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衛(wèi)生護理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20 17:56: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口腔衛(wèi)生護理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開灤總醫(yī)院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摘 要】目的:探討強化口腔護理干預方法對重癥昏迷患者口腔衛(wèi)生狀況、并發(fā)墜積性肺炎的影響。方法:將100例重癥昏迷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口腔護理,干預組在常規(guī)口腔護理基礎上進行強化護理,于患者轉入后、轉出前分別評估口腔衛(wèi)生狀況,并記錄患者是否并發(fā)墜積性肺炎及其受監(jiān)護天數(shù)、醫(yī)療費用。結果:強化口腔護理組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狀況較干預前無明顯變化,對照組的口腔護理狀況于住院后下降,干預組的口腔衛(wèi)生狀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結論:強化口腔護理可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減少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使患者提早轉入普通病房,降低醫(yī)療費用。
關鍵詞 重癥監(jiān)護病房;強化口腔護理;墜積性肺炎
墜積性肺炎是重癥病房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后。重癥昏迷病人由于不能自主進食,增加了口腔內細菌定植的機會,導致病原微生物異常增殖,而口腔內細菌的吸入,將直接導致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1]。每天進行高質量的口腔護理是預防口腔并發(fā)癥和墜積性肺炎的重要方法之一[2]。本研究主要探討強化口腔護理在預防重癥昏迷病人并發(fā)墜積性肺炎中的應用。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13 年1 月~ 2014 年12 月在我科住院的昏迷病人。入選標準:入我科時昏迷,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既往有口腔疾患、口腔出血、口腔手術者;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病人;因呼吸道疾病入我科室的患者。本研究100 例昏迷患者中,男性70 例,女性30 例,年齡21 ~ 87 歲(平均68.89 歲)。將100 例病人隨機分為強化口腔護理干預組(實驗組)和常規(guī)口腔護理組(對照組),每組50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口腔一般狀況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在入監(jiān)護室當天留取咽拭子培養(yǎng),并觀察口腔衛(wèi)生狀況(口臭、潰瘍、牙菌斑)。于患者轉出監(jiān)護室當天再次留取咽拭子培養(yǎng),記錄口腔衛(wèi)生狀況,收集并記錄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情況和住院期間的一般資料。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口腔護理方法
根據(jù)我院重癥護理常規(guī),每天早晚對患者進行2 次口腔護理。具體做法:用生理鹽水棉球按照口腔護理常規(guī)進行,依次擦洗口唇、峽部、牙齒外面、內面、咬合面、舌面、硬腭、舌下。
1.2.2 強化口腔護理干預方法
我們根據(jù)循證護理的原則,結合我科護理實踐經(jīng)驗和昏迷病人的一般情況,制定如下護理計劃:(1)用物準備:除備口腔護理常規(guī)用物外,另備5% 碳酸氫鈉溶液和紗布、截去針頭的頭皮針、20ml 注射器;(2)誤吸是昏迷患者并發(fā)墜積性肺炎的重要原因,在每次進行口腔護理前,使用聽診器聽雙肺呼吸音,必要時吸痰。如果病人處于淺昏迷狀態(tài),可以刺激上凹內氣管,誘發(fā)咳嗽反射,無創(chuàng)性保持呼吸道通暢[3];(3)操作時由兩名護士協(xié)同,患者床頭抬高30 度,頭偏向一側,一名護士使用20ml 注射器抽吸生理鹽水,套上截去針頭的頭皮針,從一側嘴角注入口腔,另一名護士使用吸痰管從另一側嘴角抽吸漱口液,如此反復抽吸,沖洗5 次。在操作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病人有無出現(xiàn)誤吸、嗆咳等,并觀察皮膚黏膜有無發(fā)紺,呼吸和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如果病人出現(xiàn)誤吸,應立即停止操作,通知醫(yī)生;(4)沖洗之后進行常規(guī)口腔護理,用生理鹽水棉球按照口腔護理常規(guī)進行。之后再用彎鉗夾取5% 碳酸氫鈉浸濕的紗布對硬腭、舌面、舌下、峽部、牙齒表面作進一步擦拭,特別注意有牙菌斑的部位[4]。進行口腔護理后,應檢查口腔內有無棉球,紗布遺留,特別注意棉球和紗布不應過濕,以免引起患者嗆咳。強化口腔護理方法每日3 次;(5)昏迷患者常張口呼吸,導致口腔內干燥,對張口呼吸的患者使用單層生理鹽水紗布覆蓋口腔,紗布干燥后及時浸濕,每4h 更換一次,以濕化吸入的空氣,預防口腔感染[5]。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一般狀況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描述和分析比較兩組患者強化口腔護理前后的口腔衛(wèi)生狀況,以及兩組患者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率,P<0.05 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口腔衛(wèi)生狀況比較(表1):兩組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狀況干預前差異無顯著意義,干預后實驗組的口腔衛(wèi)生狀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253),實驗組干預前后的口腔護理狀況差異不大(P>0.05),對照組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狀況在住院期間有所下降(P<0.05)。
干預組患者的墜積性肺炎發(fā)生例數(shù)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即干預組的墜積性肺炎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強化口腔護理干預后,干預組的口腔衛(wèi)生狀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墜積性肺炎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重癥病房入住時間及日平均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說明強化口腔護理干預方法值得在重癥病房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慶萍, 鄒丹,鄭玉玲,楊鳳玲. 抽吸型口腔護理法在經(jīng)口氣管插管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0):100-101.
[2] 紀彩娜, 王高潔,張敏. 重癥機械通氣患者口腔護理臨床效果的研究[J].
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2014,46(4):306-308.
[3] 王秋芳. 碳酸氫鈉溶液在重癥患者口腔護理的應用[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290.
