個業(yè)主建設單位無償使用的局而。因此,投資業(yè)主和國家審批機關主要根據可行性研究提供的評價結果,確定對此項目是否進行投資和如何進行投資。
批準的可行性研究是項目建設單位籌措資金特別是向銀行申請貸款或國家申請補助資金的重要依據,也是其他投資者的合資理由根據,凡是應向銀行貸款或申請國家補助資金的項目,必須向有關部門報送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銀行或國家有關部門通過對可行性研究的審查,并認定項目確實可行后,才同意貸款或進行資金補助。如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以及我國建設銀行、國家開發(fā)銀行等金融機構,都要求把提交可行性研究作為建設項日申請貸款的先決條件。
可行性研究是編制項目初步設計的依據。初步設計是根據可行性研究對所要建設的項目規(guī)劃出實際性的建設藍圖,即較詳盡地規(guī)劃出此項目的規(guī)模、產品方案、總體布置、工藝流程、設備選型、勞動定員、三廢治理、建設工期、投資概算、技術經濟指標等內容,并為下步實施項目設計提出具體操作方案。初步設計不得違背可行性研究已經論證的原則。可行性研究是國家各級計劃綜合部門對固定資產投資實行調控管理,編制發(fā)展計劃、固定資產投資、技術改造投資的重要依據。出于投資項目尤其是大中型項目考慮的因素多,涉及的范圍廣,投入的資金數(shù)額大,可能對全局和當?shù)氐慕?、遠期經濟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這些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內容更加詳細,可作為計劃綜合部門對固定資產投資實施調控管理和編制國民經濟及社會發(fā)展計劃的重要依據。
另外,批準的可行性研究是項目建設單位向國土開發(fā)及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建設用地的依據。因為可行性研究對擬建項目如何合理利用土地的設想提出了辦法和措施,國家開發(fā)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可根據可行性研究具體審查用地計劃,辦理土地使用手續(xù)??尚行匝芯繛榇_保項目達到環(huán)保標準,提出了治理措施和辦法,這些信息可作為環(huán)保部門對項目進行環(huán)評、具體研究治理措施、簽發(fā)項目建設許可文件的主要依據。
在可行性研究過程中,因為運用了大量的基礎資料,一旦有關地形、工程地質、水文、礦產資源儲量、工業(yè)性實驗的數(shù)據不完整,不能滿足下一個階段工作需要時,負責初步設計的部門就需要根據可行性研究提出的要求和建議,進一步開展有關地形、工程地質、水文等的勘察工作或加強工業(yè)性實驗,補充有關數(shù)據。由此可見,可行性研究在投資項目建設前期的作用至關重要。
2.可行性研究對設計項目管理的作用。可行性研究是編制設計任務書的重要依據,也是進行初步設計和工程建設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尚行匝芯坎粌H對擬議中的項目進行系統(tǒng)分析和全面論證,判斷項目是否可行,是否值得投資,還要進行反復比較,尋求最佳建設方案,避免項目方案的多變造成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浪費和時間(下轉第69頁)(上接第67頁)的延誤。這就需要嚴格項目建議書及可研報告的審批制度,確保可研報告的質量。假如在設計初期不能提出高質量的、切合實際的設計任務書,不能將建設意圖用標準的技術術語表達出來,自然也就無法有效地控制設計的全過程。如果工程的初步設計起不到控制工程輪廓及主要功能的作用,或只有一個粗略的方案便草率地進入施工圖設計,設計項目管理與施工肯定會出現(xiàn)問題。
如果可行性研究中的總目標控制不好,在設計過程中朝令夕改,就會使設計者無所適從,造成產品先天不足。因此,初步設計概算必須在可研報告估算控制范圍之內。初步設計未獲批準,不得進入施工圖設計階段,重大設計變更須報原批準機關審批,以避免工程建設中不斷追加投資使工程管理失控,造成“半拉子工程”,給國家及投資業(yè)主帶來巨大損失。
工程項目的建造成本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決于可行性研究及設計。如果設計項目管理早一點介入到建設前期,在設計前就對項目設計提出一些功能要求,設計中的變更工作量就會減少,設計周期就會縮短。由于設計仟務書不完整,可行性研究報告深度不夠,使設計者無從下手,形成邊設計邊施工,勢必給施工和項目建設管理帶來困難。
3.項目可行性研究的根本意義在于揭示和規(guī)避風險預測投資收益,降低機會成本。當一個企業(yè)只面對一個項目時,項日可行性研究如前所述、主要是回答諸如該項目政策、市場是否允許上,企業(yè)怎么創(chuàng)造條件上,收益前景如何,風險在什么地方及有多大等問題。但對現(xiàn)實中的企業(yè)而言,經常遇到的是同時面對兩個或多個項目,需要集中有限的資源(資金、人力等),選擇上其中的某一個或幾個項目,這時可行性研究的任務除對單個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外,還需對不同項目進行橫向投入產出比較,從中選擇機會成本最低、風險最小、投資收益最大的項目。
無論是單個項目還是一組項目,對項目可行性研究而言,其根本作用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闡述風險所在及風險程度,以提供給決策者在決定該項目是否上馬和一旦項目上馬后怎么規(guī)避風險時參考,幫助企業(yè)領導避免重大決策失誤,從而避免給企業(yè)發(fā)展造成重大損失。二是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出項目運作的基本思路,為企業(yè)獲取最大投資收益提出合理化建議。這兩點也是項目可行性研究的最終意義所在。
三、做好可行性研究的措施
為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我國勘察設計及工程咨詢單位必須實現(xiàn)兩大轉變,一是改企轉制,二是轉變經營機制。但我國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基礎工作不扎實,可行性研究內容不夠完整全面、深度不夠,重可行性論證而忽視不可行性分析。新晨
對此,我們不僅要切實從思想上重視可行性研究的作用,提高可行性研究從業(yè)人員的綜合素質,突出重點,提高效率,加強行業(yè)自律和監(jiān)管。加入WTO后,外國工程咨詢設計機構將進入中國,國際競爭國內化的形勢迫在眉睫。這就要求工程咨詢設計單位要勇敢地走向市場,使可行性研究與設計工作上個新臺階。要轉變觀念,加強管理,增強技術人員的責任感。設計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圖紙上每一條線、每一個點都代表著技術責任和一定數(shù)量的資金,設計質量的優(yōu)劣對工程建設有直接的聯(lián)系。
可行性研究要以質量控制為核心,對項目的規(guī)模、建設標準、工藝布局、產業(yè)規(guī)劃、技術進步等方面應實事求是地進行科學分析。從事可行性研究的人員要真正樹立為國家、為業(yè)主服務的精神,熟悉國家和地方對項目建設的有關法律政策規(guī)定,準確掌握有關專業(yè)知識,不斷學習新技術,真正做到科學地、獨立地、不受任何干擾地把握好產業(yè)的發(fā)展方向,提高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和質量,為社會提供質量精良的產品。
加強可行性研究與論證工作,在現(xiàn)階段首先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使這項工作具有廣泛性、社會性。其次是發(fā)揮中介組織作用,是提高可行性研究與論證的質量的保障。在知識經濟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可行性研究勢必成為一種市場經濟行為。我們要快速發(fā)展可行性研究與論證工作,為政府和項目業(yè)主、乃至民營企業(yè)投資提供項目和科學決策依據,為企業(yè)當好參謀、顧問,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發(fā)展做出有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立國主編.可行性研究與項目評估.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12)
2.羅樂勤主編.投資經濟學.科學出版社,2003(8)
3.余長國.投資項目的選擇與可行性研究.經濟師,2002(2)
4.陳江靈.加強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企業(yè)家論壇,2002(1)
篇3
【關鍵詞】 項目評估 可行性研究報告 比較 思考
1. 項目評估的運作內容
項目評估的首要目標是有效支持信貸業(yè)務決策,防范信貸風險,進而提高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益。項目評估與可行性研究報告,在項目規(guī)模、研究的復雜程度等多個方面有很大的差異,而其評估的內容與側重點也不完全一致,但就最基礎的運作內容,有一定的相通性,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1借款人評價:借款人評價是是項目評估的基礎評估之一,有效分析項目第一步;主要是對借款人的基本情況、資本結構、組織架構、領導者素質、融資情況及資信狀況、經營狀況及財務狀況等方面進行分析。
1.2項目概況評估:包括對項目基本情況、建設進度、建設及生產條件、工藝技術和設備以及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評估。其具體內容為:① 項目基本情況評估:項目建設是否符合國家產業(yè)政策、行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和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等政策要求,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與同類項目相比較的競爭優(yōu)勢和劣勢。② 項目建設進度評估,調查項目立項過程、依據,項目建設工期、進度、資金投入計劃等情況,評估項目建設計劃的實施和執(zhí)行情況。③ 建設及生產條件評估,分析評估項目建設及生產所需用地、原材料、燃料、動力來源的可靠性,交通、運輸、通訊和生活保障措施及投資區(qū)域環(huán)境等條件與項目需要的適應性。 ④ 項目工藝技術評估,調查了解項目工藝技術設計單位的資質和水平,評估項目工藝技術成熟度和與同行業(yè)相比較的先進程度,分析項目工藝技術和生產流程在保證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及促進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可靠性和合理性。⑤ 項目選用主要設備評估,應對項目主要選用設備的成熟度、先進性、適用性和經濟性進行評估。⑥ 環(huán)保評估,調查分析項目實施是否符合國家有關環(huán)境保護政策的要求,包括項目建設、生產過程對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可能造成的影響,環(huán)境保護治理的主要措施等,應重點調查項目環(huán)保方案獲有權部門批準的落實情況。
1.3產品及市場分析:是指在分析項目產品特性的基礎上,對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特別是產品目標市場上的供求狀況及價格走勢進行預測、分析產品的市場競爭優(yōu)勢及項目產品的市場營銷策略,綜合評價項目產品的銷售潛力和前景。
1.4投資估算與融資方案評估:是指評估項目投資估算和融資方案中各項資金來源和使用的合理性、可靠性;其中資本金評估是該部分的核心內容。
1.5財務效益評估:是指在分析測算基礎財務數(shù)據的基礎上,根據國家現(xiàn)行財稅制度及有關規(guī)定,測算項目的財務效益指標,評估項目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主要步驟包括:選取財務評估基礎數(shù)據與參數(shù);計算銷售(營業(yè))收入、銷售稅金及附加、增值稅、估算成本費用,進行利潤測評;編制財務評估的相關報表;計算財務評估指標,進行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分析。該部分是整個評估的核心,從管理學上來,該部分的評估給出了對于項目可行性判斷的絕對支撐,是決策的基礎和關鍵。
