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速記方法范文
時間:2023-08-17 18:13: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歷史速記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速公路;施工技術; 處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U412.3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工程概況:該公路路段連續(xù)有大、中、小共三座橋梁,橋頭填方和延續(xù)路段填方量達40余萬m3,平均高為11m,最低處6m,最高達到14m,并且有部分橋樁坐落于高填之上,對地基承載力要求很高。
1、 施工方案選擇
本項施工路段長達1280 m,寬70m,面積約50 000m2。根據(jù)地質勘探報告、地基加固提高幅度、上部擬建物荷載、地形條件等不同的情況,北京城建道橋公司經(jīng)過詳細調查論證,將本次地基加固劃分為3種情況:
(1) 水泥粉噴樁復合地基機場鐵路橋橋頭各長40m,共80 m路段。因為該段填方最高,平均高為13 m,且機場鐵路橋0 橋臺、7 橋臺樁基坐落于填方上,地下持力層10~12 m。設計要求該段地基承載力必須>350kPa,大幅減小沉降量,為本次施工重點控制部位。該段土質良好,地下有水,適合水泥粉噴樁施工。
(2) 水泥深層攪拌樁處理復合地基地方公路六橋、七橋兩側各50m,共200 m路段。該路段平均填方8 m,填方路基有橋頭搭板。地基承載力設計要求>350 kPa,減小沉降量。地下持力層呈波狀起伏,深約8~ 11 m,適用深層攪拌樁法。
(3) 強夯處理,三座橋中間連接路段,長1000延m,該路段填方高6~8 m,回填地基上面無結構物,允許部分自然沉降。該方法簡便易行、費用低廉、工效高,因此在本次施工中得到大面積采用。以上三種地基加固方法施工完畢后,地基表面均滿鋪塑料土工格柵做二次加強,并實際檢測其地基靜載壓力值和沉降量。
2 水泥粉噴樁施工
2.1 水泥粉噴樁作用原理
粉噴樁是采用專用噴粉樁機成孔,用壓縮空氣將水泥粉體輸送到鉆頭,并以霧狀噴射到加固地基的土層中,借鉆頭的葉片旋轉,加以攪拌使土和水泥充分混合,形成水泥土樁體,與原地基構成復合地基,從而達到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載力和減小地基沉降量的效果。
2.2 施工技術特點和設計要求
該項施工要求結果有足夠的單樁承載力及足夠數(shù)量的樁來分擔上部結構物的荷載,布樁要求均勻,形成均勻地基,為使樁間土的承載力得到全面發(fā)揮,必須有適當厚度的砂石褥墊層,以調整分配樁土應力比。地基變形設計要求樁尖土的強度較高,減小樁尖的下刺入變形,褥墊層的密實度較好,減小樁端的上刺入變形,達到減小加固土變形的目的。同時要求有一定的樁長來減小下臥土層的附加應力,使下臥土層的壓縮量降低。水泥粉噴樁施工標準見表1。地基經(jīng)過該項施工后,可提高地基承載力2~3倍和水穩(wěn)定性,并能減少沉降量1/2~1/3,加快沉降速率。
表1 水泥粉噴樁施工標準
注:水泥摻人比為12% 。
2.3 施工材料
噴粉用水泥采用425號普通水泥,要求新鮮無結塊,使用前用篩網(wǎng)過篩,最大粒度應≤5 mm。
2.4 施工設備
采用PH.5A型噴粉樁機4臺,日成樁40~5O根/臺,配套儲灰罐4臺和空氣壓縮機。
2.5 施工工藝
2.5.1 工藝流程(粉噴樁立面布置圖見1)場地平整一樁位放線一樁機定位一樁機鉆孔、提升鉆機一定時定量噴粉攪拌一樁端復攪一自然養(yǎng)護一清除余土、鋪設砂礫褥墊層一鋪設土工格柵。
2.5.2 施工過程控制要點
(1) 鉆孔機開始工作前,檢查主機各部分的連接,液壓系統(tǒng)、電氣系統(tǒng)、噴粉系統(tǒng)各部分安裝試調情況及灰罐、管路的密封連接情況是否正常。
(2) 施工中如遇堅硬土層或不明硬物,應停止鉆孔,待查明情況,做出相應變更后再施工。
(3) 鉆至設計深度后,將鉆頭以1.0~1.2m\s的速度邊旋轉邊提升,同時通過噴粉系統(tǒng),以50 kg\m的水泥量,通過鉆桿端頭噴嘴向攪動的土體噴粉,使土體和水泥充分攪拌。
(4) 樁體噴粉不得中斷。噴粉壓力保持>0.6 MPa,每根樁的用灰量必須一次調定,噴粉深度要在鉆桿上標線控制。
(5) 當鉆頭提升至高于設計樁頂面50cm時,噴粉系統(tǒng)停止向孔內噴射水泥,同時為保證質量,樁上部2.5m范圍再復攪一次(不噴粉)。
(6) 粉噴樁按先里排后外排的順序進行施工。
(7) 粉噴樁自然養(yǎng)護14 d以后開始清除余土和開挖樁頭,此項工序采用人工進行,以避免大型機構在其上行駛作業(yè)時造成樁土斷裂或水平斷樁。
(8) 人工剔除樁頭,使其上表面平整密實,樁頭進入砂墊層應≤2 cm。鋪設中粗砂褥墊層,厚度30 cm、15cm兩層作業(yè),采用人工配合機械鋪設,蛙夯夯實。
2.6 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開挖后對樁體進行檢查,要求樁直徑不得小于設計要求,樁身連續(xù)均勻密實、有堅實感、不得出現(xiàn)噴粉不勻或漏噴現(xiàn)象。樁位偏差應≤10 cm,垂直度偏差應≤(樁長× 1%)。隨機對開挖的樁體切取試樣,進行28 d立方體無側限強度試驗和壓縮試驗,必須滿足設計強度要求和壓縮模量要求。用應力波反射法檢測樁身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和完整性,不得有夾層、斷裂、嚴重離析、縮頸等缺陷。取樁數(shù)的1% ,采用靜載法測定單樁承載力和復合地基承載力,要求滿足設計地基承載力的標準。