篇2
[關鍵詞]護理干預;固定矯治器;牙齦炎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5-0840-02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for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FENG Jin-lan,WU Yu-hai,ZOU Hui,CHEN Xiao-ying,ZENG Min-hua,XU Yan-ya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Huzhong Hospital, Huadu District,Guangzhou 510800,Guangdo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for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Methods Divided 60 adolescent patients who had accepted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3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30 cases) random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supplied to patients and their parents,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only traditional nursing methods were use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sed by chi square test at 3th and 6th month after the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was accepted.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at 3th month (P>0.05).While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6th month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decline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for adolescent patients who have accepted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effectively.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gingivitis
錯牙合畸形是兒童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由于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如疾病、營養(yǎng)不良、內分泌紊亂等因素影響,妨礙了兒童全身和牙牙合、頜面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形成的牙頜面發(fā)育畸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口腔健康、美觀的要求越來越高,正畸矯正治療得到極大的普及,固定矯治器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但矯治器的托槽、帶環(huán)及弓絲對牙齦的持續(xù)刺激,以及患者口腔衛(wèi)生習慣不良等原因,導致牙齦炎癥及牙釉質脫礦的問題也較為常見。該問題已越來越受到臨床關注[1-2]。在正畸治療前和治療過程中,制定合理有效的口腔護理措施,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自覺有效地維護口腔衛(wèi)生,預防正畸治療過程中牙體和牙周疾病的發(fā)生。筆者收集了2010年在本院口腔治療中心就診,并接受固定矯治術的部分患者進行衛(wèi)生宣教與家庭干預相結合的護理,收到良好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選取連續(xù)初次佩戴固定矯治器的60例(男26 例,女34例)正畸患者,年齡12~18歲,平均14.5歲。要求患者均為恒牙列,無牙齦炎、牙周炎,無牙釉質脫礦和齲齒,排除氟斑牙和四環(huán)素牙,具有一定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每天早晚刷牙)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實驗組由專職護士按事先制訂的護理計劃,采用語言、示范、文字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對患者及其家長進行口腔衛(wèi)生宣教,并結合以隨訪、健康指導為主的家庭干預,對照組僅按常規(guī)向患者交待治療中的注意事項,進行一般知識宣教。每月對研究對象進行臨床相關指標的檢查并記錄,同時進行口腔衛(wèi)生宣教和追蹤隨訪。
建立患者資料卡,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聯(lián)系電話,記錄初診時、戴用固定矯治器3個月、6個月時的牙齦情況。牙齦健康狀況按牙齦指數(shù)(GI)分級進行記錄:0為正常牙齦;1為牙齦略有水腫,探針探之不出血;2為探針探之出血;3為牙齦有自發(fā)出血傾向或潰瘍形成。凡GI大于1即診斷為牙齦炎。
1.3 干預內容:①正畸治療前和治療過程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菌斑與牙齦腫脹的關系、飲食與牙齦健康的關系,強調口腔衛(wèi)生的重要性,在戴固定矯治器前,要求患者常規(guī)進行齦上潔治。②護理人員在模型上進行示范,教會患者正確有效的刷牙方法:使用兩把牙刷刷牙,一把普通的保健牙刷和一把正畸專用牙刷[3]。用普通的保健牙刷壓于牙面和牙間隙上,順著牙齦豎刷,按上下內外的順序每個牙齒和牙面均要刷到。用正畸專用牙刷順著弓絲托槽作橫向刷洗,每2~3個牙齒為一組,刷完一個部位后再刷相鄰部位,每部位重復10次。要求每日早晚及飯后認真刷牙,每次刷牙時間必須超過3min,使用含氟牙膏。每次刷牙必須將托槽上及托槽與牙齦之間,附件上食物殘渣清除干凈,并請家長督促檢查。③將印制好“口腔正畸知情書”、“固定矯治前須知”、“配戴牙齒矯正器如何清潔牙齒”以及有關口腔保健的宣傳資料發(fā)給患者及家長,讓其帶回加深印象。④椅旁刷牙:每次復診時仔細檢查牙周菌斑附著情況,根據(jù)患者口腔衛(wèi)生情況再次進行個別指導,必要時為患者進行椅旁刷牙,即護士直接給患者在口腔內進行刷牙。⑤電話回訪:佩戴矯治器后的第1個月,由專職護士每周1次電話隨訪患者,了解患者佩戴固定矯治器后的情況,如有無疼痛及牙齦和口腔粘膜的情況,有無按指導刷牙等,并請家長督促檢查,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
1.4 統(tǒng)計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均應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兩組牙齦炎發(fā)生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結果
患者戴固定矯治器3個月兩組牙齦炎發(fā)生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對照組患者牙齦炎發(fā)生率為26.67%(見表1);6個月時兩組牙齦炎發(fā)生率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對照組患者牙齦炎發(fā)生率達56.67%,明顯高于實驗組(見表2)。
3討論
當今的口腔正畸治療,大部分采用固定矯治器,而矯治過程中由于固定矯治器的放置,常導致矯治器牙面上菌斑形成、牙石堆積及食物殘渣滯留,影響了口腔衛(wèi)生的維護,改變了口腔微生態(tài)環(huán)境,易引發(fā)牙齦炎及齲病等,不但損害了牙周組織的健康,也不利于正畸牙的移動[4-5]。使用固定矯治器進行正畸治療的對象,大部分為青少年,對口腔衛(wèi)生的重視程度不夠,容易導致戴用者局部菌斑堆積,菌斑指數(shù)增加,患牙齦炎的風險增高,出現(xiàn)牙齦紅腫、出血、增生等癥狀,甚至可能發(fā)展為牙周炎[6]。張亮等的研究亦指出,患者初次就診到正畸治療結束全過程中引入有地效護理干預,將患者的護理貫穿于門診及家庭整個矯治治療過程,有利于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減少釉質脫礦及牙齦炎的發(fā)生,取得較好的正畸效果并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7]。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過專業(yè)有地效護理干預,采用椅旁護理和家庭隨訪監(jiān)督相結合的方法,可顯著降低接受固定矯治器治療患者的牙齦炎發(fā)生率,同時提示,護理干預措施必須是長期的、貫穿治療的整個過程,才能發(fā)揮其積極的作用。因此,在正畸治療前、治療中,加強口腔衛(wèi)生宣教,制定合理有效的口腔護理措施,可以縮短患者的就診時間,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自覺有效地維護、提高牙周牙體組織的健康狀態(tài),同時也可提高醫(y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預防牙周疾病及牙體疾病的發(fā)生,阻止其發(fā)展,利于牙齒的正畸移動,使患者擁有一口既排列整齊又功能良好的牙齒。
[參考文獻]
[1]趙 弘,謝以岳,孟煥新,等.固定矯治器對錯牙合患者牙周組織影響的研究[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0,35(4):286-287.
[2]龔 昕,陳 蔚,宮 耀,等.固定矯治患者菌斑指數(shù)、牙齦指數(shù)、齦溝出血指數(shù)的臨床分析[J].上??谇会t(yī)學,2006,15(4):367-369.
[3]趙佛容.口腔護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263.
[4]陳文英,黃吉娜,徐學軍,等.口腔正畸固定矯治器應用中菌斑的臨床調查[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4,6(4):270.
[5]Trossello VK,Gianelly AA.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periodontal status[J].J Periodontal,1979,50:665.
[6]潘一春,張 丁,傅明魁.固定矯治器粘接前后牙齒頰面菌斑pH值和變形鏈球菌附著的改變[J].口腔正畸學,2003,10(1):23-26.
[7]張 亮,馮云霞,賈 麗.固定矯治中口腔護理對其并發(fā)癥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8,8(12):996-997.
