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醫(yī)學入門基礎知識范文

時間:2023-11-03 17:52: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口腔醫(yī)學入門基礎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口腔醫(yī)學入門基礎知識

篇1

[關鍵詞]口腔攝影;數(shù)碼技術;圖像

[中圖分類號]R 78[文獻標志碼]A[doi]10.3969/j.issn.1673-5749.2012.04.001

An brief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dental photographyZou Bo.(Dept. of Prosthodontics,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Guanghua School of Stomat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6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digital camera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digital photography offers signifi-cant benefits to dental practices, especially to cosmetic dentistry, providing a powerful tool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ning. Digital dental photography requires the combined knowledge of dentistr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photography. To obtain qualified dental images, the practitioner needs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standard photography for proper utilization. This article, as a guide to the beginners of dental photography, briefly introduced some basic general knowledge of dental photography, including correlative basic knowledge of photography, required equipments and techniques, correct workflow patterns and essentials for standard dental images. Practitioner needs necessary training and persistent practice, together with the training of the staff members, the regular dental image can make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and beneficial to both the practice and the patient.

[Key words]dental photography;digital technique;image

口腔醫(yī)學攝影(dental photography)是口腔臨床醫(yī)療的重要輔助方法,口腔醫(yī)學攝影不是藝術攝影,要求最真實地還原口腔及頜面部軟硬組織的解剖形態(tài)、顏色特征等。以往傳統(tǒng)膠片攝影技術操作復雜,膠片沖洗和處理煩瑣,限制了專業(yè)攝影技術在口腔醫(yī)療中的應用。21世紀以來,隨著數(shù)碼影像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數(shù)碼攝影的技術門檻和成本已大大降低,專業(yè)的口腔攝影也越來越得到普及。目前,口腔數(shù)碼攝影已經(jīng)成為口腔臨床特別是美容修復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隨著患者對頜面部美容要求和口腔治療技術的不斷提高,口腔攝影的重要性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的口腔醫(yī)生意識到。完整的口腔影像有利于醫(yī)務工作者更有效地保存病歷資料、輔助臨床診斷、制定治療計劃以及更好地判斷預后;也有利于進行醫(yī)患、同行和醫(yī)技之間的交流;標準的口腔攝影也是學術交流和投稿的必要條件;在特定條件下,口腔攝影資料也可以作為法律證據(jù)保護醫(yī)生的合法權益。

本文擬從口腔攝影的相關基礎知識、口腔醫(yī)學攝影的基本器材、口腔醫(yī)學攝影的基本技能以及標準口腔醫(yī)學攝影的基本要求等4個方面對口腔醫(yī)學攝影進行簡要的介紹[1-2]。

1口腔攝影的相關基礎知識

攝影技術是一種通過拍攝來獲得現(xiàn)實景物復制品的技術,于19世紀初誕生,目前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一門專業(yè)的技術和藝術的類別??谇粩z影不是藝術攝影,有其專業(yè)的特性,涉及到的攝影技術相對簡單,有一定的程式化。初學者需要掌握的口腔攝影相關的基本概念是:曝光(exposure)、景深(depth of field)和白平衡(white balance)。

1.1曝光

攝影的本質(zhì)是捕捉光的信息,所以曝光準確與否就成為了技術層面最核心的問題。決定曝光的三要素是:相機快門(shutter)速度、鏡頭光圈(aperture)大小和相機感光元件的感光度。

1.1.1相機快門速度快門是相機里控制曝光時間的裝置,所有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至少都有以下的快門速度: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 000 s,每一個快門速度都是前一個速度的一半,是后一個的一倍。改變了快門速度,同時也就改變了運動物體被記錄在底片上的方式??扉T速度越快,運動物體就會在底片上呈現(xiàn)越清晰的影像;反之,快門速度越慢,運動物體就越模糊。在手持相機攝影中,有一個安全快門速度的概念,高于這個快門速度,就能夠保證手持拍攝的穩(wěn)定性;而低于這個快門速度,手的晃動可能會造成照片拍攝模糊。安全快門速度與所使用的鏡頭焦距密切相關,一般是鏡頭焦距的倒數(shù),也就是說,使用100 mm焦距的鏡頭,安全快門速度就是1/100 s。在口腔攝影中,使用閃光燈有充足的光照,一般采用中焦約100 mm焦距的微距鏡頭,所以采用的快門速度不能慢于1/100 s。

