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音樂啟蒙教育范文

時間:2023-10-18 17:39: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少兒音樂啟蒙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少兒音樂啟蒙教育

篇1

(一)啟蒙教育的早期性

對于音樂教育而言,少兒接觸的時間越早,就越有可以塑造的空間。日本少兒音樂啟蒙教育家曾指出,少兒只要具備了母語能力,同樣也就具備了學習音樂的才能。因此,音樂啟蒙教育要把握早期性,盡早讓學生接觸到中提琴樂器,從而培養(yǎng)其對于樂器的操作能力。此外,要改變小提琴取代中提琴教育的方式,加強對于少兒中提琴基本功的培養(yǎng)。

(二)啟蒙教育的準確性

少兒啟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從小培養(yǎng)其良好的音樂習慣,才能提高少兒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少兒在剛接觸中提琴時,是處于同一個起跑線上的,在啟蒙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決定了少兒的音樂水平。因此,在中提琴啟蒙教育的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兩點:一要提高教學方法的正確性,指導學生采取正確的演奏姿勢,尤其是少兒持弓姿勢,并保持少兒身體的放松性;二是教師要加強對少兒學習者的督導作用,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為其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啟蒙教育的科學性

中提琴是一個演奏較為復雜的樂器,同時對于每一個階段的學習內(nèi)容要求較為嚴格,只有在特定的階段進行基礎訓練,才能夠強化中提琴的學習技巧,提高少兒啟蒙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少兒中提琴啟蒙教育中要理解學習的關鍵問題,例如在啟蒙教學中,要重點突出持弓演奏的手部動作技巧,通過反復練習糾正少兒的不正確姿勢,提高中提琴啟蒙教育的科學性。

(四)啟蒙教育的系統(tǒng)化

啟蒙教育需要建立系統(tǒng)化的教育模式,這樣才能提高音樂啟蒙教育的有效性,中提琴啟蒙教學在其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統(tǒng)化的教育模式,按照科學規(guī)范的教學方法進行樂器學習,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在少兒中提琴啟蒙教育中要根據(jù)少兒的特點,因材施教,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啟蒙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要準確把握作品的演奏風格,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明確少兒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

二、少兒中提琴啟蒙教育的改進

中提琴教育是一項基本的樂器教育,對于提高少兒的音樂素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當前在我國的少兒中提琴啟蒙教育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從而影響了中提琴啟蒙教育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的中提琴人才培養(yǎng)產(chǎn)生了不利的影響。下面筆者有針對性地提出幾點改進建議:

(一)教師要提高教學素質(zhì)

首先教師要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提琴教育是一件樂趣十足的事情,因此教師要活躍課堂氣氛,為少兒營造舒適的學習氛圍,同時要加強和少兒的溝通,消除少兒對于中提琴學習的畏懼感,提高學習的效率。此外,教師要提高其中提琴教學的理論水平,教師的音樂素質(zhì)和樂器演奏水平直接決定了少兒的音樂水平,因此教師要提高中提琴基本功的準確性,并通過基本功的訓練,提高少兒的演奏技巧。

(二)重視中提琴啟蒙教育

中提琴是一種重要的西方古典樂器,也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樂器,在樂隊的演奏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的中提琴少兒啟蒙教育中,往往會把中提琴教育和其他樂器教育相混合,甚至出現(xiàn)了輕視中提琴啟蒙教育的現(xiàn)象。因此,有關教育部門要重視中提琴教育在音樂啟蒙教育中的重要性,加強對于中提琴啟蒙教育的重視程度,突破人們對于中提琴認知狹隘的局面,提高中提琴教學的普及度,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西方古典音樂的啟蒙教育中。

(三)編著優(yōu)秀的教材

優(yōu)秀的教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少兒的學習熱情,因此相關的中提琴專家應當結合其演奏狀況編寫有利于教學的教材和課本,同時加強對于中提琴的研究和改進,適當減少中提琴的體積,增加中提琴的可操作性。此外,中提琴教材要側重于對基礎演奏動作的研究,提高中提琴動作教學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三、結語