篇3
【關鍵詞】 兒童、正畸治療、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108-01
錯頜畸形讓兒童在成長過程受飽受痛苦,這種疾病是因為兒童在成長的時候內因或外因所導致的營養(yǎng)失衡、疾病等影響了兒童的面部正常發(fā)育,產(chǎn)生了牙頜面發(fā)育畸形,屬于三大口腔疾病之一。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的錯頜畸形患者共有總人口的50%,他們有不同程度的面部畸形,既不美觀,又對身體健康造成巨大影響[1,2]。正畸治療是在患者的口腔內部使用矯正裝置進行治療,這樣患者的口腔清潔就變得比較困難,而且長時間的佩戴還會使牙齒產(chǎn)生軟垢,積聚牙菌斑,引發(fā)各類口腔疾病,對矯正治療產(chǎn)生阻礙。所有,為了讓患者的治療周期縮短,且承受較輕的痛苦,為患者進行正畸治療的時候,需要同時提供口腔衛(wèi)生宣教護理,讓患者能夠具備良好的口腔習慣。此次以筆者自身的體驗來對這種護理方式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在2003--2007年門診正畸患者共2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標準方絲弓或直絲弓矯治器治療。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兩組在術前均已完成齲齒和牙周疾病的治療,使用的酸蝕材料和釉質粘合劑相同。
對照組:隨機選擇門診正畸患者10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齡10--17歲,平均13歲。試驗組:隨機選擇門診正畸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齡ll--18歲,平均14歲。所有病例均按需要佩戴固定矯治器。
1.2研究方法
所有觀察對象均設立記錄卡。對照組僅向患者實行常規(guī)護理,并進行一般程度的宣教。實驗組按事先制訂的護理計劃,對患兒及其家長進行指導。比較戴固定矯治器12個月時兩組牙齦炎的發(fā)病情況。
牙齦炎診斷標準按牙齦指數(shù)(GI)分級:0級:牙齦健康;l級:牙齦輕微炎癥,牙齦色有輕度變化并略微水腫,探診不出血;2級:牙齦中等炎癥,牙齦色紅,水腫光亮,探診出血;3級:牙齦重度炎癥,牙齦紅腫嚴重或有潰瘍,并有自動出血傾向。
1.3護理措施
1.3.1治療前交待病情
進行治療之前要對患兒的情況和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像是觀察模、x線圖、正側面照等等,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包括對治療的期望、費用、效果、療程等等,為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答疑。
1.3.2患兒的心理護理
要重視患兒的心理護理,對患兒提供心理護理要能夠了解患者的當前心理狀態(tài),若是存在焦慮、緊張、恐慌等等心理壓力,要進行恰當?shù)拈_導。
1.3.3正畸治療前護理
仔細檢查口腔衛(wèi)生狀況和存在的牙體牙周疾病。已出現(xiàn)齲齒的應及時治療.恒牙已萌出乳牙還未脫掉的及早拔除滯留的乳牙殘根,糾正不良的口腔習慣,對治療前口腔清潔不良者,進行徹底的超聲潔治,系統(tǒng)治療已存在的口腔其他疾病,待病情穩(wěn)定,口腔衛(wèi)生恢復至良好的狀況后.才能開始進行正畸治療。
1.3.4飲食方面
治療期間需要根據(jù)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飲食控制,方式使用粘性大的食物,或者是過硬食物,不要讓前牙去啃食堅硬物體,避免托槽受損,這些工作還需要獲得家屬的幫助和配合。
1.3.5保持口腔衛(wèi)生
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這是提供良好治療效果的基礎,醫(yī)護人員需要對患兒及其家屬說明口腔衛(wèi)生對于治療的重要性,在帶入矯正器后,叮囑患兒可以刷牙,但是需要注意方法,不要讓托槽和弓絲脫落。
1.3.6按時隨訪
建立患者檔案卡,每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并記錄在檔。特別是在帶矯治器的初期,可能會有不適的感覺,如酸脹,刺激口唇引起的疼痛感,此時可囑患者流食一周,向患者解釋隨著時間的延長這種不適會逐漸減輕。
2 結果
GI的等級分數(shù)分別在對照組、試驗組之間進行配對秩和檢驗,矯治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矯治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正畸治療需要在口腔內進行矯治器的安裝,這個過程是比較麻煩的,而且治療的周期比較長,需要注意口腔清潔問題,否則在刷牙的時候容易傷及牙齦,導致出血,不少的患者都無法按照醫(yī)囑進行清潔。口腔清潔不干凈會使得食物殘渣殘留,這樣就容易形成軟垢,引發(fā)各類牙科疾病,產(chǎn)生疼痛感,這樣牙齒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差[3]。對患者提供正確的口腔清潔護理指導是比較重要的工作,這一次主要是面向兒童患者,他們的心理特性是比較特殊的,因此需要區(qū)分對待。第一次為其進行指導護理就應該要有耐心,能夠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然后在進行心理輔導,消除心理壓力。為患兒提供飲食指導,幫助他們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采用和藹可親的護理方式能夠贏得兒童患者的喜歡,也能夠讓護理工作變得更加輕松。
參考文獻
[1]周紅云.錯頜畸形矯治中的美學與心理學問題討論.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7,45(1):25
篇4
浙江省嘉興市婦幼保健院口腔科,浙江嘉興 314051
[摘要] 目的 探討在牙齒矯正過程引起牙釉質脫礦的原因以及預防措施。方法 收集該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治療的36例患者使用固定矯治器前后的牙釉質脫礦情況。結果 使用固定矯治器不注重口腔護理的患者牙釉質脫礦的發(fā)生率顯著升高。結論 固定矯治器引起牙釉質脫礦在正畸治療過程中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加強口腔健康教育指導以及口腔衛(wèi)生的護理對于正畸過程中保持牙齒的健康,降低牙釉質脫礦的發(fā)生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 牙釉質脫礦;口腔衛(wèi)生;矯治器
[中圖分類號] R78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3(b)-0021-02
Observation of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Caused by Poor Oral Hygiene in the Process of Correction
HU LA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Jiaxing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Jiaxing,Zhejiang Province, 31405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in the orthodontic process 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Methods The data of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of 36 patients treated with fixed appliance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January,2013 were collect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fixed appliances who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oral nursing ca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Conclusion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caused by fixed appliance is a problem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course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Strengthening oral health education and oral health care are crucial to keep the teeth healthy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in the course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Key words] Enamel demineralization;Oral hygiene;Appliance