1.1.2鏡頭光圈大小光圈是照相機上用來控制鏡頭孔徑大小的部件,以控制景深、鏡頭成像質(zhì)素,以及與快門協(xié)同控制進光量。光圈系數(shù)=鏡頭焦距/光圈孔徑,用f值表示,光圈值和光圈實際大小是相反的,常用鏡頭的光圈數(shù)序列為:f/ 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每兩擋相鄰光圈值之間進光量相差一倍(圖1)。

圖1光圈值與光圈大小的示意圖

Fig 1Numbers and sizes of the aperture

對于一個鏡頭來說,在中等光圈時成像質(zhì)量最好。在口腔攝影里,使用閃光燈有充足的光照,且口腔前后跨度較大需要大景深,所以一般需要使用較小的光圈,如f/22及以上。

1.1.3相機感光元件的感光度感光度用于衡量相機感光元件對于光的靈敏程度,標準感光度的擋位是以1/3擋為增量的,常見的感光度為:50、64、80、100、125、160、200、250、320、400、500、640、800。一般來說,低感光度時的畫質(zhì)較為細膩,色彩也較為真實,而無論是數(shù)碼或是膠片攝影,為了減少曝光時間使用較高感光度通常會導致影像品質(zhì)降低(由于較粗的底片顆?;蚴禽^高的影像噪聲或其他因素),基本上,使用較高的感光度,照片的品質(zhì)較差。對于口腔攝影而言,攝影者希望得到高質(zhì)量的影像,所以一般設置使用相機的最小感光度為200以下。

不論是專業(yè)攝影師還是業(yè)余愛好者,所有攝影者都要面對的主要問題是如何獲得正確的曝光,正確的曝光意味著曝光結果與攝影者想要的一致。以上的三要素中,光圈大小和快門速度聯(lián)合決定進光量,感光度決定感光元件的感光速度。在感光度確定的情況下,EV=AV+TV。其中,EV表示曝光值,它決定了膠片所受光線照射量的多少,AV與光圈有關,TV則與快門優(yōu)先速度有關。一般對于某一給定的曝光結果,光圈大小與快門速度之間呈反比關系,即若開大光圈則需要更快的快門速度以保持曝光不變,也就是說,多種不同的光圈大小和快門速度的組合可以獲得相同的曝光值(表1),但是其成像的效果是不一樣的,這需要在攝影實踐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

表1不同的光圈大小和快門速度的組合

攝影者使用單反相機的時候,有很多曝光模式可以選擇,比較常見的有手動曝光(M)、光圈優(yōu)先(A)、快門優(yōu)先(S)、程序(P)和自動(Auto)等,不同的曝光模式適應于不同的攝影情況和不同的攝影者。在口腔攝影中,對景深的控制非常重要,所以對于初學者來說,可以采用光圈優(yōu)先的曝光模式以獲得足夠的景深,而手動曝光模式可用于任何情況,但需要足夠的經(jīng)驗,所以適用于熟練者。

1.2景深

與光軸平行的光線射入凸透鏡時,理想的鏡頭應該是所有的光線聚集在一點后,再以錐狀擴散開來,這個聚集所有光線的一點,叫做焦點(focus)。在焦點前后,光線開始聚集和擴散,點的影像變模糊,形成一個擴大的圓,這個圓就叫做彌散圓(circle of confusion)。如果彌散圓的直徑小于人肉眼所能鑒別的最小距離,在一定范圍內(nèi)實際影像產(chǎn)生的模糊是不能被辨認的,這個不能被辨認的彌散圓就稱為容許彌散圓(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在焦點前后各有一個容許彌散圓,這兩個彌散圓之間的距離就叫焦深,即在被攝主體(對焦點)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圍,即景深(圖2)。

圖2景深的示意圖

Fig 2Sketch map of depth of field

景深與鏡頭使用光圈大小、鏡頭焦距、拍攝距離以及對像質(zhì)的要求有關。鏡頭光圈越大,景深越??;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圖3)。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拍攝距離越遠,景深越大;距離越近,景深越小。

圖3光圈大小和景深的關系

Fig 3Relationship between aperture size and depth of field

在口腔攝影中,由于口腔前后跨度比較大,攝影時一般采用中焦段的微距鏡頭,攝影距離也比較近,所以為了獲得整個牙列清晰的影像,一般采用小光圈以獲得較大的景深,光圈一般設置小于f/22(圖4)。