1.6不確定性分析:盈虧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① 盈虧平衡分析是指在一定的市場和生產(營業(yè))條件下對項目成本與收益的平衡關系進行的分析,以盈虧平衡點表示。項目盈虧平衡點根據項目正常生產年份的產品產量或銷量、可變成本、固定成本、產品價格和銷售收入及稅金的年平均數(shù)值計算得出;② 敏感性分析是指通過定量測算項目財務效益指標隨項目建設運營期間各種敏感性因素變化而變化的幅度,判斷項目的抗風險能力。
1.7風險評估:包括市場風險、價格風險、競爭風險、技術風險、政治風險、匯率風險、管理風險風險分析均以靈敏度分析為基礎;這是可行性研究自身沒有的一部分內容,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項目評估考慮更為全面。
1.8總評價:在對項目情況進行逐項分析并分別得出分項結論的基礎上,應對各分項論證結果進行全面的歸納總結,形成總體評估結論。其形成的結論是直接、明確地表明是否建議給予貸款支持及貸款的金額、期限、利率、擔保方式等。
2. 項目評估與可行性研究的區(qū)別
對于不了解項目評估的人來說,企業(yè)進行可行性研究已經可以全面的給出項目的大部分信息,甚至已經包括了關于融資金成本分析等與銀行相關的信息,就此認定項目評估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可研的重復建設。但從本質上說,項目評估雖源于可行性研究,但兩者有本質的區(qū)別。主要是:
2.1角度不同??尚行匝芯渴钦驹谄髽I(yè)的立場對項目和企業(yè)進行評估,可行性研究考慮的主要方面是項目所需廠房、設備、工藝等之間的配套、協(xié)調關系以及生產能力的利用情況;而項目評估是在銀行的角度來評價項目評價企業(yè),從銀行來講,其關心的是企業(yè)是否能夠正常生產,項目是否能按期投入運行,最終關注的是企業(yè)產品能夠順利銷售以帶來充足的現(xiàn)金流量用以來清償貸款本息。由于立足點不同,在考慮項目的收益水平時,企業(yè)關注的經濟指標是自有資的內部收益率。因為對于企業(yè)來說,一個項目的收益和自己的收益是完全不同的,因為項目建設資金中有有一部分是融資形成的,將來將以利息的方式支付給金融機構。企業(yè)利用財務杠桿撬動投資規(guī)模,銀行貸款本身無優(yōu)劣,使用好的話可以放大收益;而使用不當?shù)脑捴荒茉黾淤M用,增加風險。對于銀行來講,側重點是項目整個的收益情況以及企業(yè)的償債能力,所以從收益指標上來講,其更為關心項目的內部收益率,以及項目的現(xiàn)金流量與貸款的匹配,此外,還款安排在項目評估中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
2.2過程不同。 可行性研究是對項目投資建設進行調查研究,對幾個方案在選址、工藝、技術、市場效益等方面的進行綜合分析,選擇出最佳的可行性方案,最后提出系統(tǒng)的項目投資建議的過程。從可行性研究的過程看,它本質上是一個多方案比較、判別、選擇的過程。而項目評估則是對可行性研究比選出的最后方案進行的再次評估,因此,其不存在多方案比選的過程。
2.3主體不同。 可行性研究一般是有項目出資主體即企業(yè)方,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部門進行,目的是考察企業(yè)在技術、市場等多因素狀況下是否有承辦項目的能力。而項目評估是由銀行內部部門進行,目的是論證銀行投放在該項目的貸款是否能夠如期收回,能夠獲利息。簡言之,可行性研究是由企業(yè)實施進行的,而項目評估是由銀行實施進行的。
2.4重心不同。在可行性研究的編制時,項目尚未建設,所以可行性研究主要從技術、市場及財務幾個方面進行,重心是看項目本身的技術、工藝等的可行性。而市場研究分析也不能夠很好地反映項目實施時的情況,因此,評價較為粗略。項目評估則是在項目已有資金投入即將實施或者已經實施的情況下進行的,市場評估能夠很好地反映實際情況。由于項目評估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開展的,只是針對可行性研究提出的疑問和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的,如產品市場等方面。
2.5順序不同。從時間順序上來講,可行性研究在前,項目評估在后??紤]時間因素,項目評估尤顯重要。因為項目評估比可行性研究更接近實際,對項目的認識也更清晰,對投資、工藝技術、市場、風險的判斷相對來說也更準確。
2.6作用不同??尚行匝芯康慕Y果直接對企業(yè)負責,是作出項目投資決策的依據。項目評估的結果服務于銀行,是銀行作出能否對項目貸款的決策依據。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可行性研究是企業(yè)的一種內部考察,而項目評估是脫離企業(yè),站在銀行立場,以外部角度考察項目。
3. 關于項目評估與可行性研究的一些思考
縱觀上述,不難發(fā)現(xiàn),項目評估與可行性研究本質的區(qū)別不在于其運用的處理手段、處理方法上的區(qū)別,而主要在于評價主體和立足點不同,可行性研究是站在項目的立場上,以技術為主的分析研究,而項目評估是站在銀行的角度以經濟效益分析為主的研究。這就決定了兩者在方方面面的差異。作為銀行工作人員,正確理解項目評估與可行性研究的關系,能夠更準確的轉換切入點、把握項目評估的本質,促使項目評估工作更為有效地運作?;诖耍覀冇幸韵乱恍┫敕?,供大家參考。
3.1項目評估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對于企業(yè),是否要上項目、上什么樣的項目、如何上項目,項目評估都會給出答案。對于銀行來說,選擇哪個項目給予支持、支持的力度有多大、收入是否與風險匹配、風險如何控制都可能通過項目評估得到解答。
3.2僅有可行性研究是遠遠不夠的。目前,我國具有可行性研究資格的機構大部分是行業(yè)內的研究院、設計院,不可否認,這些院所集中了國內一批優(yōu)秀的專家,具有本行業(yè)相當?shù)募夹g實力。但是這些研究院所沒有經驗和力量從事市場調查、量化分析,且由于存在商業(yè)關系,容易被投資企業(yè)所左右??尚行匝芯勘旧淼膫戎攸c也在于項目本身的技術方面,而對于項目產品的未來市場和風險則較少考慮。市場有市場自己的運行規(guī)律,設計院可以為多個類似的項目制作類似的可研報告,但是無法預測多個項目投入運行后市場的變化,也許從技術上來看,多個項目建設是可行的,但從市場上看,有限的市場容量會被項目稀釋,利潤就會發(fā)生轉移,項目也許不可行。而可行性研究一般不考慮此類情況。
3.3從銀行自身的角度理解和判斷項目。銀行不是風險投資基金,銀行給予貸款和信用給企業(yè),對于銀行來說,其持有的是債權,而不是股權,其對風險認識與企業(yè)不在同一水平上。銀行是經營貨幣的企業(yè),更是經營風險的企業(yè),對于風險更為敏感。項目好是必要條件,但并非充分條件,由合適的人做合適的項目才會得到預期的好結果。風險在銀行永遠是第一位的,而在企業(yè)投資膨脹永遠是不會被遏制的,因此,項目評估的重要性就在于,銀行有了一個以自身的利益來審視企業(yè)、項目的平臺,能有有效的在自身收益、風險之間平衡。
參考文獻:
[1] 黃德春;投資項目后評價理論、方法及應用研究[D];河海大學;2003年.
[2] 劉德學,夏堅,樊治平;風險投資項目價值評估的一種實物期權方法[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5期.
[3] 張雪梅,王晶香;實期權理論在建設項目可行性財務評價中的應用[J];工業(yè)技術經濟;2004年02期.
[4] 陳德棉,李姚礦,張玉臣;風險資本投資過程中的項目評估研究[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篇4
1化工建設中環(huán)境工程的主要內容
環(huán)境工程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與這門學科密切相關的學科包括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物理學、化學及化學工程、機械工程、倫理學等,目前幾乎所有學科都與環(huán)境工程有一定的聯(lián)系。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之后,環(huán)境污染日益嚴重,環(huán)境保護和污染治理技術迅速發(fā)展起來,環(huán)境工程也得到迅速的發(fā)展。目前環(huán)境工程是一門運用工程技術的方法和手段來控制環(huán)境污染及改善環(huán)境質量的學科,它不僅要提供合理利用保護自然資源的一整套技術途徑和技術措施,還要研究開發(fā)廢物資源化技術,改革生產工藝,發(fā)展無廢或少廢的閉路生產系統(tǒng)。另外,還要對區(qū)域環(huán)境系統(tǒng)進行規(guī)劃與科學管理,以獲得最佳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環(huán)境工程的基本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工程、噪聲污染控制工程和其他污染的控制技術?;そㄔO項目中配套的環(huán)境工程技術經濟評價,根據評價角度的不同分為兩個層次,即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財務評價又稱微觀經濟評價,是根據國家現(xiàn)行財政稅收制度和現(xiàn)行價格,從項目方案本身或企業(yè)的角度對項目方案竣工后的獲利能力,以及償還借款能力等情況所做的評價。國民經濟評價又稱為宏觀經濟評價,是從國家或社會的角度運用影子價格、影子匯率等經濟參數(shù),分析項目需要國家付出的代價和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計算項目的經濟凈收益,考察項目投資的經濟合理性。
國民經濟評價還稱為項目經濟分析或費用效益分析,是指站在全社會立場上,從國民經濟整體利益出發(fā),以資源最優(yōu)配置和國民收入最大增長為目標的經濟效果分析,它是項目財務評價的繼續(xù),在評價的形式與所采用的指標上與財務評價基本一致,特別是財務評價所采用的許多數(shù)據也是國民經濟評價所需要的,或者這些數(shù)據是進行國民經濟評價時進行費用與效益計算的基礎。盡管如此,國民經濟評價與財務評價還是存在較大差別的。國民經濟評價與財務評價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由于國民經濟評價相對于財務評價處于較高層次,所以當項目財務評價的結果與國民經濟評價結果不一致時,項目的取舍主要決定于國民經濟評價的結果。我國的化學工業(yè)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yè),資源資金技術密集,產業(yè)關聯(lián)度高,經濟總量大,對促進相關產業(yè)升級和拉動經濟增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近年來,生產總值、銷售收入、利潤總額、迸出口貿易額年均增幅均在20%以上,合成氨、化肥、純堿、燒堿、電石、硫酸、合成纖維、染料、輪胎等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煉油、乙烯、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二位,行業(yè)整體技術和裝備水平明顯提高,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在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保障社會需求等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但是也應看到,我國化學工業(yè)在快速發(fā)展過程中,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已經日益凸現(xiàn):產品結構不盡合理,產業(yè)布局比較分散,集約發(fā)展程度偏低,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資源環(huán)境約束加大。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石油和化工產業(yè)受到嚴重沖擊,國內外市場萎縮,價格大幅下跌,企業(yè)庫存增加,生產持續(xù)下降,行業(yè)經濟效益下滑,企業(yè)生產經營困難。當前,我國仍然處在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加快發(fā)展的重要階段,石油和化工產品消費仍處于快速增長期。成品油、化肥、農藥、合成材料等主要產品的剛性需求將長期存在,高端石化產品市場潛力巨大,國民經濟各相關部門的振興為石化產業(yè)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石化行業(yè)的決策者必須抓住機遇,有效解決行業(yè)發(fā)展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加快結構調整的步伐。因此宏觀經濟評價的結果是絕對不可忽視的,特別是國民經濟進入產業(yè)結構調整期后,投資者的決策應當更加謹慎,更加注重科學分析的結果。