[作者簡介] 胡嵐(1982.8-),女,浙江大學,職稱:口腔醫(yī)師。
隨著正畸技術的改進,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重視正畸的治療。更加口腔固定矯正器固位良好,能夠有效的控制牙齒移動,以其精確性和高效性而得到廣泛的應用。但由于固定矯正器結構復雜,不利于維護口腔衛(wèi)生,容易造成使用者局部菌斑堆積,致使牙釉質脫礦。此種情況早期表現(xiàn)為牙齒的唇頰面上發(fā)現(xiàn)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白堊色,嚴重時釉質表層剝落,出現(xiàn)明顯的齲洞。臨床調查發(fā)現(xiàn),正畸治療后50%~80%的患者存在牙釉質脫礦[1],男性和女性患病率相似,且以青少年患者尤為多見。因此,在正畸治療中加強口腔健康教育,做好口腔衛(wèi)生護理尤為重要。為探討在牙齒矯正過程引起牙釉質脫礦的原因以及預防措施,該院收集了2012年3月—2013年1月治療的36例患者使用固定矯治器前后的牙釉質脫礦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該院使用固定矯正器治療的患者36例,男15例,女21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各18例。樣本收集及臨床檢查以《WHO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第4版)和《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調查方案》[2]為標準。對照組年齡區(qū)間11~17歲,平均年齡13.6歲;治療組年齡區(qū)間12~20歲,平均年齡14.8歲。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狀況均表現(xiàn)良好,牙齒表面透明光滑,未發(fā)現(xiàn)牙釉質脫礦現(xiàn)象。且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直絲弓矯治技術進行治療,選擇相同規(guī)格的托槽和同種托槽粘合劑。在戴用固定矯正器之前由同一名醫(yī)生按照常規(guī)要求向患者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宣傳。對照組:按常規(guī)醫(yī)囑進行口腔衛(wèi)生護理,口述形式交代刷牙的要求,定期復診。治療組:全程口腔護理指導,在正畸治療過程中嚴格監(jiān)控口腔衛(wèi)生狀況。①患者及家屬一起接受口腔衛(wèi)生宣傳;指導正確刷牙方法,現(xiàn)場指導并在模具上演示,早晚及餐后配合含氟牙膏,且刷牙時間不低于5分鐘,尤其是牙釉質脫礦的好發(fā)部位,需清潔徹底。②定期復診,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問題;強調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不要食用過粘、過硬以及過酸的食物,食用后不應立即刷牙,宜先用清水漱口,過30min再刷牙。③家庭干預:鼓勵家屬敦促患者正確、按時刷牙,維持口腔衛(wèi)生,有異常情況者隨時與醫(yī)護人員聯(lián)系。
1.3 觀察指標
矯正治療結束后拆除固定矯正器,去除牙齒表面的托槽粘合劑,并用棉球蘸取75%的乙醇將牙齒表面擦拭干凈,干燥牙面。然后檢查并記錄兩組患者牙齒各面釉質的脫礦情況。正常牙面為牙釉質表面透明光滑無病損;表面粗糙松軟,出現(xiàn)不透明的白堊色、棕斑或小凹陷者,則為牙釉質脫礦。臨床上將牙釉質的脫礦程度分為4度計分,按照輕重程度分別計為0分,1分,2分和3分。計算牙釉質脫礦指數(shù)(EDI),EDI=所以牙齒各區(qū)域脫礦計分總和/全部牙齒區(qū)域總數(shù)。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1.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脫礦情況比較
經(jīng)過χ2檢驗,治療后兩組患者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矯正前、后EDI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EDI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間EDI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牙釉質脫礦是目前正畸治療中使用固定矯治器常見的并發(fā)癥,國內很多學者研究過相關機制和預防辦法,但大多數(shù)以一種發(fā)病原因或預防方法為對象作對照研究。本實驗針對牙釉質脫礦的各種原因采取相關的多種方法進行預防,盡可能避免治療過程牙釉質脫礦的現(xiàn)象。
根據(jù)對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的追蹤發(fā)現(xiàn),正畸治療中牙釉質脫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粘結前對牙面進行的酸蝕,使牙面變得粗糙,常致菌斑滯留。研究表明這種釉質病損是無法通過自身唾液的再礦化來恢復的[3],且病損繼續(xù)發(fā)展,可見帶有孔蝕現(xiàn)象的進一步脫礦,最終發(fā)展為齲洞[4];②改變了口腔內部的環(huán)境,尤其是牙齒及其周圍的組織。在正??谇画h(huán)境中,牙釉質的脫礦和再礦化維持著一種動態(tài)平衡,其間有一個臨界PH值,其范圍是5.0~5.5,低于此臨界值時釉質易脫礦[5];③正畸治療周期長,且固定矯治器結構復雜,其存在導致牙齒的自潔能力下降,牙面某些部位不易被徹底清潔,造成菌斑滯留,,菌斑在托槽周圍迅速聚積,他們產(chǎn)生的酸性物質可以導致持續(xù)的脫礦;④患者缺乏良好的衛(wèi)生和飲食習慣,刷牙方式和時間不正確,或者食用大量致酸性或高糖的物質,其殘渣沒有時清除,加速鈣離子的流失和大量細菌繁殖。其中,變形鏈球菌是目前公認的致齲菌(MS)[6],已有學者研究表明MS檢出率與齲損面積大小密切相關[7]。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矯正前兩組的脫礦情況無統(tǒng)計學意義,矯正后,對照組牙釉質脫礦的發(fā)病率為72.2%,治療組為22.2%,可明顯看出,在矯正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周密的口腔衛(wèi)生維護的指導和護理,可顯著降低牙釉質脫礦的發(fā)生率,改善口腔衛(wèi)生。因此,為了減少治療時脫礦的情況發(fā)生,該研究中治療組所使用的方法值得在臨床上借鑒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Corry A,Millett DT,Creanor SL,et al.Incidence of white spot formation after bonding and banding[J].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3,30(4):323-329.
[2] 計艷,龔玲,李大為.南京市7~12歲兒童齲病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0,26(5):671-674.
[3] 劉勇,段銀中,劉嵐,等.正畸托槽粘接劑對細菌粘附影響的臨床試驗研究[J]. 北京口腔醫(yī)學,2003,11(1):11-13.
[4] 王弢,張桂榮,李濟強,等.酪蛋白磷酸多肽-無定形磷酸鈣制劑在固定矯治中抑制牙釉質脫礦的臨床研究[J].廣東牙病防治,2013,21(9):465-467.
[5] 張文茹,徐強,孟賀,等.氟保護漆抑制酸性含乳飲料對乳牙釉質脫礦作用的研究[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3,23(9):573-577.
[6] 段彥盛,李艷玲.蘭州市自然人群口腔變形鏈球菌的分布[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3,29(4):525-529.