1.3白平衡

同一物體在不同光照條件下其顏色也會發(fā)生相應變化,人的大腦可以很好地“校正”這些顏色變化,但是攝影器材所使用的感光元件卻不能完成這樣的轉(zhuǎn)化。因此,必須先了解色溫(color temperature)的概念。所謂色溫就是以絕對溫度表示光線的色彩,單位是K,當物體被加熱到一定的溫度時就會發(fā)出光線,此光線不僅含有亮度的成分,更含有顏色的成分。白平衡就是針對不同色溫條件下,通過相機內(nèi)部調(diào)整還原物體本來的顏色,以達到更接近人肉眼的視覺習慣,簡單地理解為在任意色溫條件下,相機鏡頭所拍攝的標準白色經(jīng)過調(diào)整,使之成像后仍然為白色。

圖4不同光圈大小拍攝的牙列圖示意景深

Fig 4Dentition images under different aperture sizes, indicate the depth of field

在口腔比色或攝影時,一般以日光作為標準光源,特指晴天室外正午、不含紫外線的光線,色溫約5 500 K。需要強調(diào)的是,自然界的光線千變?nèi)f化,如萬里無云的藍天的色溫約為10 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溫約為5 000~6 500 K,日出或日落時的色溫約為2 000 K,熒光燈的色溫約為 4 700 K,白熾燈的色溫約為2 800 K。所以,在不同光線條件下拍攝的口腔照片也就難以反映物體真實的顏色信息(圖5)。在口腔攝影時,攝影者采用相機的自動白平衡模式一般都能獲得基本準確的結果,然而,如果攝影者拍攝的影像要用于美容修復的比色或其他特殊要求時,對于光源和相機的白平衡設置的要求就很嚴格,需要手動設定白平衡。如果攝影者存儲影像時采用RAW格式保存,白平衡可以在后期軟件處理時根據(jù)不同的色溫任意調(diào)整。

圖5不同的白平衡模式拍攝的效果差異

Fig 5Different effects among various modes of white balance

2口腔醫(yī)學攝影的基本器材

要拍攝合格的口腔照片,尤其是口內(nèi)照片,對攝影器材和輔助工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數(shù)碼單鏡頭反光(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ct,DSLR)相機機身、微距鏡頭、微距閃光燈以及相關的攝影輔助工具。

2.1單反相機

家庭用不可換鏡頭的小型數(shù)碼相機(俗稱DC機)不適合拍攝口腔照片,數(shù)碼單反相機具有足夠大的感光元件,全面的操控性能,較快的響應速度和圖像處理速度,同時可換用高素質(zhì)的微距鏡頭,是口腔醫(yī)學攝影必需的基本器材。數(shù)碼單反相機按照感光元件尺寸的不同可分為全畫幅、APS或DX畫幅以及4/3畫幅(圖6)。

圖6不同尺寸感光元件大小的示意圖

Fig 6Schematic diagram of different sizes of sensors

其中,全畫幅相機多為專業(yè)級,價格比較昂貴;APS畫幅價格適中,像素從600萬到2 000多萬,也完全能夠滿足口腔專業(yè)攝影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感光元件尺寸的不同,全畫幅相機和APS畫幅相機有一個放大系數(shù)上的差異,相對于全畫幅相機,Nikon DX畫幅的相機放大系數(shù)為1.5,而Canon APS畫幅相機放大系數(shù)為1.6,所以即使使用相同的鏡頭時,焦距也要相應的乘以這個系數(shù)。

2.2微距鏡頭

單反相機能夠使用各種類型的鏡頭,一般的攝影鏡頭是按拍攝距離大約為焦距的100~500倍來進行優(yōu)化設計的,在這樣的拍攝距離,鏡頭拍攝出來的效果是最好的,各類像差可以得到很好的平衡。而偏離這個距離時,各類像差的平衡被破壞,特別是像場彎曲,表現(xiàn)得極為明顯。由于口腔攝影距離較近,對像質(zhì)和形變控制要求很高,所以必須使用專業(yè)的微距鏡頭。微距鏡頭是為學術用途以及特殊攝影專門設計的,具有像場平直、畸變小、圖像有足夠的反差、分辨率較高等特點,其最大的放大倍率可以達到1∶1。