2技術經濟評價工作的要求和程序
技術經濟評價工作首先要求客觀性。在評價工作中要求每一位參加項目評價人員應對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客觀評價,講究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認真作好調查研究,在評價中不能主觀地看問題,在工作中不能帶個人偏見和本部門本地區(qū)的觀點,對于疑難或有爭議的問題不宜匆忙下結論,而應多問幾個為什么,要帶著問題開始調查,直至問題得以澄清。其次要求科學性。項目評估人員在工作中要采用科學的評估方法和規(guī)定的計算公式,來測算項目的財務效益、國民經濟效益及其它內容,保證評估結論準確可靠。不能用落后的陳舊的方法去推算項目的經濟效益。三是要求公正性。項目評估工作要求評估人員站在國家和全局的立場上,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各個方面來考慮項目的必要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從而正確地決定項目取舍。四是要求嚴肅性。項目評估的目的在于確認一個項目是否可以接受,為計劃決策提供依據,分析工作必須實事求是,對不同意見觀點論據要能兼收并蓄,綜合權衡仔細分析,盲目自信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和方法都會有損項目評估工作的嚴肅性,有損計劃決策的嚴肅性。
化工建設項目技術經濟評價的程序:一是確定目標,包括社會目標和具體目標兩部分,前者是從整個社會來考慮的,后者則是部門地區(qū)或企業(yè)所要達到的,該目標應該符合社會總目標。二是調查研究搜集資料,這是投資項目經濟評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才能了解實際情況,搜集到所需要的各種基本資料和原始數(shù)據,并檢驗經濟評價方法及結論的準確性,實際上在以后的工作程序中有時還要反復或補充做調查研究,搜集資料工作。三是預測備選方案的現(xiàn)金流量,確定有關的參數(shù)值,方案壽命期內的現(xiàn)金流量及有關參數(shù)值是進行經濟評價的基礎工作,方案壽命期內的現(xiàn)金流量由總投資年現(xiàn)金收入、年現(xiàn)金支出、固定資產殘值壽命期等組成,預測時除采用一般預測方法外,還可使用一些經驗方法,計算投資經濟效益還必須事先確定一些參數(shù)值,包括社會貼現(xiàn)率、影子匯率、利率稅率、最低期望盈利率等。四是計算方案的經濟效益,一般先計算項目的財務經濟效益,然后再計算國民經濟效益。計算方案的經濟效益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評價指標,常用的有凈現(xiàn)值內部收益率投資等。經濟效益計算還要求區(qū)別不同條件或情況,例如是在確定性條件下還是在風險與不確定條件下進行計算,項目的經濟效益是計算交納所得稅前還是稅后的經濟效益,是按不變價還是實際價計算經濟效益等等,具體的選擇應由評價者和決策者視需要而定,一般應盡可能以風險與不確定為前提條件,按實際價格計算稅后經濟效益。五是綜合評價,根據計算的備選方案經濟效益,結合非經濟效益對每個可行方案進行全面的比較和綜合評價。由決策者根據投資目標和綜合評價結果選出技術上先進可靠,經濟上合理有效的最優(yōu)方案。事實上評價步驟都是在投資之前進行的,屬事前評價,而投資項目的實施結果與事前評價不會完全一致,為了使人們進一步掌握項目投資過程中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有必要在投資項目壽命期滿退出使用時進行事后評價,并與事前評價進行分析對比。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基本建設程序和管理體制已逐步走上了良性發(fā)展的軌道,根據目前國內建設項目的各個階段情況的具體分析,不同階段的工作成績的優(yōu)劣對建設投資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初步設計階段影響投資的可能性為75-95%,技術設計階段影響投資的可能性為35-75%,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影響投資的可能性為10-35%,而施工開始通過技術組織措施節(jié)約工程造價的可能性只有5-10%,顯然前期建設工作對于降低總概算費用起著決定性作用。了解和掌握技術經濟評價在環(huán)境工程中應用的重要性,具體體現(xiàn)在:進行技術經濟比較,選擇合理的路線走向,在方案確定和設計中對污染物處理工藝進行方案篩選,推薦技術先進、投資經濟的工藝。經過技術經濟比較選擇重要構筑物的結構形式,研究工程設計中技術進步的經濟效益,在設計工作中開展技術進步活動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經濟效益,包括采用新工藝,可縮短生產周期降低能耗和資源消耗,經過技術經濟分析對經濟效益不大的技術建議不宜在工程設計中應用,有些技術對建設項目的近期效益不明顯而遠期效益較高的可在對投入與產出做出評價后進行取舍,有些技術近期投資較大遠期效益有但不是很高的,需做全面分析,看能否分期投資。有些技術在工藝上有較大的改進,可節(jié)省經常性的運行費用,但在建筑結構方面卻增加難度和投資,則建議需作進一步的經濟核算后再確定。
篇5
中圖分類號:F299.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7)08-0054-01
1 價值鏈和戰(zhàn)略價值鏈分析方法
1.1 價值鏈的概念
價值鏈――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在《競爭優(yōu)勢》一書中指出:企業(yè)的每一項生產經營活動都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活動。企業(yè)的一切互不相同但又互相關聯(lián)的生產經營活動,形成了創(chuàng)造價值的動態(tài)過程,這項動態(tài)過程稱為價值鏈(Value Chain)。
主要活動:(1)輸入后勤――包括購買原材料、動力、燃料、部件等,對這些采購品進行接收、儲存和分配、檢查等管理。
(2)制造――將原材料轉化為產成品的過程。
(3)輸出后勤――將產成品轉移到顧客手中的過程。
(4)營銷――讓顧客了解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涉及營銷部門的全部活動。
(5)服務――提高或維持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涉及給顧客提供諸如裝配、零部件、修理、維護保養(yǎng)、技術支持等活動及顧客投訴活動等。
輔助活動:(1)人力資源管理――包括人力資源的招聘、培訓、開發(fā)和報酬等的管理;員工關系管理;培養(yǎng)員工的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
(2)研究與開發(fā)――產品研究與發(fā)展、流程改進、設備設計、計算機軟件開發(fā)、電子交流系統(tǒng)開發(fā)、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3)綜合管理――財務會計、法律事務、安全保衛(wèi)、構筑戰(zhàn)略聯(lián)盟以及與戰(zhàn)略伙伴的關系管理等。
1.2 戰(zhàn)略價值鏈分析方法的概念
戰(zhàn)略價值鏈分析方法,是通過對公司價值鏈成本的戰(zhàn)略分析,明確企業(yè)的長期成本競爭態(tài)勢的一種方法。
戰(zhàn)略價值鏈分析,是從行業(yè)價值鏈、企業(yè)戰(zhàn)略價值鏈和競爭對手戰(zhàn)略價值鏈等三方面進行的。
(1)通過行業(yè)戰(zhàn)略價值鏈的分析,可以了解企業(yè)在行業(yè)戰(zhàn)略價值鏈中的位置、現(xiàn)狀與前景、企業(yè)與上下游(供應商與分銷商和顧客)的戰(zhàn)略價值鏈關系,把握企業(yè)的成本態(tài)勢。
(2)通過企業(yè)內部戰(zhàn)略價值鏈的分析,可以了解單元戰(zhàn)略價值鏈上的成本與效益,確定增值與不增值的鏈結和重構優(yōu)化的成本競爭優(yōu)勢的價值鏈。
(3)通過與競爭對手戰(zhàn)略價值鏈的比較分析,了解競爭對手戰(zhàn)略價值鏈,根據自身情況,確定相應的有競爭力的成本戰(zhàn)略。
1.3 行業(yè)價值鏈的分析
價值鏈分析的具體步驟有:
(1)確定行業(yè)價值鏈的構成要素。
行業(yè)價值鏈涉及企業(yè)自身價值鏈、上游供應商價值鏈和下游經銷商價值鏈和用戶價值鏈。
行業(yè)價值鏈的的全過程可用圖表示如下:
供應商價值鏈――企業(yè)自身價值鏈――經銷商價值鏈機用戶價值鏈
行業(yè)價值鏈的構成會因行業(yè)的特點而有所不同。
制造行業(yè)的價值鏈:金屬礦山金屬冶煉公司機械制造廠批發(fā)商零售商消費者
服務業(yè)企業(yè)的價值鏈與制造業(yè)的價值鏈也有所不同。
(2)明確各構成要素的位置、成本和增值情況,調整或優(yōu)化價值鏈結構。
在了解本企業(yè)目前在行業(yè)價值鏈中位置的基礎上,需要對價值鏈成本和增值情況進行估算,研究是否可以利用上下游價值鏈進一步降低成本,整合價值鏈中的有關構成要素,以取得成本競爭優(yōu)勢。
1.4 企業(yè)內部價值鏈的分析
企業(yè)內部價值鏈的分析,就是了解本企業(yè)內部價值鏈的構成要素(單元價值鏈),確定對成本與增值是否有影響的基本價值鏈,以發(fā)現(xiàn)并消除容易帶來高成本和不增值的鏈結(構成要素),從戰(zhàn)略上調整和重構具有相對成本較低地位的、優(yōu)化的企業(yè)內部價值鏈。
如果企業(yè)內部價值鏈上所有活動的累計成本小于競爭對手時,就具有了競爭的優(yōu)勢。
優(yōu)化企業(yè)價值鏈的工作:適時生產系統(tǒng)、零庫存、全面質量管理或零缺陷管理、“外包”有些活動、改造流程、提高勞動生產率、引進節(jié)約成本的技術、簡化產品設計、精簡高成本活動的營運流程等。
2 投資項目的國民經濟效益分析
2.1 投資項目國民經濟效益分析的必要性和原理
為了實現(xiàn)社會經濟目標,需要短期內建設數(shù)目眾多的項目,但受資源的約束,不可能百業(yè)俱興。所以,最佳配置資源就成為最大可能的實現(xiàn)社會經濟目標的關鍵所在。進行項目經濟評價,直接目的是為了比較方案,篩選項目,最終是為了最佳配置和有效利用投資資源。
國民經濟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費用――效益分析。費用――效益分析是從國家和整個社會的角度出發(fā),全面地、綜合地分析和評價工程項目的一種科學方法。它是通過用影子價格、影子匯率計算項目未來的經濟效益和費用,并按照社會折現(xiàn)率進行折現(xiàn),繼而計算出一系列經濟指標,并根據“以最小費用去的最大效益”的基本要求作出分析和判斷。
費用和效益的范圍比財務效益分析中的成本和效益要廣泛的多。項目的費用是因項目建設而使國民經濟所付出的代價,包括項目本身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所付出的代價,包括內部費用和外部費用兩類。內部費用是指用影子價格計算的項目投入物的經濟價值。外部費用是指社會為項目付出了代價,項目本身并不需要支付的那部分費用,即由于項目存在而使項目以外的主體所造成的全部損失。與之相應的,內部效益是指項目產出物用影子價格計算的經濟價值。外部效益是指項目為社會所作的貢獻,而項目本身并未得益的那部分效益,即由于項目存在而使項目以外的主體所享有的利益。
2.2 內部與外部效益的鑒別與計量
內部效益包括三種形式:(1)項目投產后增加社會總供給量,是指由此而增加的國內最終消費品或中間產品。(2)項目投產后減少了其他相同的或類似企業(yè)的產量所帶來的效益。(3)增加出口或減少近口所帶來的效益。
外部效益包括兩種形式:(1)技術培訓和技術推廣。在一個地區(qū)建設一個技術先進的項目,會培養(yǎng)和造就數(shù)量眾多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這些人才所帶來的效益,大部分為本項目所吸收,但因為人才的流動、技術的交流,這些人才能給該地區(qū),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帶來好處。(2)給上、下游企業(yè)帶來的效益。項目的前聯(lián)合后廉的效果,即項目對上、下游企業(yè)產生的效益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①項目投產后,使上下游企業(yè)閑置的生產能力得以充分利用而增加的凈效益。②項目投產后使上下游企業(yè)的生產規(guī)模達到了規(guī)模經濟。特別是上游企業(yè),因為為了滿足雖有入物所增加的需要,不得不增加改種產品的供給,從而使其增加生產規(guī)模,達到規(guī)模經濟。
參考文獻
[1]李蘋莉.戰(zhàn)略管理會計:發(fā)展與挑戰(zhàn)[J].會計研究,1999,(1).
[2]王化成,楊景巖.試論戰(zhàn)略管理會計[J].會計研究,1997,(10).