篇5
臨床資料 2008年1~6月來院就診的牙周病患者86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0例,試驗組平均年齡63.5歲,對照組平均年齡65.3歲,年齡差異無顯著性(P>0.05)。
入選標準 ①年齡60~75歲。②輕中度牙周病患者。③試驗前3個月未服用抗生素的患者。④無全身性疾病。⑤能夠按時復診。
方 法 患者初診檢查牙周狀況,然后結合口腔牙周病預防宣教,內容包括每日睡前刷牙、飯后漱口,每次刷牙5分鐘及正確的刷牙方法,要求患者初診后1周復診進行齦下潔治,初診后1個月、半年后復診檢查牙周病恢復情況。試驗組每周復診1次,復診時強調口腔衛(wèi)生及牙周病的預防宣教,并進行口腔衛(wèi)生檢查,根據(jù)牙周檢查結果提出相應的、個體化的牙周維護建議;對照組只是初診時進行口腔衛(wèi)生及牙周病預防宣教。
預防宣教內容 ①對潔牙不好的認識誤區(qū)。②正確認識潔牙及潔牙后冷熱、酸痛不適。③潔牙在牙周治療的地位及作用。④口腔衛(wèi)生的維護在牙周治療中的意義及如何保持口腔衛(wèi)生。⑤正確使用牙線。
結果
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牙齦指數(shù)(GI)和菌斑指數(shù)(PLI)在初診時、1周后復診時差異較小,差異無顯著性(P>0.05);1個月后、半年后復診時兩組間差異較大,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GI在初診時、1周后復診時差異較小,半年后復診時兩組間GI和PLI差異較大,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2。
討論
定期檢查的意義 定期檢查是預防牙周病的重要措施。牙周治療效果的取得是術者和患者共同合作的結果,一般在治療已得到效果之后,臨床上的患者就診時常伴有刷牙出血及口腔有明顯異味,有些患者自身護理的意識開始淡薄,菌斑控制也放松了,大大增加了疾病復發(fā)的機會。同時,老年患者常伴有牙齦退縮,潔牙的過程中及潔牙后常伴有牙的冷熱、酸脹、疼痛不適,有的甚至需要行牙神經(jīng)滅活治療。由此可見,患者本身對牙周病不重視,如果術者和患者能繼續(xù)保持聯(lián)系,共同加強維護牙周組織的健康,就能獲得長久的療效,確保老年人牙周健康。
篇6
【關鍵詞】 口腔衛(wèi)生宣教 牙周病 老年人 PLI GI
牙周病是由于細菌引起的牙齦和牙周組織病變,如果不予治療則導致牙槽骨吸收直至牙齒松動脫落。在牙周病的治療中基礎治療是第一步。而口腔衛(wèi)生宣教是牙周病基礎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牙周病的病因、口腔衛(wèi)生的意義和菌斑控制實施技術,改變不良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從而可以維持牙周治療的長期治療效果[1]。本研究治療過程中反復強化的口腔衛(wèi)生宣教,在病人初診和每次復診中都給予強調口腔衛(wèi)生保持的重要性,通過檢測菌斑指數(shù)(PLI)、牙齦指數(shù)(GI)以評價口腔衛(wèi)生宣教對老年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選擇我院牙周科初診患者40例,年齡60~75歲,平均63.4歲,其中女20例,男20例。隨機分為2組:每組女10例,男10例,試驗組平均年齡62.5歲,對照組平均年齡64.3歲。兩組性別、年齡差異無顯著性 (P>0.05)。選入標準:(1)輕中度牙周病患者;(2)試驗前3個月未服用抗生素;(3)無全身性疾?。唬?)能夠按時復診。
患者初診檢查牙周狀況,然后結合口腔衛(wèi)生宣教,內容包括每日3次刷牙,每次刷牙5min及正確的刷牙方法。要求對照組初診后1周復診進行齦下潔治,初診后1個月、6個月復診檢查牙周病變恢復情況。試驗組每周復診一次,復診時強調口腔衛(wèi)生宣教,并進行口腔衛(wèi)生檢查,根據(jù)牙周檢查結果提出相應的、個體化的牙周維護建議,但是不做治療;對照組只是初診進行口腔衛(wèi)生宣教。兩組分別于初診時、初診后1周、初診后1個月和半年時由牙周病專業(yè)同一醫(yī)師檢查牙周狀況。牙齦指數(shù)(GI)和菌斑指數(shù)(PLI)檢測標準見《現(xiàn)代口腔內科學》[1]。用SPSS 11.0軟件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口腔宣教內容:(1)一般人可能認為潔牙不好的誤區(qū);(2)正確認識潔牙及潔牙后的疼痛酸脹不適;(3)潔牙在牙周治療的地位及作用;(4)口腔衛(wèi)生的維護在牙周治療中的意義及如何保持口腔衛(wèi)生;(5)正確使用牙線及牙間隙刷。
轉貼于
2 結果
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PLI和GI在初診時、1周后復診時差異較小,差異無顯著性(P>0.05);1個月后,6個月后復診時兩組間差異較大,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
3 討論
牙周治療效果的取得,是術者和患者共同合作的結果,一般在治療已得到效果之后,臨床上的患者就診時常伴有刷牙出血及口腔有明顯異味,有些患者自身護理的意識開始淡薄,菌斑控制也放松了,大大增加了疾病復發(fā)的機會。同時老年患者常伴有牙齦的退縮,潔牙的過程中、潔牙后常有牙的酸脹疼痛不適,有的甚至需要行根管治療。文獻報道[1],國人的牙周病發(fā)病率極高。由此可見患者本身對牙周病不重視,如果術者和患者能繼續(xù)保持聯(lián)系,共同加強維護牙周組織的健康,就能獲得長久的療效。因此本文探討了強化口腔衛(wèi)生宣教對老年牙周病患者口腔衛(wèi)生的影響。
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表明,初診時兩組患者之間的口腔PLI和GI指數(shù)無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兩組基線相同,具有可比性。治療后1周和1個月復診時兩組之間的PLI和GI指數(shù)無統(tǒng)計學差異,分析原因是由于初診時給予了齦上潔治,并且兩組均常規(guī)給予了口腔衛(wèi)生宣教,此時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保健意識還都比較深刻,故而1周后和1個月后復診時試驗組和對照組口腔衛(wèi)生無明顯差異。而6個月后復診時兩組之間PLI和GI差異較大,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
篇7
關鍵詞 糖尿病 活動義齒 護理
資料與方法
收集2004年4月~2006年8月到我科就診行活動義齒修復并伴有口腔異常表現(xiàn)的糖尿病患者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30~60歲,平均45±8歲。義齒修復后口腔表現(xiàn)主要是牙齦炎、牙周炎、口腔黏膜干燥及舌黏膜病變。其中,單發(fā)或多發(fā)性牙周病35例(Ⅰ度松動18例,Ⅱ度松動17例);口腔黏膜病變7例(口腔糜爛5例,念珠菌病1例,舌緣牙印痕3例),口干3例。
活動義齒初戴的健康教育:病人在初戴時會出現(xiàn)一些不習慣的感覺,如惡心、異物感、說話時松動脫落。這時首先應向患者解釋活動義齒的固位與自然牙列固位條件的不同,耐心解釋,以消除患者的疑慮。教會患者取戴義齒的正確方法,防止基牙損傷。活動義齒引起口腔衛(wèi)生狀況惡化除病人本身口腔條件差外,也與不良衛(wèi)生習慣有關。進食后食物殘渣易積聚于義齒組織面,不僅刺激口腔黏膜,還可誘發(fā)細菌和霉菌感染。因此,應告知患者進餐后及睡前應將義齒取下清洗,以10 000IU/ml的制霉菌素溶液浸泡義齒可減少發(fā)生口腔霉菌感染的機會?;顒恿x齒戴入后由于壓迫黏膜,會引起口腔潰瘍等病變,應讓患者及時復診進行調磨。