在微距攝影中,涉及到放大率的概念,這個概念與影像的復制比率有關。復制比率是被攝體實際大小與影像大小之間的數(shù)字關系,通常用比號兩邊的數(shù)字來表示:(影像大?。茫ū粩z體實際大?。@鐦擞洖?∶10,則表示被攝體實際大小是影像大小的10倍,或者說影像大小是被攝體實際大小的1/10;1∶1則表示被攝體實際大小等于影像大小。微距鏡頭鏡筒上有顯示窗顯示放大率,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鏡頭的對焦環(huán)來獲得特定的放大率(圖7)。需要說明的是,鏡頭上標示的放大率是針對傳感器為全畫幅的機身而言的,對于非全畫幅的單反相機,放大率還要乘以一個相應的系數(shù)。

圖7鏡頭上顯示的放大率

Fig 7The amplification ration showed on the window of lens

微距鏡頭按照焦距的不同可分為:1)標準鏡頭,焦距為50~60 mm;2)中焦鏡頭,焦距為90~105 mm;3)長焦鏡頭,焦距為180~200 mm。一般而言,鏡頭焦距越短,最近對焦距離也就越短。在口腔攝影時,鏡頭與牙列的距離不宜過近,所以口內(nèi)攝影90~105 mm中焦微距鏡頭最合適。

2.3微距閃光燈

口腔攝影一般使用小光圈,同時快門速度較快,但口腔的空間狹窄、跨度大,因此需要輔助光源以保證足夠的曝光量。生活攝影中常用的閃光燈一般為相機自帶的閃光燈或外接的普通閃光燈,由于口腔微距攝影距離比較近,如果使用常規(guī)的閃光燈,鏡頭和唇頰等部位會遮擋住部分光線,再加上位于相機頂部的閃光燈等的光線照射不均勻,所以難以獲得理想的影像。而使用位于鏡頭前方的微距閃光燈,其燈頭與控制電路是分開的,可以方便地控制閃光,照明也較均勻,但閃光指數(shù)比較小,只適于近距離的拍攝;微距閃光燈都是套在鏡頭的前端,可以營造無影的拍攝效果。常見的微距閃光燈有兩類,一類是環(huán)形閃光燈,另一類是雙頭閃光燈(圖8)。一般而言,兩者都可以滿足口腔攝影的基本要求,環(huán)形閃光燈的適用范圍更廣一些,且價格相對便宜。

圖8環(huán)形和雙頭微距閃光燈

Fig 8Macro ring flash and twin-light macro flash

如何配置一套合適的口腔醫(yī)學攝影系統(tǒng),對于口腔攝影的入門者而言,夠用是關鍵。全畫幅機身畫質(zhì)好、功能強大,然而體積龐大,價格昂貴;入門級的單反相機機身也能夠完全滿足口腔專業(yè)攝影的基本要求。因此,對于單反相機機身而言,入門級到專業(yè)級的機身都能滿足要求,可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濟條件選擇,一般推薦擴展性好的尼康或佳能品牌的機身。鏡頭必須選擇專業(yè)的微距鏡頭,尼康和佳能都有相應的中焦微距鏡頭,尼康和佳能的原廠鏡頭價格相對較貴,還可選擇價格相對便宜的兼容廠家的鏡頭,如騰龍(Tamron)、適馬(Sigma)和圖麗(Tokina)等品牌,這些品牌都有相關高素質(zhì)的微距鏡頭產(chǎn)品。微距閃光燈的選擇也較多,尼康和佳能都有相應的產(chǎn)品,價格相對較貴,尼康目前只出產(chǎn)雙頭的微距閃光燈,佳能則環(huán)閃和雙頭微距閃光燈都有生產(chǎn),此外,還可以選擇相對價廉的兼容廠家的產(chǎn)品,如適馬和美茲(Mitz)的環(huán)形閃光燈也是不錯的選擇。

2.4口腔攝影的輔助工具

口腔攝影常使用的輔助工具有:牽開器(retractor)、反光板(mirror)和背景板(contrastor)。牽開器的主要功能是牽開唇頰組織,暴露口內(nèi)的軟硬組織,同時使更多的光線進入口腔內(nèi)部。牽開器有不同的形態(tài)和尺寸,要根據(jù)不同的用途以及患者口腔的大小選擇合適的牽開器(圖9)。

圖9不同類型的牽開器

Fig 9Different types of retractors

反光板用于反射口內(nèi)難以直視部位的影像,也可以牽拉口腔的軟組織。反光板也有不同的形態(tài)和尺寸,不同的形態(tài)對應不同的攝影部位,一般分為咬合面反光板、頰側(cè)反光板和舌腭反光板,使用時要根據(jù)不同的用途以及患者口腔大小進行選擇(圖10)。反光板的材質(zhì)有金屬和玻璃2種,金屬材質(zhì)的反光性更好,且沒有重影的出現(xiàn)。