[3]吳大軍,王立國.項目評估[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篇6
【關鍵詞】創(chuàng)業(yè)投資;風險評估;層次分析;優(yōu)化控制
1.引言
創(chuàng)業(yè)投資是以具有高發(fā)展?jié)摿Φ某鮿?chuàng)期科技型中小企業(yè)為投資對象,以在企業(yè)成熟期順利退出資本并獲取高額收益為目標,為創(chuàng)業(yè)投資者、創(chuàng)業(yè)資本家和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家搭建合作平臺的復雜系統(tǒng)工程。
創(chuàng)業(yè)投資與普通投資的最主要區(qū)別在于項目評估,它既缺乏事前信息可供借鑒,又無法對項目后期運營的不確定性因素實施有效把控。所以投資決策猶如理性經濟人開展的理性投資與僥幸冒險的博弈抉擇,若要取得成功,必定先要見微知萌,見端知末;其次要能舍近求遠,長期運營,關注企業(yè)未來價值,運籌帷幄,提升取得資本收益的機率,因此,科學系統(tǒng)的進行創(chuàng)業(yè)投資風險評價與控制,成為項目抉擇的首要關鍵所在。本文在評價創(chuàng)業(yè)投資特點的基礎上,結合G1法和層次分析法,并對結果優(yōu)化控制,設立了一套與之特性相符的評價模型。
2.創(chuàng)業(yè)投資資風險概覽
2.1 創(chuàng)業(yè)投資內涵與創(chuàng)業(yè)投資風險特質
從財務管理角度,風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其最低形式是不確定性,能測度的不確定性是風險敞口,狹義的風險是可以量化的風險敞口。狹義的風險是可以量化的風險敞口。
創(chuàng)業(yè)投資作為一種新穎特殊的投資,其風險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客觀存在性。創(chuàng)業(yè)投資由于信息不對稱性、投資對象特殊性、目標的長遠性和投資本身的不確定性等特點,投資風險如影隨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第二,主體相關性。創(chuàng)業(yè)投資不僅與投資所處的資本市場和經濟周期等關系,還與投資項目本身有關系,所以,不同的投資者、不同的投資項目或者不同的投資預期目標,都將得到不同的評價結論
第三,大小波動性。創(chuàng)業(yè)投資風險大小在時間和空間的二維向量中,隨著現(xiàn)實因素的變化而波動起伏,是對現(xiàn)實因素多變的一種反應,并非一成不變。
第四,發(fā)展可預測性。基于目前的數(shù)學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通過事前分析,人們可以預測當客觀或者主觀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改變時,項目會發(fā)展到什么結果,可以預測。
2.2 投資風險分類
不同的角度,風險分類標準不同。目前,從投資者的角度,目前最典型的分類是將風險分為系統(tǒng)風險和非系統(tǒng)風險。系統(tǒng)風險是企業(yè)無法將其避免、控制或分散的風險,并針對所有的企業(yè),具有普遍性。比如,經濟周期變動,金融市場震蕩等等;非系統(tǒng)風險是指企業(yè)無法將其避免、控制或分散的風險,只針對特定的工程項目或企業(yè),易受企業(yè)的經營活動的影響,且具有普遍性。比如企業(yè)科技研發(fā)失敗,產品糾紛等。
有以上分析可知,創(chuàng)業(yè)投資風險高,資本需求高,占用周期長,在項目抉擇前,項目風險評價就顯得頗為重要。
3.創(chuàng)業(yè)投資風險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模型
對項目風險評價,本文采用層次分析與優(yōu)化控制模型,通過層次分析,先將被評價對象的影響指標分成層次,對處于同一層次的指標兩兩比較并定量賦值,然后利用數(shù)學公式計算出各指標的重要性權重,最后利用優(yōu)化控制,在評估總風險一定的情況下,通過最優(yōu)解對各評價指標風險等級優(yōu)化配置,指導項目運營風險管理。
步驟如下:
第一步: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第二步:確定評價指標體系單排序權重和總排序權重,分別一致性檢驗。
第三步:建立優(yōu)化控制模型,對投資項目后續(xù)運營風險優(yōu)化控制。
假設本文待評價投資項目是關于新材料生產類,本文根據創(chuàng)業(yè)投資風險的影響因素的特點,在詢問有關專家的基礎上,查閱相關文獻,運用層次構建,設計了如下的三層風險投資評價指標體系:
3.1 建立評價指標體系3.2 建立判斷矩陣和一致性檢驗
將歸屬于同一個上層主指標的從指標單排序,按照重要性程度兩兩比較,并按照下表給出的標度賦值,求得判斷矩陣。
(1)判斷矩陣如下:
第二層次投資項目風險指標的判斷矩陣:
WQ-M=
第三層次投資項目風險指標的判斷矩陣:
(2)求評價指標體系單排序權重并一致性檢驗
在層次分析法中,權重向量的計算可以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對判斷矩陣按列向量歸一化;
第二步,將歸一化的矩陣按行求和;
第三步,對第二步的矩陣再次歸一化,得到標準化后的權重向量T T=(t1、t2、t3、……、tn), 計算結果如下:
由于層次分析法是主觀賦值,為科學檢驗評價人員主觀片面性和其他干擾因素能否在可容忍誤差范圍內,需要對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只有通過檢驗,賦值才科學合理。進行一致性檢驗,一般有四個步驟。第一步,先將判斷矩陣和權向量矩陣相乘;第二步,根據最大特征值計算公式求得最大特征值λmax;第三步,講求的最大特征值代入一致性檢驗計算公式,求得一致性指標CI;第四步,根據一致性指標表計算一致性比率CR,最后做出判斷:若CR
(1)
式中w為判斷矩陣,ti為權重向量,n為元素個數(shù)。
(2)
式中λmax是公式(1)中的最大特征值,n為元素個數(shù)。
(3)
式子CR為一致性比率,判斷標準為:當CR
CR(Q-M)=0;CR(q1)=0.012;CR(q2)=0.016;CR(q3)=0.008;CR(q4)=0.008
由上面計算結果可知,所有的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比率都在可容忍誤差范圍內,即所有的評分都是可行有效的。
3.3 確定第三層次評價指標總排序權重向量并一致性檢驗
上面求得的是一組從評價指標相對于主評價指標的單排序權重,我們還需要知道第三層所有指標相對于第一層的指標重要性權重,也就是第三層次指標總排序??偱判蛴嬎阈枰獙闻判蛑笜俗陨隙轮匦抡希?/p>
(1)風險投資指標總排序整合如表4:
表4 項目風險指標體系總排序權重
第二層權重 Q1 Q2 Q3 Q4 第三層總排序
AT=(a1a2…a12)
第三層權重 0.1 0.4 0.3 0.2
q1 0.7 0.070
q2 0.19 0.019
q3 0.11 0.011
q4 0.62 0.248
q5 0.24 0.096
q6 0.14 0.056
q7 0.54 0.162
q8 0.3 0.090
q9 0.16 0.048
q10 0.16 0.032
q11 0.29 0.058
q12 0.55 0.110
(2)對總排序權重向量進行一致性檢驗:
計算公式:
(4)
判斷標準為:CR
式中:TQ代表第二層指標體系的權重向量,CI代表公式(2)中一致性指標值,RI是公式(3)中隨機一致性指標。
由此可見,總排序依然通過了一致性檢驗,說明,主觀賦值矩陣誤差在可容忍范圍內,第三層所有指標相對于第一層指標重要性權重科學可行。
3.4 風險投資綜合評價
求出風險投資評價指標體系權重,我們還需對項目的風險大小進行綜合評價,由于創(chuàng)業(yè)投資風險等級是定性指標,對其評價要先量化,以Vj表示風險等級,取值如表5。
風險 低 較低 一般 較高 高
Vj 1 2 3 4 5
令C=(1,2,3,4,5)
假設有Z位專家對各指標最可能的風險等級進行評價,Zijz表示:
根據專家給出的0-1判斷結果,構造評價矩陣H=(hij)12×5
(5)
式中:hij代表qi處于Vj等級風險的概率,根據模糊數(shù)學定理,項目風險大小評價結果為:
R= AT * H (6)
式中:R代表了該項目處于咯咯風險等級的概率。
最后得出項目風險綜合評價值:
R總= R*CT (7)
在有多個項目需要做出選擇時,投資者可以根據綜合評價值,結合自己的風險偏好,做出抉擇。
3.5 優(yōu)化控制
根據運籌學理論,對風險評價結果進行優(yōu)化控制。其基本思路是:在選定的項目總風險值不變的情況下,建立線性規(guī)劃模型,如何使項目的收益最大化。
首先,假設在風險等級Vj所對應的預期收益率rk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事先確定。
第二步,建立線性規(guī)劃模型:
式中:ai代表總排序權重下qi對應的權重,hij是公式(5)中的概率值,Xij是第i項指標處于Vj風險等級的狀態(tài)變量,Xij=0表示第qi在Vj風險等級,Xij=0表示qi不在Vj風險等級。
模型經濟釋義:在總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R總),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一定的管理手段,將各風險指標在風險等級V1到V5之間重新分配,以期項目獲利最大化。模型的線性最優(yōu)解只是對評價指標風險等級一般化的控制,如果某個指標已經事前被賦值,則只需將相應的Xij=1即可。
第二步:模型求解
由于是線性規(guī)劃問題,現(xiàn)在許多數(shù)學軟件工具可以直接對其求最優(yōu)解,這一步不是難題。
第三步:結果測試與修正
模型最優(yōu)解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是否能保持一致是最優(yōu)解,還需進一步檢測。可以采用回溯測驗的方法,將歷史數(shù)據輸入模型,研究求得的解與歷史值是否吻合,若誤差較大,則需要對模型重新修正。
4.總結
風險投資最顯著的特征是缺乏歷史數(shù)據,風險大小評價是定性指標,評價存在困難,現(xiàn)有風險評價模型,如多因子定價模型,VAR風險測定法等,依賴歷史數(shù)據,這與我國風險性質無法耦合,而層次分析法恰能解決以上難題,再結合0-1模型,對風險投資事后信息有效反饋、把控和控制。
風險評估并非最終目的,我們是為了面對多個可供選擇項目時,做出最佳抉擇;或對某一特定項目,明晰影響風險的主要指標,有針對性性預防與監(jiān)控,優(yōu)化風險運營過程。雖然風險評價只能不斷提高其評估精準度和科學性,無法消除創(chuàng)業(yè)投資風險,我們仍可以通過不斷完善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加入代表性的定量指標,創(chuàng)新投資工具,完善資本市場等方式,不斷完善我國風險投資體系。我國目前的科技轉化率很低,這與科技缺少有效轉化手段為其保駕護航有密切關系,而風險投資恰好彌補這一市場空缺,風險投資產業(yè)必將隨著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而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胡振興.創(chuàng)業(yè)資本運營風險控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2]蔡建春,王勇等.風險投資中投資風險的多層次評價[J].管理工程學報,2003.
[3]徐憲平.風險投資的風險評價與控制[J].中國管理科學,2001.
篇7
關鍵詞:風險投資;公益項目; 營利項目; 投資策略調整
中圖分類號:F062.4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風險投資發(fā)韌于市場經濟,狹義風險投資指以高新技術為基礎,偏好于高風險、高盈利產業(yè)領域、技術密集型的產品或項目投資。
放眼2010年,風險投資機構主要聚焦高新技術產業(yè),尤其在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領域布局正在加速。2010年,中國風險投資累計投資8693項,比2009年增長16.9%。其中,投資高新技術企業(yè)/項目達5160項,占投資總數(shù)59.4%;累計投資達1491.3億,其中投資高新技術企業(yè)/項目808.8億,約占總投資54.23%。與前期相比,從投資金額增加與投資數(shù)量判斷,風險投資對高新技術投資強度有所加大[1]。
同時,隨著現(xiàn)代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風險投資開始涉足公益事業(yè)。這就是近兩年在美國風生水起的被稱為“風險慈善”(venture philanthropy)的新興企業(yè)公益模式[2]。
無論營利項目抑或是公益項目風險投資,最終追求的都是選擇可接受風險測度條件下高收益、高效用,或在預期收益和效用前景下的風險盡可能低?;诖耍疚奶角鬆I利項目與公益項目的不同特點,分析建立風險投資決策指標體系,兼顧投資風險和收益的權衡,結合投資者對風險與收益的偏好,研究營利項目與公益項目的投資策略決策,以及投資后環(huán)境變化引致的投資策略調整。
2風險投資的風險評估與收益評價
2.1風險投資的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風險資本的運行與所投入的項目或技術產業(yè)的開發(fā)進程,基本上是同步的。站在資本運行的角度看,可分為種子期、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均可能存在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管理風險、生產風險、財務風險、環(huán)境風險以及其他風險等,且這些風險因素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分布,各階段的風險大小也各異。
本文結合參考國內外相關專家的學術研究成果[3—5],考慮影響投資風險因素包括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管理風險、投資環(huán)境風險、企業(yè)運行風險5大類,風險投資的不同發(fā)展階段中各風險側重與分布見表1:
表1 分階段投資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2.2風險投資的風險評估方法
對風險投資的風險評估,可采用風險決策矩陣法[6],具體步驟:
(1)風險矩陣欄內容確定
投資項目風險劃分為5大模塊,即市場風險、管理風險、技術風險、投資環(huán)境風險和企業(yè)運行風險,具體含義見表1。
(2)影響欄及發(fā)生概率欄
將風險模塊對評估項目影響分5個等級:關鍵、嚴重、中度、微小、可忽略,對應區(qū)間集合:{(4,5],(3,4],(2,3],(1,2],[0,1]},見表2。
表2 風險影響等級對照表
風險發(fā)生可能性同樣分5個程度等級:極有可能發(fā)生、很可能發(fā)生、可能發(fā)生、不太可能發(fā)生、不可能發(fā)生,對應區(qū)間集合為:{(0.9,1],(0.7,0.9],(0.6,0.7],(0.4,0.6],[0,0.4]},見表3。
表3 風險發(fā)生概率對照表
(3)風險等級欄的確定
將風險等級分為高級風險、中級風險、低級風險3檔,對應的區(qū)間數(shù)為:{(3,5],(1.5,3],[0,1.5]}。
(4)確定風險模塊風險等級
如表4所示的風險等級對照表。根據風險投資模塊的二級指標j影響等級量化值Rj(i=1,2,…,n),其中n為該階段風險投資二級指標數(shù)。比照表3風險發(fā)生概率,采用線性插值法,求得二級指標風險值RVj(j=1,2,…,n),根據風險等級區(qū)間隸屬度,可確定j指標最終風險等級。
表4 風險等級對照
(5)投資風險綜合評價
項目風險評估值計算如下: ,
n為該階段風險投資風險評估二級指標數(shù)。
2.3風險投資的收益評價指標體系
風險投資項目按投入主要目的是否以營利為目的可分為兩大類,即營利項目和公益項目。投向營利項目領域的風險投資,孜孜以求的是巨額的財務效益,但同時要兼顧項目對國民經濟、產業(yè)結構、居民生活、資源消耗、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的影響。投向公益項目的風險投資,重點考察項目給社會公眾帶來的效益,而非項目的財務收益,更多的幾乎都有多方面的無形效果,諸如收入分配、地區(qū)均衡發(fā)展、促進就業(yè)、社會安定、國家安全等。
本文應用因果分析圖,建立風險投資收益評價指標體系[7—8]如表5所示。
表5 風險投資項目收益評價指標體系
2.險投資的收益評價方法
(1)營利項目收益評價模型
風險投資i收益值 ,則
其中, 為經濟、社會與生態(tài)效益權重。
為經濟、社會與生態(tài)效益第n個二級指標標準值
為經濟、社會與生態(tài)效益二級指標數(shù)
(2)公益項目收益評價模型
公益項目的收益評價,本文采取效用成本分析思路展開。
公益項目風險投資效用值:
公益項目風險投資成本值:
其中,
經濟效益效用值:
社會效益效用值:
為第n項經濟效益指標值
為第n項社會效益指標值
3 風險投資策略確定
3.1營利型項目投資策略決策
如圖1所示,以投資風險評估值作縱坐標,項目綜合收益值作橫坐標,構建投資策略矩陣。
圖1 營利項目投資策略決策矩陣
定義1:風險投資項目綜合收益 時,項目收益性較好;
風險投資項目綜合收益 時,項目收益性較差.