牙齦炎及牙周炎:糖尿病患者唾液分泌減少,自潔作用降低,唾液中抗菌物質減少,碳水化合物發(fā)酵作用增強,唾液中葡萄糖濃度升高,為菌斑形成提供可利用基質,使細菌繁殖加快,菌斑堆積。因此,糖尿病時牙周病的發(fā)病率高,病變程度重,且病程發(fā)展快。臨床常采用口服青霉素V鉀片(500mg/次,日3次),替硝唑(400mg/次,日2次)等抗生素消炎;祛除局部刺激因素,采用齦上潔治術或齦下刮治術,清除牙結石和菌斑;局部治療用3%雙氧水沖洗牙周袋,袋內涂以碘甘油或碘酚等藥物,涂擦時要注意避免燒灼鄰近黏膜組織;采用0.1%洗必泰漱口或1%雙氧水液棉簽擦洗,也可減少菌斑形成。經(jīng)局部治療牙周袋仍不能消除者,行牙周手術清除牙周袋,術后囑病人注意創(chuàng)口保護,24小時內不要漱口、刷牙,進軟食。按醫(yī)囑服用抗生素,防止感染。術后6周內勿探測牙周袋。
口腔及牙齦出血:患者飲食宜少渣軟食,為了防止出血,可用冷開水或3%碳酸氫鈉溶液漱口,必要時用腎上腺素棉球敷滲血的牙齦,亦可用明膠海綿片貼敷牙齦,還可局部涂抹三七粉、云南白藥。口腔內若存有陳舊血塊,易引起口臭,影響病人食欲及交際,可用棉簽沾生理鹽水或1%雙氧水擦洗或漱口。禁止用牙簽剔牙及牙刷刷牙。為防止口唇、牙齦干燥,可涂石蠟油、橄欖油或檸檬油。
口腔黏膜病變:糖尿病易致微血管病變,加之組織內含糖量較高,利于細菌生長。故糖尿病患者除了牙周組織出現(xiàn)癥狀外,口腔黏膜也是易受侵害的部位。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囑患者進食溫軟飲食,進餐前后及睡前可用生理鹽水、3%小蘇打或復方洗必泰液漱口。有口腔潰瘍面者可涂冰硼散,或用消毒棉簽蘸0.5%碘伏半飽和狀輕輕涂于潰瘍面,每日4次。對于較大面積的口腔潰瘍配用具有維持上皮細胞再生作用的維生素B12,亦有很好的效果。先用0.5%碘伏含漱5~10分鐘,再以碘0.09%加維生素B12液含漱10分鐘,結果觀察到85%的病人口腔潰瘍于1周左右愈合。對于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采用3%小蘇打水含漱,然后用制霉菌素粉噴灑口腔,結果發(fā)現(xiàn)2天后口腔內疼痛減輕,癥狀緩解。
口腔護理指導:①加強對口腔感染的預防??谇皇菂捬蹙L繁殖的合適環(huán)境。糖尿病患者因機體及口腔局部抵抗力下降,易致牙周組織疾病加重,易出現(xiàn)牙周膿腫。為了預防口腔感染,可根據(jù)不同病情選用不同漱口液:改變細菌的酸堿平衡選用2%~3%硼酸溶液;0.02%呋喃西林對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均有效;1%~4%小蘇打溶液對霉菌有抑制作用;替硝唑等硝基咪唑類抗生素為專性厭氧菌的特效藥,能有效地抑制菌斑形成,改善炎癥情況。選用以上1種或2種漱口液,每天3~4次漱口或遵醫(yī)囑,飯后及睡前漱口,均可發(fā)揮明顯效果。②加強口腔衛(wèi)生宣傳和護理指導。本組調查顯示有64%的患者對牙結石、牙菌斑積聚是糖尿病合并牙周病變的主要致病因素的認識不足,59%的患者不知道牙齦紅腫、出血是糖尿病合并牙周病變的早期臨床表現(xiàn),49%患者不了解對早期牙周病變應盡早就診,59%患者不知道應象其他糖尿病并發(fā)癥一樣每年需進行1次口腔、牙齦的全面檢查,以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口腔病變。臨床醫(yī)護人員應加強糖尿病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對牙周病變防治知識的認識和口腔保健知識水平,明確建立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是預防牙周病變的關鍵。無論病人有無口腔異常,均要求病人注意口腔清潔衛(wèi)生,指導病人選擇合適的牙刷,采取正確的刷牙方法,盡量減少對口腔黏膜的不良刺激。每天早晚刷牙,飯前飯后睡前用溫水漱口,可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結 果
通過對45例糖尿病患者血糖進行有效控制并對口腔疾病進行治療后,35例牙周病得到控制,10例口腔黏膜病變者完全治愈。經(jīng)過1年隨訪及保持口腔衛(wèi)生宣教和定期復診,45例患者口腔衛(wèi)生良好,無牙垢堆積,無口臭,牙齦色澤正常,牙齒松動度、牙槽骨破壞程度和牙周袋深度均有顯著改善,口腔黏膜正常。同時,通過實施教育,患者學會了正確的刷牙方法,能維持口腔衛(wèi)生且防病意識加強,沒有口干、口臭和口腔黏膜疾病的困擾,病人恢復了正常社會交往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趙鳳梅.糖尿病病人口腔衛(wèi)生及口腔健康調查分析仁.醫(yī)學論壇雜志,2005,26(7):47-48.
篇8
嬰幼兒齲發(fā)病年齡低,齲損范圍廣泛,是兒童口腔科常見疾病,影響兒童健康發(fā)育。由于治療時患兒配合差,因此臨床上對此病的治療比較困難。齲是細菌感染性疾病,必須控制細菌,采用多種措施治療。本文對63例患兒進行充填、口腔衛(wèi)生指導、飲食監(jiān)控和用氟方法,經(jīng)過3年的追蹤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601/12沈陽渾南美晶口腔診所收治嬰幼兒齲患兒63例,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齡6個月至3歲,平均2.4歲。上頜乳切牙唇面、頸部出現(xiàn)白堊色斑點或帶狀脫鈣13例;上頜乳切牙出現(xiàn)唇面、鄰面頸部齲壞36例;上頜乳前牙大面積齲壞、殘根、殘冠,或牙槽膿腫6例。
1.2 診斷標準 (1)可疑齲、淺齲:上頜乳切牙唇面、頸部出現(xiàn)白堊色斑點或帶狀脫鈣;(2)中、深度齲:上頜乳切牙出現(xiàn)唇面、鄰面頸部環(huán)形齲;(3)牙髓炎、根尖周炎:上頜乳前牙大面積齲壞,有的呈殘根、殘冠,或并發(fā)牙槽膿腫[1]。
1.3 納入標準 (1)具有上頜乳切牙萌出且有齲壞表現(xiàn);(2)年齡6個月至3歲。
1.4 排除標準 (1)遺傳病、系統(tǒng)性疾病的患兒;(2)上頜乳切牙以外患齲的病例。
1.5 治療方法 (1)可疑齲牙面:清潔牙面后涂氟制劑,每周1次,連涂4次,半年后重復1次;(2)淺齲患牙:用挖器或球鉆除去腐質,修整牙面尖銳邊緣或過高尖嵴,涂氟制劑,每周1次,連涂4次,3個月后重復1次。(3)中、深度齲患牙:去腐質后充填。(4)牙髓炎、根尖周炎患牙:預備根管后,采用氧化鋅碘仿糊劑或Vitapex充填根管,并完成齲洞充填。
1.6 觀察指標 患兒每3個月復診1次;以無菌挖匙采集被檢幼兒乳上前牙的唇面頸1/3處菌斑,置于1 mL傳送液內,連續(xù)稀釋樣品,于TYCSB培養(yǎng)基中菌液,37 ℃條件下培養(yǎng)72 h后,挑取不同形態(tài)的菌落做革蘭染色,光鏡(×40)下觀察計數(shù)革蘭陽性變形鏈球菌菌落(CFU/mL)。對于變形鏈球菌計數(shù)
1.7 療效評定標準 (1)停止:齲病基本停止進展,由急性齲轉為停止齲,在治療過程中除個別牙面外,無新的齲齒;(2)基本控制:在治療過程出現(xiàn)了1~2個新的齲齒;(3)病變加重:在治療過程出現(xiàn)了3個以上新的齲齒[2]。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行χ2檢驗。
2 結果
隨訪至200912有8例失訪,其中男5例,女3例,隨訪率為87.3%。3年后患兒齲病控制情況見表1。表1 3年后患兒齲病控制情況[n(%)] 表1結果表明,男、女患兒齲病控制情況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1,P>0.05)。
3 討論
本研究將齲齒充填、口腔衛(wèi)生指導、飲食監(jiān)控和用氟方法定義為兒童齲病口腔綜合治療。嬰幼兒齲的綜合治療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患兒父母對此病的認知和配合程度。本組病例中有6例(10.9%)患兒齲病繼續(xù)發(fā)展,均與不良的喂養(yǎng)習慣未戒斷,不能堅持口腔衛(wèi)生保健,不按時復診有關。