3、水泥深層攪拌樁施工
3.1 水泥深層攪拌樁作用原理
水泥深層攪拌法是利用水泥做主要固化劑,通過深層攪拌機在地基深部運作,就地將軟土和固化劑強制拌和,使二者形成具有整體性、水穩(wěn)性較好和較高強度的水泥加固體,與天然地基形成復合地基,從而有效提高地基強度。
3.2 水泥深層攪拌樁施工工藝
深層攪拌機定位一預攪下沉一制配水泥漿一噴漿攪拌提升一重復攪拌下沉一重復攪拌提升至孔口一關閉攪拌機一清洗機械一下根樁移位定位。
3.6 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自然養(yǎng)護7 d內用輕便觸探器鉆取樁身加固土樣,觀察攪拌均勻程度,同時根據(jù)輕便觸探器次數(shù)用對比法判斷樁身強度。檢驗樁的數(shù)量≥(樁數(shù)×2%)。取代表性樁進行開挖,檢驗樁位、樁數(shù)和樁頂質量;攪拌樁的垂直度偏差應≤(樁長× 1.5%),樁位偏差應≤5 cm。對施工后復合地基要進行承載力試驗,要求不得低于設計值。
4、地基強夯處理
4.1 地基強夯原理
地基強夯處理是利用夯錘本身的自重和沖擊力,給地基土以強大的沖擊能量,使土粒重新排列,經(jīng)時效壓密達到固結,從而提高其承載力,降低其壓縮性。
4.2 地基強夯沖擊技術特點和施工要求
該項施工設備簡單,工藝操作方便,加固效果顯著,可取得較高承載力,地基強度可提高2~5倍,壓縮性可降低2~1O倍,加固影響深度可達6 m。本次施工報請設計批準,夯擊按3次進行:① 重錘主夯,沖擊力2 000 kN·m,夯擊2O 次;② 重錘主夯,沖擊力2 000 kN·m,夯擊25次;③振動壓路機碾壓,全場振動碾壓5次。④要求地面下4 m以內地基承載力>200kPa。
4.3 地基強夯施工設備
地基強夯施工設備有:重型沖擊碾夯輪3個,振動壓路機3臺,裝載機3臺,推土機1臺。
4.4 地基強夯沖擊施工工藝
清理平整場地一測量夯前地面高程一裝載機拖動重型沖擊碾夯輪往復夯擊,按規(guī)定夯擊行走速度進行操作一規(guī)定夯擊次數(shù)夯滿全場一完成第一遍全部夯點的夯擊一推土機將夯坑填平一測量場地高程一規(guī)定間隔時間內完成第二遍重錘夯擊,振動壓路機滿夯全場,完成第三遍夯擊一平整場地表面松土?!?/p>
篇2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情境教學法
前言
教師結合教學現(xiàn)狀了解到始終運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難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還會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很難提升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講解教學內容時,應積極開展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學習歷史知識感興趣,同時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動力,表明教師將情境教學法運用于歷史教學中有著重要意義。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新課程提出的要求,將情境教學法落實于歷史教學當中,以此取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并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求知欲,使學生積極帶著問題思考課本中的知識點,促使學生邊思考邊歸納出答案,增強學生總結和思維能力。例如:學習“秦王掃六合”時,教師先講解教學內容,之后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內容提出秦王如何統(tǒng)一六國?六國統(tǒng)一中都發(fā)生了哪些事件?設置懸念后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問題,深思熟慮后學生積極探究教材內容,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認真總結答案,進而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時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課程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因此,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如此一來,能夠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二、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