定義2:項目風險評估等級 時,項目風險等級為高級;
項目風險評估等級 時,項目風險等級為中級;
項目風險評估等級 時,項目風險等級為低級。
根據定義1及2,投資策略矩陣被劃分為六個區(qū)域,見圖1及表6。
表6 營利項目投資策略決策
下面本文將結合投資決策者的風險偏好,分析投資決策策略:
1.明星區(qū)
若風險項目處于Ⅲ區(qū),投資收益豐厚,且無需承擔較大風險。無論投資決策者屬于風險愛好型、風險中立型抑或風險愛好型,均優(yōu)先投資該項目。這種項目在現(xiàn)實社會中少之又少,甚至不太可能出現(xiàn)。
2.潛力區(qū)
由于明星項目很難獲得,風險愛好決策者在Ⅰ區(qū)和Ⅳ區(qū)尋找高風險、高回報項目。該區(qū)域項目投資一旦成功,便會帶來超額回報(Ⅰ區(qū));一旦失敗,收益甚微(Ⅳ區(qū))。
由于風險中立決策者厭惡高風險,在明星項目不可得時,便會退而求其次,在Ⅱ區(qū)、Ⅴ區(qū)尋找中等風險項目,并希望獲得盡可能高回報(Ⅱ區(qū))。
而風險規(guī)避型決策者關注的是盡量降低項目不確定性,不惜以項目低回報為代價,因此往往偏好Ⅵ區(qū)項目投資。
3.2 公益項目投資策略決策
類似的,以投資風險評估值作縱坐標,項目效用/成本值作橫坐標,構建公益型項目風險投資策略矩陣,如圖2所示。
圖2 公益項目投資策略決策矩陣
定義3:風險投資項目效用成本 時,項目可行;
風險投資項目效用成本 時,項目不可行
根據定義2及3,公益項目投資策略矩陣同樣被劃分為六個區(qū)域,見圖2及表7。
表7 公益項目投資策略決策
下面本文將結合投資決策者的風險偏好,分析投資決策策略:
1.垃圾區(qū)
如果風險項目落在Ⅳ、Ⅴ、Ⅵ區(qū),由于則項目效用成本小于1,公益項目經濟效益、社會所得須付出巨大的生態(tài)與環(huán)境代價。無論投資決策者屬于風險愛好型、風險中立型抑或是風險愛好型,均不選取該項目。
2.潛力區(qū)
若該公益項目經濟效益、社會所得大于所付出的環(huán)境代價,風險愛好決策者由于可以承受較高風險,Ⅰ區(qū)、Ⅱ區(qū)、Ⅲ區(qū)項目都可以成為其投資對象。此時,對風險愛好者來說,投資決策成為效用成本最大的單目標決策問題。
風險中立決策者不愿承受高風險,只要效用成本可行,他可以在Ⅱ區(qū)與Ⅲ區(qū)投資。風險規(guī)避型決策者則只肯承受低級風險,僅在Ⅲ區(qū)選擇投資。卻要求公益項目所得要盡可能多,付出成本盡可能少,這實際上已不再是風險投資行為。
4 風險投資策略調整
4.1 營利項目投資策略調整
風險投資項目一旦投資以后,隨著投資環(huán)境不斷變化,初始投資策略可能需要修正和調整。
投資環(huán)境超出預期,發(fā)展勢頭好時,投資者決定增加投資;投資環(huán)境背離決策意圖,前景黯淡時,投資者決定減資甚至撤資退出。
設某類型投資者對項目風險評估結果隸屬于 ,投資收益評估隸屬于 。則該投資項目的初始預期最優(yōu)策略 與初始預期最差投資策略 為:
投資環(huán)境變化后,投資狀態(tài)變?yōu)?。
則分別計算初始策略 、目前策略 與 、 的歐式距離[95]。
若 ,則項目發(fā)展勢頭良好,只要風險R在決策者可承受范圍,可考慮增資。
反之,若 ,則項目趨勢向壞,考慮調整策略,可減資甚至撤資退出。
4.2 公益項目投資策略調整
對公益項目而言,項目投資策略調整,要根據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結合效用/成本([U/C])的變動與風險等級(R)的變動來分析。
由于本節(jié)研究的是項目投資決策以后,投資環(huán)境變動引致的投資策略的調整,因此只需分析有投資價值的Ⅰ區(qū)、Ⅱ區(qū)、Ⅲ區(qū)公益項目情況,見表8。
表8 公益項目投資策略調整 待定 待定 待定
1.Ⅰ區(qū)項目
初始投資者只有風險愛好者。
(1) 公益項目綜合效用成本U/C增加,風險R進一步加大
設此時公益項目綜合效用為 ,綜合成本為 ,風險等級為 。
風險規(guī)避者與風險中立者依舊不會投資。
風險愛好者投資策略調整待定。
時,
單位綜合效用成本風險程度降低,風險愛好者追加投資。
時,
單位綜合效用成本風險程度提高,風險愛好者減資。
(2) 公益項目綜合效用成本U/C增加,風險程度R降低
此時,風險愛好者選擇增資。
當風險等級R降至 時,風險中立者開始投資。
當風險等級R降至 時,風險規(guī)避者開始投資。
(3) 公益項目綜合效用成本U/C降低,風險R進一步加大
風險規(guī)避者與風險中立者依舊不會投資。風險愛好者減資。
(4) 公益項目綜合效用成本U/C降低,風險程度R降低
此時,風險愛好者投資策略待定,單位綜合效用成本風險程度降低,增資,反之,減資。
只要綜合效用成本U/C〉1,當風險等級R降至 時,風險中立者開始投資。當風險等級R降至 時,風險規(guī)避者開始投資。
2.Ⅱ區(qū)項目
初始投資者風險愛好者、風險中立者。
(1) 公益項目綜合效用成本U/C增加,風險R進一步加大
風險規(guī)避者依舊不會投資。
風險愛好者與風險中立者投資策略調整待定。
單位綜合效用成本風險程度降低,風險愛好者追加投資,否則減資。
風險等級R提高但 時,單位綜合效用成本風險程度降低,風險中立者追加投資,否則減資。當提高至 時,風險中立者撤資。
(2) 公益項目綜合效用成本U/C增加,風險程度R降低
此時,風險愛好者、風險中立者均選擇增資。
當風險等級R降至 時,風險規(guī)避者開始投資。
(3) 公益項目綜合效用成本U/C降低,風險R進一步加大
風險規(guī)避者依舊不會投資。風險愛好者、風險中立者減資。當提高至 時,風險中立者撤資。
(4) 公益項目綜合效用成本U/C降低,風險程度R降低
此時,風險愛好者、風險中立者投資策略待定,單位綜合效用成本風險程度降低,增資,反之,減資。
只要綜合效用成本U/C〉1,當R降至 時,風險規(guī)避者開始投資。
3.Ⅲ區(qū)項目
初始投資者有風險愛好者、風險中立者、風險規(guī)避者。
(1) 公益項目綜合效用成本U/C增加,風險R進一步加大
單位綜合效用成本風險程度降低,風險愛好者追加投資,否則減資。
風險等級R提高但 時,單位綜合效用成本風險程度降低,風險規(guī)避者追加投資,否則減資。當提高至 時,風險規(guī)避者撤資。
風險等級R提高但 時,單位綜合效用成本風險程度降低,風險中立者追加投資,否則減資。當提高至 時,風險中立者撤資。
(2) 公益項目綜合效用成本U/C增加,風險程度R降低
此時,風險愛好者、風險中立者、風險規(guī)避者均選擇增資。
(3) 公益項目綜合效用成本U/C降低,風險R進一步加大
風險愛好者、風險中立者、風險規(guī)避者均減資。
當提高至 時,風險規(guī)避者撤資。
當提高至 時,風險中立者撤資。
(4) 公益項目綜合效用成本U/C降低,風險程度R降低
風險愛好者、風險中立者、風險規(guī)避者投資策略均待定,只要綜合效用成本U/C〉1,單位綜合效用成本風險程度降低,增資,反之,減資。
5 結束語
本文所研究和探討的風險投資決策,一方面緊貼風險投資項目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系統(tǒng)分析各階段不同風險側重與分布;另外一方面,緊密結合風險投資具體投向對象,根據營利項目或是公益項目對收益進行區(qū)別評價,并綜合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的綜合效益協(xié)同,從而使風險投資決策方法從實際問題中來,到實際實務中去,密切聯(lián)系實際,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操作價值。
當然,在實際運用中,本文的決策模型商有一些問題亟待深入研究,包括風險投資因素的敏感性分析、風險投資委托問題、風險投資決策結果理性與過程理性等。
參考文獻
[1]中國風險投資年鑒,中國風險投資年鑒編委會,2010
[2]孫微,風險慈善——企業(yè)公益事業(yè)的新契機,中國企業(yè)家,2004,(5): 130—131
[3]陳德棉,鄒輝文等.風險投資項目初選方法和評估指標[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1(10):7—9
[4]張曉紅,我國風險投資項目評估指標體系探討:[碩士學位論文],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5]石曉軍,李健,項目投資風險評估、分析的幾種主要方法的比較研究,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1998,(6):25—26
[6]黨興華,黃正超等,基于風險矩陣的風險投資項目風險評估,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6, (1): 140—143
篇8
關鍵詞:實物期權;R&D投資決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830.9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6-0066-03
一、實物期權理論發(fā)展
1973年,Black和Scholes在美國《政治經濟學雜志》上發(fā)表“期權定價與公司債務”的論文。同年,Merton在《貝爾經濟與管理科學雜志》上發(fā)表“期權的理性定價”的論文。他們的研究奠定了期權定價的理論基礎。當期權理論逐步應用到實物資產上時,人們開創(chuàng)了一項新的研究領域――實物期權(Real Options)的理論和應用研究。
1974年,Arrow和Fisher[1]首先提出實物期權思想,他們認為不確定性的存在使帶有環(huán)境成本的經濟活動的凈收益減少,所以在不確定環(huán)境下不可逆投資決策中,延遲投資是有價值的。
1977年,Myers[2]首先提出“實物期權”概念。他認為,實物期權是在可能有利的條件下購買實物資產的機會。實物期權理論是建立在不完全市場上的。實物期權的價值反映了租金或準租金可能性。
隨后McDonald和Siegel(1985)、Mason和Merton(1985)、Trigerorgis(1988)、Kulatilaka和Marks(1988)、Pindyck(1988)、Dixit(1989)等學者提出了具有一般意義的概念性的實物期權框架,對實物期權理論和方法進行了進一步地研究和完善。
實物期權理論和方法一經提出,就被學者們應用于多個領域的投資問題分析。
二、實物期權方法在R&D投資決策中的應用研究
R&D 投資決策是實物期權方法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發(fā)現(xiàn)實物期權方法在R&D投資決策中的應用研究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一般理論研究
Myesr(1977[2],1984[3])最先提出將實物期權方法應用到R&D項目價值評估上。他認為,研發(fā)的價值幾乎就是期權的價值,他強調傳統(tǒng)的貼現(xiàn)現(xiàn)金流(DCF)方法不適合評估R&D項目,因為R&D項目投資的總經濟價值包括將來商品化或轉作其他用途的期權價值。