國內外部分學者認為嬰兒期母乳喂養(yǎng)或人工喂養(yǎng)與齲無明顯相關性[3],而喂養(yǎng)方式不當與嬰幼兒齲有關,如:斷奶時間晚、喂養(yǎng)時間長、睡時含奶瓶進食等。還有學者認為,延長母乳喂養(yǎng)比延長奶瓶喂養(yǎng)相比更易于導致嬰兒齲,這可能是因為母乳喂養(yǎng)時間長且母乳中的營養(yǎng)不能滿足嬰兒成長需要,造成嬰兒反復吸吮乳汁使牙齒易感齲所致[4]。因此從1歲開始,訓練幼兒開始用杯子喝水,戒斷奶瓶進食,斷奶,可以預防前牙的齲蝕和乳牙列反頜。同樣,幼兒不良的喂養(yǎng)方式、飲食習慣都增加了牙齒與糖的接觸頻率和時間,從而加大了患齲的風險。學者們提倡科學進食甜食,如在吃飯時進食甜食,避免在兩餐間及睡覺之前吃甜食,進食后立即刷牙等。
國外學者研究認為牙面上的軟垢是預測幼兒齲非常有意義的一個指標[3],因此口腔衛(wèi)生指導是綜合治療工作中一項重要內容。對于不同年齡采用不同的牙齒清潔方法[5],刷牙是去除牙菌斑,保持口腔清潔的重要而簡便的自我保健方法。同時,應加強對兒童父母的口腔衛(wèi)生宣傳教育,提高父母的口腔衛(wèi)生保健意識,消除他們對乳牙保健方面的錯誤認識,提倡從孩子出生后就應開始對兒童的口腔進行護理,乳牙一旦萌出就應使用指套牙刷等工具清潔牙面,選用合適的牙刷,使用菌斑顯示劑效果更好。
患兒復診時測量變形鏈球菌的數(shù)量可作為監(jiān)測齲病是否復發(fā)的指標,綜合治療可有效減少口腔內的變形鏈球菌和乳酸桿菌[6]的數(shù)量,而不單純對已齲壞的牙齒充填治療,從而達到控制齲壞發(fā)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樊明文,邊專.齲病學:疾病及其臨床處理[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328.
[2] 蔣寶鳳,蔡蔚,張蓮華.嬰幼兒口腔健康3年干預模式與效果的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11):15231524.
[3] 王儉,鄭樹國,王曉靈,等.嬰幼兒齲與口腔衛(wèi)生保健狀況相關性研究[J].武警醫(yī)學,2006,17(12):903905.
[4] 鄒靜,尚冉,周學東.兒童口腔中變形鏈球菌傳播方式的研究[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41(5):269271.
篇9
[關鍵詞]護理干預;正畸;遵醫(yī)行為
[中圖分類號]R248.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2(c)-144-02
遵醫(yī)行為指遵從醫(yī)護人員的醫(yī)囑進行檢查、治療和預防疾病的行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牙齒的美麗與健康已經(jīng)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許多錯頜畸形患者通過正畸治療來獲得整齊的牙齒和理想的面容。但由于正畸治療時間長,復診次數(shù)多,許多患者尤其是青少年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療,影響治療效果,延長治療時間。為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針對影響患者遵醫(yī)行為的原因進行分析,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取得了顯著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共100例,其中,女62例,男38例,年齡12-26歲,平均15歲。其中,安氏I類45例,安氏Ⅱ類38例,安氏Ⅲ類17例,均采用固定矯治器治療。
1.2方法
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其中,對照組50例,男18例,女32例;干預組50例,男20例,女30例。對照組只進行常規(guī)的健康宣教,干預組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給予全程護理干預。對治療中復診情況、口腔衛(wèi)生、托槽脫落情況進行觀察。
2 結果
護理干預后遵醫(yī)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3 護理干預
3.1心理干預
正畸治療根據(jù)患者情況不同需1-2年時間,對于患者而言能否配合治療,取得滿意療效是正畸治療的關鍵。影響患者遵醫(yī)行為的因素與心理狀況、年齡、性格、認知水平等有關。吳林艷認為積極主動心理的患者,其對正畸治療認知程度高,對自身容貌要求高,對治療及預后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有良好的遵醫(yī)行為;被動依賴心理及猶豫觀望心理的患者,其認知程度差,不能完全遵醫(yī)。成人心理成熟對治療的期望較高,配合性好;青少年心理不穩(wěn)定,對治療的配合性差。因此,醫(yī)生應根據(jù)患者的性格、年齡、認知度等制訂相應的治療計劃及護理措施。
3.1.1首先我們通過圖片、宣傳資料、錄像等方式讓患者了解錯頜畸形發(fā)生的原因、發(fā)展經(jīng)過及對今后生活造成的不良影響、矯治的目的,使患者認識到治療的必要性,從而能主動要求治療。
3.1.2針對不同年齡、性格特點的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制訂相應的治療計劃。醫(yī)生應主動與患者交流,及時了解治療過程中患者的心理變化。成年人治療目的明確,對美容要求高,更渴望參與治療計劃的制訂,醫(yī)生在治療前應詳細地告之治療方法、療程、費用、效果及使用的材料。兒童患者多由家長要求來治療,對正畸治療目的不明確,有恐懼感,此時醫(yī)務人員的態(tài)度可能決定患者能否堅持治療的關鍵因素。要求醫(yī)護人員態(tài)度和藹,耐心細致地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多鼓勵患者。青少年思想不成熟,對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不能預知,一旦與自我認知不同時,可能會放棄治療。醫(yī)護人員應主動與患者聊天,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告之患者,使其有一定的思想準備。
3.2疼痛干預
雖然現(xiàn)代正畸治療已采取很多方法讓患者感覺更舒適,但若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還會影響患者情緒、睡眠、飲食,并導致其放棄治療。正畸治療在分牙、放置首根弓絲及弓絲加力后的2-3d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疼痛,高峰期為24-48 h,一般可忍受。但因個體差異不同,年齡越大對疼痛的敏感程度也越高。因此,治療前應讓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3.3口腔衛(wèi)生干預
口腔正畸治療的目標就是要達到牙齒的美觀、健康、功能、穩(wěn)定,但由于矯治器上的托槽、弓絲、帶環(huán)等附件的影響,使得正畸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狀況不容樂觀。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正畸患者口腔衛(wèi)生很差,牙面殘留大量軟垢或食物殘渣,進而發(fā)生牙周炎癥、牙齦增生、牙周袋加深甚至溢膿等。為強化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意識,必須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口腔衛(wèi)生保健知識的宣教。我們除了常規(guī)性宣教外,在患者復診時進行椅旁宣教,通過鏡子讓患者能直觀了解到自己的牙周情況,再由護士手把手地教會患者正確的刷牙方法及牙線、牙間隙刷的使用,必要時建議患者做潔治。