篇2

一、啟發(fā)性學習在實踐教學中的重要性

少兒舞蹈教學最初訓練多是從6―10歲的孩子開始,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對很多事物都充滿好奇,他們的身體語言表現(xiàn)欲也在朦朧的興趣狀態(tài),因此,這個年齡階段的舞蹈基本功訓練,應掌握好對舞蹈訓練規(guī)律和基礎的引導,一絲不茍地把學生從把上動作到把下動作一點點抓起。從實踐來說,要讓孩子適應這種教學,除了在今后的訓練中打好基礎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學習舞蹈也是學習一種文化,就像認字要一個個地學,寫字要一筆一劃地寫一樣,舞蹈學習絕不是單純地玩耍,要讓他們明白,這種學習可以鍛煉一個人的意志,并逐漸使其從舞蹈基礎訓練中學會打開自己的心靈之窗。

對于這種體會,筆者曾經(jīng)在給學生播放某一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獲獎舞蹈作品時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對10多個孩子舞蹈出場的畫面非常感興趣,并不時地跟著有意去模仿。進而在看到有一些老奶奶舞蹈出場后,他們很驚訝,甚至尖叫起來,老年人老當益壯的舞蹈熱情感染了孩子們。隨后,筆者在課堂上又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去啟發(fā)孩子認識所欣賞舞蹈的更多含義,從而透過觀舞打開學生美麗的心靈之窗。

二、舞蹈基礎教育的重要性

少兒舞蹈教學除了應遵循舞蹈基礎訓練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規(guī)律,將舞蹈基礎教育放到德育、美育的啟蒙教育中也是必須的。舞蹈藝術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學生的成長過程有重要影響,它可以使學生得到情操和情感的蒙養(yǎng),從愛祖國,愛人民,愛一切真、善、美的事物中喚起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進而增長知識,提高智力,提高自身審美情趣和能力。舞蹈藝術教育也是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藝術美認識和欣賞力,提高他們辨別美丑、善惡能力的指標,讓學生多觀看優(yōu)秀的舞蹈作品,就是讓他們懂得舞蹈是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去表達人類的真、善、美,而人類的真、善、美是提升一個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動力和源泉。

三、寓教于樂在舞蹈實踐教學中的重要性

著名舞蹈教育家楊書明曾經(jīng)撰文指出,“少兒舞蹈是輕松、愉快的舞蹈,半跳半玩才符合兒童的天性?!惫P者認為這里的“半跳半玩”就是我們所常說的“寓教于樂”的教育方法,具體來說:

(一)讓孩子多接觸音樂,讓音樂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興趣和熱情。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音樂在表現(xiàn)思想內(nèi)容、發(fā)展戲劇情節(jié)、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音樂不但擔任著舞蹈器樂伴奏的任務,其本身也具有揭示劇情和刻畫角色內(nèi)心情感的作用,具有較強的獨立性。針對如今中小學生普遍對音樂癡迷的情況,筆者認為,從音樂下手,由音樂帶動學生熱愛舞蹈,刺激他們對舞蹈的熱情,讓他們在不自覺中跟著音樂全身心投入到舞蹈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中,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借著音樂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實踐中,筆者從兩方面做起。

1.將音樂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老師可以利用午休時間、課間活動時間等較輕松的時段放一些輕音樂,如鋼琴曲、小提琴曲,由此拉近學生和音樂的距離。這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在繁忙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放松,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習效率。

2.專設音樂舞蹈欣賞課。專門開設音樂舞蹈欣賞課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了解音樂在舞蹈中的重要性。在音樂作品的選擇上,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年齡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選擇作品。比如我國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師就做了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情,那就是創(chuàng)作和推廣適合兒童學唱的《新學堂歌》,如《學唐詩》《學宋詞》等歌曲,這些歌曲歌詞樸實,旋律動聽且朗朗上口,非常適合兒童吟誦和學唱。筆者在課堂上放給孩子聽的時候,得到了多數(shù)學生的熱烈響應,學生們在聽著音樂觀看《新學堂歌》的MTV視頻時,還不時地搖晃,跟著學唱,一副非常快樂的樣子,因此課堂上下的互動就形成和建立起來了。

(二)由于學生強烈的肢體語言表達意愿,我們可以把少兒舞蹈教育引入到勵志和成長教育的范疇之中。舞蹈學習在某種意義上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學習成果的取得需要付出更多汗水。所以,常鼓勵學生學習,讓他們懂得,縱然舞蹈學習過程是辛苦的,但獲得成功和得到獎勵會讓一個人有成就感,也會讓培養(yǎng)他們的老師、家長滿足和欣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