Kester(1984)[4]也是較早提出實物期權方法評估R&D投資項目的人之一。他認為,用期權方法評價R&D項目能夠使人們獲得新的投資機會,并創(chuàng)造價值。他建議可以先采用現(xiàn)金流分析方法評價R&D項目,然后在需要的時候用增長期權這一理論工具來調整結果,只要是企業(yè)管理者能夠推遲投資以等待有利的投資時機,那么即使是現(xiàn)在具有負的NPV的項目也具有一定的價值。
Morris,Teisberg和Kollbe(1991)[5]主張R&D評估要以期權理論作為基礎。他們分析了凈現(xiàn)值相同的一組R&D項目,這些項目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確定性和風險。結果證明,基于期權方法和資本限額,選擇風險較大的項目是可取的。
Dixit和Pindyck(1994[6],1995[7])認為,R&D投資應被視為機會,要用期權方法來評估它們。他們認為,傳統(tǒng)投資決策方法沒有考慮規(guī)劃的靈活性和商品價格的波動性,要做出明智的投資選擇,管理者需要考慮期權的價值。
Luehreman(1997)[8]認為,當決定R&D的投資金額或R&D種類時,企業(yè)實際上是評價投資機會。他認為,這類機會不同于現(xiàn)有資產,因為決策者的行為是發(fā)生在解決不確定性后,而不是先做出決定再發(fā)現(xiàn)發(fā)生什么。他認為,期權方法比傳統(tǒng)的DCF法更適用于評價投資機會。
(二)數(shù)量模型研究
Pennings和Lint(1997)[9]認為,R&D項目中,對項目價值和企業(yè)投資決策具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并不是連續(xù)到達的。他們構建了隨機跳躍幅度模型,該模型基于特定業(yè)務的預期跳躍值和次序。
Perlitz,Peske和Schrank(1999)[10]回顧了實物期權定價模型應用于R&D項目評估時的各種問題,指出R&D項目投資是一種復合期權,應采用Geske模型進行期權評估,拓展和深化了實物期權模型在R&D和技術管理方面的研究。
Heratht和Park(1999)[11]在二項式模型的基礎上構建了R&D項目的普通股定價模型,證明了投資機會的評估可以與公司股票的價格聯(lián)系在一起,對現(xiàn)實世界做出有意義的經濟解釋。
Jensen和Warren(2001)[12]應用實物期權理論來評估服務行業(yè)技術開發(fā)。研究采用了復合期權模型,基于由研究、開發(fā)和實施基礎上的三階段生命周期的Geske模型。
Lee和Paxson(2001)[13]構建了多階段的美式序列交換實物期權模型,考察了R&D不同階段的項目支出模式和潛在收益對實物期權價值的影響。
Widdicks,Newton和Paxson(2004)[14]認為,實物期權能使企業(yè)或管理者更準確地將管理靈活性納入評價模型中。他們對R&D實物期權方法進行回顧,從基本介紹開始,然后詳細地討論應用各種模型的困難,尤其是參數(shù)估計。
朱玉旭等(1997)[15]對科研生產項目進行了研究,把具有隨機協(xié)定價格的期權定價模型引入序列投資項目的評估中,并證明傳統(tǒng)凈現(xiàn)值期望法低估了序列投資價值。而兩種評估方法的差別就是序列投資項目經營柔性的價值。
趙國忻(2000)[16]從R&D投資價值的創(chuàng)造期權過程和享有期權過程入手,分別討論了R&D投資期權享有過程中Luehrman提出的期權定價的直觀查表方法、期權創(chuàng)造過程中R&D活動對于Black-Scholes公式的各個變量的修正及綜合評估方法,最后給出了R&D投資期權與金融期權的類比框架模型。
戴和忠(2000)[17]將R&D項目看做一個復合的實物期權,并對實物期權涉及的因素做了系統(tǒng)分析,在此基礎上,引入Geskes模型,并與NPV方法進行對比分析,指出實物期權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考慮了靈活性。
許民利和張子剛(2001)[18]運用實物期權理論分析R&D項目投資,將R&D項目投資的不確定性歸納為三個隨機過程,并建立了求解R&D投資機會價值的數(shù)學模型。
周勇(2002)[19]在對R&D項目的期權性特征分析的基礎上,引入由Morris,Teisberg和Kolbe(1991)建立的R&D項目的期權性價值計算模型。并針對這個模型在期權價值計算應用中的不足之處,提出對R&D項目的期權性價值分析應遵循循環(huán)分析和定量、定性分析相結合的觀點。
鄭德淵(2004)[20]采用復合期權方法評價R&D項目。將外部信息變動所導致的不相等跳躍概率的跳躍過程作為標的資產的變動過程,同時將R&D投資所產生的溢出效應納入到R&D項目價值評價中,將泊松過程引入到標的資產幾何布朗運動過程中。
馬蒙蒙等(2004)[21]以階段門(Stage Gate)NPD為基礎,探討了應用二叉樹期權定價模型評估研發(fā)項目價值的具體思路和步驟,并通過比較,證明了由于評估時采用不符合研發(fā)項目風險特點的高折現(xiàn)率,NPV法傾向于低估項目價值。
曾德明等(2006)[22]通過建立R&D升級投資價值的柔性化評估模型,獲得了R&D升級投資期權價值的解析式與最優(yōu)投資準則。通過數(shù)值分析發(fā)現(xiàn)一個與傳統(tǒng)相反的結論,R&D升級投資期權價值隨無風險利率和項目價值的波動率上升而下降,但隨投資延遲損失率上升而上升。
(三)研究方法拓展
1.將博弈論應用于實物期權方法中。Grenadier(2002)[23]將博弈論和實物期權方法結合起來對研發(fā)投資決策進行分析,構建一個連續(xù)時間古諾均衡投資決策框架,強調競爭對執(zhí)行戰(zhàn)略的影響。雷星暉和李來俊(2004)[24]論述了企業(yè)在競爭環(huán)境下的R&D投資決策優(yōu)化問題,利用實物期權方法,采用二人博弈的模型分析了兩家實力均衡的企業(yè)在進行R&D投資決策時可能采取的策略,并給出各種情況下的最優(yōu)投資時機。吳建祖和宣惠玉(2004)[25]運用不對稱雙頭壟斷期權博弈模型,研究了經營成本不對稱的兩個企業(yè)在不確定條件下的策略性研發(fā)投資決策。
2.將復雜的金融數(shù)學、金融期權等理論應用于實物期權方法中。張堅和陶樹人(2003)[26]提出了基于遺傳算法的R&D項目實物期權評價模型和求解步驟。
肖智和鄒剛(2006)[27]以復合期權價值公式建立R&D投資項目的優(yōu)化模型,用蟻群算法求解,從而得到每個階段的最佳投資時間。
Cortelezzi和Villani(2008)[28]利用蒙特卡羅方法評估R&D投資項目。他們認為,可以使用交互期權評估R&D投資機會,并建議利用蒙特卡羅模擬方法評估歐式和美式復合交互實物期權。張鴻雁和高潔(2007)[29]在引進B-S公式進行實物期權定價的基礎上,先直接利用隨機數(shù)考慮離散情況下的期權定價,再使用蒙特卡羅模擬方法進行反復計算,減少誤差。馬俊海等(2008)[30]針對企業(yè)R&D項目通常具有的復雜或美式的實物期權特征,運用基于最小二乘估計思想的改進型蒙特卡羅模擬方法對其價值評價問題進行研究與探討。
3. 將模糊理論應用于實物期權方法中。Juite Wang和W.L. Hwang(2007)[31]認為,傳統(tǒng)項目評價方法經常低估項目風險,模糊復合期權模型可用于評估每個R&D項目的價值,有助于決策者選擇合適的R&D投資組合項目。Tolga和Kahraman(2008)[32]認為,R&D項目選擇過程是多層面的,評估過程是模糊不清的。模糊層次分析法既考慮了貨幣標準,又考慮了非貨幣標準,有助于選擇R&D項目進行投資。張婉君和張子健(2007)[33]認為,R&D項目具有不確定性和信息不明確的特點,所以將模糊理論運用于實物期權評估方法中來評估R&D項目的價值。
三、結論
通過對實物期權方法及其在R&D投資決策中研究歷史的回顧,可以發(fā)現(xiàn),實物期權是投資決策方法領域里的一次革命,為企業(yè)價值評估理論和應用拓展了空間。實物期權理論和方法一經提出,應用范圍就從自然資源迅速擴展到土地、戰(zhàn)略和R&D等許多領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重視和應用。
Myers最先提出“實物期權”概念,也是他最先提出將實物期權方法應用到R&D項目價值評估上。隨后,許多專家學者對實物期權方法在R&D投資決策中應用研究進行了理論思考,研究的內容逐漸從實物期權方法的引入以及它與傳統(tǒng)投資決策方法的差異向投資時機、投資次序等方面過渡。隨著對實物期權方法研究的深化,實物期權逐漸從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演化。通過定量研究,人們不僅對影響項目價值的不確定性因素刻畫得更細致,同時模型也從單個實物期權定價向復合實物期權定價、從非競爭向不完全競爭的R&D投資決策過渡。尤其是近年來,一些成熟的數(shù)學建模方法被應用到實物期權方法中,模糊實物期權方法、實物期權博弈分析方法及各種數(shù)學與實物期權結合起來的方法不斷發(fā)展。
國外很早就進行實物期權方法及其在R&D投資決策中的應用研究,并將研究范圍逐漸擴展到專利、軟件開發(fā)、高技術等領域的R&D活動,研究領域比較寬泛。而國內學者是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進行研究的,較多的是將實物期權作為一種評估工具對投資項目進行評價,而且主要是借鑒國外學者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研究的理論深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所以目前,中國在該領域無論是理論還是應用上與國外都存在較大差距,開展對實物期權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Arrow K.J. , Fisher A.C. Environmental Preservation, Uncertainty, and Irreversibility[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4, 88
(2):312-319.
[2]Myers, S.C.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7, 5(2): 147-176.
[3]Myers, S.C. Financial Theory and Financial Strategy[J]. Interfaces, 1984, 14(1): 126-137.
[4]Kester, W.C. Today’s Options for Tomorrow's Growth[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4(2): 153-160.
[5]Morris, P. , Teisberg, E. , Kollbe, A. When Choosing R&D Projects, Go With the Long Shots[J].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
ent, 1991, 34(1): 35-40.