3.4矯治器的護理
青少年好奇心強,遵醫(yī)行為差,不注意飲食習慣,常會出現(xiàn)托槽脫落及私自改動弓絲方向的現(xiàn)象。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托槽率受性格行為的影響:內向羞怯患者托槽不易脫落,自控能力弱的患者托槽脫落。
3.4.1讓患者認識在矯治中牙齒的移動是通過矯治器及其附件起作用的,在治療中起重要作用,并告知配戴矯治器后應注意的事項。矯治器損壞后不僅延長治療時間,增加治療費用,還會影響治療效果。讓患者知道若出現(xiàn)托槽脫落或弓絲改變應及時復診,不能自行調整。針對托槽脫落頻繁的患者。應認真分析原因,及時消除不良因素,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療,兒童患者在必要時續(xù)爭取家長的配合。
3.4.2注意飲食習慣。正常飲食一般不受影響,只是有些黏性及特別堅硬的飲食應少吃或不吃,帶骨頭或帶殼的食物應去除骨頭或殼后再吃,吃水果時應切成小塊后食用。同時告知患者在牙齒的移動過程中需要注意營養(yǎng)和鈣質的補充。
3.5保持
保持是正畸治療的第二階段,是牙齒或頜骨移動至某一特定位置,為了讓其周圍骨質及鄰近組織恢復正常一般須戴保持器半年到一年以上不等,期間還要定期復診。此階段許多患者會出現(xiàn)松懈心理,若不能很好地遵醫(yī),可能前期治療會前功盡棄。首先讓患者知道牙齒在排列整齊后,位置還不穩(wěn)定。新的生物學改建晚于牙齒的排列,舊的口腔不良習慣未破除,因此正畸保持不容忽視。
篇10
關鍵詞:系統(tǒng)口腔護理干預;牙周??;保健知識
系統(tǒng)化整體護理主要是指基于現(xiàn)代護理,建立起意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其將護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臨床業(yè)務充分結合,使得護理以更加細微地框架呈現(xiàn)出來,使護理工作更加系統(tǒng)化,本文主要運用自擬問卷調查對系統(tǒng)化整體護理效果進行分析,分析患者接受干預后其掌握口腔保健知識的情況,旨在為牙周病患者提供理論指導。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自我院口腔科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診的門診牙周病患者中選取54例,所有患者均為輕度牙周炎和慢性齦緣炎患者,其中女21例,男33例,年齡26~66歲,所有患者均滿足以下條件:①患者在接受治療前3個月時間內,均未服用過抗生素;②吸煙患者的煙癮不大,吸煙量控制在10支/w以內;③患者的依從性非常良好,能夠堅持按時到院進行隨訪;④無其他嚴重臟器疾病。
1.2方法
1.2.1采用問卷調查法 運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調查內容涉及了常見癥狀的認識情況、牙周病病因認識情況以及口腔衛(wèi)生習慣情況等,采用同一份調查問卷對患者初診以及就診一年后情況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共發(fā)放了54份調查問卷,均成功回收,回收率達到了100%。
1.2.2護理干預 ①心理護理:給予患者牙周病相關知識的交流,了解患者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使患者能夠在溝通中逐漸完善牙周病的相關知識,增強患者的治療配合性;②口腔健康教育:經(jīng)由接受過專業(yè)培訓的問卷調查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為其開展健康教育,主要加強患者對牙周病與牙石、食物嵌塞以及牙垢等之間的關系;牙周病可能帶來的危害;牙周病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癥狀;牙周病的治療、預防及療效保持;口腔衛(wèi)生與牙周病之間的聯(lián)系等相關知識[1];③知道控制菌斑的方法:首先教授患者如何正確進行刷牙,牙刷應當以軟毛為最佳,將牙刷毛尖端對準齦緣,將牙毛與牙保持45°角,略加試壓。其次,幫助患者掌握牙線的使用方法,以圈形法來使用牙線,牙線與牙面一側緊緊貼合,使其能夠進入到齦溝內,并以""形將鄰面包裹,再貼近牙面使其通過切方的形式進行刮動,上述動作反復進行數(shù)次,將鄰面菌斑能夠完全清楚;最后,幫助患者了解牙簽的正確是方法,更加適用牙間隙較大或牙間退縮明顯以及根分叉病變的患者,在使用牙簽時,應將其放入根分叉處或牙間隙處,使其側面與根面或牙面僅僅貼住,再通過頰舌進行移動,使菌斑能夠在摩擦中逐漸清理干凈;④治療中的護理:首先,應加強藥物使用指導,由于牙周病屬于感染性疾病,故臨床較長使用甲硝唑、紅霉素以及羅紅霉素等藥物來控制感染情況,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按時用藥,并對患者用藥后反應進行了解;其次,加強沖洗牙周袋以及齦溝的護理,在醫(yī)師進行牙周袋或齦溝沖洗時,護理人員應及時準備好生理鹽水或3%雙氧水,并配備好碘酚或碘甘油等,及時將其涂于患處,在運用碘酚時,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現(xiàn)臨近組織被灼傷的情況[2];最后,注意去除局部致病因素的護理。在此,以潔治術作為例子,在潔治術前應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進行詢問,確定其是否滿足手術適應癥,將結治的器械和潔牙機等手術所需物品配備好,尤其是拋光膏、橡皮磨光杯以及低速手機等,給予患者1%洗必泰溶液,叮囑其含漱1min左右即可。在潔治術中,護理人員需配合醫(yī)生,確保手術的順利完成;⑤結束階段護理:當患者治療療程順利完成后,護理人員需為其交代復診途徑、用藥方法以及復診時間等相關信息;⑥復查護理:患者進行復查時,對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情況進行評估,使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識得到有效提升和鞏固。
2 結果(見表1)
3 討論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在未接受系統(tǒng)口腔護理干預前,患者無論是對導致牙周病的主要病因,還是對牙周病與牙石、食物嵌塞以及牙垢等之間的關系均存在認識不到等情況,通過系統(tǒng)干預后,口腔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識進行了解,全面掌握了患者口腔知識情況,進而為針對性護理提供了理論指導,同時在干預中加強了患者牙線、牙刷等輔助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對患者強調堅持3個月的復診,使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識有了很大程度地提升,同時復診率也到了更好的保障,根據(jù)結果來看,通過系統(tǒng)口腔護理干預后,患者的各項知識和牙齒保護技巧等均有了明顯改善,由此可知,系統(tǒng)口腔護理干預是提高患者的口腔保護意識和牙周病治療效果的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熱門標簽
口腔護理培訓 口腔健康管理 口腔醫(yī)學技術 口腔衛(wèi)生 口腔實訓總結 口腔 口腔科 口腔衛(wèi)生健康知識 口腔醫(yī)學教育 口腔畢業(yè)總結 心理培訓 人文科學概論