初中歷史教師為了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應重視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出立體的圖片、直觀的視頻和生動的畫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對直觀化的教學內容感興趣后也會主動投入到教學中學習知識點,進而對立體的課程內容加深印象、加深理解,從而促使學生容易理解、記憶、掌握歷史知識,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表明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歷史教學能夠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學生對多媒體情境非常感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能夠積極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點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例如:學習“昌盛的秦漢文化”時,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直觀立體的投影儀,將抽象的知識點直觀化地展示出來,使學生對生動的畫面、直觀的視頻加深印象,以便于學生快速記憶秦漢文化。此外,形象、直觀的教學視頻呈現(xiàn)當時社會現(xiàn)狀以及播放秦漢時期的文化知識,能使學生對直觀的知識點加深理解,進一步提升學生理解能力,說明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非常重要[1]。
三、創(chuàng)設語言交流情境
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時認識到教學氛圍沉悶,難以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學習知識,久而久之,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主動性高,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對此,教師應積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而在講解歷史知識時先講解知識點,之后引導學生相互討論教學內容,并要求學生討論過后舉手說出對歷史事件、歷史知識的理解,學生清楚要求后主動投入到教學中與同學相互討論知識,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以及創(chuàng)設語言交流情境,通過語言交流情境,調動學生主動發(fā)言,不僅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時也促使學生在互動和交流中深入理解知識點,進一步提升學生交流能力、理解能力。例如:學習“”時,教師講解知識時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之后教師引導各組學生相互討論帶來的危害和對當時社會發(fā)展造成的影響,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討論,進而創(chuàng)設語言交流情境,能夠調動全體學生主動探討教材內容,相互探討中學生彼此交流想法,以及說出對的理解,以此提升學生理解能力和溝通能力,表明創(chuàng)設語言交流情境的必要性[2]。
四、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
教師在講解教材內容時,先引導學生知識點,然后將學生分為多人一組,引導各組學生根據(jù)教材中歷史事件進行角色扮演,要求學生根據(jù)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行角色扮演,能使學生積極依照要求扮演角色不僅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還使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教學內容,且在完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更好地詮釋人物,同時學生進行表演時,積極表現(xiàn)自己,不僅增強學生表現(xiàn)力,還能夠提升學生對歷史事件、歷史知識的理解能力[3]。因此,教學中教師在講解歷史知識時,應預留一部分時間,這樣能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角色扮演,在角色表演的情境中學生認真表演,表演過程中對歷史知識理解的更透徹,以及更加扎實掌握教學內容,說明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有利于構建高效歷史課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