[6]Dixit, A.K. , Pindyck, R.S.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M].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7]Dixit, A.K. , Pindyck, R.S. The Options Approach to Capital Investment[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5,73(3):105-115.
[8]Luehrman, T. What's It Worth: A General Manager's Guide to Valu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7(3): 105-115.
[9]Pennings, H.P.G. , Lint, L.J.O. The Option Value of Advanced R&D[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7, 103(1):
83-94.
[10]Perlitz, M. , Peske, T. , Schrank, R. Real Options Valuation: The New Frontier in R&D Project Evaluation[J]. R&D Management,
1999, 29(3): 255-269.
[11]Heratht, H.S.B. , Park, C.S. Economic Analysis of R&D Projects: An Options Approach[J]. The Engineering Economist, 1999, 44
(1): 1-35.
[12]Jensen, K. , Warren, P. The Use of Option Theory to Value Research in the Service Sector[J]. RD Management,2001,31(2): 173-
180.
[13]Lee, J. , Paxson, D. Valuation of R&D Real American Sequential Exchange Options[J]. R&D Management, 2001, 31(2): 191-
201.
[14]Widdicks,M.,Newton, D.,Paxson,D.Real R&D Op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04,5-6(2):113-130.
[15]朱玉旭,黃潔綱,吳沖鋒.序列投資決策的期權分析方法[J].管理科學學報,1997,(2):105-110.
[16]趙國忻. R&D投資的期權創(chuàng)造過程和期權享有過程價值研究[J].科研管理,2000,(3):35-42.
[17]戴和忠.現(xiàn)實期權在R&D項目評價中的應用[J].科研管理,2000,(2):58-66.
[18]許民利,張子剛.應用實物期權理論評價R&D投資[J].系統(tǒng)工程,2001,(1):10-14.
[19]周勇. R&D項目的期權性特征分析與期權性價值的估算[J].管理科學學報,2002,(1):19-24.
[20]鄭德淵.基于不相等跳躍概率的復合期權定價模型[J]. 管理工程學報,2004,(4):83-89.
[21]馬蒙蒙,蔡晨,王兆祥.基于二叉樹期權定價模型的企業(yè)R&D項目價值評估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4,(3):22-27.
[22]曾德明,彭盾,張運生.軟件企業(yè)R&D升級投資價值的期權定價模型[J].科研管理,2006,(4):104-109.
[23]Grenadier, S.R. Option Exercise Game: An Application to the Equilibrium Investment Strategies of Firms[J]. The Review of Fi
nancial Studies, 2002, 15(3): 691-721.
[24]雷星暉,李來俊.競爭環(huán)境下期權博弈的R&D投資決策研究[J].管理科學,2004,(1):85-89.
[25]吳建祖,宣惠玉.企業(yè)研發(fā)投資決策的不對稱雙頭壟斷期權博弈模型[C]//2004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管理科學與工程分論
壇會議論文集,2004.
[26]張堅,陶樹人.基于遺傳算法的R&D項目實物期權評價模型[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3,(4):16-19.
[27]肖智,鄒剛.基于蟻群算法的實物期權方法在R&D投資中的應用[C]//第八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2006.
[28]Cortelezzi, C. ,Villani, G. Valuation of R&D Sequential Exchange Options using Monte Carli Approach[J]. Computational Econom
ics,2009,33(3):209-236.
[29]張鴻雁,高潔.蒙特卡羅模擬方法在實物期權定價中的應用[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7,(1):39-42.
[30]馬俊海,劉鳳琴,樓夢丹.企業(yè)R&D項目評價的蒙特卡羅模擬方法及其應用[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踐,2008,(10):31-39.
[31]Juite Wang, W.L. Hwang. A Fuzzy Set Approach for R&D Portfolio Selection Using a Real Options Valuation Model[J]. Omega,
2007,35(3):247-257.
[32]Tolga, A.C. ,Kahraman, C. Fuzzy Multiattribute Evaluation of R&D Projects Using a Real Options Valuation Model[J]. Internation
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2008,(11):1153-1176.
[33]張婉君,張子健.模糊環(huán)境下R&D項目的實物期權評估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116-118.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Real Options to R&D Investment Decision
GUO Qin,WU Shao-hua,LIAO Dong-she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4, China)
篇9
Abstract: When making an investment decision, a large proportion of basic data, such as production, price, cost, investment and other factors is derived from the forecasting or estimating, therefore there are considerable uncertainties. In order to avoid mistakes and control risk, we need to make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those investment projects, finding out the principal factors in order to control or prevent those factors. In this paper, those issues are discussed systemically,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investment manager.
關鍵詞:投資;不確定性;分析
Key words: investment;uncertainties;analysis
中圖分類號:F270.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05-0102-02
0引言
工業(yè)企業(yè)投資項目的經濟評價是一種事前評價。 在其評價的過程中,由于存在主客觀因素的局限性,因而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必然會引起投資項目經濟評價的風險性,甚至造成決策失誤。為此,在完成投資項目的經濟評價后,還需要進一步對項目投資的重要影響因素進行不確定性分析,主要包括盈虧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三大類[1-2]。
1盈虧平衡分析
盈虧平衡分析是在一定的市場環(huán)境,生產能力及經營管理水平下,研究投資項目成本與收益平衡關系的一種方法。其前提假設是產銷量一定,根據產量、成本、售價和利潤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進行預測和分析。盈虧平衡分析中,以產量和生產能力利用率表示盈虧平衡點應用最為廣泛。對于投資項目來說,常用生產能力利用率的盈虧平衡點BEPr和動態(tài)盈虧銷售額BEPx計算。
BEPr=■(1)
BEPx=■(2)
C■為年固定成本;S為年銷售總收入;C■為年可變總成本;T為年銷售稅金及附加;P為單位銷售收入;V為單位變動成本;單位產品t年銷售稅金及附加。
1-BEPr又稱為經營安全率,數(shù)值越大則表示抗風險的能力越強,一般情況在30%以上可以認為是安全的。
例如:某變速器企業(yè)新增變速器項目,總投資7500萬元,當年建成后投產,達產后年新增變速器產能1萬臺,預測每臺銷售1萬元,單位變動成本8000元,年固定成本900萬元(年折舊為750萬元),生產周期為10年。稅金及附加暫忽略不計。
按照公式(1)和(2)計算生產能力利用率和產量的盈虧平衡點:
BEPr=■×100%=45%BEPx=■=4500臺
如圖1所示,年總生產成本(年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之和)與銷售收入的交點為盈虧平衡點。平衡點越低,項目盈利的機會越大,虧損的機會越小。因此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千方百計的降低產品的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并提高產品的銷量和單價。
盈虧平衡分析方法在應用中具有相當?shù)木窒扌?。主要原因是保本點的計算是在以下三項假設條件下進行的:一是產銷量相等;二是單位變動成本不隨生產批量變化而變化;三是銷售價格在任何銷售水平上都相等,其關系都為線性關系,而這在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是不現(xiàn)實的。即使調整為非線性關系,來模擬實際情況,由于人為痕跡明顯,也難以準確描述實際情況。因此,盈虧平衡分析方法更多的是給出定性的分析,定量效果差。
2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研究投資項目主要因素發(fā)生變化時,項目經濟指標發(fā)生的相對變化,并通過這種相對的變化來判斷這些因素對項目經濟效果的影響程度。影響投資項目的主要因素通常從以下幾個方面選擇:總投資額、項目期末殘值、經營成本、產品價格、產銷量、達產期限和基準折現(xiàn)率等。確定該因素后,假定一個微小的變化會嚴重的影響經濟效果指標,則該因素為該項目的敏感因素,需要高度重視。常用的方法有單參數(shù)分析和多參數(shù)分析[3]。
對上文變速器企業(yè)的投資項目,估算現(xiàn)金流量表如表1,假設基準折現(xiàn)率為10%,各個參數(shù)都有在15%波動的機會,進行單因素敏感性分析如下。
采用凈現(xiàn)值(NPV)作為評價指標,則目標函數(shù)如下:
NPV=-I+(S-C)(P/A,10,n)+L(P/F,10,11)
=-7500+1250(P/F,10,1)+1850(P/A,10,9)(P/F,10,1)
+800(P/F,10,11)=3275(萬元)①(3)
靈敏度β=■
由上面兩式就可計算風險因素變動時相應的凈現(xiàn)值及其靈敏度,如表2。
由表2中結果分析可知,上述四個可變因素中,凈現(xiàn)值對銷售收入和經營成本較為敏感,而投資額與資產殘值的變化對預期利潤值得影響不大。評價指標對各因素的敏感次序依次為銷售收入(S)、經營成本(C)、投資(I)、資產殘值(L)。這便是投資項目決策過程中關注的排序,符合一般工業(yè)企業(yè)投資項目的關注度排序。
從圖2可以看出銷售收入和經營成本對基本方案凈現(xiàn)值的影響曲線與零凈現(xiàn)值線(橫軸)的交點(臨界點)分別為-6.32%和7.5%。,也就是說,當銷售收入降低約6.2%和經營成本提高約7.5%時,項目的凈現(xiàn)值等于零。
在單因素敏感性分析上,假定其他不變,改變一個因素的前提,不符合實際的真實情況,并且實際變化的幅度和范圍不一定在其設計的范圍內,也難以判讀每種因素發(fā)生的可能性。如果考慮各個因素其內在的邏輯性和預期變化,采用多因素模型,則由于度量更加復雜,更難以把握[4]。
3概率分析[5]
概率分析是事先給出影響投資項目的各因素發(fā)生的某種變動的概率,運用概率論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風險因素對項目經濟評價影響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步驟有如下:
3.1 確定風險變量的概率一般通過對大量已完成的類似項目數(shù)據進行分析和整理,采用專家調查等方法來確定各風險變量可能發(fā)生的狀態(tài)及相應的概率。
3.2 計算凈現(xiàn)值的期望值和方差列出各變量不同狀態(tài)及其相應概率的組合,并計算每種組合下投資項目的凈現(xiàn)值及其相應的組合概率。將各組合發(fā)生的可能性與其凈現(xiàn)值分別相乘,得出各個組合的加權凈現(xiàn)值,然后將各個加權凈現(xiàn)值相加■NPV■×p■,求得凈現(xiàn)值的期望值E(NPV)。即: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E(NPV)=■NPV■×p■=NPV■×p■+NPV■×p■+…+NPVn×pn(4)
方差D(NPV)=用于表示隨機變量的離散程度,即對期望值的偏離程度。
D(NPV)=■{E(NPV)-NPVi}2Pi(5)
凈現(xiàn)值NPV≥0的概率由概率論的中心極限定理可假定NPV服從正態(tài)分布,即:
P(NPV≥0)=1-P(NPV
=1-P(■
需要對上述的公式進行解釋。
3.3 投資項目經濟風險評價在上述基礎上考慮不同行業(yè)或項目投資風險程度的不同,把投資的風險程度以風險投資系數(shù)的形式表示并建立風險評價模型,具體模型如下:
QRL=QR-λQL(7)
其中,QRL為項目風險收益綜合值;QR為NPV≥0部分的概率,即風險收益;QL為NPV
QRL可以將項目的風險收益和風險損失有機地結合起來,較好地反映了兩種不同性質的偏差對投資收益的影響,QRL越大,表明投資項目投資價值越大,若QRL
同樣以前面的變速器企業(yè)投資項目為例,若基準折現(xiàn)率為10%,銷售收入(S)、經營成本(C)、投資(I)三個風險變量經專家調查認為每個變量有三種狀態(tài),其概率分布如表3所示。試對該項目進行風險評價。
因每個變量有三種狀態(tài),共組成27個財務評價數(shù)據,表上第一個分支表示銷售收入、經營成本、投資同時增加15%的情況,以下稱為第一事件。
計算分別計算各可能事件發(fā)生的概率(以第一事件為例):
P1=0.15×0.3×0.2=0.009
依此類推,計算出其他事件可能發(fā)生的概率。
計算各可能發(fā)生事件的凈現(xiàn)值(以第一事件為例):
NPV1={-7500+1250(P/F,10,1)+1850(P/A,10,9)(P/F,10,1)}
(1+0.15)+800(P/F,10,11)=4055.445(萬元)
依此類推,計算出其他事件可能發(fā)生的凈現(xiàn)值。
由公式(4)計算凈現(xiàn)值的期望值:
E(NPV)=■NPV■×p■=4055.445×0.009+10259.23×0.027+…+
2821.9×0.009=10009.91(萬元)
由公式(5)計算凈現(xiàn)值的方差:
D(NPV)=215635098.1
由公式(5)計算凈現(xiàn)值NPV≥0的概率:
P(NPV≥0)=0.719
假設某一投資者欲對該項目進行投資,該投資者根據項目情況,并結合行業(yè)實際,選取風險投資系數(shù)為1.1,則:
QRL=0.719-1.1×(1-0.719)=0.4099
說明該項目可以接受。
4結論
由于每一類的不確定性分析方法都是基于一定的假設條件,有其各自優(yōu)缺點。如:盈虧平衡分析僅能分析整體抗風險能力;敏感性分析更適用于考慮單個因素的影響程度;概率分析綜合了各個因素的變化對投資的影響等等,所以,在實際情況中,決策者應根據投資項目的特點,選擇適宜的分析方法,盡可能全面準確地對投資項目進行不確定性分析,為投資者規(guī)避風險、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此外,利用決策樹和蒙特卡羅模擬也是風險決策的有效方法。前者,特別適合多階段決策問題,后者適用于無法憑借經驗公式和數(shù)學模型充分表達的,含有許多隨機因素的決策過程。
注:①原數(shù)據是按殘值800計算的,沒有問題。
參考文獻:
[1]陳新元.高等工程技術經濟學[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2]王華.建設項目評估[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胡志健, 徐永其.項目凈現(xiàn)值的敏感性分析及投資風險防范[J].科技和產業(yè),2008(2).