圖10不同類型的反光板

Fig 10Different types of the mirrors

背景板通常用于前牙的拍攝,可以遮擋不必要的口腔組織,避免圖像背景混亂,同時可以提高圖像的反差,便于觀察牙齒細微的結構。背景板一般是金屬材質(zhì),有大小尺寸的區(qū)別。按照拍攝部位的不同分為兩類:一類是前牙背景板(anterior contrastor),拍攝時一般放置在上下前牙的舌腭側(cè);另一類是咬合面背景板(occlusal contrastor),放置于上下前牙唇側(cè),用于輔助拍攝牙列咬合面的影像(圖11)。

圖11不同類型的背景板

Fig 11Different types of contrastors

3口腔醫(yī)學攝影的基本技能

口腔醫(yī)學攝影相對于常規(guī)的攝影有其專業(yè)的特點。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口腔攝影不是藝術創(chuàng)造,而是真實地還原口腔及頜面部解剖形態(tài)和顏色特征;其次,口腔是一個狹窄的環(huán)境,光線不容易到達內(nèi)部,而且口腔前后有一定的縱深,這就需要較大的景深以確保所有的牙齒和組織結構都能成像清晰;最后,口腔攝影一般都是手持相機,必須保證相機的穩(wěn)定性以獲得清晰的影像。

攝影器材的要求在前文已說明,對于口腔攝影的初學者,單反相機的參數(shù)有一定的程式化設置,主要參數(shù)設置如下。感光度:盡量小,一般在200以下。曝光模式:光圈優(yōu)先(A)檔適用于初學者,手動(M)檔適用于熟練者。光圈大?。好娌啃は癫捎胒/8~f/11,全牙列咬合面反光像采用f/16~f/22,口內(nèi)近照采用f/22~f/32??扉T同步速度:1/100 s以上。白平衡:一般采用自動白平衡,如果需要比色交流,則需要嚴格標定。圖像格式:一般采用最大分辨率的JPEG格式即可,投稿或要求高的可采用RAW格式。對焦方式:自動對焦模式適用于初學者,手動對焦模式適用于熟練者;若要求標準放大率的則移動相機對焦。此外,要獲得完美的照片,還有一些相機的設置需要調(diào)整,如曝光補償、焦點設置等,這些需要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調(diào)整。

在拍攝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很多因素,患者和攝影者以及助手的配合至關重要,患者的要根據(jù)拍攝的內(nèi)容隨時進行調(diào)整,對于輔助器材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要求。

患者是影像上的主體,拍攝前必須提前向患者解釋清楚拍攝的目的、拍攝的內(nèi)容以及可能需要花費的時間。口腔攝影對患者而言是一個費時且很不舒服的過程,因此必須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這樣才能得到患者的充分配合。拍攝前務必清潔患者的牙齒,必要時還需要潔牙。攝影者在使用照片的時候,也必須注意保護患者的肖像權。拍攝者握持相機時應有一個舒適的,盡可能保持相機的穩(wěn)定性。一般為一手緊握機身,一手緊握鏡頭,相機后背貼住臉,雙肩保持齊平,肘部支撐在胸前或夾緊兩肋,拍攝過程中要屏氣凝神,一旦合焦,迅速、果斷地按下快門。

一個訓練有素的助手對于拍攝者拍攝合格口腔影像也很重要。首先,助手需要熟悉攝影的流程,明了攝影者的意圖,能夠正確使用牽開器、反光板和背景板,良好的暴露攝影部位,同時保持視野的干燥,防止反光板起霧。

按照攝影者的身高調(diào)整牙椅的高度,攝影者可以自如的直視需要拍攝的部位。對于口內(nèi)攝影,牙椅椅背呈45°角時的可以滿足絕大多數(shù)照片的拍攝需求,拍攝上頜牙列咬合面反光照時,則需要將椅位調(diào)至基本水平位(圖12)。

牽開器和反光板使用時會造成患者一定的不適,所以操作時應盡量輕柔,只能牽拉唇頰舌等軟組織,避免壓迫牙槽黏膜等硬組織引起患者疼痛。選擇合適類型和大小的牽開器及反光板,氣溫低時使用反光板,要防止鏡面起霧,可以預先把反光板在熱水中浸泡一下,或使用時助手用三用氣槍輕吹鏡面。