[4]劉曉峰,陳通.投資項目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的新探索[J].統(tǒng)計與決策,2008(6).
篇10
一、實物期權的概念及其思想
期權(options)是指一種選擇權,它賦予其持有者權利而不是義務,持有者支付一定的成本(期權費)就能獲得這一權利,使投資者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有效期)按預定的條件(如價格等)實施某種行為(如買賣特定的資產)。期權也稱或有決策,即可以在看到事物將如何發(fā)展之后再制定決策的機會。如果情況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就做出一種決策;反之,則做出另一種決策。也就是說,期權的損益是非線性的,它將隨著人們的決策變化而變化。
實物期權(realoptions)是指在不確定條件下,以期權的概念來定義的實物資產投資的現(xiàn)實選擇權,它反映企業(yè)進行長期資本投資決策時擁有的、能根據在決策時尚不確定的因素改變投資行為的一種權利。實物期權具有期權的特征,即投資不可逆性,時間上的延遲和選擇性以及投資后的各種變動彈性,反映了實際生活中投資決策的特點。與金融期權相對,實物期權具有以下基本特點:(1)非獨占性。金融期權具有所有權的獨占性,而實物期權除了專利權等之外,都不具有獨占性。實物期權可能被多個競爭者共同擁有,因而可以共享,這就使其價值的不確定性不僅受一般參數(shù)的影響,而且與其競爭對手可能選擇的策略相關(2)非交易性。期權的交易性有兩層含義,標的資產的交易性和期權本身的交易性。對于金融期權來說無論是其標的資產還是期權本身都存在著一個比較有效的交易市場。實物期權則不然,不僅其標的資產——投資項目幾乎不存在交易市場,實物期權本身也不大可能進行市場交易。(3)先占性。由于可共享性或競爭性的存在,首先執(zhí)行實物期權往往可以獲得先發(fā)制人的效應,既取得了戰(zhàn)略的主動性,又實現(xiàn)了實物期權的價值最大化。(4)復合性。在大多數(shù)場合下,企業(yè)所擁有的各種實物期權之間存在著先后關聯(lián)性,這種相關性不僅表現(xiàn)在同一個項目內部各子項目之間的前后相關(即項目內部的復合性),而且表現(xiàn)在多個投資項目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即項目之間的復合性)。
二、實物期權的類型
與項目的投資決策相對應,實物期權的主要類型有:
(1)擴張期權。是指企業(yè)通過預先投資作為先決條件或一系列相互關聯(lián)項目的聯(lián)結,獲得未來擴張的機會,而擁有在未來一段時間進行某項經濟活動的權利。這一類期權一般隱含在某些擁有戰(zhàn)略性意義的投資項目中,例如電腦產品開發(fā)、醫(yī)藥研制、生物工程等,其價值并不限于它自己產生的現(xiàn)金流入,有時更在于可增加企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機會。這種投資機會本身具有的價值就是擴張期權的價值。
(2)規(guī)模變更期權。包括擴張、收縮和暫時中止期權,主要指在項目已經開始運作后,如果市場情況比期望的要好,決策者可以進一步擴大投資或加速對資源的利用;如果市場情況比期望的要糟,決策者也可以通過縮減生產規(guī)模的辦法來減少損失,甚至在極端條件下暫時停止生產或對資源的利用。這種能夠變更規(guī)模的投資項目與規(guī)模固定的投資項目相比具有擴大收益,減少虧損的潛力,規(guī)模變更期權就體現(xiàn)在這種潛力的價值。
(3)延遲期權。延遲期權是指決策者可以選擇對本身企業(yè)最有利的時機執(zhí)行某一投資方案的權利。當未來市場環(huán)境變得難以預測或者項目的現(xiàn)金流波動性很大的時候,等待是有價值的,延遲期權的價值就蘊含在這種等待的價值之中。對于具有延遲期權的投資項目,不必急于做出決策,因為較早地進行一項投資,意味著放棄了等待的權利,延遲期權的價值也就消失了。
(4)轉換期權。轉換期權是指項目投資者對項目投入要素或產出品進行轉換的能力,該期權的獲得既取決于生產技術和過程的選擇,也依賴于許多非技術的因素。當未來市場需求或產品價格改變時,企業(yè)可利用相同的生產要素,選擇生產對企業(yè)最有利的產品,也可以投入不同的要素來維持生產特定的產品,即決策者可根據未來市場需求變化,來決定最有利的投入與產出,也就是決策者擁有轉換期權。
(5)放棄期權。放棄期權是指當市場環(huán)境變得不夠理想時停止進一步投資的權利。若市場情況持續(xù)惡化或企業(yè)生產出現(xiàn)其他原因導致當前投資計劃出現(xiàn)巨額虧損,則決策者可以根據未來投資計劃的現(xiàn)金流量大小與放棄目前投資計劃的價值來考慮是否要結束此投資計劃。在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fā)(R&D)、自然資源的勘探(E&D)等具有較長建設期的資本密集型投資或風險投資中放棄期權尤為重要。
(6)清算期權。是指在市場環(huán)境變差時將與該項目相關的資產在市場出售,提前結束項目的權利。清算期權相當于美式看跌期權,項目本身的現(xiàn)值為市場價值,項目資產的出售價為執(zhí)行價,當項目所能夠創(chuàng)造的價值低于出售的價格時,選擇執(zhí)行清算期權是有利的。顯然,通用的設備資產比專用的設備資產有更大的變現(xiàn)價值,對于風險較大的資本密集型投資項目,在決策時應考慮清算期權的價值。
以上討論的基本期權相對獨立,它們可以組合形成多種不同的期權,即所謂的復合期權。例如平臺期權是企業(yè)在前期投資基礎上為企業(yè)開展后續(xù)業(yè)務創(chuàng)造的一個基礎平臺,它給予企業(yè)在前期投資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始新的業(yè)務的機會。交互式期權,是由多個實物期權的交互作用而產生的,其價值并不是單個期權的累積。實物期權的分類也將隨著實物期權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三、投資決策中運用實物期權的基本原則
1、識別并定義實物期權
實物期權的識別并非易事,有些實物期權并非管理者有意所為,而是內外部的客觀因素所造就,需要決策者仔細加以識別。實物期權總是伴隨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環(huán)境不確定性越高,持續(xù)的時間越長,靈活性期權的價值就越大。這就要求決策者運用實物期權的思想對企業(yè)多階段決策的基本結構中所蘊含的實物期權進行分析,認真識別,合理籌劃,并主動地開發(fā)其中所蘊含的實物期權。
2、分析不確定性的來源和性質
實物期權相對金融期權來說,總是具有多個不確定性來源,既包括非市場風險,也包括市場風險。一般來說,企業(yè)對來自外部的不確定因素難以有所作為,而對來自內部的不確定因素則能有所控制。如果企業(yè)對產生不確定性的因素能夠有所作為,則更適合以路徑依賴而不是實物期權的方式解決問題。所以,需要辨別不確定性的來源,并明確其性質。
3、確認實物期權的種類
投資項目所面對的各種風險因素,對投資的成敗有著不同的影響。它們可能只影響成本或收益,也可能同時影響成本和收益。辨認風險因素的影響機制,有助于識別其中的關鍵影響因素,并有利于確認需要構造何種靈活性期權以控制投資風險。實物期權的構造應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不確定性的負面影響為原則,并與決策結構的籌劃相結合。
4、關注環(huán)境及組織的動態(tài)
實物期權理論為控制投資風險提供了系統(tǒng)的思維方法。關注環(huán)境及組織的變化情況,是成功地運用實物期權方法的必要內容,主要應服務于兩個目的(1)監(jiān)視實物期權的執(zhí)行條件,選擇適當?shù)膱?zhí)行時機。(2)注意組織成員的行為變化,避免因不負責任而導致投資的放棄。期權的創(chuàng)立可能削弱對項目實施人員的激勵,并為不負責任地選擇棄置期權開辟了通道,避免這種行為的不良后果對投資的成功至關重要。
四、實物期權在投資決策分析中的作用
實物期權的核心思想與企業(yè)的投資決策密切相關,實物期權能夠幫助管理者計劃和管理戰(zhàn)略投資。應用期權思想可以改變人們的觀念,為企業(yè)制定靈活的發(fā)展戰(zhàn)略。面對不確定性的經營環(huán)境,可以幫助企業(yè)避免不利條件下帶來的損失,把握有利條件下帶來的收益,并能夠控制自己的投資風險。
1、項目評估與決策
在環(huán)境不確定性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以凈現(xiàn)值法(NPV法)為核心的傳統(tǒng)投資決策方法的應用范圍在不斷縮小,局限于那些不確定性非常小的“現(xiàn)金奶牛(CashCow)”業(yè)務(這種業(yè)務沒有進一步的投資,每年穩(wěn)定地提供相同的或逐漸下降的現(xiàn)金流),忽略了企業(yè)管理的柔性價值。而實物期權法著眼于描述實際投資中的真實情況,從動態(tài)的視角來考慮問題,它給出的適合期權價值的凈現(xiàn)值判別標準(傳統(tǒng)的NPV+期權價值)與實際情形更為吻合。
2、企業(yè)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
企業(yè)進行投資決策時,其所面臨的投資機會是一系列實物期權的組合,它們分別出現(xiàn)在項目從規(guī)劃、設計、建設到營運的整個壽命期內部不同階段。根據企業(yè)環(huán)境或組織的變化,利用期權思想與方法對這些期權進行識別和利用,把對未來情形的預想和投資戰(zhàn)略聯(lián)系起來,并將投資戰(zhàn)略和戰(zhàn)略的實施步驟聯(lián)系起來,可使企業(yè)的投資戰(zhàn)略有效而科學。
3、最優(yōu)投資規(guī)模的確定
利用期權定價方法還可以確定企業(yè)的最優(yōu)投資規(guī)模。傳統(tǒng)的投資決策方法在確定企業(yè)最優(yōu)投資規(guī)模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忽視了企業(yè)未來調整投資規(guī)模的可能性和成本。期權定價理論可以分析評價企業(yè)的投資擴展期權與縮減期權等期權,進而研究確定企業(yè)的現(xiàn)期最佳規(guī)模。在這方面,學者們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應用動態(tài)規(guī)劃方法給出了企業(yè)最優(yōu)投資規(guī)模求解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