圖12不同的拍攝

Fig 12The positions for different images

口內(nèi)攝影對取景有一定的要求,要保證牙齒咬合平面與取景器水平面平行,且目標牙齒在取景器正中。照片中要顯示有一定的牙齦,不能僅僅拍攝牙齒,相機取景時,焦點要放置在離鏡頭最近的物體上。合格的照片應該成像清晰、構圖和諧,口內(nèi)照片中盡量不要顯示唇、頰等口外組織,不能顯示反光板和背景板的邊緣,牽開器盡量不要暴露在影像里,拍攝反光照片時,要避免非反光牙進入取景器視野。拍攝視野應干燥、清潔,不能有血液和過多的唾液以及反光板起霧。

4標準口腔醫(yī)學攝影的基本要求

口腔醫(yī)學攝影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學術交流和投稿以及作為出版物的圖片,在申請成為國外某些專業(yè)牙科組織成員時,常常需要申請者提供相當數(shù)量的標準臨床病例圖片。拍攝者拍攝這些專業(yè)性和學術性很高的口腔圖片時就需要考慮一些特殊的要求。國內(nèi)目前在這方面還缺乏一定的標準,而國外專業(yè)的牙科組織則對這方面有嚴格的標準,涉及到圖片的格式、放大率、拍攝部位、背景、拍攝角度、曝光和對焦等。

美國牙科協(xié)會(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ADA)2003年了數(shù)碼口腔攝影的指南,對口腔數(shù)碼攝影的目的、器材要求、圖片分辨率、白平衡、圖片格式等都進行了詳細說明(圖13)。

A:1∶10,非牽拉,正面像;B:1∶2,非牽拉,正面微笑像;C:1∶2,非牽拉,右側(cè)微笑像;D:1∶2,非牽拉,左側(cè)微笑像;E:1∶2,牽拉,正面牙列牽拉像;F:1∶2,牽拉,右側(cè)牙列牽拉像;G:1∶2,牽拉,左側(cè)牙列牽拉像;H:1∶1,牽拉,上頜前牙正面像;I:1∶1,牽拉,上頜前牙右側(cè)面像;J:1∶1,牽拉,上頜前牙左側(cè)面像;K:1∶2,牽拉,使用反光板,上牙列咬合面照;L:1∶2,牽拉,使用反光板,下牙列咬合面照。

圖13美國美容牙科學會要求的美容牙科12張基本圖像

Fig 1312 American Academy of Cosmetic Dentistry views of cosmetic dentistry

標準影像涉及標準口內(nèi)牙列影像、口內(nèi)軟組織影像和口外影像,ADA對這些標準影像拍攝的部位和患者狀態(tài)、涉及的牙位、拍攝時相機與中線的角度以及牙齒的咬合狀態(tài)都有非常詳細的規(guī)定。

美國美容牙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Cosmetic Dentistry,AACD)2011年頒布了口腔醫(yī)生入會的標準試用條款,主要針對美容牙科領域,需要申請者提交一定數(shù)量的五大類前牙美容治療的病例圖片。對于圖片的要求也有一個指南,這個指南更有針對性,從5個方面判斷照片的質(zhì)量,分別是:正確的顏色、正確的曝光、景深、良好的色調(diào)梯度和圖像的銳度。指南對于攝影器材也有一定的要求,相機參數(shù)設置涉及圖像格式、鏡頭放大率和光圈大小。需要強調(diào)的是,提交的前牙美容病例圖片必須包含治療前和治療后完整的影像資料,必須同時提交RAW格式和JPEG格式的文件,完整的資料包括12張照片(圖13)[3]。

口腔醫(yī)學攝影是口腔醫(yī)務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術,可以為日??谇慌R床醫(yī)療帶來很多便利,其涉及到的攝影技巧并不太復雜,只要裝備必需的基本攝影器材和輔助工具,掌握基本的攝影技能和相應的拍攝要求以及合乎規(guī)范的流程,一般都可以拍攝出規(guī)范的口腔數(shù)碼影像。和其他類型的攝影藝術一樣,口腔數(shù)碼攝影需要攝影者大量的操作實踐和及時的經(jīng)驗總結,同時需要對助手進行一定的培訓,拍攝出的影像質(zhì)量才能得到不斷提高。

致謝:感謝李有偉、喻曉、嚴偉浩醫(yī)師,陳文慧、黃曉娟護師為本文照片拍攝做出的貢獻。

5參考文獻

[1]美國紐約攝影學院.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M]. 2版.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 2010:1-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